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皇明從信錄/卷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十一 皇明從信錄
卷十二
卷十三 
本作品收錄於:《四庫禁燬書叢刊

皇明從信錄卷十二

   東莞 陳 建輯    秀水沈國元訂

辛巳建文三年舊爲洪武三十四年

正月享太廟吿東昌之捷○靖難兵還北平

 燕王耻東昌之敗道衍曰前固言之師行必克但費兩日耳兩日昌也自此全勝矣與朱能力勸前進

工部尙書嚴震直督餉山東

 按震直字子敏烏程人洪武中起家布衣授試河南泰政進工部尙書魁梧質誠 太祖呼爲嚴老實而不名

 出使龍州修林林靈渠論兩廣鹽法嘗監軍安南得玉帶一金戒指二不欲距夷情也以獻 上同事御史誣

 論之 太祖黜御史而賜震直田宅世復其家北兵起督餉齊魯閒兵敗被執後復爲工部使安南密囑訪建

 文 上遇于雲南道中相對而泣 上曰何以處我對曰 上從便臣自有處夜縊于驛亭中

召復齊泰黃子澄官仍預軍國事

二月燕王自撰文祭陣亡將士張玉等涕零如雨自褫所

服袍焚之以衣亡者丘福見王憤恚謂朱能曰王志氣如

此何憂大業不成

 張玉河南祥符人初爲元樞密知院洪武初歸附東昌之戰 燕王以數千騎統出陣後敵圍數匝 王已衝

 擊而出玉不知工所有突入陣大戰殺數十百人玉亦被創而殁 王哭之慟師旋諸將皆侍語及東昌事

 王曰勝負兵家常事不足計所恨艱難之際失一良輔吾至今寢不貼席食不下咽隕涕不已後旣王大統行

 報功之典顧侍臣曰張玉才備智勇論靖難功當第一惜其早夷追封榮國公

乙未靖難兵南下駐于保定先是 燕王謂朱能曰賊勢

鴟張漸來見逼莫如乘其未出先進師擊之不可坐受其

--

制乃戒勵將士遂出師至保定與諸將議所向衆言定州

民新集攻之可拔王曰野戰則易以成功攻城則難于收

效況彼軍相爲犄角攻城未拔頓師城下必合勢來援勝

負未可知也今眞定距德州二百餘里我軍出其中賊必

出迎戰先來者擊敗之餘自膽落諸將曰二百里豈遠哉

彼合勢齊進我腹背受敵矣王曰兩陣相對勝敗在呼吸

之閒雖百步之內不能相救矧二百里耶爾等勿憚試觀

吾破之○歷城侯駐兵德州約吳傑平安出眞定攻北平

○以左補闕胡閏爲大理少卿

 閏字燕友鄱陽人博學敦行 太祖征友諒至鄱陽見吳苪祠壁題竹詩幽人無俗懷寫此蒼龍骨九天風函

 來飛騰作靈物問得閏立召見里儒生也置帳前久之官督府經歷繼事 上以直諒知名遷左補闕進今職

 數預齊黃軍國議革命日不屈死之子傳道論死傅慶或邊女郡奴錄敎坊囊墨汙面二十一年擇歸無恙鄉

 人競遺之錢穀曰此忠臣女也旬日饒足年五十六卒尙處子鄕人私謚曰貞姑嘉靖初郡銳祠祀閏

三月盛庸及靖難兵大戰夾河斬其將譚淵再戰風沙大

起庸敗走德州都指揮莊得楚智皁旗張等力戰死之

 時庸兵營于夾河燕衆來掠其陣陣旁火車火銃強弩戟盾固市不可動乃退庸出于騎追之燕卽率萬騎薄

 庸陣終不可動燕步卒攻左掖騎兵搗中堅庸始揮諸軍莊得等力戰斬燕將譚淵董眞保等燕小郤 文皇

 更以勁騎掩肅陣後燕將朱能張武等從庸軍火器不及發戰盾又中鈇𥎞相牽不能先後亦小部都指揮莊

 得驍將楚智被執不屈死之張皁旗者力挽千斤每戰輒麾皁旗先登屢有下截至死猶執皁旗不仆北軍異

 之是夕戰酣迫暮各斂兵入營 文皇以十餘覽逼庸營野宿明旦引馬鳴角穿營而去將士相顧遲疑不發

 一矢以 上有旨無使余負殺叔父之名也 文皇旣還營復嚴陣約戰燕兵東北庸軍西南自辰令戰至未

 互勝負少息復起相持忽東北風大起塵埃漲天沙磔擊面庸軍中昏暗不辨只尺燕兵大呼乘風縱擊庸軍

 大敗踴踐死者無筭 文皇追奔至滹沱河庸力走得脫遂還保德州當是時庸恃東昌之捷謂必破燕携金

 鈕器錦繡衣袍曰陂北平張筵痛飲至是盡爲燕兵所獲矣

眞定諸將平安等率師駐單家橋甲申與靖難兵大戰擒

其將薛祿已逸去復戰陳暉不相援安敗績

閏三月吳傑平安帥師及靖難戰于藁城敗績

 初安與吳傑約合兵盛庸協戰比出眞定聞庸敗乃還燕王謂諸將曰吳傑嬰城固守則爲上策若軍出卽歸

 避我不戰是爲中策若來求戰則下策也乃設奇以誘之是日散軍四出聲言取糧又令校尉荷擔抱嬰兒佯

 作避兵奔入眞定城中報云燕軍各散取糧營中無備傑等出師掩之遂出軍滹沱河 王聞之大喜夜趨兵

 渡河諸將以時日不利 王曰抱恼忌者誤大謀遂遣騎兵過河上流步卒輜重從下流渡與南軍遇于藁城

 傑等列方陣西南 王曰方陣四面受敵乃以軍縻其三面悉精銳攻其東北復自以驍騎循滹海河繞出陣

 後傑安發火器大弩射 王矢集旗革叢于  毛竟不及 王時安于陣閒縛樓高數丈登樓見內軍勝大喜

 麾軍力戰無不一當十 王望見安樓率精騎直趨樓攻安安不自持急下樓墮而走會大風發屋授木傑軍

 亂追奔抵眞定城下俘斬六萬餘人都指揮鄧戬陳鵬俱被執安傑入保眞定南兵降于燕者悉得釋南還自

 是南兵愈解體矣 王遣人送所建旗回北平諭世子善藏之使後世毋忘

