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文獻通考 (四庫全書本)/卷246
皇朝文獻通考 卷二百四十六 |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文獻通考卷二百四十六
封建考〈一〉
〈臣〉等謹案列爵曰封分土曰建建國之制固不可行於三代以後而三代之初亦既不勝其𡚁禹一傳而有甘之誓再傳而有羲和之征夫有扈羲和之所以獲咎者曰怠侮曰沈湎而已此在郡縣之時朝下詔而夕就逮一法吏足以議其罪而必命六師以征之則以其有土地甲兵之可恃而建國之弊已略可覩矣馬端臨撰封建考所以論建國之不可行者其語極詳顧建國之制不可行而封爵之制不可廢以展懿親以酬勲閥率是道也自唐宋以後大抵皆封爵之制而馬氏概因之為封建厯引魏徵栁宗元蘇轍之説以著於冊蓋存封建之名即所以示封建之戒後之考者統觀而析辨之則知封而不建實萬禩不易之常法而迂儒之矜言復古者直不通事理之論耳今臣等奉
命纂輯
皇朝文獻通考所列二十四門悉依馬氏之例是以封建考亦仍舊名至卷中按條標目則别稱封爵以紀其實焉
同姓封爵一
〈臣〉等謹案
國家庸勲展親優崇爵秩自
太祖肇基即以國語定爵號其最尊者稱曰貝勒逮我太宗崇德改元始定王公等爵以封
顯祖子孫洎乎燕都定鼎創制顯庸列爵十等榮施益溥累朝以來封爵之制日加詳密典至盛
恩至渥也至於
六祖子孫有德善勲勞者量其等而錫之爵王貝勒僅屬
追封其身受爵者在
國初則授昂邦章京梅勒章京繼改精竒尼哈番阿思哈尼哈番
皇上乾隆元年視其品秩定號為子男覺羅封爵所以别於宗室也其功封罔替恩封遞降之制實定於三十九年逮四十二年我
皇上恭閲
列祖實録逺惟佐命之鴻猷申雪流言之誣獄丕視功載爰紹勲封同時宣力之諸王仍昔寵膺之美號惇宗將禮克敉前勞
諭㫖煌煌至公至正上以善述我
列祖在天之志下以悉教夫藎臣篤弼之忠猗歟盛哉此誠千古以來庸勲展親之極軌也所奉
諭㫖按年恭録俾億萬斯年式時
聖訓懋昭興仁之鉅典以繼繼繩繩於勿替云崇德元年四月始定王公以下九等爵以封宗室一等和碩親王二等多羅郡王三等多羅貝勒四等固山貝子五等鎮國公六等輔國公七等鎮國將軍八等輔國將軍九等奉國將軍叙兄弟子姪軍功封親王郡王貝勒有差
〈臣〉等謹案此定爵級錫封之始其時襲封降封則例猶未備也定鼎以後
列聖頒制條分縷析或補或更按次考稽釐然畢舉我皇上御極之十三年
欽定封爵表及考試授封表載在會典萬禩永遵俾列在宗盟者咸知激勸以善承爵賞焉是卷所紀以編年之例詳其沿革故上溯崇德之創制以迄乎現在遵奉之規條云
是年定庶子受封例凡
皇子係庶妃生者封鎮國將軍親王側室妾媵子封輔國將軍郡王側室妾媵子封奉國將軍四年八月封宗室為固山貝子鎮國公輔國公鎮國將軍奉國將軍等爵有差
〈臣〉等謹案此大封宗室之始
八年定親王以下九等爵授封年嵗親王至奉國將軍子年二十列名具題請
㫖授封
是年定親王以下九等爵襲封例親王至奉國將軍有薨故者其子弟即准承襲不必俟其嵗滿若年及二十未襲封者先與餘子同授封爵至襲封時仍予以襲封之爵如應襲之爵與前封爵相等即改授封為襲封換給
誥冊
〈臣〉等謹案此襲封例之始
順治六年定宗室列爵十等親王一子封親王餘子封郡王郡王一子封郡王餘子封貝勒貝勒子封貝子貝子子封鎮國公鎮國公子封輔國公輔國公子授三等鎮國將軍鎮國將軍子授三等輔國將軍輔國將軍子授三等奉國將軍〈以上鎮國輔國奉國將軍初封俱三等後遇加封至二等一等〉奉國將軍子授奉恩將軍郡王以上准襲封貝勒以下不准襲封
〈臣〉等謹案此降封例之始
九年定王爵襲封例王爵必以適妃子承襲若適妃無子方准次妃子承襲
〈臣〉等謹案前所定親王郡王襲封降封未及適妃次妃所生受封之差等至是增定
十年定軍功所封郡王嵗滿所封郡王襲爵例軍功封授郡王已經子孫承襲者如無親生子孫准親兄弟及親兄弟之子襲封至親王之子嵗滿照例封郡王者有親生子孫准予承襲如絶嗣不准承襲
〈臣〉等謹案此旁支入襲之始
是年定諸王授爵封號凡諸王授封以素行為封號以後嗣王襲爵換給新冊暫用舊寳印
賜封號後換給寶印
是年定親王一子封世子嗣親王郡王一子封長子嗣郡王輔國公一子世授輔國公奉恩將軍子孫世襲罔替
〈臣〉等謹案前此親王郡王一子各襲封其未襲以前未有封也至是始於候襲之年予以封爵恩禮益優渥矣至於輔國公之一子世襲奉恩將軍之子孫世襲罔替亦自此始
十八年更定嵗滿所封郡王襲爵例嵗滿所封郡王原係世襲王爵如有絶嗣者應否襲封奏請
欽定
〈臣〉等謹案此更定十年所定嵗滿郡王襲爵例是年定王以下等爵庶子襲封例王貝勒貝子公將軍等有適室所生子照例襲封如適室無子准以庶出之子襲封
〈臣〉等謹案崇德元年定庶子受封未及庶子襲封至是增定
是年定貝勒貝子庶夫人子授奉恩將軍〈臣〉等謹案崇德元年定庶子受封至郡王而止貝勒貝子庶子至是始定
康熙九年
詔諸王襲封者即稱其祖父封號凡襲封之子孫即稱其
祖父封號
冊寶俱無庸更換但將承襲之名於原冊内增註二十三年定親王一子封世子候襲親王餘子皆授貝勒郡王一子封長子候襲郡王餘子皆授貝子
〈臣〉等謹案自順治六年定親王一子封親王郡王一子封郡王其時親王餘子封郡王郡王餘子封貝勒至是宗人府議減等授封奉
諭㫖改定
二十七年定王貝勒至奉恩將軍之子年至二十考試封奉
諭㫖自古帝王展親睦族列爵錫封原欲選賢建能旌别淑慝俾咸知勸勉慶流奕世此國家之常經奬勵之至意也朕篤念親親恩禮罔替年至十五即行授封但誼屬本支必皆飭躬砥行端良醇謹益自刻勵動不踰則始無忝於宗潢今親王以下奉恩將軍以上不問賢否概予封爵以致視為故典罔知激勸嗣後親王以下奉恩將軍以上子孫應俟其年至何嵗作何辨其賢否定其品級等第始應授封著議政王貝勒大臣及親王以下奉恩將軍以上會同確議具奏尋遵
