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苑洛志樂 (四庫全書本)/卷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十八 苑洛志樂 卷十九 卷二十

  欽定四庫全書
  苑洛志樂卷十九
  明 韓邦奇 撰
  度量權衡第十
  周禮典瑞璧羨以起度玉人璧羨度尺好三寸以為度
  蔡子曰爾雅曰肉倍好謂之璧羨延也此璧本圓徑九寸好三寸肉六寸而裁其兩旁各半寸以益上下也其好三寸所以為璧也裁其兩旁以益上下所以為羨也袤十寸廣八寸所以為度尺也以為度者以為長短之度也則周家十八寸寸皆為尺矣
  陳氏曰以十寸之尺起度則十尺為丈十丈為引以八寸之尺起度則八寸為尋倍尋為常説文曰人手却十分動脈為寸口十寸為尺周制寸咫尺尋常仞皆以人體為法又曰婦人手八寸謂之咫周尺也又日丈丈夫也周制以八寸為尺十尺為丈人長八尺故曰人夫
  審度
  史記曰夏禹以身為度以聲為律禮記曰丈夫布手為尺周官云璧羨起度鄭司農云羨長也此璧徑尺以起度量易緯通卦驗十馬尾為一分淮南子云秋分而禾𠠕定𠠕定而禾熟律數十二𠠕而當一粟十二粟而當一寸𠠕者禾蕙芒也説苑云度量權衡以粟生一粟為一分孫子筭術云蠶所生吐絲為忽十忽為杪十杪為毫十毫為釐十釐為分此皆起度之源其文舛互唯漢志度者所以度長短也本起黄鐘之長以子穀秬黍中者一黍之廣度之九十黍為黄鐘之長一黍為一分十分為一寸十寸為一尺十尺為一丈十丈為一引五度審矣後之作者又憑此説以律度量衡並因秬黍散為諸法其率可通故也黍有大小之差年有豐耗之異末代量校每有不同又俗傳訛替漸至増損今畧舉諸代尺度一十五等并異同之説如左
  一周尺
  漢志王莽時劉歆銅斛尺
  後漢建武銅尺
  晉泰始十年荀勗律尺為晉前尺
  祖冲之所傳銅尺
  徐廣徐爰王隠等晉書云武帝泰初九年中書監荀勗校太樂八音不和始知為後漢至魏尺長於古四分有餘勗乃部著作郎劉恭依周禮制尺所謂古尺也依古尺更鑄銅律吕以調聲韻以尺量古器與本銘尺寸無差又汲郡盜發魏襄王冡得古周時玉律及鐘磬與新律聲韻闇同于時郡國或得漢時故鐘吹新律命之皆應梁武鐘律緯云祖冲之所傳銅尺其銘曰晉泰始十年中書考古器揆校今尺長四分半所校古法有七品一曰姑洗玉律二曰小吕玉律三曰兩京銅望臬四曰金錯望臬五曰銅斛六曰古錢七曰建武錢八曰建武銅尺姑洗微強西京望臬微弱其餘與此尺同銘八十二字此尺者勗新尺也今尺杜䕫尺也雷次宗何𦙍之二人作鐘律圖所載荀勗校量古尺文與此銘同而蕭吉樂譜謂為梁朝所考七品謬也今以此尺為本以校諸代尺云
  二晋田父玉尺
  梁法尺實比晉前尺一尺七釐
  梁武帝鐘律緯稱主衣從上相承有周時銅尺一枚古玉律八枚檢主衣周尺東昬用為章信尺不復存玉律一口簫餘定七枚夾鐘有昔題刻迺制為尺以相參驗取細毫中黍積次酬定合之最為詳密長祖冲之尺校半分以新尺制為四器名為通又依新尺為笛以命古鐘按刻夷則以笛命飲和韻夷則定合按此兩尺長短近同
  三梁表尺實比晉前尺一尺二分二釐一毫有竒蕭吉云出於司馬法梁朝刻其度於影表以則影按此則奉朝請祖暅所筭造銅圭影表者也經陳滅入朝大業中議以合古乃用之調律以制鐘磬等八音樂器
  四漢官尺實比晉尺一尺三分七毫
  晉時始平掘地得古銅尺
  蕭吉樂譜云漢章帝時零陵文學史奚景於泠道縣舜廟下得玉律度為此尺𫝊暢晉諸公讃云荀勗新造鐘律時人並稱其精宻唯陳留阮咸譏其聲高後始平掘地得古銅尺嵗久欲腐以校荀勗今尺短校四分時人以咸為解此兩尺長短近同
