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通志 (四庫全書本)/卷09
甘肅通志 巻九 |
欽定四庫全書
甘肅通志巻九
學校
庠序之設教育人才風化之本其道甚重自漢迄眀科條漸備
盛朝文治駕軼前代比年考校三載賓興六年選拔期得賢才以襄政治菁莪樸棫應有俊髦嚮風蔚起甘屬各郡澤宮之制創立修舉考據宜詳志學校
臨洮府
臨洮府儒學
學宮在府治東元泰定二年同知都總帥府事祁安建眀洪武二十五年教授前太常寺少卿劉傑重建
皇清康熙三十五年知府髙錫爵重修學署教授在學宮左訓導在教授署東學生一年一貢廩四十缺増四十缺入學每歳考取文武生各十五名科考取文生十五名學田九頃四十畝有奇前眀駕部郎楊繼盛
謫狄道時捐俸買置徴租養濟貧士今每年實徴租粮一百石七斗七升五合
超然書院 在府治東嶽麓山半楊繼盛治洮時買建教諸生于此今累次重修
義學 在府署對門今移洮陽驛廢署内一在東闗知府衞封濟捐設
狄道縣儒學
學宮在縣治西洪武五年知府段嗣宗建萬厯間移建府學左後復撤之眀末知縣禇泰珍重建故地至今屢修學署教諭在學宮右訓導在堂後學生二年一貢廩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二名學田二頃眀知府王曰然捐置又郡人祁姓捐置二處今皆無可考稽分給府學租糧
義學 在城隍廟旁
渭源縣儒學
學宮在縣治東眀洪武四年知縣党茂建嘉靖十年知縣楊璉重修
皇清康熙二十一年知縣張𢎞斌訓導張淑孔重修學署訓導在學宮右學生二年一貢廩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八名科考取文生八名學田租糧三十九石八升又學租銀一兩九錢社學 在闗外
蘭州儒學
學宫在州治東南元至元五年知州姚諒建眀洪武八年知縣黄鎮重修嘉靖三十八年兵備副使彭燦重修
皇清康熙五年巡撫劉斗補修重新學署學正在學宮左訓導在學宮右學生三年二貢廩三十缺増三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十五名科考取文生十五名學田實徴租糧三十石一斗折銀一十二兩四分正業書院 在新闗路北雍正元年巡撫盧詢捐俸
設立並置射圃建立坊表共費八百餘金雍正七年巡撫許容布政使孔毓璞按察使李世倬復設立義學捐俸延師訓誨單寒子弟
東社學 在城東北康熙七年巡撫華善捐置西社學 在城西北康熙七年巡撫華善捐置以上二學雍正七年巡撫許容布政使孔毓璞按察使李世倬設立義學與書院一體通行
金縣儒學
學宮在縣治西元至治二年判官傅夢臣建眀成化十二年知縣李士俊重修天啟六年知縣趙烱復修學署訓導在眀倫堂左學生二年一貢廩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八名科考取文生八名學田一頃七十四畝租糧一十石四升半給廩生半給貧士
社學 在縣治西康熙五年知縣王之鯨捐建河州儒學
學宮舊在州治西南本元儒張徳載家塾延祐六年徳載孫文煥捐改儒學史臣倪鏜有記眀洪武五年設州為州儒學十二年改置衛學成化間復改為州儒學
皇清康熙八年監収㕔黄綬重建五十四年知州王全臣因前地形湫隘移建于州治東南學署學正在眀倫堂左訓導在學正署左學生三年二貢廩三十缺増三十缺入學每歳考取文武生各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二名學田租糧九十石八斗歳給廩生寒士今四十石分贍學官
大書院 在儒學右康熙四十五年士民公建小書院 在州治左同時建
社學二 一在大城一在南闗俱康熙三十三年同知劉永祺設四十四年知州王全臣又増立鄉學共十處
鞏昌府
鞏昌府儒學
學宮在府治東南元中統初建眀兩經改徙
皇清康熙二年始定今基學署教授在學東北訓導在學東南學生一年一貢廩四十缺増四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武生各二十名科考取文生二十名學田每年于隴西縣學田内支給
崇羲書院 在東闗内眀嘉靖十四年巡按王紳建崇文書院 在城南正街康熙二十八年知縣楊本植因舊縣治改建今為提學考院
義學 在府治東南總鎮廢署
隴西縣儒學
學宮在縣治東南學署教諭在府學西訓導在教諭署北學生二年一貢廩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十五名科考取文生十五名學租每年額徴銀二百四十兩零與府學諸生分支義學 一在縣治東鐘樓街一在學宮左側道廢署
一在縣治東北察院廢署一在縣治東北按院廢署安定縣儒學
學宮在城内街西學署教諭在敬一亭左訓導在右學生二年一貢廩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十五名科考取文生十五名學田九頃六十六畝
義學 在東闗街北康熙五十七年設
通渭縣儒學