㫖議奏親王以下奉恩將軍以上子年十五概予封爵恐致視為故典罔知激勸此後應停止此例俟年至二十辨其文藝騎射之優者列名引
見請
㫖封惟親王以下奉恩將軍以上有薨逝者即准一子襲
爵不俟嵗滿奉
㫖依議如人材超卓者不拘年嵗特予封
是年復定王貝勒至奉恩將軍之子嵗滿考試優者襲爵平劣降授王貝勒以下至奉恩將軍之子年至二十應封者考試國語及馬步射優者照例封應得之爵平者降一等劣者降二等封〈臣〉等謹案上條考試受封但指言優者至是列為優平劣三等
雍正三年暫停考試宗室降等封之例奉
㫖今年係朕初次考試其降封處暫行停止照各應得品級封
八年定王公以下適子考授例親王郡王適福晉子考試授封將一子封世子長子外親王適福晉子考授鎮國公不入八分〈先是天命年間立八和碩貝勒共議國政各置官屬凡朝會燕饗皆異其禮是為八分天聰以後宗室内有 特恩封公及親王餘子授封公者皆不入八分其有功加至貝子准入八分如有過降至公仍不入八分〉郡王適福晉子考授一等鎮國將軍貝勒適夫人子考授二等鎮國將軍貝子適夫人子考授三等鎮國將軍鎮國將軍適夫人子考授一等輔國將軍輔國公適夫人子考授二等輔國將軍鎮國將軍適妻子考授三等輔國將軍一等輔國將軍適妻子考授一等奉國將軍二等輔國將軍適妻子考授二等奉國將軍三等輔國將軍適妻子考授三等奉國將軍奉國將軍適妻子考授奉恩將軍至奉恩將軍無等可降將奉恩將軍適妻子皆封舊例停止祗以一子考襲餘子考試優者給雲騎尉俸〈臣〉等謹案此條所定專詳適子若庶子考授則定自乾隆八年至於世子長子之適子庶子考授例則定自乾隆十三年
是年九月禮部遵
㫖議奏宗室等公加封奉恩字
乾隆八年定王公以下庶子考授例親王側福晉子考授二等鎮國將軍郡王側福晉子考授三等鎮國將軍貝勒側室子考授一等輔國將軍貝子側室子考授二等輔國將軍鎮國公側室子考授
三等輔國將軍輔國公側室子考授一等奉國將軍親王妾媵子考授三等輔國將軍郡王妾媵子考授三等奉國將軍貝勒貝子妾媵子均考授奉恩將軍
十一年定奉恩將軍子承襲考試應降等者停俸三年奉
㫖應封宗室特定考試之法其學業平庸者降等封授原期示以懲勸若因奉恩將軍無級可降獨得照例授封必恃此不知自勉嗣後奉恩將軍考試應降等者仍授為奉恩將軍停俸三年
十三年
欽定親王以下封爵表凡爵十有四等和碩親王世子多羅郡王長子多羅貝勒固山貝子鎮國公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凡親王適子
特恩封世子候襲親王如未封與餘子同考授不入八分公世子適子授爵視親王餘子餘子考授一等鎮國將軍郡王適子
特恩封長子候襲郡王如未封與餘子同考授一等鎮國將軍長子適子授爵視郡王餘子餘子考授二等鎮國將軍貝勒適子降襲貝子餘子考授二等鎮國將軍貝子適子降襲鎮國公餘子考授三等鎮國將軍鎮國公適子降襲輔國公餘子考授一等輔國將軍輔國公適子仍襲輔國公餘子考授二等輔國將軍不入八分鎮國公適子降襲不入八分輔國公餘子考授三等輔國將軍不入八分輔國公適子降襲三等鎮國將軍餘子考授三等輔國將軍一等鎮國將軍適子降襲一等輔國將軍二等鎮國將軍適子降襲二等輔國將軍三等鎮國將軍適子降襲三等輔國將軍餘子均考授三等輔國將軍一等輔國將軍適子降襲一等奉國將軍二等輔國將軍適子降襲二等奉國將軍三等輔國將軍適子降襲三等奉國將軍餘子均考授三等奉國將軍一二三等奉國將軍適子均降襲奉恩將軍餘子考授亦如之奉恩將軍適子仍襲罔替餘為閒散宗室
欽定考試授封表凡宗室應封考試馬步射繙譯三項皆優者以應得之爵授封兩優一平者降一等一優兩平兩優一劣降二等三項皆平及一優一平一劣降三等一優兩劣兩平一劣一平兩劣及全劣皆停封令學習再行考試
是年定世子長子之子授封例凡世子適子
恩封不入八分公如未
恩封與餘子同授封爵餘子考授一等鎮國將軍側福晉子考授三等鎮國將軍妾媵子考授三等奉國將軍長子適子
恩封一等鎮國將軍如未
恩封亦與餘子同授封爵餘子考授二等鎮國將軍側福晉子考授一等輔國將軍妾媵子考授奉恩將軍
是年定奉國將軍奉恩將軍考試降等停俸例凡應封奉恩將軍有考試應降一等者停俸二年降二等者停俸三年降三等者停俸四年其應封二等奉國將軍有降三等應封三等奉國將軍有降二等三等者除降至奉恩將軍外仍有應降之等每等亦停俸一年有半
二十六年十二月奉
㫖定例降等遞封至奉恩將軍雖無可降之等然未經出缺以前其適妻所生之子年已及嵗即考試封奉恩將軍是多一奉恩將軍矣殊覺太優嗣後此等奉恩將軍之子應封時暫行賞給五品虚銜仍食原錢糧俟應襲之奉恩將軍缺出再行承襲永著為例三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
上諭閣臣曰向來王等襲爵惟軍功勲舊諸王例應世襲罔替此外如怡賢親王之公忠體國經
皇考特恩有世襲罔替之㫖亦應遵守勿替其餘恩封諸王襲爵時例應以次遞降蓋承恩封爵宜有親疎之别若不限以等差則國家延祚奕世王爵愈積愈多既不免於冗濫且與勲多世及者無所區别亦非所以昭奬勸此展親之恩不得不示之節制也即如和勤親王永璧襲爵已應降襲郡王朕念其為和恭親王嫡長子朕之親姪不忍降封是以仍襲親王迨至綿倫則不得不遞減為郡王矣今繼綿倫襲爵者於例應降封貝勒但朕究念其為和恭親王之孫今若照例改為貝勒則是和恭親王薨後未五年而王爵已失於心實有所不忍此次仍著加恩襲封郡王將來再遇應襲時即照例遞行降襲义念諸王遞降之例自貝勒貝子公以下至奉恩將軍不過六七傳即至奉恩將軍世襲罔替朕心仍有所不忍嗣後著加恩凡親王以次遞降者至鎮國公而止郡王以次遞
