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皇朝通志 (四庫全書本)/卷03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三十六 皇朝通志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通志卷三十七
  禮畧
  吉禮
  北郊
  等謹按鄭志方丘一門云神州后土附其所謂神州者謂王者所卜居吉土五千里之内地名也葢漢以後諸儒附㑹之說非三代之制后土則自漢武帝立后土祠於汾隂睢上後世因之屢舉屢廢實不足為典要我
  
  列聖以來敬事
  方澤與
  圜丘之典並重寅恭對越酧厚載而荅
  洪庥視前代規制超越萬萬謹載輯禮典著於篇中而鄭志之所謂神州后土者則謹從刪去云
  順治元年定制每嵗夏至大祀
  地於北郊
  方澤以
  五嶽
  五鎮
  四海
  四瀆為四從壇配享八年尊封
  肇祖原皇帝
  興祖直皇帝陵山為啟運山
  景祖翼皇帝
  顯祖宣皇帝陵山為積慶山十六年以   二陵奉移啟運山停積慶山從祀太祖高皇帝陵山為天柱山
  太宗文皇帝陵山為隆業山附
  四從壇配享凡祀
  方澤以夏至日卯時後定以日出前七刻
  圜丘祈榖均為大祀十四年三月大祀
  地于
  方澤奉
  太祖高皇帝
  太宗文皇帝配享嗣是以告謝
  親祀者一以告祭
  親祀者一合祀
  南郊者一惟是年為正祀
  北郊之禮
  康熙元年五月夏至大祀
  地于
  方澤
  聖祖仁皇帝親詣行禮二年尊封
  世祖章皇帝陵山為昌瑞山從祀
  三陵山之次六年十一月大祀
  地于
  方澤奉
  世祖章皇帝配享
  雍正二年五月夏至
  世宗憲皇帝大祀
  地于
  方澤奉
  聖祖仁皇帝配享
  乾隆元年五月夏至大祀
  地于
  方澤
  皇上親詣行禮尊封
  世宗憲皇帝陵山為永寧山從祀
  四陵山之次二年五月夏至大祀
  地于
  方澤奉
  世宗憲皇帝配享八年五月夏至大祀先期致齋于
  齋宫定制
  兩郊皆有
  齋宫是嵗修葺
  北郊齋宫齋宿如禮九年五月夏至大祀以祈雨不乗輦不設鹵簿自後凡值祈雨遵以為制十四年五月夏至大祀詣
  齋宫齋宿
  詔易
  皇祗室緑瓦為黄瓦并修
  北郊壇宇四十四年冬至大祀
  南郊奉
  諭㫖朕明嵗即屆七旬因稍省煩勞専心祼薦定於
  正位躬詣晉獻香帛爵俎以申䖍敬至
  配位
  列祖
  列宗惟上香仍前親奉其獻爵進俎則命諸皇子恭代四
  十五年五月夏至恭舉
  北郊大典
  親承恭代一如前
  南郊之禮凡
  北郊大祀
  皇上躬詣行禮儀節並詳
  大清通禮
  社稷
  順治元年定制
  社稷壇之禮每嵗以春秋仲月上戊祭
  太社
  太稷之神同壇同壝
  社主用石
  稷主用木祭則恭設
  神牌
  太社位右
  太稷位左均北向以
  后土勾龍氏配東位西向
  后稷氏配西位東向壇在
  午門之右凡祀
  社稷壇為大祀八年二月祭
  太社
  太稷
  世祖章皇帝親詣行禮其秋八月值
  太宗文皇帝忌辰陪祀各官行禮畢仍易素服九年秋復
  值忌辰禮部以改期請弗允
  康熈十六年二月
  聖祖仁皇帝親祭
  社稷遇雨照常行禮定制祭日如遇風雨
  皇帝於拜殿内門檻南行禮從祀王公在殿外中甬路兩旁各官在王公後行禮是日雨賛引官以請
  聖祖命照常行禮遇雨在拜殿行禮之例盖未經行云
  雍正元年二月祭
  太社
  太稷先是康熈六十一年十一月
  世宗憲皇帝豋極遣官告祭
  社稷至是
  親詣行禮二年閏四月以平定青海告祭
  社稷行獻俘禮十年三月
  詔直省郡縣修
  社稷壇敬謹行禮
  乾隆元年二月戊辰祭
  太社
  太稷
  皇上親詣行禮二年閏九月奉
  諭㫖大清律載各府州縣
  社稷山川風雲雷雨諸神所在有司以時致祭所以肅祀典而迓休和禮至重也省㑹之地督撫司道駐劄同城向不與祭専屬府縣官行禮督撫司道等官均
  有封疆守土之任自當䖍奉明禋為民祈報凡春秋致祭督撫應率領闔屬文武大小官員敬謹行禮提鎮道員駐劄之地一體率屬陪祭其如何分别班次派員監禮及修整壇壝祭器之處該部詳議具奏奏上通
  飭行之八年七月
  頒發各省
  壇廟祝文二十年六月以平定準噶爾獻俘
  社稷壇十月再行獻俘禮俱遣親王將事二十一年五
  月增
  社稷壇望瘞樂章二十四年五月禱雨於
  社稷壇
  皇上御製祝文歩行詣
  壇薦玉行禮先期奉
  諭朕此次親詣
  社稷壇祈求雨澤禮部所開儀注内無薦玉之禮詢其原委則係相沿舊規並無憲義可考夫玉以芘䕃嘉榖使無水旱之災載在傳記且於答隂之義更為相稱著飭所司敬謹用玉將事二十五年正月以平定回部獻俘
  社稷壇如二十年之禮四十一年四月以平定金川獻
  
