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長編/卷0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十八 續資治通鑑長編
卷十九
卷二十 

  起訖時間 起太宗太平興國三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帝  號宋太宗

  年  號 太平興國三年(戊寅,978)


甲午,雅州西山野川蠻首領馬令膜等十四人來朝貢。

令絳州浚汾河。

京西轉運使程能獻議,請自南陽下向口置堰,回白河水入石塘、沙河,合蔡河,達於京師,以通襄、潭之漕[1]。上壯其言而聽之。戊戌,詔發唐、鄧、汝、潁、許、蔡、陳、鄭丁夫及諸州兵凡數萬人,以弓箭庫使陽武王文寶、六宅使李繼隆、內作坊副使李神佑、劉承圭等護其役。嶄山堙谷,歷博望、羅渠、小佑山,凡百餘里。逾月,抵方城,地高,水不能至[2],又增役人以致水,然終不可通漕。會山水暴漲,石堰壞,河不克就,卒廢焉。承圭,山陽人也。

己亥,西京右軍巡使、光祿寺丞李之才除名為民,永不齒□。坐與布衣李承瑞攜酒入宮殿中聚飲,為巡檢所奏,按得實故也。

庚子,詔罷陳州城北蔡河所置□。先是,藩鎮率於津渡私補吏、置□以算民船,船勝百石者稅取百錢,有所載則倍其征,商旅甚苦其事。至是,陳州以聞,遽詔罷之。其後瀕河諸州複置□如故。

辛丑,發近縣丁夫浚廣濟、惠民河及蔡河,分遣使督之。又分遣使十七人治黃河堤,以備水患。

丁未,又發卒千人,浚汴口。

己酉,命翰林學士李昉等修太祖實錄,直學士院湯悅等修江表事跡。案原本作李昉等修江表事跡。據宋史,李昉修太祖實錄,湯悅修江表事跡。今改正。

庚戌,趙州刺史韋韜為右千牛衛將軍,坐巡邊不謹也。韋韜巡邊不謹,當考。

辛亥,命近臣禱雨於京城寺觀祠廟。後二日雨足,又遣使分賽焉。

秦州內屬三族戎人等數寇邊,癸丑,詔悉赦其罪,自今敢複肆侵掠者,吏捕之置於法,不須以聞。 令川、峽諸州犯罪當贖者,每銅一斤輸鐵錢四百八十。

建隆初,三館所藏書僅一萬二千餘卷。及平諸國,盡收其圖籍,惟蜀、江南最多,凡得蜀書一萬三千卷,江南書二萬餘卷。又下詔開獻書之路,於是天下書複集三館,篇帙稍備。

自梁氏都汴,貞明中始以今右長慶門東北小屋數十間為三館,湫隘才蔽風雨,周廬徼道,出於其側,衛士騶卒,朝夕喧籃。每諸儒受詔有所論撰,即移於它所始能成之。上初即位,因臨幸周覽,顧左右曰:「若此之陋,豈可蓄天下圖籍,延四方賢俊耶!」即詔有司度左升龍門東北舊車輅院,別建三館,命中使督工徒,晨夜兼作。其棟宇之制,皆親所規畫,自經始至畢功,臨幸者再,輪奐壯麗,甲於內庭。

二月丙辰朔,詔賜名為崇文院。西序吞便門,以備臨幸,盡遷舊館之書以實之。院之東廊為昭文書,南廊為集賢書,西廊有四庫,分經史子集四部,為史館書。六庫書籍正副本凡八萬卷,策府之文煥乎一變矣。 幸鄭國公主第,賜駙馬都尉王承衍銀器萬兩、錦彩五千匹,又賜其子世隆銀百兩、帛百匹。 丁巳,詔:「州縣官批書南曹所給歷子,敢漏一事者殿一選,三事者降一資。雖所部無其事,令式所合書者亦著其無,以相參驗。」從判吏部南曹董淳之請也。淳,附文苑傳,無邑里。