降者至輔國公而止其公爵均著世襲罔替俾我大清億萬斯年親王郡王之子孫均得永延世澤恪守恩封以稱朕篤厚宗親至意著為令
是月十五日
上諭閣臣曰昨曾降㫖將恩封之親王郡王襲次遞減至鎮國輔國公者即令世襲罔替以昭展親恩誼至於貝勒貝子公承襲之例若何未經議及著軍機大臣㑹同宗人府查明妥議具奏嗣經臣永瑺等奏查貝勒貝子公承襲之例凡恩封者向來皆以次遞降不過數傳即例降奉恩將軍今臣等仰體
皇仁應請嗣後貝勒遞降者至不入八分鎮國公而止貝子至不入八分輔國公而止鎮國公至一等鎮國將軍而止輔國公至一等輔國將軍而止並令世襲罔替無庸再降奏入
上從之
四十一年十月初四日
上諭閣臣曰諸王襲爵經朕酌定由軍功封晉者世襲罔替其餘恩封諸王襲爵時皆應以次遞降又念親王郡王以下不過六七傳即至奉恩將軍心有不忍曾經降㫖凡親王以次遞降者至鎮國公而止郡王以次遞降者至輔國公而止其公爵均著世襲罔替蓋錫爵延恩若不定以等差則國家億萬年之久王爵愈積愈多又不免於冗濫昨四庫全書薈要處呈進繕本宋史朕幾餘披閱見宗室世系表内其燕王楚王之子即降為公公之後降為三班奉職是其再傳而後即已下同齊庶視現今所定恩封之親王郡王以次遞降者仍得世膺公爵其厚薄為何如耶且朕於諸子中惟皇長子皇五子皆因病劇時始加封親王至於皇四子皇六子則以出嗣諸叔得襲郡王爵餘尚未有特予册封者非朕沽名而薄待己子正因理當然耳所以昭示久逺之道無有大於此者我世世子孫所當遵守勿替將此㫖録示阿哥書房並諭令宗室王公等知之
四十三年正月初十日
上諭閣臣曰睦親彰善王政宜先繼絶昭屈聖經所重朕自臨御以來間日恭閱
列祖
列宗實録一冊因得備知
祖宗創業艱難及爾時懿親藎臣勤勞佐命底定中原偉伐殊功實為從古所未有而當時䇿勛錫爵榮號崇封所以酬荅者本從優厚迨其後或有及身縁事旋被降削者或有子孫承襲更易封號者迨今平情準理若不為之溯述闡揚追復舊恩於心實有所未愜因念睿親王多爾衮當開國時首先統衆入闗掃蕩賊氛肅清宫禁分遣諸王追殱流冦撫定疆陲一切創制規模皆所經畫尋即奉迎
世祖車駕入都定國開基以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顧以攝政有年威福不無專擅諸王大臣未免畏而忌之遂致殁後為蘇克薩哈等所搆授款於其屬人首告誣以謀逆經諸王定罪除封其時我
世祖章皇帝實尚在沖齡未嘗親政也夫睿親王果萌異志則方兵權在握何事不可為且吳三桂之所迎勝國舊臣之所奉止知有攝政王耳其勢更無難號召即我滿洲大臣心存忠篤者自必不肯順從然彼誠圖為不軌無難潛鋤異已以逞逆謀乃不於彼時因利乘便直至身後以斂服僭用明黃龍衮指為覬覦之証有是情理乎况英親王阿濟格其同母兄也於追捕流賊回京時誆報李自成身死且不候
㫖班師睿王即遣員斥責其非並免王公等往迎之禮又因阿濟格出征時脅令巡撫李鑑釋免逮問道員及擅至鄂爾多斯土黙特取馬會議其罪降為郡王平日辦理政務秉公持正若此是果有叛志無叛志乎又
實録載睿王集諸王貝勒貝子公大臣等遣人傳語曰今觀諸王貝勒大臣但知諂媚於予未見有尊崇
皇上者予豈能容此昔
太宗升遐時嗣君未立英王豫王跪請予即尊位予曰爾
等若如此予當自刎誓死不從遂奉
皇上纘承大統似此危疑之時以予為君予尚不可今乃
不敬
皇上而媚予予何能容自今以後有盡忠
皇上者予用之愛之其不盡忠不敬事
皇上者雖媚予予不爾宥也且云
太宗恩育予躬所以特異於諸子弟者蓋深信諸子之成
立惟予能成立之每覽
實録至此未嘗不為之墮淚則王之立心行事實能篤忠
藎感
厚恩深明君臣大義為史冊所罕覯使王彼時如宋太宗之處心積慮則豈肯復以死固辭而不為邪説搖惑耶乃令王之身後久抱不白之寃於泉壤心甚憫焉假令當時之逆跡稍有左驗削除之罪果出於我
世祖聖裁朕亦寧敢復翻成案乃實由宵小奸謀搆成寃
獄而王之政績載在
實録者皆有大功而無叛逆之跡又豈可不為之昭雪乎昨於乾隆三十八年因其塋域久荒特勅量為繕葺並准其近支以時祭掃然以王之生平盡心王室尚不足以慰彼成勞朕以為應加恩復還睿親王封號追諡曰忠補入
玉牒並令補繼襲封照親王園寢制度修其塋墓仍令太常寺春秋致祭其原傳尚有未經詳叙者並交國史館恭照
實録所載敬謹輯録添補宗室王公功績傳用昭彰闡宗勛至意又如豫親王多鐸從睿親王入關肅清京輦即率師西平流寇南定江浙實為開國諸王戰功之最乃以睿親王之誣獄株連降其親王之爵其後又改封信郡王雖至今承襲罔替但以王之勛績超邁
等倫自應世胙原封以彰殊眷豈可以風影微眚輒加貶易乎朕以為應復其原封又諸王中披堅執鋭拓土開疆共成一統之業者如禮親王代善後改封康親王鄭親王濟爾哈朗後改封簡親王肅親王豪格後改封顯親王克勤郡王岳託後改封平郡王當時俱茂著壯猷克昭駿烈載在宗盟今其子孫所襲均非始封之名外人不知妄疑宗藩當國家締造時有大勲勞而後裔均不得長延帶礪似為闕典即其本支承家襲慶以去祖漸逺幾忘其先世錫封之由弗克顧名奮效所係於宗室子孫者甚重况功臣世封内如揚古利之英誠公費英東之信勇公額亦都之果毅公但以本號相傳其子孫承襲者各能溯勛閥以宣偉績不失故家喬木之遺今以親賢世胄竟改其初封嘉號何以垂詒奕禩示酬庸追本之義乎朕以為應復其原號著交軍機大臣會同宗人府悉心妥議具奏其餘宗室諸王貝勒等如有顯著功績其封爵後經降奪者除本人身罹重譴自不當復邀優典若係承襲之子孫獲咎議處者僅當斥其本身而不當追貶其祖宗世爵方為平允亦著一併會查議奏嗣經臣永瑺等奏稱伏惟我
皇上恭閲
實録
軫念宗藩於睿親王則褒忠雪枉繼絶酬勲於禮親王等則或復舊封或仍原號凡以闡揚功業嘉惠宗盟真庸衆夢寐所難期實曠古希逢之盛事〈臣〉跪誦
恩綸仰見
