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清開國方略 (四庫全書本)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皇清開國方略 巻首

  御製開國方略序
  粤昔成湯放桀于南巢惟有慙徳曰予恐來世以台為口實斯誠大聖人昭徳垂裕萬世之訓而非漫為謙辭也葢世之治亂猶日月之盈晦四時之周序治極必亂亂極亦必返治此守器者所宜保泰而嬗代循環所由有開剏也湯之後為武王其于處桀紂則武已不如湯矣三代以下武之不如其餘又何足屈指數故以開剏論之實不如有元之與我大清也夫中國之嬗代莫非其祖宗本其君之臣子也有元興于北漠我大清興于東海與中國無涉雖曽受明之官號耶究不過羈縻名繫而已非如亭長寺僧之本其臣子也況乎戴不共之讐乘自壊之勢我 朝始基居長白山北之俄朶里城 國號滿洲越數世至  肇祖居赫圖阿拉在俄朶里城西一千五百餘里地當明境邊徼之外本非屬國傳至  景祖  顯祖為尼堪外籣搆釁于明貽害  二祖我  太祖以不共戴天之讐又乘明季紀綱廢壊閹宦弄權之勢乃奮志復仇于天命三年以七大恨告  天遂親統師征明撫順招降守將擊敗全軍嗣于薩爾滸破明四路兵二十萬衆  神武布昭克定遼瀋我 國家億萬載之丕基實肇于此至我  太宗雖亦  躬擐甲胄臨陣決戰然既得盛京規模已定較之  太祖斯稍易矣撫定中原建基立極以武王于湯有光擬之則實于漢明有光而唐宋在所弗論矣故兹開國方略之著不重于繼明定中原而重于自俄朶里以至赫圖阿拉因十三甲篳路藍縷得盛京而定王業若夫興王之始長白朱果葢猶簡狄元鳥姜嫄履跡
  天生
  聖人治四海必有祥符與衆不同而更在于
  聖人之奮智勇受艱辛有以冠人世答
  天命夫豈易㦲予小子守
  祖宗之業毎于讀
  實録觀我
  太祖開國之始躬干戈冒鋒刃有不忍觀不忍言而落淚者繼思不忍觀不忍言之心為姑息之仁其罪小觀至此而不念
  祖宗之艱難不勤思政治以祈
  天永命慎守神器其罪大故令諸臣直書其事以示後世即明臣之紀本朝事蹟如黄道周之博物典彚之類不妨節取以證信實然予此為非啻自勵而已也欲我萬世子孫皆如予之觀此書之志其弗動心落淚深思永念以敬
  天命守
  祖基兢兢業業懼循環治亂之幾則亦非予之子孫而已矣此開國方略之書所以作也嗚呼可不敬哉可不慎哉






  御製開國方畧聨句有序
  維
  天維
  祖
  宗集
  景命於悠久曰風曰雅頌美
  盛德之形容萬年發金匱之函事旣闡姚典姒謨以上三統貞玉衡之孟歌以紀周緜商鳦之初
  天造經綸世貽方䇿粤自白山王氣朱果靈源稽首以迓周王河干柳坐覆翼而開后稷荒野鵲棲洎鴻基俶建於興京迺駿烈滋恢於
  四祖曰有
  聖人出
  髙廟勃興既付中國民
  文皇紹起武成之書肇王迹遺甲壹戎春秋之義大復
  讐告
  天七恨造攻自呼倫之四部拓宇徠𫎇古之諸藩螢光
  熄
  日月之臨龍戰鼓風雷之氣殱劉馘杜古有昆陽𣵠鹿而三克瀋遷遼先取鐵嶺開原之二江華島之纓俄繫林丹汗之璽自歸過松杏寧錦之墟破陳而勢同捲籜下燕晉魯齊之壘入闗而敵若頽墻當
  武功
  文德之交修更
  創制顯庸之盡善久鞏奠甌之業遂貽
  定鼎之謀本相鈞為隣敵之邦且伐雪其君父之耻匪亭長寺僧之越分殊義旗袖詔之矯誣蓋溯自三代以來獨得大一統之正宅中圖大欽
  祖
  考之宣重光創業守成兼
  謨烈以域四海肆予纘
  緒曰篤紹庭越二萬里而闢疆
  昔以申未竟之
  志待六十年而歸政今豈有暫弛之肩實頼
  啟後人以丕顯丕承敢懈台小子之勉繼勉述每當晨
  觀
  實錄躬詣陪都見以羮墻聸惟
  弓劍曷寫油然之慕頻驚䀌若之心勒功則書事五千言練都而作賦一萬字戰圖補詠全韻分題備揚扢於
  垂鴻用宣昭於
  詒燕登史宬而尊藏莫覩勑館局以編輯維䖍昉俄朶里之祥開際甲申秋而勲集臚六十二載
  開國成家之畧成三十二巻編年系月之書則有登屋拄弓束繩曳騎暑中斷甲雪裏拂弰馬二白以長嘶橋層冰而徑渡寅惟櫛風沐雨念
  祖成勞申之握籙膺圖總
  天篤眷心乎愛矣毋忘致
  王業之難難
  命不易哉長思履帝位而中正謹齋心而製序肅額手
  以聨吟或載筆舊叨效繪摹於
  天日或捧函新仰識
  締構之風雲三十部韻取當陽廿八巡詩原通史述室邰宇岐之始慶更遠於文武成康揚作山陳夏之聲頌逾盛乎酌桓般賚
  御製
  開國勤勞弗敢忘爰成方畧識青緗乾隆三十九年予念  祖宗功徳熾盛開創艱難所以克承  天眷者雖事具實錄而尊藏史宬莫由仰覩乃命輯  開國方畧一書俾子孫臣庶咸仰  謨烈越十三年告成謹製序刋布