癸亥,秦州言戎人寇邊,三陽寨使陳欽壽率戍兵擊走之。

有司言:「昌州歲收虛額鹽[3]一萬八千五百餘斤,乃開寶中知州李佩率意掊斂,以希課最,廢諸井薪錢,於歲額外別課部民煮鹽。民不習其事,甚以為苦,雖破產不能償其數,多移徙它郡,戶口日減。轉運使以聞。而積年之徵不可遽免,欲均於諸州作兩稅錢米輸官。」上曰:「若此,為患一也。」甲子,詔悉除之,其二井舊額二萬七千七百六十斤,仍勒井戶煮焉。

丙寅,泗州錄事參軍徐壁棄市,坐掌本州倉戶民租,與牙校高貴為奸贓,取民賄而免其租入,以虛券給之。事發,壁及貴並抵法,支黨皆杖脊配隸遠惡處。

辛未,上幸西綾錦院,命近臣觀織室機杼。還,幸崇文院觀書,恣親王、宰相檢閱問難。複召劉鋹、李煜令縱觀,上謂煜曰:「聞卿在江南好讀書,此中簡策多卿舊物,近猶讀書否?」煜頓首謝,因賜飲中堂,至醉而罷。 以□越王俶將至,癸酉,命四方館使梁回往淮西迎勞之。

己卯,秦州言戎人寇誣穰寨,監軍任德明率戍兵擊走之,梟戎首數十級以徇。

甲申,詔:「西北邊內屬戎人,多齎貨帛,於秦、階州易換銅錢,出塞銷鑄為器,自今嚴禁之。吏民敢闌出銅錢百以上,論罪有差。」

太平興國初,詔以卒三萬五千人鑿池,引金水河注之。於是臨幸,賜役卒人各千錢、布一端,遂名池曰金明。本紀云是月始穿池,誤也,始賜名耳。

三月己丑,以□越王俶將至,遣其子鎮海、鎮東節度使惟浚至宋州迎省。

初平江南,太祖以周惟簡為國子博士。惟簡先有願隱終南之言,不得已,乃上書述前志,求解官,改虞部郎中致仕。惟簡實非本心,又無祿養,上即位,自東南至闕下求入見,有司以致仕官非有詔召無求對之制,於是惟簡擊登聞鼓,上表複求出仕。壬辰,授以故官,士論薄之。

中書令史習元吉盜印,矯發近臣書,於兩浙邸院取絹彩百七十匹。丙申,杖殺之。

寧州言蕃部寇邊,巡檢使耿仁思擊走之。

殿直武裕統兵戍海門,於所部恣為奸贓,詔容州鞫實,嶺南轉運使周渭杖殺之。

壬寅,秦州言戎人寇八狼寨,殺掠吏民,巡檢使劉崇讓率戍兵擊走之,擒其帥王寧珠,梟首以徇。 癸卯,殿前都虞候、泰寧軍節度使、贈侍中李重勛卒。重勛與太祖同事周祖,謹厚無矯飾,太祖甚重之,故擢委兵柄,始終無易。

□越王俶又先遣平江節度使孫承佑入奏事,上優禮之。乙巳,即命承佑護諸司供帳勞俶於近郊,又命齊王廷美宴俶於迎春苑。己酉,俶見於崇德殿,寵賚甚厚,即日賜宴於長春殿,俶僚佐崔仁冀、黃夷簡等皆預坐。

慶州言知州慕容德豐擊破轄裕勒族戎人,俘獲千計。德豐延釗子也,居慶州凡九年,以肅靜為治,邊人安之。

秦州都巡檢使田仁朗襲殺蕃部千餘口,焚族帳二千餘所,獲馬五百十匹,牛羊三千餘口,詔曪之。此據別本實錄乃三月二十三日事,四月末奏到京,附三月末。本紀在六月末,今不取。 戊申,以閒廄使、閤門祗候陳從信為左衛將軍,充樞密院承旨;翰林使程德玄為東上閤門使兼翰林司公事;御□副使王延德為御□使,供奉官喬斌斌,未見。副之;軍器庫副使陳贊為西綾錦使,供奉官張易、易,未見。阜城王繼升並為軍器庫副使;趙俊俊,未見。為鞍轡庫副使;惠延真延真,未見。為弓箭庫副使;大名柴禹錫為翰林副使;清池弭德超為酒坊副使。自從信而下皆嘗給事藩邸,以舊恩進用也。