  五魏尺杜夔所用調律比晉前尺一尺四寸七釐魏陳留王景元四年劉徽註九章云王莽時劉歆斛尺弱於今尺四寸五釐比魏尺其斛深九寸五分五釐即晉荀勗所云杜䕫尺長於今尺四寸半是也
  六晉後尺實比晉前尺一尺六寸二釐
  蕭吉云晉氏江東所用
  七後魏前尺實比晉前尺一尺二寸亡釐
  八中尺實比晉前又一尺二寸一分一釐
  九後尺實比晉前尺一尺二寸八分一釐即開皇官尺及後周市尺後周市尺比玉尺一尺九分三釐
  開皇官尺即鐵尺一尺二寸
  此後魏初及東西分國後周末用玉尺之前雜用此等尺甄鸞筭術云周朝市尺得玉尺九分三釐或傳梁時有志公道人作此尺寄入周朝云與多鬚老翁周大祖及隋高祖各自以為謂已周朝人間行用及開皇初著令以為官尺百司用之終於仁夀大業中人間或私用之
  十東魏後尺實比晉前尺一尺五寸八毫
  此是魏中尉元延明累黍用半周之廣為尺齊朝因而用之魏收魏史律厯志云公孫崇永平中更造新尺以一黍之長累為寸法尋大常卿劉芳受詔修樂以秬黍中者一黍之廣即為一分而中尉元匡以一黍之廣度黍二縫以取一分三家紛競久不能決太和中十九年高祖詔以一黍之廣用成分體九十之黍黄鐘之長以定銅尺有司奏從前詔而芳尺同高祖所制故遂典修金石迄武定未有論律者
  十一蔡邕銅籥尺
  後周玉尺實比晉前尺一尺一寸五分八釐
  從上相承有銅籥一以銀錯題其銘曰籥黄鐘之宫長九寸空圍九分容秬黍一千二百粒秤重十二銖兩之以為一合三分損益轉生十二律祖孝孫云相承傳是蔡邕銅籥後周武帝保定中詔遣大宗伯盧景宣上黨公長孫紹逺岐國公斛斯徵等累黍造尺縱横不定後因修倉掘地得古玊尺以為正器據斗造律度量衡因用此尺大赦改元天和百司行用終於大象之末其律黄鐘與蔡邕古籥同
  十二宋氏尺實晉前尺一尺六分四釐
  錢樂之渾天儀尺
  後周鐵尺
  開皇初調鐘律尺及平陳後調鐘律水尺此宋代人間所用尺傳入齊梁陳以制樂律與後晉尺及梁時俗尺劉曜渾儀尺畧相依近當由人間恒用増損訛替之所致也周建徳六年平齊後即以此同律度量頒于天下其後宣帝時達奚震及牛𢎞等議曰切惟權衡度量經邦楙軌誠須詳求故實攷校得中謹尋今之鐵尺是太祖遣尚書故蘇綽所造當時檢勘用為前周之尺驗其長短與宋尺符同即以調鐘律并用均田度地今以上黨羊頭山黍依漢書律厯志度之若以大者稠累依數滿尺實於黄鐘之律須撼乃容若以中者累尺雖復小稀實黄鐘之律不動而滿計此二事之殊良由消息未善其於鐵尺終有一㑹且上黨之黍有異他鄉其色至烏其形圓重用之為量定不徒然正以時有水旱之差地有肥瘠之異取黍大小未必得中按許慎解秬黍體大本異於常疑今之大者正是其中累百滿尺即是㑹古實籥之升纔剰十餘此恐圍徑或差造律未妙就如撼動取滿論理亦通今勘周漢古錢大小有合宋氏渾儀尺度無舛又依淮南累粟十二成寸明先王制法索隠鈎深以律計分義無差異漢書食貨志云黄金方寸其重一斤今鑄金校驗鐵尺為近依文據理符㑹處多且平齊之始已用宣布今因而為定彌合時宜至於玊尺累黍以廣為長累既有剰實復不滿尋訪古今恐不可用其晉梁尺量過為短小以黍實管彌復不容據律調聲必致高急且八音克諧明王盛軌同律度量哲后通規臣等詳校前經斟酌時事謂用鐵尺於理為便未及詳定高祖受終牛𢎞辛彥之鄭譯何妥等久議不決既平陳上以江東樂為善曰此華夏舊聲雖隨俗改變大體由是古法祖孝孫云平陳後廢周玉尺律便用此鐵尺律以一尺二寸即為市尺
  十三開皇十年萬寳常所造律吕水尺實比晉前一尺一寸八分六釐今太樂庫及内出銅律一部是萬寳常所造名水尺律説稱其黄鐘律當鐵尺南吕倍聲南吕黄鐘羽也故謂之水律尺