  社稷壇如二十五年之禮自乾隆元年以來每嵗春祀
  
  躬詣行禮唯值
  皇上巡行之嵗遣官恭代秋祀恭值
  皇上舉木蘭行圍之典皆遣官恭代
  堂子  大内祭神
  等謹按
  太祖高皇帝建國之初有謁拜
  堂子之禮凡每嵗元旦及月朔國有大事則為祈為報恭詣行禮大出入必告出征凱旋則列纛而拜典至重也順治間建
  堂子於玉河橋東祭法明備詳載典禮而
  内廷䖍祀朝夕無間我
  皇上詔以盛禮載諸典策煌煌
  聖謨明示義法仰見
  聖朝敬事
  天神夙夜寅恭之鉅制稽諸經訓萬古合契謹考典制之
  所自備載於篇
  天聰九年八月
  太宗文皇帝以征察哈爾奏凱師還
  親謁
  堂子行拜
  天之禮崇徳元年五月以大軍征明
  親率王貝勒等謁
  堂子行禮拜纛出師十二月以
  親征朝鮮謁
  堂子行禮次年班師以成功告七年三月以克錦州謁堂子行禮
  順治元年四月
  世祖章皇帝命王貝勒帥師平定中原謁
  堂子行禮九月建
  堂子于京師長安左門外玉河橋東定上香致祭謁告之
  禮先是崇徳元年定制每年元旦
  皇帝率親王以下副都統以上及藩王等詣
  堂子上香行三跪九拜禮又定每年春秋立杆致祭於堂子親王郡王貝勒每家各祭三杆貝子鎮國公輔國公每家各祭二杆鎮國輔國奉國將軍每家各祭一杆無爵宗室不得祭又定每月朔親王以下貝子以上每府委官一人前期齋戒是日詣
  堂子供獻順治二年以元旦
  親詣行禮與否令禮部預期題請又定每年春秋立杆致
  
