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義考 (四庫全書本)/卷2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二百十四 經義考 卷二百十五 卷二百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經義考卷二百十五
  翰林院檢討朱彛尊撰
  論語
  劉氏論語講義
  未見
  弇自序曰窮一理之微盡一性之妙其命有以至於㝠然無間之初其神有以㑹於寂然不動之際則宜若可以忘言矣然而天下之言常出於不勝其多而言者遂至於不勝其衆則將以寓道而使之有明載道而使之有行故也是故無言而道隠未若有言而道不隠有言而道不隠未若言而與道兩傳而無所隠此所以應對答問相與垂世而設教者雖孔子猶不廢而論語之書所為起也昔者孔子以無名之神功無體之妙道屈於不見知其禮義信足以成徳其智仁勇足以成治其温良恭儉譲足以成俗其㳟寛信敏惠足以成物而屈於不見用於衛靈公見其際可矣而弗與共天位也於季桓子見其行可矣而弗與共天職也於衛孝公見其公養矣而弗與食天禄也以至再逐於魯削迹於衛絶糧而在陳微服而過宋則可謂畸朴人也然未嘗不欲有為於世也是故出疆載質而有至於皇皇去父母國而有至於遲遲而席不暇暖轍不及環也委吏乗田賤也而不屑去者葢曰有官守而已獵較簿正卑也而不茍避者葢曰有官事而已其有為卒不可得矣於是收其所欲聞焉而未巳者一切寓之以言則詳而為六經者是矣論語者特其緒餘而已夫以學孔子者其徒至於三千之盛而上自國君卿大夫下逮閭巷一介之小民與其為時聞人而在所可許者類皆有見於是書及考其所歸非資諸孔子者勿道也方此之時操筆而隨其後者豈惟獵區區之空言也并與其一嚬笑之微一俯仰之細而得之也雖然若孔子者非學也故曰予非多學而識之吾道一以貫之而已矣故曰我非生而知之好古敏以求之而已矣其成已有如此者其於君也求之以不求之求而所至必聞其政其於神也禱之以不禱之禱而所祭必受其福於燕居則申申於鄉黨則恂恂於朝廷則侃侃於宗廟則便便其行已有如此者見所不見於魯禮所不禮於衛則有似乎汚而非汚應佛肹之召諾陽虎之仕則有似乎屈而非屈也於齊則接淅於魯則不脫冕而去其應變有如此者皆聞斯行諸也而對之不必同然而非異也皆崇徳辨惑也而語之不必一然而非兩也不教民戰是謂棄之故於衛靈問陳則恥其學事君勿欺也而犯之故於昭公失禮則諱其過仁也孝也以其有小大故所陳非一端勇也智也以其有本末故所列非一序利命與仁則處之以罕言怪力亂神則要之以不言其立說有如此者臧孫要君宜其不智也而謂之智則智而已矣管仲僭君宜其不仁也而謂之仁則仁而已矣徳行文學政事言語科雖不同而同謂之才則才而已矣草創討論修飾潤色雖不徧而不害同謂之命則命而已矣能具仁者君子也於子賤南宫适則與之茍無禮樂亦可為成人也於冉求公綽卞莊子臧武仲則略之以至叩脛而誅原壌鼓瑟而斥孺悲進顔子以不愚之愚黜子路以不禱之禱其處人有如此者凡此皆有見於孔子者也夫聖人之在上者多矣而制法不若孔子之為詳聖人之在下者衆矣而制行不若孔子之為備宰我以為賢於堯舜而不為增叔孫以為不及子貢而不為損此孟子所謂集大成者雖然均法也而孔子所為備者不以一行為備此達巷黨人之所謂博學而無所成名也若夫千載而下其去聖人逺矣學論語者不幸不見天地之純古人之大體類皆溺於傳注之卑而不能自㧞於汚俗之中絶行之後往往以孔子而疑者皆是也書雖非孔子所自為然其屬辭有要成文有序肆而通連而閒其本末先後若出於一而片言隻簡無自而不與孔子合非深知先王之法言者孰能與於此學者要當熟讀而精思之不必考乎其人也
  林氏子充論語詩
  五十首
  未見
  閩書林子充號拙齋福清人著論語詩五十首林之奇解論語多引之
  湯氏巖起論語義
  十卷
  未見一齋書目有
  姓譜湯巖起貴池人知營道縣有清名後通判徽州奉祠歸居竇峰有論語義十卷
  汪氏論語直解
  宋志十卷
  佚
  晁公武曰汪革信民撫州人紹聖中試禮部為天下第一嘗語人曰吾鄉有二相一為天下之福一為天下之禍葢指晏元獻王荆公也即此可見其解經淵源所自云
  錢氏觀復論語解
  二十卷
  佚
  盧熊曰錢觀復字知原常熟人由太學登進士乙科官至户部員外郎尋領宫觀出知廣徳軍有論語解二十卷
  葉氏夢得論語釋言
  宋志十卷
  未見
  王應麟曰張衡思𤣥賦匪仁里其安宅兮匪義迹其焉追注引論語里仁為美宅不處仁焉得知里宅皆居也石林論語釋言云以擇為宅則里猶宅也葢古文云然今以宅為擇而謂里為所居乃鄭氏訓解而何晏從之當以古文為正 又曰石林解執禮云猶執射執御之義記曰秋學禮執禮者詔之葢古者謂持禮書以詔人者皆曰執周官太史大祭祀宿之日讀禮書祭之日執書以次位常凡射事執其禮事此執禮之見於書者也解雅頌各得其所云季札觀魯樂以小雅為周徳之衰大雅為文王之徳小雅皆變雅大雅皆正雅楚莊王言武王克商作頌以時邁為首而武次之賚為第三桓為第六以所作為先後以此攷之雅以正變為大小頌以所作為先後者詩未刪之序也論政事之廢興而以所陳者為大小推功徳之形容而以可告者為先後者刪詩之序也其說可以補注義之遺
  上官氏論語略解
  
