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輔通志 (四庫全書本)/卷018
畿輔通志 卷十八 |
欽定四庫全書
畿輔通志卷十八
山
永平府
平山 有二一在府城中以與南臺山平故名一在山海關西北四十五里其南十里為平山營
銅鼓山 府城東二里
茹子山 府城東一十九里
芝麻山 府城東南一十二里又東南為城子之烟墩山陽山俱距府城十五里
灰山 府城東南三十五里
文峯山 府城南四里
南臺山 府城南八里左為陽山右為孤竹山南臺中峙形如印山有井下通灤河
瓦隴山 府城南二十五里
佛洞山 府城南三十里一名窟窿山
筆架山 府城西南十里
石梯山 府城西南十一里
渡漆西十里曰石梯子是為灤河渡中流有龍王島山之西為行虎山刨錢山〈府志〉
柏木山 府城西南二十里
周王山 府城西南二十里灤水繞之
裂坡山〈一作裂坂山〉 府城西南二十五里下有龍潭清凉山 府城西南九十五里
孤竹山 府城西一十三里
孤竹祠在山上城在山側〈水經注〉
洞山古孤竹也其㟽有洞孤竹國城在其隂而灤㑹之亦名首陽山說文首陽山在遼西〈縣志〉
泥溝山 府城西二十五里
龍山 府城西四十里又西有赤峯山
白蟒山 府城西北一十三里
雙子山 府城西北一十五里
棋盤山 府城西北一十八里
馬鞭山 府城西北二十里
架砲山 府城北一十五里
石硢山 府城北二十里
阿羅卜山 府城北二十里其下有牛尾嶺
北安山 府城北三十五里下臨河有寺曰白雲堡曰松崖
三角山 有三一在府城北四十里西連夢山一在遷安縣西北九十里一在昌黎縣東北四里
人首山 府城北四十五里其北為龍王崖正北為亭子嶺狼望山
許山 府城北五十五里
鹿尾山 府城北五十五里
峰山 府城北五十五里
銅礦山 府城東北俗云掘得銅鼓故名
石虎山 府城東北一名蝎虎山
大牛山 府城東北十八里
鷹嘴山 府城東北四十里
桃林山 府城東北五十里
牛山 遷安縣東二十里有石伏如牛南為野狐峪有水東入漆
曬甲山 遷安縣東二十里相傳漢李廣曬甲於此團子山 遷安縣東南十八里一峰獨秀望如覆鐘舊名覆釡山
馬面山 遷安縣東南二十里
龍泉山 遷安縣南十五里山腰有泉甚清冽𤓰村山 遷安縣南一十五里
黄臺山 遷安縣西南三里
山多黄土其狀如臺下臨灤水〈名勝志〉
松汀山 遷安縣西南三十里髙六十餘丈壁立沙河中腰有三洞
藍山 遷安縣西南三十里
素河出令支縣之藍山〈水經注〉
山在盧龍縣西四十九里一名嵐山〈寰宇記〉
貫頭山 遷安縣西三十里衆山連屬如珠巉巖蒼翠常䝉雲霧有香罏崖
平頂山 遷安縣西三十里
尖山 有二一在遷安縣西四十里羣峰攢立頂有石寨一在山海關西北八里
岳野山 遷安縣西四十五里前有龍虎二峰後有蠱蛇諸峪西過七家嶺連峯二十里為福山
黄山 遷安縣西五十里
太安三年將東廵詔起行宮於遼西黄山〈魏書文成帝紀〉肥如有黄山〈魏書地形志〉
黄山之右為三茅山迤西為雙頂山〈舊志〉
營山 遷安縣西北二十里
牛欄山 遷安縣西北二十三里
