羣書治要 (四部叢刊本)/卷第三十二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第三十一 羣書治要 卷第三十二
唐 魏徵 等奉敕編 景上海涵芬樓藏日本尾張刊本
卷第三十三

羣書治要卷第三十二

    秘書監鉅鹿男臣魏徵等奉 勅撰

  管子         管夷吾

牧民

凡有地牧民者務在四時守在倉廩倉廩實則

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

維張則君令行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國有四維

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

則滅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滅不可復

錯也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耻政之

所行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民惡憂勞

我逸樂之民惡貧賤我富貴之民惡危墜我存

安之民惡滅絕我生育之能逸樂之則民爲之

憂勞能富貴之則民爲之貧賤能存安之則民

爲之危墜能生育之則民爲之滅絕故刑罰不

足以恐其意殺戮不足以服其心故刑罰繁而

意不恐則令不行矣殺戮衆而心不服則上位

危矣故從其四欲則遠者自親行其四惡則近

者叛之故知與之爲取者政之寶也措國於不

傾之地積於不凋之倉藏於不竭之府下令於

流水之原使民於不爭之官明必死之路開必

得之門不爲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處不可久

不行不可復措國於不傾之地授有德也積於

不凋之倉務五穀也藏於不竭之府養桑麻育

六畜也下令於流水之原令順民心也使民於

不爭之官使民各爲其所長也明必死之路嚴

刑罰也開必得之門信慶賞也不爲不可成量

民力也不求不可得不彊民以其所惡也不處

不可久不偸取壹世也不行不可復不欺其民

也如地如天何私何親如月如日維君之節御

人之轡在上之所貴導民之門在上之所先召

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惡故君求之則臣得之君

嗜之則臣食之君好之則臣服之無蔽汝惡無

異汝度賢者將不汝助言室滿室言堂滿堂

是謂聖王城郭溝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勇力不

足以應敵博地多財不足以有衆唯有道者能

備患於未形也天下不患無臣患無君以使人

天下不患無財患無人以分之故知時者可立

以爲長無私者可置以爲政審於時而察於用

而能備官者可奉以爲君也緩者後於事𠫤於

財者失所親信小人者失士

形勢

言而不可復者君不言也行而不可再者君不

行也凡言而不可復行而不可再者有國者之

大禁也

權脩

萬乘之國兵不可以無主土地博大野不可以

無吏百姓殷衆官不可以無長操民命朝不可

以無政地博而國貧者野不闢也民衆而兵弱

者民無取也故末產不禁則野不闢賞罰不信

則民無取野不闢民無取外不可以應敵內不

可以固守地闢而國貧者舟輿飾臺榭廣也賞

罰信而兵弱者輕用衆使民勞也民勞則力竭

賦歛厚則下怨上民力竭則令不行下怨上令

不行而求敵勿謀己不可得也欲爲天下者必

重用其國欲爲其國者必重用其民欲爲其民

者必重盡其力無以畜之則往而不可止也無

以牧之則處而不可使也遠人至而不去則有

以畜之也民衆而可壹則有以牧之也見其可

也喜之有徵見其不可也惡之有刑賞罰信於

其所見雖其所不見其敢爲之乎見其可也喜

之無徵見其不可也惡之無刑賞罰不信於其

所見而求其所不見之爲之化不可得也地之

生財有時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無窮以

