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皇明九邊考/0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第七卷 皇明九邊考
第八卷
作者:魏煥 
第九卷

寧夏鎮 兵部職方清吏司主事長沙魏煥編集 疆域考 寧夏亦朔方河西之地即古夏州也南北僅百里東 西二百餘里南北朝晉時赫連夏及拓跋魏皆都于 此至唐宋胡裔李繼遷趙元吴相繼居夏累世據朔 方之險爲中國患甚矣今三邊既爲中國所有而寧 夏居中適當喉襟之之地 國初立寧夏府洪武五年廢之徙其民于陝西九年復 設寧夏等伍衞于上郡東南距河西北抵賀蘭山盖 四塞之地内有漢唐二渠引水灌田足稱富庻亦陝 之樂土也所隷賀蘭山後虜賊出没無時而花馬池 塩川東西三百里地勢平漫興武營靈州一帶又套 賊侵犯腹裹必由之路 延綏定邊營六十里至  花馬池六十里至 安定堡六十里至    興武營七十里至 清水營七十里至    横城堡三十里至  黄河三十里至寧夏城 一路         慶陽府弘化驛一百十里至 曲子驛九十里至    靈武驛九十里至 清平驛七十里至    山城驛七十里至 萌城驛九十里至    小塩池九十里至 石溝驛九十里至    髙橋驛一百一十里至寧夏城 寧夏西路       寧夏城七十里至 邵綱堡四十里至    唐壩堡五十里至 廣武營四十里至    棗園堡七十里至 石空寺堡四十里至   鎮虜堡六十里至 寧夏中衞二十里至   黄河一十里南至 常樂堡十五里至    黄沙坡五十里至 深井堡九十里至    水泉暗門八十里至 靖虜衞七十里至    郭城驛九十里至 乾溝驛一百二十里至   會寧縣六十里至 西鞏驛六十里至    安定縣六十里至 秤鈎灣驛六十里至   清水驛六十里至猪嘴驛六十里至    蘭州

保障考 一北虜住牧套内非昔徃來不時者可比也其保障惟 以邊墻爲主本邊内外大小邊墻及花馬池一帶壕 墻疊墻俱見總考下中間詳悉該載不盡者復見于此 一逹虜依水草爲居花馬池東南一帶惟鐡柱泉有水 又東南至梁家泉有水又東南至甜水紅柳榆𣗳等 泉史巴都韓家長流等處有水總制劉天和題于鐡 柱泉築城梁家泉築堡甜水泉史巴都等處築墻一 時水源俱各據守賊無飲馬之處誠百世之利也