夏四月乙卯朔,召華山道士真源丁少微至闕。少微善服氣,年百餘歲,隱居華潼谷中[4],與陳摶齊名。摶亦真源人,然少微志尚清潔,專奉科儀,摶嗜酒放曠,雖居室密邇,未嘗往來。少微以金丹、巨勝、南芝、玄芝等獻,上留數月,遣還。少微獻金丹、巨勝等,乃四年九月複來朝時事,今並書之。

丙辰,令民二月至九月無得採捕蟲魚、彈射飛鳥,違者重置其罪。與建隆二年二月詔書□同,犯者有刑,為不同耳。

戊午,秦、隴州巡檢周承□言,戎人八百騎突弓門寨,率所部兵擊走之,卒九人不用命,悉腰斬於境上。

壬戌,複宴□越王於崇德殿。

庚午,幸西染院,賜工徒衣服、錢帛。

甲戌,詔分京西轉運司為二,孟、滑、衛、陳、潁、許、蔡、汝等州以轉運使程能統之,襄、均、房、複、郢、金、隨、安、鄧、唐等州及信陽軍以副使趙載統之。

乙亥,初置諸道轉運判官。

丙子,改嶺南監州為鶼州,尋廢。

己卯,平海節度使陳洪進用其幕僚南安劉昌言之計,上表獻所管漳、泉二州,得縣十四,戶十五萬一千九百七十八,兵一萬八千七百二十七[5]己卯四月二十五日用幕僚計,此據大定錄,其詳未聞。 庚辰,懷州言河決獲嘉縣。 幸城南,觀刈麥。 辛巳,斬侍御史趙承嗣,坐監鄭州市征,與吏為奸,隱沒官錢巨萬計。人有告者,詔鞫之,得其實,有司言法當絞,上特命斬之,並吏七人皆斬於市。仍詔諸道轉運使布告州縣以儆髃吏,揭於所居官舍之壁。

癸未,以陳洪進為武寧節度使、同平章事,洪進子前漳州刺史文顥為房州刺史,前順州刺史文頊為登州刺史。尋複以平海節度副使文顯為通州團練使,仍知泉州;泉州衙內都指揮使文顗為滁州刺史[6],仍知漳州。文顯、文顗除官在戊子,今並書之。 五月乙酉朔,禦乾元殿受朝。德音赦漳、泉管內,給複一年。

初,□越王俶將入朝,盡輦其府實而行,分為五十進,犀象、錦彩、金銀、珠貝、茶撓及服御器用之物逾鉅萬計。俶意求反國,故厚其貢奉以悅朝廷。宰相盧多遜勸上留俶不遣。凡三十餘進,不獲命。會陳洪進納土,俶恐懼,乃籍其國兵甲獻之。是日,複上表乞罷所封□越國及解天下兵馬大元帥之職,寢書詔不名之制,且求歸本道,上不許。俶不知所為,崔仁冀曰:「朝廷意可知矣,大王不速納土,禍且至。」俶左右爭言不可,仁冀厲聲曰:「今已在人掌握中,去國千里,惟有羽翼乃能飛去耳。」俶獨與仁冀決策,遂上表獻所管十三州、一軍。上禦乾元殿受朝[7],如冬、正儀。俶朝退,將吏僚屬始知之,千餘人皆慟哭曰:「吾王不歸矣。」凡得縣八十六,戶五十五萬六百八,兵十一萬五千三十六。

丙戌,詔免荊湖南路轉運使崔憲,仍削三任,副使許奇除籍為民,奪先所賜錢五十萬。坐罷軟不勝,臨事稽留不決,廉得實而有是命。憲,相州人也。

命考功郎中範旻權知兩浙諸州事;左贊善大夫侯陶、著作佐郎崔繼宗檢閱兩浙諸州錢帛;刑部郎中楊克讓充兩浙西南路轉運使,宗正丞趙齊副之;祠部郎中河南劉保勛充兩浙東北路轉運使,右拾遺鄭驤[8]副之;右衛將軍太原侯贇按行兩浙諸州軍儲芻茭、糧廩;左贊善大夫孟貽孫通判兩浙事。

