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譜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硯譜
不著撰人名氏。舊載左圭《百川學海》中,亦無序跋年月。皆雜錄硯之出產與其故實。中間載有歐陽修、蘇軾、唐詢、鄭樵諸人之說,則南宋人所為。然尤袤、陳振孫二家書目皆不載,或偶遺也。其書僅三十二條,不為贍博,采摭亦間有疏舛。如以端溪子石為在大石中生,尚沿舊說,未加考正。又如許漢陽以碧玉為硯,其事出穀神子《博異記》,乃龍女之硯,非漢陽之硯,徵引亦為訛誤。以其宋人舊帙,流傳既久,尚有一二足資多識者,故附著諸家硯譜之次,以備檢核焉。

李後主硯[编辑]

李後主留意筆札所用,澄心堂紙、李廷珪墨、龍尾石硯三者為天下之冠。

右軍風字硯[编辑]

會稽有老叟云,右軍之後持一風字硯,大尺餘,色正赤,用之不減端石云。右軍所用者,石揚休以錢二萬得之。

紅絲石[编辑]

青州紅絲石,外有皮表,磨礱即其理,紅黃相參。理黃者其絲紅,理紅者其絲黃。須飲以水使足乃可用,不然渇燥。唐彥猷甚竒此硯,以為發墨不減端石。蔡君謨又言,端石瑩潤,惟有鋩者尤發墨;歙石多鋩,惟膩者佳。葢物之竒者,必異其類也。

鳯咮石[编辑]

蘇子瞻云,僕好鳯咮石,少得真者。唐彥猷以青州紅絲石為甲。或云唯堪作骰盆。

端硯[编辑]

蘇公易簡云,柳公權論硯,青州石為第一,絳州者次之,殊不言端石。世傳端溪中有草,蒙茸可愛,匠琢石成硯,用草褁之,故自嶺表迄中夏而無損。或云水中石其色青,山半石其色紫,山絕頂者尤潤如豬肝色者佳。其貯水處有白赤黃色點者,謂之鸜鵒眼,脈理黃者謂之金線紋。其山號斧柯,昔人採石為硯,必中牢祭之,不爾雷電,失石所在。

鸜鵒眼[编辑]

端石有眼者最貴,謂之鸜鵒眼,石紋精美,如木有節。今不知者乃以為石病,吁,可痛哉。石有上下岩。西坑、後厯,悉其下也。惟上巖有眼,眼之美者,青黃緑三色相重,多者自外至心凡九重,其大者尤為希有。或布列硯中,如北斗心房之形。土人以眼多少為價重輕。其生於墨池之外者,謂之髙眼;生於內者,曰低眼。髙眼尤可,尚以不為墨漬,常可睹也。或云取石祭以中牢,故老云無之。又云石有金線為美,正其病也。唐彥猷

子石[编辑]

端石以子石為上,在大石中生,葢精石也,流俗訛為紫石。又以貯水不耗為佳,有眼為貴。眼,石病也。官司歲以為貢。在他硯上然十無一二發墨者,但充玩好而已。歐陽永叔

端溪[编辑]

端溪有斧柯、茶園、將軍。地同是一溪,唯斧柯出者,大不過三四指,一兩呵,津汗滴瀝,真難得之物;茶園次之;將軍又次之。鄭樵

活眼死眼[编辑]

蘇易簡作文房四譜。譜言四寳,硯為首,筆墨兼紙,皆可隨時收索,可與終身俱者,唯硯而已。譜中載四十餘品,以青州紅絲石為一,斧柯山第二,龍尾石第三,餘皆在中下。雖銅雀臺古瓦硯列於下品,特存古物耳。端所出有四,巖石為甲,石屋次之,西坑又次之,後厯為劣。巖與西坑相去二十里,石屋、後厯七里而所產逈然不同。猶建安產茶,北源壑源去沙溪十數里,而優劣差殊。而巖石又分上下,又有活眼死眼之別。圓暈相重,黃黑相間,繄精在內,晶瑩可愛,謂之活眼。四旁浸漬,不甚鮮明,謂之淚眼。形體略具,內外皆白,殊無光彩,謂之死眼。活眼勝淚眼,淚眼勝死眼,死眼勝無眼 。

龍尾石[编辑]

歙石出於龍尾溪,以金星為貴。予少時得金坑礦石,堅而發墨。端溪以北巖為上,龍尾以深為上,龍尾更在端溪上,而端石以後出見貴爾。歐陽永叔

李賀詩[编辑]

永叔以端溪後出,不然。李賀有端州青花石硯詩云,暗洒萇弘冷血痕,則謂鸜鵒眼,知端石為硯久矣。

諸州硯[编辑]

