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文獻通考 (四庫全書本)/卷191
皇朝文獻通考 卷一百九十一 |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九十一
兵考〈十三〉
藩部各旗
〈臣〉等謹按自昔帝王聲教所訖遐邇咸賓凡在要服荒服之列者要不過使之保塞壖通朝貢而止我
聖朝威徳隆盛列部來同絶幕之遥如在宇下北自内扎薩克𫎇古及喀爾喀西迄於青海等部統以旗籍以時簡其軍實審其壯丁其制並同内八旗故入覲則隨獮狩之班有事則備徴調之用兵制之盛古未有也其爵系已入封建考其疆域已入輿地考兹謹將其編旗之數分次於左
内扎薩克䝉古
科爾沁六旗在奉天錦州二府北邉外
左翼旗左翼前旗並於崇徳元年設左翼後旗於順治六年設右翼旗右翼前旗右翼後旗並於崇徳元年設其左翼旗自本旗外兼統轄前後二旗及郭爾羅斯二旗扎薩克事右翼旗自本旗外兼統轄前後二旗及杜爾伯特扎賴持二旗扎薩克事
郭爾羅斯前後二旗在奉天府及吉林北邉外並於順治五年設
杜爾伯特一旗在白都訥及黒龍江将軍地西北邉外郭爾羅斯旗之北於順治五年設
扎賴特一旗在白都訥及黒龍江将軍地西北邉外郭爾羅斯旗之北於順治五年設
扎魯特二旗在塔子溝㕔東北境外喀爾喀左翼旗之北左翼旗於崇徳元年設右翼旗於順治五年設
喀爾喀左翼一旗在塔子溝㕔東北境外於康熙三年設
奈曼一旗在塔子溝㕔東北境於崇徳元年設敖漢一旗在塔子溝㕔北境於崇徳元年設土黙特二旗在錦州府西北邉外塔子溝㕔東境左翼旗於崇徳元年設右翼旗於順治二年設喀喇沁三旗在永平府口外塔子溝㕔八溝㕔境左翼旗於順治五年設右翼旗於崇徳元年設增添一旗於康熙四十四年設
翁牛特左右二旗在八溝㕔北境並於崇徳元年設
阿禄科爾沁一旗在八溝㕔東北境外於崇徳元年設
巴林左右二旗在木蘭北境外並於順治五年設克西克騰一旗在木蘭北境外於順治三年設烏珠穆秦二旗在巴林旗之北右翼旗於崇徳六年設左翼旗於順治三年設
蒿齊忒二旗在克西克騰旗之北左翼旗於順治三年設右翼旗於順治十年設
阿霸咯納爾二旂在多倫諾爾㕔北境外左翼旗於康熙四年設右翼旗於康熙六年設
阿霸垓二旂在多倫諾爾㕔北境外右翼旂於崇徳六年設左翼旂於順治八年設
蘇尼特二旗在張家口外鑲黄旗正黄旗察哈爾之北左翼旗於崇徳六年設右翼旗於崇徳七年設
四子部落一旗在張家口外正紅旗鑲紅旗察哈爾之北於順治八年設
喀爾喀右翼一旗在殺虎口外歸化城之北於順治十年設
毛明安一旗在殺虎口外歸化城之北於順治初年設
呉喇忒前中後三旗在河套之東北並於順治五年設
鄂爾多斯七旗在歸化城西河套内左翼中旗前旗後旗右翼中旗前旗後旗並於順治六年設増添一旗於雍正九年設
歸化城土黙特左右二旗在殺虎口北歸化城並於崇徳元年設〈今以副都統往管旗務並統於綏逺城将軍互見山西駐防〉喀爾喀土謝圖汗部二十旗為中路駐翰海北圖拉河左右在蘇尼特四子部落諸部北境外康熙三十年設十七旗三十二年以後增至三十五旗雍正年間增至三十八旗尋分二十旗屬於賽音諾顔部存十八旗乾隆元年以後復増設二旗於本旗外分十九扎薩克掌之仍統轄於土謝圖汗喀爾喀車臣汗部二十三旗為東路駐瀚海北克魯倫河左右在阿霸哈納爾阿霸垓諸部北境外康熙三十年設十二旗三十五年以後増至二十一旗乾隆十四年增設一旗二十二年復増設一旗於本旗外分二十二扎薩克掌之仍統轄於車臣汗
喀爾喀扎薩克圖汗部十七旗為西路駐杬愛山左右在賀蘭山厄魯特北境外康熙三十年設八旗三十三年以後增至十二旗雍正年間增至十五旗乾隆十三年增設一旗二十二年復增設一旗於本旗外分十六扎薩克掌之仍統轄於扎薩克圖汗
喀爾喀賽音諾顔扎薩克親王部二十二旗駐翁金河北在毛明安呉喇忒諸部北境外雍正十年設即於土謝圖汗部内分轄二十旗乾隆元年以後復增二旗於本旗外分二十一扎薩克掌之仍統轄於賽音諾顔扎薩克親王
烏蘭烏蘇厄魯特部二旗即在賽音諾顔境内康熙二十五年設一旗駐喀爾喀河一旗駐達拉爾河乾隆二十六年移於烏蘭烏蘇並屬賽音諾顔部統轄
賀蘭山厄魯特部一旗駐河套西在寧夏府涼州府甘州府北邊外於康熙三十六年設
額濟内土爾扈特部一旗駐額濟内河在甘州府及肅州北邊外於康熙四十三年設
青海厄魯特部二十一旗在甘肅之西寧洮岷西邊外四川之松潘北邊外雍正三年設二十旗乾隆十一年增設一旗
青海游牧綽羅斯部二旗於雍正三年設
青海遊牧輝特部一旗於雍正三年設
青海遊牧土爾扈特部四旗於雍正三年設青海游牧喀爾喀部一旗於雍正三年設
哈宻一旗在安西府西北境外於康熙三十六年設土魯畨一旗在西域天山南路之闢展地方雍正十年設一旗移駐於嘉峪闗外之𤓰州乾隆二十一年移於魯古沁二十二年以平定西域還駐土魯畨城故地都爾伯特部十四旗駐烏蘭古木等處地方為準噶爾四衛拉特之一舊在額爾齊斯游牧乾隆十八年其台吉䇿凌䇿凌烏巴什䇿凌孟克等率所屬内附
詔封以汗王貝勒貝子公等爵有差編為十四旗其部衆夏駐烏蘭古木地方冬駐科卜多迤東附近地方〈以上各部俱詳見與地考〉
土爾扈特部分駐博瑚圖和博克薩里科卜多阿爾台等處地方為準噶爾四衛拉特之一舊在伊犁之額什爾努喇等處游牧至和鄂爾勒克與巴圖魯渾台吉不睦竄入俄羅斯居於額濟勒之地乾隆三十六年其台吉渥巴錫䇿伯克多爾濟舍楞等率所屬來歸
