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經義考 (四庫全書本)/卷02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二十三 經義考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欽定四庫全書
  經義考卷二十四
  翰林院檢討朱彞尊撰
  二十三
  胡氏易傳拾遺
  宋志十卷
  佚
  陳振孫曰敷文閣直學士廬陵胡銓邦衡撰銓建炎甲科上書乞斬秦檜謫嶺海秦死得歸孝宗即位始復官又以沮再和之議得罪去乾道中入爲丞郎銓謫新州作此書大槩宗主程氏而時出新意於易傳之外李泰發為之序其曰拾遺謙辭也
  王應麟曰小畜下體乾復上體坤乾坤相應故小畜初九復自道九二牽復吉與復六四中行獨復六五敦復无悔義甚相類牽復中不自失敦復中以自考二五皆得中故也澹庵云
  宋史銓在嶺海嘗訓傳諸經歸上所著易春秋周禮禮記解詁藏秘書省
  洪氏興祖周易古今考異釋疑
  宋志一卷
  佚
  中興舘閣録洪興祖字慶善丹陽人嘉王榜上舍出身紹興三年正月除著作佐郎五月爲駕部員外郎王應麟曰興祖爲漢以来諸儒所傳各有師承唐陸徳明著音義兼存别本諸儒各以所見去取今以一行所纂古子夏傳為正而以諸書附注其下
  周易通義
  二十卷
  
  古易攷義
  十卷
  佚
  古今易縂志
  三卷
  
  右三部見鎮江府志
  錢氏易斷
  
  見尤氏遂初堂目録
  林氏易説
  宋志十二卷
  佚
  變卦天道大備書
  宋志八卷又五卷
  
  變卦纂集
  宋志一卷
  佚
  馮椅曰其説考甲子通數以八卦定八方並以乾坎艮震㢲離坤兌爲序
  玉海紹興六年林儵乞上所著易書詔給事中朱震詳問震言用功至勤仍令明州給札錄其所著易説及天道大備書變卦纂集等合二十六卷上之二月甲辰儵循資與堂除直秘閣
  胡一桂曰右廸功郎林儵易説十二卷變卦八卷變卦纂集一卷
  李氏授之易解通義
  宋志三十卷
  佚
  玉海紹興八年六月李授之上易解除直秘閣胡一桂曰授之紹興初知簡州易解毎卦之首各著論一篇以言一卦之大要又著論十篇明易之㫖趣
  劉氏易解
  宋志六卷
  佚
  玉海紹興十五年十月劉翔進易解
  董真卿曰翔福州水人易解六卷紹興十五年表進監學官㸔詳云通逹經㫖附近人情間出新意議論不詭旁渉史傳援證明白特差福州教授書藏禁中洪邁爲序
  閩書劉翔字圖南通諸經尤注意於易官蘄春尉上所著易卦辭授福州教授再授潭州教授卒於官
  吳氏易璇璣
  宋志三卷
  存
  沆自序曰臣自少學易病其難明求諸聖人之言曰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又求諸明彖之言曰處璇璣以觀大運則天地之動未足怪也臣自是誦易之彖浸歴嵗時渙然氷釋然後知自彖而求易無不得捨彖而求易無不惑彖也者易之門户而象之管鑰也臣學彖既有所省以次求之卦求之象求之爻稍見諸儒缺失因拾其餘遺竊為議論以爲易之道莫大於乾坤而聖人以天為法乃作法天六子之用初無定體變而通之存乎其人作通六子乾坤六子皆以中道為貴作貴中中也者二五之位也而六爻之位互分隂陽去其初上則不足以成章作初上定位踐其位者非六即九也六九之名當定於自然而先儒以人事加之於理未安作六九定名位既定則六十四變决非偶然作天地變卦卦變之説不一而足先儒考傳或失其正論其至當不過有四作論變有四泥於辭不知象之可貴則不見天地之藴奥作有象明象之端莫先於彖作求彖聖人之作易非直爲卜筮而已所以崇帝王之徳業辨君臣之名位而定君子小人之分也乃作明位明君道明君子君子之徳足以養人然後刑可議刑可議而後伐可致作論養論刑論伐葢天下之㫖不明於天下則教道不立教道不立内外不分而吉凶無辨也作辨聖辨内外辨吉凶易之爲道變動不居卦無定象爻無定辭不可以有執也乃作通卦通象通爻通辭苟期乎通而無一定為證則失之汎汎無統作通證事有一定而未免於疑者重卦繫辭是也作釋卦釋繫互體之説雖不可泥而亦不可廢作存互體如是而易略備矣凡物既偹則當思其未偹者以廣之作廣演而終焉凡二十七篇分為三卷上以明天理之自然中以講人事之修下以偹傳䟽之失庶幾上補聖時崇廣經術之意名之曰易璇璣云
  玉海紹興十六年撫州布衣吳沆進易璇璣三卷二十七篇
  宋鑑紹興十六年九月撫州布衣呉澥進宇内辨歴代疆域志吳沆進易璇璣三墳訓義太學博士王之望言三墳書無所傳授疑近世好事者所為詔澥永免文解沆以書犯廟諱故賞不及焉
  胡一桂曰沆字徳逺號環溪先生臨川人環溪其所居也易璇璣三卷每卷九篇雜論易義又有易禮圗説前有或問六條圖説十二軸
  郭氏易解
  