  天庥命示萬禩
  述
  祖鴻勲括八荒被律
  中聲賡乃載臣奉  命編摩旣成復叨賡詠冠編
  上世發其祥   開國方畧凡三十二巻以   發祥世紀為巻首白山五嶽靈攸仰長白山高二百餘里緜亘千餘里為扶輿靈氣所鍾其南麓一幹分二支西支入興京門為開運山南至旅順口而龍脊時伏時見於海中陸起行八百餘里結為泰山為五嶽首見   康熙幾暇格物編 臣阿 桂黑水三江澤孔長鴨綠混同愛滹三江皆出長白山鴨綠自山南西流入遼東之南海混同自山北流入北海愛滹東流入東海源自闥門潭以下長白山上有闥門潭周八十里為三江之源池聞布庫哩之旁山之東有布庫哩下有池曰布勒瑚哩天女所浴之地果吞神女嫄歆武相傳有天女曰佛庫倫浴於池有神鵲銜朱果置衣天女含口中忽入腹遂有身尋産一男生而能言體貎竒異及長母告以故遂凌空去 臣嵇 璜栁坐天男禹捨杭天男乘小舠順流至河步登岸折柳為坐具其地三姓爭雄長有取水者見而異之歸以語人衆往觀皆以為異詰所由來曰我天女所生天男以定汝等之亂遂交手為舁迎歸貝勒衆尊辰北面三姓議尊為貝勒其亂乃定遂居俄朶里城是為開基之始
  曼珠帝出震東方國號滿洲清字本作滿珠我 國家肇基於東故西藏每歲獻丹書皆稱曼珠師利大皇帝蓋曼珠音近滿珠也遯荒鵲集赤烏屋數世後有不善撫衆者國人叛戕宗族有幼子遁於荒野國人追之㑹有神鵲止其首追者遙望疑為枯木而返乃得免自後徳鵲誡勿加害云 臣和 珅橫甸龍蟠白水郷 肇祖原皇帝生有智畧以恢復為志   祖讐旣得遂居赫圖阿拉漢語橫甸也是為 興京百雉衛環聨象緯   景祖翼皇帝承先業居赫圖阿拉兄徳世庫居覺爾察瑠闡居阿哈和洛索長阿居和洛噶善弟寶朗阿居尼瑪蘭寶實居章嘉五城環衛並稱寧古塔貝勒九牛力屈掃欃槍時近部有碩色納者九子俱強悍有嘉呼者七子多力能披重鎧連躍九牛二族恃強侵凌   景祖盡征滅之由此益強盛舊邦
  新命
  世觀德自   肇祖三傳為   興祖   景祖   顯祖至   太祖凡七世 臣福
  康安

  御製望氣瞻雲
  聖兆昌先是望氣者言滿洲將有聖人出戡定衆亂統一諸國而履帝位盖  太祖篤生之瑞應甲以十三剏國祚  太祖初纘緒時止有  顯祖遺甲十三副討叛撫降遂開帝業武維燕翼繼
  文光  太祖天錫智勇以  神武定䇿  太宗幼稟睿知聖徳咸備為  太祖器重嗣服以後
  創制顯庸益臻同文之盛
値明運否稱
  尊號  太祖以丙辰年俯順諸貝勒大臣恭上尊號建元天命時為明神宗四十四年税奄四出
  邊臣召禍政治日弛我  太祖應運而興實為  天與人歸

  建國符呈獲璽章   太宗天聰九年貝勒多爾衮等收服察哈爾全部獲歴代傳國玉璽明年四月   俞諸貝勒大臣及諸外藩等請以符瑞炳著   建國號曰大清改元崇徳
  聰睿英明裕全德   太祖儀度威重英勇葢世國人初尊為   聰睿貝勒至天命元年諸貝勒大臣以   帝業已成集議恭上   尊號曰   覆育列國英明皇帝
  寛温仁聖舉宏綱   太宗崇徳元年羣臣恭上尊號曰   寛温仁聖皇帝智遵時養卅三乆   太祖自癸未年起兵至丙辰稱帝閲三十三年大勲始集 臣劉
  墉

  勇奮身先八百當   太祖率步騎征哲陳部敵兵八百陣界藩之渾河抵南山太祖執纛先進率弟穆爾哈齊及近侍延布祿烏凌阿擊敵奔潰是役以四人而敗敵八百
  神勇蓋有天助
降者
  深慈加惠恤我 朝開國于諸部及䝉古部落尼堪無諭陣獲來降苟誠心歸附靡不   加恩收養以故懐   徳歸   仁未來者咸思景從己順者各竭心力叛人
  大度予包藏   太祖警悟軼倫嘗夜聞戸外有聲潛出伺之以刀背擊賊仆近侍洛翰請殺之   太祖佯詢曰爾非盜牛來耶縦之去又一夕將寢心動衷甲起視射賊貫足亦撻而釋之近侍問故   曰殺之適足啟釁我何肯以殺人為他人藉口耶葢   御物深沉大度類如此上聲崇惡棄
  言眞大   太祖嘗諭羣臣曰語云念人之惡崇朝而作式好無尤歴世難求 臣曹文埴嗜殺好去聲生名孰臧烏拉貝勒滿泰之弟布占泰被擒   太祖諭曰語云生人之名勝於殺人與人之名勝於取人乃解其縛贍養之解甲未能惟斷扣敗哲陳部時   太祖擊却敵衆熱甚卸胄不及解甲以手斷扣少休復胄而戰遂大克之拄弓不覺正捫創甲申歲   太祖親征翁鄂洛城乘屋射城中敵有洛科者射   太祖中肩血注以一手捫創一手拄弓而下衆競前扶掖   太祖恐為敵窺 諭止之 三牌飛石十步隱甲申夏四月征瑪爾墩寨寨居山巔乃設大牌三相次進攻敵寨木石齊下牌不能蔽   太祖立寨下十餘步隱身斷木發矢中寨主破面貫耳復踣四人圍絶汲道遂大破之 臣徳 保五矢攢花徑寸量棟鄂部人紐翁錦善射   太祖指百步外柳   命之射紐翁錦發五矢中三上下相錯   太祖發五矢皆中所集僅五寸許鑿落塊木而五矢始出城樹梯升仇族遁覺爾察諸城族人忌   太祖英武謀加害夜至城欲登   太祖覺之被甲持弓矢以待賊已樹梯攀上見   太祖至皆遁去刃先鞭及敵師僵乙酉年征界潘有納申者突入我陣太祖單騎還擊納中刃已先及斷太祖所執鞭   太祖揮刀斷其臂敵衆乃却致兹
