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經義考 (四庫全書本)/卷24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二百四十八 經義考 卷二百四十九 卷二百五十

  欽定四庫全書
  經義考卷二百四十九
  翰林院檢討朱彞尊撰
  羣經十一
  于氏慎行經筵講章
  未見
  朱氏經筵講章
  未見
  馮氏時可談經録
  一卷
  存載集中
  張氏經筵講義
  二卷
  未見
  包氏萬冇五經同異
  二百卷
  未見
  鄧氏元錫五經繹
  十五卷
  存
  王氏應電經傳正譌
  一卷
  存
  應電自序曰予觀説文所引五經字與今文絶異蓋許氏當東漢時猶及見古文故所載如此今之經文不知幾更翻摹之手故與許氏不同也世之習經者惟知有今文而書字者惟知趨簡便謬將何極今姑據説文所載及淺近譌謬之甚者稍加訂正不賢者識其小者非所重也
  朱氏睦㮮五經稽疑
  六卷
  未見
  王世貞序曰大梁周宗正灌甫氏少負異質以古文辭名中原顧意殊不屑之汎瀾百氏且徧於是盡治六經取諸傳疏訓故無慮數十百家臚列於目而惟吾之汰苟其是則不以世之所忽遺者而廢吾是苟其非則不以世之所趨沿者而廢吾非其所治經文訛者正之衍者去之錯者理之若禮經而非出於聖人之筆則糺之今所行六卷彬彬焉足稱爾雅矣
  授經圗
  二十卷
  
  睦㮮自序曰予觀崇文緫目有授經圗不著作者名氏叙易書詩禮春秋三家之學求其書亡矣及閲章俊卿考索圗六經皆備間有訛舛余因考之蓋自東漢以下諸儒授受尠有的𣲖云其經義或私淑或自治或受之國學俱繫之為某受為某傳可乎余於是稽之本傳參之諸説以嘗請業及家學者各為之圗以一二傳而止者亦録之以備咨考舊圗俱無傳圗後或録經論數條而諸儒行履弗具使覽者不知其為何如人也余既為圗復捃摭其要而作傳無關經學無禆世教者皆略焉傳成以諸儒著述及歴代經解附之釐為四卷藏之家塾以俟同好庶斯道之不墜也
  黄虞稷曰本崇文緫目中授經圗之意著五經授受諸儒同異及古今經解目録成編錢遵王敏求記作五卷
  經序録
  五卷
  
  周大禮序曰予昔遊梁宋識宗室西亭公公修學好古嘗得唐李鼎祚周易集傳槧版行於世又為諸經序録凡為經之傳注訓詁者皆載其叙之文使世之學者不得見其書而讀其序固以知其所以為書之意庶以廣其聞見而不安於孤陋實嘉惠後學之盛心也昔孔子修述先王之經以教其門人傳之世世不絶遭秦焚書漢儒存亡繼絶不遺餘力自此六藝稍稍備具太常之所緫領凡十四博士而古文尚書毛詩榖梁左氏春秋雖不立學官猶推高第為講郎給事近署而天子時㑹羣儒都講親制臨決所以網羅遺軼博存衆家其意逺矣沿至末流旋復放失則鄭王之易出自費氏而賈逵馬鄭為古文尚書之學孔氏之傳最後出三禮獨存鄭注春秋公榖浸微傳詩者毛詩鄭箋而已唐貞觀間始命諸儒萃章句為義疏定為一是於是前世儒者僅存之書皆不復存如李氏易解後人僅於此見古人傳注之一二至啖助以已意説春秋史氏極詆其穿鑿蓋唐人崇進士之科而經學幾廢故楊綰鄭餘慶鄭覃之徒欲救其𡚁而未能也宋儒始以其自得之見求聖人之心於千載之下然雖有成書而多所未盡賴後人因其端以推演之而淳祐之詔其書已大行於世勝國遂用以取士本朝因之而學校科舉之格不免有唐世義疏之遺非漢人宏博之規學士大夫循常守故陷於孤陋而不自知也予自屏居山林得以遍讀諸經竊以意之所見常與今之傳注異者至如理象之殊而圗書大衍用九用六之論未能定也古今文之别而豫章晚出之書未能釐也三百篇之全而桑間濮上之淫音未能黜也褒貶實録之亂淆而氏族名字日月地名之未能明也郊丘混而五天帝昆侖神州之一而始祖之祭不及羣廟也洪範以後金縢召洛二誥之疎脱非朱子之遺命也開慶師門之傳非鄭氏之奥義也紹興進講之書非三傳之専學也則王柏金履祥吳澄黄澤趙汸卓越之見豈可以其異而廢之乎歐陽子曰六經非一世之書其將與天地無終極而存也以無終極視千載於其間頃刻耳則余之待於後者無窮也嗟乎士之欲待於無窮者其不拘牽於一世之説明矣道逺不能與西亭訂其疑義而序其略如此云
  杜氏明儒經翼
  七卷
  未見
  貢安國序略曰吾友杜質氏壯年從學五十有聞念聖經久湮而明儒之論有契於古者采輯成編皆有本之言將以羽翼六籍俟諸百世輯既成梅守德純父氏題曰明儒經翼予又為叙其編次大意云梅文鼎曰質寧國太平人
  吳氏繼仕七經圗
  七卷
  存
  經原宗統
  四卷
  
