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文鑑 (四部叢刊本)/卷第八十九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第八十八 皇朝文鑑 卷第八十九
宋 呂祖謙 編撰 景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宋刊本
卷第九十

皇朝文鑑卷第八十九

 序

   送周屯田序      曾  鞏

   送江任序       曽  鞏

   送趙宏序       曽  鞏

   李氏退居類藁序    李  泰伯

   鳬繹先生詩集序    蘇  軾

   田表聖奏議序     蘇  軾

   錢塘勤上人詩集序   蘇  軾

   六一居士集序     蘇  軾

   華戎魯衛信錄緫序   蘇  頌

   章公甫字序      章  望之

   鄭野甫字序      章  望之

    送周屯田序     曽  鞏

士大夫仕登朝廷年七十上書去其位天子官其

一子而聽之亦可謂榮矣然而有若不釋然者余

為之言曰古之士大夫倦而歸者安居几杖膳羞

被服百物之珍好自若天子養以燕饗飲食郷射

之禮自比子弟𥘵韝鞠𦜕以薦其物諮其辭説不

於庠序則於朝廷時節之賜與縉紳之禮於其家

者不以朝則以夕上之聽其休爲不敢勤以事下

之自老爲無爲以尊榮也今一日辭事還其廬徒

御散矣賔客去矣百物之順其欲者不足人之羣

嬉屬好之交不與約居而獨游散棄乎山墟林莽

阨巷窮閭之間如此其於長者薄也亦SKchar能使其

不欿然於心邪雖然不及乎尊事可以委蛇其身

而益閑不享乎珍好可以窒煩除薄而益安不去

乎深山長谷豈不足以易其庠序之位不居其榮

豈有患乎其辱哉然則古之所以殷勤奉老者皆

世之任事者所自爲於士之倦而歸者顧爲煩且

勞也今之置古事者顧有司為少耳士之老於其

家者獨得其自肆也然則何為動其意邪余為之

言者尚書屯田員外郎周君中復周君與先人俱

天聖二年進士與余舊且好也既為之辨其不釋

然者又欲其有以處而樂也讀余言者可無異周

君而病今之失矣

    送江任序      曾  鞏

均之為吏或中州之人用於荒邊側境山區海聚

之間蠻夷異域之處或燕荆越蜀海外萬里之人

用於中州以至四遐之郷相易而往其山行水渉

沙莽之馳往往則風霜氷雪瘴霧之毒之所侵加

蛟龍虺蝪之羣之所抵觸衝波急洑隤崖落石之

所覆𡑅其進也莫不籝粮舉藥選舟易馬刀兵曹

伍而後動戒朝奔夜變更寒暑而後至至則宫廬

噐械被服飲食之具土風氣𠋫之宜與夫人民謡

俗語言習尚之務其變難遵而其情難得也則多

愁居惕處而思歸及其乆也所習已安所蔽已解

則歳月有期可引而去矣故不得專一精思修治

以宣布天子及下之仁而為後世可守之法也或

九州之人各用於其土不在西封在東境士不必

勤舟車輿馬不必力而已傳其邑都坐其堂奥道

塗所次升降之倦凌冒之虞無有接於其形動於

其慮至則耳目口鼻百體之所養如不出乎其家

父兄六親故舊之人朝夕相見如不出乎其里山

川之形土田市井風謡習俗辭説之變利害得失

善惡之條貫非其童子之所聞則其少長之所遊

覽非其自得則其郷之先生老者之所告也所居

已安所有事之宜皆以習熟如此能專慮致勞營

職事以宣上恩而修百姓之急其施為先後不待

旁諮乆察而與奪損益之幾已断於𦙄中矣豈累

夫孤客逺寓之憂而以苟且决事哉臨川江君任

為洪之豊城此兩縣者牛羊之牧相交樹木果蔬

五榖之壟相入也所謂九州之人各用於其土者

孰近於此既已得其所處之樂而猒聞飫聽其人

