玉海 (四庫全書本)/卷16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一百六十一 玉海 卷一百六十二 卷一百六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玉海卷一百六十二
  宋 王應麟 撰
  宫室
  庭
  堂下至門謂之庭
  黄帝明庭
  漢郊祀志黄帝接萬靈明庭明庭者甘泉也黄帝升仙之處
  湯總街庭
  管子湯有總街之庭見嘖室
  周大庭 少庭
  汲冢周書大正解周王宅程三年王乃召冢卿三老三吏大夫百執事之人朝于大庭公堂之庭酆保解二十三祀庚子朔九州之侯咸格于周王在酆昧爽立于少庭
  漢承明庭 著作庭
  班固𫝊西都賦承明金馬著作之庭
  漢商庭
  郊祀志太初元年十二月甲子朔上親禪高里祠后土臨渤海將㠯望祀蓬萊之屬幾至殊庭焉作建章宫其西則商中數十里注師古曰殊庭蓬萊中仙人庭也如淳曰商中商庭也師古曰商金也於序在秋故謂西方之庭為商庭
  庭名
  丹臺新録所載
  太霞 瓠𤓰
  靈臺附
  四方而高曰臺晉天文志曰明堂西二百里曰靈臺觀臺也主觀雲物察符瑞𠉀灾變禮含文嘉曰天子靈臺以考觀天人之際法隂陽之㑹
  伏羲氏𫝊教臺
  古三墳燧人氏有𫝊教之臺有結繩之政天皇伏羲氏皇䇿辭皇曰命子英居我潛龍之位主我隂陽甲厯昊英氏進厯於君曰厯起甲寅皇曰甲日寅辰木王於卯乃鳩衆於𫝊教臺告民示始甲寅易二月天皇升𫝊教臺
  庖氏八卦臺
  乾鑿度庖氏著乾鑿度上下文注庖氏建治於宛墟今宋國陳留縣有八卦臺運蓍圖日月神朝記綈韋冠服天一太一册在
  神農樂臺 教農臺
  乾鑿度媧皇氏地靈母經炎帝黄帝有易靈緯注神農帝建治於魯改女皇之太樂今樂臺在魯教農臺在頓
  黄帝明臺
  管子桓公問篇公問曰吾念有而勿失得而勿忘為之有道乎對曰勿創勿作時至而随毋以私好惡害公正察民所惡以自為戒黄帝立明臺之議者上觀於賢也魏文紀令曰黄帝有明臺之議放勲有衢室之問所
  以廣詢于下 文選王融策秀才文思政明臺注引管子
  堯靈臺 堯臺
  漢地理志濟隂郡成陽有堯靈臺昔堯作遊成陽注師古曰言為宫室遊止之處也如淳曰成陽在定陶今有堯靈臺 章紀元和二年二月丙辰東廵狩使使者祠唐堯於成陽靈臺 安紀延光三年二月庚寅遣使者祠唐堯於成陽 金石録有漢成陽靈臺碑兩漢史以為堯冢惟此碑與郭緣生述征記水經以為堯母冢 詩正義鄭於六藝論極言瑞命之事云湯登堯臺見黑鳥至文王篇 述異記㑹稽山中都郭門古宫存焉宫前有堯臺舜館銘記皆古 山海經帝嚳堯舜各二臺臺四方在崐崘東北
  夏清臺 商神臺
  禮統夏為清臺商為神臺周為靈臺唐志賀述禮統十二卷
  夏鈞臺 璿臺 容臺
  左傳昭四年六月丙午楚椒舉曰夏啟有鈞臺之享注河南陽翟縣南有鈞臺陂啟享諸侯於此帝王世紀在縣西漢地理志潁川郡陽翟注孟康曰今鈞臺在南師古曰陽翟本禹所受封後志陽翟禹所都有鈞臺注汲冢書禹都陽城 外紀夏啟元年丁未筮享神于大陵之上是為鈞臺之享又筮享神於晉之墟作為璿臺臺名於水之陽 水經注潁水東逕三封山東東南歴大陵西連山亦曰啟筮亭啟享神於大陵之上即鈞臺也陂方十里俗謂之臺陂指鈞臺取名 九域志潁昌府有鈞臺驛 文選王元長云夏后兩龍載驅璿臺之上注良曰璿臺之上饗諸侯百官李善引山海經曰大樂之野夏后啟於此舞九代馬乘兩龍易歸藏曰昔夏后啟筮享神於晉之墟作為璿臺於水之陽 淮南子夏桀之時容臺振而掩覆注行禮容之臺 穆天子𫝊為重璧臺
  周靈臺 武王靈臺
  詩靈臺五章章四句靈臺民始附也文王受命而民樂其有靈徳以及鳥獸昆䖝焉記大傳正義周本記云文王受命六年立靈臺布王號經始靈臺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亟庶民子來注毛氏曰神之精明稱靈四方而高曰臺鄭曰天子有靈臺所以觀祲象察氣之妖祥也文王受命而作邑于豐立靈臺文王之化行似神之精明故名焉正義靈臺所處在國之西郊又云作臺以觀天在豐邑之都含神務曰作邑於豐起靈臺 黄圖曰在長安西北四十里高二十丈周四百二十步諸儒説多異異義公羊説天子三諸侯二天子有靈臺以觀天文有時臺以觀四時施化有囿臺觀鳥獸魚鼈諸侯當有時臺囿臺諸侯卑不得觀天文無靈臺皆在國之東南二十五里左氏説天子靈臺在太廟之中壅之靈沼謂之辟廱諸侯有觀臺亦在廟中皆以望嘉祥也康成云大雅靈臺一篇之詩有靈臺囿沼有辟廱則辟廱及三靈皆同處在郊矣囿沼同言靈於臺下為囿為沼可知靈臺與辟廱同處辟廱即天子太學也王制言太學在郊乃殷制其周制則太學在國太學雖在國而辟廱仍在郊何則囿沼魚鳥所萃不可在國中也鄭以靈臺辟廱在西郊則與明堂宗廟皆異處矣盧植禮記注云明堂即太廟也天子太廟上可以望氣故謂之靈臺中可以序昭穆故謂之太廟圓之以水似璧故謂之辟廱蔡邕月令論云云穎子容春秋釋例云太廟有八名其體一也肅然清静謂之清廟行禘祫序昭穆謂之太廟告朔行政謂之明堂行饗射養國老謂之辟廱占雲物望氛祥謂之靈臺其四門之學謂之太學其中室謂之太室總謂之宫賈逵服䖍注左傳云靈臺在太廟明堂之中諸儒皆以廟學靈臺為一袁凖正論云靈臺望氣之觀清廟訓儉之室各有所為非一體也穎氏云公既視朔遂登觀臺以言遂謂之同處視祲之官當在靈臺之上視之馮相保章所觀亦在靈臺 