旻初自淮南歸朝,上謂曰:「江、淮之間,輦運相繼,實我倉廩,卿之功也。」旻曰:「唐貞元中,淮南歲輸米才十萬石,今每歲輦運倍於貞元。」上曰:「知爾勸績。」將用為翰林學士,盧多遜言杭州初複,非旻不可治。上乃謂旻曰:「卿且為朕行,即當召卿矣。」錢氏據兩浙逾八十年,外厚貢獻,內事奢僭,地狹民觽,賦斂苛暴,雞魚卵菜,纖悉收取,斗升之逋,罪至鞭背。每笞一人,則諸案吏人各持其簿列於庭[9],先唱一簿,以所負多少量為笞數,笞已,次吏複唱而笞之,盡諸簿乃止,少者猶笞數十,多者至五百餘。訖於國除,民苦其政。旻既至,悉條奏,請蠲除之,詔從其請。

丁亥,徙封錢俶為淮海國王,以其子鎮海鎮東節度使惟浚為淮南節度使、奉國節度使惟治為鎮國節度使,平江節度使孫承佑為泰寧節度使,威武節度使沈承禮為安化節度使,浙江西道鹽鐵副使崔仁冀為淮南節度副使。仁冀之除在戊申,今並書於此。

戊子,德音赦兩浙管內諸州,給複一年。 癸巳,遣左補闕李吉使契丹,通事舍人薛文寶副之。據王文寶傳,恐此非薛,然王亦不為通事舍人,當考。

乙未,占城國遣使來貢方物。

壬寅,夏州言定難節度使李克睿卒,其子衙內指揮使繼筠權知州事。乙巳,以繼筠為定難留後。

殿前都指揮使、鎮寧節度使楊信初掌兵,即喑不能言,至是寢疾,喑忽愈。上遽幸其第視之,信自□遭逢,涕泗橫集,且叩頭乞嚴邊備,上慰勉之,賜賚甚厚。翌日信卒,優詔贈侍中。

初,秦州節度判官李若愚有子曰飛雄,凶險無行,不為其家所容,常客游京師、魏、博間,與無賴惡少年縱酒蒱博。以若愚官秦州,盡知其府庫倉廩所有及地形險易、兵籍多少。而鳳翔盩厔尉張季英者,飛雄妻父也。飛雄自京師往省季英,竊乘其馬,詐為使者,夜抵廄,呼置卒索馬,卒秉炬出,飛雄複以私市馬纓示之,卒不能辨纓,即授以馬。飛雄令一卒前導,遂矯稱制以巡邊為名,掠巡驛殿直姚承遂,至隴州掠監軍供奉官王守定,至□山縣掠縣尉盧贊,皆令從行。

時秦州內屬戎人為寇,都巡檢使周承□與田仁朗、仁朗亦秦州都巡檢使,事見三月末。劉文裕、文裕太平興國二年以內弓箭庫副使出為秦、隴巡檢。王侁、侁前以東頭供奉官加閤門祗候,未知今為何官。梁崇贊、崇贊,未見。韋韜、馬知節知節前為西頭供奉官。等皆受詔屯兵清水縣。於四月庚辰,飛雄至清水,矯制盡縛之。承□等見姚承遂數輩同至,不覺其詐,仁朗獨號泣求觀詔書,飛雄怒叱曰:「吾受密旨,以汝輩逗撓不用命,且令盡誅汝輩。豈不聞封州殺李鶴耶,詔書豈得見也?」先是,上即位,分命親信於諸道廉官吏善惡密以聞,嶺南使者言知封州李鶴不奉法,誣奏軍吏謀反,詔誅之不問狀,故飛雄以為言。將以承□等詣秦州戮之,因謀劫守卒據城為亂。