詔封渥巴錫為烏納恩素珠克圖舊土爾扈特部卓里克圖汗封䇿伯克多爾濟為烏納恩素珠克圖舊土爾扈特部布延圖親王封舍楞為青色特竒勒圖新土爾扈特部弼里克圖郡王封巴木巴爾為弼什勒爾圖郡王封功格為巴圖色特竒爾圖和碩特部圖薩圖貝勒封黙們圖為濟爾噶爾貝勒封旺丹為鄂爾哲依貝子封沙喇扣肯為烏察拉爾圖貝子封克布騰為伊特格勒具子封葉勒木丕爾為阿穆爾靈貴貝子封額黙根烏巴什為巴雅喇爾圖貝子封拜濟呼為協理公封諾海博爾哈什哈為頭等台吉俱作為扎薩克封阿拉克巴博克班䝉衮徳爾徳什巴雅爾喇瑚䇿登博羅業林巴木巴爾之子丹拜扎爾桑根敦諾爾布之子騰特克等十人俱為閑散頭等台吉封諾爾布䇿楞烏梁海扎納錫禮玉増濟卜藏巴特瑪等六人俱為二等台吉封三達克額林親達瓦諾木琿等三人俱為三等台吉封巴布爾達克諾音格楞巴圖爾圖古爾扎納木羅卜藏楚魯木扎林業林之子舍楞圖古斯𫎇庫三達克之子懇澤等十一人俱為四等台吉復度地定居分駐其衆渥巴錫等駐博瑚圖地方䇿伯克多爾濟等駐和博克薩里地方舍楞等駐科卜多阿爾台附近地方巴木巴爾等駐楚爾地方旺丹等駐多羅諾圖地方黙們圖等駐書魯台地方博羅等駐烏蘭和托地方凡一切事宜並照䇿凌䇿凌烏巴什等之例一體辦理
〈臣〉等謹按各藩部設旗之制同於内八旗謹編次入兵考與輿地封建二門互見以彰
聖朝兵制之盛洪惟我
皇上徳威逺播西陲悉𨽻版圖凡平定準噶爾回部御製紀事之文俱恭載入輿地考用昭幅員式廓之極軌至於土爾扈特本準噶爾四衛拉特之一其先世竄居俄羅斯離其故土逮後都爾伯特部率先臣服其綽羅斯和碩特輝特等部相繼翦滅惟土爾扈特部遁跡北荒多厯年所雖逖聴聲教曾經遣使來朝而越在異鄉罕有寧宇兹於乾隆三十六年其台吉等景仰
聖化率全部之衆踰越險阻不招自徠實為往牒所未
見於是
特命大臣等贍其餼牽給其衣帳入
覲之後敬循
祖制錫之封爵指地授居
睿慮周詳計垂乆逺復
親灑宸翰紀其縁起以徵信萬世謹載入兵考藩部各旗之後猗歟盛哉從兹休養生息世守藩衛以長享
天朝太平之福葢靡有窮極矣
御製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
始逆命而終徠服謂之歸降弗加征而自臣屬謂之歸順若今之土爾扈特携全部捨異域投誠嚮化跋渉萬里而来是歸順非歸降也西域既定興屯種於伊犁薄賦税於回部若哈薩克若布魯特俾為外圉而覊縻之若安集延若拔達克山益稱逺徼而概置之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朕意亦如是而已矣豈其盡
天所覆至於海隅必欲悉主悉臣為我僕屬哉而兹土爾
扈特之歸順則實
天與人歸有不期然而然者故不可以不記土爾扈特者準噶爾四衛拉特之一其詳已見於準噶爾全部紀略之文溯厥始率亦荒略弗可考後因其汗阿玉竒與䇿妄不睦竄歸俄羅斯俄羅斯居之額濟勒之地康熙年間我
皇祖聖祖仁皇帝嘗欲悉其領要令侍讀圖麗琛等假道俄羅斯以往而俄羅斯故為紆繞其程凡行三年又數月始反命今之汗渥巴錫者即阿玉竒之曾孫也以俄羅斯征調師旅不息近且徵其子入質而俄羅斯又屬别教非黄教故與合族台吉宻謀挈全部投中國興黄教之地以息肩焉自去嵗十一月啟行由額濟勒厯哈薩克繞巴勒喀什諾爾戈壁於今嵗六
月杪始至伊犁之沙拉伯勒界凡八閲月歴萬有餘里先是朕聞有土爾扈特來歸之信慮伊犁将軍伊勒圖一人不能經理得宜時舒赫徳以參贊居烏什辦回部事因命就近前往而畏事者乃以新來中有舍楞其人曾以計誘害我副都統唐喀禄〈唐喀禄於戊寅四月偕厄魯特散秩大臣和碩齊率兵追捕逸賊至布古什河源射舍楞弟勞章扎布仆而禽之既而舍楞至稱欲投誠請釋其弟唐喀禄雖許而疑其詐欲先擒舍楞和碩齊云擒之無益不若招之使降越日舍楞詭稱欲入覲且携衆至唐喀禄益疑之和碩齊復言彼畏我兵威不敢動移曷親蒞撫諭之唐喀禄信其言從數人往既至和碩齊勸各觧鞍去櫜鞬俄頃變作唐喀禄遂遇害和碩齊即降賊尋擒獲伏誅舍楞乃竄俄羅斯境〉因以竄投俄羅斯者恐其有詭計議論沸起古云受降如受敵朕亦不能不為之少惑而略為備焉然熟計舍楞一人豈能聳動渥巴錫等全部且俄羅斯亦大國也彼既背棄而來又擾我大國邉界進退無據彼将焉往則是歸順之事什之九詭計之伏什之一耳既而果然而舒赫徳至伊犁一切安汛設偵籌儲宻備之事無不悉妥故新投之人一至如歸且掄其應入覲者由驛而來朕即命隨圍觀獵且於山莊宴賚如都爾伯特䇿凌等之例焉夫此山莊乃我
皇祖所建以柔逺人之地而燕賚䇿凌等之後遂以平定西域兹不數年間又於無意中不因招致而有土爾扈特全部歸順之事自斯凡屬䝉古之族無不為我大清國之臣
神御咫尺有不以操先劵閲後成愜
志而愉快者乎予小子所以仰答
祖㤙益凜
天寵惴惴焉孜孜焉惟恐意或滿而力或弛念兹在兹遑敢自詡為誠所感與徳所致哉或又以為不宜受俄羅斯叛臣虞起邉釁葢舍楞即我之叛臣歸俄羅斯者何嘗不一再索取而俄羅斯訖未與我也今既來歸即以此語折俄羅斯彼亦將無辭以對且數萬乏食之人既至近界敺之使去彼不刦掠畜牧将何以生雖有堅壁清野之説不知伊犁甫新築城而諸色人皆頼耕牧為活是壁亦不易堅而野亦不可清也夫明知人以嚮化而來而我以畏事而止且反致㓂甚無謂也其衆渉逺厯乆力甚疲矣視其之死而惜費弗救仁人君子所不忍為况體
天御世之大君乎發帑出畜力為優恤則已命司事之臣〈土爾扈特部衆長途疲頓凍餒㡬不能自存因命舒赫徳等分撥善地安置仍購運牛羊糧石以資養贍置辦衣裘廬帳俾得禦寒並為籌其乆逺資生之計令皆全活安居咸獲得所〉兹不贅記記事之縁起如右
御製優恤土爾扈特部衆記