學宮在縣治西眀洪武初建成化萬厯間皆重修學署現在修理學生二年一貢廩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二名漳縣儒學
學宮在縣治東久圮學署訓導在學宫旁學生二年一貢廩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八名科考取文生八名
㑹寧縣儒學
學宮在縣治東眀洪武六年建正統成化𢎞治間凡三遷嘉靖間復舊址萬厯六年重修學署訓導在敬一亭西學生二年一貢廩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生十五名武生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五名
伏羗縣儒學
學宮在城西南眀天啓七年自河北移建學署訓導在眀倫堂東學生二年一貢廩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生十五名武生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五名學田徴租糧二十六石
寧逺縣儒學
學宮在縣治東北眀洪武二年建學署訓導在學宮内學生二年一貢廩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二名學田一百畝
西和縣儒學
學宫舊在縣治西今以眀倫堂改建學署訓導在内學生二年一貢廩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八名科考取文生八名學租銀五兩領自司庫
靖逺縣儒學
學宮在城東南眀正統三年建𢎞治嘉靖間修
皇清康熙四十年重修四十七年増建尊經閣學署教諭在左訓導在右學生二年一貢廩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生八名武生十五名科考取文生八名學租一十二石又學田徴銀九十六兩培風書院 在學宮西康熙三十六年衛守備王三錫建租糧一十五石
社學 在譙樓東側
義學 在闗帝廟順治九年衞守備王永清設岷州儒學
學宮在州治北眀𢎞治間創建嘉靖隆慶萬厯間相繼修葺
皇清順治七年重修康熙三十五年同知汪元絅重修學署學正在眀倫堂後訓導在堂右學生一年一貢廩四十缺増四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八名科考取文生八名學田一十二畝八分七釐租銀八錢又北城壕地一十畝一分徴租糧一石
義學 在衞學東同知汪元絅建置義學田一段勒有碑記
洮州衛儒學
學宮在衛治西雍正七年衛守備髙恭桂重建教授署未建學生一年一貢廩四十缺増四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八名科考取文生八名學田四十五畝零徴租糧三十九石収貯岷倉分給廩生貧士
平凉府
平凉府儒學
學宫在府治東眀洪武四年同知髙正建眀末知府華衮増建敬一亭于眀倫堂後
皇清康熙初知府程憲捐修五十三年知府王全臣捐修尊經閣學署教授訓導俱在眀倫堂東學生一年一貢廩四十缺増四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武生各二十名科考取文生二十名
平凉縣儒學
學宮在縣治西眀洪武中建宣徳十年重修創建眀倫堂學署教諭訓導俱在眀倫堂東學生二年一貢廩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二名
崇文書院 在舊韓府東後廢
崇信縣儒學
學宫在縣治東眀洪武四年建𢎞治間知縣劉宗浩嘉靖間知縣楊梅重修眀末毁圮
皇清順治八年知縣武全文重建學署訓導在學宮東學生二年一貢廩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八名科考取文生八名
華亭縣儒學
學宫在縣治東元泰定二年建眀洪武六年重修眀末毁圮
皇清順治初知縣楊榮印重建十四年知縣佟希尭建成康熙五十一年教諭張鐸訓導孫四正率闔學諸生重修學署未建學生二年一貢廩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八名科考取文生八名學田三頃四十五畝額徴租銀一十兩三錢五分半給廩生半給貧士
鎮原縣儒學
學宮在縣治東眀洪武二年縣丞鄭旺建正統初知縣李寧蔣泰繼葺成化間知縣徐鏞重修有日新時習二齋長沙李東陽記嘉靖間教諭孫輝萬厯時知縣陳遇文李槃
皇清初知縣宗書江雯康熙五十四年知縣錢志彤俱經修葺學署教諭訓導俱在眀倫堂後學生二年一貢廩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生十二名武生八名科考取文生十二名學田一十二頃學租給諸廩生
正學書院 在儒學東南眀萬厯時知縣李槃建後廢
固原州儒學