四角山 遷安縣西北三十五里
白羊山 遷安縣西北四十里
藏龍山 遷安縣西北四十里迤北為龜口山兩山夾峙灤水經其間
梁家山 遷安縣西北六十里
太平山 遷安縣西北六十里下有太平營南北兩山去營二里許左川右河憑髙可眺
銀礦山 遷安縣西北六十五里太平營之西小黑山 遷安縣西北六十五里
大黑山 遷安縣西北七十里
銀礦山西北十里為小黑山又五里為大黑山其石色黑層嶂參差大黑山旁有攻書臺
九峰山 遷安縣西北七十里
九山 遷安縣西北七十里山下有九泉匯而入於灤或曰以山有九疊而名
五虎山 遷安縣西北七十五里
米峪口山 遷安縣西北七十五里
障樓山 遷安縣西北八十里層聳如樓屏峙如障因名
姚其山 遷安縣西北八十里
瞭髙山 遷安縣西北八十里
五峯山 有二一在遷安縣西北九十里山有五峰羣山環接左右為龍虎二峰下有唐寺前有天橋一在昌黎縣東北十二里有東西二山西五峰秀麗迥出峰如筆架東五峰懸崖峭拔中有深洞
老君禪山 遷安縣西北九十里
三稜山 遷安縣西北九十里
白龍山 遷安縣西北九十里灤河之濱
女兒山 遷安縣西北一百里
中峰山 遷安縣西北一百里
十八盤山 遷安縣西北一百里
榆木嶺關南二里為瓜山曲盤而入四壁皆山﨑嶇迴轉飛泉危磴擁䕶重關凡二舎餘総名之曰十八盤行人希得見日〈縣志〉
景忠山 遷安縣西北一百二十里矗立雲表明正德中総兵馬永建諸葛武侯岳武穆文信國祠於上因名康熈十六年
聖祖御題靈山秀色四字匾額内有知止㓊
六寳山 遷安縣西北一百三十里舊有銀礦後塞香羅山 遷安縣西北百二十里
恒水經其北環景山而東南𪋤焉〈畿輔通志〉
祁山 遷安縣西北一百三十里
元武山 遷安縣西北一百三十里
遊鄉山 遷安縣西北董家口北
壽星山 遷安縣西北一百七十里潵河之隂本名勒馬山明萬歴中総兵戚繼光改今名東有五老峰蓮花峰
澤髙山 遷安縣西北一百八十里袤五十里髙七八里盤折而上土名三十二窟道
岳孤山 遷安縣北三里屹然獨峙一名耀孤山金山 遷安縣北三十里下臨灤水
長山 遷安縣北三十里
三嶺山 遷安縣北三十里
樓子山 遷安縣北四十里山巔有石逺觀如樓故名又名猴兒山
峰山 遷安縣北四十里
佛面山 遷安縣北五十里
花果山 遷安縣北五十里
寧山 遷安縣北七十五里
都山〈一名烏都山〉 遷安縣北一百五十里髙三十里周倍之傑出塞外為盧龍之鎮山
蟒山 遷安縣東北十五里
塔子山 遷安縣東北三十里
堡子山 遷安縣東北三十里中峰拔起左右如伏河架山 遷安縣東北三十里
萬軍山 遷安縣東北三十五里頂有土城三百餘步下有三跳澗
瞭蟒山 遷安縣東北四十里有紅白二坡坡間有温泉寺
武家山 遷安縣東北四十里
佛兒峪山 遷安縣東北六十里
横山 有二一在撫寧縣東八里一在灤州北四里海陽縣有横山〈魏書地形志〉
臨渝山 撫寧縣東二十里崖髙百丈舊為關隘臨渝山峰巒崛起髙千餘仭下臨渝河〈遼史地理志〉臨渝漢縣隋之平州理也唐初始移盧龍〈寰宇記〉
孤山 撫寧縣東九十餘里秦皇島北去海四里屹然面海如砥柱然
新婦山 撫寧縣東南二里下臨洋河有立石狀如婦人