有時與有倦養無窮之君而度量不生於其間

則上下相疾矣故取於民有度用之有正國雖

小必安取於民無度用之無正國雖大必危身

者治之本也故上不好本事則末產不禁末產

不禁則民緩於時事而輕地利輕地利而求田

野之闢倉廩之實不可得也商賈在朝則貨財

上流婦言人事則賞罰不信男女無别則民無

廉耻而求百姓之安兵士之死節不可得也朝

廷不肅貴賤不明長幼不分度量不審衣服無

等下賤侵節而求百姓之尊主政令不可得也

上好詐謀間欺臣下賦歛競得使民偸壹則百

姓疾怨而求下之親上不可得也有地不務本

事君國不能壹民而求宗廟社稷之無危不可

得也一年之計莫如樹穀十年之計莫如樹木

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立君

君之所審者三一曰德不當其位二曰功不當

其祿三曰能不當其官此三本者治亂之原也

故國有德義未明於朝者則不可加於尊位功

力未見於國者則不可與重祿臨事不信於民

者則不可使任大官故德厚而位卑者謂之過

德薄而位尊者謂之失寧過於君子而無失於

小人過於君子其爲怨淺矣失於小人其爲禍

深矣君之所愼者四一曰大位不至仁不可授

國柄二曰見賢不能讓不可與尊位三曰罰避

親貴不可使主兵四曰不好本事不務地利而

輕賦歛不可與都邑此四務者安危之本也故

卿相不得衆國之危也大臣不和同國之危

也兵主不足畏國之危也民不懷其產國之危

也故大德至仁則操國得衆見賢能讓則大臣

和同罰不避親貴則威行於鄰敵好本事務地

利則民懷其產矣

七法

言是而不能立言非而不能廢有功而不能賞

有罪而不能誅若是而能理民者未之有也是

必立非必廢有功必賞有罪必誅若是治安矣

五輔

古之聖王所以取明名廣譽厚功大業顯於天

下不忘於後世非得人者未之甞聞也暴主之

所以失國家危社稷覆宗廟滅於天下非失人

者未之甞聞也今有土之君皆處欲安動欲威

戰欲勝守欲固大者欲王天下小者欲覇諸侯

而不務得人是以小者兵挫而地削大者身死

而國亡故曰人不可不務也此天下之極也曰

然則得人之道莫如利之利之道莫如敎之故

善爲政者田疇墾而國邑實朝廷間而官府治

公法行而私曲止倉廩實而囹圄空賢人進而

姦民退其君子上忠正而下諂諛其士民貴武

勇而賤得利其庶人好耕農而惡飮食於是財

用足而食飮薪菜饒是故上必寬裕而有解舍

下必聽從而不疾怨上下和同而有禮義故處

安而動威戰勝而守固不能爲政者田疇荒而

國邑虛朝廷兇而官府亂公法廢而私曲行倉

廩虛而囹圄實賢人退而姦民進其君子上諂

諛而下忠正其士民貴得利而賤武勇其庶人

好飮食而惡耕農於是財用匱而食飮薪菜乏

上彌殘苟而無解舍下愈覆鷙而不聽從上下

交引而不和同故處不安而動不威戰不勝而

守不固是以小者兵挫而地削大者身死而國

亡以此觀之則政不可不愼也

法法

聞賢而不擧殆也聞善而不索殆也見能而不

使殆也親仁而不固殆也同謀而離殆也人主

不周密則正言直行之士危正言直行之士危

則人主孤而無內人主孤而無内則人臣黨而

成羣使人主孤而無內人臣黨而成羣者此非

人臣之罪也人主之過也號令巳出又易之禮

義巳行又止之度量巳制又遷之刑法巳措又

移之如是則賞慶雖重民不勸也殺戮雖繁民

不畏也使賢者食於能鬬士食於功賢者食於

能則上尊而民從鬭士食於功則卒輕患而傲

敵二者設於國則天下治而主安矣

凡赦者小利而大害者也故久而不勝其禍無

赦者小害而大利者也故久而不勝其福故赦

者奔馬之委轡也無赦者痤疽之砭石也先王

制軒冕足以著貴賤不求其觀也使君子食於

道小人食於力君子食於道則上尊而民順小

人食於力則財厚而養足

凡人君之所以爲君者勢也勢在下則君制於

臣勢在上則臣制於君故君臣之易位勢在下

也故曰堂上遠於百里堂下遠於千里門廷遠

於萬里今歩者一日百里之情通矣堂上有事

十日而君不聞此所謂遠於百里也歩者十日

千里之情通矣堂下有事一月而君不聞此所

謂遠於千里也歩者百日萬里之情通矣門廷

有事㫷年而君不聞此所謂遠於萬里也故請