一先年套内零賊不時進至石溝𥂁池及固靖各堡搶 掠花馬池一帶全無耕牧自築外大邊以後零賊絶 無数百里間荒地盡耕孳牧遍野粮價亦平但内有 鹻湿墻七十餘里寧夏又不肯恊心防守数萬大勢 套賊卒至猶不能禦内固原小邊每年修理二次亦 各完備但青沙峴八十餘里俱走沙磥石随風剥落 隨脩隨壞工力不堪節年套賊從此深入腹裹搶掠 一新紅寺堡直北稍東總制劉天和新築横墻二道以 圍梁家泉直北稍西舊有深險大溝一道受迤東磥山之水流于黄河長一百二十五里總制劉天和塹 崖築堤一百人里五分築墻堡一十六里八分自大 邊至此重險有四道矣 一寧夏北賀蘭山黄河之間外有舊邊墻一道嘉靖十 年總制王瓊于内復築邊墻一道官軍遂棄外邊不 守以致邊内田地荒蕪十五年緫制劉修復外邊防 守黄河東與外邊對岸處修築長堤一道順河直抵 横城大邊墻以截套虜自東過河以入寧夏之路 寧夏西倚賀蘭山天險爲固山口一十二處寛狹不 等共止量長一十五里舊每口各有關墻三道今盡 圮廢不修以致大虜時入搶掠 一寧夏南自大壩起至山嘴兒墩止長八十四里總制 王瓊脩鑿崖塹一道 責任考 巡撫都御史一員駐劄寧夏城坐名  勅書 責任同榆林 鎮守太監一員駐劄寧夏城嘉靖十八年五月裁革 鎮守緫兵官一員駐劄寧夏城坐名  勅書責任操練軍馬修理城池嚴明號令防禦虜冦撫恤 士卒一應戰守機宜湏與本處鎮守巡撫内外官員 計議停當而行各路副將以下官員悉聽節制尤湏 持廉秉公正己率下以副委托如或貪殘僨事法難 輕貸 恊守寧夏副緫兵一員駐劄寧夏城坐名  勅書 責任操練軍馬修理城池防禦賊冦保障地方遇警 領軍殺賊凢軍中事情與鎮巡官計議停當而行不 許偏執違抝致僨事機尤湏持廉秉公正己恤軍庶 於委任斯無所負 分守中路左叅將一員駐劄末清營地方坐名 勅書 分守西路左叅將一員駐劄中衞坐名  勅書 分守東路右叅將一員駐劄花馬池地方坐名 勅書 責任同務要操練軍馬脩理城池防禦賊冦遇警身 先士卒凢事仍聽鎮巡等官節制尤湏持廉秉公正 己恤下不許偏執違抝及貪利害人法不輕貸 遊擊將軍一員駐劄寧夏城坐名  勅書 責任統領義勇土兵三千員名常年依期分布清水營按伏如遇花馬池靈州一帶地方有警俱聽鎮巡 官調遣策應用防虜冦務湏撫恤軍士如法操練期 副委任不許殘虐致令失所責有所歸 恊同分守寧夏東路興武營官一員駐劄興武營地方 坐名  勅書 恊同分守寧夏西路廣武營官一員駐劄廣武營地方 坐名  勅書 責任同令其操練軍馬修理城池防禦賊冦凢事俱 與本路叅將計議停當而行所在官軍俱聽調度敢 有抗違者聽本官輕則呈禀鎮巡官處置重則指實 叅奏挐究尤湏廉以律己仁以撫下不許偏執違抝 有負委任 領班備禦官二員不坐名  勅書 責任與宣府春秋班同 管理鎮城事務官一員駐劄寧夏城  劄付 鎮城坐營官一員駐劄寧夏城    劄付 守備玉泉營地方官一員駐劄邵綱堡地方 劄付 守備平虜城地方官一員駐劄平虜城地方 劄付守備鐡柱泉地方官一員駐劄花馬池地方 劄付 責任與前各守備同

軍馬考 本鎮三路各城營堡原額馬歩守城及冬操夏種舎餘 土兵并備禦官軍共七萬二百六十三員名 實在馬歩守城冬操夏種舎餘土兵及備禦官軍三 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員名 事故等項官軍三萬五千一百一十九員名 中路寧夏城原額馬歩守城并冬操夏種舎餘土兵并 備禦官軍三萬三千八百六十四員名 實在官軍一萬七千八百三十七員名 事故等項官軍一萬六千二十七員名 迤東玉泉等營堡原額馬歩官軍一千一百七員名 實在官軍一千四十貟名 事故旗軍等項六十七員名 迤北平虜等城堡原額馬歩官軍并冬操夏種舎餘一 千五百二十二員名 實在官軍一千三百六十七員名事故等項官軍一百五十五員名 靈州城原額漢土馬歩守城冬操夏種舎餘并備禦官 軍七千一十一員名 實在官軍三千四百三十八員名 事故等項官軍三千五百七十三員名 横城堡原額常操馬歩官軍五百一員名 實在官軍二百二十九員名 事故等項官軍二百七十二員名 紅山堡原額官軍二百五十二員名 實在官軍二百四十二員名 事故旗軍一十名 清水營原額官軍五百五員名 實在官軍四百九十五員名 事故等項官軍一十員名 毛卜剌堡原額官軍二百五十一員名 實在官軍一百員名 事故等項官軍一百五十一員名 紅寺堡原額官軍四百一十八員名實在官軍二百四十二員名 事故等項官軍一百七十六員名 小塩池營原額常操馬隊并備禦官軍三千七十九員名 實在官軍四百一十四員名 事故等項并備禦官軍二千六百六十五員名 西路中衞城原額馬歩守城及冬操夏種舎餘并備禦 官軍九千四十三員名 實在官軍三千八百七十員名 事故等項官軍五千一百七十三員名 鳴沙州城原額官軍四百五十九員名 實在官軍二百七十二員名 事故等項官軍一百八十七員名 廣武營原額馬歩并召募土兵及備禦官軍一千三百 五十三員名 實在官軍九百三十七員名 事故等項官軍四百一十六員名 東路花馬池營原額馬歩并備禦官軍七千一百三十 三員名實在官軍二千五百七十五員名 事故等項官軍四千五百五十八員名 安定堡原額常操馬歩官軍一千一百三員名 實在官軍四百六十六員名 事故等項官軍六百三十七員名 興武營原額馬步并備禦官軍二千二百八十五員名 實在官軍一千二百四十三員名 事故等項官軍一千四十二員名 鐡柱泉堡實在馬隊官軍三百七十七員名 本鎮原額馬一萬九千五百九十五匹正德二年起至 十三年止四次共領過馬二千五百匹馬價銀七萬 兩後續領者未經清查 錢粮考 陝西布政司嵗入本鎮 夏稅秋粮共一十三萬三千四百五石零各折不等 共折銀一十二萬九十五兩五分 夏稅秋粮共一萬四百石每五斗折小綿布一疋共 折布二萬八百疋馬草一十六萬一千二百四十束 本鎮屯粮一十七萬五千九百四十六石零 屯草二十三萬二百束 秋青草二百六十三萬八十束 年例銀西萬兩 額派客兵引塩銀二萬九千兩 補嵗用不敷引塩銀一十萬一千五百八兩