  曾氏元忠論語解
  
  黄氏論語類觀
  
  閩書黄鍰字用和浦城人從楊時學政和五年登第髙宗朝拜監察御史提㸃江西刑獄
  朱氏論語辨
  
  江西通志朱申字繼宣贑州人太學生
  江氏論語說
  五卷
  佚
  閩書江竒一作錡字全叔建陽人宣和三年登第仕永州學教授終徽猷閣學士
  倪氏論語解
  
  姓譜倪登字彦及福清人
  程氏論語解
  
  徐自明曰知饒州洪興祖以經學得名龍圖閣直學士程瑀嘗注論語興祖為之序摘取瑀發明聖人忠厚之言所謂不使大臣怨乎不以者表而稱之興祖嘗忤秦檜檜疑興祖託經以議已遂責昭州安置
  林氏之奇論語講義
  未見一齋書目有之
  陳氏論語傳
  宋志十卷
  佚
  李氏論語詳說
  十卷
  未見一齋書目有之
  張氏論語解
  四卷
  佚
  魏了翁序曰魏國忠獻張公之卒距今六十有三年精忠篤諒凛凛猶有生意予少嘗譜其言行裒其論奏今又得論語解於公之從曾孫希亮此天厚我嗜者也希亮將鋟梓以傳而使某識其篇端粤惟論語一書此孔門弟子之嗜學者於聖人容貌辭氣動容周旋之頃身體而心㑹氣感而機應故其所書親切有味凡一時師傳友授閲萬世如見然自七十子終然後大義乖訖孟子死盡失其傳然而生乎千載之後亦聖人所與共學之人也豈終於乖失而不可復傳與本朝全盛時河洛之間諸儒軰出掃除末師之陋隨事體習切已研求以上尋千載之緒然後人知聖人之所以言與羣弟子之所以書皆日用飲食間事在立則見無行不與而非託諸空言也至近世張氏朱氏父子傳家源流湜湜益大以肆忠獻公資禀醇實既從北方學者講誦遺言又與南渡諸賢更厯事變自事親而事君治已而治人反覆㕘驗無一不合故其為是書也非茍知之凡能精察力踐之餘先儒所謂篤其實而藝者書之也學者誠能推尋究玩而知前軰讀書異乎今之讀者即是以約諸經即經以驗諸已不亦求端用力之要乎
  王氏居正竹西論語感發
  宋志十卷
  佚
  向氏子㦛魯論集義
  
  王庭珪狀曰公諱子㦛字宣卿開封人官右奉直大夫江南東路轉運副使居衡陽之伊山結茅以處手抄諸書尤喜觀魯論取諸家之善為集義以已見繫於後今行於世
  劉氏安世論語解
  二十卷
  佚
  許氏論語解
  
  王氏庭珪論語講義
  五卷
  佚
  王氏論語解
  二十卷
  佚
  曾氏論語義
  宋志二卷
  佚
  朱子曰曾文清論語解其中極有好處亦有先儒道不到處
  鄭可學曰文清每日必正衣冠讀論語一篇
  陳振孫曰禮部侍郎曾幾吉甫撰胡文定公門人也
  許氏文瑞論語解
  
  閩書福清許文瑞家貧不娶與弟人瑞以道自樂解論語莆泉之士稱二許先生
  鄭氏剛中論語解
  三卷
  佚







  經義考卷二百十五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