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碧雞漫志/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碧雞漫志
◀上一卷 卷四 下一卷▶

《蘭陵王》

[编辑]

《蘭陵王》,北齊史及《嘉話》稱:齊文襄之子長恭蘭陵王,與師戰,嘗著假面對敵,擊金墉城下,勇冠三軍。武士共歌謠之,曰《蘭陵王入陣曲》。今越調《蘭陵王》,凡三段二十四拍,或曰遺聲也。此曲聲犯正宮,管色用大凡字、大一字、勾字,故亦名大犯。又有大石調《蘭陵王慢》,殊非舊曲。之際,未有前後十六拍慢曲子耳。

《虞美人》

[编辑]

《虞美人》,《脞説》稱起於項籍兮」之歌。予謂後世以此命名可也,曲起於當時,非也。曾子宣夫人氏作《虞美人草行》,有云:「三軍散盡旌旗倒,玉帳佳人坐中老。香魂夜逐劍光飛,青血化爲原上草。芳菲寂寞寄寒枝,舊曲聞來似斂眉。」又云:「當時遺事久成空,慷慨尊前爲誰舞?」亦有就曲誌其事者,世以爲工。其詞云:「帳前草草軍情變,月下旌旗亂。褫衣推枕愴離情,遠風吹下楚歌聲、正三更。 撫騅欲上重相顧,艷態花無主,手中蓮鍔凛秋霜。九泉歸去是仙鄉、恨茫茫。」黃載萬追和之,壓倒前輩矣。其詞云:「世間離恨何時了?不爲英雄少。楚歌聲起伯圖休,玉帳佳人血涙、滿東流。 葛荒葵老蕪城暮,玉貌知何處?至今芳草解婆娑,只有當年魂魄未消磨。」按《益州草木記》:「雅州名山縣出虞美人草,如雞冠花。葉兩兩相對,爲唱《虞美人》曲,應拍而舞,他曲則否。」《賈氏談錄》:「山谷中有虞美人草,狀如雞冠,大葉相對。或唱《虞美人》,則兩葉如人拊掌之狀,頗中節拍。」《酉陽雜俎》云:「舞草出雅州,獨莖三葉,葉如決明,一葉在莖端,兩葉居莖之半相對。人或近之歌,及抵掌謳曲,葉動如舞。」《益部方物圖贊》改「虞」作「娛」,云:「今世所傳《虞美人》曲,下音俚調,非虞姬作。意其草纖柔,爲歌氣所動,故其葉至小者或若動搖,美人以爲娛耳。」《筆談》云:「高郵桑景舒性知音,舊聞虞美人草,遇人作《虞美人》曲,枝葉皆動,他曲不然。試之,如所傳。詳其曲,皆音也。他日取琴,試用音製一曲,對草鼓之,枝葉亦動,乃目曰《虞美人操》。其聲調與舊曲始末不相近,而草輒應之者,律法同管也。今盛行江湖間,人亦莫知其如何爲吳音。」《東齋記事》云:「虞美人草,唱他曲亦動,傳者過矣。」予考六家説,各有異同。《方物圖贊》最穿鑿,無所稽據。舊曲固非虞姬作,若便謂下音俚調,嘻其甚矣。亦聞蜀中數處有此草,予皆未之見,恐種族異,則所感歌亦異。然舊曲三,其一屬中呂調,其一中呂宮,近世轉入黃鐘宮。此草應拍而舞,應舊曲乎?新曲乎?音,合舊曲乎?新曲乎?恨無可問者。又不知吳草與蜀產有無同類也。

《安公子》

[编辑]

《安公子》,《通典》及《樂府雜錄》稱:煬帝將幸江都,樂工王令言者,妙達音律。其子彈胡琵琶作《安公子》曲,令言驚問:「那得此?」對曰:「宮中新翻。」令言流涕曰:「慎毋從行。宮,君也。宮聲往而不返,大駕不復回矣。」據《理道要訣》,時《安公子》在太簇角,今已不傳。其見於世者,中呂調有近,般涉調有令,然尾聲皆無所歸宿;亦異矣。

《水調歌》

[编辑]