聖天子準理平情正大光明之至意謹遵
諭㫖公同酌議分晰列款一睿親王當我
朝定鼎之初首先統衆入關掃除流寇綏靖燕京復恭迎
世祖章皇帝踐位開基創制立國實為一代功宗之冠且始則力拒諸王之推戴繼復嚴斥同列之諂諛且飭同母兄英親王之罪愆俾知儆戒尤為忠誠不二公正無私乃於其薨逝之後忽搆流言誣為叛逆指斂衣為左証成寃獄以難明又乘
世祖未嘗親政之年遂致諸人得逞矯誣之事除封削爵
歴久莫伸今𫎇
聖諭明示平反悉為昭雪
命復還睿親王原爵
予諡曰忠並復其宗支仍令襲爵又為修葺園寢并令配享
太廟
聖恩優渥以有加衆情感服而難喻謹查睿親王本無子嗣從前曾將豫親王之子多爾博承繼為嗣後因定議罪案業令歸宗今睿親王既以復其宗支應仍令多爾博一支繼嗣所復睿親王爵應即令多爾博之四世孫淳穎承襲罔替至淳穎承襲之公爵毋庸另襲一豫親王屢建竒功所向克捷入關以後即率師追𠞰流賊李自成復平定江南兩浙於諸王中戰功最著原封和碩豫親王嗣子多尼承襲後改號曰信旋以睿親王母弟追削王爵順治年間僅降封信郡王應遵
㫖追復親王還號為豫一體配享
太廟其豫親王爵即遵
㫖令現襲信郡王之修齡承襲亦世襲罔替一禮親王誠心推戴功德茂昭鄭親王肅親王克勤郡王皆忠冠一時勛垂奕世其原封爵號自應永紹嘉名勿令改易俾諸王子孫得知承家襲慶之由咸勗繼祖效忠之志所有現襲之康親王仍復號為禮親王現襲之簡親王仍復號為鄭親王現襲之顯親王仍復號為肅親王現襲之平郡王仍復號為克勤郡王至改復舊號之親王郡王止就現在襲爵者為始向後永逺遵循其從前原襲已故之康
親王等封號俱無庸追改奏入
上從之
四十三年三月初二日
上諭閣臣曰朕因我朝開國時宗室懿親勤勞佐命其殊勲茂績實為史册罕有如睿親王多爾衮受誣黜爵豫親王多鐸縁事降封朕為核其生平事蹟昭雪加恩復還原封世爵又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肅親王豪格克勤郡王岳託等並令稱其原號用昭惇叙酬庸渥典其餘諸王貝勒内如饒餘親王阿巴泰及其子安親王岳樂俱屢著功績其子孫内止有奉恩將軍一人不足以酬勞閥著加恩賞封輔國公一人又敬謹親王尼堪功勲頗顯且以力戰捐軀其子孫内現在止有一輔國公亦著加恩晉封鎮國公至謙郡王瓦克達巽親王滿達海鎮國公屯齊從前亦均著有功績現無承襲之人並著加恩瓦克達子孫賞給一等鎮國將軍滿達海子孫賞給一等輔國將軍屯齊子孫賞給一等奉國將軍此次加賞之公爵世職俱著世襲罔替
〈臣〉等謹案古者分土建國衣食租税故封建前考詳紀國邑至頒禄之制則或著或不著焉我
朝封爵而不建國膺封者皆受禄於朝視其爵以為等次禄制不可不考也以詳見國用考俸餉門中故不復載
〈臣〉等謹案封爵等級每以功罪為升降故一人之身或升降遞見是卷書爵凡身受者以
玉牒書綱之爵為據或升或降以次叙入其子孫襲爵縱有升降亦照所襲之爵載入俾世襲者瞭如指掌惟降襲者則分條紀載以章别也他若追贈者則從五朝續通考例從後附載追降者則以没時之爵為斷而以追降之爵附入至於削爵者亦得按爵備載以原封二字冠之若夫一爵之中叙次先後並遵
玉牒世系不更以封爵編年云
宗室
和碩親王
〈臣〉等謹案宗藩先後之序首親王次郡王以逮奉恩將軍蓋序爵也同爵則以系之逺近為序同系則以屬之尊卑為序同屬則以所自出者之長幼為序先逺而後近先尊而後卑先長而後幼各從其序庶秩然可考焉
顯祖系
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
顯祖皇孫贈和碩親王舒爾哈齊子初封貝勒崇德元年四月以軍功晉和碩鄭親王順治元年十月晉信義輔政叔王五年三月坐事降多羅郡王閏四月復晉和碩鄭親王九年二月晉叔和碩鄭親王十二年五月薨諡獻 濟度濟爾哈朗子順治八年閏二月封多羅簡郡王九月封世子十四年五月襲和碩親王仍號簡十七年七月薨諡純 德塞濟度子順治十八年二月襲康熙九年三月薨諡惠無嗣 喇布濟度子康熙七年正月封三等輔國將軍九年九月襲二十年十月薨二十二年坐事追削爵 雅布濟度子康熙十一年封三等輔國將軍二十二年四月襲四十年九月襲諡修雅爾江阿雅布子康熙三十六年十二月封世子四十一年正月襲雍正四年二月坐事削爵 神保住雅布子康熙五十五年四月封三等奉國將軍雍正四年三月襲乾隆十三年九月坐事削爵德沛
顯祖五世孫贈和碩簡親王福存子雍正十三年五月封鎮國將軍乾隆十三年九月襲十七年六月薨諡儀 竒通阿
顯祖五世孫贈和碩簡親王巴賽子雍正四年八月封三等輔國將軍九年十二月襲不入八分輔國公乾隆十七年十月襲二十八年六月薨諡勤 豐訥亨竒通阿子乾隆八年二月封三等輔國將軍二十八年十月襲四十年十二月薨諡恪 積哈納豐訥亨子乾隆四十年四月授頭等侍衛四十一年五月襲封本月授散秩大臣四十三年正月追復和碩鄭獻親王始封之號
特㫖令現襲之簡親王復號曰鄭
太祖系
和碩禮親王代善
太祖皇二子初封貝勒天命元年封和碩大貝勒崇德元年四月以軍功封和碩兄禮親王順治五年十月薨諡烈 滿達海代善子崇德六年五月封輔國公順治二年十月晉固山貝子六年四月襲和碩禮親王八年二月改號巽九年二月薨諡簡 常阿岱滿達海子順治九年七月襲十六年十月坐事降多羅貝勒〈詳貝勒〉 傑書代善孫贈和碩親王祜塞子順治六年十月封多羅郡王八年二月
賜號康十六年十二月晉襲仍號康熙三十六年三月薨諡良 椿泰傑書子康熙三十六年七月襲四十八年五月薨諡悼 崇安椿泰子康熙四十八年十月襲雍正十一年九月薨諡修 巴爾圖傑書子崇安伯父康熙三十二年四月封三等輔國將軍雍正十二年四月襲乾隆十八年三月薨諡簡永恩崇安子雍正十二年四月封多羅貝勒乾隆十八年五月襲四十三年正月追復和碩禮烈親王始封之號
特㫖令現襲之康親王復號曰禮