  十四雜尺趙劉曜渾天儀土圭尺長於梁法尺四分三釐實皆晉前尺一尺五寸
  十五梁朝俗間尺長於梁法尺六分三釐
  於劉曜渾儀尺二分實比晉前尺一尺七分一釐梁武鐘律緯云宋武平原送渾天儀土圭云是張所作驗渾儀銘題是光初四年鑄土圭是光初八年並是劉曜所制非張衡也制以為尺長今新尺四分三釐短俗間尺二分新尺謂梁法尺也
  嘉量
  周禮㮚氏為量鬴深尺内方尺而圎其外其實一鬴其臋一寸其實一豆其耳三寸其實一升重一鈞其聲黄鐘槩而不税其銘曰時文思索允臻其極嘉量既成以觀四國永啟厥後兹器為則春秋左氏傳曰齊舊四量豆區鬴鐘四升曰豆各自其四以登於鬴六斗四升也鬴則則鐘六十四斗也鄭𤣥以為方尺積千寸比九章粟米法少二升八十一分升之二十二祖冲之以筭術攷之積凡一千五百六十二寸半方尺而圎其外減傍一釐八毫其徑一尺四寸一分四毫七抄二忽有奇而深尺即古斛之制也
  九章商功法程粟一斛積二千七百寸米一斛積一千六百二十寸菽苽麻麥一斛積二千四百三十寸此據精麄為率使價齊而不等其器之積寸也以米斛為正則同于漢志孫子筭術曰六粟為圭十圭為抄十抄為撮十撮為勺十勺為合應劭曰圭者自然之形陰陽之始四圭為撮孟康曰六十四黍為圭漢志曰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於黄鐘之籥用度數審其容以子穀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實其籥以井水准其槩合籥為合十合為升十升為斗十斗為斛而五嘉量矣其法用銅方尺而圎外旁有庣焉其上為斛其下為斗左耳為升右耳為合籥其狀似爵以縻爵禄上三下二參天兩地圓而函方左一右二陰陽之象也圓象規其重二鈞備氣物之數各萬有一千五百二十也聲中黄鐘始於黄鐘而反覆焉其斛銘曰律嘉量斛方尺而圓其外庣旁九釐五毫羃百六十二寸深尺積一千六百二十寸容十寸祖冲之以圓率考之此斛當徑一尺四寸三分六釐一毫九抄二忽庣旁一分九毫有奇劉歆庣旁少一釐四毫有竒歆數術不精之所致也魏陳留工景元四年劉徽註九章商功曰當今大司農斛圓徑一尺三寸五分五釐深一尺積一千四百四十一寸十分之三王莽銅斛於今尺為深九寸五分五釐徑一尺三寸六分八釐七毫以徽術計之於今斛為容九斗七升四合有奇此斛大而尺長王莽斛小而尺短也
  梁陳依古齊以古升五升為一斗後周武帝保定元年辛已五月晉國造倉獲古玉斗暨五年乙酉冬十月詔改制銅律度遂致中和累黍積龠同兹玉量與衡度無差准為銅升用頒天下内徑七寸一分深二寸八分重七斤八兩天和二年丁亥正月癸酉朔十日戊子校定移地官府為式此銅升之銘也其玉升銘曰維大周保定元年嵗在重光月旅㽔賔晉國之有司修繕倉廩獲古玉升形制典正若古之嘉量太師晉國公以聞勅納於天府暨五年嵗在叶洽皇帝乃詔稽凖繩攷灰律不失圭撮不差累黍遂鎔金寫之用頒天下以合太平權衡度量今若以數計之玉升積玉尺一百一十寸八分有竒斛積一千一百八十五分七釐三毫九抄又甄鸞筭術云玉升一升得官斗一升三合四勺此玉升大而官升小也以數計之甄鸞所據後周官斗積玉尺九十七寸有竒斛積九百七十七寸有竒後周玉斗并副金錯銅斗及建徳六年金錯題銅斗實銅以秬黍定量以玉秤權之一升之實皆重六斤十三兩開皇以古斗三升為一升大業初依復古斗
  衡權
