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皇明從信錄/卷3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三十二 皇明從信錄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本作品收錄於:《四庫禁燬書叢刊

皇明從信錄卷之三十三

             秀水沈國元訂

穆宗莊皇帝

丁卯隆慶元年

正月上大行皇帝尊謚曰欽天履道英毅聖神宣文廣武

洪仁大孝肅皇帝廟號世宗孝潔曰恭懿慈睿安莊相天

翊聖肅皇后孝烈曰端順敏惠恭誠祗天衛聖肅皇后○

冊陳氏爲 皇后李氏爲貴妃○吏部奏先朝建言執事

諸臣如樊深丘蕣楊思忠尹相魏良弼李用敬陳瓚吳時

用周怡沈束顧存仁趙𨎩張選袁世榮何惟栢趙錦張登

高黃正色方新張檟凌儒申仲王時舉馮思徐學詩周冕

張翀董傳策劉世龍唐樞毋德純等宜遵詔錄用又言諸

臣以建言死者其等有三戮死者應復軄贈蔭論祭若楊

繼盛郭希顏沈鍊楊允繩四人廷杖死者應復職贈蔭若

楊勖王思薛宇鎧何光裕張紹張原浦鋐曾翀葉經周天

佐伍瑜臧應奎十三人繫獄戍邊斥死墉下者應復職贈

官若唐胄李璋豐熙楊愼楊名王元正羅洪先徐文華張

翀張侃劉濟劉琦馬錄程啟元盧瓊陳讓桑喬包節王宗

茂余翔方一枝劉魁余寬黃待顯陶滋相世方㠪與齡章

鑰三十八人至尙書熊浹諫止箕仙御史楊爵彈擊權倖

--

雖罪止罷黜然其忠義風節當與杖死者一體卹錄俱從

之○大學士陳以勤上謹始十事曰定志曰保位曰畏天

曰法祖曰愛民曰崇儉曰攬權曰用人曰接下曰聽言

上嘉納之○詔下方士王金等獄論死○刑部侍郎鄢懋

卿戍邊○詔削奪故眞人邵元節陶仲文官爵誥命○議

盡燬修建齋醮宮殿禮部惜其費請止去扁額從之○吏

科給事胡應嘉䟽 太祖之制躬臨聽納列聖相仍弗替

 英宗以沖年未能面決輔臣楊榮權創早朝奏事例先

期擬答進御臨朝據以傳旨遂沿爲故事惟 孝宗接見

延訪治道斯隆今章奏僅憑札牘上下竟爾暌違左右投

陳百弊滋興不可不防其漸也奏入 上大怒編氓尋謫

補外○上孝慈皇后尊謚曰孝恪淵純慈懿恭順賛天開

聖 皇太后弟杜繼宗爲慶都伯祿一千石○初七日傳

示免朝十五日復示科臣魏時亮言 皇上初政甫及一

旬免朝至再得非獻諛者以 先帝爲詞乎 先帝初年

日御經筵親賢納諫二十載無倦晚歲雖云不朝而明于

親輔臣剛于制近習斷于去奸邪故羣小畏法庶政不紊

奈何以初政而遽怠乎奏留中○禮部尙書高儀請冊立

皇太子 上諭皇子尙幼先賜名而後冊立○初胡應嘉

在 先朝論學士高拱曲庇鄉里拱頗銜之及吏部考察

胡應嘉劾尙書楊博以私憤謫給事中鄭欽御史胡維新

亦上䟽劾博考察不公狀大學士徐階郭朴與拱謂應嘉

黨護同官挾私妄奏擬旨黜之于是給事中歐陽一敬因

論敕應嘉語侵拱謂應嘉前疏臣實與謀臣才識又不及

應嘉遠甚若黜應嘉不若黜臣章下所司是日給事中辛

自修御史陳聯芳俱交章論救乃改擬應嘉調用○追贈

王守仁爲新建伯謚文成周尙文爲太傅謚武襄蔣冕爲

少師謚文定喬宇爲少傅謚莊𥳑江俊爲少保謚文莊吕

柟爲禮部尙書謚文𥳑石瑶爲少保昔謚文隱今改文介

○追奪尙書顧可學徐可成侍郎朱隆橲郭文英贈謚誥

二月誥贈刑部尙書鄭曉爲太子少保謚端𥳑○革大工

冒濫諸臣時徐杲等以匠役冒躐八座而內府工役以工

完爲太僕苑馬者二人布政司參議郎中員外者五人鴻

臚光祿官以百數 上心惡之至是又以內官監李芳言

之乃下吏部議革一時宂員少汰

三月內官李芳言上林苑監內官各有定秩請革妄增祗

候皁𨽾從之著爲令○給事中王治上四事一議廟典二

議朝講三議親輔四議燕居謂 先帝尊稱獻皇誠萬世

不刊之典至入廟稱宗一事在今日尤當議者盖獻帝雖

--

貴爲天子父實未嘗南而臨天下雖爲武宗叔然嘗北面

事武宗乃遂列于諸帝而居武宗之右或獻皇于心亦有

未安 先帝進獻皇于太廟而世室之祀並舉之 聖慮

淵微以待今日臣以爲獻皇祔太廟千載後不免逓遷若

祀專世廟則萬世不祧矣乞勅廷臣議以光 先帝至孝

末謂人主深居禁掖隔遠外廷左右窺伺百出或以晏飲

聲樂或以游戲騎射近則損疲精神久則妨亂政事非亮

陰所宜乞省減嗜欲一切禁止

 按治以同鄉士朱德𢡟性鯁直每師事之𢡟于京邸謂曰君位列諫垣 獻皇以臣子僣君 今上以亮陰逸

 豫廟祀君身關係鉅矣未可以言與治默然良久卽令代草䟽上竟不報

葬肅皇帝于永陵

四月重錄永樂大典書成加徐階等官階有差○修 世

宗皇帝實錄以張居正陳以勤高拱充總裁官

五月御史齊康論徐階專權蠧國倂劾李春芳聲勢相倚

有旨切責康妄言科道陳瓚歐陽一敬凌儒等交章劾康

爲高拱門生聽其指授宜置之法寺丞海瑞復言徐階憂

勤國事休休有容康乃甘心膺大摶噬善類詔降康二級

補外○尙書高儀等䟽言 我朝列聖接見輔臣燕對同

遊造膝陳悃 皇上御門條奏漸復舊規而朝著尊嚴情

禮不洽乞時召大臣各奏章䟽便殿而議納之

六月賜楊廷和謚文忠王廷相謚肅敏梁材謚端肅曾銑

謚忠愍楊守謙謚恪愍商大節謚端愍孫繼魯謚淸愍林

後謚貞肅吳廷舉謚淸惠

七月賜楊繼盛謚忠愍子應尾爲國子生○原任山東副

使王世貞上書訟父忬𡨚詔復忬原職○裁革內府各監

局官匠六百六十二員○太常少卿周怡疏定君志以修

德業語多刺時  上怒落級外補○傳諭 聖駕十二

日幸藩邸高儀以廵幸無名恐開逸游之端疏請停止科

臣何起鳴王好罷各䟽諫不從