飛雄初矯稱制,自言上南府時親吏,會劉文裕哀告飛雄曰:「我亦嘗事晉邸,使者忍不營救之乎?」飛雄屏左右謂文裕曰:「汝能與我同富貴否?」文裕覺其詐,偽許之,飛雄乃釋其縛。文裕策馬前,附耳語仁朗,仁朗即佯墜馬若殞絕狀,飛雄與從卒共視之,又釋其縛,仁朗奮起搏飛雄,與文裕等共擒之,飛雄尚呼云:「田仁朗等謀反,殺使者。」既而系秦州獄,劾之,具得其狀。有詔夷其三族,並捕先與飛雄善者何大舉等數輩,悉誅之,及姚承遂等皆腰斬於秦州市,先授飛雄馬廄置卒,亦夷其族。文裕,保塞人也。馬知節傳云:知節先辨飛雄之詐,因語文裕,與文裕傳不同,當考。

是月戊申,以飛雄事布告天下,令中外臣庶家子弟或懷凶險,有乖檢率,屢加教戒,曾不悛改,許其尊長聞於州縣,錮送闕下,當配隸遠惡處。容隱不以聞者,儙功以上親坐之。

六月戊辰,詔自今乘驛者皆給銀牌。先是,五代以來,庶事草創,凡乘驛奉使於外,但樞密院給牒。至是,以飛雄故,始複舊制焉。

上注意治本,深懲贓吏。己巳,詔自太平興國元年十月乙卯以後,京朝[10]、幕職、州縣官犯贓除名配諸州者,縱逢恩赦,所在不得放還,已放還者,有司不得□用。 壬申,韶州言,准詔訪唐相張九齡事跡,得其畫像及文集九卷獻之。

乙亥,宋州言汴河決寧陵縣,詔發宋、亳丁夫四千五百人塞之,命西上閤門使郭守文護其役。又發畿內丁夫三千二百人塞汴口,以判四方館事梁迥董之。 丙子,遣蕃僧曼殊室利歸其國。天竺之法,國王死,太子襲其位,餘子皆出家為僧,不複居國中。曼殊室利者,中印土王子也。開寶中來至中國,太祖詔令館於相國寺。善持律,都人歸向,施財盈室。觽僧頗嫉之,以其不解華言,即偽為奏請歸。既得請,始驚恨,觽僧諭以上意,不得已,遲留數月乃去。自言詣南海,附賈人船以往,竟不知所終云。實錄云不解唐言,此蓋承襲前史舊文。宋主天下,何唐之有,今改稱華言。

詔廣南縣五百戶以下者止置主簿一員,兼令、尉事。

秋七月乙酉朔,以振武節度使、殿前都虞候白進超為殿前副都指揮使。進超,馬邑人,初無灼然戰功,徒以小心謹密撫士卒,故致將帥焉。

賜武寧節度使陳洪進銀萬兩,令市宅。

詔:「七夕嘉辰,著於甲令。今之習俗,多用六日,非舊制也。宜複用七日。」

壬辰,贈太師、□王李煜卒,上為輟朝三日。初,鄭彥華之子文寶,仕煜為校書郎,歸朝,不複□故官。煜時在環衛,文寶欲一見,慮守者難之,乃披蓑荷笠為漁者,既得入,因說煜以聖主□宥之意,宜謹節奉上,勿為他慮。議者嘆其忠。 先是,李飛雄敗,逮捕李氏親黨。右贊善大夫李若拙,與飛雄父若愚以同宗款暱,又連名,上疑其昆弟,及鞫之,乃故與若愚通家,非其親,且不知謀,得免於戮,丁酉,削籍流沙門島。若拙,萬年人也。

中元節張燈,詔有司於淮海王俶第前設燈山,陳聲樂以寵之。江休複籃志進錢買燈,蓋此事也。休複誤以為上元,已見乾德五年。 丁未,以廬州無為監為無為軍。 庚戌,改明德門曰丹鳳門。