學宫在州治西北眀成化六年建嘉靖六年重修學署學正訓導俱在學宮内學生三年二貢廩三十缺増三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生十二名武生十五名科考取文生十二名
涇州儒學
學宫在州治西眀洪武間同知李彦恭建二十六年知州陳希秀正徳十六年知州宋灝嘉靖二十四年知州張髦士接修
皇清順治十二年知州宋祖法重修學署學正在眀倫堂東訓導在堂後西學生三年二貢廩三十缺増三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生十五名武生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五名學田租銀二兩四錢半給廩生半給貧士
仰止書院 在州治南眀嘉靖三十七年㕘政遲鳯翔建
靈臺縣儒學
學宫在縣治東南宋大觀三年建元至和二年眀洪武十五年俱増修正徳初知縣李塘天啓間知縣李文蛟復葺
皇清順治十三年知縣黄居中重修有記學署教諭訓導俱在新縣治右學生二年一貢廩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八名科考取文生八名靜寧州儒學
學宫在州治東南眀洪武六年知州歐陽信建𢎞治五年知州侯眀嘉靖十九年知州李時中増修有興詩立禮二齋
皇清康熙三十二年知州董守義重修學署學正在眀倫堂後訓導在堂西學生三年二貢廩三十缺増三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二名
隴干書院 在州東察院廢基康熙中知州黄廷鈺建
莊浪縣儒學
學宫在縣治東北眀洪武間知縣張亮建于治西嘉靖三十三年知縣張國賓遷於東北
皇清順治九年知縣董朱衮雍正九年知縣胡𢋫昌重修學署訓導〈闕〉 學生二年一貢廩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八名科考取文生八名隆徳縣儒學
學宫在縣治東眀洪武二年建永樂間知縣王信正徳間知縣張序萬厯間知縣陶光寵臯如松相繼修葺
皇清康熙四十六年知縣李期逺遷修學署訓導在學旁學生二年一貢廩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八名科考取文生八名
慶陽府
慶陽府儒學
學宫在府治東南眀洪武間同知王敬建嘉靖間知府李文芝増修眀倫堂敬一亭
皇清康熙四十二年知府李昉同知尚之瑤知縣于鼎元重修五十二年知府金垣生知縣葉紹麟捐貲修葺學署教授訓導俱在眀倫堂西北學生一年一貢廩四十缺増四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武生各二十名科考取文生二十名
安化縣儒學
學宫在府儒學南眀洪武間建
皇清康熙四十二年知縣于鼎元重修學署訓導在眀倫堂後學生二年一貢廩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生十五名武生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五名合水縣儒學
學宫在縣治東眀洪武初主簿唐貴建𢎞治間知縣王相重修眀末毁于兵
皇清順治十四年知縣劉源澄修復眀倫堂康熙四十年知縣佟世旬重修學署訓導在眀倫堂後係舊教諭署學生二年一貢廩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八名科考取文生八名
環縣儒學
學宫在縣治南眀洪武初知縣李健建𢎞治間知縣李賓重建嘉靖二年知縣王鑑重修學署訓導在眀倫堂北學生二年一貢廩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八名科考取文生八名
真寧縣儒學
學宫在縣治東元至正初建眀洪武二年知縣郭鈞重建嘉靖二十四年知縣樊克正増修眀末毁于兵
皇清順治十六年知縣王士麟重修眀倫堂康熙三十六年知縣俞作霖繼葺雍正三年知縣蕭天華重修學署訓導在眀倫堂後學生二年一貢廩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生十二名武生八名科考取文生十二名
寧州儒學
學宫在州治東眀洪武二年州判陳恕創建宣徳十年知州劉綱重修天順元年知州劉謙拓修成化間増置後堂
皇清順治十一年知州韓魏十四年知州張光岳學正李聞瑾捐俸重修學署學正在眀倫堂左訓導在眀倫堂右學生三年二貢廩三十缺増三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二名
甘州府
甘州府儒學
學宫在府治東北隅舊係行都司學元季燬于兵眀洪武二十八年移建東南隅正統中巡撫馬昻重修𢎞治初巡撫劉璋建立官廨二區正徳十二年巡按御史趙春垣置四齋嘉靖十年巡撫趙載又増官廨一區十七年巡撫牛天麟増修講堂號舍