孟子文王以民力為臺沼而民歡樂之謂曰靈臺靈沼古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劉向新序周文王作為靈臺及於池沼澤及朽骨鄭駁異義云於臺下為囿沼 易乾鑿度入戊午蔀二十九年伐崇作靈臺是類謀云文王伐崇作靈臺受赤雀丹書 六韜文王既出羑里周公旦築為靈臺 淮南子文王為玉門築靈臺以待紂之失管子桓公問篇武王有靈臺之復而賢者進也 左
  𫝊僖十五年秦舎晉侯靈臺注在京兆鄠縣周之故臺漢地理志文王作酆注師古曰今長安西北界靈臺
  鄉豐水上是 水經注自酆水北經靈臺西文王又引水為辟廱靈沼 括地志今悉無復處所惟靈臺孤立今按臺高二丈周四百二十步 周禮肆師注尚書𫝊曰王升舟入水鼓鍾亞觀臺亞疏觀臺可以望氛祥亞鼓鍾後 馮相氏注世登高臺以視天文之次序三輔故事漢作靈臺於城東周作靈臺在豐水東常以四孟之月登臺而觀 司馬法偃伯靈臺 説文周景王作洛陽誃臺尺氏切 楚語伍舉曰榭講軍實臺望氛祥榭度於大卒之居臺度於臨觀之高其所不奪隙地其為不匱財用其事不煩官業其日不廢時務瘠磽之地為之城守之木用之官僚之暇臨之四時之隙成之詩曰經始靈臺經之營之 吕氏曰文王作臺主於望氛祲觀民俗以察天人之意因以疏㵸精神宣節勞逸一弛一張無非事也
  周公臺
  水經注魯縣周公臺高五丈周五十步臺南四里許則孔廟即夫子之故宅也 述異記曲阜縣南十里孔子春秋臺
  周重璧臺
  穆天子𫝊天子遊于河濟盛君獻女為造重璧臺 郡國志濮州璧玉臺穆天子為盛姬所造
  魯觀臺
  周禮保章氏以五雲之物辨吉凶水旱降豐荒之祲象注視日旁雲氣之色司農云以二至二分觀雲色青為蟲白為䘮赤為兵荒黒為水黄為豐 左傳僖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注周正月今十一月公既視朔遂登觀臺以望而書禮也注臺上構屋可以逺觀凡分至啟閉必書雲物為備故也注素察妖祥逆為之備 服氏曰天子曰靈臺諸侯曰觀臺在明堂之中昭二十年二月己丑日南至梓慎望氛注時魯侯不行登臺之禮哀二十五年衛侯為靈臺於藉圃其時僣名之也 公羊傳莊三十一年築臺于郎注禮天子有靈臺以𠉀天地諸侯有時臺以𠉀四時登高望逺人情所樂動而無益於民者雖樂不為也史記魏伐宋取儀臺正義靈臺也 莊子義臺路寢
  晉施惠臺
  史樂書晉平公置酒於施惠之臺
  楚匏居臺 章華臺
  楚語靈王為章華之臺伍舉曰先君莊王為匏居之臺高不過望國氛大不過容宴豆木不妨守備用不煩官府民不廢時務官不易朝常問誰宴焉則宋公鄭伯問誰相禮則華元駟騑問誰賛事則陳侯蔡侯許男頓子其大夫侍之 左傳昭七年楚子成章華之臺括地志在荆州安興縣東八十里 郡國志華容縣東六十里 文選注陸賈新語楚王作乾谿之臺闚天文 邊譲𫝊作章華賦曰楚靈王既遊雲夢之澤息於荆臺之上前方淮之水左洞庭之波右顧彭蠡之隩南眺巫山之阿延目廣望騁觀終日顧謂左史倚相曰盛哉斯樂可以遺老而忘死也遂作章華之臺築乾谿之室窮木土之技單珍府之實舉國營之數年乃成賈子翟使之楚楚王饗客於章華之臺三休乃至於上 東京賦楚築章華於前趙建叢臺於後 風賦楚襄王遊蘭臺之宫 子虚賦楚王乃登陽雲之臺史記作雲陽正義言其高出雲之陽注孟康曰雲夢中高唐之臺宋玉所賦者 大言賦楚襄王與唐勒景差宋玉遊於陽雲之臺 七發登景夷之臺 列女𫝊楚有漸臺齊宣王漸臺五重 戰國䇿楚王盟强臺而弗登梁王觴諸侯于范臺前夾林而後蘭臺梁有暉臺左傳齊晏子侍於遄臺又有檀臺
  趙叢臺
  漢鄒陽𫝊全趙之時武力鼎士袨服叢臺之下史記武靈王起注六國時趙王故臺在邯鄲城中 髙后紀元年夏五月丙申趙王宫叢臺災注師古曰連叢非一故曰叢臺馬武𫝊光武㧞邯鄲請謝躬馬武等置酒高㑹獨與
  武登叢臺 郡國志趙國有叢臺有洪波臺有檀臺史記趙成侯魏獻榮椽因以為擅臺 劉劭趙都賦結雲閣於南宇立叢臺於少陽 唐開元二十七年嚴浚作叢臺賦 拾遺記周靈王二十三年起昆昭之臺
  燕寧臺 黄金臺