《水調歌》,《理道要訣》所載唐樂曲,南呂商時號水調。予數見人説水調,各有不同。予因疑水調非曲名,乃俗呼音調之異名,今決矣。按《嘉話》:煬帝汴河,自製《水調歌》,即是水調中製歌也。世以今曲《水調歌》爲煬帝自製,今曲迺中呂調,而所謂南呂商,則今俗呼中管林鐘商也。《脞説》云:「水調《河傳》,煬帝將幸江都時所製,聲韻悲切,帝喜之。樂工王令言謂其弟子曰:不返矣。水調《河傳》,但有去聲。」此説與《安公子》事相類,蓋水調中《河傳》也。《明皇雜錄》云:「祿山犯順,議欲遷幸。帝置酒樓上,命作樂。有進《水調歌》者,曰:『山川滿目淚沾衣,富貴榮華能幾時。不見只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飛。』上問誰爲此曲,曰:『李嶠。』上曰:『真才子。』不終飲而罷。」此水調中一句七字曲也。白樂天《聽水調詩》云:「五言一遍最殷勤。調少情多似有因。不會常時翻曲意,此聲腸斷爲何人。」《脞説》亦云:「《水調》第五遍,五言調,聲最愁苦。」此水調中一句五字曲。又有多遍,似是大曲也。樂天詩又云:「時唱一聲新水調,謾人道是《採菱歌》。」此水調中新腔也。《南唐近事》云:「元宗留心內寵,宴私擊鞠無虛日。嘗命樂工楊花飛奏《水調》詞進酒,花飛惟唱『南朝天子好風流』一句,如是數四。上悟,覆桮賜金帛。」此又一句七字。然既曰命奏《水調》詞,則是令楊花飛水調中撰詞也。《外史檮杌》云:「王衍泛舟巡閬中,舟子皆衣錦繡,自製水調《銀漢曲》。」此水調中製《銀漢曲》也。今世所唱中呂調《水調歌》,迺是以俗呼音調異名者名曲,雖首尾亦各有五言兩句,決非樂天所聞之曲。《河傳》,詞存者二,其一屬南呂宮,凡前段平韻,後仄韻。其一乃今《怨王孫》曲,屬無射宮。以此知煬帝所製《河傳》,不傳已久。然歐陽永叔所集詞內,《河傳》附越調,亦《怨王孫》曲。今世《河傳》乃仙呂調,皆令也。

《萬歲樂》

[编辑]

《萬歲樂》,史云:「明皇分樂爲二部,堂下立奏,謂之『立部伎』。堂上坐奏,謂之『坐部伎』。坐部伎六曲,而《鳥歌萬歲樂》居共四。鳥歌者,武后作也。有鳥能人言萬歲,因以製樂。」《通典》云:「《鳥歌萬歲樂》,武太后所造。時宮中養鳥,能人言,嘗稱『萬歲』,爲樂以象之。舞三人,衣緋大袖,並畫鸜鵒冠,作鳥象。」又云:「今嶺南有鳥,似鸜鵒,能言,名『吉了』,音『料』。」異哉,武后也!其爲昭儀至篡奪,殺一后一妃,而殺王侯將相中外士大夫不可勝計,凶忍之極。又殺諸武,僅有免者。又最甚,則親生四子,殺其二,廢徙其一,獨睿宗危得脫。視他人性命如糞草,至聞鳥歌「萬歲」,乃欲集慶厥躬,改年號永昌。又因二齒生,改號長壽,又號延載,又號天冊萬歲,又號萬歲通天,又號長安。自昔紀號祈祝,未有如后之甚者。在眾人則欲速死,在一身則欲長久,世無是理也。按《理道要訣》,時太簇商樂曲有《萬歲樂》。或曰:即《鳥歌萬歲樂》也。又舊史:元和八年十月,汴州韓弘撰《聖朝萬歲樂譜》三百首以進。今黃鐘宮亦有《萬歲樂》,不知起前曲或後曲。

《夜半樂》

[编辑]

《夜半樂》,史云:「民間以明皇潞州還京師,夜半舉兵,誅韋皇后,製《夜半樂》、《還京樂》二曲。」《樂府雜錄》云:「明皇潞州入平內難,半夜斬長樂門關,領兵入宮。後撰《夜半樂》曲。」今黃鐘宮有《三臺夜半樂》,中呂調有慢、有近拍、有序,不知何者爲正。

《何滿子》

[编辑]

《何滿子》,白樂天詩云:「世傳滿子是人名。臨就刑時曲始成。一曲四詞歌八疊,從頭便是斷腸聲。」自注云:「開元中,滄州歌者姓名。臨刑進此曲以贖死,上竟不免。」元微之《何滿子歌》云:「何滿能歌能宛轉,天寶年中世稱罕。嬰刑繫在囹圄間,下調哀音歌憤懣。梨園弟子奏玄宗,一唱承恩羈網緩。便將《何滿》爲曲名,御譜親題樂府纂。」甚矣!帝王不可妄有嗜好也。明皇喜音律,而罪人遂欲進曲贖死。然平生交友,聞見率同,獨紀此事少異。《盧氏雜説》云:「甘露事後,文宗便殿觀牡丹,誦舒元輿《牡丹賦》,嘆息泣下,命樂適情。宮人沈翹翹舞《何滿子》,詞云:『浮雲蔽白日』。上曰:『汝知書耶?』乃賜金臂環。」又薛逢《何滿子》詞云:「繫馬宮槐老,持杯店菊黃。故交今不見,流恨滿川光。」五字四句。樂天所謂一曲四詞,庶幾是也。歌八疊,疑有和聲,如《漁父》、《小秦王》之類。今詞屬雙調,兩段各六句,內五句各六字,一句七字。五代尹鶚李珣亦同此。其他諸公所作,往往只一段,而六句各六字,皆無復有五字者。字句既異,即知非舊曲。《樂府雜錄》云:「靈武刺史李靈曜置酒,坐客姓,唱《何滿子》,皆稱妙絕。秀才者曰:『家有聲妓,歌此曲音調不同。』召至令歌,發聲清越,殆非常音。遽問曰:『莫是宮中胡二子否?』妓熟視曰:『君豈梨園供奉邪?』相對泣下。皆明皇時人也。」張祜作《孟才人嘆》云:「偶因歌態詠嬌嚬,傳唱宮中十二春。卻爲一聲《何滿子》,下泉須弔才人。」其序稱:「武宗疾篤,才人以歌笙獲寵者,密侍其右。上目之曰:『吾當不諱,爾何爲哉?』指笙囊泣曰:『請以此就縊。』上憫然。復曰:『妾嘗藝歌,願對上歌一曲以泄憤。』許之,乃歌一聲《何滿子》,氣亟,立隕。上令醫候之,曰:『脉尚溫而腸已絕。』上崩,將徙柩,舉之愈重。議者曰:『非俟才人乎?』命其櫬至,乃舉。」偽蜀孫光憲《何滿子》一章云:「冠劍不隨君去,江河還共恩深。」似爲才人發。又有《宮詞》云:「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其詳不可得而聞也。