海陽有新婦山〈魏書地形志〉
紫荆山有石姥呼名而應今稱紫荆石婆魏書之新婦山也〈名勝志〉
馮家山 撫寧縣東南二十五里相近有對嘴崖二崖相對山寨險峻
連峰山 撫寧縣東南三十里
黄家山 撫寧縣西南八里
雙頂山 撫寧縣西南四十里其隂為松流河之源相近有銀洞峪産銀礦
耳山 撫寧縣西十二里雙峰尖聳狀如耳張覺據平州叛入於宋棟摩往討之大敗於耳山〈金史棟摩傳〉
盧峰山 撫寧縣西十五里舊置盧峰驛於此鞾山 撫寧縣西北七里耳山之東松流河逆流遶其下
滑子山 撫寧縣西北十二里
雕崖山 撫寧縣西北三十里
滴水崖山 撫寧縣西北三十五里
茶芽山 有二一在撫寧縣西北五十里一在昌黎縣西北五十里
背隂山 撫寧縣西北五十里
栲栳山 撫寧縣西北五十五里
葉固山 撫寧縣北五里
天馬山 撫寧縣北二十里峻巖突兀如控馬首於雲霄亦名馬頭崖萬厯中改今名
八角山 撫寧縣北二十里天馬之東
熊山 撫寧縣北三十里舊常産熊山之東有楸子峪鐵佛頂
嚴家山 在熊山北
巖口山 撫寧縣北五十里
偏頂山 撫寧縣北五十里
半壁山 撫寧縣北五十五里
青陽山 撫寧縣北五十五里一名青山
黄崖山 撫寧縣北五十五里凡邊内盤礴於外者黄崖為大髙可十里山半有捨身崖深三四十丈
瞭望山 撫寧縣北六十里
溥塘山 撫寧縣北七十里内空洞深十餘丈水渟為淵
房山 在溥塘之東石嶺之北
雲峰山 撫寧縣東北五里
羊角山 撫寧縣東北三十里髙峻有城土人謂之南砦
椒果山 撫寧縣東北七十里其東為六羅山上莊坨其西為石嶺
將臺山 撫寧縣東北七十里
石門山 撫寧縣東北九十里自鴨子河西至水峪東連崖對峙處陽河二河上游中間扼要之區也亦名石門峡
芙蓉山 撫寧縣東北九十里舊名裂頭山其自撾角山東髙廣倍出羣山而尖頂分三四者為前裂頭山其迤東十餘里有七峯相連極東而尖者為後裂頭山居邊外
首山 山海關西北十里
五泉山 山海關西北十五里有泉五道北入石河為鴨子河相近為圍春山雙松巖山
寺兒山 山海關西北二十里
雲䝉山 山海關西北二十五里
團雲山 山海關西北三十里
蟠桃山 山海關西北四十里
箭笴山 山海關西北七十里
遷州有箭笴山一名茶盆山〈遼史地理志〉
凡邊外盤薄於内者茶盆為大其峰萬仭東北為勝水巖俗呼為背牛頂〈府志〉
狼窩山 山海關北十里
洞山 有三一在山海關北七十里一在灤州西三十五里有洞深黝大雨迅驟能容湍流數里亦名吞流山受虚洞一在玉田縣西北二十里山嵓有石洞
大毛山 山海關北七十里
東山 昌黎縣東二里亦名圍山
野湖山 昌黎縣東四里
樵夫山 昌黎縣東十三里
海眼山 昌黎縣東二十五里石洞澄澈潮汐應候碣石山 昌黎縣西南
夾右碣石入於河〈禹貢〉
正義曰地理志碣石山在北平驪城縣西南是碣石為海畔山也〈書疏〉
碣石之地淪入於海河益徙而南〈蔡沈書傳〉
蘇秦曰燕南有碣石雁門之饒〈國䇿〉
元封元年東廵海上至碣石〈漢書武帝紀〉
太安四年来廵平州登碣石山望滄海改碣石山為樂遊山〈魏書文成帝紀〉
肥如有碣石〈魏書地形志〉
盧龍有碣石〈隋書地理志〉