邊夷考 東北即套其詳見榆林 西南即畨族其詳見甘肅 天順四年北虜孛來毛里孩將萬騎冦固原囬至黄 河大壩對岸下營欲渡河掘大壩渠水灌寧夏城時 寧夏精騎調援延綏鎮守都督張泰募義勇三千餘 人付其子翊管領至壩與虜夾河而營夜半渡河敗 之翊日使善水者浮水駡之虜以爲水淺悉衆渡河 翊令軍從截其半前驅盡溺水中斬獲数百追出賀 蘭山外而還 嘉靖七年十二月初三日套虜六七千騎自寧夏東北鎮遠關南踏水過黄河循賀蘭山南行總兵杭雄 等領兵擊之兵少敗績官軍死者九十一人雄等結 營固守得免賊遂由賀蘭山南赤木口出境套虜過 河由寧夏境内自賀蘭過莊凉者始此 嘉靖八年八月阿爾秃厮北渡河出套由寧夏北境 入莊浪住牧九年三月由莊浪入西海與亦不剌和 親五月二十六日阿爾秃厮子領兵二萬并所娶亦 不剌女復由寧夏入套 經畧考 一成化以前虜患多在河西自虜㨿套以來而河東三 百里間更爲敵衝是故窺平固則犯花馬池之東入 靈州等處則清水營一帶是其徑矣築墻畫守始自 巡撫徐廷章此千載卓然之見也而總制楊一清王 瓊唐龍劉天和增築更益敵臺足禦竊發矣顧兵寡 勢分難當大舉之冦豈人謀地利有未盡耶 一弘治以前虜住套不常間有連嵗不入者我邊每嵗 于河凍時决其出入入則戒嚴出即觧嚴盖氷泮後 則不能出入矣今虜渾脱飛渡數萬經年住套安爲巢穴逋迯敎誘盡知我內地虚實此可與徃日論哉 而花馬池一帶適其利涉之境遊騎出沒無日無之 宜乎延寧固靖終嵗不得少息也試嘗籌之若擇花 馬池便利之地大建城堡添設叅逰移總制居之分 屯衆兵于清水武興等營令三百里之間旗幟相望 刁斗相聞其鐡柱泉等處水草大路盡建墩堡此不 惟得扼亢先制之計東授榆林西援寧夏亦常山蛇 勢也 一洪武以來虜出入河套徃來甘凉皆自賀蘭山後取 道自總兵杭雄敗後遂以山前爲通衢趙瑛周尚文 禦之皆失利由此不已或曰舊墩瞭望直出山外有 警即聞易于遏絶今皆廢矣或又曰赤木黄峽等口 舊皆疊石固塞防守有人今亦不然是以莫之能禦 也 一鎮城南北僅百里東西止二百餘里耳王瓊廢鎮遠 關而城平虜棄地八十里一何易也今虜患愈近而 民利亦窘善謀者一至是乎若山南作塹以遏西來 之冦則得之矣中衞徧在西隅雖地狹易守顧山後之虜窺靖虜者数數有之尋故事云自賀蘭山西至 鎮畨皆漢武舊地今棄之矣果如所論而城守之則 荘凉靖固中衞俱安枕矣見九邊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