皇清順治九年巡撫周文𤍞總兵張勇分巡道李日芳捐俸重建眀倫堂齋舍敬一亭康熙二十六年提督孫思克分巡道柴望總兵王用予同知張文炳捐貲更建尊經閣二十九年提督孫思克重建四十一年分巡道龔嶸改建眀倫堂于學署前移敬一亭于眀倫堂後學署教授訓導俱在敬一亭後學生一年一貢廩四十缺増四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二名學田在仁夀驛南共一十五頃一十六畝八分五釐眀天順中總兵宣城伯衞頴開置嵗徴銀四十兩一錢二分以供祀事
甘泉書院 在府治東北隅創始未詳今廢
社學 四處甘山道胡悉寧董廷恩創設増置又甘山道劉徳𢎞繼置
張掖縣儒學
學宫〈闕〉 學署教諭在舊義學館學生二年一貢廩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學每歳考取文武生各十五名科考取文生十五名
山丹縣儒學
學宫在縣治東南隅舊係衛學眀正統五年指揮楊斌建十三年巡撫馬昻重修𢎞治中巡撫劉璋修治齋舍學署教諭在學宫旁學生二年一貢廩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十五名科考取文生十五名
涼州府
涼州府儒學
學宫在府治東南隅舊為涼州衛儒學眀正統中巡撫徐晞奏建大學士楊榮記成化中都御史徐廷璋重修
皇清雍正三年改衞為府立為府學學署教授在眀倫堂後訓導在眀倫堂東學生一年一貢廩四十缺増四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二名
書院 在府東南眀嘉靖二十七年叅政江東建成章書院 在城北舊廢署㕘議道武廷适捐貲補葺
武威縣儒學
學宫在府治北新設改書院為眀倫堂東西號房為兩齋房堂後西院併後宅為教諭署學生二年一貢廩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十五名科考取文生十五名
義學 一在城内一在東闗廂
永昌縣儒學
學宫在縣治東北隅舊係衛學眀正統中都指揮宋忠建成化四年巡撫徐廷璋重修副使鄭安徴記
皇清雍正三年改立縣儒學學署教諭在眀倫堂後學生二年一貢廩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生八名武生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八名學田納租三百三十三石七升
鎮番縣儒學
學宫在縣治東初為社學眀成化十一年巡撫朱英奏設十三年訓導周琮呈請都御史王朝逺創建
皇清康熙三年教授張我興同紳衿孟良印何斯美等修建眀倫堂三楹博文約禮齋各七間教授宅一處雍正三年改衛為縣立為縣儒學學署教諭在眀倫堂後即舊教授宅學生二年一貢廩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生十五名武生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五名
古浪縣儒學〈前係守禦𠩄附凉州衛學雍正三年改縣後始分立縣學學宫併新設訓導署〉學生二年一貢議于五次嵗考之後出貢廩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八名科考取文生八名
平番縣儒學
學宫在縣治中大街眀正統中巡撫蔡用奏建成化中巡撫徐廷璋重修嘉靖中移東北隅
皇清順治初移倉儲之左康熙十九年少㕘陳子威改建雍正三年改衛學為縣學學署訓導在眀倫堂左學生二年一貢廩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生十二名武生十五名科考取文生十二名
寧夏府
寧夏府儒學
學宫在府治北眀永樂元年鎮人宋正奏建成化六年巡撫張鎣修大學士彭時記其後巡撫劉憲羅鳯翔黄嘉善相繼重修
皇清順治十八年巡撫劉秉政河西道李嵩陽増修舊為衛學雍正三年改府學學署教授在眀倫堂後訓導在正殿東學生一年一貢廩四十缺増四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二名學田三百五十七畝租糧六十四石三斗六升寧夏縣儒學
學宫〈闕〉 學署教諭〈闕〉 學生二年一貢廩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生十五名武生二十名〈雍正三年以寧夏弓馬最優之地増取額數〉科考取文生十五名寧朔縣儒學
學宫〈闕〉 學署教諭〈闕〉 學生二年一貢廩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生十五名武生二十名〈例見寧夏縣〉科考取文生十五名
揆文書院 在府學東眀徐琦建
皇清康熙四十六年重修
社學二 一在萬夀宫東一在萬夀宫西
義學 在廣武營城内康熙四十五年提督鎮人俞益謨建
寧夏府商籍儒學