石城有碣石山〈唐書地理志〉
驪城枕海有石如甬道數十里當山頂有大石如柱形立於巨海之中名天橋柱要亦非人力所就韋昭亦指此以為碣石也〈水經注〉
平州盧龍縣有碣石山〈通典〉
盧龍漢肥如縣有碣石山碣然而自立在海旁故名〈文獻通考〉
碣石山在昌黎縣西南五十里離海三十里〈明統志〉附考地理今釋碣石案漢書地理志云大碣石山在右北平郡驪城縣西南武帝紀文頴云碣石在遼西絫縣絫縣今罷入臨渝此石著海旁盖驪城即今永平府撫寧縣絫縣即今昌黎縣二縣壤地連接杳無碣石踪跡而海水蕩滅之說又荒誕不可信考肇域志云山東海豐縣有馬谷山即古碣石劉文偉亦以馬谷山在古九河之下合於禹貢入河入海之文斷為碣石無疑近世論碣石者惟此說庶幾近之今博採羣書仍列昌黎縣
西山 昌黎縣西二里
安山 昌黎縣西三十里
龍山 昌黎縣西五十里
自安山西十里過楊文坨為團山又西十里許為龍山〈府志〉
書院山 昌黎縣西四十里兩岡合抱相傳為夷齊讀書處東為長山駱駝山墳山茶葉山院北為荆山拉虎山
駐驆山 昌黎縣西七十里
磨磑山 昌黎縣西北三里
白石山 昌黎縣西北四里
午山 昌黎縣西北五里
衡山 昌黎縣西北五里
駕鰲山 昌黎縣西北八里
黑石山 昌黎縣西北八里
筆架山 昌黎縣西北
觀音山 昌黎縣西北十五里有前後二峯
道者山 昌黎縣西北二十里
中峰山 昌黎縣西北二十餘里其頂有淨影池藥局山 昌黎縣北三里
饅頭山 昌黎縣北四里
卧牛山 昌黎縣北五里
桃花山 昌黎縣北五里其上有洞其下石壁有泉湧出亦名桃源
水巖寺山 昌黎縣北八里
仙人臺山 昌黎縣北十里自太行分派東来惟此與裂頭景山角山耳為平營五頂臺後曰韓仙洞右為鋸齒山左為歡喜嶺仙臺之麓為寳峰臺臺左為香山峰
西五峰山 昌黎縣北十二里
東五峰山 昌黎縣北十二里
鋸齒山 昌黎縣北十五里
法寳山 灤州東南八里
巖山 灤州南五里狀如虎踞西麓為蠶箔峪又西二里為卸甲峪送甲峪
習武山 灤州南十里
小山 灤州西南四里
柴家山 灤州西南十三里
芹菜山 灤州西南十八里
媳婦山 灤州西南二十五里
唐時有婦李氏隨姑採薪於此遇雨雹以身翼姑而死故名〈府忘〉
雙山 灤州西十里稍北為拐頭山
五子山 灤州西十二里上有五子洞龍溪源出焉毛家山 灤州西五十里
白雲山 灤州西七十里一名自来峰其巔有大湫曰湫嶺其南為水峪王子峪北為秣軸峪
圍山 灤州西八十里
風山 灤州西八十里有風洞在山之巔
杏兒山 灤州西一百里
梯子山 有二一在灤州西一百里一在玉田縣西北四十里
皂突山 灤州西北十里山南為馬鞍山山西一里為石門山
廟兒山 灤州西北十五里
館山 灤州西北七十五里其泉為龎牛河源荆山 灤州西北九十里其西南為桃山
桃山 灤州西北九十里
平臺山 灤州西北九十里
菜山 灤州西北九十里産蕨菜故名
偏山 灤州西北九十里
黑山 灤州西北一百里
紫金山 灤州北三里亦名文筆峰
榆山 灤州北八里横山之後有潭極深號偏凉汀舊漕運泊舟處也
蜂山 玉田縣西三十里