  樂毅𫝊報遺燕書曰齊器設於寧臺大吕陳於元英注寧臺燕之臺也 燕世家昭王為郭隗改築宫而師事之樂毅自魏往劇辛自趙往鄒衍自齊往 文選鮑昭樂府曰將起黄金臺注上谷郡圖經曰黄金臺易水東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於臺上以延天下之士王隠晉書曰叚匹磾進屯故安縣故燕太子丹金臺二説不同 孔融書曰燕昭築臺以招郭隗 述異記燕昭王故城中土人呼為賢士臺亦謂招賢臺 拾遺記燕昭王登崇霞之臺
  韓望氣臺
  水經注漢官儀曰舊河隄謁者居之城西有韓王望氣臺孫子荆名楚故臺賦叙曰酸𬃷寺門外夾道左右有兩故臺訪之國老云韓王聴訟觀臺髙一十五仞賦曰蔑丘陵之邐迤亞五嶽之嵯峨言其壯觀也又曰薄邯鄲之業臺陋楚國之章華
  越靈臺 觀臺
  呉越春秋越王立増樓觀其山巔以為靈臺又曰勾踐置酒文臺水經注越起靈臺於山上 史記正義吳越春秋云
  句踐二十五年徙都琅邪立觀臺以望東海
  秦琅邪臺
  史記始皇二十八年作琅邪臺立石刻頌秦徳正義括地志云密州諸城縣東南百七十里有琅邪臺越王勾踐觀臺也 漢地理志琅邪郡琅邪越王勾踐嘗治此起館臺有四時祠師古注曰山海經云琅邪臺在琅邪之東 郊祀志四時主祠琅邪琅邪在齊東北注山海經云琅邪臺在渤海間謂臨海有山形如臺也 後郡國志琅邪國琅邪注越絶曰勾踐徙琅邪起觀臺臺周七里以望東海東海郡朐注博物記縣東北海邊植石秦所立之東門贛榆本屬琅邪注地道記曰海中去岸百九十步有秦始皇碑長一丈八尺廣五尺厚八尺三寸一行十二字 水經注琅邪臺在城東南十里
  韓信臺
  水經注沔水上安陽縣故𨽻漢中壻水逕樊噲臺南臺高五六丈又東南逕大城固北水北有韓信臺高十餘丈上容百許人相𫝊高祖齋七日置壇設九賓禮以禮拜信
  漢歌風臺
  國史地理志徐州沛縣有仲虺城漢歌風臺枌榆社豐縣有始皇厭氣臺彭城有項羽戯馬臺宋武帝至彭城大㑹戯馬臺賦詩青州臨淄有遄臺單州單父有宓子賤琴臺開封府祥符有岳臺崇臺澶州濮陽有昆吾臺滄州南皮有魏文射雉臺無棣有蒲縈臺秦始皇縈蒲繫馬之地
  漢鴻臺
  三輔黄圖長樂宫有鴻臺秦始皇二十七年築高四十丈上起觀宇帝常射飛鴻于臺上故號鴻臺惠四年三月長樂宫鴻臺災凉風臺在長安故城西建章宫北闗輔記曰建章宫北有凉風臺積水為樓長樂宫有魚池臺酒池臺始皇造又有蓍室臺鬭雞走狗臺壇臺漢韓信射臺又未央宫有果臺東西山二臺未央宫有鉤弋臺通靈臺望鵠臺眺蟾臺桂臺商臺避風臺見池類 上林賦累臺増成 甘泉賦洪臺獨出 思𤣥賦聘王母於銀臺注仙人所居也 闗中記云宫北有井幹臺高五十丈積水為樓言築累方木轉於交架如幹司馬彪云井欄也 史記正義云甘泉有瑤臺
  漢露臺
  文帝紀賛嘗欲作露臺召匠計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産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臺為注師古曰今新豐縣南驪山之頂有露臺鄉極為高顯猶有文帝所欲作臺之處 翼奉𫝊上疏曰孝文欲作一臺度用百金重民之財廢而不為其積土基至今猶存注師古曰今在新豐縣南驪山頂上也 括地志新豐縣南驪山上猶有露臺之舊址其處名露臺 唐孫樵露臺遺基賦曰有土如積其高逾尺隠于修岡屹若環堂
  漢曲臺 射宫
  列𫝊翼奉上疏孝文時未央宫有曲臺殿見黄圖 鄒陽書諫呉王曰秦倚曲臺之宫垂衡天下注應劭曰始皇所治處若漢未央宫 枚乗說呉王游曲臺臨上路不如朝夕之池注張晏曰長安臺臨道上 王尊奏成帝正月行幸曲臺臨饗罷衛士注諸侯士更盡得代去故天子自臨而饗之 孟喜舉孝亷為郎曲臺署長注師古曰曲臺殿名署主其事也儒林 孟卿東海人喜父也事瑕丘蕭奮學禮因授后倉魯閭丘卿倉說禮數萬言號曰后氏曲臺記授沛聞人通漢子方梁戴徳延君戴聖次君沛慶普注服䖍曰在曲臺校書著記因以曲臺記為名師古曰曲臺殿在未央宫儒林 蓺文志曲臺后倉九篇注如淳曰行射禮於曲臺后倉為記故名曲臺記漢官儀曰大射于曲臺晉灼曰天子射宫也西京無太學於此行禮 文選注七畧曰宣帝時行射禮博士后倉為之辭至今記之曰曲臺記 長門賦司馬長卿覧曲臺之央央注三輔黄圖未央東有曲臺殿 長安志於曲臺凡三出
  梁平臺睢陽城
  梁孝王𫝊孝景時築東苑方二百餘里廣睢陽城七十里北征記曰城周三十七里凡二十四門 太康地記曰城方十三里梁孝王築之皷倡節杵而後下和之者稱睢陽曲大治宫室為複道自宫連屬於平臺三十餘里招延四方豪桀注如淳曰平臺在大梁東北師古曰今城東二十里有故臺基 文選沈約宋書謝靈運𫝊論綴平臺之逸響注梁孝王作平臺招延四方才子逸響謂枚臯司馬相如之文
  漢栢梁臺 栢梁 銅詩  柱