入而不出謂之滅出而不入謂之絕入而不至

謂之侵出而道止謂之壅滅絕侵壅之君者非

杜其門而守其戶也爲政之有所不行也政者

正也聖人明正以治國故正者所以止過而逮

不及也過與不及皆非正也非正則傷國一也

勇而不義傷兵仁而不法傷正故軍之敗也生

於不義法之侵也生於不正故言有辯而非務

者行有難而非善者故言必中務不苟爲辯行

必思善不苟爲難規矩者方圜之正也雖有巧

目利手不如拙規矩之正方圜也故巧者能生

規矩不能廢規矩而正方圜聖人能生法不能

廢法而治國故雖有明智高行背法而治是廢

規矩而正方圜也賢人不至謂之蔽忠臣不至

謂之塞令之不行謂之障禁而不止謂之逆蔽

塞障逆之君者不杜其門而守其戶也爲賢者

之不至令之不行也凡民從上也不從口之所

言從情之所好也上好勇則民輕死上好仁則

人輕財故上之所好民必甚焉是故明君知民

之必以上爲心也故置法以自治立義以自正

也故上不行則民不從是以有道之君行法脩

制公國壹民以聽於世忠臣直進以論其能明

君不以祿爵私所愛忠臣不誣能以干爵祿君

不私國臣不誣能行此道者雖未大治正民之

徑也

中匡

管仲朝公曰寡人願聞國君之信對曰民愛之

隣國親之天下信之此國君之信公曰善請問

信安始而可對曰始於爲身中於爲國成於爲

天下公曰請問爲身對曰道血氣以求長年長

心長德此爲身也遠擧賢人慈愛百姓此爲國

也法行而不苛刑廉而不赦此爲天下也

小匡

桓公自苢反于齊使鮑叔牙爲宰辭曰君有加

惠於其臣使臣不凍餧則是君之賜也若必治

國家則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

不如管夷吾者五寬惠愛民臣不如也治國不

失柄臣不如也忠信可結於諸侯臣不如也制

禮義可法於四方臣不如也介胄執枹立於軍

門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子民之父母

也將欲治其子不可以弃其父母公曰管夷吾

親射寡人中鉤殆於死今乃用之可乎鮑叔曰

彼爲其君也君若宥而反之其爲君亦猶是也

公使人請之魯囚管仲以與齊桓公親迎之郊

遂與歸禮之于廟而問爲政焉管仲相三月請

論百官公曰諾管仲曰升降揖讓進退閑習臣

不如隰朋請立以爲大行闢土聚粟盡地之利

臣不如寗戚請立以爲司田平原廣牧車不結

轍士不旋踵鼓之而三軍之士視死如歸臣不

如王子城父請立以爲大司馬決獄折中不殺

不辜不誣無罪臣不如賔胥無請立以爲大理

犯君顏色進諫必忠不避死亡不撓貴富臣不

如東郭牙請立以爲大諫之官此五子者夷吾

一不如然君若欲治國彊兵則五子者存若欲

覇王夷吾在此桓公曰善

覇形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見立有間有貳鴻飛而過

之桓公歎曰今彼鴻鵠有時而南有時而北四

方無遠所欲至焉寡人之有仲父猶飛鴻之有

羽翼也若濟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壹言敎寡

人乎管子對曰君若將欲覇王擧大事乎則必

從其本事矣桓公曰敢問何謂其本管子對曰

齊國百姓公之本也民甚憂饑而稅歛重民甚

懼死而刑政險民甚傷勞而上擧事不時輕其

稅歛則民不憂饑緩其刑政則民不懼死擧事

以時則民不傷勞桓公曰寡人聞命矣

覇言

夫明王之所輕者馬與玉其所重者政與軍然

輕與人政而重與人馬輕與人軍而重與人玉

重宮闕之勞而輕四境之守其所以削也聖人

能輔時不能違時智者善謀不如當時精時者

日少而功多夫謀無主則困事無備則廢是以

聖王務具其備而愼守其時以備待時以時興

事德利百姓威振天下令行而不咈近無不服

遠無不聽

管仲復於桓公曰任之重者莫如身塗之畏者

莫如口期之遠者莫如年以重任行畏塗至遠

期唯君子爲能及矣

君臣

國之所以亂者四內有疑妻之妾此宮亂也庶

有疑嫡之子此家亂也朝有疑相之臣此國亂

也任官無能此衆亂也四者無别主失其體羣

官朋黨以懷其私則失彊矣故妻必定子必正

相必直立以聽官必忠信以敬

小稱

管子曰身不善之患無患人莫己知民之觀也