樂臺山 玉田縣西北十八里藍水源出於此燕山 玉田縣西北二十五里豐潤縣北八十里自西山一帶迤𨓦東来延袤數百里抵海岸〈山堂肆考〉
楸子山 玉田縣西北二十五里
龎山 玉田縣西北二十五里亦名旁山
龎山即南種玉山也〈名勝志〉
聖水盤山 玉田縣西北三十里有水一區最甘美因名
文龍山 玉田縣西北三十里山之陽有三泉瀠洄如瀑西峰環拱出山之右東望龎山諸峰秀削駢列為縣境最勝處盖燕山之别隴也
石欄山 玉田縣西北三十里
石棚山 玉田縣西北三十里有石棚泉自石竇中流出
石派山 玉田縣西北三十里
紗㡌山 玉田縣西北四十里
老翁山 玉田縣西北四十里
白山 玉田縣西北四十里
古溪山〈一名麻山〉 玉田縣北十五里與龎山岡隴相接大泉山 玉田縣東北二十里
小泉山 玉田縣東北二十里有泉出石罅間徐無山 玉田縣東北二十里
無終山 玉田縣東北三十里
無終山一名翁同山又名隂山在漁陽縣西北四里〈寰宇記〉
楊家山 玉田縣東北三十里
中山 玉田縣東北三十里無終山之南
常山 玉田縣東北三十里又名黄家山其西有天橋峪
唐山 豐潤縣東南四十里
車軸山 豐潤縣南二十里孤圎而髙若卧轂然琵琶山 豐潤縣西北三里
其山平廣産白石如粉可飾屋壁〈燕山叢録〉
鴉鶻山 豐潤縣西北二十里髙數百仭中有二石穴俗呼孟家洞
葢子山 豐潤縣西北二十五里
兩山 豐潤縣西北四十二里中有路通遵化亦名兩山口
靈應山〈一名書室山〉 豐潤縣西北四十五里
舊名靈應懸崖壁立上有泉濆流而下有巖曰攻書室改名書室山相傳韓信曾閲書於此至今有石案石硯〈畿輔舊志〉
黨峪山 豐潤縣西北五十里
王化山 豐潤縣北七里
金窑山 豐潤縣北二十六里
斗絶崚嶒山半一洞上有朱書人不盡辨惟黄金無人見五字耿耿不滅因以名山〈畿輔舊志〉
陳宮山〈一名花山〉 豐潤縣北四十里
綿亘數十里東至還鄉河西接黄土嶺〈畿輔舊志〉
桃源山 豐潤縣北四十里
念經峪山 豐潤縣東北
古石城山 豐潤縣東北二十里
翠花山 豐潤縣東北二十五里
秦王山 豐潤縣東北二十五里
松林山 豐潤縣東北三十里
馬頭山 豐潤縣東北三十里
連峰馳驟最南一峰昻若馬首〈方輿紀要〉
石井山 豐潤縣東北三十五里上有一石形如龍口内容水數升隨取不竭冬夏無少異
朝月山〈一名夕月山〉 豐潤縣東北四十三里兩峰特起狀如偃月〈山堂肆考〉
水頭山 豐潤縣東北五十里有泉出叢口間偏崖山 豐潤縣東北五十里東峻西低有崖壁立髙數百餘仭
崖兒口山 豐潤縣東北六十五里衆峰連亘東斷為崖兒口有水自崖而出是為還鄉河
腰帶山 豐潤縣東北八十里還鄉河東山腰有白石如帶故名
部落嶺 府城東十八里唐時居黒水部於此孤孤嶺 府城東南六里
小嶺 府城南十里
大嶺 府城南十五里
分水嶺 府城西二十里與遷安縣灤州接界水從西北来者其左由撾角山盤頭山入於漆右由塔盤山馬鞭山入於灤
千松嶺 府城東北里許相近有馬蘭坡桃花峪又東為雙望堡去孤峯一舎迤北十餘里為紅山即撫寧縣界
鹿兒嶺 遷安縣西一百二十里北有疊翠峰唐王臺塔兒山月城山接界於洪山口其外為長城嶺諸山近川自鹿兒嶺西流入遵化