  查嗣瑮曰繼仕字公信徽州人
  瞿氏九思六經以俟録
  
  黄虞稷曰黄梅人萬厯癸酉舉人以進所著書授翰林院待詔
  姚氏舜牧五經疑問分見各經
  六十卷
  存
  唐氏伯元醉經樓經傳雜解
  一卷
  未見
  胡氏應麟六經疑義
  二卷
  未見
  馮氏經筵講義
  一卷
  存
  沈氏堯中學弢經籍説
  三卷
  存
  郭氏正域十三經補注
  未見
  談遷曰正域字美命江夏人萬厯癸未進士改庻吉士授編修歴中允諭徳庶子遷南國子祭酒陞詹事掌翰林院進吏部右侍郎卒諡文毅
  姜氏應麟五經緒言
  未見
  周氏應賓九經考異
  十二卷逸語一卷
  存
  應賓自序曰九經者合四書五經而名之也夫經湮於秦而復出於漢其間簡編之刓缺語音之齟齬固已家異而人不同矣況夫古文變而篆篆變而𨽻𨽻變而今文其為魯魚亥豕之誤夫豈少哉頃予讀禮多暇閒取許叔重説文時披覽之見其所引論語詩書多與今文不合遂取石經殘碑及十三經注疏摘其同異者纂而次之已又旁採漢書史記以及唐宋諸儒論撰凡有關於經文者悉彚焉意欲備一家之言而未竟也晚乃得應城陳君五經異文讀之則知昔人於此固已先得我心之同已陳君最稱博洽無書不搜然其所遺尚十有二三而陳之所有者余或未之悉也乃知討古之難有如漁獵竭澤以漁而魚終不可盡焚林以獵而禽終不可盡也況陳君所輯止於五經而四書不備猶為缺典予遂竟成此書以示後學庶使廣聞博見無専門之陋焉若曰立異幟以熒世則予烏敢
  王治皥曰鄞縣人萬厯癸未進士累官太子太保禮部尚書
  徐氏常吉遺經四解
  四卷
  未見
  六經類雅
  五卷
  未見
  唐公文獻青宫進講經義
  二卷
  佚
  郭正域作傳曰予與公自翰林時各以道義相規切公毎向予言曰若性直而好盡言殆不免乎後與公共事皇太子講筵戴星而往日午而退冬雪盈尺秋雨如注嚴風刮面如削夏日揮汗如雨不得休八年如一日在事者先後多異同予與公驩然靡間毎五夜晨起坐直房促膝論心各相勞苦後公請告予亦遷南大司成各三年而又共講筵暨予攝部事與執政忤言者希㫖交章攻擊予予得請歸知交避匿公率同事送予國門外使人將之潞河為一二詩書扇頭語甚激烈憤悱後妖書事起罪人已得執政使其私人康御史丕揚故上章請緩罪人死且曰不數日而渠兄弟當授首闕下意蓋在予兄弟也上怒罷康御史為民執政亟救御史而科臣姚文蔚授意錢夢臯遂上書直以坐予兄弟暨歸德相國歸德相國在京邸與予兄在國子邏卒如堵墻門晝闔不得開予日坐舟中道臣希意檄所司讕予出入晝則揚干夜則嗚鉦如防倭冦而京師捕帥亟請拷予從者使人來予舟中今日械一人去明日械一人去先後逮去男婦老幼共十五人竹籖