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義考 (四庫全書本)/卷001
經義考 卷一 |
欽定四庫全書
經義考卷一
翰林院檢討朱彝尊撰
御注
御注孝經
一卷
順治十三年二月十五日
世祖章皇帝御製序曰朕惟孝者首百行而為五倫之本天地所以成化聖人所以立教通之乎萬世而無斁放之於四海而皆凖至矣哉誠無以加矣然其廣大雖包乎無外而其淵源實本於因心遡厥初生咸知孺慕雖在顓䝉即備天良故位無尊卑人無賢愚皆可以與知而與能是知孝者乃生人之庸徳無甚𤣥竒抑固有之秉彝非由外鑠誠貴乎篤行而非語言之間所得而盡也雖然降衷之理固根於凡民之心而覺世之功必頼夫聖人之訓苟非著書立説以廸天性自然之善抒人
子難己之情使天下之人曉然於日用之恒行即為大經大法之所存而敦行不怠以全其本始夫亦孰由知孝之要盡孝之詳以無忝所生也哉此孔子孝經之書所由作也朕萬幾之暇時加三復自開宗明義迄於終篇見其言近而㫖逺理約而該本之立身以行道推之移風而易俗愛敬所著公卿士庶皆得循分以承歡感應所通東西南北罔不漸被而思服誠萬世不刋之懿矩百聖不易之格言自天子以至於庻人不可一日闕者夫子所謂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經良有以也自漢以來去聖日逺詮釋滋多厥㫖寖晦孔安國尚古文鄭𤣥主今文互有異同各矜識解魏晋而降諸儒羣興析疑闡奥代不乏人源流攸分不無繁蕪迨及開元更立注疏亦既萃一代之菁英垂表章於奕世矣而詳畧或殊詎云至當宋之邢昺元之吳澄輩標新領異間有發揮然揆之美善或未盡焉至於明季著述紛紜或拾前賢之緒餘文其謭陋或摘古人之紕繆肆彼譏彈不知天懷既薄問學復疎因心之理未明空文之多奚補其於作經之意均未當耳夫親恩罔極高厚難酬徳至聖人猶虞未盡同為人子孰不佩至教而興永錫之感乎然則訓詁未確漸摩弗力欲其相觀而善厥路無由朕為此慮爰集古今之注更互考訂其得中而窽綮者採輯之其妄逞而臆說者刪除之譬諸沙礫既披美鏐始出稂莠盡剪嘉禾乃登至若流覽之餘時獲一是或足以補未發之藴者輙為增入聊備參觀總以孝之道甚大而平故不必旁求隱怪用益高深誇示繁縟徒滋複贅惟以布帛菽粟之言昭廣大中正之理雖未知於作者之㫖能盡脗合可無枘鑿與否然而前代諸儒之書瑕瑜難掩與夫近代羣言之失淆亂不稽者於兹正之庶幾發矇啓錮四方億兆咸知傚法而允廸共底於大順之休焉夫如是將見至徳要道由此而廣和睦無怨由此而成矣
〈臣〉謹按尚書孝經均有古今文魯國三老所獻劉向所錄衛宏所校此古文孝經也衛文侯所受顔芝所藏唐石臺所勒此今文孝經也
御注孝經因石臺本注經
世祖章皇帝親自刪定文簡而義該順治中鏤板印行而民間流傳甚少〈臣〉同里禮部尚書〈臣〉杜臻購得寳藏〈臣〉謹錄之以弁經義考之首
勑撰
日講四書解義
二十六卷
康熙十六年十二月八日
皇帝御製序曰朕惟天生聖賢作君作師萬世道綂之傳即萬世治綂之所繫也自堯舜禹湯文武之後而有孔子曾子子思孟子自易書詩禮春秋而外而有論語大學中庸孟子之書如日月之光昭於天嶽瀆之流峙於地猗歟盛哉葢有四子而後二帝三王之道傳有四子之書而後五經之道備四子之書得五經之精意而為言者也孔子以生民未有之聖與列國君大夫及門弟子論政與學天徳王道之全修己治人之要具在論語一書學庸皆孔子之傳而曾子子思獨得其宗明新止善家國天下之所以齊治平也性教中和天地萬物之所以位育九經逹道之所以行也至於孟子繼往聖而開來學闢邪說以正人心性善仁義之㫖著明於天下此聖賢訓辭詔後皆為萬世生民而作也道綂在是治綂亦在是矣歴代賢哲之君創業守成莫不尊崇表章講明斯道朕紹