學宫在惠安堡眀天啓元年巡撫周懋相題設以寧夏等衞教官攝之學生二年一貢廩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學每歳考取文武生各八名科考取文生八名平羅縣儒學
學宫〈闕〉 學署訓導〈闕〉 學生二年一貢廩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八名科考取文生八名
靈州儒學
學宫在州治東南眀洪武十五年設州置學十七年州裁學廢正徳十三年復立
皇清順治十六年省後衞教缺併入靈州雍正三年改靈州𠩄學為靈州學學署學正訓導俱在學宫傍學生三年二貢廩三十缺増三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十五名科考取文生十五名
義學二 一在祖公祠内千户謝國柱建一在火器庫東南㕘將季山建
朔方書院 在花馬池城内眀嘉靖四十五年户部郎中蔡國熙建
中衛縣儒學
學宫舊在縣治東北眀正統中鎮撫陳瑀奏建巡撫徐廷璋徙于縣治東南巡撫王珣拓修尚書王恕記之
皇清康熙四十八年教授劉追儉修今改為縣學學署教諭訓導俱在眀倫堂後教授劉追儉建學生二年一貢廩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十五名科考取文生十五名學田一百畝
應理書院 在南門内西路同知髙士鐸建今為社學
新渠縣儒學
學宫在縣南門内街東雍正四年創建學署在學宫旁學生二年一貢廩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武生各七名科考取文生七名
寳豐縣儒學
學宫在縣南門内街東雍正四年創建學署在學宫旁學生二年一貢廩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武生各七名科考取文生七名
西寧府
西寧府儒學
學宫在府治東眀宣徳三年都督史昭建成化六年都御史徐廷璋守備孫鑑増修
皇清康熙四十六年教授梁景岱倡闔學捐資修建雍正三年改衞為府學署教授訓導俱在學宫旁學生一年一貢廩四十缺増四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二名
西寧縣儒學
學宫〈闕〉 學署教諭訓導〈闕〉 學生二年一貢廩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八名科考取文生八名學田一頃三十七畝租糧一十三石七斗五升分給廩生貧士又社田一十五畝徴租糧四石以給社師康熙五十六年蘭州河橋同知署西寧通判事沈廷正捐置
社學 在城内眀成化十四年都御史徐廷璋建碾伯縣儒學
學宫在縣治西學署訓導在學宫右學生二年一貢廩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八名科考取文生八名
社學 在縣治東北雍正六年署知縣張登髙捐置
直𨽻秦州儒學
學宫在州治西南元大徳六年建眀洪武四年修宣徳九年重修嘉靖間又重修
皇清康熙十四年重修學署學正在堂左訓導在堂右學生三年二貢廩三十缺増三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十五名科考取文生十五名學田額糧四十九石四斗四合每石徴銀四錢共徴銀一十九兩七錢六分零
義學 在道署前在鄉者東曰社樹坪街子鎮馬跑泉西曰闗子鎮三十里鎮南曰白家集北曰石佛鎮第八河沿河城
清水縣儒學
學宫在縣治北眀洪武初建嘉靖十九年改移縣治南
皇清順治十九年補葺學署教諭訓導俱在學宫西學生二年一貢廩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八名科考取文生八名
秦安縣儒學
學宫在縣治東南元大徳初建眀相繼修葺學署訓導在儀門東學生二年一貢廩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生十五名武生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五名
社學 舊志在城者二在鄉者三
禮縣儒學
學宫在西城中眀成化十五年建于錦屏山下
皇清順治十三年署知縣歐陽瑊始卜遷于此訓導署未建學生二年一貢廩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生十二名武生八名科考取文生十二名徽縣儒學
學宫在東街鐘樓山之麓眀洪武初創建學署教諭在左訓導在右學生二年一貢廩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二名
社學五 一在學宫四在鄉鎮俱知州鄧天棟捐建兩當縣儒學
學宫舊在縣治東眀洪武間建正徳間改建于縣治西學署訓導〈闕〉 學生二年一貢廩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八名科考取文生八名
直𨽻階州儒學