八月給事中吳時來言兩廣總督譚綸總兵兪大猷戚繼

光宜使專練邊兵以省諸鎮徵調兵部覆言大猷才宜于

南嘗試于北不效且老矣乃召才還京○上幸太學賜輔

臣宴鈔錠有差○耿定向請南畿鄕試太學生去皿字號

太學諸生因中式不及額遮典試王希烈孫鋋道毆之祭

酒呂調陽及兩守備臺省各奏論諸生互有異同喧襍難

辨詔刑部尙書孫植鞠之植謂祭酒專職卽所奏姓名命

同者坐戍後復編號如初 上欲詣天壽山行秋祭禮徐

階言天壽山後卽黃花鎮外卽虜地邊報東虜土蠻等欲

犯喜峯口西虜把都兒欲犯古北口柰何輕試于危 上

乃止○遣武英殿大學士陳以勤祭先師孔子

--

九月上問户部曰京帑貯金幾何以贍軍國足備幾年部

覆言京帑所存僅足三月計今歲尙𧇊九月有餘邊軍百

萬悉無所需 上大駭曰軍儲缺乏至此乎朕一切正供

之外未嘗妄費卿其悉心經理毋忽○罷提督團營內使

徐階等疏團營起于景泰至嘉靖庚戌虜薄都城戎務大

壞乃革營法撤內臣事權歸一數年來漸有成效請勿遣

內臣輕變 先帝之法從之

十月虜寇薊州殺參將吳昂○黃台吉寇偏頭關 上怒

命逮繫鎮廵劉燾王之誥副參田世威等訊治命閣部與

文武臣寮商禦虜策以聞給事中馮成能從新河來相度

南北地勢條陳上中下流三患請爲未然之防令諸臣熟

計以聞○本兵楊博上邊議

 畧曰狂胡匪茹分道憑陵東犯薊鎮則九重震驚西犯偏關則三晉騷動今按各邊地勢旣殊戰守互異薊州

 昌平保定三鎮有墙可恃但乘高據險匹馬不入卽爲上策宣大遼東山西四鎮無墙可守難保不入但堅壁

 淸野使虜無所獲卽爲中策薊昌合聽督臣修補邊垣分兵戰守宣府山南東路咫尺昌平四海邊至道八達

 嶺皆賊徑所由宜統重兵護南山以衛陵寢武門寧武偏頃均山西門户雁寧外倚大同而偏頭西連延綏獨

 當虜衝邊長八百餘里兵不滿萬故有臣議撤撻邊止令居中相機戰守保鎮紫荆倒馬獻泉頗稱天險蔽以

 宣大必偵虜南窺洪蔚然後乘邊不守大同外與虜鄰先年總兵梁震海伺虜入寇輒令動兵擣巢虜畏之今

 用此可以禦虜遼東一鎮濱海鄰夷中通一線之路兵食咸仰本鎮地腴收稔惟墾荒豐積足以稱雄矣

召戚繼光入京協理戎政○逮原任宣大總督楊順于獄

 嘉靖中錦衣經歷沈鍊上䟽請誅嚴嵩謫保安州爲民嵩父子深衛之會楊順總督宣大嵩屬顒使殺鍊適虜

 犯大同順妄殺被擄者冒報首功鍊爲詩刺之有白草黃沙風雨夜𡨚魂多少覓頭顱之每應恨之遂與廵按

 路楷誣以交通妖賊竟坐鍊死後嚴氏敗鍊尋以遺詔獲卹至是史科給事中陳瓚追論侵匿賑銀及邊餘銀

 七千兩路楷其殺鍊鍊子襄亦爲父訟𡨚迺命逮順及楷鞫治坐交結近侍律斬

十一月詔贈先朝員外申良給事中張逵常泰清紀郎周

鉄惟少卿馬從謙以劾中官杜泰得死故多撓之者卹典

遂不行

十二月鄭王厚烷以嘉靖中諫事玄削爵錮高墙至是復

國歲加四百石○詔賜侍郎何瑭謚文定傅潮朱廷立俱

追奪原職

 王都諫每聞朝政缺失卽中夜籌畫具奏如議立 獻皇 世廟諫止亮陰逸豫誠讜論矣至是言何瑭理學

 純臣夏言曾銑𡨚抑宜雪且以鍛煉之罪歸之傳潮朱廷立 朝廷立追故職慰忠魂誅奸魄時論快之

戊辰隆慶二年

正月享 太廟

 先是 上已命成國公朱希忠代禮官請 上親祭不允于是太學上徐階等上䟽言祭祀國家大典春祭四

 時首禋 皇上必躬奉祼將而後爲孝爲敬 祖宗列聖亦必得 皇上之躬親對越而後來格來歆且自宫

 至廟其路不遠獻奠有數其禮不繁夫以 宗廟之重雖勞且不當避苑非甚勞者乎請 聖上親詣 太廟

 行禮從之

詔停正乙眞人封號奪其印止以裔孫張國祥爲上淸觀

提點鑄給提點印○以趙貞吉爲講官時吉起廢年六十

--

餘歲甚壯議論佩佩輔臣薦可大用 上心屬焉及遷南

京禮部尙書以吏部右侍郎林熑代一日 上手詔諭輔

臣調熑南京用而召貞吉還爲講官添註詹事府○太監

李芳請裁損近年所加白熟細粳米四千五百石靑鹽三

萬斤允之○永樂時尙膳監有羊房景泰中移之西琉璃

廠牧地十三頃司牲官吏軍士歲費數千金光祿請以羊

入本司而裁共宂員太監孟沖爭之 上從沖言○科臣

石星上圖政理以慰人心䟽曰養聖躬鰲山之樂長夜之

飲不可不節曰勤聖學經筵久輟屢請未復曰勤視朝以

周知民隱總理萬幾曰速兪允言涉聖躬者留中不下事

于內廷者稽遲不允甚且因而獲戾矣軍機虜情呼吸立

變而槩至違期臣願不時進覽曰廣聽納周怡一觸忌諱

而謫外陸鳳儀偶遺 聖旨而削籍乞召二臣以延忠直

曰察讒譛頃緣近臣專擅言官攻發切齒中傷譛以欺謾

陛下得無入其言而不暇察乎䟽入 上怒命廷杖削籍

上御五鳳樓濳察杖者而中朝閽吏戒毋納給事從人部

郎穆文熙星友也恐遂以杖斃乃先以義白緹帥而身自

掖蔽星閽人共詈之文熙且詈且掖以出得不死王嘉賓

䟽救不報

 支大綸曰自市道交興而下穽石溺死灰者遍天下矣穆君其古烈士乎是時如王世貞徐中行之子楊繼盛

 王釋登于袁文榮沈明臣于胡宗憲朱察卿于趙文華雖得失互異要皆誠心爲質不欺死友者

二月上耕籍田○大祀天地于南郊○張居正張鹵各疏

請勑司禮監選各監局人員操持公正通詩書諳大體者

居 太子左右口授書史陳說民情以爲親賢成德之𦔳

從之○上謁陵

三月冊立 皇太子一日太子遇閣臣于御道西召謂曰

先生良苦翊贊輔臣頓首謝曰願 殿下勤學答曰方讀

三字經旣而曰先生且休矣 睿音淸朗聽者悚悅○殿

試進士賜羅萬貫等及第出身有差

 按是科得士如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皆以正直作權奸張居正後事乎旋登台輔王家屛爲內閣有介直聲習