歸降歸順之不同既明則歸順歸降之甲乙可定葢戰而勝人不如不戰而勝人之為盡羙也降而來歸不如順而來歸之為盡善也然則歸順者較歸降者之宜優恤不亦宜乎土爾扈特歸順源委已見前記兹記所以優恤之者方其渡額濟勒而來也戸凡三萬三千有奇口十六萬九千有奇其至伊犁者僅以
半計夫此逺人嚮化擕孥挈屬而徠其意甚誠而其阽危求息狀亦甚憊既撫而納之茍弗為之贍其生猶弗納也贍之而弗為之計長乆猶弗贍也故自聞其來及其始至以迨於今惟此七萬餘衆凍餒㒬瘠之形時懸於目而惻於心凡宵旰所究圖郵函所咨訪無暇無輟乃得悉其大要於是為之口給以食人授之衣分地安居使就米榖而資耕牧則以屬之伊犁將軍舒赫徳出我牧羣之孳息驅往供饋則以屬之張家口都統常清發帑運茶市羊及裘則以屬之陜甘總督呉達善而嘉峪闗外董視經理則以屬之西安廵撫文綬惟時諸臣以次馳牘入告於伊犁塔爾巴哈台之察哈爾厄魯特凡市得馬牛羊九萬五千五百其自達里岡愛商都達布遜牧羣運往者又十有四萬而哈宻闢展所市之三萬不與焉撥官茶二萬餘封出屯庾米麥四萬一千餘石而初至伊犁賑贍之茶米不與焉甘肅邉内外暨回部諸城購羊裘五萬一千餘襲布六萬一千餘匹棉五萬九千餘觔氊廬四百餘具而給庫貯之氊棉衣什布幅不與焉計儲用帑銀二十萬兩而賞貸路貲及宴次賚予不與焉其台吉渥巴錫等之入覲者乗𫝊給餼而來至則錫封爵〈封渥已錫為卓里克圖汗策伯克多爾濟為布延圖親王舍楞為弼里克圖郡王功格為圖薩圖貝勒默們圖為濟爾噶爾貝勒沙喇扣肯為烏察拉爾圖貝子葉勒木丕爾為阿穆爾靈貴貝子徳爾徳什達木拜扎爾桑為頭等台吉懇澤為四等台吉其未至之巴木巴爾亦封為郡王旺丹克布騰封為貝子拜濟呼封為公餘封台吉等秩有差〉備恩禮〈各賜鞍馬櫜鞬黄袿並賜渥巴錫策伯克多爾濟黄轡舍楞功格默們圖沙喇扣肯紫轡其汗王皆賜三眼翎貝勒貝子雙眼翎餘皆花翎並視其爵秩錫以章服〉其往也復慮其身之生不宜内地氣𠉀〈䝉古以已出痘為熟身未出痘為生身其生身者多畏染内地氣𠉀出痘〉則命由邊外各臺厯巴里坤以行而迎及送並遣大臣侍衛等護視之用以柔懐逺人俾毋致失所或有以為優恤太甚者葢意出於鄙吝未習聞國家
成憲毋惑乎其見之隘也昔我
皇祖聖祖仁皇帝時喀爾喀土謝圖汗等為厄魯特所殘
破率全部十萬衆來歸
皇祖矜其窮阨
命尚書阿喇厄等徃撫之發歸化城張家獨石二口倉儲
以振其乏且足其食又
飭内大臣費古明珠等齎白金茶布以給其用採買牲畜以資其生遂皆安居得所循法度樂休養迄今八十餘年〈喀爾喀衆以康熙二十七年來歸〉畜牧日以蕃生殖日以盛樂樂利利殷阜十倍於初其汗王台吉等世延爵禄恪守藩衛一如内扎薩克之效臣僕長子孫莫不感戴
聖祖徳澤及人之深得以長享昇平之福也朕惟體皇祖之心為心法
皇祖之事為事惟兹土爾扈特之來其窮阨殆無異曩時之喀爾喀故所以為之籌畫無弗詳賙恵無少靳優而恤之且計長乆庸詎知謀之勞而費之鉅乎兾兹土爾扈特之衆亦能如喀爾喀之安居循法勤畜牧
務生殖勿替厥志則其世延爵禄長享昇平之福又何以異於今之喀爾喀哉用是臚舉大凡勒石熱河及伊犁俾土爾扈特汗王部衆咸識朕意且以詔自今以往我諸臣之董其事者
御製土爾扈特部紀略
事不再三精覈率據耳食以為實君子弗為也言不求於至是已覺其失䕶已短而莫之改易君子弗為也必知斯二者然後可以秉史筆以記千載之公是公非余之為土爾扈特部之紀略亦亹是而已土爾扈特之初來也葢嘗詠之詩載之記皆以為始自阿玉奇汗溯而上之荒略弗可考此亦述向之所聞者而書之而不知其更有所祖非始自阿玉竒兹以其麋至乃得一一詳徵其實為之重記何必隠約弗明以諱吾前言之未精覈哉阿玉竒之父曰棚楚克其祖曰書庫爾岱青其曾祖曰和鄂爾勒克其高祖曰卓立甘鄂爾勒克其高祖之父則曰貝果鄂爾勒克自貝果鄂爾勒克溯而上之實逺不可徵其入俄羅斯也則自阿玉竒之曾祖和鄂爾勒克於䇿妄之祖巴圖魯渾台吉時其時四衛拉特各自為汗無所統屬又不相和睦和鄂爾勒克因率其子書庫爾岱青等至俄羅斯之額濟勒地其時阿玉竒尚在襁褓因留巴圖魯渾台吉處後書庫爾岱青往西藏而回遂向渾台吉索阿玉竒歸俄羅斯巴圖魯渾台吉為阿玉竒之外祖以時代計之適相當而阿玉竒汗時其子散扎布台吉率所屬一萬五千餘户往投䇿妄䇿妄盡留其屬而逐散扎布歸額濟勒則向記所云阿玉竒與䇿妄不睦亦未為大誤也自貝果鄂爾勒克至和鄂爾勒克皆單𫝊和鄂爾勒克有子六人一即書庫爾岱青餘三無子其二皆有子孫式㣲無足𫝊書庫爾岱青子四二絶嗣其一曰那木䇿楞四𫝊而至巴木巴爾今封郡王其一即棚楚克四𫝊而至渥巴錫今封汗棚楚克之子阿玉竒有子八人其六皆無子嗣其一曰衮扎卜有子嗣今之封親王䇿伯克多爾濟者其曾孫也衮扎卜乃渥巴錫之祖沙克都爾扎卜之親弟故其子孫為渥巴錫近族與沙克都爾扎卜子孫皆隨渥巴錫而來其户口之數已見前記兹惟記其始祖所自出並証前之失精覈而未實者至其重黄教置鄂拓克宰桑之類率同凖噶爾但具體而㣲葢準噶爾之紀略紀其全部之盛衰而兹土爾扈特之紀略則紀其世系之詳悉云爾
西域兵
〈臣〉等謹按西域天山南北從古未及版圖前史所載或勝兵數千人或勝兵數百人止就其部落中丁壯可用之數言之與兵制無與也漢唐以來雖置都䕶都督等官不過遥示覊縻初未嘗設兵鎮守同於内地我
皇上天威逺播綏定殊方分設兵防以為善後之計其中滿洲𫎇古索倫察哈爾厄魯特緑旗營兵皆參錯互用或永駐以安室家或更畨以均勞逸大抵以伊犁将軍總理全局特駐重兵東則烏嚕木齊北則塔爾巴哈台南為回部諸城分屯列戌悉聴調遣與安西境外之哈宻巴里坤互相聨絡凡各駐防及卡倫臺站兵既分給田産牲畜以資養贍而緑旗屯兵及回民屯户耕種之所収山南回城賦税之所入嵗有贏餘邉儲充牣至嘉峪闗左右已居腹地又無俟多兵駐守故合計每年兵弁郵𫝊之需視舊額且省什四五焉若此皆以西域治西域其經費既不取支於中土而利興事集措置合宜盖由