民之事而江君又有聦明敏給之材潔廉之行以

行其政吾知其不去圖議論之適賔客之好而所

為有餘矣蓋縣之治民自得於大山深谷之中而

州以無為於上吾將見江西之幕府無南嚮而慮

者矣於其行遂書以送之

    送趙宏序      曾  鞏

荆民與蠻合為宼潭旁數州被其害天子宰相以

潭重鎮守臣不勝任為改用人又不勝復改之守

至上書乞益兵詔與撫兵三百殿直天水趙君希

道實䕶以往希道雅與接間過予道潭之事予曰

潭山川甲兵如何食幾何賊衆寡强弱如何予不

能知能知書之載若潭事多矣或合數道之兵以

數万絶山谷而進其勢非不衆且徤也然而卒殱焉

者多矣或單車獨行然而以克者相踵焉顧其義

信如何耳致吾義信雖單車獨行寇可以為無事

龔遂張綱祝良之類是也義信不足以致之雖合

數道之兵以數萬卒殱焉適重寇耳况致平耶陽

旻裴行立之類是也則兵不能致平致平者在太

守身也明矣前之守者果能此天子宰相烏用易

之必易之為前之守者不能故也今往者復曰乞

益兵何其與書之云者異邪予憂潭民之重困也

寇之益張也往時潭吏與旁近郡靳力勝賊者暴

骸者戮降者有之今之往者將特不為是而已耶

抑猶不免乎為是也天子宰相任之之意其然耶

潭守近侍臣使撫覘潭者郎吏御史愽士相望為

我諗其賢者曰今之言古書往往曰迃然書之事

乃已試者也師已試而施諸治與時人之自用孰

謂得失耶愚言儻可以平潭之患今雖細然大中咸

通之間南方之憂常劇矣夫豈階於大哉為近臣

郎吏御史愽士者獨得而不思也希道固喜事者

因其行遂次第其語以送之

    李氏退居類藁序   李  泰伯

李泰伯以舉茂才罷歸其明年慶曆癸未秋因科

所著文自冠迄兹十五年得草藁二百三十三首

將恐亡散姑以類辨為十二巻寫之間或應用而

為未能尽無愧閔其力之勞輙不弃去至於夭淫

刻飾尤無用者雖傳在人口皆所弗取噫天將壽

我乎所為固未足也不然斯十二巻庻可藉乎見

古人矣故自序云

    鳬繹先生詩集序   蘇  軾

孔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也有馬者借人乗之今

亡矣夫史之不闕文與馬之不借人也豈有損益

於世也哉然且識之以為世之君子長者日以逺

矣後生不復見其流風遺俗是以日趨於智巧便

佞而莫之止是二者雖不足以損益而君子長者

之澤在焉則孔子識之而况其足以損益於世者

乎昔吾先君適京師與卿士大夫遊歸以語軾曰

自今以往文章其日工而道將散矣士慕逺而忽

近貴華而賤實吾已見其兆矣以魯人鳬繹先生

之詩文十餘篇示軾曰小子識之後數十年天下

無復爲斯文者也先生之詩文皆有爲而作精悍

確苦言必中當世之過鑿鑿乎如五榖必可以療

飢断断乎如藥石必可以伐病其遊談以爲髙枝

詞以爲觀美者先生無一言焉其後二十餘年先

君既没而其言存士之爲文者莫不超然出於形

噐之表微言髙論既已鄙陋漢唐而其反復論難

正言不諱如先生之文者世莫之貴矣軾是以悲

於孔子之言而懷先君之遺訓益求先生之文而

得之於其子復乃録而藏之先生諱太𥘉字醇之姓

顔氏先師兖公四十七世孫云

    田表聖奏議序    蘇  軾

故諫議大夫贈司徒田公表聖奏議十篇嗚呼田

公古之遺直也其盡言不諱盖自敵已以下受之

有不能堪者而况於人主乎吾是以知 二宗之

聖也自太平興國以來至于咸平可謂天下大治

千載一時矣而田公之言常若有不測之憂近在

朝夕者何哉古之君子必憂治世而危明主明主有絶

人之資而治世無可畏之防夫有絶人之資必輕其

臣無可畏之防必易其民此君子之所甚懼也方

漢文時刑措不用兵革不試而賈誼之言曰天下

有可長太息者有可流涕者有可痛哭者後世不

以是少漢文亦不以是甚賈誼由此觀之君子之