  聖駕親詣行禮如儀
  康熙十二年定制凡祭
  堂子令漢官勿隨往惟王公滿大臣一品文武官隨往行禮十三年正月以遣大將軍王帥師出征
  聖祖仁皇帝親詣
  堂子行禮次於纛前行禮自後凡大征伐及命將出師皆親詣
  堂子行禮互見軍禮門
  乾隆十四年五月定出征凱旋告祭
  堂子之禮議政王大臣等奉
  諭㫖
  堂子之祭乃我朝先代循用通禮所祭之神即
  天神也
  列祖膺圖御宇既稽古
  郊禋而燔柴典重舉必以時
  堂子則舊俗相承遇大事及春秋季月上旬必祭天祈報嵗首最先展禮定鼎以來恪遵罔怠且不易其名重舊制也考諸經訓祭天有郊有類有祈榖祈年禮本不一兵戎國之大事故命遣大將必先有事於
  堂子正類祭遺意而列纛行禮則禡也我
  祖宗於行營中或别有征討不及歸告
  堂子則望祭而列纛行事其誠敬如此朕思出師告遣則
  凱旋即當告至乃
  天
  
  宗
  社俱已祝册致䖍且受成太學而
  堂子則弗之及祠官疎畧如
  神貺何祀典攸闗彛章宜備著議政王大臣詳議具奏朕
  親為裁定王大臣等遵
  㫖議上大兵凱旋
  皇帝告祭
  堂子之禮請載入㑹典從之自後
  命將出征及凱旋皆致祭
  堂子如儀十九年奉
  諭王公等建立神杆應按爵秩設立整齊以肅觀瞻嗣後著每翼作為六行每行六分以未分封皇子等列於前其次則親王貝勒貝子公等分為六層設立神杆皇子内已受封爵者其神杆視所封爵立於應立之處所有石座不必移動神杆各按爵秩更換每年修整一次著禮部㑹内務府總管察看繪圖進呈著為例
  大内祭
  神之禮順治元年定奉晨祀
  神位於祭
  神殿西位東向日昧爽行禮奉夕祀
  神位於西北南向申刻行禮
  皇帝恭祭
  