歡喜嶺 山海關東二里許又名恓惶嶺
下五嶺 灤州西北九十里
羅家嶺 灤州西北九十里
上五嶺 灤州西北一百里
孤峰 府城東五里
長嶺峰 遷安縣西北五十里二峯南北夾峙通道所經
達摩峰 昌黎縣北少東十二里峰左有數石乳水常滴瀝旱不竭冬不涸
望海岡 撫寧縣東三十里登可望海
牛頭崖 撫寧縣東南三十里連峰山東北望海岡西以形似名西北有滿井隨汲隨滿大旱亦然
滴水崖 撫寧縣西北二十五里崖西五里為半壁山
刀崖 撫寧縣北頂平可容千餘人惟北面有微徑可渉號為絶險
傍水崖 撫寧縣東北石門山西北層巒屏立石河帶繞前案峭壁數仞内平外險
臨河崖 昌黎縣西八十里一名闍黎洞壁立千仭顛分八字洞逼深潭有小逕可入能容二百人旁又有小穴十餘有以金鼇名有以水洞名又南為磨山其石堅緻可琢以供用
獨樂崖 玉田縣北十三里髙聳岑嵂絶頂平衍可容萬人又名玉屏山
勝水巖 山海關西北七十里
在茶盤山西南水自懸崖罅流出〈山海衛舊志〉
龜谷 在府城西南
長谷 在府城東南
黄麞谷 在府城東南與碣石山西麓相近
萬歲登封元年左鷹揚衛將軍曹仁師等及契丹戰於黄麞谷〈唐書武后紀〉
天井峪 府城東南十五里
大崇峪 撫寧縣西亦名大蟲峪其石皆横生可碾可磨可條可板
磨塔峪 撫寧縣西北二十餘里東去天馬山五里山腰有石洞南向深二丈餘廣半之洞中東北隅有泉一勺冬春如一
星星峪 撫寧縣東北臺頭營東三十里峪之北有龍潭
玉旺峪 撫寧縣東北九十里五泉山東北明嘉靖三十六年嘗産銀礦命官採取尋罷亦名玉旺山下有突泉為沙河源
石佛峪〈一名石窟峪〉 昌黎縣西七里中有羅漢像要兒峪 昌黎縣西八里
楸皮峪 昌黎縣西十里
牛兒峪 昌黎縣西十二里
安樂峪 昌黎縣西五十里其山東西横峙北接盧龍西近灤州界
山枕灤河孤石雄踞〈縣志〉
柳峪 昌黎縣北十里
黒鷹峪 昌黎縣北十里兩山壁立有洗心泉飛流千尺冬夏不竭亦名峭壁泉其相近有白廟散坡石門等峪
東桃花峪 玉田縣西北三十里
白陽峪 玉田縣西北三十里
楸子峪 玉田縣石鼓山之後林木叢茂峰巒環繞為邑之勝境
菊花坡 府城北五里
牡丹坡 撫寧縣東北六十里多産牡丹坡之西有三石洞
茅坨 樂亭縣西南三十里
月坨 樂亭縣西南五十里海中形如半月廣數十頃其間草木繁殖雉充斥氷合時居民嘗射獵於此泮則掉艇樵採為利甚溥
灤人以平坡而蓄水者曰坨〈舊志〉
十九坨〈一名石臼坨〉 樂亭縣西南四十里海中大數十頃饒給與月坨同漕運時店市民居也
秦皇島 撫寧縣東南山海關西南三十里
在城西南二十五里又入海一里〈山海衛志〉
在撫寧縣東三十里四面皆水惟島居中世傳秦始皇求仙駐蹕於此〈府志〉
祥雲島 樂亭縣西南四十里迫近海濵島中時有瑞雲湧出因名
李家島 樂亭縣西南海濱相近有桑坨島
虎頭石 府城南八里傳李將軍射虎處
駱駝石 撫寧縣東南山海關西南六十里
說話石 撫寧縣東南山海關西南六十五里望夫石 撫寧縣東南山海關東南八里海内山海關東八里海中特出為孟姜女墳其旁有望夫石〈府志〉
飛盖石 昌黎縣五峰山巔形若飛盖又名頂包石金山嘴 撫寧縣東南山海關西南六十里半入於海