察矣不可遁逃故我有善則立譽我我有過則

立毀我當人之毀譽也則莫歸問於家矣故明

王有過則反之於身有善則歸之於民有過而

反之身則身懼有善而歸之民則民喜往喜民

來懼身此明王之所以治民也今夫桀紂則不

然有善則反之於身有過則歸之於民有過而

歸之於民則民怒有善而反之於身則身驕往

怒民來驕身此其所以失身也可無愼乎

管仲有病桓公往問之曰仲父之病病矣若不

可諱將何以詔寡人管仲對曰臣願君之遠易

牙豎刁堂巫公子開方夫易牙以調味事公公

曰唯烝嬰兒之未甞也於是烝其首子而獻之

公人情非不愛其子也於子之不愛將何有於

公公喜宮而妬豎刁自刑而爲公治内人情非

不愛其身也於身之不愛將何有於公公子開

方事公十五年不歸視其親於親之不愛焉能

有於公桓公曰善管仲死巳葬公召四子者廢

之逐堂巫而苛病起逐易牙而味不至逐豎刁

而宮中亂逐公子開方而朝不治桓公曰嗟聖

人固有悖乎乃復四子者處期年四人作難圍

公一室十日不通公曰嗟死者無知則巳若有

知吾何面目以見仲父於地下乃援素幭以裹

首而絕死十一日蟲出於戶葬以揚門之扇以

不終用賢也

桓公管仲鮑叔牙寗戚四人飮飮酣桓公謂叔

牙曰盍不起爲寡人壽乎叔牙奉杯而起曰使

公無忘出而在於莒使管仲無忘束縛在於魯

也使寗戚無忘飯牛車下也桓公避席再拜曰

寡人與二大夫能無忘夫子之言則國之社稷

必不危矣

治國

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必

難治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則安鄕重家安鄕重

家則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則易治也民貧則危

鄕輕家危鄕輕家則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則

難治也故曰治國常富而亂國必貧是以善爲

國者必先富民然後治之昔者七十九代之君

法制不壹號令不同然俱王天下者何也必國

富而粟多也夫富國多粟生於農故先王貴之

凡爲國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

則民無所遊食民無所遊食則必農民事農則

富先王者善爲民除害興利故天下之民歸之

所謂興利者利農事也所謂除害者禁害農事

也國富則安鄕家安鄕家則雖變俗易習敺衆

移民至於殺之而不怨也民貧則輕家易去輕

家易去則上令不能必行上令不能必行則禁

不能必止禁不能必止則戰不必勝守不必固

矣夫令不必行禁不必止戰不必勝守不必固

命之曰寄生之君此由不利農少粟之害也粟

者王者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務治國之道也

桓公問

齊桓公問管子曰吾念有而勿失得而勿忘爲

之有道乎對曰勿創勿作時至而隨無以私好

惡害公正察民所惡以自爲戒黃帝立明臺之

議堯有衢室之問舜有吿善之旌禹立諫鼓於

朝湯有總街之庭以觀民誹也此古聖帝明王

所以有而勿失得而勿忘者也

形勢解

人主之所以令則行禁則止者必令於民之所

好而禁於民之所惡也民之情莫不欲生而惡

死莫不欲利而惡害也故上令於生利人則令

行禁於殺害人則禁止矣令之所以行者必民

樂其政也而令乃行故曰貴有以行令也

人主之所以使下盡力而親上者必爲天下致

利除害也故德澤加於天下惠施厚於萬物父

子得以安羣生得以育故萬民驩盡其力而樂

爲上用入則務本疾作以實倉廩出則盡節死

敵以安社稷雖勞苦卑辱而不敢吿也民利之

則來害之則去民之從利也如水之走下於四

旁無擇也故欲來民者先起其利雖不召而民

自至設其所惡雖召之而民不可來也莅民如

父母則民親愛之導民純厚遇之有實雖不言

曰吾親民而民親矣莅民如仇讎則民疏之導

之不厚遇之無實雖言曰吾親民民不親也

聖人擇可言而後言擇可行而後行偸得利而

後有害偸得樂而後有憂者聖人不爲也故聖