原封和碩英親王阿濟格
太祖皇十二子初封貝勒崇德元年四月晉多羅武英郡王順治元年十月晉和碩英親王二年八月降多羅郡王尋復封八年十月以罪賜死爵除和碩睿親王多爾衮
太祖皇十四子初封和碩睿親王順治七年十二月薨尋坐事追削王爵乾隆四十三年正月奉
特㫖復封諡忠 淳穎多羅信恪郡王如松子多羅貝勒多爾博四世孫乾隆三十六年襲封奉恩輔國公四十三年正月
特㫖承襲睿親王爵世襲罔替
和碩豫親王多鐸
太祖皇十五子初封貝勒崇德元年四月以軍功晉封五月降多羅貝勒七年七月以軍功晉多羅豫郡王順治元年十月仍晉和碩豫親王二年以軍功晉和碩德豫親王四年七月晉輔政叔德豫親王六年三月薨尋坐事降多羅郡王康熙十年五月追諡通乾隆四十三年正月奉
特㫖復封 多尼多鐸子崇德七年七月封多羅郡王順治六年十月襲八年二月封和碩信親王九年三月降襲郡王〈詳郡王〉 修齡信懿郡王德昭子乾隆三十六年襲多鐸之四世孫如松爵為信郡王四十三年追復豫通親王原封
特命現襲之信郡王晉襲豫親王 裕豐修齡子乾隆
五十一年襲
和碩敬謹親王尼堪
太祖皇孫廣略貝勒褚英子初封固山貝子順治元年十月晉多羅貝勒五年九月晉多羅敬謹郡王六年三月晉多羅敬謹親王尋坐事降多羅郡王八年五月復封和碩親王九年十一月以定邊大將軍征湖南薨於陣諡莊 尼思哈尼堪子順治十年十二月襲十二年四月晉和碩敬謹親王十七年十一月薨諡悼 蘭布尼堪子順治十三年正月封三等輔國將軍十八年六月晉多羅貝勒康熙六年二月以父尼堪功襲敬謹郡王七年八月晉襲八年五月坐事降鎮國公〈詳鎮國公〉
原封和碩成親王岳託
太祖皇孫和碩禮親王代善子天命十一年十一月以軍功封貝勒崇德元年四月議功晉封尋坐事降多羅貝勒〈詳貝勒〉
原封和碩端重親王博洛
太祖皇孫贈和碩饒餘親王阿巴泰子崇德元年封固山貝子順治元年十月以軍功晉多羅貝勒四年六月晉多羅郡王五年九月
賜號端重六年三月晉和碩親王七年坐事降多羅郡王八年正月復晉和碩親王九年三月薨諡定十六年十月坐事追降多羅貝勒奪諡 齊克新博洛子順治九年八月襲和碩親王十二年四月晉襲和碩端重親王十六年十月以父罪降多羅貝勒〈洋貝勒〉
原封和碩安親王岳樂
太祖皇孫贈和碩饒餘親王阿巴泰子初封多羅貝勒順治八年二月襲封多羅安郡王十四年十一月晉和碩親王仍號安康熙二十八年二月薨諡和三十九年十二月坐事追降多羅郡王〈襲詳郡王〉原封和碩順承親王錫保
太祖五世孫多羅順承郡王諾羅布子〈封詳郡王〉雍正九年八
月以軍功晉封〈削爵詳郡王〉
太宗系
和碩肅親王豪格
太宗皇長子初號貝勒天聰六年六月封和碩貝勒崇德元年四月以軍功晉和碩肅親王六年三月坐事降多羅郡王七年七月以軍功復晉封順治元年四月坐事削爵十月復封五年三月坐事削爵幽禁四月自盡八年追贈和碩肅親王諡武 富綬豪格子順治八年二月襲和碩親王改號顯康熙八年十二月薨諡懿 丹臻富綬子康熙九年六月襲四十一年五月薨諡密 衍潢丹臻子康熙四十一年八月襲乾隆三十六年十二月薨諡謹藴著富綬孫贈和碩顯親王拜察禮子乾隆三
十七年四月襲四十三年正月追復肅武親王始封之號奉
特㫖令現襲之顯親王復號曰肅是年四月薨 永錫丹臻孫奉國將軍成信子乾隆四十三年閏六月襲
和碩承澤親王碩塞
太宗皇五子順治元年十月封多羅承澤郡王六年三月晉和碩親王七年八月降多羅郡王八年閏二月晉和碩承澤親王十二年十二月薨諡裕 博果鐸碩塞子順治十二年六月襲改號莊雍正元年正月薨諡靖無嗣 允禄
聖祖皇十六子雍正元年二月奉
㫖為莊靖親王後襲爵乾隆三十二年二月薨諡恪 永瑺允禄孫贈莊親王𢎞普子乾隆八年七月降襲輔國公三十二年六月襲
和碩襄親王博穆博果爾
太宗皇十一子順治十二年十二月封十三年七月薨諡
昭無襲
世祖系
和碩裕親王福全
世祖皇二子康熙六年正月封四十二年六月薨諡憲保泰福全子康熙四十一年四月封世子四十二年十月襲雍正二年十一月坐事削爵 廣寧福全孫贈和碩悼親王保綬子雍正二年十二月襲四年十月坐事削爵 廣禄廣寧弟雍正四年十月襲
和碩恭親王常寧
世祖皇五子康熙十年正月封四十二年六月薨子降襲
多羅貝勒〈詳貝勒〉
和碩純親王隆禧
世祖皇七子康熙十三年正月封十八年七月薨諡靖富爾祜倫隆禧子康熙十九年三月襲是年十一月薨無襲
聖祖系
原封和碩誠親王允祉
聖祖皇三子康熙四十八年三月以多羅貝勒晉封雍正六年六月降多羅誠郡王八年二月復封是年五月坐事削爵〈卒詳郡王〉
和碩恒親王允祺
聖祖皇五子康熙三十七年三月封多羅貝勒四十八年三月晉封雍正十年閏五月薨諡温 𢎞晊允祺子雍正三年十月封輔國公五年七月晉鎮國公十年九月晉襲乾隆四十年六月薨諡恪子降襲〈詳郡王〉
和碩淳親王允祐
聖祖皇七子康熙三十七年三月封多羅貝勒四十八年三月晉多羅淳郡王雍正元年四月晉和碩淳親王八年四月薨諡度子降襲〈詳郡王〉
和碩履親王允祹
聖祖皇十二子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封固山貝子六十一年十二月晉多羅嘉郡王雍正元年十二月降固山貝子二年六月降鎮國公八年五月晉多羅履郡王十三年十一月晉和碩履親王乾隆二十八年七月薨諡懿〈襲詳郡王〉
和碩怡親王允祥
聖祖皇十三子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封雍正八年五月薨諡賢 𢎞曉允祥子雍正八年十二月襲乾隆四十三年四月薨 永琅𢎞曉子四十三年七月襲
和碩莊親王允禄
聖祖皇十六子〈見和碩莊靖親王博果鐸下〉
和碩果親王允禮
聖祖皇十七子雍正元年四月封多羅果郡王六年二月晉封乾隆三年二月薨諡毅無嗣 𢎞曕