  武紀元鼎二年春起栢梁臺漢武舊事曰以香栢為梁香聞數十里大初元年十一月乙酉栢梁臺災夏侯始昌先言其日 郊祀志武帝鑄栢梁銅柱 食貨志粤欲與漢用船戰廼大修昆明池列館環之治樓船高十餘丈旗幟加其上甚壯天子感之乃作栢梁臺高數十丈宫室由此日麗 三輔黄圖在長安城中北帝嘗置酒其上詔羣臣和詩 三輔故事臺高二十丈 武帝故事起栢梁臺以處神君長安志廟記曰在北闕内道西三秦記曰上有銅鳯名鳯闕 括地志在雍州長安故城中 元和志在長安故城中未央宫北 古文苑漢武帝元封三年作栢梁臺詔羣臣二千石有能為七言詩者乃得上座帝曰日月星辰和四時自梁王以下作詩者二十五人所紀之年不同盖臺建於元鼎而賦詩乃元封也 文選注引漢武栢梁臺衛尉詩 韓子齊景公登栢寢之臺
  漢登單于臺
  武紀元封元年冬十月詔曰南越東甌咸服其辜西蠻北夷頗未輯睦朕將循邊陲擇兵振旅躬秉武節置十二部將軍親帥師焉行自雲陽北歴上郡西河五原出長城北登單于臺至朔方臨北河勒兵十八萬騎旌旗徑千餘里威震匈奴遣使者告單于曰南越王頭已縣於漢北闕矣單于能戰天子自將待邊不能亟來臣服何但亡匿幕北苦寒之地為匈奴讋焉
  漢通天臺 承露仙人掌 别見長樂宫
  武紀元封二年春幸緱氏遂至東萊夏四月還祠泰山至瓠子臨决河還作甘泉通天臺史記云通天莖臺注師古曰言此臺高上通于天漢舊儀曰高三十丈去長安三百里望見長安城 郊祀志初公孫卿言仙人可見上往常遽以故不見今為館如緱氏城置脯棗神人宜可致且仙人好樓居於是上令長安作飛亷桂館甘泉則作益夀延夀館使卿持節設具而𠉀神人乃作通天臺置祠具其下將招來神仙之屬注師古曰為塞河及造臺而有神光之應通鑑元封二年 漢武故事築通天臺去地百餘丈望雲雨悉在其下去長安三百里望見長安城黄帝以來祭天圜丘處武帝祭太一上通天臺舞八嵗童女三百人置祠祀招仙人祭太乙令人升通天臺以𠉀天神天神既下祭所若大流星乃舉烽火而就竹宫望拜上有承露仙人掌擎玉盃承雲表之露漢武故事又有通天宫王温舒𫝊上欲作通天臺覆中尉脱卒得數萬人作上説拜為少府 西域𫝊賛營千門萬户之宫立神明通天之臺 三輔黄圖亦曰𠉀神臺又曰望仙臺武帝時作栢梁柱承露仙人掌之屬注建章宫承露盤高二十丈大七圍以銅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飲之 括地志雲陽宫在雍州雲陽縣西北八十一里有通天臺即黄帝以來祭天圜丘之處 元和志在甘泉宫中高三十五丈望雷雨悉在下武帝于甘泉宫中為臺畫天地泰臺諸鬼神而祭之 上林賦置酒乎顥天之臺注張揖曰臺高上干顥天也甘泉賦乃望通天之繹繹直嶤嶤以造天 西京賦通天訬以竦峙徑百常而莖擢上辬華以交紛下刻陗其若削伏櫺檻而頫聴聞雷霆之相激采少君之端信庶欒大之貞固立修莖之仙掌承雲表之清露屑瓊蘂以朝飡必性命之可度 文苑英華唐黎逄通天臺賦危檻岧嶤廻途鬰律植承露之盤開肅神之室將以接上元期太一丹檻栖於列宿飛梁歴於倒景 任公叔賦嶝道邈以特立通天赫其無儔託神靈於秦甸結元氣於雍丘白日旁轉青雲上浮八垓可接於咫步萬象無逃於寸眸爟火周起神光⿺廴向 -- 逈來召安期於滄海降王母於黄屋 楊系賦若瑤臺之霞駮冠鼇山於溟海若瓊樓之雲蔚照龍燭於崑丘高揖八極俯窺萬井拂軒楯之宛虹步檐檻之倒景玉女下視金烏上廻 南史沈烱字初明行經漢武通天臺為表奏之 後周圜丘歌辭云王城七里通天臺紫微斜照影徘徊連珠合璧重光采天策蹔轉鈎陳開 列子周穆王築中天之臺其高千仭
  漢漸臺詳見建章宫
  鄧通𫝊文帝覺而之漸臺求得通注未央殿西南有蒼池池中有漸臺元和志在未央宫西水經注沈水逕漸臺東 郊祀志太初元年二月起建章宫其北治大池漸臺高二十餘丈名曰泰液注漸一音子亷反浸也水所浸三輔黄圖作瀐亦浸義 黄圖漸臺在建章宫太液池中高二十餘丈漸浸也言為池水所漸又一説漸臺星名法星以為臺名未央宫有滄池池中有漸臺王莽死于此 西京賦顧臨太液滄池漭沆漸臺立于中央赫昈昈以𢎞敞晉天文志織女東足一星曰漸臺臨水之臺也主晷漏律吕之事
  漢武臺
  李陵𫝊召見武臺叩頭請罪臣願以少擊衆步兵五千人涉單于庭上許之注師古曰未央宫有武臺殿文臣見於宣室武臣見於武臺 九域志滄州有漢武臺輿地志云漢武帝至此築 唐紀功次漢武臺見下
  漢玉臺 珍臺 騰光臺 招仙臺
  西京賦西有玉臺聫以昆徳注臺殿名珍臺蹇産以極壯隥道邐倚以正東珍臺臺名 天馬歌遊閶闔觀玉臺注上帝所居 甘泉賦珍臺閒館 洞㝠記建元二年起騰光臺以望四逺常有飛光如星集於臺上亦曰經星臺集方士説仙事又起招仙之臺於明庭宫即甘泉别名於臺上撞碧玉鐘太初二年起甘泉望風臺
  漢神明臺
  郊祀志太初元年作建章宫紀二月起建章宫其南立神明臺井幹樓高五十丈輦道相屬焉注師古曰漢宫閣疏神明臺高五十丈上有九室常置九天道士百人然則神明井幹俱高五十丈也井幹樓積木而高為樓若井幹之形也水經注黄圖曰在建章宫中今人謂之九子臺非也 東方朔𫝊左鳯闕右神明 黄圖神明臺祀仙人處上有銅仙舒掌捧銅盤承雲表之露 括地志在長安縣西北二十里長安故城在西漢建章宫有神明臺 西都賦神明鬰其特起軼雲雨於大半虹霓廻帶於棼楣 三輔宫殿簿長樂宫有臨華臺神仙臺