 孔敎余𢡟學沈思孝陳藻皆忤居正爲時名臣徐大任劉應順廉介徹底顧梁才恬退無宦情李維楨劉紹恤

 方讀皆工詩文而李以忤居正謫外尤爲士林所重飛元羅萬貫醇行大雅至宗伯而閣臣陳于陛故內閣以

 勤子也二世殿祭人皆艷之

尙書馬森言 祖宗時御扎皆司禮監傳之閣臣轉示各

部院無司禮監徑傳者望 陛下率由舊章以示崇重命

令之意

五月陝西民李良雨忽變爲婦人與同賈者苟合爲夫婦

其弟良雲以事上所司奏聞○薊遼保定總督譚綸條禦

虜策

 疏言今之策虜者皆曰乘障曰設險然計薊遼十區之地東西二千餘里見卒不滿十萬而老弱且牛人分𨽾

--

 于諸者之手散布于二千餘里之閒虜以十餘萬衆攻我一面衆寡強弱遠不相謀欲虜勢不張不可俱也故

 議者亟請練兵意亦慮此然臣以爲遊兵破虜誠爲制禦長策而行之有四難一曰虜之長技在騎而我制之

 非車不可顧虜人動十餘萬而吾卽以車戰不過三萬且此三萬人非有見伍勢不得不召募召募之兵與尺

 籍之兵異尺籍之兵無論老少強弱餼廪豐給優恤備至召募之兵非強壯不選旣無索養之恩及有疾病又

 無歸老之計非稍優之必不樂從計三萬人宜各月給銀一兩五錢歲費五十四萬而司農吿匱一難也二日

 燕趙之士雖多慷慨自備胡以來銳氣盡矣非募吳越卒萬二千人襍敎之事必無成而時方疑其用之不可

 北敝之不可南是以臣與繼光不可信也尙能任之專齒二艱也燕趙之人素騎驟見軍法不無大駭且去京

 師甚近流言易生徒令忠智之士掣肘廢功且釀他患三難也我兵素未當虜戰而勝之虜不心服能專破之

 乃終身創矣第慮忌斌易生不能戮力再舉奇禍或至四難也臣熟思之不如姑就薊鎮見兵謀求戰守之簾

 臣請各路選兵十枝每枝務足三千人可得兵三萬人列爲三營營分爲三軍各加訓練專備禦戰仍付戚鑑

 光以督理練兵官之職每春秋兩防三營之兵各移邊秦臣與繼光往來督勵務各負墙以戰遏之適外是易

 上策萬一乘㙤潰入亦順少逭罪誅臣等決一死戰收桑榆之功亦不失爲中策若先事不能禦後事不能戰

 掩取徵功苟圖塞責是爲無策又言中國長技無如火器欲練兵三萬人必得鳥銃手三千人爲衝鋒而時加

 肆習非遲之一年不可今防秋期近請選取浙兵三千人以濟一時之急 上從之

六月王時舉王之垣各疏乞正位中宫以端治本 上曰

后侍朕久無子多病移居別宮以暢意耳汝不知內庭事

妄言耶乃復言 皇后乃 先帝選擇以遺 陛下有問

睢之德樛木之賢脫簮待巷之規使 聖后抑鬱成疾已

爲不可乃云別宮暢意豈有夫婦暌違而暢者乎 上曰

待疾愈卽還宫無多言

海寧人董湄妻虞氏少慧知書頗善吟咏年十六歸董甫

兩月而湄卒痛絕欲死以殉家中防護父母欲奪志女不

聽吟菊竹二詩以見志刻夫像敬事之五十餘卒人多其

節○科臣張齊劾徐階 上以先帝修玄保養聖躬齋醮

爲歛福錫民階大臣不容不竭誠輔相乃溫旨留階切責

張齊降調外任已而楊博等復疏劾齊隨致仕朝廷有朋

黨之疑階再疏乞休尋許致仕刑部尙書毛愷竟坐齊得

受邊商銀十餘萬引例謫戍監侯追賍發遣

 論曰徐階當國之時輔佐 世宗英明一歸前相嚴嵩婪弊遏絕中外奔競穢習仕階復淸紀綱復振一時世

 道休明之會士君子姑深原其枉直委曲之誠無庸遇論可也然其賛言拜醮雖與王旦受金珠隱天書之稱

 迥不相侔若以責備賢相全德論之則階亦引各不辭者也安見論宰相者便當以無據賄賍輙擬謫戍處之

 也階本不賴奏保而亦不欲已甚言官恐阻言階部院諸公乃疊疏甚齊而法司復甚其罪反涉阿謟報復之

 跡則夫朝廷朋黨之疑理勢所必然也

八月大學士張居正條上六事一省議論二振紀綱三重

詔令四覈名寔五固邦本六飭武備疏入 上嘉其忠懇

命部院勘議以聞

 吳瑞登曰臣讀居正一琉卽賈誼之策何以加焉然不言自用而自用之機已露不言操切而操切之權已形

 故朝而執故夕而剛狠跡其所爲槩鍾商軾商鞅先之以帝王後之以伯術而居正亦何嘗不帝王哉顧商鞅

 爲公家而歛怨居正爲私室而招尤爲公家者且出亡而無所舍車裂以徇矣況爲私室者迺得以善後乎君

 子是以知奏䟽不是以盡人也

--

九月江右議行條編法部覆允之

十月户部尙書劉體乾罷

 先是內降户部取買眞珠黃玉綠玉黃金等項尙書高耀卽時召商收買凡貴远远力之家以伴當爲商人買

 送户部倍索高價買完復出循瓌取利近責大喜曜六年考滿遂加太子太保引道諭罷之及體乾爲尙書凡

 有取買眞珠金玉之類每執持不行嘗上玩抗諭財用詘之請停取買疏至文思房不言赦進令齎本文領囘

 體乾仍令齎上忌者毒設其史匍伏而出復將原本送與內閣李春芳令請體乾面諭不必上本體乾還欲致

 仕諸所取買仍執不行忽內降著閒住去

十一月李芳數以直諫忤旨同輩亦恨其正直共短之

上命緹騎杖之繫獄待決刑部尙書毛愷言刑人于市與

衆共之非特使死者不𡨚亦令生者不犯芳供事內廷罪

狀未明莫知所坐 上曰芳無禮第錮之

十二月廢遼王

己巳隆慶三年

正月御史郜永劾龐尙鵬心術狡猾行事乖謬吏部尙書

楊博議覆言尙鵬才堪策勵宜留用 上曰近來吏部專

事掩飾爲欺詐博乃自訟請解職遂令致仕去給事中嚴

用和疏言博自筮仕迄今餘四十年敭歷中外民事邊情

靡不諳練及晉銓衡秉公守正以忠國家今以題覆小誤

輒令休致旣非所以存大體亦非所以孚公議乞留之令

展所長不聽○總理練兵都督戚繼光疏論薊鎮兵多亦

少之原有七不練之失有六雖練無益之弊有四又聞兵

形象水水因地而制流兵因地而制勝薊之地有三平易

交衝內地百里以南之形也半險半易近邊之形勢山谷

狹隘林薄蓊翳邊外之形也虜入平原利于車戰虜入近

邊利于騎戰虜在邊外利于步戰三者逓用乃可制勝今

邊兵惟習馬耳未聞山戰谷戰林戰之道惟浙江之兵能

之臣所以思用浙人有以也願 陛下更子臣浙兵戰守

三千鳥銃乎三千付臣敎練分發十區使臣總領車騎合

練庶臣得展布而無掣肘之虞也兵部覆議宜取回總兵

郭琥而獨任繼光 上是之○高儀疏請東宮出閣講學

得旨待十二齡來說

二月司禮監滕祥請汰匠役 上命祥查之裁二千四百