風洞 盧龍縣佛兒峪境外十三山每秋輙晝夜狂號損稼明正德二年立祠祀之今名風王廟
知止洞 遷安縣西北景忠山北亦名别山洞子午洞 撫寧縣東北山海關北十七里
朝陽洞 撫寧縣東北山海關北洞山之陽一名元陽洞
元陽洞在角山東五里山海勝境之一〈山海衛志〉
烏龍洞 豐潤縣北十一里麻山之西南洞中盤曲深入可二三里
保定府
松山 滿城縣西南三里
松山多松樹風雨撼之每作笙簧聲〈名勝志〉
陵山 滿城縣西南三里
上有一畝石石上有仙人跡又有數大冢相傳為古帝王陵故名元至元二年敕改靈山〈名勝志〉
抱陽山 滿城縣西南十里
清苑有抱陽山〈金史地理志〉
山勢南拱中谷温和隆冬冰雪不積故曰抱陽又以花木蓊翳名花陽山上有石巖曰寳珠巖珠窩尙存巖下滴水成池四時不竭唐張說曾讀書於此〈畿輔舊志〉
魚條山 滿城縣西北五里形如巨魚即水經注所謂魚山也山極險曠
荆山 滿城縣西北十五里
山多産荆樹故名〈名勝志〉
眺山 滿城縣北三里山北有舞馬黄金二洞又北眺山在縣北十五里相近有岡頭山
謁山 滿城縣北七里
黄土山 滿城縣北十里山巔平曠石中有泉玉山 滿城縣北十五里
山多白石如玉所謂燕石次玉者也下有玉石店店南有片石大方於席横閣山嘴石中央有小臼每旱掀石淨臼即雨
環山〈一名紫口山〉 滿城縣北二十里
班姬山〈一名班妃山〉 安肅縣西四十里
遂城縣有班姬山〈九域志〉
隋煬帝征髙麗有妃班姓經此而薨遂葬焉建祠於上嵗春居民以蠶姑禮祀之〈名勝志〉
羊山〈一名楊山〉 安肅縣西四十里
圍道山 安肅縣西四十里
山四面髙聳中谷塽麗道路圍在其中故名〈名勝志〉
釡山 安肅縣西四十里
西接黒山東臨削壁入谷名釡陽口内有釡山村三皇紀曰黄帝朝諸侯合符於釡山註云釡山今安肅縣也〈名勝志〉
黑山 在釡山西
黒山厥位面隂土壤深黒〈名勝志〉
龍山 安肅縣西五十里俗名龍堂坡上有瀑布遂城有龍山〈隋書地理志〉
在遂城西南二十五里其上往往有仙人及龍跡〈括地志〉
唐天寳七載敕改遂城山〈寰宇記〉
邢子勵趙記曰龍山四麓各有一穴大如車輪四時之風各從其候而出孔頴達以為即燕之龍兑也〈史記正義〉
牟山 安肅縣西北五十里土阜無名
藥欄山 安肅縣西北六十里
磨巖山 唐縣西十五里山形如磨石罅水垂名滴翠泉
狼山〈一作桹山一作郎山〉 唐縣西二十里
唐水逕桹山北〈水經注〉
博陵郡唐有郎山〈隋書地理志〉
風山 唐縣西三十五里上有石穴風吹有聲其鳴如鐘故名
羅喬山 唐縣西三十五里四山環抱松柏交翠世傳宋羅道成喬同二仙所居故名
父子山 唐縣西北四十里下臨唐河山腰有明伏洞其相接者神活山舊名石河山居民避兵得免因改此名又有白合山亦臨唐河上有白合寨
柏巖山 唐縣西北六十里山南有賈島洞
葛洪山〈一名葛公山〉 唐縣西北七十里山與恒岳相接相傳葛洪修道於此故名其西南有老姑峪
大茂山 唐縣西北一百五十里
北嶽恒山一名大茂山與契丹分界〈太平御覽〉
北亘雲蔚南連正定為河東河北之捍蔽〈舊志〉
堯山〈一名唐巖山〉 唐縣北八里