 按白溝夾河定城凡三大戰皆得風𦔳先敗後勝嗚呼漢高以大風而脫圍睢水我 成祖以大風而屢勝成

 功彼欲以力爭天下者亦獨何哉

靖難兵掠順德廣平大名遂次于大名○復謫齊泰黃子

澄諭燕罷兵○靖難兵上書請召還德定諸師     

--

卿薛嵓報之

 書稱臣燕王某謹奏爲息兵養民事太子澄誣臣大惡激上深誅發天下之兵殫府庫之則以中臣臣瀝忠懇

 號天高不聽夫小杖則受大杖則走臣詎忍父子俱被無辜之戮而令 陛下受枉殺親王之名哉故以兵自

 全誠非得已大軍之至每自推衂臣亦不敢用爲喜恆用傷悼念此元元蒼赤皆 皇考所息養而奸臣一旦

 盡驅之白刅之下使濺血成川暴骸蔽野嗚呼𡨚哉彼實何罪比聞太子澄皆已竄逐臣一家不勝更生之慶

 然臣猶未能盡釋于心者將七皆曰是直緩我耳果出誠心則吳傑平安盛庸之衆嘗悉召還而今聚境侵迫

 有加無已是奸臣之身雖出而奸臣之計實行臣思其言恐亦人事之或然者也夫聖人感人至誠豚魚可孚

 而況人乎書至 上召孝孺視書問所宜對曰今諸軍大集而燕兵久羈大名暑雨爲沴不戰自罷若遼東諸

 將入山海關次永平眞定諸將渡蘆溝橋搗北平彼顧巢穴歸援我以大軍躡其後必成擒矣我固欲緩之彼

 奏適至宜且與報書往返踰月彼心懈而衆離我謀定而勢令 上曰善立命孝孺草詔言罷兵遣嵓持報燕

 別爲榜諭數十言刻印萬𥿄授嵓令散燕軍中嵓至燕軍 王問來意嵓曰朝廷言殿下旦釋甲暮卽旋師

 王怒曰是紿我也嵓惶恐不能對將士譁欲殺嵓嵓戰慄伏地 玉令護嵓南還

 陳建曰方黃此策聽其言則美施于用則踈夫以 文皇料敵如神明見萬里豈爲區區淺術所眩自弛其備

 而使敵人得乘其敝耶且方黃惟務集兵不知選將似此舉搢尤未爲得何也天下無不勝之兵而有不可敗

 之將將非其人雖衆不足恃也耿炳文眞定之敗以三十萬李景隆北平之敗以五十萬白溝河之敗以六十

 萬兵莫衆于此矣然皆以將非其人一敗塗地衆果足恃乎方黃不知鑒此乃以爲投機之會殆未之思矣

四月吳傑平安盛庸出兵扼燕餉道不克

五月燕遣武勝上書下勝獄

 書言比荷聖明允臣所奏諭以偃兵息民而嵓歸未十日吳傑平安盛庸疊發兵絕臣粮餉要殺臣將校數百

 人臣將士守臣約束不敢赴闘而傑等必欲求釁畧不見拎與比所下詔旨殊背馳誠有以中臣將士之疑孤

 臣父子之欣幸也前日詔旨如此今日奸臣矯制如彼臣自救之計敢一日而忽哉恐陛下實有憐臣之心每

 爲奸臣所沮輒復此懇無任戰競俟命 上覽書歎曰燕王本皇考孝康皇帝毋弟於朕爲叔父何必用兵爲

 也召孝孺𧧶意對曰陛下卽欲罷兵兵一散卽難復聚彼或長軀犯闕何以禦之今軍聲方振計捷書當不遠

 耳幸無惑甘言 上然之遂下武勝獄

調刑部左侍郎王良爲浙江肅政按察使

 按王良字天性祥符人歷官侍郎建文二年問燕國人罪從末減左遷浙江按察使至浙謁岳鄂王墓誓曰苟

 愧武穆非人也聞變大慟有詔召良良集臬司諸印于私第方躊躇妻問之良曰我分應死未知所以處汶耳

 妻曰我何難君爲男子乃爲婦人謀乎遂餽良食抱其子欷歔置池旁自投池死良殮妻畢卽列薪于户付遺

 囑家人令妾抱幼子往匿某僉事家或曰託之汴商遂舉火闔室自焚死事聞 文皇曰死本良分朝廷印信

 毀不得徙其家于邊台人陳燧私識良事輒爲流涕正德中察使梁材學使劉瑞祠祀之

六月靖難兵掠濟寧及沛都督袁宇率師邀擊敗績

 辛酉燕遣別將李遠等南掠餉道壬申至濟寧以無備故縱燒掠至沛益甚前後燬舟萬頭糜粮無數漕卒盡

 散去京師大震軍粮仰給徐沛至是吿窘有支吾之苦矣壬午都督袁宇率步騎三萬邀擊李遠中伏敗走

殺觀海衛指揮使張壽壽飲中言國事危急坐妖言論死

七月靖難兵掠彰德都督趙淸禦却之北兵日擾城下樵

採淸出兵追之輒引去于是城中乏薪毀屋以炊 王遣

人招淸淸對使言殿下至京城但出片紙召淸清不敢不

至今爲朝廷守封疆其敢棄命失職 王悅淸言緩其攻

○平安率兵攻北平靖難兵還次定州平安邀擊燕將劉

江于平村敗績

--

 安營平村離城五十里擾其耕牧燕世子督衆固守遣人如靖難師吿急 燕王召都指揮劉江問策江慷慨

 請且曰臣方思之高煦請與江先旨江曰殿下如何兩處顧得徒團走不定爲敵笑耳俄而曰臣策成矣 王

 喜呼酒送其行江約曰臣至北平以砲響爲號二次砲響則決圍三次砲響則進城若不聞第三砲則臣戰死

 矣臣若入城則守城軍士勇氣自倍宜令軍士人帶十砲俟三次砲響之後爲殿者放砲不絕則遠近皆謂大

 軍繼至安軍必駭散已而果如其策安敗走還眞定

遣錦衣衛千户張安貽燕世子書

 高煦及三郡王不睦于世子內臣黃儼附之孝孺言于上曰燕父子兄弟可得而閒也世子見疑 王必北歸

 王北而我餉道通事乃可圖 上然之孝孺作書許王世子燕地世子得書不啟封押安俱致王所三郡王儼

 馳使吿世子且反 王疑之問高煦煦曰世子固善太孫語未竟書至啟視遽曰嗟乎幾殺吾子

大同守將房昭引兵入紫荊關掠保定下邑駐易州水西

寨約期進攻北平 燕王聞之卽日還兵援保定○限僧

道田人五畆

八月丁巳燕王渡滹沱河留其將孟善守保定○丙子眞

定總兵遣都指揮韋諒率兵餉饋援房昭○丁丑燕兵圍