四十人○提督京營戎政鎮遠侯顧寰以老疾乞休本兵

霍冀以科臣言大閱在卽功罪方明寰享十五年大將之

榮而一旦求去且四副將二十八參佐三十二營四百余

員千把摠皆待 皇上別白以彰勸沮孰敢自便其私

上命寰策勵自効○上旣免喪猶不親政吳時來 上保

泰九劄一曰致戒懼言天命人心去留無常視朝宴息悉

宜敬畏二曰端遊幸 皇上好遊何不召輔弼大臣講學

議政歌詩寫字以通下情而進讜言三曰戒嗜好聲色瑤

--

現最易溺人小人借之固寵人主因之喪邦四曰發綸音

視朝御政但一發言令臣子知所惕厲五曰習奏事請遵

祖制設寶座會極門以批章奏六曰嚴票旨近來旨多舛

盭皆云不經睿思不由閣臣中外駭異宜專責閣臣或內

批未協者聽閣臣執奏七曰愼傳奉昨泰和山事旬日閒

六更明旨必有舞文之徒假內批以行私者宜令一切傳

奉皆補本覆奏以防奸僞八曰弘虛受九曰禁誣指小人

欲害君子必誣以違抗指爲誹謗嘉靖中如仇鸞殺曾鏡

胡膏殺楊允繩杜泰殺馬從謙在今日尤不可測乞痛革

以安善良報聞

駙馬鄔景和卒

 景和尙永福長公主性恬雅好文嘉靖九年侍衛十八年護蹕幸承天二十四年奉敕勘問楚欲情二十八年

 掌宗人府事三十三年召入直衛以表賀 聖節忤旨奪職爲民隆慶改元詔復祭爵侍衛經筵至是卒于官

 當其爲民居崑由十餘年被侵傳者旣召用時時爲 上引稱祖淙故事多見採納

三月上星逆行犯太薇垣上將星

四月命大臣分督屯田

五月御史詹仰庇言 陛下取户部銀盡以供造鰲山修

理宮苑花欄龍鳳鞦韆駕傳造監櫃玉盆之費使羣小因

而乾没爲聖德累不小 上怒命錦衣衛逮治杖百編氓

大學士李春坊等與九卿各疏敕不報○淮楊徐大水奏

發運司餘銀三萬兩鈔關船料三萬八百餘兩鹽院贓贖

一萬八千六百餘兩河道二千三百兩司府州縣贓贖二

萬五千餘兩積貯勸借買穀十五萬石截漕三萬石以賑

之○禮部郎中戚元佐上宗藩議

 䟽言諸藩日盛祿糧不給不及今蚤爲區處府來更有難處者昔 高皇帝衆建諸王皆擁重兵據要地以爲

 國家舜翰此固一時也迨靖難以後防垂滋密兵權盡解朝堂無懿親之迹府寮無內補之階比又一時也嗣

 是而後人多祿寡支用不敷乃有共蓬而居分餠而膳四十而未婚數載而不窆強者劫奪于通衢弱者寢入

 于與皁此又一時也夫國初親王郡王將軍纔四十九位女纔九位今二百餘年宗支玉牒者見存二萬八千

 有奇視國初不啻千倍卽盡歲供之輪猶不能給其乎況乎十年之後所增寧復幾何又將何以給之議者謂

 祖制不敢擅更不知國初親王之祿以五萬計其他設罰茶鹽等用亦復相等不數年而止給米又不數年而

 減爲萬石萬石不能給而于代肅遼慶諸王且歲給五百石是高皇帝令出自己而已減于前矣其在今日事

 勞愈難可不變而通乎故僣擬五事上請一最封爵二議繼嗣三別踈屬四議冒費五議擅婚查得嘉靖中議

 者請行限子之法臣謂生不必限封則可限如親王嫡長子例襲親王矣嫡庶次子許封其四郡王嫡長子例

 襲郡王矣嫡庶次子許封眞二鎮輔奉國將軍有嫡子許封其二無嫡子止許以庶子一人請封釻輔奉國中

 尉不論嫡庶許封一子以上如有生子數多不盡封者宜量給資親王之子年至十六賜之冠帶給銀六百兩

 郡王之子年至二十賜之冠補紓銀四百兩將軍中尉之子有志人學賜之衣巾給銀二百兩如是則可無失

 所之虞矣繼嗣之議惟親王無嗣得以親弟親姪繼嗣郡王無嗣止許本支奉祀香火不恨亦已矣不得使親

 姪弟封其爵疏屬之議臣觀西唐之制親盡則祧而子早屬乃得祿及袒免以下不寫置乎今奉國而下自親

 王而推則七世矣自郡王而推則六世矣不必再封止將所生弟一子給銀一百兩使爲貲本至五世而上冒

 費之議責得擅婚子女革爵子女與一憲棄人旣許其各從生埠則口糧可以無給但其閒或有午長廢棄及

--

 家貪無業考 槩論革恐不聊生自今以後監主之子各宜預爲敎謁聽其從便生理不必給以口糧擅始之

 議查得宗室婚禮例經本部覆議方許歲婚今各府擅婚最多莫号使各宗自首明言其爲擅婚之子照例給

 以本等口糧以後生子者止許賜名不必再給口糧透下禮部

禮部殷士儋乞類查擅婚濫妾子女遵例請名略曰宗室

名封國家重典王奏到部例當核其父之爵職及母之婚

配來歷部卽收對玉冊或係嫡母先年私擅成婚或係庶

母先婚而後娶嫡或係成婚未幾而卽得生子或係已生

多子而違例復收或係所開娶妻年月之期反在生子年

月之後或係遮飾于卽今次子奏請之際而不能掩其先

生子女私擅之迹凡若此類參詳情弊均之條判所謂擅

婚子女及濫妾子女者也止許請名不許請封槩行奏擾

其各年至十五歲照庶人例給與口糧不得妄覬從之○

大學士殷士儋曰伏望 皇上仰法列聖俯採羣言以通

上下之情消天下之變此之不聞雖條對叢委封章山積

無裨實用夫用人吏部職也考覈論薦聞見訪求臧否素

定而不敢擅用禁例資格非章疏所能達理財户部職也

出納經常弊蠧源委動有成算而因革掣肘非奏牘所能

周必宣召吏部令其面對凡實心任事輿論共推者無問

卑遠廢棄並許破格酌用宣召户部令其面對凡沿襲舊

弊浮宂當革無問宮府纖鉅並許淸查釐正更召輔臣而

賜商諮比見吏部擬用石星竟以報罷户部疏止太和香

稅卽獲譴訶是大臣所陳未徹天聽尙何以多言爲哉報

六月陞海瑞爲右僉都總理糧漕廵撫應天等處○總理

河道翁大立上五患十二圖

 踈曰陛下念濱河之民重罹水災時下蠲阻之令更發內帑以賑之不勝大幸顧閭閻窮苦之妝宮禁邃遠有

 不盡見聞者臣諫繪圖十二以獻一川曰本次充軍二曰運河築堤三曰黃河驟漲四曰香夜守堤五曰糧船

 通河六曰黃河捲掃七曰茶城撈淺八曰洪水衝城九曰風雨異常十曰海潮嘯溢十一曰災民避水十二曰

 糧船漂没險阻艱難備載之矣 陛下惠然省覽如大官之膳餼皆軍民之膏百必有慟然傷之意且今時事

 可慮者五東南財賦之藪而江海泛濫粒米不登鞭撻雖加徒殞人命此京儲可慮一也邊鎮關隘洪水衝漸

 瓏堡傾頽何恃以守此虜患可慮二也直𨽾河南山東習股肱郡霖雨旣久城郭不完積貯空虛賑貸無策卒