聖天子宵旰籌咨坐照萬里之外是以宏綱細目方略精詳永為西陲善建不拔之業固非僅修武備繕邉防而已也兹謹將平定以來以次設兵之處分地臚載至於移駐更調多寡贏縮之間未有常額皆以時酌定云
伊犂将軍一人駐劄伊犁總理天山南北路事務並駐參贊大臣暨領隊大臣等統轄各駐防及屯田工作聴差官兵所屬有侍衛辦事章京筆帖式等員其稽察卡倫臺站諸務與聴差各官均由將軍大臣隨時酌委無定額〈侍衛辦事章京筆帖式等員係三年更换〉乾隆二十年平伊犁二十四年定回部設總統將軍駐伊犁統轄新疆全境並駐辦事大臣及領隊之統領都統副都統以下等官初設伊犁駐防馬兵一千五百名二十六年增兵一千合原駐為二千五百名内滿洲兵一千名索倫兵七百名察哈爾厄魯特兵八百名又撥葉爾羌城馬兵一百名增駐伊犁共二千六百名二十七年於遣往新疆換防滿洲兵二千名索倫兵一千名内除分設回城滿洲兵六百名索倫兵三百名其餘皆安設伊犁及烏嚕木齊以備分撥替換駐防之用二十八年以後陸續移駐携眷馬兵將原議三年換班之兵盡行撤回於是伊犁等處馬兵俱係永逺駐守其將軍大臣等皆由
特簡其侍衛辦事章京筆帖式等則按年更換將軍所屬設侍衛十人印房及糧餉處馬駝處設辦事章京五人筆帖式四人委署筆帖式四人又總理各營事務處設辦事章京於侍衛及駐防之滿洲協領内令其兼管設委署筆帖式二人凡委署筆帖式即於駐防滿洲兵内選委其餘聴差各官即於侍衛及駐防前鋒校驍騎校緑旗營千總把總外委等官内由將軍大臣酌量委用〈以下烏嚕木齊塔爾巴哈台聴差各官同〉其卡倫侍衛即於所屬侍衛内酌派軍臺委署筆帖式即於滿洲兵内選委〈以下烏嚕木齊塔爾巴哈台卡倫侍衛軍臺委署筆帖式同〉
滿洲䝉古八旗協領八人佐領四十人防禦四十人驍騎校四十人委前鋒校三十二人〈給七品虗銜〉催總四十名〈給七品虗銜〉領催一百二十名前鋒二百八十八名驍騎二千八百名礮手四十名匠役八十名步兵六百名養育兵二百四十名
以上駐防之滿洲䝉古官兵於乾隆二十九年三十年三十一年自涼州荘浪陸續携眷移駐官兵三千三百三十六人又於三十年三十一年自熱河陸續携眷移駐官兵一千三十二人共分為八旗每旗協領一人佐領五人防禦五人驍騎校五人每佐領下馬步兵一百六名駐伊犁河岸之恵逺城原設有檔房九品筆帖式二人奏定於出缺時開除即於滿洲兵内委署俱係永逺駐守
席伯總管一人副總管一人佐領六人驍騎校六人領催二十四名〈給七品虚銜〉兵九百七十六名以上駐防之席伯官兵於乾隆三十年自
盛京携眷移駐共一千户編為一昂吉以領隊大臣統之設六佐領駐伊犁河南之和濟格爾綽和羅等處本昂吉領隊大臣檔房設筆帖式二人即於各兵内委署俱係永逺駐守
索倫達呼里總𬋩一人副總管一人佐領六人驍騎校六人領催二十四名〈給七品虚銜〉共九百七十六名
以上駐防之索倫達呼里官兵於乾隆二十九年自黒龍江携眷移駐共一千户編為一昂吉以領隊大臣統之設六佐領在科河等處達呼里係駐屯索倫係㳺牧各隨其俗本昂吉領隊大臣檔房設筆帖式二人即於各兵内委署俱係永逺駐守察哈爾左翼總管一人副總管一人佐領六人驍騎校六人領催二十四名〈給七品虗銜〉兵八百七十六名右翼總管一人副總管一人佐領六人驍騎校六人領催二十四名〈給七品虚銜〉兵九百十六名以上駐防之察哈爾官兵於乾隆二十八年二十九年自口外察哈爾游牧處携眷移駐共一千八百户編為兩昂吉以領隊大臣統之設十二佐領分左右兩翼每翼各六佐領又将哈薩克布魯特投出之厄魯特附入兩翼以足每佐領下設兵二百名之數並在博羅塔拉地方游牧本昂吉領隊大臣檔房設筆帖式二人即於各兵内委署俱係永逺駐守
達什達瓦厄魯特左翼總管一人副總管一人佐領六人驍騎校六人領催二十四名兵四百七十六名
以上駐防之達什達瓦厄魯特官兵原屬凖噶爾二十一昂吉之一後其部衆來降初移於科布多布延圖地方後又移於鄂爾昆地方乾隆二十四年其衆情願内移始移至熱河三十年復自熱河分五百户携眷移駐伊犁編為一昂吉作為厄魯特左翼自分設各官外尚有原移之額外總管副總管佐領驍騎校雲騎尉侍衛等無定員又自烏里雅素台等處陸續投出之厄魯特閑散亦歸併入左翼下在花腦海一帶地方游牧俱係永逺駐守
厄魯特右翼總管一人副總管一人佐領六人驍騎校六人領催二十四名〈給七品虚銜〉兵三百九十六名〈以上所列伊犁駐防官兵各數係照乾隆三十一年伊犁將軍原冊分載嗣後每年遞有增減皆隨時酌撥餘回部各城官兵數均倣此〉
以上駐防之厄魯特官兵自伊犁初定時以原有之厄魯特分設官兵乾隆二十六年設佐領二人驍騎校三人委署驍騎校一人三十年将哈薩克布魯特陸續投出厄魯特人户編為一昂吉與熱河移駐之達什達瓦部衆俱為厄魯特昂吉以領隊大臣統之以伊犁原駐之厄魯特作為厄魯特右翼自分設各官外尚有額外二三等侍衛藍翎侍衛等無定員其投出之厄魯特閑散亦歸併入右翼下在特古斯空吉斯等處地方㳺牧本昂吉領隊大臣檔房設筆帖式二人即於各兵内委署俱係永逺駐守
緑旗營屯田官兵隨時酌調無定額乾隆二十四年以後伊犁境内興設屯田以緑旗營兵墾種後於塔拉斯等處近水之地以次増添其管理之官弁以總兵或副将統之二十六年定伊犁屯田綠旗兵以一千名為率設副将一人游擊一人都司一人守備二人千總二人把總九人外委十人二十八年又添派伊犁屯田兵一千五百名即於回部各城人户内遷居山北耕種如有不足以緑旗兵充補三十一年又於築城緑旗兵内撥五百名增入屯田於秋成後仍歸城工嗣後屯田兵數大抵視每年墾地之多寡為差均由將軍大臣酌量調派各官兵原議三年一次換班三十一年定為五年更换