世宗皇六子乾隆三年三月奉
㫖為和碩果毅親王後襲爵二十八年五月坐事降多
羅貝勒〈復封贈諡詳郡王〉
和碩諴親王允祕
聖祖皇二十四子雍正十一年正月封乾隆三十八年十月薨諡恪 𢎞暢允祕子乾隆二十一年十二月封不入八分輔國公三十九年正月降襲多羅諴郡王四十二年四月晉封
世宗系
和碩和親王𢎞晝
世宗皇五子雍正十一年正月封乾隆三十五年七月薨諡恭 永璧𢎞晝子乾隆二十一年封不入八分輔國公三十五年十月奉
特㫖襲三十七年三月薨諡勤子降襲〈詳郡王〉
原封和碩果親王𢎞曕
世宗皇六子〈見和碩果毅親王允禮下〉
今上皇帝系
和碩榮親王永琪
今上皇帝皇五子乾隆三十年十一月封三十一年三月薨諡純四十六年子綿億封授多羅貝勒和碩定親王綿德
今上皇帝皇孫贈和碩定安親王永璜子乾隆十五年三月封三十七年九月降襲多羅定郡王四十一年坐事削爵四十二年二月奉
特㫖封鎮國公
〈臣〉等謹案
聖朝親親之誼優崇罔替其或恃貴而驕不遵法度則
無以仰承
恩禮而邀寛大之典雖曾膺封號不得仍列於諸藩如
原封和碩親王勞親係
太祖皇孫於順治八年以罪黜為庶人原封和碩廉親王
允禩係
聖祖皇八子於雍正四年以罪黜為庶人原封和碩禮親
王𢎞晳係
聖祖皇孫於乾隆四年以罪黜為庶人是皆身負重譴法
所難寛繼邀
特恩附於
玉牒之末應遵斯例附載卷末外此尚有原封多羅郡王
阿達禮係
太祖皇孫於崇德八年以罪黜為庶人原封多羅貝勒拜
音圖係
顯祖皇孫於順治八年以罪黜為庶人原封多羅貝勒蘇
努係
太祖四世孫於雍正二年以罪黜為庶人原封多羅貝勒
延信係
太祖皇曾孫於雍正六年以罪黜為庶人原封固山貝子
碩託係
太祖皇孫於崇德八年以罪黜為庶人原封固山貝子允
禟係
聖祖皇九子於雍正四年以罪黜為庶人原封鎮國公德
馬䕶係
顯祖皇孫於順治八年以罪黜為庶人原封鎮國公愛度
禮係
顯祖皇曾孫於順治元年以罪黜為庶人原封鎮國公務
爾占係
太祖皇曾孫於雍正元年以罪黜為庶人今遵
玉牒附著卷末之例類志於此
附贈和碩親王
贈和碩親王舒爾哈齊
顯祖皇三子順治十年五月贈諡莊 篇古舒爾哈齊子〈封詳輔國公〉順治十年五月贈多羅貝勒諡靖定乾隆十五年七月以曾孫德沛襲封和碩簡親王追贈富喇塔篇古子〈封詳貝子〉乾隆十五年七月以孫德
沛襲封和碩簡親王追贈 福存富喇塔子〈封詳貝子〉乾隆十五年七月以子德沛襲封和碩簡親王追贈
贈和碩簡親王巴爾堪
顯祖皇曾孫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子〈封詳輔國將軍〉康熙二十二年四月追封三等輔國將軍雍正元年正月贈不入八分輔國公諡武襄乾隆十七年十二月以孫竒通阿襲封和碩簡親王追贈 巴賽巴爾堪子〈封詳輔國公〉乾隆十七年十二月以子竒通阿襲封和碩簡親王追贈
贈和碩饒餘親王阿巴泰
太祖皇七子〈封詳郡王〉康熙元年三月以其子岳樂晉封和碩
安親王追贈諡敏
贈和碩穎親王薩哈璘
太祖皇孫和碩禮親王代善子〈初封詳郡王〉崇德元年五月贈
康熙十年五月追諡毅
贈和碩親王祜塞
太祖皇孫和碩禮親王代善子〈封詳鎮國公〉順治十年五月以其子傑書封多羅郡王追贈多羅郡王諡惠順康熙元年三月以傑書襲封和碩康親王晉贈贈和碩睿親王功宜布
太祖四世孫輔國公齊努渾弟乾隆四十三年以孫淳穎
襲睿親王追贈
贈和碩睿親王如松
太祖五世孫功宜布子乾隆四十三年以子淳穎襲睿親
王追贈
贈和碩顯親王拜察禮
太宗皇曾孫和碩顯親王富綬子〈封詳輔國將軍〉乾隆三十七年
四月以子藴著襲封顯親王追贈
贈和碩莊親王𢎞普
太宗四世孫和碩莊親王允禄子〈封詳鎮國公初贈詳世子〉乾隆三十二年六月以子永瑺襲封莊親王追贈
贈和碩榮親王〈早薨未有名〉
世祖皇四子〈贈年月無考〉
贈和碩親王保綬
世祖皇孫和碩裕親王福全子〈初封詳輔國公〉雍正三年三月以
子廣寧襲封和碩裕親王追贈諡悼
贈和碩禮親王允礽
聖祖皇二子〈詳 帝系考 皇太子 皇子門中〉雍正二年十二月贈
諡密
贈和碩親王𢎞暉
世宗皇長子早薨雍正十三年十一月贈諡端
贈和碩親王福惠
世宗皇子早薨雍正十三年十一月贈諡懷
贈和碩定親王永璜
今上皇帝皇長子乾隆十五年三月贈諡安
以上親王
世子
顯祖系
世子富爾敦
顯祖皇曾孫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子順治八年四月薨
諡慤厚
世祖系
原封世子廣善
世祖皇曾孫原封和碩裕親王保泰子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封雍正二年五月坐事削爵授公品級六年十一月坐事削級
聖祖系
原封世子𢎞晟
聖祖皇孫原封和碩誠親王允祉子康熙五十九年十二
月封雍正二年十一月坐事削爵
世子品級𢎞昆
聖祖皇孫和碩履親王允祹子乾隆十五年三月薨以世
子禮殯𦵏
附贈世子
贈世子𢎞普
太宗四世孫
聖祖皇孫和碩莊親王允禄子〈封詳鎮國公〉乾隆八年三月卒
追贈諡恭勤
以上世子
〈臣〉等謹案封世子者他日承襲自有封爵故於襲爵附載始封毋致重出此條所載皆封世子而未承襲者也長子倣此
多羅郡王
顯祖系
多羅敏郡王勒度
太祖皇曾孫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子順治八年閏二月
封十二年十二月薨諡簡無襲
太祖系
多羅饒餘郡王阿巴泰
太祖皇七子天命八年封多羅貝勒崇德元年四月封多羅饒餘貝勒順治元年四月晉封三年三月薨〈贈襲並詳親王〉
多羅順承郡王薩哈璘