中書令史李知古受賕,擅改刑部所定法,出罪人,為所訴,鞫得實,壬子,杖殺之。刑房吏孫甫坐免官。 八月癸丑朔,詔以冬至有事於南郊。

丙辰,詔諸道轉運司指揮所屬州府,自八月一日後,吏民所犯並論如法,不在恩赦之限。

詔兩浙發淮海王俶緦麻以上親及管內官吏悉歸闕,凡舟千四十四艘,所過以兵護送之。

丁卯,著作佐郎盧佩棄市。佩監升州酒,轉運使樊若冰劾其奸贓,詔鞫之,具伏,前後所授贓錢一百九十貫[11],遂抵於法。

辛未,夷州蠻任朗政等來貢方物。 初,淮海王俶入朝,命其子鎮國節度使惟治權知□越國事。一夕廄中火,惟治率兵臨高下視,令親信十數輩,仗劍申令敢後顧者斬,頃之火息。妻族有隸帳下者恃親犯法,惟治命杖背於府門。於是惟治悉奉兵民圖籍、帑廩管龠授知杭州範旻,與其弟惟演、惟灝等皆赴闕。詔遣內侍護諸司供帳迎勞於近郊。壬申,對於長春殿,各賜衣帶、鞍馬、器幣。惟治自奉國改領鎮國乃五月事,此時未入朝也。本傳載之入朝後,誤矣,今不取。

癸酉,杖殺詹事府丞徐遷,坐督漕濮州軍儲,受賕不法,為館驛吏所訴,鞫之得實故也。

甲戌,髃臣奉表上尊號曰應運統天聖明文武,凡三上,許之。

上先詔權罷貢舉,複恐場屋間有留滯者,乃詔諸州,去年已得解者,除三禮、三傳、學究外,餘並以秋集禮部。

九月甲申朔,上御講武殿,覆試合格人,進士加論一首,自是常以三題為准。得渤海胡旦以下七十四人,乙酉,得諸科七十人,並賜及第,始賜宴於迎春苑,授官如二年之制。故事,禮部唯春放榜,至是秋試,非常例也。

詔自今廣文館及諸州府、禮部試進士律賦,並以平側依次用韻。

己亥,改杭州衣錦軍為順化軍。

壬子,以布衣張遁[12]為開封府襄邑縣主簿,張文旦為澶州濮陽縣主簿。上微時,嘗與遁等同肄業鄉校。至是詣闕自言,故有是命。

冬十月癸丑朔,契丹遣太僕卿耶律諧里、茶酒庫副使王琛來賀乾明節。

甲寅,高麗國王□遣使來貢方物及兵仗。

庚申,幸武功郡王德昭第,因幸齊王廷美府。賜廷美銀萬兩、絹萬匹。德昭及興元尹德芳賜各有差。還,召近臣、契丹使宴苑中。

司農寺丞孔宜知星子縣回,獻所為文,上召見,問以孔氏世嗣,擢右贊善大夫,襲封文宣公。辛酉,詔免襲封文宣公家租稅。先是,歷代以聖人之後不預庸調,周顯德中,遣使均田,遂抑為編戶。至是,孔氏訴於州,州以聞,上特命免之。宜襲封,據會要在三年十月免租稅前,今附見。