 有盜賊何以備之此內地可慮三也海儌之閒颶風鼓浪兵船戰上悉被漂沉此海防可慮四也淮浙產鹽之

 塲鹹泥盡衝團鼂俱廢北國課可慮五也願 陛下以此五患十二圖召公卿輔弼與共計之求其所以消弭

 變異者無爲文具 上以圖留覽下其章于所司

七月釋原任副總兵田世威參將劉寶于獄二將尖陷山

西石州論死繫獄已久一日詔釋之令立功自贖張鹵執

奏二犯有何情節可矜何功能可議用何臣奏請乃有此

命請仍付法司以釋羣疑奏上奪俸二月

 吳瑞登曰石州之降非細故也田世盛祸寶之失律非輕罪也昔以法司論公令以持自滅死非定付也必其

 賄賂有欒而求爲分解故忽有此詔耳然而此罪一縱則遷將皆可逃重罪而朝廷賞罰無章矣張鹵之疏正

--

 今奸鎮內敬竟亦遠矣哉

罷南京刑部尙書孫植植先以三疏乞休不許至是魏國

公徐鵬舉有子七人而無嫡出其長邦瑞已投牒國學矣

幼子邦寧綠母嬖欲千爵計請封其母鄭以爲地邦瑞遂

喧言邦寧劵許助敎鄭如瑾萬金謀奪公爵事聞下植按

問植謂如瑾以儒官納交勳冑宜斥以警官邪邦寧越法

于紀如律坐鵬舉徇情宜罰鄭氏旣娶於適夫人存日誥

命宜追奪讞上下部覆議 上已可其奏而會執政有私

憾植者科臣王楨承指劾植以訊報不詳竟罷免

 植生平峻潔處閨閣未嘗有惰容其勘徐氏獄各司俱坐曹中寢食乃以非罪去士論無不駭歎檀父孫墅舉

 進士正德己巳爲興化令有奇政嘗以人木傷稼當道不爲詣白卽自爲奏詔減田租之半又賑民之飢者以

 萬數 武廟南廵淮楊璽以同知攝守於淮民賴安堵秦州與璽發粟賑之凡活三萬餘人楊民至今思之嘉

 靖壬戌爲屯司僉中時戚畹貴近侵奪民田日甚 上以垂御史生勘復改以侍郎俱不能制乃命璽攝僉事

 往約之意歸其佼疆於心而核貴戚中使之產歲輪公帑銀七萬餘兩又以兵備迢歷雲貴人同雲中所至以

 廉直稱持身執行並方古人

上大閱將士于京營敎塲老幼快覩稱慶時以爲曠典○

禮部尙書高儀四乞休許之

十一月尙寶司丞鄭履浮陳時政廷杖下詔獄

 略云時方多故百姓怨咨燕雲遼代中原之脊也擊鼓一閒則三關震動徐柴齊衛洪波萬析而四顧無煙荆

 襄秦格形勝之區也強梗懲陵而肅聚浙直閩廣財貨之藪也奸宄刹寇而師勞宗蕃之坐窘眞養中睪之哀

 鳴尤慘物怪人妖天鳴地震彗星兩見于女尾日月繼食于元春正微臣無哭流涕之秋 皇上臥薪嘗瞻之

 日也諒陰已三朞矣曾召一大臣質一謂官納一諫士乎忠言重折檻之罰懦臣虛納誨之功歡姜違䧗川之

 規日覲絕疇咨之益回話屢懲內批突降言休官府䡊肆阻撓權在私門牢不可破迨其手握王爵口𡁮天憲

 風行勢協釁陷黨成會使台輔具員九卿拱手元良慍侮于弧立百職旂首而棄命兹霜雖未冰月已幾望前

 車不遠怨豈在明踈入命廷杖下詔獄

庚午隆慶四年

正月陳以勤䟽言臣因頃來多病乞骸骨歸但夙以藩邸

舊臣不忍苟去謹條六事以補衮闕一曰愼擢用二曰酌

久任三曰懲賍吏四曰廣用人五曰練民兵六曰重農殺

納之允致仕加太子太師給郵傳夫廪如例

二月大學士高拱䟽言武反商政止于三事今 皇上以

子繼父豈宜專事更張且大禮大獄 先帝勵精之政而

槩議改易尤非繼體所宜其卹錄召用亦多偏私如唐樞

以建言削藉迄擯不錄及諸未錄者悉查例以行○原任

刑部右侍郎曾鈞卒謚恭肅賜祭葬如例

 鈞進賢縣人端嚴廉正常勅奏武定倭郭勛大學士嚴嵩宜聲大震居官四十年始終一節

南京太僕寺少卿殷從儉上言廣西毒民惟獞而所畏惟

狼兵先年古田之寇雖時時出没然未敢深入由防守有

狼兵也頃歲減狼兵置募兵已復盡革狼募二兵而用浙

關兵捕鼠者易貓以犬然臣嘗講求防禦之法宜莫如調

--

狼兵占地而責之屯守蓋土官以得地爲利而古田素稱

膏腴尤其所覬覦也宜擇調東蘭那地南丹三州土官令

親領精銳狼兵各一二萬各給以行粮資以嚮道進據古

田要害田畜其中日夜探賊所往遣諜購求幷勦勿赦則

首惡必盡成擒矣又各獞村塞不下數百種類不啻數萬

其中固有納粮向化者亦有曾經爲寇未與犯城後能懼

罪願立長相統者進兵之初又當預發旗搒分別之要使

衆心知所向背而不疑然後一鼓下之別立土官年力功

勞相應者查照左江之例授以廵檢職銜令其以夷治爽

屬之桂林府管轄則今日之獞寇卽他日之狼兵納粮屬

調與編民無異古田永無患矣 上采行之○高拱請需

未以待邊關之用拱言宜于兵部添設右侍郎二員同額

設侍郎協理部事平日則練習本兵政務或欲廵邊關務

卽以一人往使便宜行事又不煩于假借或遇邊員總督

員缺卽以一人往使可朝發夕至又不費于那移迨其出

入中外閱歷使深次第推補書如此而猶稱乏用必不然

也兵乃專門之學宜預養待用法當自兵部始宜特高其

選而以有智謀才力者充之更專官于此而又立陞格如

邊方兵備缺卽以兵部司屬補邊方廵撫缺卽以邊方兵

備補邊方摠督缺卽以廵撫補而摠督與在部侍郎又以

候尙書之缺其他官中有特出之才能知兵事者又閒取

一二以補不足如此而猶稱乏用必不然也臣又思之邊

方之臣涉歷沙漠出入鋒鏑誠宜特示優厚有功則加以

不測之恩有缺則進以不次之擢便其功名常在人先脫

或推奸誤事則律以法職任不稱則左其官使其功名常

在人後如是而猶不盡力必不然也臣又見邊方摠督之

臣頻年受苦使儲養有素用不乏人自可行通融休假之

法如在邊日久著有成績特取回部以休假之休假之後

不妨再使其精神鼓舞而不疲智慧長裕而不竭以勤王

事爲濟必多且臣子馳驅上念其苦而君父體念下知其

意君臣之義卽同父子之恩如是而人不盡心必不然也

奏入 上褒嘉並如議行

四月刑科舒化以審熱請釋繫獄司丞鄭履淳內官李芳

等詔釋履淳爲民芳等充南京淨軍

五月户科李已陳吾德陳節用䟽因劾崔敏等故傳買金

瑶科擾紛紜 上怒杖已百繫獄吾德削籍○虜酋俺答

孫把漢那吉者酋婦所鍾愛也以郄于俺酋挾其妻闌入

邊摠督王崇古留之邊史讙曰此孤豎無足重輕宜勿留

崇古曰此奇貨可居俺答卽急之因而爲市諭以執送叛

人趙全等還我乃優遣以慰其舐犢之愛而制其命其弗

--

急則我因而撫納如漢質子法使招其故部居近塞俺酋

