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下時局與國際帝國主義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下時局與國際帝國主義
作者:蔡和森
1922年10月18日
本作品收錄於《嚮導

署名「和森」發表

日本帝國主義助安福系在延平發難
英國帝國主義助陳炯明壓滅民黨在閩發展的新形勢

  直皖之戰,親日派安福系雖倒,但日本帝國主義在北京政府中的勢力迄未動搖;奉直戰爭的結果則不然,張作霖的勢力既被逐出於山海關以外,日本帝國主義在北京政府中的優勢也就同時爲英美帝國主義所篡奪,北京政府遂完全成爲英美帝國主義的傀儸和機械。英美帝國主義趁着這個千載一時的機會,開首本想助吳佩孚一舉統一中國(吳佩孚勝奉之翌日,外交團即集議借款助他統一中國),後因日本政府不贊成,且對於吳佩孚還有疑懼之點(因吳素掛愛國招牌且否認借外債),英美帝國主義者自知這樣太鹵莽了,乃一意以援助外交系登台爲方針。由這樣的方針做到現在:新銀行團的龍門陣漸漸成功,吳佩孚武力統一的好夢漸漸接近;於是生存上受脅迫的日本帝國主義就不得不駭汗失措,急圖對付了。他對付的第一手是援助東三省獨立;第二手就是遣發徐樹錚赴延平發難(安福禍首之逃出日營,當然是連帶的現象)。

  這樣一來,於英美帝國主義好夢將成之時當然給一重大打擊。他一方面,福建目下發展的新形勢兼爲民黨勢力所構成,這種勢力之發展乃爲國際帝國主義——尤其是英國帝國主義所切忌,英國帝國主義要出一臂大力以對付福建問題,乃是毫無疑義的。所以英國帝國主義者便決定借二百萬鎊至七百五十萬鎊的大款於陳炯明,使陳炯明去壓滅民黨在閩發展的新形勢。至於他對於福建問題驚惶恐怖厭惡的態度,我們一看英國帝國主義所有在華的機關報如《字林西報》等,就完全明白了。

  人人知道英國帝國主義是素來反對孫中山的,孫中山的舉動無論大細,英國帝國主義都要與他爲難,使他不會成就。英國帝國主義何以這樣反對孫中山呢?就是因爲孫中山是中華民族獨立運動的領袖,孫中山勢力所及的地方——如廣東及長江流域,就是英國帝國主義的勢力範圍圈,侵略的勢力與民族獨立的勢力不能並容,所以英國帝國主義便老實不客氣的與孫中山作對頭。新近孫中山在廣東的勢力被英國帝國主義與陳炯明通力合作打得煙銷雲散,廣東勢已成爲香港政府馴順易御的外藩,加以北京政府的韁勒爲英美兩國並駕齊驅的執着,所以英國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勢力遂將伸張到極度。假使福建完全落於許軍之手,孫中山的旗鼓又可在長江流域重整起來:英國帝國主義便要受很不順利的影響;而南粵王陳炯明也有迅速被推翻的危險。所以現今的形勢把陳炯明和英國帝國主義排在利害更加相同的交點上,故英國帝國主義便以這宗大款來資助陳炯明,陳炯明也不惜允許英國資本家將廣九鐵路延長與粵漢路相銜接(借款條件之一,見近日各報),使將來廣州經濟上的重要地位讓於九龍,俾英國資本家得在九龍控制中國南部數省的經濟生命。

  現下的局勢既把英美帝國主義和陳(炯明)吳(佩孚)排列在一方;同時又把民黨和日本帝國主義及其雇用人安福系奉天系排列在一方。這就是一面顯明中國軍閥和內亂與國際帝國主義的關係;一面顯明民主革命和民族獨立運動還在崎嶇鳥道的過程之中,一時不得不與利害偶然相同之匪類爲緣以抵抗其更迫切的敵人。這種勢力交衡的事實雖爲還未強壯的革命運動所不能免,但同時民黨須知道一切外國帝國主義和封建的舊勢力,都是同樣不可恃以爲援的,都是沒有共同基礎可以建築聯立戰線的:比如以後段祺瑞再來當道,他壓迫民黨的惡辣手段會減於民國五六年嗎?張作霖與民黨當了頭,他與民黨的衝突會減於吳佩孚嗎?民黨的勢力若是發展到了北方,日本帝國主義對於他的壓迫會減於英國帝國主義嗎?所以無論任何外國帝國主義和封建的軍閥都是民黨之敵,都是不可以結合的。民黨真要達到民主革命和民族獨立的目的,非急謀強壯運動本身的勢力不可,非急謀與反帝國主義的俄羅斯和喪失侵略能力的德意志聯合不可。


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出版,其作者1931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80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