祖宗丕基孳孳求治留心問學命儒臣撰為講義務使闡發義理裨益政治同諸經史進講經歴寒暑罔敢間輟兹已告竣思與海内臣民共臻至治特用校刋用垂永久爰製序言弁之簡首每念厚風俗必先正人心正人心必先明學術誠因此編之大義䆒先聖之㣲言則以此為化民成俗之方用期夫一道同風之治庻㡬進於
唐虞三代文明之盛也夫
〈臣〉謹按四書解義總裁官二人 經筵 日講官 起居注翰林院掌院學士兼禮部侍郎加一級教習庶吉士資政大夫〈臣〉喇沙里經筵 日講官 起居注翰林院掌院學
士兼禮部侍郎教習庶吉士通議大夫〈臣〉陳廷敬分撰官十一人 日講官 起居注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臣〉沈荃 日講官 起居注翰林院侍讀學士加三級通議大夫〈臣〉色冷 日講官 起居注翰林院侍讀學士〈臣〉葉方藹 日講官 起居注翰林院侍讀學士加二級〈臣〉蔣𢎞道 經筵日講官 起居注翰林院侍講學士加一級奉政大夫〈臣〉庫勒納 日講官 起居注翰林院侍講學士食正四品俸〈臣〉張英 日講官 起居注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講〈臣〉張玉書 日講官 起居注翰林院侍讀加一級奉政大夫〈臣〉牛鈕 日講官 起居注翰林院侍講承徳郎〈臣〉韓菼 日講官起居注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編修〈臣〉董訥儒林郎 日講官 起居注左春坊左贊善兼翰林院檢討〈臣〉王鴻緒
日講書經解義
十三卷
康熙十九年四月十二日
皇帝御製序曰天生民而立之君非特予以崇髙富貴之具而已固將副教養之責使四海九州無一夫不獲其所也是故古之帝王奉若天道建都樹屏以立其綱設官置吏以張其紀經天緯地以盡其才親親尊尊以𢎞其業黎民阻饑而為之教稼五品不遜而為之明倫為禮樂以𨗳其中和為兵刑以息其爭訟事未然而預為之備患已至而急為之驅葢治天下之法見於虞夏商
周之書其詳且密如此宜其克享天心而致時雍太和之效也所以然者葢有心法以為治法之本焉所謂敬也誠也中也敬則神明有主而物欲不能揺誠則孚信在中而偽巧不能間中則公正無偏而衺說不能移凡書中曰欽明曰寅恭曰祗懼曰廸畏皆敬之屬也曰允塞曰至誠曰一徳曰惇信皆誠之屬也曰義制事禮制心曰沉濳剛克高明柔克曰寛而有制從容以和皆中之屬也性之者為堯舜禹文身之者為湯武高宗困而學之者為太甲成王悖而去之者為太康桀紂嗚呼心法之存亡治道之升降分焉天命之去留繫焉曷其奈何弗鑒朕萬㡬餘暇讀四代之書惕若恐懼爰命儒臣取漢宋以來諸家之說薈萃折𠂻著為講義一十三卷逐日進講兹特加鋟梓頒示臣民俾知朕仰法前代聖王志勤道逺然夙夜兢兢思體諸身心措諸政治以母負上天立君之意夫豈敢一日忘哉是為序
〈臣〉謹按書經解義總裁官二人 經筵 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掌院學士兼禮部侍郎教習庻吉士〈臣〉庫勒納 經筵 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掌院學士兼禮部侍郎教習庻吉士〈臣〉葉方藹分撰官十三人通議大夫日講官 起居注詹事府詹事〈臣〉格爾古