釘入手足指倒懸梁上毒酒灌鼻孔竹刀削兩脅肉片片墮地竟無所得兩月獄不成予與妻孥不敢歸待命舟中嵗且除忽一人自岸躍入予舟中舟人皆恐問之曰予華亭唐公人索書不得少旋氣定自衣領中出片紙予識為公手書書曰上神聖知公寃湯網解矣執政為公論所執且舍妖書揚帆而向楚事其本志也公姑任所為第不死耳予讀公隻字若金鷄口中吐出温綸自天而降又旬日公復以其人出數十金畀予則公與晉江李公楊公粤西蕭公各捐俸金助予為道里費先是予第三子生僅十日而冐雪以行㑹京師以三十卒來予舟中械乳媪之夫李奴以去媪日夜哭乳湩不流兒幾不保蓋諸臺省授意一總帥得一青巾方士持白蓮咒使李奴誣予服不可得公又以人來唁予予告之故公從總帥處力爭之釋李奴以歸乳媪夫婦抱頭哭若更生児得不死公之力也嗚呼當是時彼方張彌天之網焚燎原之熖起滔天之浪誰敢問予名姓獨龍江沈公以其家人來貺予牢醴暨同年牛御史導予出疆今御史熊君自保定以酒百尊畀予為禦寒具淮陽李中丞贈予道里費而已後半年予得歸亦不知難之所由解也人自京師來者乃言難起時公率署中一二同志謂於執政曰外人謂宗伯且不免實相公有意殺之執政色亦跼躋無所容揮茗灑地告天為誓公又婉言曰二三子亦知相公無此意無如臺省之望風而下石何相公不力訊此獄是有意乎興此獄何以解於天下後世執政氣奪不能出一語㑹御史大夫温公與御史牛公應元湯公兆京沈公裕喬公應甲俱執不肯署又南道御史朱公吾弼上疏稱予與李宗伯俱社稷臣李亦告去當令二人各出視事上神聖㢘予無罪中貴之賢者亦婉言勸執政事遂得寢嗚呼微公始終諄諄以直言奪時宰之魄以大義激發二三正人君子予無生理矣莊生有言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大浸稽天而不溺公之謂乎公生平侃侃大節如庇李司諫之死䘏華司理之獄白趙少宰之枉海内爭頌之又京察時執政欲庇署中一二私人公方在告執政竟入坐公床上為公請竟不可得噫詞人之於政府如家人然所頤指靡不披靡疇有岳岳如公者乎公生平嚴請託絶附麗以清白聞詩有輞川之致文如陸敬輿其為人似李元禮不可奪字畫遒媚似趙孟頫初生時父夢巨星麗於堂皇有印如斗狀元及第官僅少宗伯贈禮部尚書諡文恪位不酬德年不逮官命矣夫其他懿德美行載諸公誌狀中不贅公名文獻字元徵華亭人有子允恭允釐
  李氏經詁
  四卷
  存
  黄虞稷曰字長卿新建人萬厯戊子舉人鄭洛軍前贊畫
  按李氏經詁四卷論語凡一百一十五條大學二十四條孟子二十四條詩經一十六條

  經義考卷二百四十九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