己巳,滑州言靈河縣決河已塞複決。命西上閤門使郭守文等率徒塞之。守文護役在十二月,今並書之。守文同王侁、石振護役,今止書其長一人。

庚午,畋近郊。

澧州民有訴為賊所劫奪財物而不實者,刺史趙彥韜手殺之,探取其心肝,民家詣闕訴其事。癸酉,彥韜坐杖脊,配隸淮西禁錮。

契丹使耶律諧裡等辭歸國,詔供奉官、閤門祗候王侁送至境上。送伴使蓋始此。

乙亥,斬驍捷卒徐素等三人,坐誣告指揮使戎希萼私習天文災異不實故也。詔賜希萼紫袍、銀帶、金帛以慰之。

杭州送錢俶伶人凡八十有一人,詔付教坊肄習,尋以三十六人還杭州,四十五人賜俶。實錄於辛巳書云,詔兩浙所送淮海國王伶人馬安國等百餘人,俾教坊肄習之,與俶本傳不同,今從俶傳,若如實錄所云,則不足記也。 上初即位,幸左藏庫,視其儲積,語宰相曰:「此金帛如山,用何能盡,先帝每焦心勞慮,以經費為念,何其過也!」薛居正等聞上言皆喜。於是分左藏北庫為內藏庫,並以講武殿後封樁庫屬焉,改封樁庫為景福內庫。置內藏庫,實錄不書。按:職官、食貨志及會要等並云在此年十月,因附見其事。初,太祖別置封樁庫,嘗密謂近臣曰:「石晉苟利於己,割幽薊以賂契丹,使一方之人獨限外境,朕甚憫之。欲俟斯庫所蓄滿三五十萬,即遣使與契丹約,苟能歸我土地民庶[13],則當盡此金帛充其贖直。如曰不可,朕將散滯財,募勇士,俾圖攻取耳。」會晏駕,不果。王曾筆記云:左藏北庫即封樁庫,太宗改名左藏北庫,後改名內藏庫。按內藏庫實分左藏北庫為之,非封樁庫也,而封樁庫別改名景福內庫,並屬內藏,疑王曾誤矣。封樁庫但藏每歲國用羨餘之數,亦安得十數年間,金帛遂如山乎?金帛如山,固當是左藏北庫,蓋僭偽儲蓄,並入左藏,其北庫金帛山積宜也。王曾云僭偽儲蓄,悉入封樁,政緣誤指左藏北庫即為封樁庫耳。又按宋敏求東京記云:國初,置景福內庫,太平興國三年改名內藏,相對有封樁庫,景德四年,賜名內藏西庫,別有景福殿庫隸焉。敏求以內藏庫即景福庫,與國史不同,或敏求誤。所云封樁庫則是真宗時別以新衣庫為之者,非王曾所記太祖時封樁庫也。別有景福殿庫,亦隸左藏,既雲別有,又恐非太宗所改景福內庫矣。然職官志載內藏庫在銀台門外,又有西庫,景福殿庫隸焉,與敏求所記蓋同。今但以食貨志為據,更俟詳考。

十一月丁亥,遣供奉官閤門祗候□元載、太常寺太祝毋賓古為契丹賀正使。元載,延祚之子也。毋賓古,即勸王欽若蠲除欠負者,當考其邑里。

乙未,親享太廟。

丙申,合祭天地於南郊。御丹鳳樓,大赦。受冊尊號於乾元殿。國初以來,南郊四祭及感生帝、皇地祇、神州,凡七祭,並以四祖迭配。上即位,但以宣祖、太祖更配。於是合祭天地,始奉太祖升侑焉。殿直王操獻南郊頌,上悅之,召問曰:「汝在江南與誰等?」操曰:「與張洎同。」上問:「洎今為何官?」左右對曰:「太子中允。」己酉,即以操為太子中允。

令開封府訪義居、孝行、年八十已上者,臨見之。

初,閤門祗候王侁使靈州、通遠軍還,言主帥所用牙兵,率桀黠難制,慮歲久生變,請一切代之。上因遣侁調發內郡卒往代,戍卒聞當代,多願留,侁察其中有旅拒者,斬以徇,卒皆惕息,遂將以還。此事實錄、本紀皆無之,據侁傳云送契丹使至境上還,即為此行。今按實錄,侁送契丹使至境上在此年十月乙亥,而十二月戊寅又複命侁與郭守文同護靈河之役,則侁往西邊當在十一月前後也,今附見於此。傳又云侁一歲中往來西邊,多奏便宜,頗聽用。所云一歲中者,蓋通侁在清水時事言之也。

鹽鐵、戶部、度支三司所掌凡二十四案[14],吏千餘人。上慮使、副、判官督察有所不及,而商稅、胄、麴、末鹽四案最為繁劇[15]。十二月丙辰,各置推官,命左贊善大夫張仲容等四人分領之,諸案尋亦皆置推官,或置巡官,悉以京朝官充。

乾德中,左補闕薊人宋琪[16]為開封府推官,上時尹京,初甚加禮遇。琪與宰相趙普、樞密使李崇矩善,多游其門,上惡之,白太祖出琪知隴州,移閬州。上即位,由護國節度判官召赴闕,程羽、賈琰先自府邸攀附至顯要,琪為所中,久不得調。丁巳,上召見詰責,琪拜謝,請悔過自新,乃授太子洗馬。

乙丑,幸講武台,觀飛山軍人發機石射連弩。上將伐北漢,先習武事也。

庚午,臘,有司請備冬狩之禮,上從之,因謂左右曰:「老子云『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夏書曰『外作禽荒』,為人上者不得不戒。歷觀前代,多惑於此而至喪敗。朕今順時蒐狩,為民除害,非敢以為樂也。」 甲戌,改永興軍為興國軍。