博陵郡唐有堯山〈隋書地理志〉
都香山即是堯山在唐東北望都界〈水經注〉
粟山 唐縣北十三里
唐水出中山城之西北城内有小山在城西側水銳山若委粟焉〈水經注〉
唐縣北有委粟故關〈唐書地理志〉
封山 唐縣北十八里山下有封莊社俗呼為丹鳯山
古唐侯國堯之始封也遷於晉陽及為天子始都平陽今中山城北有封山舊傳堯於此山下受封故名〈名勝志〉
育山 唐縣東北十里
靈源山 唐縣東北十五里半山有刹唐上元二年建上有花塔大歴中建山上有井
望都山 唐縣東北十八里
中山國望都〈漢書地理志〉
堯山在北堯母慶都山在南登堯山見都山故以為名〈漢書地理志註〉
望都山即堯母巖都所居相去五十里都山一名豆山〈後漢書郡國志註〉
唐城東有山孤峙世以山不連陵名曰孤山孤都聲相近疑即所謂都山也〈水經注〉
紫薇山 博野縣北紫氣浮騰土色熻赤亦名紫微阜
油山 完縣西南屹然峭峙石壁瑩潤故名
伊祁山 在完縣西
望都有伊祁山〈魏書地形志〉
北平有伊祁山〈隋書地理志〉
堯住此山後因作姓〈寰宇記〉
在縣西二十里祁水發源於此〈舊志〉
大嵬山 完縣西二十五里山勢巍峩五雲泉發源處又易州北三十里亦有大嵬山綿亘千里髙插雲霄乃州鎮也
壇山 完縣西二十五里
巍峩㕘天與馬耳山相接有金龍桃花二洞與馬耳山洞相通洞祀鐵龍神十四觀者竦然〈畿輔舊志〉
柏山 完縣西三十里舊傳柏樹盈巔撑雲蔽日因名
林尖山 完縣西北十八里峰巔髙聳其尖如林馬耳山 完縣西北三十里與唐縣接界雙峰並峙形若馬耳
東屬完縣境雙峰微小西屬唐縣二峯較大〈舊志〉
蒲陽山 在完縣西北
曲逆蒲陽山蒲水所出東入濡〈漢書地理志〉
蒲水出西北蒲陽山〈水經注〉
白崖山峰巒秀拔四面白石即蒲陽山也〈舊志〉
峩山 完縣北十二里
小雄山 雄縣東南一里許縣西南二里大雄山大小雄山皆培塿耳盖宋景德中積土成隅以禦契丹自後搆亭其上更加築有雄山之名〈舊志〉
漫谷嶺 滿城縣西二十里
唐梅嶺 唐縣西北三十里嶺路石砌嵠嶇上下長五里許狀如遊龍一名墁石道
十八盤嶺 唐縣西北六十里為雲中要路髙峻插天不能直上盤旋曲折而過因名又有摔手崖在縣西北七十五里兩山壁立中有礦洞
五斗嶺 唐縣西北一百十里
黄岡嶺 唐縣北六里育山西南嶺後多黄土溝雨過難行又北四里為城子嶺
安頭嶺 完縣西三十五里
摩天嶺 完縣北二十里
一箭嶺 完縣北四十里
金沙嶺 髙陽縣東二十五里自汜頭村𰸉舊城歴樓隄以入任邱隱約蜿蜒若見若伏
嶺斷處沙如金色〈舊志〉
齊雲巖 在唐縣北又鷂子巖在縣北百二十里唐河東岸
束鹿巖 束鹿縣北三十里外隘内寛可容千人俗名三邱古洞今僅存土邱
郎峰 安肅縣西八十里易州界
黄邱 束鹿縣南
鄥有黄邱〈魏書地形志〉
青邱牛邱馳邱靈邱與黄邱共為五邱〈舊志〉
龍王峪 滿城縣西北十五里有石洞及泉井焉百花嶼 清苑縣城南雙溪上髙數仭廣數十丈百花繁富舟楫迴環
雙龍洞 在滿城縣西南抱陽山
畿輔通志卷十八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