德 日講官 起居注詹事府詹事兼翰林侍讀學士加一級〈臣〉沈荃 日講官 起居注翰林院侍讀學士加二級〈臣〉蔣𢎞道 日講官 起居注翰林院侍讀學士食正四品俸〈臣〉張英 經筵 日講官 起居注翰林院侍讀學士奉政大夫〈臣〉牛鈕 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讀學士奉政大夫〈臣〉常書日講官 起居注翰林院侍講學士食正
四品俸〈臣〉崔蔚林 日講官 起居注翰林院侍講學士奉政大夫〈臣〉嚴我斯 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講學士〈臣〉朱馬㤗 日講官 起居注左春坊左庻子兼翰林院侍讀〈臣〉張玉書 日講官 起居注翰林院侍讀〈臣〉阿哈逹 日講官 起居注翰林院侍講〈臣〉董訥 日講官 起居注翰林院侍講〈臣〉王鴻緒
日講易經解義
十八卷
康熙二十二年十二月十八日
皇帝御製序曰朕惟帝王道法載在六經而極天人窮性命開物前民通變盡利則其理莫詳於易易之為書合四聖人立象設卦繫辭焉而廣大悉備自昔庖犧神農黄帝堯舜王天下之道咸取諸此葢詩書之文禮樂之具春秋之行事罔不於易會通焉漢班固有言六藝具五常之道而易為之原詎不信歟朕夙興夜寐惟日孜孜勤求治理思古帝王立政之要必本經學嘗愽綜簡編玩索精藴至於大易尤極研求特命儒臣叅攷諸儒
註疏傳義撰為解義一十八卷日以進講反復卦爻之辭深探作易之㫖大抵造化工用不外隂陽而配諸人事則有貞邪淑慝之别運數所由盛衰風俗所由治亂君子小人所由進退消長鮮不於竒偶二畫屈伸變易之間見之若乃體諸躬行措之事業有觀民設教之方有通徳類情之用恐懼修省以治身思患豫防以維世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而治理備矣於是刋刻成書頒示天下朕惟體乾四徳以容保兆民且期庻司百職事矢於野渙羣之公成㧞茅允升之美則㤗交嫓於明良而太和溢於宇宙庻稱朕以經學為治法之意也夫〈臣〉謹按易經解義總裁官三人 經筵 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掌院學士兼禮部侍郎加一級支二品俸教習庻吉士〈臣〉牛鈕 經筵 日講官 起居注翰林院掌院學士兼禮部侍郎教習庻吉士〈臣〉孫在豐 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學士兼禮部侍郎〈臣〉張英分撰官十八人通議大夫 經筵 日講官起居注詹事府詹事加一級〈臣〉傅臘塔 日講官 起居注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加禮部侍郎降一級留任〈臣〉沈荃 資政大夫 日講官 起居注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講學士仍加詹事府詹事〈臣〉蔣𢎞道 通議大夫 日講官 起居注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講學士仍加詹事府詹事〈臣〉嚴我斯 經筵 日講官 起居注翰林院侍讀學士奉政大夫〈臣〉常書 日講官 起居注翰林院侍讀學士加一級又加一級支四品俸奉政大夫〈臣〉朱馬㤗 日講官 起居注翰林院侍讀學士〈臣〉王封濚日講官 起居注翰林院侍講學士加二級中憲大夫〈臣〉阿山 