  玉海紹興十六年四月郭伸上易解
  宋鑑紹興十六年四月丙辰通判成州郭伸獻易解上曰易象深微極難窮究須自有得仍不穿鑿始可謂之通經伸議論亦觕通可畧加旌擢於是進伸一官
  王氏義朝易説
  十卷
  易論
  十二卷
  俱佚
  紹興府志王義朝字國賓麗水人登進士第主光澤簿調紹興教授因家上虞嘗進易論十二卷髙宗下其書國子監命典諸王宫大小學歴江東提舉罷歸著易説十卷
  張氏易卦補遺
  
  王應麟曰張掄爲易卦補遺其言曰易以初上二爻爲定體以中四爻為變繫辭謂之中爻先儒謂之互體所謂雜物撰徳辨是與非八卦互成剛柔相易之道非此無見焉
  丘氏易議
  
  姑蘇志丘礪字師説朐山人建炎初知吳江縣因家常𡦦入爲國子監丞御史臺檢法大理寺丞權户部郎知筠泰建三州除福建提舉兼提刑改轉運判官有易議
  王氏大寳周易證義
  十卷
  佚
  董真卿曰大寳字元龜潮州人孝宗時以諌議大夫兼侍講上語曰髙宗謂卿邃於易故有是除後官禮部尚書有周易證義十卷
  胡一桂曰證義多是文義間亦及象雖明白而甚淺近
  閩書大寳建炎二年進士紹興中任福建提㸃刑獄司仕終禮部尚書所著易義表進於朝
  吳氏周易詳解
  四十卷
  未見
  胡一桂曰黻字元綬周易詳解四十卷只是敷演文義為時文之學不及象數紹興丁丑書成
  周氏易説
  