人擇言必顧其累擇行必顧其憂

聖人之求事也先論其理義計其可否故義則

求之不義則止可則求之不可則止故其所得

事者常爲身寶小人求事也不論其理義不計

其可否不義亦求之不可亦求之故其所得事

者未甞爲賴也故曰必得之事不足賴也

人主者温良寬厚則民愛之整齊嚴莊則民畏

之故民愛之則親畏之則用夫民親而爲用主

之所急也故曰且懷且威則君道備矣

人主能安其民則民事其主如事其父母故主

有憂則憂之有難則死之人主視民如土則民

不爲用主有憂則不憂有難則不死故曰莫樂

之則莫哀之莫生之則莫死之

民之所以守戰至死而不衰者上之所以加施

於民者厚也故上施厚則民之報上亦厚上施

薄則民之報上亦薄故薄施而厚責君不能得

於臣父不能得於子

民之從有道也如饑之先食也如寒之先衣也

如暑之先陰也故有道則民歸之無道則民去

之故道在身則言自順行自正事君自忠事父

自孝遇人自理天之道滿而不溢盛而不衰明

主法𧰼天道故貴而不驕富而不奢故能長守

富貴久有天下而不失也故曰持滿者與天

明主救天下之禍安天下之危者也必待萬民

之爲用也而後能爲之故曰安危者與人地大

國富民衆兵彊此盛滿之國也雖巳盛滿無德

厚以安之無度數以治之則國非其國而民非

其民也故曰失天之度雖滿必涸臣不親其主

百姓不信其吏上下離而不和故雖自安必且

危之故曰上下不和雖安必危

古者三王五伯皆人主之利天下者也故身貴

顯而子孫被其澤桀紂幽厲皆人主之害天下

者也故身困傷而子孫𫎇其禍故曰疑今者察

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

古者武王地方不過百里戰卒之衆不過萬人

然能戰勝攻取立爲天子而世謂之聖王者知

爲之術也桀紂貴爲天子富有海內地方甚

大戰卒甚衆然而身死國亡爲天下戮者不知

爲之術也故能爲之則小可以爲大賤可以

爲貴不能爲之則雖爲天子人猶奪之

明王度量人力之所能爲而後使焉故令於人

之所能爲則令行使於人之所能爲則事成亂

主不量人力令於人之所不能爲故其令廢使

於人之所不能爲故其事敗夫令出而廢擧事

而敗此彊不能之罪也

明主不用其智而任聖人之智不用其力而任

衆人之力故以聖人之智思慮者無不知也以

衆人之力起事者無不成也能自去而因天下

之智力起則身逸而福多亂主獨用其智而不

任聖人之智獨用其力而不任衆人之力故其

身勞而禍多故曰獨任之國勞而多禍

明主者人未之見而皆有親心焉者有使民親

之之道也故其位安而民往之故曰未之見而

親焉可以往矣

人主出言不逆於民心不悖於理義其所言足

以安天下者也人唯恐其不復言也出言而離

父子之親疏君臣之道害天下之衆此言之不

可復者也故明君不言也

人主身行方正使人有理遇人有禮行發於身

而爲天下法式人唯恐其不復行也身行不正

使人暴虐遇人不信行發於身而爲天下笑者

此不可復之行也故曰行而不可再者君不行

言之不可復者其言不信也行之不可再者其

行暴賊也故言而不信則民不附行而暴賊則

天下怨民不附天下怨此滅亡之所從生也故

明主禁之故曰凡言行之不可復者有國者之

大禁也

板法解

治國有三器亂國有六攻明君能勝六攻而立

三器故國治不肖君不能勝六攻而立三器故

國不治三器者何也曰號令也斧龯也祿賞也

六攻者何也曰親也貴也貨也色也巧佞也玩

好也三器之用何也曰非號令無以使下非斧

龯無以威衆非祿賞無以勸民六攻之敗何也

曰雖不聽而可以得存雖犯禁而可以得免雖

無功而可以得富夫國有不聽而可以得存者

則號令不足以使下有犯禁而可以得免者則

斧龯不足以威衆有無功而可以得富者則祿

賞不足以勸民號令不足以使下斧龯不足以

威衆祿賞不足以勸民則人君無以自守也

明法解

明主者審於法禁而不可犯也察於分職而不

可亂也故羣臣不敢行其私貴臣不得蔽賤近

者不得塞遠孤寡老弱不失其職此之謂治國

故曰所謂治國者主道明也

法度者主之所以制天下而禁姦邪也私意者

所以生亂長姦而害公正也故法度行則國治

私意行則國亂明主雖心之所愛而無功者弗

賞也雖心之所憎而無罪者弗罰也案法式而

驗得失非法度不留意焉故曰先王之治國也