緑旗營工作官兵隨時酌調無定額乾隆二十四年以後建立新疆各城垣倉署營房工程調緑旗營兵分任工作於工竣之後或暫留屯墾或即行撤回隨時酌定二十六年定伊犁築城緑旗兵以一千名為率旋於塔爾竒建城以居各兵二十七年於烏哈爾里克建綏定城以駐換防滿洲官兵二十八年又於固爾扎建寧逺城並於哈什建懐順城以駐遷移山南回户皆調用緑旗兵二十九年以涼州荘浪熱河八旗兵議携眷移駐伊犁復奏調綠旗兵一千名於伊犁河㟁建恵逺城以供駐防官兵居住其管理築城兵設副將一人守備二人千總二人把總八人外委十人定以三年告竣三十一年又以西安原駐滿洲𫎇古兵二千名議携眷移駐伊犁續令緑旗兵一千名於巴顔岱地方築城至城工完竣撤回均由将軍大臣酌量調派各官兵原議三年一次換班三十一年定為五年更換
緑旗營額設聽差兵二百名乾隆二十六年以後酌定原議三年一次換班三十一年定為五年更換
烏嚕木齊駐都統一人副都統一人協領六人佐領二十四人防禦二十四人驍騎校二十四人額外主事三人筆帖式三人前鋒領催三百六十名驍騎二千三百四名礮驍騎四十八名步軍匠役三百八十四名養育兵二百八十名乾隆二十四年以後於烏嚕木齊駐辦事大臣以下等官分設馬兵及緑旗營兵二十六年題定設駐防馬兵五百名内滿洲兵三百名察哈爾厄魯特兵二百名二十七年於遣往新疆換防馬兵内添駐滿洲索倫兵尋又自烏嚕木齊酌派馬兵前赴塔爾巴哈台更定駐防烏嚕木齊廸化城兵額其緑旗營工作等兵原派修建倉厫各項兵三百二十九名在城聴差兵六百八十四名於二十六年交駐劄大臣分别存汰二十七年於烏嚕木齊東路建輯懷城及恵徠等六堡於烏嚕木齊西路建寧邉城二十八年復於東路建阜康城於西路建綏來堡遂成堡豐潤堡二十九年又於西路建誠和城其築城之緑旗兵均由駐劄大臣酌量調派各工程完竣之後以次議減三十八年改烏嚕木齊辦事大臣為都統仍聴伊犁将軍莭制自莊浪等處移駐滿洲官兵三千四百六十一名
臣等謹按烏嚕木齊設有提督〈即安西提督於乾隆二十九年駐烏嚕木齊〉統轄本標三營及城守營緑旗官兵節制於陜甘總督巴里坤設總兵官𨽻提督哈宻設副將𨽻總兵俱已載入甘肅省緑旗營内
巴里坤駐副都統一人協領二人佐領八人防禦八人驍騎校八人筆帖式一人前鋒領催驍騎步軍養育兵共一千八十四名
乾隆三十八年設古城駐副都統一人協領二人佐領八人防禦八人驍騎校八人筆帖式一人前鋒領催驍騎步軍共一千八十四名
乾隆四十年設塔爾巴哈台駐參賛大臣暨領隊大臣等統轄駐防及屯田官兵所屬有侍衛辦事章京筆帖式等員其稽察卡倫臺站諸務與聴差各官均由駐劄大臣隨時酌委無定額〈侍衛辦事章京筆帖式等員係三年更换〉乾隆二十七年議於塔爾巴哈台遣馬兵游牧另建小城為緑旗兵駐劄之所二十八年於遣往新疆換防兵三千名内分撥塔爾巴哈台滿洲兵二百名索倫兵七百名三十年自伊犁分參賛大臣及領隊大臣以下等官駐劄於此並移駐察哈爾厄魯特官兵設察哈爾佐領驍騎校各一人厄魯特佐領驍騎校各一人兵共二百五十名俱係携眷游牧永逺駐守又分撥緑旗營屯田官兵設管屯參将一人㳺撃一人守備一人千總二人把總五人外委六人屯田兵五百四十名聴差兵六十名三十一年定於伊犁携眷馬兵内撥一千五百名分駐塔爾巴哈台将從前由内地遣往換防之焉兵盡行撤回各兵即由伊犁駐防之滿洲䝉古席伯索倫察哈爾厄魯特内輪流均派設營總委署㕘領佐領驍騎校等員分轄之以次換班〈後定為二年一次更換〉其緑旗營屯田兵以五年更換〈臣〉等謹按天山北路為凖噶爾故壤疆域遼逺伊犁為總統重地烏嚕木齊境當孔道為往來之總滙塔爾巴哈台界接外藩為北路之邉圉自平定以後分設兵防大抵駐防馬兵編為佐領卡倫臺站或用為兵或用緑旗兵而領以侍衛等員其緑旗營兵𨽻於營弁各處屯田則移山南回民為屯户以緑營戌率相助為理而領以督屯武職當始議設兵之時更畨輪換槩以三年為期乾隆二十六年議新疆馬兵内以察哈爾八旗及附入察哈爾之新舊厄魯特等有情願携家前徃者揀選一千名令其永充駐防尋分駐伊犁八百名烏魯木齊二百名二十八年奉
㫖將涼州莊浪所駐滿洲䝉古兵三千二百餘名携眷移駐伊犁編為三隊分三年前往又令黒龍江將軍選索倫達呼里壯丁一千名令察哈爾總管選察哈爾壮丁一千名並作為馬甲携眷移駐伊犁二十九年復撥
盛京等處席伯兵一千名又撥熱河滿洲𫎇古兵一千名及達什達瓦厄魯特兵五百名俱携眷移駐伊犁嗣後換班官兵俱以次撤回於是定駐防馬兵為永逺駐守緑旗兵為五年更換至於卡倫臺站之制於山川隘口分設卡倫按途分設臺站自巴里坤西達烏嚕木齊自烏嚕木齊西南達伊犁北達塔爾巴哈台其南達回部自伊犁南又接回部之烏什諸城凡各處卡倫視其地之大小簡要設滿洲索倫席伯察哈爾厄魯特兵自十名至三十二名有差以侍衛或効力官一二人領之每臺站設滿洲察哈爾兵或緑旗兵十五名以筆帖式每臺一人或二臺共一人領之其自烏嚕木齊至阿爾台山諸處以舊設阿濟必濟至阿爾泰之卡倫移置兼理站務以喀爾喀兵分駐北至塔爾巴哈台等處各邉境皆増設卡倫防守盖天山北路兵防之大略如此