  衡者平也權者重也衡所以任權而鈞物平輕重也其道如底以見凖之正繩之直左旋見規右折見矩其在天也佐助璇璣斟酌建指以齊七政故曰玉衡權者銖兩斤鈞石也以秤物平施知輕重也古者黍累錘錙鐶鉤鋝鎰之目厯代差變其詳未聞前志曰權本起於黄鐘之重一籥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銖兩之為兩二十四銖為兩十六兩為斤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五權謹矣其制以義立之以物鈞之其餘大小之差以輕重為宜圜而環之今之肉好者周旋亡端終而復始亡窮已也權與物均而生衡衡運生規規圜生矩矩方生繩繩直生凖凖正則衡平而均衡矣是為五則備于鈞器以為大範案趙書石勒十八年七月造建徳殿得圓石狀如水碓其銘曰律權石重四鈞同律度量衡有辛氏造續咸議是王莽時物後魏景明中并州人王顯達獻古銅權一枚上銘八十一字其銘曰律權石重四鈞又云黄帝初祖徳市于虞虞帝始祖徳市於辛嵗在大梁龍集戊辰其定天命有人據土徳受正號即真改正建丑長壽隆崇同律度量衡稽當前人龍在已已嵗次實沈初班天下萬國永遵子子孫孫享傳億年此亦王莽所制也其時大樂令公孫崇依漢志先修秤尺及見此權以新秤秤之重一百二十斤新秤與權合若符契於是符崇調樂孝文時一依漢志作斗尺
  梁陳依古秤齊以古秤一斤八兩為一斤周玉秤四兩當古秤四兩
  隋開皇以古秤三斤為一斤大業中依復古秤
  唐太宗貞觀時叶律郎張文收既定樂復鑄銅律三百六十銅斛二銅秤二銅甌十四秤尺一斛左右耳與臋皆方積十而登以至於斛與古玉尺玉斗同皆藏於大署武后時太常卿武延秀以為奇玩乃獻之乃將考中宗廟樂有司奏請出之而秤尺已亡其跡猶存以常用度量校之尺當六之五量衡皆當三之一
  程氏演繁露曰通典叙六朝賦税而論其總曰其度量三升當今一升秤則三兩當一兩尺則一尺二寸當今一尺註云當今謂即時盖當佑之時也唐時一尺比六朝制一尺二寸也又曰開元九年勅度以十寸為尺尺二寸為大尺量以十升為斗斗三升為大斗此謂十寸而尺十升而斗者皆秬黍為定也鐘律冠冕湯藥皆用之此外官私悉用大者則黍尺一尺外更増三寸黍量一斗更増三升也唐志租絹長四丈二尺
  宋朝平定四方凡新邦悉頒度量於其境其偽俗尺度斗斛不中法度者皆去之
  太宗淳化三年三月詔曰書云恊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所以建國經而立民極也國家萬邦咸乂九賦是均故出納於有司繫權衡之定如聞秬黍之制或差毫釐錘鈞為姦害及黎庶宜令詳定秤法著為通規事下有司監内藏庫崇儀使劉蒙正劉承珪言太府寺舊銅式自一錢至十斤凡五十一輕重無凖外府嵗受黄金必毫釐計之式自錢始則傷於重遂尋究本末别製法物至景徳中承珪重加叅定而權衡之制盖為精備其法葢取漢制子穀秬黍為則廣十黍以為寸從其大樂之尺秬黍黒黍也樂尺自黄鐘之管而生也謂以秬黍中者為分寸輕重之制就成二術二術謂以尺黍而求釐參因度而求釐度者尺丈之總名謂因樂尺之原起於黍而成於寸析寸為分析分為釐析釐為毫析毫為絲析絲為忽則十忽為一絲十絲為一毫十毫為釐十釐為分自積黍而取參從積黍而取參則十黍為參十參為銖二十四銖為兩參銖皆以銅為之以釐參造一錢半及一兩等二秤各懸三毫以星凖之等一錢半者以取一秤之法其衡合樂尺一尺二寸重一錢錘重六分盤重五分初毫星凖半錢至梢總一錢半折成十五分分列十釐第一毫下等半錢當十五釐若十五斤秤等五斤也中毫至梢一錢析成十分分列十釐末毫至梢半錢析成五分分列十釐等一兩者亦為一秤之則其衡合樂尺一尺四寸重一錢半錘重六錢盤重四錢初毫至梢布二十四銖下别出一星星等五絫毎銖之下復出一星等五絫則四十八星等二百四十絫計三千四黍為一兩中毫至梢五錢布十二銖銖列五星星等二絫布十二銖為五錢之數則一銖等十絫都等一百二十四絫為半兩末