老且死而黃台吉勢不能盡有其衆然後以居耆谷蠡柣

置塞外其與黃台吉搆則兩利而俱存之弗搆則以師助

之外以博興減扶危之名而內收其力廷臣譁然以爲不

可俺酋婦恐我戕其孫日夜沸晨俺酋亦悔且念乃以欵

來而擁十萬衆壓境崇古因論以存卹恩而要其縳叛示

信酋婦感且愧曰漢乃肯全吾孫吾且齧臂盟世服屬無

貳奚有于叛人遂訂盟通貢市馬而諸虜亦貪漢財物順

市于是俺答欵塞縳叛人獻闕下誅之封俺酋爲順義王

諸虜皆解辮受封比屬國而俺弟老把都駐牧上谷有王

子十萬騎強盛耻與俺答會盟上谷諸節帥務以餌中之

飽其欲于是利漢財從俺答上表通貢封其父子官有差

崇古以欵虜功加少保兵部尙書世襲錦衣千户賜蟒衣

自金飲至吿廟羣臣遷賞如例

六月掌吏部大學士高拱言邊方有司實兼牧民禦虜之

責卽以有才力者爲之猶懼不堪卽優厚而作興之猶恐

不振乃官其地者非雜流則遷謫非遷謫則多才力不堪

之人夫旣不能稱職于內地而欲立效于邊方宜其吏治

日偸而生民日蹙也自今必擇年力精強才氣超邁者除

補或查治有成績兼通武事者調用以三年爲率比內地

之官加等陞遷有能捍患禦敵以軍功論不次擢用如才

略恢弘可當大用卽由此爲兵備爲廵撫爲總督無不可

者若用之不效無益地方者降三級別用若觀望推諉以

致誤事者輕則罷黜重則軍法治罪夫旣開功名之路以

歆之于先又嚴降罰之條以繩之于後庶修職者多而邊

方有賴矣 上曰宜加意擇人悉如議行○賈三近曰近

年州縣長吏率重甲科而輕鄕舉同一寬也在進士則爲

撫字在舉人則爲姑息同一嚴也在進士則爲精明在舉

人則爲暴戾低昂之閭殿最攸異又今州縣正官有缺率

委佐貳大都年力衰耗資格卑微漁獵貪饕雖亟爲褫職

而新民已重狼狽不堪矣宜下吏部凡州縣長吏毋得偏

重進士署印毋得濫授雜流詔允行

七月御史張守約追論故錦衣都督陸炳結納世蕃播惡

流毒宜追戮炳尸逮治其子繹姪緒藉其家得旨姑削其

官追奪誥命子姪俱爲民資產如數籍入

八月刑科給事中舒化等請釋户科給事中李已內犯張

思等分別情罪輕重行罰得旨已釋爲民恩等繫獄如故

始法司意恩等有內援欲借以脫已及已獨釋衆始翕然

謂 上仁明獨斷左右不得與也

十月命肅府輔國將軍縉𤏳襲封爲王仍支輔國將軍祿

--

禮部覆言宗藩襲封莫重于親王萬世遵守莫嚴于君命

縉𤏳以懷王從父例不得繼襲陳洪等私入其賄力主之

部議終不能奪

十一月上御文華殿日講畢大學士李春芳面奏北虜封

貢事具言外示羈縻內修守備意 上曰卿等議當其卽

行之于是左右知事由宸斷異議稍息

辛未隆慶五年

正月大學士李春芳言東宫未出閣時閣臣以朔望次日

行謁見禮不惟臣等獲遂瞻仰之私而 東宮亦可閒習

禮儀養成儲德 上許之

三月殿試進士賜張元忭等四百十五人及第出身有差

四月禮科給事中張國彥奏召對一節 先朝大學士李

時所記召對錄始于嘉靖九年終于十五年政事因革人

材進退𥤩不召問臣察面決可否與家人無異乃今日所

當繼述者謹以前錄撮其大要總二十九條繕寫上進伏

望遵行 先朝盛事 詔留覽○俺答旣入貢邊防大弛

軍餉皆入帥帑以啗虜閒以遺京近邊卒餒瘠無復有生

理而板升生齒日蕃強梗無賴識者憂之○大學士高拱

言國家用人不得官于本土此惟有民社之責者則然耳

若夫學倉驛逓等官其官甚卑其家甚貧一授遠官或弃

官而不能赴或去任而不能歸零丁萬狀其情可憐近例

敎官得授本省地方甚以爲便乞視此爲例從之

五月叙廣西古田平寇功督撫李遷殷正茂摠兵官兪大

猷各陞賞有差

 古田獞賊之最古者韋銀豹挾其五子四出擄掠與角黃朝猛據鳳凰潮水二巢險固不可拔到是正茂與迂

 講調思明等處土兵及陣兵共十萬令大猷統之直抵諸巢合營進勦斬首獲捷萬計 上嘉三臣首功乃有

 是命然是時銀豹寔未死祗以窮蹙陰令其黨覓肖已者斬首以獻其後僉事金柱踪跡之銀豹兄銀坫生致

 之麾下至六日正茂具䟽引罪械銀豹赴闕下得旨正法幷斬其孫扶種于西市傳蠻夷號令焉

少師大學士李春芳致仕賜馳驛遣行人曹詵獲行仍月

給廪歲給夫

八月詔以故禮部左侍郎薛瑄從祀孔子廟庭其神主序

于先儒呂祖謙之下

九月户科給事中宋良佐等奏國初運粮率因元故自會

通河成而海連始罷然遮洋一總猶寓存羊之意至嘉靖

末年科臣胡應嘉欲市恩桑梓諸軍建議罷廢而海運遺

意無復有存焉者今河變頻仍運道屢梗宜將遮洋一總

盡行議復務足原額以存海道遺意如該摠𨽾北衛兌北

粮者今由天津入洋抵薊州𨽾南諸衛兌南粮者令由淮

入洋抵京通仍博訪國初並海諸衛所舊制使列障連屯

彼此相望卽河渠少梗而彼塞此通亦思患預防之策也

--

户部覆言遮洋一摠先時徑渡天津海口不過八九十里

今欲涉海運餉事難造次乞光復遮洋一摠而以良佐所

上事宜下漕司詳議○科臣蔡汝賢曰近因長至導駕窺

竊 聖容微減于前矣夫 皇上 身關係甚大不可不

愼也今微陽初生正宜遏欲養靜願于宮中澄心滌慮進

御有常毋令其溺志遊觀有度毋令其移情惟省覽典謨

訓誥以陶養此心親近師傳公孤以維持此心自然欲寡

氣淸神凝體固宗社生靈之幸也 上報聞

壬申隆慶六年

正月東宫行冠禮 上御皇極殿百官拜賀畢仍賀 皇

太子于文華左門

閏二月上出御皇極閉疾作還宮○上疾有瘳○廵撫張

佳胤䟽言應天徽寧池太安慶廣德地里遼曠崇山大江

盜賊淵藪舊以徽屬金衢道安𨽾九江道近如礦賊流劫

徽池而浙兵不救安慶江卒作亂而該道罔聞太平軍民

呼譟入府而僅以和解焉有地方四千里而無一憲司以

鉗束之乎乞設兵備于池州而罷二道之遥制者報可

三月 皇太子出閣講書

四月浙江黑眚日見時杭州黑霧中一物蜿蜒如車輪日

光掣電冰雹隨之

五月南直𨽾龍目井化爲酒 上不豫二十五日召閣臣

高拱張居正高儀至乾淸宮受顧命 上倚坐御榻 后

及 皇貴妃咸侍 東宮立于左拱等跪于御榻下命宣

顧命曰朕嗣祖宗大統六年偶得此疾遽不能起有負