《淩波神》

[编辑]

《淩波神》,《開元天寶遺事》云:「帝在東都,夢一女子,高髻廣裳,拜而言曰:『妾淩波池中龍女,久護 宮苑。陛下知音,乞賜一曲。』帝爲作《淩波曲》,奏之池上,神出波間。」《楊妃外傳》云:「上夢艷女,梳交心髻,大袖寬衣,曰:『妾是陛下淩波池中龍女,衛宮護駕實有功。陛下洞曉鈞天之音,乞賜一曲。』夢中爲鼓胡琴,作《淩波曲》。後於淩波池奏新曲,池中波濤涌起,有神女出池心,乃夢中所見女子,因立廟池上,歲祀之。」《明皇雜錄》云:「女伶謝阿蠻善舞《淩波曲》,出入宮中及諸姨宅。妃子待之甚厚,賜以金粟妝臂環。」按《理道要訣》天寶諸樂曲名,有《淩波神》二曲,其一在林鐘宮,云:時號道調宮。然今之林鐘宮即時號南呂宮,而道調宮即古之仲呂宮也。其一在南呂商,云:時號水調。今南呂商則俗呼中管林鐘商也;皆不傳。予問諸樂工,云:「舊見《淩波曲》譜,不記何宮調也。世傳用之歌吹,能招來鬼神,因是久廢。」豈以龍女見形之故,相承爲能招來鬼神乎?

《荔枝香》

[编辑]

《荔枝香》,史《禮樂志》云:「帝幸驪山楊貴妃生日,命小部張樂長生殿,奏新曲,未有名,會南方進荔枝,因名曰《荔枝香》。」《脞説》云:「太真妃好食荔枝,每歲忠州置急遞上進,五日至都。天寶四年夏,荔枝滋甚,比開籠時,香滿一室。供奉李龜年撰此曲進之,宣賜甚厚。」《楊妃外傳》云:「明皇驪山,命小部音聲於長生殿奏新曲,未有名,會南海進荔枝,因名《荔枝香》。」三説雖小異,要是明皇時曲。然史及《楊妃外傳》皆謂帝在驪山,故杜牧之華清絕句云:「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道荔枝來。」《遯齋閑覽》非之,曰:「明皇每歲十月幸驪山,至春乃還,未嘗用六月。詞意雖美,而失事實。」予觀小華清長篇,又有「塵埃鼓索,片段荔枝筐」之語。其後歐陽永叔詞亦云:「一從魂散馬嵬關。只有紅塵無驛使,滿眼驪山。」史既出永叔,宜此詞亦爾也。今歇指、大石兩調皆有近拍,不知何者爲本曲。

《阿濫堆》

[编辑]

《阿濫堆》,《中朝故事》云:「驪山多飛禽,名『阿濫堆』。明皇御玉笛,採其聲,翻爲曲子名。左右皆傳唱之,播於遠近,人競以笛效吹。故張祜詩云:『紅樹蕭蕭閣半開,玉皇曾幸此宮來。至今風俗驪山下,村笛猶吹阿濫堆。』」賀方回《朝天子》曲云:「待月上,潮平波灔灔,塞管孤吹新阿濫。」即謂《阿濫堆》。江湖間尚有此聲,予未之聞也。嘗以問老樂工,云屬夾鐘商。按《理道要訣》天寶諸樂名,「堆」作「塠」,屬黃鐘羽。夾鐘商俗呼雙調,而黃鐘羽則俗呼般涉調。然《理道要訣》稱:黃鐘羽時號黃鐘商調;皆不可曉也。

◀上一卷 下一卷▶
碧雞漫志

本南宋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