淄州金雀石,色紺青,聲如金玉。又有青金石,叩之無聲,發墨。青州紫金石,狀類端州西坑石,發墨過之。吉州縣紫石亦類西坑。登州駞基島石,上有羅紋金星。絳州角石,色如白牛角。歸州大沱石,江水中石也,止用於川峽人。宿州出樂石,潤膩發墨,但無石脈。萬州有懸金崖石,又有磁洞石。洮河出緑石,性腝不起墨,不耐久磨。牢山丹石,滑澤堅膩。古瓦硯出相州魏銅雀台,里人因掘土,往往得之。虢州澄泥,唐人品硯以為第一,今人罕用。潭州道人呂翁作澄泥硯,堅重如石,手觸輒生暈,上著呂字。青維州石末硯,皆瓦硯也。柳公權以為第一,當時未見歙石,以為上品耳 。

硯賦[编辑]

傅玄硯賦云,木貴其能軟,石美其潤堅。劉道友以浮查為硯,知吉亦有木硯。

銅硯蜯硯[编辑]

劉聰謂晉懷帝曰,頃贈朕柘木銅硯,袁彖贈庾翼蜯硯 。

水精硯[编辑]

丁恕有水精硯,大纔四寸許,為風字樣,用墨即不出光,發墨如歙石 。

玉硯[编辑]

鎮潼留後李充伯得玉材,琢為圓硯,發墨可愛。

碧玉硯[编辑]

許漢陽筆以白玉為管,硯乃碧玉,以玻瓈為匣 。

鐵硯[编辑]

青州熟鐵硯甚發墨,有柄可執,晉桑維翰鑄生鐵硯 。

漆硯[编辑]

晉儀注太子納妃有漆硯。

竹硯[编辑]

異物志云廣南以竹為硯 。

滌硯[编辑]

幾硯須旦滌之,縱未能,亦須日易其水。洗宜用小氈片或紙,若久用石色為墨漬污,即以麩炭磨洗,復如新矣。苦寒,不宜用佳硯,石理既凍,墨亦少光 。

帝鴻氏之硯[编辑]

黃帝得玉一紐,治為墨海。其上篆文曰,帝鴻氏之硯。又太公金匱硯書曰,石墨相著而黑,邪心讒言無得污白,是知硯其來尚矣。硯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

孔子硯[编辑]

伍緝之從征記云,魯國孔子廟中石硯一枚,甚古朴,孔子平生時物也。又顏路所請者車亦存 。

硯溪[编辑]

永嘉郡記云,硯溪一源多石硯。述異記云,洞庭湖一陂有范蠡石床、石硯 。

一篋磨穴硯[编辑]

古人有學書於人者,數年,自以藝成,告而辭去。師曰,吾有一篋物,可附於某處。及山之下,絕無所付人,封題亦甚不密,乃啟之,皆磨穴者硯,數十枚,方知師夙所用者。乃返山服膺,至皓首方畢其藝。

補百碎硯[编辑]

石晉時,闗右有李處士,能畫馴狸,能補端硯。百碎者齎歸,旬日即復,舊如新琢成,畧無瑕纇。世莫得其法 。

後主青石硯[编辑]

李後主得青石硯,墨池中有黃石如彈丸,水常滿,終日用之不耗。每以自隨。後歸朝,陶穀見而異之,硯大不可持,乃取石彈丸去。後主拽其手振臂就取,後主請以寳玩為謝,陶不許。後主曰唯此硯能生水,他硯皆不可用。陶試數十硯,水皆不生。後主索之良苦,陶不能奈,曰,要,當碎之。石破,中有小魚跳地上即死,自是硯無復潤澤。

真材本性[编辑]

硯當用石,鏡當用銅,此真材本性也。以瓦為硯,如以鐵為鏡耳。

謝銅硯筆格啟[编辑]

庾肩吾謝銅硯筆格啟云,煙磨青石已踐孔子之壇,管插銅龍還笑王生之壁。

石硯賦[编辑]

黎逢石硯賦云:琢而磨之,其滑如砥;欲研精而染翰,在虛中而貯水;水隨暈而還周,墨浮光而黛起;明而未融,是以為用,久而不渝,故以為美;成器尚古,征闕里於素王,匠法増華,參會稽之內史。又云一拳之石取其堅,一勺之水取其浄。又云對此大匠,廁諸鴻筆,見珍於殺青之晨,為用於草玄之日 。

硯詩[编辑]

僧貫休硯詩云:低心蒙潤久,入匣更身安。

石虛中傳[编辑]

文嵩石虛中傳云,石虛中,字居默,器度方圓,中心坦然,若汪汪萬頃之量,封即墨侯。與宣城毛元銳、燕人易玄光、華陰禇知白皆同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