水西寨遣別將朱榮圍定州

九月甲辰燕兵攻定州○都督平安進攻北平不克還次

眞定

十月平安等遣都指揮花英鄭琦率步騎三萬援昭水西

寨燕王自定州馳還英等列陣齊眉山下 王濳兵出英

陣後合戰英琦及都指揮王恭指揮詹忠等俱被執房昭

韋諒脫走遂失水西寨靖難兵還北平○徙慶王于寧夏

十一月遼東總兵楊文攻永平不克出兵攻昌黎遇燕將

劉江戰敗指揮王雄等七十一人皆被執○命兵部右侍

郎徐垕招集兩浙義勇○平安敗靖難兵于楊村○韃靼

通燕寇鐵嶺○皇少子文圭生

 靖難後廢爲建庶人幽中都廣安宫入禁甫二歲其後英宗復辟之年憐庶人無罪久繫禁欲寬之卒文達公

 賢從旁贊曰堯舜心也叩首請行 英宗遂請于 太后出之鳳陽歲給薪米聽婚娶出入自便又撥閽者二

 十人婢妾十餘輩給使令遣奄半玉入禁諭庶入庶入伏地頓首且喜且悲年已五十餘矣不識牛馬當出禁

 時有以他虞沮者 英宗曰有天命者任自爲之詔稱朕承 祖宗大統欲天下羣生咸得其所而況宗室至

 親也哉憫此遺孤特從寬貸詔下人人感歎盛德云

十二月丙寅燕師復出北平○駙馬都尉梅殷鎮守淮安

 按梅殷汝南侯思祖從子尙 高后長女寧國公主有謀能騎射天性恭忠最爲 太祖愛幸受密命輔 上

 以誓劒一遺詔一付之旣守淮安悉心防禦 燕王來假道殷拒之曰 皇考有遺詔 王怒遽更書言朝廷

 信奸我欲除之耳殷割使人耳鼻口授答誦曰留汝口與殿下言君父恩義不可忘 王不得道乃渡泗水破

 盱眙出六合革命日殷聞變大驚慟欲死 王迫公主齧指血爲書以招殷殷歎曰君存與存君亡與亡吾姑

 忍俟之見 文皇皇曰駙馬勞苦對曰勞而無功 文皇恨之二年冬陳瑛言殷有私謀又詛咒幾得罪明年

 冬殷仇家都督譚深指揮趙職令人擠殷死笪橋下艤又誣殷自投水死都督許成懷不平發其實 文皇怒

 罪兩人兩人曰 上命也益怒立命力士持金瓜落兩人齒斬之謚殷榮定公公工疑出 上意牽衣大哭問

 駙馬安在 上笑解之以二子順昌爲中府都督景福旗手衛指揮僉事

以武選司郎中古朴爲右侍郎

--

詔吏部試翰林史官楊士奇等以次錄用仍留士奇于翰

林○改程本立爲江西肅政按察副使肅政建文所易○燕兵日

 革除遺事云靖難兵起三年所得惟北平永平保定三府至是中朝有密約內應者謂須直搗京師天下可定

 文皇深然之旣正位不次拔擢

進遼府紀善程通長史○龔泰爲禮科都給事

 按通字彥亨績溪人初爲人學生洪武中舉應天鄉試時遣諸王行邊以封建發策通對拜遼府紀善旣進職

 隨王徙荊州有衛士紀綱者孝王通數辱之革命日綱入賀留用錦衣衛通曾上防禦北兵數千言指斥不避

 綱因閒言之遂械通至京論死家人戍邊薄錄其家得田數十畆書數百卷龔泰字叔安義烏人洪武十九年

 鄉薦入太學吏部策試第一除户科給事中建文三年遷都給事文皇渡江泰與妻訣曰事至此我自分死汝

 弟携幼穉歸否則俱溺井無辱已被報以非奸得釋自投城死

太祖高皇帝實錄成○以徐眞馬溥爲左右府都督充參

將率偏師北進○更定六科給事中品級及更定倉官黜

陟之刑

壬午建文四年舊爲洪武三十五年是年六月己巳 文皇卽位

正月命魏國公徐輝祖率京軍往援山東○都督平安復

通州不克指揮賈榮等兵敗于衡水○靖難兵攻破東阿

及東平指揮詹璟被執吏目鄭華建之

 鄭華初爲行人元年誅誤謫庸執吏目兵起輒謂妻蕭曰吾必死義忝親老汝少何復言對曰推君所命華因

 耗家友人無錫丞趙次負甚   城時諸長貳悉棄城走華獨忼慨率吏民憑有之   支請援山東又不至

 乃不食五日死

靖難兵攻汶上都指揮薛鵬被執攻沛指揮王顯叛降知

縣顏伯瑋及主簿唐子清典史黃謙死之

 伯瑋江西廬陵人唐顏眞卿之後洪武末知沛北兵所過皆歸附瑋集民兵備禦以死自誓旣而北兵駐沙河

 轉攻沛伯瑋令弟珏次子有爲還曰汝歸白大人子職弗克盡矣北兵入城顯迎降瑋冠帶升堂南拜慟哭曰

 臣無能報國遂自經死其子不忍去復還見父尸亦自劉胡先悉葬之南關外珏走吿兄之友晏壁爲傳其事

 唐子淸得民愛黃謙果敢能戢下兵入被執俱不屈而死正統中御史彭勛爲瑋起墳幷立祠又有獻縣令向

 朴者慈谿人遵慈湖之學篤行能養洪武中應訪材知獻時兵荒後朴闢荊榛敎農桑流移復歸民安其治獻

 當兵衝朴以忠義鼓激士民力不足懷印綬以死民哀而葬之嘉靖閒祀朴鄉賢

二月內師集濟寧餉卒潰于鄒縣靖難兵攻徐州○更定

尙書以下勲階

三月甲申燕兵自徐州進攻宿州平安率精兵四萬爲先

鋒追躡之壬辰燕王至渦河安進至淝河遇伏戰敗胡騎

指揮火耳灰哈三帖木兒皆被執安等駐宿州燕將乃斷

徐州餉道○燕兵攻破蕭縣知縣鄭恕死之

 恕字本忠仙居人善詩書畫性廉介蕭然斗室日與學徒講論風高一時寧波知府禮聘爲昌國訓導陞蕭縣

 民愛敬之燕破蕭之後藉其家二女當配自求死焉

四月安及靖難兵戰于小河敗之時安軍小河亘十餘里

張左右翼緣河而東遇燕騎兵一戰斬陳文再戰斬王眞

燕王嘗曰奮勇如王眞何功不成 燕王見失兩將兵兩

--

郤力自督戰安操長鎗追及之忽馬蹶不前燕番將王麒

躍馬入陣援去