遇治世而事明主法當如是也誼雖不遇而其所

言略已施行不幸早世功烈不著於時然誼嘗建

言使諸侯王子孫各以次受分地文帝未及用歷

孝景至武帝而主父偃舉行之漢室以安今公之

言十未用五六安知來世不有若偃者舉而行之

歟願廣其書於世必有與公合者此亦忠臣孝子

之志也

    錢塘勤上人詩集序  蘇  軾

昔翟公罷廷尉賔客無一人至者其後復用賔客

欲往翟公大書其門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

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世以為口實

然余嘗薄其為人以為客則陋矣而公之所以待

客者獨不為小哉故太子太師歐陽公好士為天

下第一士有一言中於道不逺千里而求之甚於

士之求公以故盡致天下豪俊自庸衆人以顯於

世者固多矣然士之負公者亦時有盖嘗慨然太

息以人之難知為好士者之戒意公之於士自是

少倦而其退老於潁水之上余往見之則猶論士

之賢者唯恐其不聞於世也至於負者則曰是罪

在我非其過翟公之客負公於死生貴賤之間而

公之士叛公於瞬息俄頃之際翟公罪客而公罪

已與士益厚賢於古人逺矣公不喜佛老其徒有

治詩書學仁義之説者必引而進之佛者惠勤從

公遊三十餘年公常稱之為聦明才智有學問者

尤長於詩公薨於汝隂余哭之於其室其後見之

語及於公未嘗不涕泣也勤固無求於世而公又

非有徳於勤者其所以涕泣不忘豈為利也哉余

然後益知勤之賢使其得列於士大夫之間而從

事於功名其不負公也審矣熈寧七年余自錢塘

將赴髙密勤出其詩若干篇求余文以傳於世余

以為詩非待文而傳者也若其為人之大略則非

斯文莫之傳也

    六一居士集序    蘇  軾

夫言有大而非夸逹者信之衆人疑焉孔子曰天

之將䘮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孟子曰

禹抑洪水孔子作春秋而 子距楊墨盖以是配

禹也文章之得䘮何與於天而禹之功與天地並

孔子孟子以空言配之不已夸乎自春秋作而亂

臣賊子懼孟子之言行而楊墨之道廢天下以爲

是固然而不知其功孟子既没有申商韓非之學

違道而趍利殘民以厚主其説至陋也而士以是

罔其上上之人僥倖一切之功靡然從之而世無

大人先生如孔子孟子者推其本末權其禍福之

輕重以救其惑故其學遂行秦以是䘮天下陵夷

至於勝廣劉項之禍死者十八九天下蕭然洪水

之患盖不至此也方秦之未得志也使復有一孟

子則申韓為空言作於其心害於其事作於其事害

於其政者必不至若是烈也使楊墨得志於天下

其禍豈减於申韓哉由此言之雖以孟子配禹可

也太史公曰盖公言黄老賈誼晁錯明申韓錯不

足道也而誼亦為之余以是知邪説之移人雖豪

傑之士有不免者况衆人乎自漢以來道術不出

於孔氏而亂天下者多矣晉以老莊亡梁以佛亡

莫或正之五百餘年而後得韓愈學者以愈配孟

子盖庻幾焉愈之後二百餘年而後得歐陽子其

學推韓愈孟子以逹於孔氏著禮樂仁義之實以

合於大道其言簡而明信而通引物連類折之於

至理以服人心故天下翕然師尊之自歐陽子之

存世之不説者譁而攻之能折困其身而不能屈

其言士無賢不肖不謀而同曰歐陽子今之韓愈

也 宋興七十餘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聖

景祐極矣而斯文終有愧於古士亦因陋守舊論

卑而氣弱自歐陽子出天下爭自濯磨以通經學

古爲髙以救時行道爲賢以犯顔納説爲忠長育

成就至嘉祐末號稱多士歐陽子之功為多嗚呼

此豈人力也哉非天其孰能使之歐陽子没十餘

