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破旧立新,努力为劳动人民服务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破旧立新,努力为劳动人民服务
北京医院革命委员会
1969年10月21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报

伟大领袖毛主席早在一九四五年就指出:“所谓国民卫生,离开了三亿六千万农民,岂非大半成了空话?”全国解放以后,根据毛主席对卫生工作的一系列英明指示,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确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卫生工作原则。毛主席为社会主义卫生事业指明了方向。可是,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却以加强城市医疗卫生工作为名,极力反对把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卫生部门的走资派秉承刘少奇的黑旨意,把卫生部变成“城市老爷卫生部”,把大量的人力物力集中到大城市,大建“现代化”的医院、疗养所,竭力追求建设上的“大、洋、全”,设备上的“高、精、尖”,技术上的“高、难、深”。

过去,我们北京医院就是一个医生多,病人少,不面向工农兵,只为少数人服务的“老爷医院”。医院的那套检查治疗方法,根本不适合工农兵的需要。

我院走资派疯狂反对革命群众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反对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极力鼓吹“技术第一”、“业务挂帅”,散布“活命哲学”、“养生之道”,企图把我院变成复辟资本主义的阵地。在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卫生路线的影响下,我们医院在检查治疗方法方面,一味追求什么“正规化”,对本来用一种诊断技术就可以确诊的病人也要进行全面检查,对年纪大的病人更要经常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心电图、放射线、化验检查等。有时病人住院已经一两周了,检查还没有做完,治疗还没有开始。眼、耳、口、鼻全生在一个人的脸上,得了病却要到三个科去治。牙痛要找口腔科医生,嗓子痛要找耳鼻喉科医生,一个医生看不了一张嘴里的两个病。就连口腔科还要分口腔内科、口腔外科。这使病人看一次病要跑几个科,耽误了不少时间。内科医生到农村去,看到有些贫下中农牙疼、肚子疼,可是自己竟不会拔牙,不会开刀。我们医院在治疗方面还采取所谓“大包围”的方法,本来用一种药就可以了,却中药、西药一起来。一个患感冒的病人,本来用上几分钱的药就可以治好,可是体温稍为高些,医生为了“安全”,就用上抗菌素了,一张处方就要一两块钱,完全按照少数城市老爷的口味,任意浪费药品。

刘少奇在我院的代理人还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放到研究“高、难、深”的疾病上去,关起门来大搞某些少见病的研究,而不去研究那些常见的多发病和普遍存在的疾病。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我院广大革命群众在解放军宣传队的帮助下,紧跟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狠批了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卫生路线,把医院全面向群众开放,并且组织了两批“六·二六”医疗队到西北农村去,还向山西昔阳、河北遵化等地区派出了三批医疗队。医疗队员一面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一面为贫下中农治病。他们打破城市医院的洋框框,自己动手创建了简易的手术室,从阑尾切除到复杂手术,全在这个设备简陋的用手电筒照明的小土房中进行,治疗了许多常见病、多发病,解除了贫下中农多年来的痛苦。他们处处为贫下中农着想,少用药,少花钱,治好病,处方的平均药价只有一角二分钱。有的医疗队员不会拔牙,就克服困难去学。过去在医院里拔一颗牙,一般要一元到一元五角钱;医疗队在农村曾经为五个人拔了牙,一共才花了五分钱。医疗队还在农村广泛地开展了花钱少、疗效快的新医疗法。贫下中农高兴地说:毛主席给我们派来了好医生,这是毛主席他老人家对我们的最大关怀。

医务人员到农村巡回医疗,又进一步促进了医院的工作革命化。我们医院合并了原来的科室,便利病人就诊,改变了原来分工过细、等级森严等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建立了医护共同分片包干的新的医疗制度。留在城市的医务人员分批走出医院,到工厂去,接受工人阶级的再教育,送医药上门,为他们服务。我们医院还为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举办了学习班,为农村培训“赤脚医生”。

目前,全院革命同志正在掀起一个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新高潮,狠批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卫生路线,积极报名到农村去安家落户,巡回医疗。我们坚决遵循毛主席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伟大教导,进一步地开展革命大批判,促进人的思想革命化,更好地为工农兵服务。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