 先是 王嘗夜夢與安戰將敗一男子豐貌美髯乘自馬提大刀自西來呼救駕欲安馬應聲而倒 王得脫

 問其姓名曰莘城隍神也至是一一符夢

魏國公徐輝祖會何福及靖難兵大戰于齊眉山敗之時

平安軍小河南燕兵據小河北魏國公來援何福亦引兵

會安軍聲大振燕軍震恐甲戌大戰齊眉山自午至酉內

軍再勝薄暮輝祖斬其將蔚州千户李斌等十餘人斌號

勇敢斌死燕軍益懼會大霧各歛兵還營燕諸將欲還不

敢顯言請退屯小河東就麥觀釁而動朱能鄭亨力言渡

河非計且曰漢高十戰九敗終有天下奈何一挫生心

王然之下令曰欲渡河者左諸將多趨左 王大怒曰任

汝所之于是諸將不敢復言還當是時 王已不解甲數

日矣會京師傅言靖難兵北歸 上以京城不可無兵乃

召輝祖還京何福孤軍無援遂不能禦

 陳建曰兩敵相持貴進忌退朱能勸進而輝祖召還南北成敗之機亦可以覩矣謀臣自古繫安危齊黃方練

 諸臣徒爾戇忠而知兵非朱能匹也何往而不敗哉

何福諸將及靖難兵大戰于靈壁敗績指揮使宋瑄力戰

死之福走都督平安陳暉馬溥徐眞都指揮孫成等禮部

侍郎陳性善大理寺丞彭與民欽天監副劉伯完指揮王

資等百五十餘人皆被執性善死之時平安營于靈壁會

燕王遣萬人遮饑道而高煦伏兵林閒安率馬步六萬護

餉突至殺死燕兵千餘 燕王麾步軍橫擊斷爲二遂亂

何福出壁來援與安合擊殺燕兵復數千却之高煦伏起

燕王還兵來戰福遂敗奔入營堅守下令明旦三砲突圍

出師就糧于淮河庚辰燕軍三震砲攻營福軍誤謂已砲

競趨門塞不得出營中紛擾人馬隋濠塹俱滿營遂破安

及諸將及監軍等悉被執福單騎脫走 王縱性善等南

還性善朝服躍入河死自是南兵益衰識者知金陵不守

 宋瑄鄆國公晟長子建文初爲右衛指揮靈壁之戰先登斬首數級諸營敗猶格鬬力屈死晟卒時已改封西

 寧侯兵部上瑄子係長孫宜嗣 文皇惡瑄侯瑄弟琥陳性善山陰人洪武中進士 太祖稱君子人以行人

 入翰林檢討初劉基卒 太祖索秘書基子璉出勸象玩占獻上性善等侍 太祖繙錄威嚴下手顫不成字

 性善獨安雅書法端楷悅之 賜酒久之陞禮部侍郎上初卽位特召坐問治天下之要且使手書以進性善

 盡所欲言多從之然輒爲奉行者沮格性善時時質上前 上引過賜絹百匹旣死義 文皇追戮其尸徙

 其家于邊尋赦還彭與民萬安人以貢授兵科給事中累至今官北征時推與民有風裁知兵略命督察諸將

 旣被執遣歸與民慙憤裂冠裳棄去表忠錄稱後逮死王資逮死劉伯完精占侯又精囘囘曆法故置軍中被

 執得釋去莫知所終

吐蕃寇陷保寧所

五月遼東兵潰于直沽北兵南來 上用齊黃謀調遼東

--

兵十萬至濟與鐵鉉合力以絕北兵後總兵楊文帥之至

直沽遇燕將宋貴等截殺遂潰竟無一人至濟南者○靖

難兵至泗州守將周景初叛降○靖難兵渡淮大將軍敗

績遂克盱眙縣

 時庸率馬步騎數萬戰艦數千列營淮南燕營淮北丘福朱能等以小舟濳濟出庸後庸軍駭走盡棄其戰艦

 軍資北兵遂渡淮駐南岸遂攻下盱眙縣

守淮河兵部主事樊士信死之○諸將分屯鳳陽淮安靖

難趨鳳陽知淮安府徐安邀阻之不克靖難兵至天長遂

至楊州守將崇剛御史王彬死之時燕兵旣渡淮 王會

諸將圖所向或謂先鳳陽徑趨滁和渡江或謂先淮安自

高郵以達楊眞卽渡江可無後顧虞 王曰不然鳳陽樓

櫓堅完所守旣固非攻不下恐震驚 皇陵淮安高城深

池粟饒兵衆攻之不下曠日持久屈威挫銳援兵一集非

我之利不若直趨揚州儀眞當是時徐安守鳳陽毀橋歛

舟以斷來路梅殷守淮安不肯假道又都督孫岳備禦甚

嚴也

 徐安鄞人洪武中舉人材官知濟南府調鳳陽靖難兵自儀眞趨京師奇兵閒道從靈壁出鳳陽渡河安諜知

 之折浮橋絕舟楫拒守北兵彊獲漁舟以濟後安歸田逾年舉遺逸復任數載諸戚里奏安庛細民奪庄田

 文皇怒曰朕昔尙爲困況若曹乎逮安謫戍雲南○王彬兗之東平人洪武中進士爲監察御史奉命廵江淮

 治揚州北兵至崇剛練兵濬濠晝夜不懈彬一倚任之會指揮王禮有二心欲降燕彬與剛覺之執禮及其黨

 繫獄彬外禦內防七日甲不解常隨以千斤力士燕將飛書城上肓縛王御史來降者官三品禮弟宗厚賂千

 斤力士毋誘力士出適彬解甲浴盤中爲千户徐政所縛舁至城上投燕兵中不屈死政遂出禮等時江都知

 縣張本欲守節不附其毋曰天命也可違乎遂與政以城降本故不善則剛亦不屈死剛揚州世指揮也正德

 中祀彬名宦本州

靖難兵至儀眞○詔天下勤王 詔曰燕兵勢將犯闕中

外臣民坐視予之困苦而不予救乎凡文武吏士宜卽日

勤王共除大難宗社再安予不敢忘報詔下京城內外臣

民無不慟哭者○遣刑部侍郎金某禮部侍中黃觀國子

祭酒張顯宗翰林修撰王叔英等分道徵兵入援觀等奉

詔奮不顧家然已無及矣○復召齊太黃子澄○蘇州知

府姚善寧波知府王璡率師勤王

 姚善字克一安陸人有志行學識趨邁多忼慨氣工詩喜士洪武中鄉奉歷官所至有能續及知蘇州因俗校

 正張弛合宜蘇以大治尤好造請獻賢訪治道如王賓韓奕兪貞木錢芹皆高隱亡不折節下焉善留心國繫

 密結四郡訓練民兵同効力已奉詔督蘇松嘉常鎮之兵未及戰會變 文皇索子澄甚急子澄避善所約共