  首出良非易 臣彭元瑞
  御製讀此心驚忍不蘉我  太祖創業之始每躬冐鋒刃予敬讀  實錄動心永念不徒自勵並欲以  祖  宗艱難垂訓萬世子孫詳見方畧序中哈達背盟城遂克哈達葉赫烏拉輝發四國皆與我滿洲接壤嵗癸巳哈達貝勒䝉格布禄糾三國之師來侵  太祖縱擊大敗之䝉格布祿窮蹙乞盟後與葉赫搆兵乞援  大祖命費英東噶蓋率兵駐其地䝉格布祿復惑葉赫之誘  太祖統兵征之克其城生擒䝉格布祿以歸納林修怨部隨亡葉赫貝勒納林布祿恃其強求我額勒敏扎庫穆二地  太祖怒責之葉赫乃合四國兵來犯我兵迎擊納林布祿奔潰悔罪乞盟復背約與明通好  太祖親統兵往征盡克其所屬屯寨明出兵助之 太祖既破明兵進克其城葉赫遂滅 烏拉平聲决戰收全域烏拉初黨葉赫  太祖陣獲其貝勒之弟布占泰因其悔罪求和釋之既而烏拉背盟癸丑年正月  太祖復親征諸貝勒大臣皆忿怒踴躍  太祖遂决䇿薄戰乘勢奪門登城布占泰僅以身免我軍盡收撫其所屬城邑乃班師
  輝發占星闢廣疆輝發貝勒拜音達哩以族人多叛附葉赫拜音逹哩懼遣質乞援既而負約   太祖率兵克其城誅拜音達哩盡降其衆先是丁未年彗出西方旋復見東方指輝發國八夜方滅至是始驗四部初平征載葛諸侯無敵
  帝尊黃哲陳棟鄂繫其頸哲陳棟鄂二部本為我滿洲國部落後爭為雄長太祖親征哲陳寨擒其主阿爾泰斬之其棟鄂部長之子額勒吉為賊所殺疑寜古塔諸貝勒誑之遂引兵侵掠寧古塔所屬東南二路太祖因率兵五百攻克其城 臣福長安窩集完顔斧厥吭東海窩集部向附烏拉太祖招之降勿從乃命額亦都率兵擊取之收萬餘人戊子年太祖親征完顔部夜至東星阿地天隕大
  星如斗衆馬皆驚   太祖知為克敵之衆遂進攻其城克之斬城主而還蠙篚入時江帖浪時環境諸國漸次削平境内所産東珠貂參諸珍物足偹服用明亦遣使通好互易國勢日盛   太祖乃遣兵招撫長白山之鴨綠江路遂盡收其衆冰橋渡處海收滄天命元年七月   太祖遣大臣費揚古等征東海薩哈連部駐兵黑龍江南岸江水常以九月始氷兹獨距我營二里許結氷如橋遂引兵渡取其十一寨兵還前氷已解而西徧復結氷一道以渡我師閼逢之歲初函表科爾沁貝勒明安喀爾喀貝勒老薩於甲午歲各遣使來通好自是䝉古諸部長通使不絶 臣王 杰䝉古諸藩久括囊䝉古諸部落至今尺地一民皆入版圖當   太祖開基之初科爾沁喀爾喀二部始來通好嗣後札嚕特烏嚕特巴林敖漢柰曼阿拉克綽特多羅特喀喇沁土黙特阿嚕伊蘓特喀喇齊哩克諸部誅叛撫順以次歸降蓋久在我 朝撫御之中矣察哈爾何驕蠢蠢察哈爾遣使致書詞意驕慢自稱為四十萬䝉古之主並求明廣寧為收賦之地 太祖報書責之而斬其使林丹汗竟走倀倀䝉古諸部落漸次歸順惟察哈爾林丹汗尚觀望侵擾諸䝉古   太宗天聰八年集諸䝉古部長㑹兵討之   太宗駐營歸化城察哈爾遁去乃   命貝勒多爾衮等為帥往收林丹汗之子其子額哲率衆迎降全部收服島舟難恃
  書聲罪朝鮮自天聰九年旣降之後貢使不絶後復貳於明使臣至禮節又倨   太宗乃致書聲罪   諭以爾國所恃惟島與舟若不修徳義是自取覆亡并以興師討罪日期明示使臣及商人等遣之臣舒 常妻子先俘服赦狂崇徳元年冬太宗以朝鮮敗盟逆命統大軍征之李倧遁往南漢山城瑪福塔等追圍之其妻子遁江華島多爾衮攻克之俘其妃一王子二及羣臣家口甚衆李倧詣軍前降上明國所給勅印   太宗乃赦李倧及妻子歸國而留其長子𪶁次子淏為質乃班師頌勒三田糜踵頂朝鮮國王李倧感歸其妻子復其國土樹碑三田渡頌   太宗威徳傳示萬世凱迎廿里載壺漿征朝鮮凱旋經其境内涑州諸處各官咸率軍民跪送道旁獻牛隻米糧以供軍食   太宗嘉納之還至盛京諸王大臣迎至二十里外   太宗以朝鮮所獻分給士卒患紓日本更
  新徳朝鮮於明萬歴時被倭難明遣兵救之明四路出兵來犯朝鮮都元帥姜功烈亦率兵助之兵敗來降   太祖作書諭之諒其報恩而來不加深譴及   太宗征破其國赦罪復封朝鮮於是感   恩戴   徳永為不侵不叛之臣矣 臣金 簡