先皇付託東宮幼小朕今付之卿等宜協心輔佐遵守祖

訓保固皇圖卿等功在社稷萬世不泯拱等咸痛哭叩首

而出翼日 上崩于乾清宫

六月皇太子卽皇帝位時年十齡詔以明年爲萬曆元年

上大行皇帝尊謚曰契天明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

純孝莊皇帝廟號穆宗

 吳瑞登曰史臣曰先時法令嚴密百官兢兢 土乃寬仁大度黜不經之祀罷無用之作用非藝之征絕無名

 之獻至如制節謹度好生戒殺嘗食驢腸而甘及卽位閒以問左右左右請詔光祿嘗供 上曰若兩則光祿

 必日殺一驢以備內膳吾不忍也歲時游娛行幸諸光祿供膳心先期以請候 上旨爲豐約嘗裁取至約者

 歲省光祿萬緡其節儉如此雖震怒言宫然責讓後嘗釋遣之留心邊事憂形于色分盧沙漠之表慕義來王

 峭峒憑林之輩挽頭就縳卽史稱鳴鍾淸渭懸首北闕未足喻其烈也至若定祖宗之法無紛更約束之煩先

 儲貳之敎爲久安長治之計皆獨斷于宸衷雖享國未久而見模弘遠矣○支大綸曰帝寬洪恭儉從諫弗咈

 使李芳不黜高拱早用內外史持而不惑于滕祥諸奄之輩卽漢之孝文何以加焉

詔首輔張居正卜視大行皇帝陵寢得大峪嶺吉識者以

爲乾坤奠隅風雨呵靈足綿 皇家萬年無疆之緒 上

兩宮尊號陳太后曰仁聖皇太后李太后曰慈聖皇太后

--

上御平臺 召首輔張居正至 座前曰先生爲 父皇

陵寢辛苦受熱又以 國家事重只在閣調理 慰勞備

至隨 賜銀幣上䟽謝曰竊惟 召見輔臣乃 祖宗朝

盛事 先帝臨御六年淵穆聽政屢經羣臣 奏復俱未

蒙賜 允天下臣民仰望此舉殆非一日我

皇上甫 登寶位方在妙齡卽慨然發自 淵衷修明曠

典此誠上下交泰之朝 宗社萬年之福也仍望

皇上繼今益 講學勤政親賢遠奸使 宮府一體上下

一心以成雍熙悠久之治天下幸甚

輔臣張居正請 勑本兵令邊吏毋得解甲以謹備胡時

國有大故恐啟戎心也

戒論文武羣臣 勑曰葢聞理道之要在正人心勸阻之

機先示所向朕以糼沖獲嗣 丕基夙夜兢兢若臨淵谷

所賴文武賢臣同心畢力弼予寡昧共底昇平乃自近歲

以來士習澆漓官方刓缺鑽闚隙竇巧爲躐取之媒鼓煽

朋儕公事擠排之術詆老成廉退爲無川謂讒佞便捷爲

有才愛惡横生恩讐交錯遂使朝廷威福之柄徒爲人臣

酧報之資四維幾至於不張九德何由而咸事朕初承大

統深燭弊源亟欲大事芟除用以廓淸氛濁但念臨御兹

始解澤方覃銛鋤或及於芝蘭密網恐驚乎鸞鳳是用去

其太甚薄示戒懲餘皆曲賜矜原與之更始書不云乎無

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朕方嘉與臣民會

歸皇極之路爾諸臣亦宜痛湔宿垢共襄王道之成自今

以後其尙精白乃心恪恭乃職毋懷私以罔上毋持祿以

養交毋依阿淟涊以隨時毋噂沓噏訾以亂政任輔弼者

當協恭和衷毋昵比于淫朋以塞公正之路典銓衡者當

虛心鑑物毋任情于好惡以開邪枉之門有官守者或內

或外各宜分猷念以濟艱難有言責者公是公非宜奮讜

直以資聽納大臣當崇養德望有正色立朝之風小臣當

砥礪廉隅有退食自公之節庶幾朝淸政肅道泰時康用

臻師師濟濟之休歸于蕩蕩平平之域爾等亦皆垂功名

于竹帛緜祿蔭于子孫顧不美與若或沉溺故常堅守塗

轍以朝廷爲必可背以法紀爲必可千則我 祖宗憲典

甚嚴朕不敢赦百爾有位宜悉朕懷欽哉

輔臣張居正請

上御 日講三日一出 視朝勿以寒暑小故廢罷䟽曰

培養君德開導聖學乃古今第一要務臣親受 先帝顧

託追惟 憑几之言亦惓惓以講學親賢爲囑川敢冒昧

上請今一應大典禮俱已次第修舉時值秋凉𥳑編可近

伏望

--

皇上亟賜舉行以慰天下臣民之望查得弘治十八年大

學士劉健議以 孝宗皇帝山陵甫畢題請先行日講次

開經筵今 先帝梓宮在殯服色不便比及 山陵事陖

時已迫冬 殿庭高曠亦難 臨御合照弘治十八年例

勑下禮部于八月中旬擇日先行 日講容臣等參酌累

朝事宜定擬𥳑便儀注及講讀人員恭請 聖裁其 經

筵會講俟明春首舉行庶 聖德日益 聖治日隆而臣

等犬馬圖報之忱亦可少効于萬一矣

又請酌定 朝講日期䟽曰竊惟講學勤政固明主致治

之規保護 聖躬尤臣子愛君之悃今開講期近臣等伏

皇上每日 視朝朝後又講似于 聖體太勞恐非節宣

之道若論有益于身心有裨于治道則 視朝又不如

勤學之爲寔務也伏乞

皇上定以三六九日 視朝其餘日俱 御 文華殿

講讀非大寒大暑不輟講習之功凡 視朝之日卽免講

講讀之日卽免 朝庶 聖體不致太勞而 聖德亦爲

有益矣

聖諭曰朕方在諒陰哀慕深切日臨朝政心寔未安今後

除大禮大節幷朔望升殿及遇有大事不時宣召大臣諮

問外其常朝每月定以三六九日御門聽政餘日俱免朝

參只御文華殿講讀其一應謝恩見辭人員遇免朝之日

止于午門外行禮畢卽各供職事不必候補大祥之後還

照舊行禮

日講儀注

一伏覩

皇上在 東宮講讀大學至傳之五章尙書至堯典之終

篇今各于每日接續講讀先讀大學十遍次讀尙書十遍

講官各隨卽 進講畢各退

一講讀畢

皇上進煖閣少憩司禮監將各衙門章奏進上 御覽臣

等退在西廂房伺候

皇上若有所諮問乞卽召臣等至 御前將本中事情一

一明白敷奏庶

皇上睿明日開國家政務久之自然練熟

一覽本後臣等率領正字官恭侍

皇上進字畢若

皇上欲再進煖閣少憩臣等仍退至西廟房伺候若

皇上不進煖閣臣等卽率講官再進午講

一近午初時 進講通鑑節要講官務將前代興亡事寔

--

直解明白講畢各退

皇上還宫

一每日各官 講讀畢或 聖心于書義有疑乞卽下問

臣等再用俗說講解務求明白

一每月三六九 視朝之日暫免 講讀仍望

皇上于宮中有暇將講讀過經書從客溫習或看字體法

怙隨意寫字一幅不拘多寡工夫不致閒斷

一每日定以日出時請

皇上早膳畢出 御講讀午膳畢還宮

一查得 先朝事例非遇大寒大暑不輟講讀本日若遇