 航海善謝曰公朝臣可四往號召圖興復善職守土義當與城存亡子澄遂去善爲麾下許千户縛獻 文皇

 曰若一郡守敢舉兵抗我善厲怒不遜死之時年四十三子節謫戍賀幼子繼兒配蘇州保見習匹局正德中

 湖廣廵撫秦金祀善鄉賢蘇州有姚黃二公祠祠善子澄也或議當去子澄配常熟錢鉞亦有見○王璡字器

 之日照人通經史尤長春秋洪武末以賢能薦授寧波府潔廉峭峻杜私謁革吏胥弊絕豪武人故常取恨衛

 史卒璡一日見魚肉兼饌怒庖侈撒而命瘞之號薶𡙡太守燕兵逼淮上璡多方料理造大船欲取海道趨瓜

 州截北兵衛卒朋謀縛璡至京 文皇問造船何爲璡不少遜對以實釋還田里終焉○衛輝知府孫鎮合肥

--

 人中洪武中制科壬午抗節不附謫戍山海後薦起上饒丞不就

遣慶成郡主如靖難兵議和時北兵已入儀眞孝孺曰事

迫矣得骨肉之親往許割地可稽數日援兵幸至相與決

戰江上北兵不長舟楫事未可知也乃以 太后命命慶

成郡主往請割地分南北 燕王笑曰直緩我耳行將與

諸弟妹相見無多言也○理問徐讓縣丞衛健使燕還以

爲衛鎮撫軍前差遣

 徐讓官山西布政司才氣磊落有口辨衛健官孝義縣讀儒書達吏事膽知過大見王請熟思之不聽係鬬殘

刑部尙書侯太轉餉淮安革命日論死○徽州知府陳彥回糾

衆勤王○樂平知縣張彥方糾衆動王死之○前永淸

典史周縉糾衆勤王

 張彥方龍泉人建文元年以給事中乞便養改知縣勤王兵至江上爲燕游兵執至本縣裊首樵樓暑月經旬

 如生面無蠅集父老竊葬縣治淸白堂之後○周縉字伯紳武昌人廉謹而能糾義旅勤王戎器畧具聞變匿

 民閒后械至京謫興州子代還年八十終于家

六月癸丑朔靖難兵至浦子口盛庸諸將逆戰敗之命都

督僉事陳瑄率舟師援庸叛降燕兵部侍郎陳植死之

 文皇浦口之敗欲且議和北還會高煦引胡騎至大喜遽起按甲仗鉞撫煦皆曰勉之太子多疾于是煦殊死

 戰 文皇率精騎直衝庸陣內軍小郤 上方遣都督僉事陳瑄率舟師往援庸瑄乃降燕時兵部侍郎陳植

 督師江上麾下謀迎降金都督首欲叛植以大義責之遂爲所殺金率衆降燕且邀賞 文皇立誅之具棺歛

 植遣官護燕于白石山

燕得陳瑄降遂渡江盛庸率海艘出高資港嚴陣以待

王奮力先登大戰庸敗走○鎮江守將童俊叛降燕○庚

申靖難兵至龍潭遣李景隆茹瑺王佐如靖難兵議和分

遣諸王守城門

 景隆往伏地稱臣述天命推戴得還甚恐 上復令同諸王往 文皇曰勿多言不得奸臣吾必不已諸王歸

 言狀 上會羣臣慟哭或勸幸浙或勸幸湖湘孝孺請堅守京城以待四方之援

魏國公輝祖開國公昇分道出師禦戰昇後安置死國除○甲子

遣人齎蠟書四出趨援兵爲燕騎所獲○乙丑靖難兵門

于金川上書 皇太后○李景隆及谷王橞開門迎靖難

師入城門卒龔詡慟哭去之京師大譁

 文皇率兵直薄金川時谷王與景隆守金川谷王登城望見輒開城門 文皇遂入京與谷王周王等連轡而

 進初有道士歌于塗曰莫逐燕莫逐燕逐燕日高飛高飛上帝畿已而忽不見按龔詡字大章崑山人年十七

 爲金川門卒夙有志槪宣德中詡以好學成名鄕里廵撫周忱兩薦爲本邑學官辭曰詡卽仕無害于義但負

 往時城門一慟耳旣卒門人私謚安節先生又有燕山衛卒儲福無錫人弱冠好義壬午挈母妻逃去已而挨

 購在錄調曲靖衛舟行次忽仰天哭曰福雖一介賤卒義不爲逆竟不食死婦范營葬養其姑守節以死里人

 

帝手誅徐增壽于左順門靖難兵薄金川時左都督增壽

謀迎降監察御史魏冕率同僚十八人卽殿前毆之幾死

會輟朝冕及大理寺丞鄒瑾當陛大呼請速加誅臣等義

不與此賊同生不聽至是 上大恨手刅之欲幷誅景隆

--

不果

 冕永豐人勁直有才旣廷毆謀降者明日諸臣多迎附冕曰卽改節必不爲時用徒自汚耳遽自殺已而法官

 希旨追罪夷錄其族時同邑鄒朴以御史歸省聞冕死憤不能食竟卒稱永豐雙烈云

大內火 帝以崩聞皇后馬氏暴崩時六月十三日也城

中如沸 上倉遽不知所出諸內臣譁言不如遜去 上

弗聽欲自殺程濟吿以祝髮出亡可免難從之

 或曰 上方急時一官捧 太祖遺篋至曰曩受命嬰大難則發發得楊應能度牒及髡緇程濟曰數也可奈

 何立召主錄僧溥洽爲 上剃髮從水關出宮中火烈甚傳言 上崩而實遜去濟從亡 文皇卽位後心嘗

 疑之密索不得又疑匿溥洽所三年以他事綱洽凡十二年得釋命給事中胡濙徧訪張儠傝跻上所至又遣

 太監鄭和等造船募士下西洋物色之竟不得相傳建文遜去先入蜀未幾入滇嘗往來廣西貴州諸寺中正

 統庚申出滇南語寺僧曰我建文皇帝也寺僧大懼白官府迎至藩堂南面跌坐自稱原姓名曰前胡給事名

 訪張儠傝實爲我衆聞之悚然問所欲曰我願歸骸骨鄉土耳以聞于朝乘傳至京師則老僧也寓大興隆寺

 拜謁無虛日有以惑衆請者朝廷不忍命太監經侍當時吳亮往審視一見亮卽曰吳亮耶亮曰非是曰我御

 便殿食子鵝遺片肉于地汝戲餂之豈遽忘乎亮伏地哭不能仰視旣復命夜縊死別室于是迎入大內號稱

 老佛以壽終葬西山不封不樹 帝嘗賦詩曰犖落西南四十秋蕭蕭白髮已盈頭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漢無