  廟齋戒日忌辰清明禁屠日不祭餘日皆祭每嵗四孟月
  均用馬牛金幣祗薦於
  神贊祀致辭如儀
  山川
  順治元年定崇祀
  嶽鎮海瀆及直省有司春秋致祭之禮凡山川之祀監
  於前典以
  五嶽
  五鎮
  四海
  四瀆配享
  方澤壇立
  地祇壇以
  五嶽
  五鎮
  四陵山今為五陵山
  四海
  四瀆之祇為正位以
  京畿名山大川
  天下名山大川之祇為從位凡
  嶽鎮海瀆所在地方有司嵗以春秋仲月諏日致祭祭東嶽泰山於山東泰安州今升為府祭西嶽華山於陜西華隂縣祭中嶽嵩山於河南登封縣祭南嶽衡山於湖廣衡山縣祭北嶽恒山於直𨽻曲陽縣移祭見後祭東鎮沂山於山東青州府祭西鎮呉山於陜西隴州祭中鎮霍山於山西霍州祭南鎮㑹稽山於浙江㑹稽縣祭北鎮毉巫閭山於遼東廣寧衞今改為縣祭東海於山東萊州府望祭西海於山西蒲州今升為府祭南海於廣東廣州府望祭北海於河南濟源縣移祭見後祭河瀆於蒲州祭江瀆於四川成都府祭淮瀆於河南唐縣祭濟瀆於濟源縣三年封黄河龍神為顯佑通濟金龍四大王之神封運河龍神為延庥顯應分水龍王之神令河臣致祭八年正月
  世祖章皇帝親政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定制恭遇
  慶賀大典頒布
  恩詔則遣官致祭以各衙門四品以上堂官將事諏吉
  將行先期陳祝文香帛於
  中和殿
  皇帝親閱遣之十七年三月改祀
  北嶽恒山於山西渾源州
  康熙六年七月
  聖祖仁皇帝親政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十六年九月加封
  長白山之神照五嶽例春秋致祭遇有
  慶典亦一例於烏喇地方望祭十八年五月以湖南討
  賊屢㨗咸言湖神助順加封
  洞庭湖之神遣官致祭二十一年二月以平定雲南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三月
  聖祖東巡
  盛京望秩
  長白山二十三年
  聖祖東巡十月
  躬祀
  泰山之神遣官祭
  黄河之神十一月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自是以後凡恭遇
  東巡
  南巡所過名山大川均照例致祭二十五年移
  北海祀典於混同江望祭臺臣奏言祀典所載致祭北海尚沿宋明舊制於河南濟源縣係在京之南於義未合况北嶽已改祀渾源州則北海應請改祀於混同江庶方位允協下部議行之二十七年十月以
  孝莊文皇后升祔
  太廟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三十二年二月遣
  皇長子祭
  西嶽華山三十五年建
  海神廟於大沽海口加封致祭時由天津海道運米盛京以備賑濟海神效靈往來迅駛立廟祀之三月
  親征噶爾丹致祭所過
  山川之神三十六年七月以平定朔漠遣官告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三十七年七月以永定河新河告竣建永定河神廟於盧溝橋春秋致祭九月
  聖祖東巡遣大學士致祭
  松花江之神三十九年六月以河臣疏請建海神廟於江南安東縣四十年正月加
  黄河龍神封號昭靈效順四字四十二年三月
  聖祖仁皇帝五十萬夀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十一月
  聖祖西巡遣官致祭
  西嶽華山四十三年二月封
  淮神為長源佑順大淮之神五十二年三月
  聖祖仁皇帝六十萬夀遣官致祭山川與四十二年同五
  十七年十二月以
  孝惠章皇后升祔
  太廟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六十年三月以
  御極六十年大慶遣官致祭山川六十一年建
  江海潮神廟於浙江之尖山春秋致祭是年十一月
  世宗憲皇帝登極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
  雍正元年二月以恭上
  聖祖仁皇帝尊諡遣官致祭十二月以
  册立
  皇后遣官致祭二年八月加
  江海大神封號江瀆曰涵和河瀆曰潤毓淮瀆曰通佑濟瀆曰永恵東海曰顯仁南海曰昭明西海曰正恒北海曰崇禮均遣官齎送祭文香帛令地方大員致祭四年冬督撫諸臣次第奏報黄河澄清地連四省時逾二旬諸王大臣請陞殿受賀
  世宗不許特遣官分詣清河武陟二處新建神廟致祭
  黄河之神十二月遣官致祭
  河源之神於河州口外七年建
  江神廟於湖北武昌春秋致祭八月建
  海神廟於浙江海寧縣加封為寧民顯佑浙海之神以英衞公伍貟誠應武肅王錢鏐配享其他諸神祀於配殿八年四月建
  河源神廟於甘肅河州加封為開津廣濟佑國庇民昭應河源之神十二月封直𨽻
  滹沱河神為長源永濟滹沱河神九年建
  永定河神惠濟廟于石景山十年閏五月建望祭
  長白山享殿于温徳亨山今名望祭山七月以髙堰山旴石
  工告成建
  洪澤湖神廟於髙家堰春秋致祭十三年九月
  皇上登極遣官告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十一月以恭上
  世宗憲皇帝尊諡遣官致祭
  乾隆元年八月奉
  特諭致祭
  河神
  海神
  永定河神二年四月以恭奉
  世宗憲皇帝配享
  南郊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三年立
  海神廟於江南寳山縣祀典視浙江海寧八年八月
  皇上東巡
  盛京遣官致祭
  北鎮廟
  長白山十三年二月
  皇上東巡
  躬祀
  泰山之神增用中和韶樂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十四年四月以平定金川恭上
  皇太后徽號遣官致祭山川如二年之禮十五年十月皇上巡幸中州詣
  嵩嶽廟拈香越日致祭如岱廟之禮十六年
  皇上南巡遣官致祭所過
  名山大川之神凡巡狩所至禮祀所過山川是年於山東祭
  東嶽泰山之神至江南祀宿遷縣
  龍神廟清河縣
  河瀆之神
  淮瀆之神江都縣
  江瀆之神皆遣官致祭
  親祭清河龍神廟至浙遣官祭
  海神廟
  南鎮㑹稽山凡往返渡河渡江致祭之處皆
  親詣拈香行禮又
  詣清口
  風神廟
  恵濟祠拈香至泰安
  