  漢登仙臺
  文選注戴延之西征記曰嵩中嶽也東謂大室西謂少室相去十七里嵩高總名也漢武帝作登仙臺在少室峯下 淮南王安立思仙臺
  漢龍臺
  司馬相如𫝊上林賦登龍臺注張揖曰觀名在豐水西北近渭 史記正義三輔故事云龍臺高六丈去豐水五里漢時龍見陂中故作此臺括地志云龍臺一名龍臺觀在雍州鄠縣東北三十五里
  漢望海臺
  水經注浮瀆又東北逕漢武帝望海臺又東注于海魏氏土地記曰章武縣東百里有武帝臺南北有二臺相去六十里基高六十丈俗云漢武帝東廵海上所築文苑英華有觀風臺賦
  漢豫章臺
  見昆明池
  漢符節臺 三臺
  嚴延年𫝊上欲徴延年符已發注應劭曰符竹使符也臧在符節臺欲有所拜召治書御史符節令發符下大尉也 霍光𫝊皇帝信璽行璽注漢初三璽天子之璽自佩行璽信璽在符節臺 後百官志符節令一人六百石為符節臺率主符節事凡遣使掌授節屬少府秦中車府令髙行符璽令事 後五行志中平二年二月南宫雲臺灾延及尚書符節蘭臺 官志注蔡質漢儀曰客曹郎主治羌胡事劇遷二千石或刺史其公遷為縣令詔書賜錢三萬與三臺祖餞餘官則否 蔡邕傳以侍御史轉治書御史遷尚書三日之間周歴三臺 文選坐領三臺注應劭漢官儀曰尚書為中臺御史為憲臺謁者為外臺漢官典職謝靈運晉書曰云云是為三臺 晉志魏别為一臺位次御史中丞掌授節銅虎竹使符及泰始九年武帝省并蘭臺置符節御史 魏都賦符節謁者典璽儲吏注宣明門外東入最南有謁者臺閣次中央符節臺閣最北御史臺閣三臺並列西向符節臺東有丞相諸曹 晉劉長升為尚書左丞正色在朝三臺清肅
  漢上林清臺 靈臺銅表事見太初厯 靈臺𠉀臺見渾儀  唐清臺見瑞星
  前律厯志元鳯三年太史令張夀王言太初厯過詔主厯使者鮮于妄人詰問妄人請與治厯麻光等二十餘人雜𠉀日月晦朔弦望八節二十四氣詔與丞相御史大夫大將軍史各一人雜𠉀上林清臺課厯疏密凡十一家一作十家 黄圖靈臺在長安西北八里始曰清臺本為侯者觀隂陽天文之變更名曰靈臺後漢作靈臺掌𠉀日月氣而屬太史太史有二丞其一在靈臺漢官曰靈臺員吏十三人靈臺待詔四十二人郭緣生述征記曰長安宫南有靈臺高十五仞上有渾儀延熹七年張衡所製又有相風銅烏千里風至此烏乃動又有銅表高八尺長一丈三尺廣一尺二寸題云太初四年造 水經注曰城南漕渠有漢靈臺然則漢城西之上林城南之漕渠皆有𠉀景之臺也 晉樂志漢明皇帝
  即位表圭影而陳清廟 亢倉子齊太子坐清
  臺之上 宋書孝武大明六年八月己丑置清臺令
  漢昆明臺
  水經注沈水北與昆明故池㑹又北逕長安城西與昆明池水合水上承池於昆明臺故王仲都所居也 新論仲都卧於池臺上
  漢蘭臺令史 漢蘭臺圖籍 魏蘭臺
  百官表御史中丞在殿中蘭臺掌圖籍秘書 後百官志御史中丞蘭臺令史六百石掌奏及印工文書班固班超傅毅李尤孔僖楊終皆為之 車千秋𫝊令丞相親掘蘭臺蠱 王莽𫝊夏賀良䜟書臧蘭臺注師古曰蘭臺掌圖籍之所後𫝊楊終顯宗召詣蘭臺拜校書郎 賈逵永平中
  勅蘭臺給筆札作神爵頌 王允為司徒及遷都闗中允收斂蘭臺石室圖書秘緯要者以從至長安皆分别條上經籍具存允有力焉 儒林𫝊黨人既誅其高名善士多坐流廢有私行金貨定蘭臺桼書經字以合私文及遷都之際自辟雍東觀蘭臺石室宣明鴻都藏典册文章競共剖散及王允所收而西者裁七十餘乗道路艱逺復弃其半矣 西京賦内有蘭臺金馬遞宿迭居注蘭臺臺名校書處 漢官儀能通倉頡史篇補蘭臺令史 論衡孝明好文人並召蘭臺之官文雄㑹聚選注引之蘭臺令史職校書定字蘭臺之史班固賈逵楊終傅毅之徒名香文美蘭臺之官國所監得失也 隋志明章重經術石室蘭臺彌以充積又曰漢明帝求佛經緘於蘭臺石室 唐劉知幾云後漢公卿所撰先集公府乃上蘭臺故史官載事為廣 晉志殿中侍御史案魏蘭臺遣二御史居殿中伺察非法即其始也魏晉官品令又有禁防御史第七品太元中有檢校御史呉崐此二職亦蘭臺之職也符節御史秦符璽令之職漢因之位次御史中丞至魏别為一臺掌授節銅虎竹使符及泰始九年省并蘭臺置符節御史掌其事武帝以謁者并蘭臺 魏畧太和中祕書以公事移蘭臺薛夏曰蘭臺為外臺祕書為内閣臺閣一也何不相移之有魏蘭臺亦藏書御史掌焉 唐志龍朔二年二月四日改祕書省曰蘭臺監曰太史少監曰侍郎丞曰大夫李懐儼崔行功為蘭臺侍郎初漢以御史中丞掌蘭臺圖籍故歴代建臺省祕書與御史為鄰
  漢温明臺
  郡國志洺州温明臺後漢世祖晝卧此殿耿弇入造牀下勸即位處
  漢靈臺又見上林清臺
  紀光武中元元年初起靈臺注漢宫閣疏靈臺高三丈十二門天子曰靈臺諸侯曰觀臺水經注靈臺光武所築高六丈方二十丈明帝永平二年春正月辛未登靈臺望元氣三年春