風雨傳 旨暫免

山陵禮成閣臣張居正奉慰䟽曰臣於十八日伏奉 欽

命前詣 昭陵恭題 穆宗莊皇帝神主至卽恭叩 玄

宫見其精固完美有同神造 寶城三面俱完工甚堅厚

及周視山川形勢結聚環抱比之前日考卜之時更覺佳

勝誠天地之奧區帝王之眞宅也十九日辰時奉遷 梓

宮入皇堂行題主禮畢奉安于 獻殿未時掩 玄宮是

日又喜天氣晴爽人物昭融祗役臣工無不欽忭仰惟

我大行皇帝仁厚之德貫徹宇宙故得天人協佑事事美

成可以上慰

兩宮聖母永慕之誠仰成

皇上愼重大事之孝矣

上賜輔臣張居正 御書大字凡五日元輔曰良臣曰爾

惟鹽梅曰汝作舟楫曰宅揆保衡筆法遒古爲世名寶

閣臣張居正等上纂修事宜䟽曰切惟事必專任乃可以

圖成工必立程而後能責效查得隆慶元年六月初一日

開館纂修 世宗肅皇帝實錄經今六年尙未脫藁雖屢

廑 先帝聖問迄無成功任摠裁者恐催督之致怨一向

因循司纂修者以人衆而相捱竟成廢閣臣等日食大官

之饌茫無一字之補素飱曠職實切兢慙然揆厥所由皆

以未嘗專任而責成之故也葢編纂之事必草創討論修

飾潤色工夫接續不斷乃能成書而其職任緊要又在于

副總裁官顧掌部事則有簿書綜理之繁直 經幃則有

侍從講讀之責精神不專職守靡定未免顧此失彼倏作

悤輟是以歲月徒悠而績效鮮著也今 兩朝並纂二館

齊開若不分定專任嚴立程限則因循推挨其弊愈甚擬

合責令原副總裁官學士諸大綬王希烈則專管纂修

世宗肅皇帝實錄諭德申時行王錫爵則專管纂修 穆

宗莊皇帝寔錄仍令兩臣刻日竣事倂力纂修 世宗肅

皇帝寔錄立爲程限每月各館纂修官務要編成一年之

--

事送臣等刪潤每年五月閒臣等卽將纂完稿本 進呈

一次十月閒又 進呈一次大約一月之終可完一年之

事一季之終可完三年之事從此漸次積累然後成功可

期其餘副總裁等官陸樹聲等或理部休暇相與討論或

侍講優閒令其補湊不必責以程限各館纂修官務以職

業爲重公家爲急不得別求差假圖遂私情書成之日分

別叙錄但以効勞多寡爲差不復計其年月久近如此庶

人有定守事易考成在各官可免汗靑頭白之譏而臣等

亦得以逭曠職素飱之咎矣此雖纂修一事而 國家用

人之理綜覈名寔之道實寓千斯也

閣臣張居正䟽曰竊照閣臣之職專以視草代言故其官

謂之知 制誥若 制詞失體以致輕褻 王言則閣臣

爲不職矣查得成化弘治年閒 誥勑叙本身履歷功績

不過百餘字祖父母父母及妻室不過六七十字至於

慶典覃恩則其詞尤𥳑葢以恩例槩及比之考績不同故

以 賚被爲榮不必詳其閱歷此 制體也近年以來詞

語誇侈多至數百十言或本無實行虛爲誦美或事涉幽

隱極力宣揚且往往不候 進呈文稿輙已傳示臣等方

欲爲之更定而本官已先得稿登軸矣夫 誥勑者 朝

廷所以吿諭臣下者也臣諛其君猶謂之佞況以上諛下

是何理乎查得嘉靖十二年大學士張孚敬參論 制勑

房辦事大理寺評事岳梁撰擬南京兵部尙書陶琰贈官

誥文浮詞誇誕又不先送閣臣看詳輙便進 呈因奉

旨提問比時嘉靖初年 誥勑之文視成化弘治雖爲稍

繁然尙未如近年之甚也竊以禮貴從先辭尙體要況

命令之辭乃一代典制傳之四方垂之後世所關非小此

係臣等職掌不容不爲釐正伏乞

皇上念 朝廷體統之當尊 國家典制之當守 勑戒

各撰述官自今以後凡爲 制誥必須復古崇實毋得徇

情飾辭以壞 制體及文字未經 進呈亦毋得預行傳

示以市私交如此庶 王言重 國體尊而臣等亦得以

守其常職矣

十二月輔臣張居正等進 帝鑑圖說䟽曰臣等聞商之

賢臣伊尹吿其君曰德惟治否德亂與治同道罔不興與

亂同事罔不亡唐太宗曰以銅爲鑑可正衣冠以古爲鑑

可見興替臣等嘗因是考前史所載治亂興亡之迹如出

一轍大抵皆以敬天法祖聽言納諫節用愛人親賢臣遠

小人憂勤惕厲卽治不畏天地不法祖宗拒諫遂非侈用

虐民親小人遠賢臣般樂怠傲卽亂出于治則雖不階尺

土一民之力而其興也勃焉出于亂則雖藉祖宗累世之

--

資當國家熙隆之運而其亡也忽焉譬之佩蘭者之必馨

飲鴆者之必殺以是知人主欲長治而無亂其道無他但

取古人已然之迹而反已內觀則得失之効昭然可睹矣

仰惟

皇上天縱英資 光膺鴻寶 孜孜誦習懋殷宗典學之

勤 事事講求邁周成訪落之軌海內臣民莫不翹首跂

足想望太平臣等備員輔導學術空䟽夙夜兢兢思所以

佐下風効啟沃者其道無由竊以人求多聞事必師古顧

史家者流無慮千百雖儒生皓首尙不能窮豈人主一日

萬幾所能遍覽乃屬講官臣馬自強等略倣伊尹之言考

究歷代之事除唐虞以上皇風玄邈紀載未詳者不敢樂

錄謹自堯舜以來有天下之君撮其善可爲法者八十一

事惡可爲戒者三十六事善爲陽爲吉故用九九從陽數

也惡爲陰爲凶故用六六從陰數也每一事前各繪爲一

圖後錄傳記本文而爲之直解附于其後分爲二冊以辨

淑慝仍取唐太宗以古爲鑑之意僣名曰 帝鑑圖說上

皇上睿覽昔班伯指畫屝以諫意專戒懲張九齡千秋金

鑑一書詞涉隱諷今臣等所輯則𡠾惡並陳勸懲斯顯譬

之薰蕕異器而臭味頓殊水鏡澄空而姸媸自別且欲觸

目生感故假象于丹靑但取明白易知故不嫌于俚俗雖

條目僅止百條而上下數千載理亂之原庶幾略備矣伏

皇上俯鑒愚忠 特垂省覽視其善者取以爲師從之如

不及視其惡者用以爲戒畏之如探湯每興一念行一事

卽稽古以騐今因人而自考高山可仰毋忘終簣之功覆

轍在前永作後車之戒則自然念念皆純事事合理德可

嫓于堯舜治將埓于唐虞而千萬世之下又必有願治之

主効忠之臣取

皇上今日致治之迹而繪之丹靑守爲模範者矣奉

聖旨覽卿等奏具見忠愛懇至朕方法古圖治深用嘉納

圖冊留覽還宣付史館以昭我君臣交修之義

安置黔國公沐朝弼于南京時遣錦衣衛 逮至京師

廷鞫之榜笞備至元輔張居正奏請念其先世勲勞乞寬

其罪得減死安置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