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論/0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破一品第三 百論
破異品第四
作者:提婆菩薩
破情品第五

破異品第四

提婆菩薩造 婆藪開士釋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外曰。汝先言。有一瓶異。是亦有過。有何等過。內曰。若有等異一一無修妬路。若有一瓶異各各無。瓶與有一異者。此瓶非有非一。有與一瓶異者。非瓶非一。一與有瓶異者。非瓶非有。如是各各失。復次若瓶失有一不應失。有失一瓶不應失。一失有瓶不應失。以異故。譬如此人滅。彼人不應滅。外曰。不然。有一合故。有一瓶成修妬路。有一瓶雖異瓶與有合故瓶名有。瓶與一合故瓶名一。汝言瓶失有一不應失者。是語非也。何以故。異合故。異有三種。一合異。二別異。三變異。合異者。如陀羅驃求那。別異者。如此人彼人。變異者。如牛糞團變為灰團。以異合故。瓶失一亦失。一失瓶亦失。有常故不失。內曰。若爾多瓶修妬路。瓶與有合故有瓶。瓶與一合故一瓶。又瓶亦瓶。是故多瓶。汝言陀羅驃求那合異故瓶失一亦失一失瓶亦失者。我欲破汝異。云何以異證異。應更說因。外曰。總相故。求那故。有一非瓶修妬路。有是總相故非瓶。一是求那故非瓶。瓶是陀羅驃。內曰。若爾無瓶修妬路。若有是總相故非瓶。一是求那故非瓶。瓶是陀羅驃故。非有非一。是則無瓶。外曰。受多瓶修妬路。汝先說多瓶。欲破一瓶。更受多瓶。內曰。一無故多亦無修妬路。汝言瓶與有合故有瓶。瓶與一合故一瓶。又瓶亦瓶。若爾世界言一瓶。而汝以為多瓶。是故一瓶為多瓶。一為多故。則無一瓶。一瓶無故多亦無。先一後多故。復次初數無故修妬路。數法初一。若一與瓶異。則瓶不為一。一無故多亦無。外曰。瓶與有合故修妬路。瓶與有合故瓶名有。非盡有。如是瓶與一合故瓶名一。非盡一。內曰。但有是語。此事先已破。若有非瓶則無瓶。今當更說瓶應非瓶修妬路。若瓶與有合故瓶有。是有非瓶。若瓶與非瓶合者。瓶何以不作非瓶。外曰。無無合故非非瓶修妬路。非瓶名無瓶。無則無合。是故瓶不作非瓶。今有有故應有合。有合故瓶有。內曰。今有合瓶故修妬路。若非瓶則無有。無有則無合。今有合瓶故有應為瓶。若汝謂瓶未與有合故無。無故無合。如先說。無法故無合。如是未與有合時瓶則無法。無法故不應與有合。外曰。不然。有了瓶等故如燈修妬路。有非但瓶等諸物因。亦能了瓶等諸物。譬如燈能照諸物。如是有能了瓶故。則知有瓶。內曰。若有法能了如燈。瓶應先有修妬路。今先有諸物然後以燈照了。有若如是者。有未合時。瓶等諸物應先有。若先有者。後有何用若有未合時。無瓶等諸物。有合故有者。有是作因。非了因。復次若以相可相成。何故一不作二修妬路。若汝以有為瓶相故。知有瓶者。若離相可相之物則不成。是故有亦變更有相。若更無相知有法為有者。瓶等亦應爾。燈喻先已破。復次如燈自照。不假外照。瓶亦自有。不待外有。外曰。如身相修妬路。如以足分知有分為身足更不求相。如是以有為瓶相故知有瓶有更不求相。內曰。若分中有分具者。何故頭中無足修妬路。若有身法。於足分等中。為具有耶。為分有耶。若具有者。頭中應有足。身法一故。若分有者。亦不然。何以故。有分如分修妬路。若足中有分與足分等。餘分中亦爾者。則有分與分為一。是故無有有分名為身。如是足分等自有有分亦同破。有分無故。諸分亦無。外曰。不然。微塵在故修妬路。諸分不無。何以故。微塵無分。不在分中。微塵集故。能生瓶等果。是故應有有分。內曰。若集為瓶一切瓶修妬路。汝言微塵無分。但有是語。後當破。今當略說。微塵集為瓶時。若都集為瓶。一切微塵盡應為瓶。若不都集為瓶。一切非瓶。外曰。如縷渧集力。微塵亦爾修妬路。如一一縷。不能制象。一一水渧。不能滿瓶。多集則能。如是。微塵集故。力能為瓶。內曰。不然。不定故修妬路。譬如一一石女。不能有子。一一盲人。不能見色。一一沙。不能出油。多集亦不能。如是微塵。一一不能。多亦不能。外曰。分分有力。故非不定修妬路。縷渧分分有力能制象。滿瓶。石女盲沙。分分無力故。多亦無力。是故非不定。不應以石女盲沙為喻。內曰。分有分一異過故修妬路。分有分。若一若異。是過先已破。復次有分無故分亦無。若有分未有時。分不可得。云何有作力。若有分已有者。分力何用。外曰。汝是破法人修妬路。世人盡見瓶等諸物。汝種種因緣破。是故汝為破法人。內曰。不然。汝言有與瓶異。我說若有與瓶異。是則無瓶。復次無見有有見無等修妬路。汝與破法人同。乃復過甚。何以故。頭足分等和合現是身。汝言非身離是已別有有分為身。復次輪軸等和合現為車。汝言離是已別有車。是故汝為妄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