  御製釁起尼堪亟舊防初圖倫城有尼堪外蘭隂搆明兵為我不共戴天之讐  太祖起兵攻圖倫城尼堪外蘭遁去欲奔明明不能納我兵追至鄂勒琿城遂斬之恨告七條師出正天命三年正月月中有黃氣貫長約三丈  太祖諭諸貝勒大臣曰  天意如此今嵗必征明矣乃率步騎二萬啟行鳴鼔奏樂謁  堂子書七大恨告  天並  申嚴軍律示衆以不得已舉兵征明之故兵分四路敵稱強我征明兵旣克清河口明帝欲逞志於我令遼東經畧楊鎬集兵瀋陽分四路來攻左翼中路以總兵杜松王宣趙夢麟廣寧道張銓督兵六萬由渾河口出撫順闗右翼中路以總兵李如柏副將賀世賢遼陽道閻鳴泰督兵六萬由清河出鴉鶻闗左翼北路以總兵馬林副將麻岩開原道潘宗顔督兵四萬由開原合葉赫兵出三岔口右翼南路以總兵劉綎海蓋道康應乾督兵四萬合朝鮮兵出寛甸口期並趨我都城號稱兵四十七萬少能勝衆薩爾滸明杜松等已出撫順口南路偵卒又以劉綎兵出棟鄂路來告  太祖諭貝勒等曰我南路駐防之兵有五百可以拒敵明使我先知南路有兵者誘我之其由撫順來者必重兵破此則他路兵不足憂乃  親統大兵出城大貝勒代善與  四貝勒及大臣額亦都等督兵先赴界藩列陣以待明杜松結營薩爾滸山而自引兵約二萬人圍我築城兵役於吉林崖我兵役衝下擊之斬百人諸貝勒以吉林崖兵役僅四百人議增千人往助俾馳下衝擊而以右翼四旗兵夾攻之其薩爾滸山明兵則以左翼四旗兵當之太祖是其言令分左翼四旗之二與右翼合先攻薩爾滸山破其營壘而所遺助吉林崖之兵自山馳下右翼二旗兵渡河直前夾擊横縱馳突無不以一當百遂大破其衆明杜松王宣趙夣麟皆没於陣士卒死者蔽渾河而下如流澌又擊破明左翼北路馬林兵於尚間崖斐芬山馬林僅以身免下必乘髙達哩岡明劉綎率精鋭二萬出寛甸先遣萬人前探將趨登阿布達哩岡   四貝勒引右翼兵先據其上引精騎三十人超出衆軍前自山馳下奮擊後軍隨之大貝勒又率左翼兵自山之西夾攻明兵大潰劉綎戰死朝鮮都元帥姜功烈執送明兵之匿其營者詣我軍降明經畧楊鎬聞三路兵敗急檄李如柏回兵自呼蘭路遁歸是役也明以二十萬衆號四十萬并力來戰我   太祖威武奮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以少擊衆無不摧破所謂得天者全昌固有黙相而助順者已撫順既收後旅順先是天命三年太祖决意征明大軍分隊趨撫順邊明遊擊李永芳出降遂毁其城至天命十年明兵萬人
  航海至旅順口葺城駐守   太祖命三貝勒莽古爾泰攻之盡殱明兵並毁其城而還瀋陽遂克繼遼陽明總兵賀世賢尤世功等以兵七萬守瀋陽城   太祖定議征之水陸並進營於城東明兵於城外深掘壕塹以拒我軍繞城掩擊明兵七萬皆潰陣斬賀世賢尤世功等㧞瀋陽城遂乘勝進攻遼陽明兵决河環城守禦甚嚴我兵至遼陽城東南渡河明總兵李懷信等出城結陣太祖命左右翼夾攻明兵大潰入城我兵奪其濠上之橋樹梯登城城内明兵列炬拒戰我兵畢登明經畧袁應泰在城樓督戰見城破自焚道將戰殁甚衆生擒其御史張銓官民皆薙髮歸順遼陽既下屬城大小七十餘俱降清河河潰魚遊釜天命三年   太祖統師圍明清河城我軍奮勇梯城㧞之臣紀昀鐵嶺嶺摧城復隍明鐵嶺衛城在開原城南六十里我軍既
  破開原斬馬林進圍鐵嶺毁陴突入陣斬其遊擊喻成名等盡殱其衆
  御開原緣堞蟻大兵破開原時攻城之兵雲梯未布皆超越而入   太祖登其城南樓駐兵三日乃還郛塡懿路失林麞懿路城在瀋陽城西北先是   太祖統師征明由此路進其居民盡棄城走時明瀋陽總兵賀世賢等方引兵出瀋陽城二十里偵卒以告   太祖令擁居民奔回俾塞其門而   自引兵迎擊賀世賢等見我兵至乃退廣寧民迓熊王竄天命七年大兵征明渡遼河明廣寧城總兵劉渠等乘我軍未成列急戰我兵飛馳突入斬殺無算劉渠等全軍盡没廣寧巡撫王化貞棄城入山海闗大軍離城三里許城中紳民焚香鼔樂迎謁入城駐軍十日進逼山海闗明經畧熊廷弼與王化貞等盡焚沿途村堡而遁 臣謝 墉奉集兵殱朱李忙瀋陽城東南奉集堡為明總兵李秉誠駐兵處天命六年太祖統兵分八路進征秉誠出城拒敵我左翼四旗兩路馳擊即敗遁入城時明副將朱萬良駐兵黄山見我兵勢盛亦㧞營遁三婦人登轅嶻嶭明兵夜襲我耀州城南之官屯塞將踰墻有青嘉弩納岱邁圖
  三人之妻倚車轅於墻為梯登之持利刃奮擊明兵驚墜而逸二州將㨗礟礌硠海州屬張屯寨漢人謀叛潛約明兵三百來侵寨兵與戰敵敗走海州守將齋薩武爾坤聞礟聲追之斬百七十人覺華島覺舟焚糗大兵圍明寜遠城袁崇焕與滿桂固守不即下時明山海闗以外兵所需糧草俱由舟運積海中覺華島   太祖命武訥格率兵往焚其船二千餘及糧千餘堆 臣金士松歸化城歸路毁墻天聰六年察哈爾林丹汗侵掠阿嚕部   太宗㑹諸䝉古兵討之駐軍歸化城   命貝勒濟爾哈朗等率右翼兵征歸化黄河一帶遂移師征明從邊墻隘口入俘獲甚衆明宣府巡撫總兵納貢求和因與盟而還毛帥蟲沙種已淨先是明總兵毛文龍據皮島欲以牽制我兵明君臣信之陞為大都督欲與我國通好   太宗遣官科廓率從者四人往文龍執送燕京寧遠巡撫袁崇焕以文龍私通我國殺之其族衆尚踞鐵山   太宗命諸將捜𠞰諸海島盡殱焉凌河風雨氣彌張天聰五年九月   太宗親破明兵於大凌河時有黑雲起風從西來敵乘風縱火將逼我軍天忽雨反風焚敵兵遂大捷十月大凌河城降錦松匝月連牽組崇徳七年二月肅親王豪格等奏克松山城生擒明總督洪承疇巡撫邱民仰總兵王廷臣曹變蛟祖大樂以下三月克錦州明總兵祖大壽降 臣董 誥