 情水自流長樂宫中雲氣散朝元閣下雨聲牧新蒲細柳年年綠野老吞聲哭未休士庶至今傳誦之又有貴

 州金竺長官司題壁詩曰風塵一夕忽南侵天命潜移四海心鳳返丹山紅日遠龍歸滄海碧雲深紫微有象

 星還拱王漏無聲水自沉遥想禁城今夜月六宫猶望翠華臨其二曰閱罷楞嚴磬懶敲笑看黃屋寄曇標南

 來蔁嶺千層迥北望天門萬里遥欵段久忘飛鳳輦袈裟新換袠龍袍百官此日知何處推有羣鳥早晚朝前

 帝咏新月詩 太祖默然旣而曰卒免于難竟騐云

安王楹及文武群臣兵部尙書茹瑺等奉迎乘輿勸進

 是日文臣迎附知名者吏部右侍郎蹇義户部右侍郎夏原吉兵部侍郎劉儁古朴刑部侍郎劉季箎大理少

 卿薛嵓翰林學士董倫侍講王景修撰胡靖李貫編修吳溥楊榮揚溥侍書黃淮苪善待詔解縉給事中金幼

 孜胡濙吏部郎中陳洛兵部郎中方賓禮部員外郎宋禮國子𦔳敎王達鄒緝吳府審理副楊士奇洞城知縣

 胡儼後多至大位或列諸名臣云

燕王遣人布吿天下各處召募丁壯悉令解散復業○御

史葉希賢郎中梁田玉四十餘人遯行

 敖英曰靖難師駐金川門是夕御史給舍郎四十餘人繩城引去邏者以聞 文皇置不問已而軍衛縶之纍

 纍相繼以獻懼死者輒歸附復其官兵部綁縛冊可見然鳥舉雲匿亦已多矣遺事所載雪菴和尙補鍋匠及

 河西傭其此類與

 雪菴和尙名曁不知其姓當變時和尙方壯年彼剃走西南重慶府之大竹善慶里山水奇絕和尙欲止之其

 里隱士杜景賢知和尙非常人遂與之游往來白龍諸山見山旁松柏灘灘水淸駛蘿篁森蔚和尙欲寺焉景

 賢豪有力亟爲之寺和尙率徒數人入居之昕夕誦易乾卦山中人固謂佛經景賢知之不忍問懼不能安和

 尙和尙亦知景賢意改誦觀音經寺因名觀音寺和尙好讀楚辭時時買一冊袖之登小舟急棹灘中流朗誦

 一葉輒投一葉于水投已輒哭哭已又讀葉盡乃返衆莫之知景賢益憐敬之終不問和尙和尙好飲不戒日

 注酒一壺俟客客至輒飲不則拉樵牧豎入飲半酡呼豎兒和歌歌竟瞑焉而寐和尙頎而秀爽指柔白翦翦

 落筆成章不甚工然意氣渙發又能感愴人或曰和尙爲建文時御史死之日其徒問師卽死宜銘何許人和

 尙張目曰松陽問姓名不答有詩若于篇○雲門僧在會稽之雲門寺每泛舟賦詩歸則焚之咸知其遯流也

 終不得其姓名○河西傭無名姓 文皇入京時傭被葛衣遽走其冬至金城行乞市中金城邊地極寒傭常

 衣葛明年過河西依莊浪豪魯家爲傭取直積買羊裘被之雖極寒必以葛衣覆之葛益破縷縷不肯脫夏卽

--

 衣新布故葛衣必覆其上人問不苓錢稍有餘走市中買牛肉酒與諸乞兒飲倦作時輙自吟哦或夜聞其哭

 泣聲永樂中有留都官從宋總兵至莊浪者識傭欲與語傭走南山避旬月官去乃還官亦不語人居數年病

 且死呼主人謝囑曰我死勿殮我棺幸西北風起卽火我無埋我骨魯家從其言○補鍋匠無姓名往來𧃍慶

 閒業補鍋所至州邑不通三日卽去去或復來有從學補鍋者敎之不索謝但令擲擔從或後學者至卽遣先

 學亦如是數年人呼爲老補鍋匠錢布栗不擇受當食時與 食卽不復索財稍稍囊積遇風雨寒暑輙不出

 買酒飯自酣飽常寄宿蕭寺中忽𧃍州市中逢馮翁者二人相顧愕然已而相持哭哭已相率入山巖中坐語

 竟日又相持哭且別去言永訣不復相見後不知所終○東湖樵夫居臨海東海上日負柴入市口不二價新

 詔至臨海湖上人兢入縣庭聽詔或歸語樵新 天子登極樵愕然曰舊 帝安在曰自焚矣樵慟哭擲擔投

 