學宫在州治西舊在城西門外眀嘉靖隆慶萬厯天啓間凡五遷
皇清順治十一年知州于道行始遷于今基學署學正訓導〈闕〉 學生三年二貢廩三十缺増三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二名義學 一在州治西知州陳勲建一在州治東知州何道昇建有記
成縣儒學
學宫在縣治西舊在治東南眀洪武七年改建于西眀末移建上城
皇清康熙間知縣劉瑜仍建于舊址知縣曹彬増建眀倫堂三間學署訓導〈闕〉 學生二年一貢廩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二名學田七十二畝零
文縣儒學
學宫在縣治東初在舊城西南隅眀洪武十四年建𢎞治三年改建于今基學署教諭在眀倫堂左訓導在右學生二年一貢廩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生十五名武生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五名義學 在訓導署南知縣江景瑞建
直𨽻肅州儒學
學宫在州治東南舊係衛學眀成化三年巡撫徐廷璋題建正徳元年副使武陟李端澄重建嘉靖三十年副使張玭改建敬一亭于眀倫堂後三十五年移置於左學署學正訓導俱在眀倫堂後係舊教授署學生三年二貢廩三十缺増三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二名
酒泉書院 在學宫東嘉靖二十六年副使唐寛建髙臺縣儒學
學宫在縣治東北舊係所學眀嘉靖二十三年巡撫傅鳯翔題建學署教諭訓導俱在學宫西旁學生二年一貢廩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學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十五名科考取文生十五名
甘肅通志巻九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甘肅通志>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 1392年 (提及)
- 1696年 (提及)
- 1372年 (提及)
- 1371年 (提及)
- 1531年 (提及)
- 1682年 (提及)
- 1375年 (提及)
- 1559年 (提及)
- 1666年 (提及)
- 1723年 (提及)
- 1729年 (提及)
- 1668年 (提及)
- 1476年 (提及)
- 1319年 (提及)
- 1669年 (提及)
- 1706年 (提及)
- 1694年 (提及)
- 1663年 (提及)
- 1535年 (提及)
- 1689年 (提及)
- 1718年 (提及)
- 1373年 (提及)
- 1369年 (提及)
- 1438年 (提及)
- 1701年 (提及)
- 1697年 (提及)
- 1652年 (提及)
- 1650年 (提及)
- 1435年 (提及)
- 1651年 (提及)
- 1712年 (提及)
- 1715年 (提及)
- 1470年 (提及)
- 1527年 (提及)
- 1521年 (提及)
- 1545年 (提及)
- 1655年 (提及)
- 1558年 (提及)
- 1109年 (提及)
- 1055年 (提及)
- 1382年 (提及)
- 1656年 (提及)
- 1540年 (提及)
- 1693年 (提及)
- 1554年 (提及)
- 1731年 (提及)
- 1707年 (提及)
- 1703年 (提及)
- 1657年 (提及)
- 1523年 (提及)
- 1659年 (提及)
- 1725年 (提及)
- 1654年 (提及)
- 1395年 (提及)
- 1517年 (提及)
- 1687年 (提及)
- 1440年 (提及)
- 1548年 (提及)
- 1468年 (提及)
- 1475年 (提及)
- 1664年 (提及)
- 1680年 (提及)
- 1661年 (提及)
- 1518年 (提及)
- 1566年 (提及)
- 1709年 (提及)
- 1726年 (提及)
- 1428年 (提及)
- 1717年 (提及)
- 1478年 (提及)
- 1728年 (提及)
- 1302年 (提及)
- 1434年 (提及)
- 1675年 (提及)
- 1479年 (提及)
- 1374年 (提及)
- 1381年 (提及)
- 1467年 (提及)
- 1551年 (提及)
- 1547年 (提及)
- 1544年 (提及)
- PD-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