年士始為新學以佛老之似亂周孔之實識者憂

之頼 天子明聖詔修取士法風厲學者專治孔

氏黜異端然後風俗一變考論師友淵源所自復

知誦習歐陽子之書予得其詩文七百六十六篇

於其子棐乃次而論之曰歐陽子論大道似韓愈

論事似陸贄記事似司馬遷詩賦似李白此非余

言也天子之言也歐陽子諱脩字永叔既老自謂

六一居士云

    華戎魯衛信録緫序  蘇  頌

元豐四年八月奉詔編類北界國信文字臣切惟

念 國家奄宅四海方制萬區九夷八蠻罔不率

俾蠢兹種獫早以面内 章聖皇帝因其䘮師請

和許通信好歳時問遺寖以訓備 陛下欽若成

憲羈縻要荒乃命儒臣討論故事將欲垂於方册

副在有司其所以慮逺防微紆意及此者皆以偃

兵息民故也顧臣愚陋不足以奉承明詔黽勉期

月粗見綱領詮次類例皆禀聖謨前詔断自通好

以來以迄乎今將明作書之繇故以叙事冠於篇

首厥初講和始於継忠書奏虜主乞盟之請賜以

俞㫖由是行成故次之以書詔既許其通好乃有

載書以著信故次之以誓書昔之和戎則有金絮

采繒之賂我朝歳致銀絹以資其費故次之以歳

幣恩意既通又有好貨以將之故次之以國信信

好不可單往必有言詞以文之故次之以國書異

國之情非行人莫逹故次之以奉使奉使之别則有接

送館伴所經城邑郵亭次舍山川有險易道塗有

回逺若非形於繢事則方嚮莫得而辨也故作驛

程地圖前後遣使名氏非一職秩不同南北群臣

交相禮接年月次序散而不齊既為信書不可無

紀故作名衘年表夫如是而使事尽矣通好肇於

戎人我從而聽之凡問遺之事皆列北信北書於

前朝廷所遺乃報禮也故載之於後所以著其所

 從來也凡使者之至在道則有郵館宣勞之儀

入朝則有見辭宴賜之式礼意䟽數並有節文故

次之以儀式又次之以賜予虜待王人亦有常矩

無敢違越故以持礼過北界及北界分物係於後

使者宜通賔主之歡而贄見之礼不可闕也故次

之以交馳問勞往返詔宣書劄躰範存焉故受之

以詔録又次之以書儀信幣則有齎操之勤導從

則有輿𨽻之衆霑賚所及無不均通故次之以例

物使者至都上恩顧䘏靡所不至或𧵍易貨財或

須索供饋或丐求珍異許予多矣故次之以市易

而供須求丐附焉南北將命往還約束細大之務

動循前比故次之以條例凡此皆常使也誕辰歳

節致礼而已至若事干大體則有專使以導之故

次之以泛使疆場之虞帥守當任其責則接境司

州得以公牒往復故次之文移事非司州所能予

奪至待命官及疆吏對議者代州移徒廵鋪界壕

是也故次之以河東地界疆界既辨則邊圉不可

不謹故次之以邊防其别又有州郡壁壘之繕完

砦鋪塘濼之限断載於輿地所以示守俻之嚴也

凡為此書本於通好遼人則彼之種族自出不可

不知遼本契丹也故次之以契丹世系虜與中國

言語不通飲食不同逐草隨蓄射獵為生難以禮

義治也朝廷所以能固結而柔服之盖知其愛好

之實也故次之以國俗耶律氏僣儗中華有年數

矣爵號官稱往往竊名故次之以官属而宗戚俸

禄三者相須並見於夷狄之俗恃險與馬由古然

矣故次之以関口道路又次之以畨軍馬遼之爲

國幅員不過三千餘里而並建都府兼置州縣軺

車所過宜詳其處故次之以州縣彼裔夷也并有

奚㴾故土外接大荒之境其可見者冝兼著之所

以示天聲之逮逺也故終於畨夷雜録而經制方

畧論議奏䟽附焉臣切觀前世制禦戎狄之道載

籍所紀不過厚利和親以約結之用武克伐以驅

除之或卑辭厚禮以誘其𠂻或入朝質子以制其命漢唐

之事若可信也然約結一解則陵暴隨之彼豈不得其術

邪盖恃一時之安而不圖經乆之利故也淵謀碩畫何代

無之至于我 朝乃得上策年歷七紀而保塞無

患歳來信幣而致禮益恭行旅交通邊城晏閉黎

民土著至老死而不知兵革自書契以來戢兵保

定未有如今日之全勝者也 聖上方恢天下之

度以威懷逺人猶慮有司慢令取侮遂案圖籍揭