北平屬州縣官朱寧等棄去二百九十有一人○翰林修

撰王艮太常少卿廖昇大理寺丞鄒瑾監察御史魏冕衡

府紀善與修實錄周是修死之○燕王榜收左班官員曰

奸臣黃子澄齊大陳迪練安方孝孺黃觀鄒瑾胡閏郭任盧𢌞侯太暴昭陳繼之鄭賜黃福尹昌隆張紞毛太

董庸曾鳳詔王度高翔魏冕宋徵巨敬凡二十五人右前榜王鈍黃魁戴德彞韓永葛誠王

叔英周是修盧振顏伯瑋張昺卓敬鐵鉉謝昇龔太茅大芳陳彥囘鄭恕宋忠姚善胡子昭周璿葉惠仲高不危廖

鏞徐輝祖凡二十六人右續榜仍以方孝孺爲首二榜共五十

一人出賞格收之官民人等綁縛諸臣來者首從爵有差

自是擒獲得官甚衆乘機讐劫者紛紛雖禁之弗止也旣

而鄭賜王鈍尹昌隆自愬復幷釋張紞紞卒死之景隆指

黃福爲奸福曰臣誠死罪但自爲奸則非亦宥之餘俱徇

節死矣○太子澄赴召未至奔

 太奔廣德子澄奔蘇州曰徒死無益不如他之以爲後圖

 朱鷺曰何後圖之有仰天椎心向闕立自決其庶矣哉被執然後死雖不屈晚矣

燕王發喪治葬命如禮 燕王淸宮三日詰問 上所在

宮人指后尸應焉 王遽出尸煨燼中伏而哭之曰小子

無知乃至此乎用王景彰議禮葬之時宫人遭戮略盡惟

得罪建文者留耳○翰林院文學博士方孝孺衰杖哭闕

下○帝位虛凡三日丙寅丁卯戊辰

己巳 燕王謁 孝陵還卽皇帝位是日復周王橚齊王

榑爵土○壬申葬 建文皇帝○命復洪武舊制○革除

建文年號稱洪武三十五年未改元也○遷興宗孝康皇帝主

於陵革去廟號仍稱懿文皇太子遷吕太后于懿文陵○

改封懿文太子第二子吳王允熥爲廣澤王居漳州第三

子衡王允熞爲懷恩王居建昌第四子徐王允𤐤爲敷惠

王隨母吕氏居懿文陵尋復允熥允熞爲庶人允𤐤改甌

寧王後三人皆不得其死○追封都督徐增壽爲陽武侯

謚忠愍 上憫增壽之死痛悼不已故卽位首褒封之尋

追爵定國公子孫世襲一門兩公國朝武臣鮮與儷焉○下魏國公徐輝

祖于獄

 時武臣無不歸附者惟輝祖不屈 上親召問不答一語始終無推戴意法司追取伏招輝祖默然惟書其父

--

 開國功勞子孫免死 上大怒然以元勛國舅欲誅輙中止徘徊久之竟從寬與止勒歸私第革其祿米而已

召淮南總兵駙馬都尉梅殷還京詳前○齊太被執至族

誅之幼子甫六歲給配時詔抄奸臣九族外親之親以大

爲首高墉等二十六户皆就逮抄没充軍先發興州屯衛

次年調遼東三萬衛又一年發甘肅衛多道死者○黃子

澄被太倉衛百户湯華等綁至京族誅之從子文富福遠

等六十五人皆死逮其九族外親四百餘人皆發充軍○

族誅右副都練子寧○下方孝孺獄旣而族誅

 先是姚廣孝囑 文皇南下必勿殺孝孺孝孺必不降活之以勸天下好學者 文皇領之旣革命驟來召不

 赴逼之衰絰號闕下 文皇諭曰我法周公輔成王耳奈成王不在何曰成王子固在 文皇曰國賴長君曰

 何不立成王之弟忤旨繫獄捕族黨輒下獄惕之已欲草詔召出孝孺自獄衰絰見哭聲徹殿陛 文皇降榻

 勞曰我家事耳先生無過勞苦授筆札曰詔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大批數字投筆于地復大哭且哭且罵

 曰死卽死耳詔不可草 文皇大怒曰汝不顧九族乎孝孺曰便十族奈何罵哭益厲 文皇震怒遂磔諸市

 罵不絕口有絕命辭曰天降亂離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計兮謀國用猶忠臣發憤兮血淚交流以此殉君兮抑

