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禮(魯迅《准風月談》)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更多资料:
新秋雜識(三)
作者:魯迅
葦索
1933年9月20日
打聽印象
本作品收錄於《准風月談
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三年九月二十二日《申報·自由談》。


  看報,是有益的,雖然有時也沉悶。例如罷,中國是世界上國恥紀念最多的國家,到這一天,報上照例得有幾塊記載,幾篇文章。但這事真也鬧得太重疊,太長久了,就很容易千篇一律,這一回可用,下一回也可用,去年用過了,明年也許還可用,只要沒有新事情。即使有了,成文恐怕也仍然可以用,因為反正總只能說這幾句話。所以倘不是健忘的人,就會覺再沉悶,看不出新的啟示來。

  然而我還是看。今天偶然看見北京追悼抗日英雄鄧文的記事,首先是報告,其次是演講,最末,是「禮成,奏樂散會」。

  我於是得了新的啟示:凡紀念,「禮」而已矣。

  中國原是「禮義之邦」,關於禮的書,就有三大部,連在外國也譯出了,我真特別佩服《儀禮》的翻譯者。事君,現在可以不談了;事親,當然要盡孝,但歿後的辦法,則已歸入祭禮中,各有儀,就是現在的拜忌日,做陰壽之類。新的忌日添出來,舊的忌日就淡一點,「新鬼大,故鬼小」也。我們的紀念日也是對於舊的幾個比較的不起勁,而新的幾個之歸於淡漠,則只好以俟將來,和人家的拜忌辰是一樣的。有人說,中國的國家以家族為基礎,真是有識見。

  中國又原是「禮讓為國」的,既有禮,就必能讓,而愈能讓,禮也就愈繁了。總之,這一節不說也罷。

  古時候,或以黃老治天下,或以孝治天下。現在呢,恐怕是入於以禮治天下的時期了,明乎此,就知道責備民眾的對於紀念日的淡漠是錯的,《禮》曰:「禮不下庶人」;捨不得物質上的什麼東西也是錯的,孔子不雲乎:「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靜靜的等著別人的「多行不義,必自斃」,禮也。 九月二十日。

1996年1月1日,这部作品在原著作國家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之前在美國從未出版,其作者1936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80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