  正月癸巳詔曰登靈臺見史官正儀度班固詩乃經靈臺靈臺既崇帝勤時登爰考休徴三光宣精五行布序習習祥風祁祁甘雨 章帝建初五年春正月己酉宗祀明堂登靈臺望雲物 和帝永元五年正月乙亥登靈臺望雲物 順帝永和元年正月己巳宗祀明堂登靈臺改元 續百官志太史令明堂及靈臺丞各一人二百石掌守明堂靈臺靈臺掌𠉀日月星氣皆屬太史注漢官曰靈臺待詔四十二人十四人𠉀星二人侯日三人𠉀風十二人𠉀氣三人𠉀晷景七人𠉀鍾律一人舍人宋志太史東京有二丞其一在靈臺 祭祀志章帝作靈臺十二門詩 桓譚傳有詔㑹議靈臺所處帝曰吾欲以䜟决之注洛陽記曰平昌門南直大道東是明堂大道西是靈臺也 宦者傳靈帝欲登永安𠉀臺 東都賦靈臺明堂統和天人登靈臺考休徴 東京賦左制辟雍右立靈臺馮相觀祲祈禠禳災 永安宫銘李尤𠉀臺集道俾司星辰𠉀臺銅儀見渾天儀 述征記長安宫南靈臺上有相風銅烏 摰虞三輔决録注竇攸舉孝亷為郎世祖大㑹靈臺得鼠如豹文問羣臣莫知者攸對曰鼮鼠也見爾雅詔按祕書如攸言賜帛百匹 薄后𫝊漢王四年坐河南成臯靈臺 水經注鎬水北逕漢靈臺西又逕磁石門西門在阿房前悉以磁石為之令四夷朝者有隠甲懐刃入門而脅之以示神亦曰却胡門明堂北三百步有靈臺元始四年
  漢雲臺
  五行志雲臺周家所造圖書術籍珍玩寶怪所藏 列傳馮魴建武三年召詣行在所見於雲臺 隂興領侍中受顧命於雲臺廣室注洛陽南宫有雲臺廣室殿范升為博士建武四年正月朝公卿大夫博士見於雲臺令升與韓歆許淑等辨難 樊曄建武初引見雲臺酷吏 周黨光武引見伏而不謁范升奏毁曰願與坐雲臺之下考試圖國之道逸民 索盧放建武末徴不起光武使人輿之見於南宫雲臺獨行 賈逵為郎與班固並校祕書應對左右肅宗好古文尚書左氏𫝊建初元年詔逵入講北宫白虎觀南宫雲臺 𫝊論永平中顯宗圖二十八將於南宫雲臺馬援𫝊援女立為皇后顯宗圖畫建武中名臣列將於雲臺以椒房故獨不及援 東觀記明帝時永平五年大旱御雲臺上筮得蹇卦帝以問沛獻王輔文選沛獻訪對於雲臺 順紀登雲臺召百官永和元年十月丁亥承福殿火帝避御雲臺靈紀中平三年鑄黄鍾四注鍾垂於玉堂及雲臺殿前
  見宦者傳 李尤銘曰周氏舊居惟漢襲因崇臺増峻上擬蒼雲 東京賦南則前殿雲臺 洛陽記雲臺高閣十四間 淮南子云云高誘注臺高際於雲故曰雲臺文選謝朓詩獻納雲臺表
  漢清源臺
  隋志漢明帝遣郎中蔡愔秦景使天竺求佛經得四十二章因立白馬寺其經緘于蘭臺石室又畫像於清源臺及顯節陵上 文苑英華南宫畫像送於清源之臺 册府元龜云清凉臺
  漢章臺又見殿類
  魯恭𫝊永元九年召拜議郎八月飲酎齋㑹章臺詔使小黄門引恭前其夜拜侍中勅使驂乗 肅宗親御章臺冠馬鉅 東京賦内則含徳章臺 前張敞𫝊走馬章臺街注孟康曰在長安中 秦有章臺宫蘇秦𫝊云朝於章臺之下揚雄云藺生收功於章臺
  馬融讀書臺
  元和志在盭厔縣東北二十七里
  魏銅爵臺 三臺 氷井臺 金虎臺
  九華臺
  魏志建安十五年冬作銅爵臺于鄴十七年春悉召諸子登臺使各為賦臨淄侯植援筆立成云立中天之華觀兮連飛閣於西城臨漳水之長流兮望衆果之滋榮魏文帝賦曰飛閣崫其特起層樓儼以承天十八年九月作金虎臺鑿渠引漳水入白溝以通河黄初七年三月築九華臺 魏都賦三臺列峙以峥嶸亢陽臺於隂基擬華山之削成上累棟而重霤下冰室而沍㝠雲雀踶甍而矯首壯翼摛鏤於青霄雷雨窈㝠而未半皦日籠光於綺寮注銅雀園西有三臺中央有銅爵臺有屋一百一間南則金虎臺有屋一百九間北則氷井臺有屋一百四十五間上有氷室三臺與法殿皆閣道相通 水經注魏武封於鄴城之西北有三臺因城為基巍然崇舉其高若山建安十五年所起春秋古地云葵丘地名今鄴西臺是也其中銅雀臺高十丈有屋百餘間南則金雀臺高八丈有屋一百九間北曰氷井臺亦高八丈有屋一百四十間上有氷室室有數井井深十五丈藏氷及石墨又有粟窖及鹽窖猶有石銘存焉 北齊書文宣天保九年發丁匠三十萬人營三臺于鄴因其舊業而高博之大起宫室及遊逸園至是三臺成改銅雀曰金鳯金虎曰靈應氷井曰崇光十一月登三臺御乾象殿朝燕 國史志相州安陽有銅雀臺鄴有三臺
  魏陵雲臺 九華臺
  三國志文帝黄初二年築陵雲臺洛陽記曰高二十三丈登之見孟津 洛陽簿凌雲臺閣十一間 述征記曰陵雲臺在明光殿西髙八丈七年三月築九華臺樓觀精巧先稱平衆木輕重然後造無錙銖相結臺雖高峻常隨風揺動而終無傾倒之理明帝登臺懼其勢危别以大木扶持之樓即傾壊論者謂輕重力偏也又黄初四年正月築南廵臺于宛六年九月築東廵臺 晉華廙𫝊武帝登陵雲臺汝南王亮𫝊武帝登陵雲臺望見曰伏妃可謂富貴
  
  魏永始臺 丹書臺
  文選何晏景福殿賦鎮以崇臺實曰永始注永始臺名鎮在宫南闈門此臺下有倉廪韋仲將景福殿賦曰時襄羊以劉覧步華輦於永始知稼穡之艱難壯農夫之克敏 地理志許州有丹書臺魏文帝受禪有黄鳥銜丹書集此臺 述異記郭景純注爾雅臺今在夷陵郡