 又何求烏乎哀哉兮庶不我尤時年四十六詔收其妻鄭鄭先經死宗族坐死者八百七十三人母族林彥淸

 等妻族鄭原吉等五服之親俱盡旁及游黨鄭居貞盧原質等門人鄭公智林嘉猷廖鏞等葢方黃之獄族夷

 十數殺及萬人矣孝孺和而貞事親孝篤于師友克勤被謫戍上書乞以身代宋濂葬𧃍州自漢中走往祭墓

 吿蜀王恤其孤婺志慕古欲見之行事不得竟其效所著有遜志齊集四十卷周禮考次大易枝詞武王戒書

 注帝王基命錄文統宋史要言宗儀九篇及箴誡等洪熙初詔從寬典立祠祀焉或曰錄方氏時得典史魏澤

 周旋匿其幼子以故方氏尙有後謝文肅公詩孫枝一葉是君恩謂此○廖鏞巢縣人德慶侯永忠孫官都督

 上 其曾師事孝孺令諭之孝孺曰汝讀書幾年尙不識个是字旣孝孺死廖兩子拾其遺骸葬聚寶山遂收

 廖死之○劉政字仲理長洲人元年方孝孺試士命題托孤寄命得政卷喜曰此鳥中孤鳳登書二百十四人

 政弟一孝孺死政慟哭不食死○大理寺丞劉瑞王高並南昌人廉明執法有聲並坐縱孝孺息樹陰劓鼻死

召御史高翔翔喪服入見大哭語又不遜遂族翔没其產

給諸高氏皆加稅焉曰令世世罵翔也親戚戍邊又發其

先墓雜犬羊骨焚灰揚之而以其地爲漏澤園○宥前御

史尹昌隆以爲北平按察司知事以其曾上書切諫至是覆衆貸之且勉其誠輔

○誅户部侍郎郭任工部侍郎卓敬

 建文初用齊黃之策討藩封之不靖者然後及燕郭任奏曰天下事先其本而後其末則易成除惡不務其本

 臣愚以爲過也夫今日儲材粟以備軍實果何爲者然而北討周南討湘舍其本而末是圖非上策也且兵貴

 神速苟持久寧耐彼勢已就有坐困耳 上聞而惡之故戮○初群議討諸藩悉不虜燕惟敬密奏 燕王智

 勇超絕且據強地宜徒封南昌以絕禍萌䟽上不用至是執敬 上謂道衍曰向者奸臣皆謀害朕惟敬欲徙

 封內地建文君聽其言于戈息矣道衍田不然南昌地居下流金陵加兵特囊底物耳敬言誠用豈有今日哉

 遂戮

 陳建曰二子之言皆忠謀良策而建文一不能用獨敬非天耶

族誅兵部尙書鐵鉉禮部尙書陳迪刑部尙書暴昭詳前

 陳達曰靖難數年之爭戰以及奸黨族親之誅逮宇宙一大禍變也雖由人事實亦天運劉誠意錄所謂殺運

 猶未除者于此徵矣

七月壬午朔大祀天地于南郊○大赦惟名在奸臣榜者

不宥○罷學士董倫以侍講王景爲翰林學士○擢前燕

--

府長史金忠爲工部右侍郎○詔吏部及翰林院舉文學

行誼才識之士○召待詔解縉中書舍人黃淮立御榻左

備顧問

 縉英傑敢言 上素聞其名遂見信用淮入見 上與語大奇之凡視朝特命二人侍左右時 上以初登極

 萬幾叢委日御奉天門左室每夕召對至夜分或便殿就寢賜坐榻前議論政事同列不得與聞

以都督李增枝節制荊襄瞿塘安陸兵備○命工部尙書

嚴震直等廵視河北諸省○召前北平按察使陳瑛至京

以爲副都御史初瑛坐交通藩邸謫廣西 上卽位首召

用之瑛請追戮建文黃觀諸臣 上不許

八月歷城侯盛庸安戢山東都督劉貞守遼東征虜前將

軍何福鎮守陝西都督韓觀練兵江西西平侯沐晟守雲

南○吏部尙書張紞暴卒 上臨朝詰問建文中變亂官

制顧侍臣太息曰只是羣臣散官一事前代沿襲行之已

久何關利害亦欲改易且陵土未乾何忍紛紛爲紞懼自

縊○以蹇義夏原吉爲吏户部尙書宋禮禮部右侍郎

 原吉自福建召囘 上欲大用或沮之 上曰原吉父皇太祖臣也彼忠于 太祖故忠于建文義豈不忠

 于朕哉逾月遂擢户部尙書○張紞罷蹇義代之時盡改建文諸例復洪武故義從各言于 上曰鑒成憲者

 豈無因革反亂政者自有經擢閒舉數事陳說本末上喜義忠實從其言或遂譛具不忘建文 上不聽

左僉都御史景清犯 駕磔殺之詳前○始開內閣于東

閣門內以待詔解縉爲侍講中書舍人黃淮爲編修直文

淵閣諭以委任腹心至意專典機密雖學士王景不得與

焉尋復以胡靖爲侍講楊榮爲修撰楊士奇爲編修金幼

孜胡儼爲檢討七人並直文淵閣時機務孔殷每旦百官

奏事退內閣大臣造扆前進呈文字商機密承顧問率漏

下數十刻始退七人江西五福浙各一縉吉水靖盧陵士奇太和幼孜新金儼南昌榮建安淮永嘉

○逮谷府長史劉璟至京下獄自經死 上旣登極璟臥

家不起 上欲用之罪以逃叛親王逮繫之臨行親戚餞

之戒曰 皇上神武何止唐文皇先生忠良允爲魏徵可

也盍順天心毋自蹈刑剭璟瞪目曰爾謂我學魏徵耶吾

死生之分決矣至京授以官不受對 上語猶稱殿下遂

下獄自經死

 按當時死事諸臣外無非藉口魏徵而劉仲璟乃薄之而不爲耶士固各有志也嗚呼承順則富貴刻期拂逆

 則誅夷立至而一時之臣往往甘死如飴富貴若免我國初人心風俗自商頑民後僅再見之矣

九月四日大封靖難功臣○丘福淇國公歲祿二千五百

石朱能成國公歲祿二千二百石張武陽城侯鄭亨武安

侯火眞同安侯顧成鎮遠侯王聰武成侯並食歲祿一千

五百石陳珪泰寧侯孟善保定侯郭亮成安侯並食歲祿

一千二百石王忠靖安侯徐忠永康侯張信𨺚平侯李遠

安平侯千石徐祥興安伯徐理武康伯唐雲新昌伯趙𢑱

忻城伯陳旭雲陽伯張輔信安伯譚忠新寧伯千石

--

以上並世襲房寬思恩伯食祿八百石世襲指揮使房勝

富昌伯千石劉才廣恩伯食祿九百石子孫世襲指揮同

知李景𨺚茹瑺忠誠伯食祿一千石以終本身王佐順昌

伯陳瑄平江伯食祿一千石子孫世襲指揮使駙馬王寧

永春侯不附權貴以罹誣陷故封世襲餘將士論功高下

陞賞有差

 王世貞日 文皇帝以建文之四年七月下京師卽大位因其年爲洪武之三十五年又二月制詔吏兵部差

 次從靖難功臣遂封淇國等二公城陽侯等十三侯興安等十一伯已又錄降附功增曹國公歲祿封永春一

 侯忠誠等三伯明年封駙馬都尉袁容等二侯遂追舊功封豐城一侯寧陽等五伯三年復追舊功進封新城

 侯至是靖難封始究論平安南功追封新城西平二侯皆爲公增豐城侯雲陽伯祿各五百石已進封淸遠一

 侯安遠建平二伯終 文皇帝之世凡再大卦至 睿皇帝之元年論奪門迎駕功進武情侯爲忠國公封太

 平一侯興濟文安等四伯已又封武功一伯自是終諸帝世僅一大封而其它破軍殺將戡亂僝工之特封者

 不與焉嗚呼靖難諸將臣從藩邸起以一旅之師彈丸之地出萬死者三載而遂定宗社千太山之固此其績

 誠巨然英主實在軍攻堅履危斷自神授又大戰不退十餘所定軍府不過三四而已母論中山開平其視曹

 衛宋穎而下抑何徑庭也定興之掃安南固自偉亦何能超潁川之下滇蜀且久復失之今 高皇帝之盟白

 馬指黃河而誓其功臣鮮有存者易世而後辭當僅如綫之虜萑苻之盜鹵級數十以至積封自伯而至侯者

 今胡以貂綿蟬聯也以此況彼誠不可同年而語自孝宗而後執政始知愛守名爵不肯輕畀而不能無畏

 于首尾未暇一一釐正之然至新建之取叛王不煩天子璽書不費大倉水衡金錢縛之于股掌寧遠之摧東

 虜積級至萬餘其所遘敵固皆瑖然其績豈與它徹侯等而縉紳大夫猶斷斷有後言者何也少所見多所怪

 臣也夫陋而不習掌故余故表之以吿夫司勲者

詔諭四夷君長○徙封谷王橞于長沙○黃福爲工部尙

書○移東勝左衛于永平府東勝右衛于遵化縣

 按此實錄所紀洪武初以東勝典和開平天寧爲邊至永樂初以天寧東勝曠野難守遂役諸衛所于內地至

 宣德中復棄開平典和之東西失地各三百餘里遂以延綏大同宣府獨石薊州爲邊矣

十月勑重修 太祖高皇帝實錄命曹國公景𨺚爲監修

都總裁官尙書茹瑺爲副監修侍講解縉爲副總裁○寧

王權來朝改封南昌○僧道衍爲左善世○命解縉等繙

閱建文時羣臣章䟽時 上於宮中得奏章千餘通覽之

多干犯者乃命縉等繙閱關係軍馬錢糧數目則留餘悉

焚之旣而從容問縉等曰爾等宜皆有之衆稽首未對修

撰李貫進曰臣實無之 上曰爾獨以無爲賢耶食其祿

則思任其事當國家危急之際近侍獨無一言可乎朕非

惡盡心于建文者但惡導誘建文壞祖法亂政經耳爾等

前日事彼則忠于彼今日事朕則忠於朕不必曲自遮蔽

十一月新作奉天殿成○冊妃徐氏爲 皇后○陞解縉

侍讀學士胡靖黃淮胡儼並侍讀楊榮楊士奇金幼孜並

侍講○陞北平布政使郭資保定知府洛僉爲户刑部尙

書仍掌司府事以守城功也

十二月擢右通政李至剛爲禮部尙書○詔求隱逸以江

--

西儒士軒伯昂爲山東布政司左參議○戒諭靖難功臣

-

-

-

-

皇明從信錄卷十二

-

-

-

-

-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