  江西通志周聿字徳元青州人徙居上饒紹興間召對陳經論稱㫖累官户部侍郎
  徐氏易傳
  
  姓譜霖玉山人紹興初進士著有易傳春秋發微
  章氏易解
  二卷
  佚
  金華志章服字徳文永康人紹興二年進士累官吏部侍郎
  鄭氏揲蓍古法
  宋志一卷
  未見
  王應麟曰紹興中鄭克武子撰以今之言揲蓍法者或不取四營成易不待三變成爻而謂之小衍或不揲右手所分不數小指所掛而謂之新譜故列舊法使有可據
  劉氏易解
  五卷
  佚
  閩書劉藻字昭信福州人嘗解易有曰見險而止爲需見險不止爲訟能通其變為隨不能通變爲蠱
  關氏易傳
  一卷
  佚
  陳善曰紹興中錢唐關注子東著易傳一卷
  郭氏傳家易說
  宋志十一卷
  闕今惟大易粹言所載存
  雍自序曰易道㝠昧於鴻荒之世庖犧氏始畫而明之歴數千年概見於聖人行事而述作無聞焉文王重之然後煥然成章此文王之所以爲文也逮春秋時大道不行獨卜筮行於世孔子於是作傳大明其道然後天下復知文王之易為大道之書故自開闢以来力舉斯道而明之者三聖人而止耳觀三聖人之爲心所以曉天下萬世者亦可謂至矣自孔子沒微言復絶至秦漢間斯道大否漢興諸儒僅能訓詁舉大義或復歸於隂陽家流大失聖人言易之㫖正始中王輔嗣一切革去易以髙尚之言然輔嗣祖述虚無其辭雖美而無用於天下國家於是易爲空言矣又非三聖人所謂易之道也虚無之學流弊至今卒無以正之兹大道所以不明歟大抵自漢以来學者以利禄為心明經祗欲取青紫而已責以聖人之道固不可得而聞也宋興百有餘載有明道伊川二程先生横渠張先生出焉監前世儒者之弊力除千餘載利禄之學直以聖人爲師斯道為己任豈非古之所謂豪傑之士也哉其於孟氏之功聖智巧力之間而已先人受業伊川先生二十餘年雍始生之時横渠明道久已謝世甫四歳而伊川歿獨聞先人言先生之道其所學所行所以教授多見於易與春秋中庸論語孟氏之書是以門人悉於此盡心焉且自周公殁大道不行五百餘歳而得孔子孔子殁百有餘歳而得孟子去聖人世如此未逺而道之難明亦已甚矣况於孔子殁後千五百餘年而三先生欲力復聖人之道其難矣哉夫先知先覺之士曠世無有將使百世之下聞者莫不興起豈非三先生之力也歟雍不肖無聞甘與草木腐久矣重念先人之學殆將冺絶先生之道亦因以息唯懼無以遺子孫於是潛稽易象以述舊聞傳於家使毋忘先人之業道雖不足志則有餘矣孟子所謂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者其庻幾歟
  宋史郭雍字子和其先洛陽人傳其父忠孝學隠居陜州放浪長楊山谷間號白雲先生乾道中薦於朝旌召不起賜號冲晦處士後更封頥正先生
  陳振孫曰傳家易說十一卷冲晦處士郭雍頥正撰自言其父忠孝受學於程伊川伊川示以易之艮曰艮止也學道之要無出於此自是方覺讀易有味牓其室曰兼山立身行道皆自止始兵興之初先人舊業掃地念欲補續其說中心所知者艮止也潛稽易學以述舊聞用傳於家雍隠居陜州長楊山中帥守屢薦召之不至由處士封頥正先生其末提舉趙善譽言於朝遣官受所欲言得其傳家兵學六卷以進時淳熈丙午也
  馮椅曰白雲山人易說紹興辛亥歳序不以彖爲卦辭而直循王弼之名以爲孔子自言其彖泥於卦變毛伯玉不以爲不然
  楊士竒曰頥正先生於易發明精到
  卦辭㫖要
  六卷
  未見
  中興書目郭雍卦辭㫖要六卷
  王應麟曰艮者限也限立而内外不越天命限之内也不可出人欲限之外也不可入郭冲晦云
  蓍卦辨疑
  二卷
  未見
  趙希弁曰右上卷康節先生揲蓍法横渠先生大衍說伊川先生揲蓍法兼山郭先生蓍數説下卷則辨證也兼山之子雍為之序謝艮齋諤識其後
  都氏易變體一作體裁
  宋志十六卷
  未見一齋書目有
  續中興書目易變體十六卷紹興中吏部郎中都㓗進謂筮有某卦之某卦爲變體如蔡墨言潛龍勿用不曰乾初九而曰乾之姤言龍戰於野不曰坤上六而曰坤之剝此謂變體自乾之姤至未濟之解以意演之爻爲一篇凡三百八十四篇
  張九成序曰余早遊學校與易家者流談其論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與夫繫辭至雜卦并爲一談曰此神也此道也此體用也此徳業也鑿空駕逺紊實隳真望其貌雖超然若不可挹叩其中乃空然初無所有繫風搏影卒以自欺小則不足以治心修身大則不足以用天下國家其誣易也甚矣後余至京師見先生長者論大易之説乃一皆歸之人事仁義隂陽剛柔葢一體而無間焉乃知夫仁義即天地之道也其餘六經之㫖畧無杪忽之差吾僚友都聖與一日示余以所傳易且曰嗚呼余尚忍言之耶昔㓗先君子言行爲一邦師法服習六藝而尤邃於易某此訓傳談易之義乾坤之氣天地之形六子之用三才之判八十四卦之變其於爻象也某不先於辭而先於理以爲卦爻大象適與理相當者聖人則有辭以繫之象爻之辭未盡聖人又爲傳於六十四卦之後以明之一章示賢人也二章示君子也三章戒衆人也四章言聖人體易之道也說卦說八卦之理序卦論六十四卦之序雜卦論六十四卦之用又曰此㓗所聞於先君子也輒拾其遺說而爲之傳嗟乎其深思旁取如此亦已勤矣異夫前所謂神道體用之說者故余竊有取焉且求余爲序余故摭其所得於易者而序之因退而考其先公世爲丹陽人諱郁字子文終惠州教官云
  程迥曰都聖與少卿作周易變體推廣沈丞相小傳如觀之九五不言觀我生君子无咎獨論剥六五貫魚以宫人寵推象數過當
  馮椅曰㓗父郁爲一邦師法尤粹於易以所聞於父者爲之傳先於理而次以象義每卦終又爲統論董真卿曰㓗字聖與丹陽人知徳慶府父郁惠州教官粹於易㓗以所聞於父者爲傳曰周易變體十六卷
  周易說義
  十四卷
  