  御製塔杏經旬再耀鋩崇徳七年四月辛亥鄭親王濟爾哈朗等克塔山城甲子攻杏山城礟毁城垣衆官開門降相距纔十三日兩次入闗張撻伐天聰九年太宗命貝勒多爾衮等自大同宣府進兵征明入平魯衛邊崇徳三年復  命睿親王多爾衮貝勒岳託統左右翼軍征明右翼從明密雲縣東北牆子嶺進左翼從青山闗進分路入闗六師扈
  蹕總鷹揚憑凌水陸躪齊晉左翼睿親王入自青山闗至涿州分兵八道一沿運河一沿山其中六道行山水間長驅並進蹂躪明燕京迤西千里内六府俱徧復至臨清州渡運河破山東濟南府還自天津衛右翼貝勒杜度從燕京分兵至山西界復趨山東濟南共攻克府城九超越燕雲劘岱梁崇徳七年貝勒阿巴泰率師征明由黄崖口入破薊州兵越燕京趨河間至兖州分兵南至海州凡克府三州十八縣六十七克在謀焉憑
  廟算直為壯也頼
  穹蒼索田世業奸難奪明總兵張承廕每侵我疆土立碑為界遣索我柴河三岔撫安三路之田   太祖諭以世守難棄恃智力侵奪必有天譴當以公正存心 臣達 椿竊礦盟言守未妨明沿邊民每嵗越境竊我葠礦   太祖命扈爾漢執殺五十餘人明巡撫李維翰來詢   太祖曰昔誓詞云若越邊之人見而不殺殃及不殺之人何不顧前盟而強為詞耶地利征行逕且近定都瀋陽時太祖以其地西征明由都爾弼渡遼河路直且近北征䝉古二三日可至南征朝鮮可由清河路進皆得地利故不煩建䇿演成遂定萬年都㑹民心收拾厚為償 太祖每築城計夫役給牛及食鹽   諭羣臣版築甚勞毋吝惜財物蓋是時役非土著厚給使還所以敷澤阜民俾之心歸樂土也
  褒功酬襲衣巵酒克取遼東時大宴羣臣   諭曰明帝不知足侵奪我國故喪師失土朕仰承   天眷得至斯者亦頼爾諸臣之力賜衣一襲酒一巵豈足酬功哉 臣阿 肅
  戒怯徵揮扇納凉  太祖於出師征明時諭諸將勤恤軍士引宋將揮扇納凉事為誡理諭尊人而卑己   太宗與袁崇焕書定講和書式謂揆以義酌以理深斥明人輕慢之罪敵嗤君闇復臣煬明天啟朝最為庸闇太祖諭諸貝勒曰觀古今載籍國雖大而氣數將終則君臣庸闇紀綱倒置以至滅亡今明
  灾異疊見其君臣不務修省終必致   天之罰矣覘國幾先所以為   聖哲也縱擒大壽輸心貳祖大夀於大凌河破時來降太祖遣歸錦州大壽中變復困守有年錦州旣下大壽乃終降 臣胡高望
  恩禮張春勵節香   太宗破大凌河生擒明監軍道張春見   上不屈   賜以珍饌班師   賜宴   命坐諸降將上   聖人舉動所以勵臣節而立人倫也蕭伯芝欺幾早爥明遣備禦蕭伯芝來偽稱大臣乘八人與語多不遜太祖曰虚言恐喝何以禮為不視其書遣之還袁崇焕間䇿尤良
  太宗圍明北京明寧遠巡撫袁崇焕入援上授密計於高鴻中等令守所獲明楊太
  監故作耳語云今日撤兵乃   上計頃單騎向敵有二人來見意袁巡撫有密約此事可立就矣楊太監佯卧竊聽縱之還告明崇禎帝疑崇焕殺之雖貛匿穴獵終捕   太宗圍錦州明總兵趙率教閉門不出立城上言曰勝敗豈有常聽天而已太宗斥之曰爾敢援天出大言乎我惟上天所命是以瀋陽遼東撫寧俱屬於我爾
  果勇猛何不出戰乃如野貛匿穴狂嘷自得不知獵人鍬钁一加如探囊中物耳 臣吉夣熊
  御口製女樹披枝根自傷漢軍大臣佟圖賚等請因天時順人事直取明北京  太宗諭曰取北京如伐大樹先從旁斫削則大樹自仆今明精兵已盡我兵力日強因圍縱畧嗣後北京可得矣兵至都京戢勿取天聰三年  太宗以明國屢背盟誓  親統大兵征明入洪山口克遵化城遂由薊州進征燕京太宗駐營城北土城闗之東率諸貝勒環閲燕京城移駐南海子進軍距闗廂二里諸貝勒屢請攻城  太宗諭曰朕仰承  天眷攻城必克但所慮者儻失我一二良將卽得百城亦不足喜遂止弗攻和傳内省使猶將我軍分克明良鄉固安房山等處復擊敗明兵於永定門南  命巴克什達海愛巴禮齎書與明議和大軍遂向永平由山海闗班師由來攘外先安内盛京城門凡八東曰内治西曰外攘即一命名而治天下之理悉藴於是矣
  咸仰
  功昭與
  徳彰 盛京左闕門曰文徳右闕門曰武功
  親制
  國書音合字滿洲初無字   太祖命巴克什額爾徳尼噶蓋以䝉古字合我國語音增圏㸃成文 裁定國書頒布 定分旗色正兼鑲先是我國出兵校獵各隨族黨屯寨而行每人各出一矢十矢領以一長稱為牛彔辛丑年以徠服人衆編三百人為一牛彔其長稱牛彔額眞乙卯年設甲喇額真轄五牛彔又設固山額真轄五甲喇左右設兩梅勒額眞初設黄白紅藍四旗後叅用其色鑲之共為八旗官儀澄叙鳥龍紀天命十一年設八旗大臣天聰三年定文館職司五年設六部六年定城守官三年考察之例八年定八旗職官名十年更定内三院崇徳元年定内院官制設都察院二年設八旗議政大臣三年設理藩院定部院制八年設禮部䝉古理事官 臣葉觀國軍令申嚴貔虎行   太祖乙邜年定八旗軍制太宗天聰三年三月定軍令於外藩八月定行軍賞罰例五年定出征軍制崇徳八年定軍律門木納言鞀設姒天命五年六月設納言之木於門外天聰五年令貝勒大臣盡言直諫樓竿慎獄網開湯天命二年令詳慎訟獄天聰九年禁徇私枉斷崇徳五年肆赦興賢勸學文成化   太祖乙卯年令羣臣舉賢才五年令貝勒大臣子弟就學三年授舉人生員官階優免丁役 臣王懿修