  晉靈臺
  官志太史又别置靈臺丞 潘岳閒居賦靈臺傑其高峙窺天文之祕奥注陸機洛陽記靈臺在洛陽南去城三里辟雍在靈臺東相去一里 元魏紀太和十六年春登靈臺觀雲物
  晉豫章學臺
  范寗𫝊為豫章太守大設庠序遣人往交州採磬石以供學用改革舊制不拘常憲逺近至者千餘人資給衆費一出私禄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學生課誦五經又起學臺功用彌廣
  後魏閱武臺
  後魏紀孝文大和十八年八月丁未幸隂山閲武臺臨觀講武 明元永興二年七月丁巳立馬射臺 魏志胡質都督青徐置東征臺且佃且守
  後魏講武臺
  水經注太和十八年從高祖北廵届於隂山之講武臺臺之東有高祖講武碑文中書郎高聰之辭 吳孫權於武昌臨釣臺
  唐紀功漢武臺詳見紀功類
  太宗紀貞觀十九年自洛陽宫伐高麗六月敗之於安市城東南山九月班師十月次漢武臺刻石紀功 太宗實録貞觀十九年十月班師次漢武臺餘基三成傍有祠室塋域帝顧問侍臣對曰此是燕齊之士為漢武求仙之處其地俯臨大海長瀾接天岸多峻石竒怪之狀帝製文刻於石
  唐仰觀臺
  集賢注記唐大明宫集賢院内西院正屋三門四架一行所居院中有仰觀臺即一行占𠉀之所 兩京記東都闕北及南皆有觀象臺太史仰觀之所
  唐舞鶴臺 萬嵗臺 景雲臺
  見封禪類高宗封泰山
  唐講武臺見講武類
  地理志許州臨潁有講武臺本尚書臺馬融講書之地顯慶二年十月高宗大閱于此更名太原府晉陽西北十五里有講武臺飛閣顯慶五年築 左傳成周宣榭注講武屋
  唐銀臺
  高宗龍朔三年十二月庚子詔以舍元殿前銀臺閣内並覩麟迹改來年為麟徳元年 李肇記學士出銀臺乗馬 宋朝通進銀臺司舊𨽻樞密院凡内外奏覆文字必闗二司然後進御外則内臣及樞密院吏掌之内則尚書内省籍其數以下有司或行或否得緣為奸樞密學士向敏中請别置局淳化四年八月癸酉以宣徽北院聴事為通進銀臺司命敏中及張詠同知二司事内外章奏案牘謹視出入而勾稽焉月一奏課發勅司舊𨽻中書尋令銀臺司兼領之九月乙巳以給事中封駁𨽻通進銀臺司
  唐測景臺 靈臺見渾天及司天臺
  地理志河南府陽城縣有測景臺 㑹要儀鳯四年五月太史令姚元辯奏於陽城測景臺依古法立八尺表夏至日中測景一尺五寸正與古法同調露元年十一月於陽城周公測景所得土圭長一丈二尺七寸開元十一年詔太史監南宫説刻石表焉開元十二年四月二十三日命太史監南宫說及太史官大相元太等馳𫝊往安南蔡蔚等州測𠉀日景及還京與一行師一時校之並差不同一行以南北日景校量用勾股法算之云大約南北極相去纔八萬餘里餘見覆矩圖 范榮有測景臺賦 靈臺𠉀簿見大衍厯 韋承慶有靈臺賦 隋劉祐著觀臺飛𠉀六卷周禮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景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注日景千里而差一寸尺有五寸者南戴日下萬五千里地與星辰四游升降於二萬里之中是以半之得地之中今潁川陽城縣是也
  唐肅政臺 文昌臺
  官志御史臺文明元年九月甲寅即光宅元年改肅政臺光宅元年分左右臺尚書省光宅元年改曰文昌臺長安三年閠四月己卯曰中臺 隋大業三年四月壬辰増謁者司𨽻與御史為三臺
  唐靈臺 司天臺並見官制臺省
  舊紀乾元元年三月辛卯改太史監為司天臺 厯志韓頴直司天臺
  唐麟臺 鸞臺 蘭臺
  官志垂拱元年改秘書省曰麟臺門下省曰鸞臺龍朔二年改秘書省曰蘭臺 文粹韋表微麟臺碑銘序曰元和五年十一月使鄆經獲麟之舊壌後之人築臺於此以旌厥路
  唐浚儀岳臺
  天文志開元十二年得浚儀岳臺晷尺五寸三分 東京記祥符縣西九里有岳臺圖經云昔魏王遥事霍山神築此臺禱於其上因以為名宣徳門前天街西第一岳臺坊浚儀祥符二年改祥符 國史地理志祥符有岳臺
  唐集靈臺
  舊紀天寶元年十月辛丑造長生殿名為集靈臺以祀天神 張良器有賦天寳二年進士試
  唐神爵臺
  地理志陜州硤石縣東有神雀臺天寶二年以赤雀見置
  唐御注孝經臺
  文苑英華張昔御注孝經臺賦云索隠鈎深詞約意逺勒睿㫖於他山之石植崇臺為儒林之苑王猷玉潤帝典金清嚮之者修睦就之者起敬三千子之皷篋邈矣且瞻十八章之箴規掲之備舉高而不危者尚乎臺磨而不磷者莫如石金字累累以條貫銀鈎歴歴而交映
  唐連弩臺
  李元諒𫝊貞元中節度隴右築連弩臺逺烽𠉀為守備西戎憚之 初學記費北有積弩堂晉成帝作
  唐宿羽臺
  見上陽宫
  唐望仙臺