毫至稍六銖銖列十星星等一絫每星等一絫都六十絫為二錢半以御書真草行三體淳化錢較定實重兩銖四絫為一錢者以二千四百得十有五斤為一秤之則其法初以積黍為凖然後以分而推忽為定數之端故忽絲毫釐黍銖各定一錢之則謂皆定一錢之則然後制取等秤也忽萬為分以萬萬忽為一分則以十萬忽定為一錢之則忽者吐絲為忽分者始為而著言可分别也絲則千千絲為一分以一萬絲定為一錢之則毫則百一百毫為一分以千毫定為一錢之則毫者毛也自忽絲三毫者皆斷驥尾為之者也釐則十一十釐為一分以百釐定為一錢之則釐者牛尾毛也曵赤金成絲以為之也轉以十倍倍之則為一錢轉以十倍倍之謂自一萬忽至十萬忽之類定為之則也黍以二千四百枚為一兩一龠容千二百黍為十一銖則以二十四百黍定為一兩之則者兩兩龠為兩者也絫以二百四十謂以二百四十絫定為一兩之則也銖比二十四轉相因成十絫為銖則以二百十絫定成二十四銖為一兩之則銖者葢言銖異也遂成其秤秤合黍數則一錢半者計三百六十黍之重列為五分則毎分計二十四黍又每分析為二十釐則毎釐計二黍十分黍之四以十釐分二十四黍則毎釐先得二黍餘四黍都分成四十分則一釐又得四分是每釐二黍十分黍之四者也毎四毫一絲六忽有差為一黍則釐三之數極矣一兩者合二十四銖為二千四百黍之重每百黍銖為絫二銖四絫為錢二絫四黍為分一絫二黍重
  五釐六黍重二釐五毫三黍重一釐二毫五絲則黍絫之數成矣其則用銅而鏤定以識其輕重新法既成詔以新式留禁中取太府寺舊秤四十舊式六十以新式校之乃見舊式所謂一斤而輕者有十謂五斤而重者有一式既若是權衡可知矣又比用大秤如百斤者皆懸鈎於架鐶於衡鐶或偃仆手或抑按則輕重之際殊為懸絶至是更鑄新式悉由黍絫而齊其斤石不可得増損也又令每月用大秤必顯以絲繩既置其物則却立以視不可得而抑按復鑄銅式以御書淳化三體錢二千四百暨新式三十有二銅牌二十授於太府又置式於内府外府頒於四方大都凡十有一副先是守藏吏受天下嵗輸金幣而太府權衡舊式失凖得因之為姦故諸道主者坐逋負而破產者甚衆又守藏更代校計爭訟動必數載至是新制既定姦弊無所措中外以為便度量權衡皆太府掌造以給内外官司及民間之用凡遇改元即差變新法者各以年印而識之其印有方印八角印笏頭印之别所以明制度而防偽濫也度量衡舊太府寺掌之熈寧四年詔歸文思院紹聖四年立増損衡量及私造賣之禁令傳運司置局鬻賣
  大觀四年詔以所定樂指尺頒之天下其長短闊狹之數以今尺計定
  政和元年詔諸路轉運司以所頒樂尺製給諸州州製以給屬縣自今年七月為始毁棄舊尺
  二年臣僚上言請以大晟樂尺帝指為數製量權衡式頒之天下仍釐正舊法又言新尺既頒諸條内尺寸宜以新尺組定謂如帛長四十二尺濶二尺五分為疋以新尺計四十三尺七寸五分闊二尺一寸三分五釐之五為匹即是四寸四分一釐三分釐之二為一尺如天武等杖五尺八寸以新尺計六尺四分一釐三分釐之二之類仍令民間舊有斗升秤尺限半年首納出限許人告斷罪給賞
  外調  生用六十調圖
  宫 徵 商 羽 角 變變宫徵
  黄鐘宫黄
  此黄鐘為宫黄鐘第一調也所謂黄鐘一均之備者也
  無射商無
  此黄鐘為商黄鐘第二調也
  夷則角夷
  此黄鐘為角黄鐘第三調也
  仲吕徵仲
  此黄鐘為徵黄鐘第四調也
  夾鐘羽夾
  此黄鐘為羽黄鐘第五調也上下宫商角徵羽者黄鐘得五聲所謂黄鐘一均之備者也左右宫商角徵羽者五聲盡黄鐘所謂黄鐘一調之備者也下十二律并同
  大吕宫大
  應鐘商應
  南吕角南
  㽔賔徵㽔
  姑洗羽姑
  此大吕一大調也
  太簇宫太
  黄鐘商黄
  無射角無