  廟班朝禮大坊天聰六年行新定朝儀崇徳元年行太廟薦新禮三年   諭禮部
  申明禁令八年定内外相見禮
孚惠
  前規賙帑粟天聰元年發帑賑饑二年發帑資民嫁娶崇徳二年   諭貸粟資民六年以嵗
  歉   諭行備荒事例
劭農
  家法重耕桑  太祖甲寅年令國人屯田曠土太宗天聰九年禁濫役妨農崇徳元
  年禁屯積米糓令及時耕種二年令各屯堡及時邵農

  朂勤虞亮戒叢脞天命八年   朂羣臣勤職十一年   朂諸貝勒毋習逸樂崇徳二年   諭諸大臣勤修國政七年諭諸王貝勒勤修政事 臣茅元銘
  教儉豳居臻阜康   太祖嘗出獵雪初霽恐草上浮雪沾濡擷衣而行侍衛等私語曰上何所不有而惜一衣耶   太祖聞之笑曰吾豈無衣而惜之吾常以衣賜汝等
  與其被雪沾濡何如鮮潔為愈躬行節儉汝等正當效法耳同我太平效犬馬際伊季世沸蜩螗取殘張伐師迎斾順治元年四月命睿親王統大軍定中原値流賊李自成破明北京呉三桂致書乞師除暴王遂整旅
  入闗 臣鄭際唐
  御製後舞前歌曲振棡睿親王擊敗賊將唐通於一片石入山海闗李自成率馬步二十餘萬列陣以待是日大風迅作沙塵蔽天王令軍士呼噪者三風遂止奮擊大敗賊衆追殺至四十里自成遁走王直趨燕京以捷書馳奏謹備鑾輿迎
  聖主肅清宫禁頼賢王李自成既西竄睿親王至燕京故明文武官出迎五里外王進朝陽門老幼焚香跪迎衆以明鹵簿御輦陳皇城外啓王乘輦王固辭乃以王儀仗前列乘輦入武英殿故明衆官皆拜賀王定議都燕即具疏恭迎  世祖駕至燕京定鼎得天下正古無匹自古得天下者如唐宗皆前朝大臣躬行簒奪漢明雖以兵取而漢為亭長明亦元民皆干犯名分未有如我朝與明鄰國興師本以復仇入闗且為破賊明已失之天下我朝得之賊手光明正大亘古無倫
  作
  世徳求慶未央
  三聖重光兼守創
  一人繼序更恢皇
  仰瞻
  寶篋䖍晨夙  皇上毎日夙興恭讀   列聖實錄周而復始者數十年 臣嚴 福肆謁
  珠邱惕露霜  皇上於癸亥甲戌戊戌癸卯年四次恭  詣 盛京展謁國俗訓鐫文噩噩崇徳元年   太宗御翔鳳樓集諸王貝勒大臣等   命内𢎞文院大臣讀金世宗本紀   諭以金世宗奮圖法祖勤求治理衣冠言語悉遵舊制時時練習騎射垂訓至切後世漸至懈廢忘其騎射以致傾危又諄諄以改滿洲衣冠效漢人服餙忘舊制廢騎射為戒垂示萬世子孫至為明切乾隆十七年皇上恭讀   實錄敬述   訓諭立卧碑於箭亭俾子孫臣庶皆遵聽毋忘以綿億載丕緒
  戰圖
  詠繪陣堂堂乾清宫敬貯   太宗實錄戰圖入冊乃 盛京時舊本  皇上以尊藏之帙子孫不能盡見因於辛丑春  命依式重摹二本以一本貯上書房一本恭送 盛宗敬藏並  御製敬題詩什伐碑其地
  勲桓烈  御製   太祖己未年薩爾滸之戰書事一篇癸卯歲  命鐫立清漢字碑於其地
  以誌   鴻勲 臣戴心亨

  作賦于京義炳烺  御製盛京賦萬言述祖功博皇道為萬古第一大文樂府標新諧律吕  御製新樂府五十章敷陳  顯承之義
  詩編排韻首宫商  御製全韻詩以上下平聲三十部首詠我 朝   祖宗盛徳大業振車旦鉞仍封號乾隆戊戌  特㫖以定鼎初睿親王之
  功最大身後受謗為之昭雪復其王爵仍世襲罔替又開國功王中如禮鄭豫肅諸親王及克勤郡王後經改封者皆仍還原封之號以彰勲伐且令其後人覩名思義念祖抒忠 臣程昌期武穆文昭表贊襄乾隆二十九年  上特諭開國時有軍功之王公等裒舉事蹟纂為宗室王公勛績表傳
  錄本
  内廷鋪景鑠編纂   方畧皆本於   開國實錄蓋崇徳元年所輯文直事核足資垂信   開國實錄係以滿洲𫎇古漢字三體恭繕舊藏 盛京翔鳯樓後貯 内庫皇上命於頥和殿之後建敬典閣移奉太祖以下歴朝實錄永世尊藏兹
  方畧成錄一分亦貯此閣書叅勝國証精詳明臣紀載我朝事蹟如黃道周博物典彚之類  命舘臣擇其書中有可採可闢者節取辨證附識   方畧各巻之末以徵信實恭吟臣庶起而舞 臣秦承業
  御製聰聽子孫慎勿簧仁
  聖祖仁勤民務憲
  皇考憲飭官常古稀所懼半百里猶日孜孜敬不遑



  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誠謀英勇公阿桂等謹