日講官 起居注翰林院侍講學士加一級朝議大夫〈臣〉邵吳逺日講官 起居注翰林院侍講學士〈臣〉徐乾學 日講官 起居注翰林院侍講學士〈臣〉高士竒 日講官 起居注翰林院侍講加侍讀學士加一級〈臣〉董訥 日講官 起居注翰林院侍講〈臣〉翁叔元 日講官 起居注左春坊左中允兼翰林院編修〈臣〉秦松齡日講官 起居注右春坊右贊善兼翰林院檢討〈臣〉王頊齡 日講官 起居注翰林院修撰儒林郎〈臣〉歸允肅 日講官 起居注翰林院編修文林郎〈臣〉曹禾 日講官 起居注翰林院檢討徴仕郎〈臣〉嚴繩孫
孝經衍義
一百卷
康熈二十九年四月二十四日
皇帝御製序曰朕緬維自昔聖王以孝治天下之義而知其推之有本操之有要也夫孝者百行之源萬善之極書言奉先思孝詩言孝思維則明乎爲天之經地之義人性所同然振古而不易故以之為己則順而祥以之教人則樂而易從以之化民成俗則徳施溥而不匱帝王奉此以宰世御物躬行為天下先其事始於寢門視膳之節而推之於配帝饗親覲光揚烈諴萬民而光四海皆斯義也孔子教孝之言散見於六籍而綂㑹於孝經曾子以純孝親承斯訓其詞約其指逺條貫終始綜括羣論言孝之義於斯為備自顔芝藏本出於漢初考注箋釋代有其人如孔安國鄭康成皇侃邢昺輩無慮百餘家大約皆訓詁章句辨論古今文同異而求其推廣義藴逹之於萬事萬物而皆莫出其範圍者則尚未之備也
世祖章皇帝𢎞敷孝治懋昭人紀特命纂修孝經衍義未及成書朕纘承先志詔儒臣蒐討編輯倣宋儒真徳秀大學衍義體例徴引經史諸書以旁通其說竊以仲尼稱至徳要道以順天下又曰教之所由生而後詳列天
子諸侯卿大夫士庻人之五孝此則一經之大㫖亦猶大學之言明徳新民格致誠正修齊治平也是故衍至徳之義則仁義禮智信之說備矣衍要道之義則父子君臣夫婦昆弟朋友之論備矣衍教所由生之義則禮樂政刑之屬備矣衍五孝而皆以愛敬為本明貴賤之所同也由天子之敬親推之則郊丘宗廟典禮之義備矣由天子之愛親推之則仁民育物撫綏愛養之義備矣無非敬也無非愛也即無非孝也遞而至於諸侯之不驕不溢卿大夫之法服法言法行士庻人之忠順事上謹身節用何一非愛敬之義推而極之通於神明貫乎天地夫寧有涯際乎哉書成凡一百卷鏤版頒行併製序言冠於簡端庻㡬嘉與海内共遵斯路家修子弟之職人奉親長之訓協氣旁流休風四逹以成一代敦厚鴻龎之治斯則朕繼述先烈尊經崇本之志也夫〈臣〉謹按孝經衍義總裁官二人 經筵講官翰林院學士兼禮部侍郎加禮部尚書管部右侍郎事〈臣〉葉方藹 日講官 起居注翰林院學士兼禮部侍郎〈臣〉張英纂修則日講官 起居注翰林院侍講〈臣〉韓菼凡例目録一卷經㫖總要二卷衍義一百卷康熙二十一年三月進呈所衍之目曰至徳曰要道曰教之所由生曰天子之孝曰諸侯之孝曰卿大夫之孝曰士之孝曰庻人之孝曰大順之徵至徳之目曰仁曰義曰禮曰智曰信要道之目曰父子曰君臣曰兄弟曰夫婦曰朋友師弟子附焉教所由生之目曰禮曰樂曰政曰刑天子之孝一曰愛親愛親之義曰早諭教曰均慈愛曰敦友恭曰親九族曰體臣工曰重守令曰愛百姓曰課農桑藉田附焉曰薄稅歛曰備凶荒曰省刑罰曰恤征戍二曰敬親敬親之義曰事天地曰法祖宗曰隆郊配曰嚴宗廟曰重學校飬老附焉曰崇聖學曰教宫闈曰論官材曰優大臣曰設諌官曰正紀綱曰别賢否曰制國用曰厚風俗諸侯之孝曰愛親敬親不驕不溢卿大夫之孝曰愛親敬親法言徳行士之孝曰愛親敬親事君忠事長順庻人之孝曰愛親敬親用天道分地利謹身節用終以大順之徴者因經有以順天下之文也
經義考卷一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