  岱廟拈香自後二十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
  十九年
  皇上六舉南巡之典所過山川之神或
  親詣致祭或遣官致祭並如十六年之禮是年六月加
  
  永定河神為安流廣恵之神遣官致祭十二月以
  皇太后六旬萬夀恭上
  徽號遣官致祭山川十九年八月
  皇上東巡
  盛京望祭
  長白山渡松花江祭
  江神九月祭
  北鎮廟皆
  親詣行禮自後四十三年四十八年
  皇上四巡
  盛京所過山川致祭或
  親詣或遣官禮節並同二十年六月以平定伊犁恭上
  皇太后徽號遣官致祭山川是嵗以遣大兵西征致祭所過山川之神凡四曰阿勒坦山曰珠爾庫柱山曰博克達山曰阿拉克山皆以
  詔㫖讀文致祭二十二年
  皇上南巡三月建
  海神廟於杭州之觀潮樓
  敕封為平潮利渉浙海之神四月建
  河神廟於徐州銅山縣加封為顯佑通濟昭靈效順廣利安民金龍四大王之神二十四年以蕩平回部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二十五年釐定西域新疆
  山川諸神每嵗春秋秩於祀典二十六年十二月以
  皇太后七旬萬夀恭上
  徽號致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三十五年八月
  皇上六旬萬夀遣官致祭山川如禮三十六年十二月
  
  皇太后八旬萬夀恭上
  徽號遣官致祭山川如二十六年之禮四十一年四月以
  金川蕩平恭上
  皇太后徽號遣官致祭山川如二十四年之禮四十三年
  八月
  皇上東巡
  敕建
  北海神廟並
  敕建
  渾河神廟
  遼河神廟四十五年八月
  皇上七旬萬夀遣官致祭山川如三十五年之禮四十
  八年五月
  命侍衞阿彌達往青海祭
  河源之神八月
  皇上東巡入闗
  
  北海神廟膽禮五十年正月
  皇上御極五十年大慶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凡直省所在山川有
  敕賜封號設立専祠者守土官咸以時致祭如禮耤田
  順治十年三月
  詔舉行
  先農祀典十一年二月
  世祖章皇帝行耕耤禮
  親祭
  先農壇壇在正陽門外西南定制嵗以仲春亥日皇帝親饗
  先農之神祭畢乃
  躬耕耤田及秋玉粒告成所司以
  聞擇吉収貯
  神倉以供
  
  地
  宗廟
  社稷之粢盛
  康熈十一年二月
  聖祖仁皇帝行耕耤禮祭
  先農壇禮儀與順治十一年同前期遣官祗告
  奉先殿
  雍正二年二月
  世宗憲皇帝行耕耤禮祭
  先農壇禮儀與康熈十一年同三推畢復加一推
  頒發新製三十六禾詞使工歌左右隨行禮畢王以下行
  慶賀禮停止筵宴自是每嵗
  親耕如儀是年耤田内産瑞榖一莖四穂者三本一莖三穂者三本一莖兩穂者十二本順天府尹張令璜奏進羣臣請宣付史館從之四年所産尤多有至一莖九穗者
  豐澤園所植稻亦然羣臣表賀宣付史館葢瑞應頻徴不勝紀云四年八月
  命各直省督撫及府州縣衞官俱行耕耤禮祭
  先農壇自雍正五年為始毎嵗仲春亥日各率所屬行禮如儀所収米粟敬謹収貯以供祭祀之粢盛七年以耕耤於
  太嵗殿上香
  乾隆三年三月
  皇上行耕耤禮
  親祭
  先農壇前期三日
  幸豐澤園演耕至日
  躬詣耤田行三推禮畢復加一推禮畢
  上御齋宫王以下行慶賀禮五年三月以閏嵗春寒遣
  官致祭
  先農壇八年二月
  詔遣官致祭
  先農壇用中和韶樂舊制惟
  親祭用中和韶樂遣官則同小祀之例是年
  特諭用樂永著為例十九年三月重修
  先農壇外壖隙地多植松栢榆槐交太常寺飭壇戸敬
  謹守䕶二十三年二月
  詔除耕耤設棚懸綵之例三十七年二月將行耕耤臣
  工以
  聖夀六旬以上請遣官恭代不許奉
  諭是嵗耕耤但依典制三推弗行加一之禮五十年三
  
