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臺灣海防欽差大臣沈葆楨奏北路中路開山及卑南各情形摺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北路中路開山情形摺
大清總理船政大臣臺灣海防欽差大臣沈葆楨
光緒元年三月十三日
1875年4月18日
臺灣海防欽差大臣沈葆楨奏陳北路中路情形片
本作品收錄於《沈文肅公政書

  奏為北路開山已抵吳全城,中路開山已抵茅埔;謹將兩路近日情形,恭摺馳陳,仰祈聖鑑事。

  竊臣等於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一日,業將北路開山情形奏明在案。茲迭准提臣羅大春諮函,稱北路大南澳生番,自經黃朋厚、馮安國等懲辦之後,上年十二月初九、十三等日斗史武達、斗史麻達簡、斗史實紀律、斗史麼、哥老輝等五社番目各帶番丁百餘人叩營乞撫,經馮安國等分別誡飭、賞犒遣歸,番情遂頗安謐。本年正月初五日,羅大春由蘇澳率隊起程,初九日始抵新城。初十、十二等日,履勘三層城、尤仔丹溪、馬鄰溪、鯉浪港,旁繞加禮宛番、南勢番,直抵花蓮港之北而止。據陳形勢:自蘇澳起至花蓮港之北止,計途二百里,中界得其黎。得其黎以北百四十里,山道崎嶇,沙洲間之。大濁水、大小清水一帶,峭壁插雲,陡趾浸海,怒濤上擊,眩目驚心;軍行束馬捫壁,蹜蹜而過,尤稱險絕。得其黎以南六十里,則皆平地,背山面海。如悉墾種,無非良田;奈地曠人稀,新城漢民僅三十餘戶耳,外盡番社也。自大濁水起至三層城止,依山之番統名曰大魯閣。其口社曰九宛、曰實仔眼、曰龜■〈口女〉、曰■〈口女〉沙、曰符吻、曰崙頂、曰實空、曰實仔八眼,凡八社;憑高恃險,野性靡常。歧萊平埔之番,居鯉浪港之北者曰加禮宛、曰竹仔林、曰武暖、曰七結仔、曰談仔秉、曰瑤歌,凡六社,統名曰加禮宛社;其性畏強欺弱。居鯉浪港之南者曰根老爺、曰飽干、曰薄薄、曰斗難、曰七腳川、曰理劉、曰脂屘屘等七社,統名曰南勢番,男女共七千七百有四人;雖悉具結就撫,而薄薄、理劉二社皆既順復貳者。除薄薄一社知煮鹽、加禮宛一社頗耕種,餘悉茹毛飲血之倫,叛服不常,時當防範。論他日建城之地,宜在歧萊。若新城、三層、馬鄰、鯉浪,不過營汛之區;尤必截大清水以南隸歧萊,截大清水以北隸大南澳,方足資控制也。自該提督躬率大隊入新城添設碉堡,該番驟生疑慮,來營要求子藥未經允給,遂呼聚悍黨,晝則伏莽,夜則撲碉;節經各營奮擊,時有斬獲,稍息窺伺。丁勇等因之傷亡數十人。最狡者,正月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月初五、初六、初七、初八等日,大魯閣番竟敢糾眾數百,撲我新碉。弁勇一面力拒,一面興築。該提督親督砲隊馳援,番族傷亡頗多,始行敗竄;我勇陣亡者亦二十五人。迭經懲創,番情稍定。擬自蘇澳五里亭起、迄秀姑巒之鵲子埔止,計地三百四、五十里,區分五段,沿途建三十二碉;各派營哨屯之,俾一氣聯絡。而以新到之宣義左營駐三層城,策應鵲子埔以北;宣義右營駐加禮宛,策應鵲子埔以南:此花蓮港以北籌辦之情形也。

  花蓮港以南為走秀姑巒之道,固木瓜番遊獵之場也。登高一望,平沙無垠,茅葦盈丈,人跡不到。蓋以該番凶惡不亞斗史諸社,故沃壤曠如。南北港道,闊及三十餘丈。欲造正河木橋,左近苦無巨材;因先建支河木橋一道。軍功陳輝煌業率所部結筏以濟,直趨吳全城。該處離秀姑巒祗數十里,當時即有成廣澳之番目、秀姑巒之通事來營乞撫。其中別有大吧籠社、嗎噠唵社,皆附近強番,節經設法招撫,番目等各率耆老丁壯,由通事引至新城歸化,各賞酒食而歸。平埔之番,聞已盡此。平埔既附,以之專圖高山,似事勢較易:此花蓮港以南籌辦之情形也。

  中路,原派前南澳鎮總兵吳光亮帶兩營駐集集鋪一帶。隨經臣等奏派臺灣道夏獻綸督理開山撫番諸事,嗣以遣探山路未回,未即動手;本年正月臺南剿務方殷,劉璈丁憂回籍,夏獻綸暫兼營務處,遂緩前往。茲迭據吳光亮稟稱:自年底探路歸報後,本年正月初九日起即率勇由林圯埔、社藔兩路分開,至大坪頂合為一路;進而大水窟,進而頂城,計共開路七千八百三十五丈有奇。二月初七日,復由頂城開工,直抵鳳凰山麓;躋半山、越平溪、經大坵田、跨扒不坑等處而入茅埔,計又開路三千七百七十五丈有奇:兩處統計一萬一千六百一十丈。凡建塘坊八所,沿途橋道、溝壑、木圍、宿站俱漸興修;分派兵勇,自集集街起至社寮、大水窟、大坵田、茅埔、南仔腳、蔓東埔各要隘已逐節配紮。又送到查撫、水裏、審鹿等三十九社名冊,計歸化番丁、番口,凡七千二百九十二人。辰下方循途漸入,斬棘披荊以出秀姑巒之背;倘能因勢開通,將與北路諸軍聯為一氣:此又中路一帶開山之情形也。

  至卑南等處,自內埔以至大貓釐,張其光諸營分佈其間;袁聞柝病痊後,業再馳往經理番情,尚稱安帖。

  臺郡城工雖竣,而安平砲壘以磚石、巨材轉運維艱,一時尚未蕆役;旗後砲臺早已興工,因淮軍挑調入山,暫行緩辦。理合陳明。

  茲另將北路、中路開山及卑南各情形,合詞恭摺,附驛馳奉。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鑑,訓示遵行。

  再,此摺係臣葆楨主稿,合併聲明。謹奏。

本作品來自清朝時期的法令約章文書案牘。依據1910年12月18日頒佈的《大清著作權律》第三十一條第一項,該類別不能得著作權。


清朝政府結束超過一百年,再同時根據中華民國《著作權法》第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以及通常法人及非法人组织作品保護期所約定,該類作品已無事實持有者而無論在何地均屬於公有領域。而該類作品因屬政府公文,故在美國亦為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