  武宗紀㑹昌五年正月作仙臺于南郊武宗作臺于城之南孫樵作露臺遺基賦以諷之 先是㑹昌三年夏作望仙 觀于禁中六年六月甲申又作望仙樓于神策軍 舊紀㑹昌五年正月己酉朔敇起望仙臺於南郊壇時道士趙歸真特承恩禮 柳仲郢𫝊武宗延方士築望仙臺累諫諄切 㑹要武宗㑹昌中於大明宫築臺號曰望仙宣宗大中八年復命葺之右補闕陳嘏抗疏立罷修營八月改為文思院
  唐麗春臺
  兩京記東都城有流杯殿在麗春臺北有東西廊南至麗春臺北連𢎞徽殿南頭皆亭子間以山池殿上作漆渠九曲
  太平興國講武臺
  二年築講武臺于城西之楊村九月辛亥幸大閲三年十二月乙丑幸觀飛山卒六年十二月己卯幸賜從臣飲 後梁開平元年十月幸繁臺講武本梁孝王吹臺二年七月改為講武臺
  雍熙觀耕臺
  四年九月内降手札來年正月有事東郊行藉田禮十月詳定所言舊禮於先農壇東别立觀耕
  臺帝禮畢登臺以觀公卿請高五尺餘如先農
  
  至道渾儀臺
  元年十二月庚辰渾儀成司天監築臺置之 慶元四年七月祕書省築渾儀臺高二丈一尺
  慶厯欽天臺
  實録慶厯三年五月丁亥上閔雨露立殿庭御衣霑潤戊子雨輔臣稱賀辛卯築欽天臺于禁中
  長編通畧云欽天壇 仁宗以天久不雨降服徹膳躬自
  暴露夜輒升壇禱祠達旦不寐 元魏有天文
  殿
  元豐𠉀臺
  見儀象類
  元祐御史臺
  元祐三年新作御史臺成詔曽肇為之記曰御史見於周掌賛書受法令而已戰國以對執灋亦紀事之職也秦漢始置大夫位亞丞相副曰中丞督部刺史受公卿奏事其屬有侍御史出討姦猾治大獄於是専繩糾之任厥後政事歸尚書而御史與尚書謁者並為三臺大夫更為三公而中丞為臺率與尚書令司𨽻校尉朝㑹皆専席為三獨坐隋唐復置大夫天下有寃而無告者得與中書門下省詰之謂之三司自是御史益為雄峻其屬有殿中監察并侍御史為三院侍御史一人知雜事横榻而坐謂之南牀皆専彈劾不言事本朝因之真宗増置言事御史其後皆得言事然以大夫為兼官不治臺事以郎中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以貳中丞以太常博士以上為三院未至者為御史裏行監察至神宗正官名始歸大夫職以侍御史治雜事罷御史裏行而復六察官分守既定廼相官府元豐六年六月乙巳朔詔六察各置一御史盖御史臺建於宣化坊自開寳五年纔有東西獄七年雷徳驤分判三院事請而大之屋不及百楹天禧二年復詔増廣至三百六十楹訖于元豐垂七十年神宗伻圖程工以授有司舊闕大夫聴事踵鄴都制度闕門北鄉取隂殺之義至是置大夫聴事闢門東鄉上即政之初實遵先訓猶以大夫虚員始省營築闢門北鄉仍故不改以元祐二年六月乙亥始事三年八月庚辰卒功為屋三百五十一楹詳見官制 慶厯五年九月十八日庚子置南京留司御史臺七年六月二十一日壬戌置北京御史臺命馬綘掌之西京舊有之用分司官一人或特命官 開寶六年十月丁酉雷徳驤為秘書丞分判御史臺三院事景徳四年五月詔臺有當糾而不糾者尚書省彈奏寶元二年十二月詔御史缺官具兩省班簿來上朕自㸃一人慶厯四年八月詔臺官毋用輔臣所薦嘉祐四年五月詔除之天聖七年九月知雜鞠詠言申謁 熙寧九年十一月中丞鄧潤甫請除之皇祐三年十月乙巳上諭宰臣曰諫官御史必用忠厚淳直通世務明治體之人以革澆薄之敝自是詔舉御史必載帝語降勅先是天聖元年四月丁巳詔近臣舉諫官御史治平二年范純仁為殿中吕大防為監察内出姓名而命之元豐六年九月置檢法主簿元祐三年十二月十四日詔刋神宗舉御史詔于御史臺紹興元年九月侍御史沈與求請舉行元豐六察舊法二十五年十二月一日手詔風憲之地朕親除公正之士以革前𡚁宜盡心乃職惟結主知翌日右正言張修請刋聖詔于臺及諫院三十年四月二十七日丙子詔以神宗命臺臣舉忠純體國之人補御史詔重刋于臺 文苑英華烏臺賦旌良表正癉惡繩回官則秦置臺從漢起
  歴代臺名
  五帝時
  九成有娀氏
  戰國時
  崇霞 姑蘇
  前漢
  通天 承光 神明 日影 通靈 八風王莽
  後漢
  魚梁
  前魏
  凌雲 銅爵 金虎 南廵 九華 金鳯
  氷井 鬭鷄 永始 中天
  後魏
  凌雲 靈芝 九華 鹿苑 閲武 含章
  
  建章 麗春 麗日 月輪 雲光 集靈
  三十六國
  凌霄 觀雀 凉馬 仰觀 閱馬
  六朝
  望耕 日觀
  北齊
  金鳳 崇光 應聖
  丹臺新録所載
  閬  金  高晨 鬰  墉  雲
  古者天子立靈臺以揆乾度諸侯設觀臺以望雲物文王造周民樂經始而播之詩魯公視朔史謹備豫而載之𫝊清臺之名視周魯雖異原其用一也












  玉海卷一百六十二
<子部,類書類,玉海>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