戊寅,契丹遣使蕭蒲骨只等來賀來年正旦。

是冬,諸州貢舉人並集,會將親征河東,罷之。自是,每間一年或二年乃置貢舉。

初陳洪進納土,上即命其子文顯知泉州,議擇能臣關掌州事,殿中丞南頓喬惟岳方居父喪,詔起維岳為通判。維嶽始至,會仙游、莆田、百丈草寇乘虛嘯聚十餘萬,來攻城,城中兵才三千,勢甚危急。監軍何承矩、王文寶欲屠其城,燔府庫而遁。維嶽抗議,以為朝廷任以綏遠之寄,今惠澤未篃,盜賊連結,反欲屠城焚庫,豈詔意哉!承矩等因複堅守。時兩浙西南路轉運使楊克讓在福州,遂率屯兵往救之,圍既解,監軍軍器庫副使王繼升[17]率精兵二百騎,夜出追擊,悉擒其魁首,械送闕下,草寇悉平。承矩,繼筠之子也。此事未知的在何時,今附見是年之末。

是歲,初置文思院。本志在六年,今從會要。李儈十朝綱要是歲行太平興國編敕。

校勘記[编辑]

  1. 以通襄潭之漕「襄潭」,閣本及續通鑒卷九同。宋會要方域一七之一、宋史卷九四河渠志及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以下簡稱方輿紀要卷七九白河條並作「湘潭」。十朝綱要卷二、編年綱目卷三則作「襄漢」。按本編及以上各書記載,程能所議開渠置堰、回水合流計劃,旨在由京師通漕襄漢,更順漢江而下,以通湘潭之漕。原刊作「襄、潭」,蓋兼言之。
  2. 水不能至「至」原作「致」,涉下而誤,據宋會要方域一七之一、宋史卷九四河渠志及續通鑒卷九改。
  3. 昌州歲收虛額鹽「額」原作「頭」,據閣本及宋會要食貨二三之二一、續通鑒卷九改。
  4. 隱居華潼谷中「華」上原衍「二」字,據宋本、宋撮要本及續通鑒卷九刪。
  5. 兵一萬八千七百二十七「七百」原作「八百」,據同上書及宋史全文卷三上、宋史卷四太宗紀改。
  6. 泉州衙內都指揮使文顗為滁州刺史「滁州」原作「徐州」,據宋本、宋撮要本、閣本及十國春秋卷九三陳文顗傳改。
  7. 上禦乾元殿受朝「乾元殿」原作「崇元殿」,據宋本、宋撮要本改。按宋會要方域一之三、宋史卷八五地理志,崇元殿乃梁舊名,乾德四年重修,改乾元。
  8. 鄭驤原作「鄭讓」,據宋本、宋撮要本、閣本改。按宋史有兩鄭驤:一字士龍,河南人,見卷三○一;一字潛翁,信之玉山人,見卷四四八,年代、事跡各異。此當別一鄭驤。
  9. 則諸案吏人各持其簿列於庭「案」原作「按」,據宋撮要本及長編紀事本末卷四、治跡統類卷二改。
  10. 京朝閣本同。宋本、宋撮要本及宋史全文卷三上均作「京官」。
  11. 前後所受贓錢一百九十貫「贓」原作「賦」,據閣本改。
  12. 張遁宋史卷四三一辛文悅附傳同,卷四太宗紀作「張遯」。
  13. 苟能歸我土地民庶「苟能」原作「可能」,據宋本、宋撮要本、閣本改。
  14. 鹽鐵戶部度支三司所掌凡二十四案「度支」原作「掌支」,據宋本、宋撮要本、閣本及髃書考索卷八戶部尚書條改。
  15. 而商稅胄麴末鹽四案最為繁劇「胄」原作「酒」,據宋本、宋撮要本及宋史卷一六二職官志三司使條改。
  16. 左補闕薊人宋琪「薊」原作「蘇」,據宋本、宋撮要本、閣本及宋史卷二六四本傳改。
  17. 監軍軍器庫副使王繼升「庫」字原脫,據宋本、宋撮要本及宋史卷二七六本傳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