太祖皇孫和碩禮親王代善子天命十一年屢從征伐有功封貝勒崇德元年四月晉封是年五月薨〈贈諡詳親王〉 勒克德渾薩哈璘子順治元年十一月封多羅貝勒五年九月晉封多羅順承郡王九年三月薨諡恭惠 勒爾錦勒克德渾子順治九年八月襲康熙十九年十一月以罪削爵 勒爾貝勒爾錦子康熙二十年六月襲二十一年二月薨 揚竒勒爾錦子康熙二十一年十二月襲兄爵二十六年四月薨 寵保勒爾錦子康熙二十六年十一月襲兄爵三十七年九月薨 布穆巴勒爾錦子康熙三十八年正月襲弟爵五十四年五月坐事削爵 諾羅布勒克德渾庶子康熙五十四年五月襲五十六年二月薨諡忠 錫保諾羅布子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襲〈晉封詳親王〉雍正十一年七月坐事削爵乾隆七年八月卒以多羅郡王禮殯𦵏 熙良錫保子雍正三年十月封輔國公五年七月晉鎮國公十年正月封世子十一年七月以父罪削爵十二月襲多羅順承郡王乾隆九年四月薨諡恪 泰斐英阿熙良子乾隆九年九月襲二十一年七月薨諡恭 恒昌泰斐英阿子乾隆二十一年十月襲四十三年二月薨諡慎 倫柱恒昌子乾隆五十一年五月襲
多羅謙郡王瓦克達
太祖皇孫和碩禮親王代善子順治三年正月封三等鎮國將軍四年三月以軍功晉鎮國公八年二月以軍功晉封九年八月薨諡襄〈襲詳鎮國將軍〉乾隆四十三年三月奉
特㫖謙郡王瓦克達從前著有功績現無承襲之人著加恩瓦克達之子孫賞給一等鎮國將軍世襲罔替多羅信郡王多尼
太祖皇孫追降多羅郡王多鐸子〈初襲詳親王〉順治九年三月降襲十八年正月薨諡宣和 鄂扎多尼子順治十八年六月襲康熙四十一年十月薨 董額鄂扎叔父順治十八年正月封多羅貝勒康熙十六年二月坐事削爵四十二年三月襲四十五年六月薨 德昭鄂扎子康熙四十五年十月襲乾隆二十七年二月薨諡慤 如松多鐸五世孫輔國恪勤公贈多羅信郡王功宜布子〈初封詳輔國公〉乾隆二十七年閏五月襲三十五年十一月薨諡恪多羅衍禧郡王羅洛宏
太祖皇曾孫贈多羅克勤郡王岳託子崇德四年九月以岳託由親王降貝勒仍襲多羅貝勒七年三月坐事削爵八年五月復封多羅貝勒順治元年十月以軍功晉多羅衍禧郡王三年八月薨諡介 羅
可鐸羅洛宏子順治五年閏四月襲八年二月改號多羅平郡王康熙二十一年七月薨諡比 訥爾都羅可鐸子康熙十八年正月封長子二十二年正月襲二十六年四月以罪削爵 訥爾福羅可鐸子康熙二十四年正月封固山貝子二十六年五月襲四十年七月薨諡悼 訥爾蘇訥爾福子康熙四十年十月襲雍正四年七月以罪削爵乾隆五年九月卒以多羅郡王禮殯𦵏 富彭訥爾蘇子雍正四年七月襲乾隆十三年十一月薨諡敏 慶寧富彭子乾隆十四年三月襲十五年九月薨諡僖 慶恒固山貝子品級福秀子乾隆六年三月為伯父富彭後十五年十二月襲二十七年閏五月坐事降封〈詳固山貝子〉四十年閏十月復授郡王四十三年正月追復克勤郡王始封之號奉
特㫖命現襲之平郡王復號克勤郡王四十四年四月
薨子雅朗阿襲
多羅郡王精濟
太祖皇曾孫贈和碩親王祜塞子順治三年六月襲鎮國
公尋晉封六年五月薨諡懷愍無襲
原封多羅郡王塔爾納
太祖皇曾孫原封和碩端重親王博洛子順治十四年正
月封是年三月薨以父罪追削爵
多羅安郡王瑪爾渾
太祖皇曾孫和碩安親王岳樂子康熙十六年正月封世子二十九年二月降襲多羅安郡王四十八年十一月薨諡慤 華玘瑪爾渾子康熙四十九年二月襲五十八年九月薨諡節無襲
原封多羅僖郡王岳希
太祖皇曾孫原封和碩安親王追降郡王岳樂子康熙二十一年正月封三十九年十二月以父追降郡王降封鎮國公〈詳鎮國公〉
原封多羅勤郡王岳端
太祖皇曾孫原封和碩安親王追降多羅郡王岳樂子康熙二十三年正月封二十九年二月以父爵不世襲降封固山貝子〈詳貝子〉
太宗系
多羅温郡王猛峩
太宗皇孫和碩肅親王豪格子順治十四年正月封康熙十三年七月薨諡良 佛永輝猛峩子康熙十三年九月襲十七年正月薨諡哀 延壽猛峩子康熙十七年四月襲三十七年四月坐事降貝勒〈詳貝勒〉
原封多羅惠郡王博翁果諾
太宗皇孫和碩承澤親王碩塞子康熙四年正月封二十三年五月坐事削爵 球琳博翁果諾孫雍正元年二月封多羅貝勒六年正月襲〈降削詳貝勒〉
世祖系
多羅裕郡王亮煥
世祖四世孫裕端親王廣禄子乾隆五十一年降襲聖祖系
原封多羅直郡王允禔
聖祖皇長子康熙三十七年三月封四十七年十一月坐
事削爵〈卒𦵏詳貝子〉
多羅誠郡王允祉
聖祖皇三子康熙三十七年三月封三十八年九月降多羅貝勒四十八年三月晉和碩誠親王〈詳親王〉雍正八年五月坐事削爵十年閏五月卒以多羅郡王禮殯𦵏乾隆二年十二月追諡隠
原封多羅敦郡王允䄉
聖祖皇十子康熙四十八年十月封雍正二年四月坐事
削爵〈卒𦵏詳貝子〉
多羅恂郡王允禵
聖祖皇十四子康熙四十八年十月封固山貝子雍正元年五月晉多羅郡王三年十二月降固山貝子四年五月坐事削爵乾隆二年二月授奉恩輔國公品級十二年六月封多羅貝勒十三年正月晉多羅恂郡王二十年正月薨諡勤
多羅愉郡王允禑
聖祖皇十五子雍正四年五月封多羅貝勒八年二月晉封九年二月薨諡恪 𢎞慶允禑子雍正九年六月襲乾隆三十四年十二月薨諡恭子降襲〈詳多羅貝勒〉
多羅慎郡王允禧
聖祖皇二十一子雍正八年二月封固山貝子五月晉多羅貝勒十三年十一月晉多羅慎郡王乾隆二十三年五月薨諡靖〈襲詳貝勒〉
多羅理郡王𢎞㬙
聖祖皇孫贈和碩禮親王允礽子乾隆元年二月封奉恩輔國公四年十月晉封四十五年薨〈襲詳貝勒〉多羅淳郡王𢎞暻
聖祖皇孫和碩淳親王允祐子雍正五年四月封長子八年九月降襲乾隆四十二年七月薨諡慎子降襲〈詳多羅貝勒〉
多羅寧郡王𢎞晈
聖祖皇孫和碩怡親王允祥子雍正八年八月封乾隆二
十九年八月薨諡良
原封多羅泰郡王𢎞春