  奏等奉
  敕恭輯
  皇清開國方略告成恭呈
  御覽等謹奉
  表上
  進者洪惟我
  國家純祜懋膺丕基永建嫓禖壇而啟
  聖朱果徴祥儼邰室以凝休白山肇迹雲雷締搆揚九㝢
  之洪暉日月光華綿萬春之懿貺惟
  列祖之貽謀實裕斯
  一人之繼序彌殷我
  皇上
  世徳作求
  前光允迪
  橋陵展孝
  辰斿屢詣
  留都姬籙垂型
  乙夜頻稽
  寳訓冠皇王而作頌規模誌全韻之吟
  飭史館以分編方略重成書之紀竊惟古者宅中受命運有乘除更姓造邦事兼守創雖克綏厥猷惟后而率土之濱皆臣史臣多上善于君先聖毎懐慙于後三代以下已難如武之與湯一統之歸莫正于元之代宋矧我
  朝躔分東土極拱北辰本非裂地以封久已承
  天之眷溯成邑成都之漸再遷越千五百里而遥稽卜年
  卜世之期養晦至六十二年而後
  太祖髙皇帝奮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勇智肇造艱難七傳之緒初承二祖之讐未雪赫怒整圖倫之旅甲祇十三裹創揮棟鄂之戈丁惟五百罪人斯得八表踵而向風戎醜攸行六師過而如雨直能勝曲少可禦多五日之間先後殄四十萬衆三河既下大小收七十餘城葢自九姓翦除以還洎乎
  兩京營建之始大武之烈逺矣同文之治基焉
  太宗文皇帝式廓隆規闡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
  聖緒展神旌于北部地靈呈玉璽之祥馳義斾于南荒天險鞏冰橋之固兵非得已受降則令肅秋毫盟不可渝聲罪則威宣夏服迨至松杏之屏藩盡撤幽燕之唇齒全寒邊臣負固而未能使者乞和而已晚乃復宣昭
  義問備申講信之本懐愷惻
  仁言冀遂好生之初念是惟堂堂正正式揚
  王者之師故能繼繼承承克肖
  聖人之徳暨我
  世祖章皇帝冲齡踐阼
  峻命培基治定功成禮明樂備信乎得位得名之理共覆載以無私可久可大之模與河山而並夀者已等忝司載紀恭預編摩仰
  佑啟于
  前寜欽紹聞于
  幾暇
  特筆紀勝朝之殘號附書墜緒于一年
  殊恩揚前代之遺忠分定易名于四字凡此共見共聞
  之
  聖度皆本善繼善述之
  孝思況夫義炳烺圅勲垂寳笈間蒐稗乘彼明臣早慴
  威稜旁引管窺在外服尤銘
  恩澤有典有則謹依
  三朝實録之遺是訓是行允冠四庫全書之首三十二冊
  成編咸備
  軒紀常新五十一年大衍重開
  羲圖無量伏覩堯咨舜儆覲
  家法于羹牆文顯武承闡
  心傳于豐鎬慎厥修而思永括典謨訓誥以無遺久于道
  而化成俾子孫臣民之攸賴謹奉
  表以
  聞












  皇清開國方略
  奉
  㫖開載諸臣職名
  彚閲
  ︵字位過密 無法显显︶阿 桂
  經筵講官太子少傳東閣大學士梁國治經筵講官太子太保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一等男和 珅
  提調官
  内  閣  侍  讀  學  士善寶户科給事中世襲騎都尉又一雲騎尉覺羅麟喜翰   林   院   編   修俞大猷翰   林   院   檢   討孫玉庭滿纂修官
  翰  林   院   侍   講伯 麟江 南 道 監 察 御 史諾穆福
  内   閣    侍   讀姜 斌
  内   閣   侍   讀福森布漢纂修官
  原 任 翰 林 院 侍 讀 學 士彭紹觀翰林 院 編 修 革 職 留 任秦 潮前任翰 林 院 編 修 今 任 知縣王 増分纂官
  右  春  坊  右  庶  子茅元銘江  南 道 監  察 御 史范 衷
  翰   林   院   編  修李 鎔原任翰 林 院 檢討候 補 司業王太岳收掌官
  内   閣      書徳明阿内   閣      書八十三翰  林  院  筆  帖  式佟繼善前任 内 閣 中 書 今 任 同 知景 昌校對官
  候   補   肇   帖  式徳 文候   補   筆   帖   式覺羅萬慶
  候    補    庫    使善 禄
  官     學     生徳克精額
  官     學     生雯 棟繙譯官
  内    閣        書愛星阿
  内    閣        書保 明
  内    閣        書塔清阿理  藩  院  筆  帖  式臨 保候   補   筆   帖  式杜澤均候   補   筆   帖  式查清阿
  監            生福 順