  林鐘徵林
  仲吕羽仲
  此太簇一大調也
  夾鐘宫夾
  大吕商大
  應鐘角應
  夷則徵夷
  㽔賔羽㽔
  此夾鐘一大調也
  姑洗宫姑
  太簇商太
  黄鐘角黄
  南吕徵南
  林鐘羽林
  此姑洗一大調也
  仲吕宫仲
  夾鐘商夾
  大吕角大
  無射徵無
  夷則羽夷
  此仲吕一大調也
  㽔賔宫㽔
  姑洗商姑
  太簇角太
  應鐘徵應
  南吕羽南
  此㽔賔一大調也
  林鐘宫林
  仲吕商仲
  夾鐘角夾
  黄鐘徵黄
  無射羽無
  此林鐘一大調也
  夷則宫夷
  㽔賔商㽔
  姑洗角姑
  大吕徵大
  應鐘羽應
  此夷則一大調也
  南吕宫南
  林鐘商林
  仲吕角仲
  太簇徵太
  黄鐘羽黄
  此南吕一大調也
  無射宫無
  夷則商夷
  㽔賔角㽔
  夾鐘徵夾
  大吕羽大
  此無射一大調也
  應鐘宫應
  南吕商南
  林鐘角林
  姑洗徵姑
  太簇羽太
  此應鐘一大調也
  内六十調外調首律長短之序末律亦長短之序内調首律相生之序末律亦相生之序外調首均之末與次均相生之序内調首均之末與次均之首長短之序妙矣
  
  
  
  
  
  右黄鐘一調
  大
  夷 夾 無 仲 黄 林 太
  夾 無 仲 黄 林 太 南
  無 仲 黄 林 太 南 姑
  仲 黄 林 太 南 姑 應
  右大吕一調
  太
  南 姑 應 蕤 大 夷 夾
  姑 應 蕤 大 夷 夾 無
  應 蕤 大 夷 夾 無 仲
  蕤 大 夷 夾 無 仲 黄
  右太簇一調
  夾
  無 仲 黄 林 太 南 姑
  仲 黄 林 太 南 姑 應
  黄 林 太 南 姑 應 蕤
  林 太 南 姑 應 蕤 大
  右夾鐘一調
  姑
  應 蕤 大 夷 夾 無 仲
  蕤 大 夷 夾 無 仲 黄
  大 夷 夾 無 仲 黄 林
  夷 夾 無 仲 黄 林 太
  右姑洗一調
  仲
  林 太 南 姑 應 蕤
  林 太 南 姑 應 蕤 大
  南 姑 應 蕤 大 夷
  南 姑 應 蕤 大 夷 夾
  右仲吕一調
  蕤
  大 夷 夾 無 仲 黄 林
  夷 夾 無 仲 黄 林 太
  夾 無 仲 黄 林 太 南
  無 仲 黄 林 太 南 姑
  右蕤賔一調
  林
  大 南 姑 應 蕤 大 夷
  南 姑 應 蕤 大 夷 夾
  姑 應 蕤 大 夷 夾 無
  應 蕤 大 夷 夾 無 仲
  右林鐘一調
  夷
  夾 無 仲 黄 林 太 南
  無 仲 黄 林 太 南 姑
  仲 黄 林 太 南 姑 應
  黄 林 太 南 姑 應 蕤
  右夷則一調
  南
  姑 應 蕤 大 夷 夾 無
  應 蕤 大 夷 夾 無 仲
  蕤 大 夷 夾 無 仲 黄
  大 夷 夾 無 仲 黄 林
  右南吕一調
  無
  仲 黄 林 太 南 姑 應
  黄 林 太 南 姑 應 蕤
  林 太 南 姑 應 蕤 大
  太 南 姑 應 蕤 大 夷
  右無射一調
  應
  蕤 大 夷 夾 無 仲 黄
  夷 夾 無 仲 黄 林
  夷 夾 無 仲 黄 林 太
  無 仲 黄 林 太 南



  苑洛志樂卷十九
<經部,樂類,苑洛志樂>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