不滛意於法之外

明主之治國也案賞罰行其正理其當賞者羣

臣不得辭也其當罰者羣臣弗敢避也夫賞功

誅罪者所以爲天下致利除害也草茅弗去則

害禾穀盜賊弗誅則傷良民夫舍公法而行私

惠則是利姦邪而長暴亂也行私惠而賞無功

則是使民偸幸而望於上也行私惠而赦有罪

則是使民輕上而易爲非也夫舍公法用私惠

明主弗爲也故曰不爲惠於法之内

權衡者所以起輕重之數也然而人弗事者非

心惡利也權不能爲之多少其數而衡不能爲

之輕重其量也人知事權衡之無益故弗事也

故明主在上位則官不得枉法吏不得爲私民

知事吏之無益故貨財不行於吏權衡平正而

待物故姦詐之人不得行其私故曰有權衡之

稱者不可欺以輕重也

尺寸尋丈者所以得短長之情也故以尺寸量

短長則萬擧而萬不失矣是故尺寸之度雖富

貴衆彊不爲益長雖卑辱貧賤弗爲損短公平

而無所偏故姦詐之人弗能誤也故曰有尋丈

之數者不可差以長短

凡所謂忠臣者務明法術日夜佐主明於度數

之理以治天下者也姦邪之臣知法術明之必

治也治則姦臣困而法術之士顯是故姦邪之

所務事者使法無明主無寤而己得所欲也故

方正之臣得用則姦邪之臣困傷矣是方正之

與姦邪不兩進之勢也姦邪之在主之側者不

能勿惡之惟惡之則必候主間而日夜危之人

主弗察而用其言則忠臣無罪而困死姦臣無

功而富貴故曰忠臣死於非罪而邪臣起於非

富貴尊顯久有天下人主莫弗欲也令行禁止

海內無敵人主莫弗欲也蔽欺侵陵人主莫不

惡也失天下滅宗廟人主莫不惡也忠臣之欲

明法術以致主之所欲而除主之所惡者也姦

臣之擅主者有以私危之則忠臣無從進其公

正之數矣故曰所死者非罪所起者非功然則

爲人臣者重私而輕公矣

明主之擇賢人也言勇者試之以軍言智者試

之以官試於軍而有功者則擧之試於官而事

治者則用之故以戰攻之事定勇怯以官職之

治定愚智故勇怯愚智之見也如白黑之分亂

主則不然聽言而不試故妄言者得用任人而

不課故不肖者不困故明主以法案其言而求

其實以官任其身而課其功專任法不自擧焉

故曰先王之治國也使法擇人弗自擧也

凡所謂功者安主上利萬民者也夫破軍殺將

戰勝攻取使主無危亡之憂而百姓無死虜之

患此軍士之所以爲功者也奉主法治境內使

彊不凌弱衆不暴寡萬民歡盡其力而奉養其

主此吏之所以爲功也匡主之過救主之失明

理義以導其主主無邪僻之行蔽欺之患此臣

之所以爲功也故明主之治也明分職而課功

勞有功者賞亂治者誅誅賞之所加各得其宜

而主不自與焉故曰使法量功不自度也

明主之治也審是非察事情以度量案之合於

法則行不合於法則止功充其言則賞不充則

誅故言智能者必有見功而後擧之言惡敗者

必有見過而後廢之如此則士上通而莫之能

妬不肖者困廢而莫之能擧故曰能不可蔽而

敗不可飾也

輕重

管子入復桓公曰終歲之租金四萬二千金請

以一朝素賞軍士桓公卽諾期於泰舟之野朝

軍士桓公卽壇而立管子執𫀆而揖軍士曰誰

能陷陣破衆者賜之百金三問不對有一人秉

劔而前問曰幾何人之衆也管子曰千人之衆

曰千人之衆臣能陷之賜之百金管子又曰兵

接弩張誰能得卒長者賜之百金問曰幾何人

卒之長也管子曰千人之長千人之長臣能得

之賜之百金管子又曰誰能聽旌旗之所指而

得執將首者賜之千金言能得者累千人賜之

人千金其餘言能外斬首者賜之人十金一朝

素賞四萬二千金廓然虛桓公惕然大息曰吾

曷以識此管子曰君勿患且使外爲名於其内

鄕爲功於其親家爲德於其妻子若此則士必

爭名報德無北之意矣吾擧兵而攻破其軍并

其地則非特四萬二千金之利也公曰諾乃戒

大將曰百人之長必爲之朝禮千人之長必拜

而送之降兩級其有親戚者必遺之酒四石肉

四鼎其無親戚者必遺其妻子酒三石肉三鼎

行敎半歲父敎其子兄敎其弟妻諫其夫曰見

禮若此不死列陣可以反於鄕乎桓公終擧兵

攻萊戰於莒鼓旗未相望而萊人大遁故遂破

其軍兼其地而虜其將故未列地而封未出金

而賞破萊軍并其地禽其君此素賞之計也









羣書治要卷第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