  官     學     生恩特赫莫謄録官
  𠉀   補   筆   帖   式覺羅萬全候   補   筆   帖   式舒齊善舉  人  候  選  知  縣管應祥監 生  候  選 鹽 大  使董玉麟監 生  候  選 庫 大 使余 純咸   安   宫   教  習多麟岱
  舉            人西拉布
  監             生徳克精額
  覺    羅    學    生覺羅定昌
  覺    羅    學    生覺羅濟明阿







  皇清開國方略目録
  巻首
  發祥世紀
  第一巻
  太祖髙皇帝癸未年至丙戌年
  第二巻
  太祖髙皇帝丁亥年至戊戌年
  第三巻
  太祖髙皇帝己亥年至辛亥年
  第四巻
  太祖髙皇帝壬子年至乙卯年
  第五巻
  太祖髙皇帝天命元年丙辰至三年戊午
  第六巻
  太祖髙皇帝天命四年己未
  第七巻
  太祖髙皇帝天命五年庚申至七年壬戌
  第八巻
  太祖髙皇帝天命八年癸亥至十一年丙寅
  第九巻
  太宗文皇帝初即位未改元天命十一年丙寅九月至十二月
  第十巻
  太宗文皇帝天聰元年丁卯正月至六月
  第十一巻
  太宗文皇帝天聰元年丁卯七月至二年戊辰十二月
  第十二巻
  太宗文皇帝天聰三年已巳
  第十三巻
  太宗文皇帝天聰四年庚午
  第十四巻
  太宗文皇帝天聰五年辛未正月至九月
  第十五巻
  太宗文皇帝天聰五年辛未十月至六年壬申三月
  第十六巻
  太宗文皇帝天聰六年壬申四月至十二月
  第十七巻
  太宗文皇帝天聰七年癸酉
  第十八巻
  太宗文皇帝天聰八年甲戌正月至六月
  第十九巻
  太宗文皇帝天聰八年甲戌七月至十二月
  第二十巻
  太宗文皇帝天聰九年乙亥正月至九月
  第二十一巻
  太宗文皇帝天聰九年乙亥十月至十年丙子四月
  第二十二巻
  太宗文皇帝崇徳元年丙子五月至十一月
  第二十三巻
  太宗文皇帝崇徳元年丙子十二月至二年丁丑二月
  第二十四巻
  太宗文皇帝崇徳二年丁丑三月至十二月
  第二十五巻
  太宗文皇帝崇徳三年戊寅正月至七月
  第二十六巻
  太宗文皇帝崇徳三年戊寅八月至四年己卯三月
  第二十七巻
  太宗文皇帝崇徳四年己卯四月至十二月
  第二十八巻
  太宗文皇帝崇徳五年庚辰
  第二十九巻
  太宗文皇帝崇徳六年辛巳正月至八月
  第三十巻
  太宗文皇帝崇徳六年辛巳九月至七年壬午六月
  第三十一巻
  太宗文皇帝崇德七年壬午七月至八年癸未八月
  第三十二巻
  世祖章皇帝初即位未改元崇德八年癸未八月至順治元年甲申十月
  等謹案
  開國方畧三十二巻乾隆三十八年
  勅撰洪惟我
  大清開基東土肇建
  國家
  世德緜延篤承
  眷顧白山天作朱果靈彰比諸十有五王聿開周
  祚者誠遐哉源逺而流長矣迨我
  太祖髙皇帝以軒轅之敦敏當榆罔之衰微丕建鴻圖受
  天大命
  帝出乎震萬物知春所以提挈天樞經綸草昧亨
  屯而濟險保大而定功者
  謨烈昭垂寔書契以來所未有洎我
  太宗文皇帝纘承
  前緒益擴昄章日月髙衢焕乎繼照成湯秉鉞十一征罔弗奏功周武臨河八百國莫不來㑹
  聲靈遐播制作更新
  文德
  武功繩
  先啟
  後麟麟炳炳亦史冊之所未聞然事閲
  五朝時逾十紀舊臣之所誦説故老之所歌吟口
  耳相傳或不能盡著於竹帛而
  實録
  寶訓尊藏金匱自史官載筆以外亦非外廷所得
  而窺是編敬述
  締造規模勒成
  帝典冠以
  發祥世紀一篇猶商頌之陳元鳥周雅之頌公劉雖縁追溯年月不可盡詳而事既有徵理宜傳信所以明啟佑之自來也其餘並編年紀月列日提綱自
  太祖高皇帝癸未年五月起兵討尼堪外蘭克圖
  倫城始至天命十一年秋七月
  訓誡羣臣編為八巻自
  太宗文皇帝御極始至順治元年
  世祖章皇帝入闗定鼎以前編為二十四巻盖神功
  聖德史不勝書惟恭述
  勲業之最顯著政事之最重大
  謨猷之最宏逺者已累牘連篇積為三十二巻矣唐虞之治具於典謨文武之政布在方策臣等繕校之餘循環跪讀
  創業之艱難
  貽謨之逺大尚可一一仰窺也豈非萬世所宜聰聽
  者哉乾隆五十四年正月恭校上
  總纂官紀昀錫 --(右上『日』字下一横長出,類似『旦』字的『日』與『一』相連)孫士毅
  總 校 官陸 費 墀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