烏什城駐總理回城事務㕘賛大臣一人暨協辦大臣等統轄滿洲營緑旗營駐防及屯田各官兵〈兼轄阿克蘇城賽黑木城拜城駐防〉所屬有侍衛辦事章京筆帖式等員其稽察卡倫臺站諸務與聴差各官均由駐劄大臣隨時酌委無定額滿洲營領隊侍衛二人統轄駐防翼長一人㕘領一人副㕘領二人委署㕘領二人前鋒校六人滿洲馬兵二百名緑旗營駐防游擊一人都司二人守備二人千總一人把總六人外委七人緑旗兵六百五十名緑旗營屯田副将一人逰撃一人都司一人委署守備一人千總一人委署千總一人把總六人外委七人緑旗屯田兵一千名乾隆二十四年以後至二十六年於烏什城駐辦事大臣一人設筆帖式一人卡倫侍衛一人軍臺委署筆帖式二人緑旗營守備一人把總二人外委二人緑旗兵一百五十名三十年重定烏什之後始以原駐喀什噶爾之總理回疆事務大臣移駐烏什永寧城又以阿克蘓城各官移於烏什改駐協辦大臣一人領隊侍衛二人〈係每年帶領回城伯克赴京朝覲兼管滿洲等營官兵〉駐防聴差及卡倫侍衛十一人印房辦等章京一人筆帖式一人辦理回務章京一人筆帖式二人辦理糧餉官一人印房及回務處糧餉處委署筆帖式共六人又自阿克蘇城移駐滿洲兵一百名索倫兵一百名緑旗兵五百名又於移駐伊犁之涼州荘浪滿洲營内酌派馬兵輪班駐烏什以為各處辦事及軍臺委署筆帖式之用三十一年於滿洲營換防時将索倫兵撒回改派健鋭營滿洲官兵設前鋒翼長以下將領十二人前鋒兵二百名其駐防緑旗營設遊撃以下将領十九人兵六百五十名又自烏嚕木齊撥緑旗屯田兵一千名至烏什屯田設管理屯田兵副将以下将領十九人凡駐劄之㕘賛大臣辦事大臣等皆由
特簡凡駐防聴差侍衛辦事章京筆帖式等員及滿洲營駐防官兵均係三年更換惟領隊侍衛每年帶領回城伯克赴京係一年更換緑旗營官兵原議亦三年一次換班三十一年定為五年更換惟緑旗營之辦差官亦三年更換〈以下諸城駐防各官兵換班年數同〉其聴差各官即於侍衛及駐防前鋒校緑旗營千總把總外委等官内由駐劄大臣酌量委用〈以下諸城聴差各官同〉其所屬卡倫臺站原設烏什東路葉格爾森苐卡倫一處設坐卡侍衛一人於三十年又增設烏什東路阿察塔克等卡倫四處設坐卡侍衛一人兼管烏什西路巴雅哈瑪等卡倫四處設坐卡侍衛一人兼管凡卡倫九處每處設滿洲兵十四名至四名有差共設卡倫侍衛三人其東路至庫車以西之赫色爾等八臺西路至葉爾羌以東之都齊特等三臺北路至伊犁以南之噶克察哈爾海等七臺共十八臺向𨽻阿克蘇城管轄者於三十年俱改屬烏什城又自烏什城東至阿克蘇原設臺站二處改為三處凡二十一臺每臺以委署筆帖式一人緑旗兵五名供差回人十户防守共設軍臺委署筆帖式二十一人即於伊犁輪派之滿洲兵内選委其各回兵領以回城伯克屬駐劄大臣管轄無定額〈以下諸城皆設有伯克分領回兵制並同〉
阿克蘇城駐章京一人緑旗營遊撃一人把總二人外委二人緑旗兵五十名屬烏什大臣兼轄乾隆二十四年以後至二十六年於阿克蘇城駐辦事大臣一人協辦大臣一人侍衛十人印房辦事章京一人筆帖式一人辦理回務章京一人筆帖式二人辦理糧餉官一人委署筆帖式六人軍臺委署筆帖式十八人原駐滿洲索倫馬兵三百名以一百名増駐英阿薩爾存留二百名設㕘領佐領等官又駐緑旗兵六百名設遊撃都司等官三十年以各官兵併歸烏什其阿克蘇城止駐章京一人緑旗營遊擊以下將領五人兵五十名俱係按年更換
賽里木城駐翼長一人〈兼管拜城〉緑旗營外委一人兵四十名屬烏什大臣兼轄乾隆二十四年以後至二十六年於賽里木城駐侍衛一人緑旗營遊撃一人把總一人外委一人緑旗兵一百十名二十七年裁遊撃把總各一人兵七十名存兵四十名二十八年改侍衛設翼長俱係按年更換
拜城駐防即統於賽里木城翼長駐緑旗營把總一人兵十名屬烏什大臣兼轄乾隆二十四年以後至二十六年於拜城駐把總一人緑旗兵四十名二十七年裁兵三十名存兵十名俱係按年更換
葉爾羌城駐辦事㕘贊大臣暨領隊大臣等統轄滿洲營緑旗營駐防官兵所屬有侍衛辦事章京筆帖式等員其稽察卡倫臺站諸務與聴差各官均由駐劄大臣隨時酌委無定額滿洲營領隊副都統一人領隊侍衛一人統轄駐防㕘領一人副㕘領二人委署㕘領二人前鋒校六人滿洲馬兵二百名緑旗營領隊總兵官一人統轄駐防遊撃一人都司二人千總五人把總四人外委十人緑旗兵六百七十三名乾隆二十四年以後至二十六年於葉爾羌城駐辦事大臣二人設印房辦事章京一人筆帖式二人辦理回務章京一人筆帖式一人辦理糧餉官一人印房及回務處糧餉處委署筆帖式共六人駐防聴差及卡倫侍衛五人軍臺委署筆帖式二十一人其駐防滿洲等營設領隊副都統〈初派統領二十六年以後派副都統〉一人統轄健銳營前鋒㕘領一人副㕘領二人委署㕘領三人五品官一人前鋒校二十一人驍騎校十一人前鋒馬兵一百七十六名又西安滿洲營佐領二人五品官一人驍騎校二人滿洲馬兵二十四名又索倫五品官一人驍騎校六人雲騎尉一人索倫馬兵二百五十九名又察哈爾佐領一人䕶軍校一人驍騎校一人察哈爾馬兵九十名其駐防緑旗營設領隊總兵官一人統轄遊撃一人都司一人守備一人千總五人把總三人外委四人緑旗兵六百六十八名二十七年將察哈爾官兵撤回撥正藍旗䕶軍營官兵更換健銳營駐防設護軍翼長一人㕘領一人委署㕘領一人護軍校七人護軍一百四十九名其索倫兵於換防時減存佐領一人兵五十名將西安滿洲營撤回自伊犂派駐涼州莊浪滿洲營馬兵二十一名〈此項滿洲兵為各處辦事及軍臺委署筆帖式之用〉又増駐領隊侍衛一人〈係每年帶領回城伯克赴京朝覲兼管滿洲等營官兵〉其緑旗營於二十八年換防以後官兵額數隨時増減三十一年將索倫官兵撤回復撥健銳營滿洲官兵更換護軍營駐防設前鋒㕘領以下將領十一人前鋒兵二百名又辦事滿洲兵二十一名其駐防緑旗營設遊撃以下將領二十二人兵六百七十三名凡駐防官兵俱係按年更換其所屬卡倫臺站於二十七年増設總理臺卡事務侍衛一人二十八年増駐防聴差侍衛及坐卡侍衛至十五人其葉爾羌西路亮噶爾卡倫一處南路裕勒阿里克等卡倫四處北路賽里克卡倫一處凡卡倫六處每處設坐卡侍衛一人及滿洲兵三名緑旗兵四名或滿洲兵一名緑旗兵五名有差各設供差回人十户或兼設通事回人一名自葉爾羌城東路至烏什以西之伊拉堵等十四臺西路至喀什噶爾以東之喀拉布扎什一臺南路至和闐西北之哈什哈爾等六臺凡二十一臺每臺以委署筆帖式一人緑旗兵五名供差回人十户防守