聖祖皇孫多羅恂郡王允禵子〈初封詳貝子〉雍正十一年二月晉多羅泰郡王十二年八月降固山貝子〈詳貝子〉多羅諴郡王𢎞暢
聖祖皇孫諴恪親王允祕子乾隆四十八年坐事降諴郡
王
多羅質郡王永瑢
聖祖皇曾孫
今上皇帝皇六子為多羅慎靖郡王允禧後乾隆二十四年十月封多羅貝勒三十七年十月晉封多羅恒郡王永皓
聖祖二世孫和碩恒親王𢎞晊子乾隆四十年十月降襲世宗系
多羅果郡王𢎞曕
世宗皇六子為和碩果毅親王允禮後〈初封詳親王〉乾隆二十八年五月坐事降多羅貝勒三十年二月復封郡王是年三月薨諡恭 永瑹𢎞曕子乾隆三十年六月襲
多羅和郡王綿倫
世宗皇曾孫和碩和親王永璧子乾隆三十七年九月降襲三十九年十一月薨諡謹 綿循綿倫弟乾隆四十年正月奉
特㫖襲
今上皇帝系
多羅履郡王永珹
今上皇帝皇四子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襲封多羅履郡王四十二年二月薨諡端子降襲〈詳多羅貝勒〉多羅儀郡王永璇
今上皇帝皇八子乾隆四十四年封
多羅定郡王綿恩
今上皇帝皇孫贈和碩定親王永璜子乾隆四十一年
正月奉
特㫖襲
附贈多羅郡王
贈多羅通達郡王雅爾哈齊
顯祖皇四子順治十年五月贈
贈多羅克勤郡王岳託
太祖皇孫和碩禮親王代善子〈封詳貝勒〉崇德四年四月贈
贈多羅信郡王蘇爾發
太祖皇曾孫多羅貝勒多爾博子〈封詳貝勒〉乾隆二十七年八月以曾孫如松襲封信郡王追贈 塞勤蘇爾發子〈封詳輔國公〉乾隆二十七年八月以孫如松襲封追贈 功宜布塞勤子〈封詳輔國公〉乾隆二十七年八月以子如松襲封追贈
贈多羅循郡王永璋
今上皇帝皇三子乾隆二十五年七月薨追贈四十一
年正月奉
㫖以綿懿嗣〈詳貝勒〉
以上郡王
長子
聖祖系
原封長子𢎞曙
聖祖皇孫和碩淳親王允祐子雍正元年正月視其父初
封郡王例封五年四月坐事削爵
以上長子
皇朝文獻通考卷二百四十六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皇朝文獻通考>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 1736年 (提及)
- 1636年 (提及)
- 1649年 (提及)
- 1670年 (提及)
- 1725年 (提及)
- 1743年 (提及)
- 1748年 (提及)
- 1773年 (提及)
- 1644年 (提及)
- 1651年 (提及)
- 1661年 (提及)
- 1668年 (提及)
- 1672年 (提及)
- 1697年 (提及)
- 1726年 (提及)
- 1716年 (提及)
- 1735年 (提及)
- 1752年 (提及)
- 1775年 (提及)
- 1616年 (提及)
- 1648年 (提及)
- 1641年 (提及)
- 1645年 (提及)
- 1652年 (提及)
- 1709年 (提及)
- 1733年 (提及)
- 1693年 (提及)
- 1734年 (提及)
- 1753年 (提及)
- 1650年 (提及)
- 1778年 (提及)
- 1771年 (提及)
- 1671年 (提及)
- 1642年 (提及)
- 1653年 (提及)
- 1656年 (提及)
- 1667年 (提及)
- 1626年 (提及)
- 1689年 (提及)
- 1731年 (提及)
- 1632年 (提及)
- 1669年 (提及)
- 1702年 (提及)
- 1655年 (提及)
- 1723年 (提及)
- 1767年 (提及)
- 1724年 (提及)
- 1674年 (提及)
- 1680年 (提及)
- 1728年 (提及)
- 1698年 (提及)
- 1732年 (提及)
- 1763年 (提及)
- 1722年 (提及)
- 1730年 (提及)
- 1738年 (提及)
- 1756年 (提及)
- 1770年 (提及)
- 1765年 (提及)
- 1750年 (提及)
- 1739年 (提及)
- 1643年 (提及)
- 1683年 (提及)
- 1662年 (提及)
- 1772年 (提及)
- 1720年 (提及)
- 1623年 (提及)
- 1681年 (提及)
- 1682年 (提及)
- 1687年 (提及)
- 1699年 (提及)
- 1715年 (提及)
- 1717年 (提及)
- 1742年 (提及)
- 1744年 (提及)
- 1786年 (提及)
- 1646年 (提及)
- 1677年 (提及)
- 1706年 (提及)
- 1762年 (提及)
- 1639年 (提及)
- 1679年 (提及)
- 1685年 (提及)
- 1701年 (提及)
- 1740年 (提及)
- 1749年 (提及)
- 1741年 (提及)
- 1657年 (提及)
- 1710年 (提及)
- 1684年 (提及)
- 1678年 (提及)
- 1665年 (提及)
- 1737年 (提及)
- 1769年 (提及)
- 1758年 (提及)
- 1727年 (提及)
- 1777年 (提及)
- 1783年 (提及)
- 1759年 (提及)
- 1779年 (提及)
- 1776年 (提及)
- 1760年 (提及)
- PD-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