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真義堂記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真義堂記
作者:歸有光 
本作品收錄於《震川先生集/卷十五

崑山治之西,有地名真義。其水曰真義浦,其里曰真義村。太湖之水,繞郡城婁門東出,經崑山入海。自昔湖相連,茫然巨浸,疑古之所謂三江、五湖,或有在於此者。其後通漕築塘,水跡之非其故久矣。真義在今所謂致和塘上,今之塘,蓋即古之江也。其浦則自巴城湖南來,並其村之東,而南入於塘。巴城以西,有包湖、傀儡蕩、鰻鱺湖。諸湖相灌輸,或束或放,乍大乍小,而陽城湖最大。從西北望之,水與天際,真澤國也。

世傳梁天監時,於此置信義縣,而後人失傳,遂以「信」為「真」。或謂天監所置即真義,以「真」為「信」,蓋為宋昭陵諱也。前元時,其地為金粟道人所居,極一時園池臺榭之盛。四方名士如張翥、柯九思、楊維禎、李孝光,皆館於其家,號為玉山佳處。予嘗訪其遺趾,求所謂碧梧、翠竹、蓬萊、百花之坊館,不可得而見,未嘗不慨想其人,又歎其高標絕俗,如冥冥飛鴻,而猶不免自掊擊於世俗也。

予之外高祖太常卿夏公,嘗求顧氏之處,買田築室焉然。公自居城中,歲時一至而已。最後魏氏復盛於此,其田廬童僕,未知與往時顧仲瑛何如也?而余從舅恭簡公,講明河、洛之學,海內之士往往來聚星溪之上。吾舅光祿典簿東溪先生,能將順其兄之志,以慈孝愷悌稱於鄉里。故真義雖村落小聚,而名聞四方。嘉靖甲辰,舅氏分析諸子,而仲子濬甫築新居於故宅之南,而名其堂曰「真義」。舅父母嘗往來過諸子家,就其養。未幾,二親繼謝。尋以倭奴侵掠內地,時湖上煙火不絕,獨濬甫之堂無毀。於是尚僦居城中,欲俟寇平,將還其舊。而旦暮西顧,未能忘也,因求予作堂記。

予故詳其里居,以補圖誌之所未載,又為稱述其里中故事,著魏氏之所以興。濬甫遊太學,屢試不第,然其為人循禮法,能守恭簡公之家教。二子方學進士業,不日有騰騫之望。濬甫年甫四十有六,而二孫皆已勝衣,能趨拜。可知其後之繁衍昌大,而吾外舅厚德之報未有涯也。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