和闐城駐辦事領隊大臣等統轄緑旗營駐防官兵所屬有辦事章京筆帖式等員其稽察臺站諸務與聴差各官由駐劄大臣隨時酌委無定額仍屬葉爾羌大臣兼轄緑旗營領隊總兵官一人統轄駐防都司一人千總一人把總一人外委二人緑旗兵一百七十八名乾隆二十四年以後至二十六年於和闐城駐辦事領隊總兵官一人設印房辦事委署筆帖式二人軍臺委署筆帖式四人緑旗營逰撃以下将領五人兵二百九十七名尋撥千總一人兵一百名赴伊犁二十八年緑旗營換班以後改設都司以下将領五人兵一百七十八名三十年増駐辦事副都統一人凡駐防官兵俱係按年更換其所屬軍臺六處每臺設緑旗兵五名腰站一處設緑旗兵二名防守
喀什噶爾城駐辦事大臣暨領隊大臣等統轄滿洲營緑旗營駐防官兵〈兼轄英阿薩爾駐防〉所屬有侍衛辦事章京筆帖式等員其稽察卡倫臺站諸務與聽差各官均由駐劄大臣隨時酌委無定額滿洲營領隊頭等侍衛一人領隊侍衛一人統轄駐防㕘領二人副㕘領二人委署㕘領三人前鋒校九人滿洲馬兵四百名緑旗營領隊總兵官一人統轄駐防㕘將一人千總一人把總五人外委六人緑旗兵六百二十五名乾隆二十四年以後至二十六年於喀什噶爾城駐總理回疆事務大臣一人協辦大臣一人設印房辦事章京一人筆帖式二人辦理回務章京一人筆帖式一人辦理糧餉官一人印房及回務處糧餉處委署筆帖式共六人駐防聴差及卡倫侍衛十五人軍臺委署筆帖式五人其駐防滿洲等營設領隊副都統一人領隊侍衛二人〈領隊侍衛係每年帶領 城伯克赴京朝覲兼管駐防索倫官兵三十一年以後撤回索倫兵仍兼管滿洲營官兵〉統轄健鋭營前鋒㕘領二人前鋒校一人䕶軍校七人驍騎校八人前鋒馬兵六十九名又索倫佐領委署副總官二人佐領二人驍騎校十一人索倫馬兵五百五十五名又察哈爾總管一人佐領委署副總管二人䕶軍校三人驍騎校二人雲騎尉一人七品官一人察哈爾馬兵三百四十二名其駐防緑旗營設領隊提督一人統轄都司二人守備一人千總三人把總四人外委九人綠旗兵九百十九名二十七年將察哈爾官兵撤囘撥䕶軍營官兵更換健鋭營駐防設䕶軍翼長一人㕘領一人副㕘領三人䕶軍校九人䕶軍二百四十名其索倫兵於换防時減存驍騎校三人兵一百六十名又自伊犂派駐涼州莊浪滿洲營馬兵二十四名〈此項滿洲兵為各處辦事及軍臺委署筆帖式之用〉二十八年緑旗營換防時以原駐之領隊提督改派領隊總兵官一人統轄㕘將以下將領十三人緑旗兵六百二十五名三十年以總理囘疆事務大臣移駐烏什城其喀什噶爾改設辦事大臣二人又以領隊侍衛一人併入烏什止存領隊侍衛一人又以辦事滿洲兵八名併入烏什止存辦事兵十六名三十一年將索倫官兵撤回復撥健鋭營滿洲官兵更換䕶軍營駐防以原駐之領隊副都統改派領隊頭等侍衛一人統轄前鋒㕘領以下將領十六人前鋒兵四百名其緑旗營内増派辦差都司二人並屬總兵官管轄凡駐防官兵俱係按年更换其所屬卡倫臺站於阿爾呼等卡倫五處每處設坐卡侍衛一人於額格資雅爾等卡倫五處設坐卡侍衛一人兼管凡卡倫十處每處設滿洲兵十八名至九名有差通事囘人各一名供差囘人二十五至七户有差自喀什噶爾城東路至葉爾羌以西之戈璧腰站凡六臺每臺以委署筆帖式一人緑旗兵五名供差囘人十户防守惟戈壁腰站以赫色爾察木籠臺筆帖式兼管英阿薩爾駐領隊副都統等統轄滿洲營緑旗營駐防官兵屬喀什噶爾大臣兼轄滿洲營領隊副都統一人〈兼管緑旗營〉統轄駐防委署㕘領一人前鋒校三人滿洲馬兵一百名緑旗營駐防把總二人外委二人緑旗兵二百名乾隆二十四年以後至二十六年於英阿薩爾駐領隊總兵官一人兼管索倫察喀爾緑旗官兵設檔房委署筆帖式二人其駐防各營設索倫佐領委署副總管一人佐領二人驍騎校五人索倫馬兵三百三名察哈爾佐領一人䕶軍校三人驍騎校二人雲騎尉一人察哈爾馬兵二百名緑旗營遊撃一人千總二人把總二人外委一人緑旗兵三百九十四名二十七年將察哈爾官兵撤囘撥䕶軍營官兵更换駐防設䕶軍㕘領一人䕶軍校一人䕶軍六十名其索倫兵於換防時減存驍騎校一人兵四十名二十八年緑旗營换防時減存把總外委各二人兵二百名三十一年將索倫兵撤囘復撥健鋭營滿洲官兵更換䕶軍營駐防以原駐之領隊總兵改派領隊副都統一人統轄委署前鋒㕘領以下將領四人前鋒兵一百名其緑旗營内増派辦差遊撃一人並屬副都統管轄凡駐防官兵俱係每年更换
庫車城駐辦事官統轄緑旗營駐防官兵〈兼轄沙雅爾城駐防〉所屬有章京筆帖式等員其稽察臺站諸務隨時酌委無定額緑旗營駐防都司一人守備一人千總一人把總二人外委三人緑旗兵三百五名乾隆二十四年以後至二十六年於庫車城駐辦事大臣一人設印房辦事筆帖式二人辦理糧餉官一人軍臺委署筆帖式十人駐防緑旗兵二百六十名二十八年緑旗營換防以後設都司以下將領八人兵三百五名凡駐防官兵俱係按年更換其所屬卡倫臺站原設額斯竒伯什等卡倫三處於二十九年撤裁仍増設沙雅爾城南路特里木卡倫一處由沙雅爾城派囘人防守其自庫車城東路至哈喇沙爾以西之哈爾哈阿滿凡十臺每臺以委署筆帖式一人或以附近之筆帖式兼管共設委署筆帖式八人緑旗兵各五名供差囘人十户防守
沙雅爾城駐防止設囘兵屬庫車駐劄辦事官兼轄乾隆二十四年以後分設囘兵並屬庫車辦事大臣酌委