  皇上躬行耕耤禮十月奉
  諭朕臨御以來兢兢以敬
  天勤民為念
  郊壇大祀無不躬親即耤田親耕亦從未嘗稍憚煩勞本年夀已七十有五猶親舉三推之典至本年甫經親行耕耤明嵗應否躬涖自應候朕酌行嗣後我子孫繼承奕禩惟當不⿰忄觧 -- 懈益勤凡遇親耕典禮若年在六
  十以内禮部自應照例具題年年躬行耕耤之禮若年逾六十令禮部先期以親莅或遣官之處具本題請庶鉅典不尚虚文而展禮益昭誠恪著為令凡耕耤祭
  先農壇遇遣官恭代之嵗順天府府尹率屬耕耤如禮先蠶
  乾隆元年
  先蠶祠於都城北郊以季春吉已遣太常寺堂官以太
  牢致祭七年建
  先蠶壇於西苑定
  皇后親蠶祀
  先蠶之禮是年七月大學士等奏言古者天子親耕南郊以共粢盛后親蠶北郊以共祭服我
  皇上親耕耤田以示重農至意乾隆元年議建先蠶祠宇所以經理農桑之道至為周備今又
  命議親蠶典禮伏思躬桑親蠶厯代遵行但北郊蠶壇向在安定門外前明嘉靖時以后妃出入道逺親莅未便且其地水源不通無浴蠶所遺址乆經罷廢伏讀
  聖祖仁皇帝御製耕織圖序云於豐澤園之北治田數畦環以溪水隴畔樹桑旁立蠶舍是育蠶之事
  聖祖仁皇帝親加講求今逢重熙累洽禮明樂備之時親
  蠶大典自應遵
  㫖舉行請建
  先蠶壇於西苑至親蠶典禮所應行齋祀躬桑授蠶治繭等儀注及選擇蠶母蠶婦受桑布繅一切禮文事宜應交禮部詳議請
  㫖從之尋議建
  先蠶壇在西苑東北壇東南為
  先蠶神殿前為桑園浴蠶河在宫墻之東禮部議上儀
  
  皇后親蠶之年豫日設立
  先蠶西陵氏神位於蠶壇之上前二日
  皇后於正殿致齋至日以一太牢
  親祀行三獻禮翼日
  皇后詣桑壇行
  躬桑禮蠶事畢蠶母率蠶婦擇繭之圓潔者貯筐恭獻
  以告蠶事之登擇吉
  皇后復詣蠶壇親臨織室行繅三盆手禮遂布于蠶婦
  之吉者使繅而朱緑𤣥黄之以供
  郊廟黼黻之用從之九年三月
  皇后親饗
  先蠶壇翼日行
  躬桑之禮十一年二月定致祭
  先蠶遣
  妃恭代之禮十四年二月奉
  諭㫖
  先蠶祭期禮部奏請照例遣妃恭代此於禮意未協夫妃所恭代者代皇后也有皇后則妃可承命行事皇貴妃未經正位中宫則親蠶之禮尚不當舉行何得遣妃恭代應照皇帝不親行耕耤順天府尹致祭
  先農之例於内務府總管或禮部太常寺堂官奉宸苑卿内酌派一人致祭足以明等威而昭儀制於是禮部遵行並載入㑹典惟
  皇后册立乃復舉
  親饗
  先蠶及
  躬桑之禮





  皇朝通志巻三十七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皇朝通志>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