為令典使之循守無得而踰後雖有忿鷙悍黠之

虜欲啓事端繩以章條彼當自屈若然舉遼朔之

衆唯上之令則是書之作可謂規撫宏逺而徳施

無窮矣然以今日承平之勢當彼百年既往之運

狃我涵煦侈心漸萌侈極而微形兆兹見藁街質

館行可致其俘入矣今姑撮其大要概副聖辰經逺

之慮揔二百巻巻有冗併則釐為上中下謹條事

目具於左方

    章公甫字序     章  望之

古之人有聖智者出然後制噐濟用以為天下利

而洪荒之風革矣前聖作之後聖因之以至于多

且備宫室棟宇飬生之大物也丘墓宗廟奉死之

大歸也城郭溝池守國之大防也車輅所以行陸

也舟梁所以行水也險阻由是而通耒耜鎡錤筐

筥杵臼所以資農作也薄槌以時蚕機杼以成絲

絲麻布帛所以資女功也衣食由是而有鈇鉞干

戈介胄矛㦸所以衛兵人也常旂旟旐所以表師

師也鼓鼙鐃鐲所以警進退也姦暴由是而戢罔

罟畢翳所以給畋漁也災害由是而除衣裳韠舄

所以周身也冕弁巾冠所以飾首也天子之鎮圭

諸侯之五瑞所以班國也佩玉於身觸以衝牙組

綬咸異所以節行也貴賤由是而衰䘮期有數䘮

制有别齊斬苴枲以杖屨輔其隆以日月致其殺

所以厚人道也孝思由是而篤珪璧琮璜凡用玉

者所以禮神修好也誠慤由是而交鼐鼒錡釡所

所以致烹餁也爼豆簠簋所以旅飲食也爵勺尊

彞所以𣂏酒醴也賔祭由是而供金石絲竹匏土

革木舞以干戚羽旄象其君徳所以諧音樂也和

樂由是而合莞簟几杖所以佚四躰也尊少由是

而分射侯既抗正鵠既設弓矢以中所以習射也

禮容由是而考節符印璽所以孚逺近也命令由

是而質府庫之藏鍵閉筦籥以固之所以謹出納

也詐偽由是而察五行之産五材之用或文也或

素也或有象也或無象也或貴其聲也或貴其色

也或貴其物也或貴其徳也視其所施而已大小

有宜上下有稱於以尊尊而親親老老而賔賔敬

鬼神而利民事國家制度於是乎始罔淫為異噐

以啓竒邪是以作而可法用而可觀惟度量權衡

齊衆之噐也多寡天下之物誠信天下之民本之

同律參之度數以適規矩方圓以定準繩平直法

於王府同於四海之内凡出於人力者莫不得所

以程百噐以役百工是以先王務審之今吾族子

者衡其名矣子平其字矣嘗得進士第冠多士於

天子之廷是尊儒之重選也六朞而拜四官籍在

外朝職在書府出守大邦世人猶以為淹相見於

江之南固請於予曰為我推衡平之義而易字焉

予不得其辭而告之曰衡平而物得輕重物得輕重

而民得其情天下之公所由出也字曰公甫可乎

公甫曰衡也不得叔父之言為不自安今朋友以

謂衡也者將告之曰是吾叔父之言也

    鄭野甫字序     章  望之

鳥獸與人雜生於世鳥獸之形有頭足毛羽之異

吾人者因其形之一類㮣以其物稱之人之形同

莫可辨者古之人以名名人出其父祖之命以為

識别後之人因名配字以義類相符非謂有勸沮

之殊欲令人人行其名字也故有因義以配物有

因物以配義有因名之文損益藏顯而字乃反之

有因名之物遂以其實配之是以因義以配物如

耕之於伯牛如由之於子路因物以配義如赤之

於子華師之於子張字反名如商之於子夏偃之

於子游物配實如長之於子長予之於宰我是其

意也今之人不究本初以意起事或謂此名也宜

充之以是道彼字也可行之於終身雖失古人之

心猶未離乎告人以善也然而以名字自守於吾

道之門固已狹矣鄭子名叔熊其友字以正夫子

不安其説也命予爲言其理以易之夫子學於古

人聞深而見愽又以行誼自潜不待正夫之字然

後勸也請字之曰野甫以附於因物以配義者如

曰不已質哉爲賦白駒之卒章曰生芻一束其人

如玉其人如玉云者謂其來非外也




皇朝文鑑卷第八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