哈喇沙爾城駐辦事官統轄緑旗營駐防及屯田官兵所屬有章京筆帖式等員其稽察臺站諸務隨時酌委無定額緑旗總理營屯事務遊撃一人管理駐防城守營守備一人千總二人把總一人外委六人駐防兵二百九十三名管理屯田都司一人千總一人把總三人外委十一人屯田兵四百二名乾隆二十四年以後至二十六年於哈喇沙爾城駐辦事大臣一人設印房辦事筆帖式二人辦理糧餉官一人軍臺委署筆帖式十一人緑旗營駐防屯田遊撃以下將領二十五人兵七百三十六名二十八年緑旗營换防時設遊擊以下將領二十一人兵七百九十五名二十九年撥屯田把總一人兵一百名赴烏嚕木齊存兵六百九十五名凡駐防屯田官兵俱係按年更換其所屬卡倫臺站原設卡倫六處於二十八年撤裁又原設自哈喇沙爾之海都河南北岸東路至土魯畨以西之布幹等處共十一臺於三十年裁楚輝至伊拉里克六臺改設烏沙克塔爾等四臺凡九臺每臺以委署筆帖式一人緑旗兵五名或十名供差囘人十户防守
闢展城駐領隊大臣一人協領二人佐領四人防禦四人驍騎校四人筆帖式一人前鋒領催驍騎步軍共五百名緑旗營駐防都司一人守備一人千總三人把總五人外委八人緑旗兵三百三十名乾隆二十四年以後至二十六年於闢展城駐辦事大臣一人設印房辦事委署筆帖式三人辦理糧餉官一人軍臺委署筆帖式四人駐防緑旗兵五百名二十八年緑旗營换防以後設都司以下將領十八人兵三百三十名凡駐防官兵俱係按年更换其所屬軍臺原設自闢展城西路至土魯畨四臺二十七年以魯古沁臺移於連木沁以哈拉和卓臺移於勝金又將闢展東路原隸巴里坤管轄之七克騰木等二臺改屬闢展城凡六臺每臺以委署筆帖式或外委千總把總一人緑旗兵各五名或十名供差囘人十户防守四十四年裁闢展駐劄大臣一人章京一人改設領隊大臣一人筆帖式一人自烏嚕木齊移駐滿洲官兵五百十四名
〈臣〉等謹按自闢展東路由䀋池等臺至哈密東路由肋巴泉臺迤北至巴里坤西路由土魯畨迤北之根忒克等臺至烏嚕木齊皆屬天山北路管轄又按闢展所屬之土魯畨城駐土魯畨囘衆自郡王及公品級以下設有梅勒章京二人〈即副都統〉甲喇章京一人〈即㕘領〉牛录章京十七人〈即佐領〉又章京一人分得撥什庫十五人〈即驍騎校〉自闢展以東之哈密城駐哈密囘衆自郡王品級以下設有協辦旗務伯克一人管旗章京一人梅勒章京二人甲喇章京二人牛录章京十三人分得撥什庫十三人分領囘衆互見藩部各旗内
又按天山南路為囘部所居城村絡繹視準部故壤之土曠人稀者形勢各殊自設立卡倫臺站及辦事聽差官兵之外各城所在固無俟重兵駐守矣烏什為囘部適中之地葉爾羌喀什噶爾為囘部諸城之冠英阿薩爾則又境屬邊圉隣接外藩皆兼設滿洲營緑旗營官兵防守他如和闐阿克蘇庫車哈喇沙爾闢展諸城則但酌留緑旗營以資捍衛乾隆二十六年
廷議囘城駐防馬兵以一千名為率内滿洲兵七百名索倫兵三百名其緑旗駐防者議令駐劄大臣等較量各處情形或裁汰閒冗或將小城無闗𦂳要之兵移併大城酌加變通尋又撥葉爾羌城滿洲兵一百名赴伊犂二十七年駐防兵换班時仍分設各囘城滿洲兵六百名索倫兵三百名三十一年將索倫兵撤囘改派健鋭營兵九百名前往换防並派健鋭營翼領一人正副委署㕘領十八人䕶軍校二十四人統率兵丁分駐各囘城凡滿洲營駐防官兵以三年更换緑旗營駐防官兵以五年更换至於卡倫臺站之制自哈密西路達闢展其北達巴里坤自闢展西路達庫車其北達烏嚕木齊自庫車西路達烏什自烏什西路達葉爾羌其北又達伊犂自葉爾𦍑西路達喀什噶爾南路達和闐凡各處卡倫視其地之大小簡要設滿洲兵及緑旗兵或囘兵各有差以侍衛或外委千把總等員領之每臺站設緑旗兵及囘兵各有差以筆帖式或營員領之其烏什阿克蘇葉爾羌喀什噶爾哈喇沙爾等處依阻河渠者復造舟以濟以囘民為水手軍臺自哈密以西每臺設馬駝有差有可通車行者添設車輛各因地制宜其各囘城分設囘官自辦事之阿竒木伯克以下若帕提沙布伯克専司緝捕哈拉都官伯克専司修整臺站哲博伯克専司修造兵械明伯克分領回衆頭目職如千總其所有囘兵分屬於各城員弁而統隸於駐劄大臣以時調遣盖天山南路兵防之大略如此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九十一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 1636年 (提及)
- 1649年 (提及)
- 1648年 (提及)
- 1664年 (提及)
- 1645年 (提及)
- 1705年 (提及)
- 1646年 (提及)
- 1641年 (提及)
- 1653年 (提及)
- 1665年 (提及)
- 1667年 (提及)
- 1651年 (提及)
- 1642年 (提及)
- 1731年 (提及)
- 1691年 (提及)
- 1736年 (提及)
- 1749年 (提及)
- 1748年 (提及)
- 1732年 (提及)
- 1686年 (提及)
- 1761年 (提及)
- 1697年 (提及)
- 1704年 (提及)
- 1725年 (提及)
- 1746年 (提及)
- 1756年 (提及)
- 1753年 (提及)
- 1771年 (提及)
- 1688年 (提及)
- 1755年 (提及)
- 1764年 (提及)
- 1765年 (提及)
- 1763年 (提及)
- 1759年 (提及)
- 1766年 (提及)
- 1773年 (提及)
- 1775年 (提及)
- 1762年 (提及)
- PD-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