  喻氏易義
  
  王圻曰樗祥符人登建炎進士
  紹興府志喻樗字子才其先南昌人後徙嚴州少從楊時游舉進士累官工部郎中終浙東提舉
  李氏易傳
  
  姓譜郁字光祖光澤人少從楊時學時妻以女紹興初嘗被召入對便殿還家築室西山學者號曰西山先生其卒也朱熹志其墓
  鄭氏剛中周易窺餘
  宋志十五卷
  未見
  剛中自序曰窺餘窺竊易家餘意綴緝而成也老來心志凋落健忘自覺所學漸次遺失恐他時兒童輩有問寖就荒唐無以對故取平日所誦今昔易學與意㑹者輒次第編録時自省覽此窺餘之所爲作所爲名序之所爲縷縷也伏羲氏畫八卦古無異論至重卦則指名不一鄭康成軰謂神農孫盛謂大禹史遷揚雄謂文王攻爲神農之說者曰耒耜之利日中之市固已取諸益取諸噬嗑豈應後來方重卦神農之説破則盛以下自當無語矣孔頴逹王弼又謂伏羲氏始用蓍十有八變而成卦觀變之數則用蓍猶在六爻之後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治而書契之作取諸夬重卦者非伏羲乎伏羲氏既畫卦又爲重卦文王爲卦下之辭又分上下經孔子爲十翼周公爲爻辭此易緯所謂三聖人而周公不與者周公本文考之志而爲之舉文王則知周公之聖也頴逹既堅守弼論不移後之立異相可否者猶未是已要指摘相勝無明白證據當以王孔爲允復有疑者曰爻辭亦文王所作非周公也此葢不攷明夷爾文在羑里無自稱文王之理亦不得先謂箕子爲明夷韓宣子適魯見易象云吾乃知周公之徳則公作爻辭何疑馬融陸績皆知此意也繫辭曰知者觀彖辭則思過半矣又曰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遂又疑夫子不應自賛如此彖辭必文王所爲也曾不知卦下之辭乃文王所繫其所繫辭亦可謂之彖夫子於上下繫特賛序之與夫子所謂彖繫自不相礙范諤昌誤疑乾彖與文言重複而謂文王爲彖者亦此類也至於十翼之目亦復紛紛以彖象繫辭三者各分上下而與文言序卦說卦雜卦四篇號爲十者頴逹主之彖也大小象也上下繫辭也乾坤文言也而與序卦説卦雜卦三篇號為十者胡旦主之以象分大小而不以彖分上下旦說爲勝以文言分乾坤似未安去古逺矣學者要當以意所安者爲是故兩存之以俟来哲通乎此然後可以讀易或問曰子爲書始屯𫎇何也曰予於乾坤不敢談也易者天地萬物之奥乾坤則又易之奥聖人妙易書之神而藏之乾坤其所示人者猶委曲載之文言孰謂學者可以言定乎尊乾坤而不敢論自屯䝉而徃以象求爻因爻識卦萬有一見其髣髴則隨子索母沿流尋源乾坤之微或可得而探也今固未敢妄有窺焉又問易自商瞿子木親受業夫子下抵漢魏専門名家者不勝計雖互有得失之論大抵不過象義二者就其意㫖不合最甚者惟李鼎祚王弼其専用象變三十餘家而不及義者鼎祚也盡掃象變不用古注而專以意訓者弼也子爲書爲象乎爲義乎曰有象則有義以義訓者不可以遺象也義不由象出是猶終日論影而不知形之所在偏於一而廢於一學者所以難了窺餘所不然也近世程頥正叔嘗爲易傳朱震子發又爲集傳二書頗相彌縫於象義之間其於發古今之奥爲有功焉但易之道廣大變通諸家不能以一辭盡有可窺之餘吾則兼而取之杜預春秋經傳集解後序載晋太康元年汲縣發舊塜大得古書皆科斗文字不可訓知獨周易及紀年最爲分了周易上下篇與今正同而無彖象文言繫辭預疑於時仲尼造之於魯尚未播之遠國而漢藝文志易經十二篇謂上下經及十翼也以是考之漢之易已十二篇但經與十翼自爲篇帙非若今易之各附卦爻先儒謂費直専以彖象文言參解易爻謂王輔嗣象本釋經欲相附近故辭與象各附於當爻要之取古本輙相分合二子不容無過然於聖人之㫖未大悖也併見於序之末紹興壬申
  中興舘閣録鄭剛中字亨仲東陽人張九成榜進士及第紹興九年二月除秘書少監十一月除禮部侍郎
  何耕志墓曰故資政殿學士東陽鄭公紹興間宣撫四川留蜀門者六年承朝廷新與金和之後外飭邉偹内御將帥上接士大夫辨其賢不肖而采用其長下撫五十六州之民無有逺邇皆便安之故相秦檜忌其能誣致其罪置獄遣酷吏鍜錬竟竄嶺外以歿檜死朝廷知其寃追復官職公諱剛中字亨仲其先閩人徙居婺之金華紹興二年賜進士第三人陳振孫曰資政殿學士金華鄭剛中亨仲紹興二年亞魁受知秦相使川陜後忤意貶死封州説易兼取象義不解乾坤二卦獨自屯卦始剛中嘗得罪秦檜豈其於乾坤之義有所避耶
  大易賦
  一篇
  


  經義考卷二十四
<史部,目錄類,經籍之屬,經義考>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