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念佛三昧經
大乘大集部·第0067部
菩薩唸佛三昧經六卷
劉宋天竺沙門功德直共玄暢譯
菩薩唸佛三昧經卷第一
[编辑]序品第一
[编辑]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與大比丘眾一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調伏縱任善脫無脫,深知無知所作已辦,逮得無我舍諸重擔,除滅九結決定解脫,諸心自在猶如大龍,唯除阿難。
爾時,難陀天子、修難陀天子、栴檀天子、修摩那天子、自在天子、大自在天子、阿逸多天子、修行天子,如是無數淨居天子,於夜後分光色倍常,耆阇崛山欻然大明。時諸天子往世尊所,一心恭敬頂禮佛足,以天細末栴檀之香、多摩羅跋沉水天香、天華鬘香、俱修摩等種種華香,以散佛上,重禮佛足,右繞三匝,卻住一面合掌向佛。
時,栴檀天子默然生念:「過去諸佛皆為諸天、世人、沙門、婆羅門,演諸佛所說菩薩唸佛三昧。」復作是念:「今我世尊亦應如昔過去諸佛,安樂世間諸人天故,宣說菩薩唸佛三昧。」時諸天子俱白佛言:「世尊,過去諸佛皆說菩薩唸佛三昧,安樂世間人天八部。唯願世尊,如昔諸佛廣為眾生說此三昧。」爾時,世尊默然許之。時諸天子繞佛三匝,頂禮佛足忽然不現。
爾時,世尊於夜後分明相出時,熙怡微笑作大師子[口+磬]咳之聲。耆阇崛山別住諸僧,承佛神力俱到佛所。王舍大城諸比丘尼,蒙佛威聲亦悉同集。摩竭提國阿阇世王先尼梵子,與無量億眷屬圍繞,承佛神力於一念頃俱到佛所。復有阿羅婆迦夜叉、伽陀婆夜叉、金毗羅夜叉、修脂路摩夜叉、摩羅陀利夜叉,如是等夜叉神王有大威力,一一皆有百千眷屬,乘佛神力於一念頃至耆阇崛山。復有羅睺羅阿修羅王、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修婆睺阿修羅王、波呵羅頭阿修羅王,及其眷屬;如是乃至三千世界,天龍龍王無量無邊,生希有心肅然毛豎,承佛神力於一念頃往到佛所。東方世界如恆河沙梵天天王,聞佛謦咳,肅然毛豎往到佛所,自余三方及上下方亦復如是。
時,給孤獨須達長者,亦與無數百千眷屬,從舍衛城往到佛所。時,毗耶離有大長者名曰善思,次名降怨,次名吉祥;復有離車諸王子等,名歡喜象,次名舉象;復有斷事庶士首陀名曰光象,如是一切皆大乘學,與無量眾承佛神力往到佛所。時,瞻婆城有庶士子,名曰庠序,次名饒益;復有大長者子名無量力,如是等眾已於過去種諸善根有大威德,承佛神力往到佛所。時,波羅奈無量眾生,宿植德本今已成熟,從波羅奈鱗次相繼步至佛所,稽首作禮侍立左右。是時,拘屍那竭大城,無量力士及力士子,已於過去供養諸佛,植諸善業具大威德,從拘屍那共相和順,隨路貫次往到佛所,至心恭敬前頂禮足。是時,三千大千世界縱廣正等,佛神力故,一切八部天、龍、夜叉、乾闥婆王、阿修羅王、迦樓羅王、緊那羅王、摩睺羅伽,如是等眾皆來集會間無空缺。
爾時,世尊見眾已集,復更發大師子之聲。從僧坊出近至異處,遙見彼方其地眾寶,世尊見已復更微笑。即時世間人、天、阿修羅,各持無量末香雜華以散佛上,至心恭敬尊重讚嘆。是時眾中,長老舍利弗、長老大目揵連、長老摩訶迦葉、長老須菩提、長老富樓那彌多羅尼子、長老羅睺羅、長老摩訶金毗羅、長老摩訶迦旃延、長老阿[少/兔]樓馱、長老劫賓那、長老輪盧那二十億子、長老難陀、長老阿難陀,皆有威德具足神通,如是聖眾悉已俱集。
爾時,眾中長老彌勒菩薩、三界菩薩、越三界菩薩、初發心即轉法輪菩薩、善思菩薩、大音聲菩薩、持地菩薩、文殊師利童子菩薩、不空見菩薩,如是等眾無量無邊,已曾供養過去諸佛,深種菩薩無數行願,久發無上菩提之心 時,長老不空見菩薩,欲知如來神通之相微笑之意,更正衣服,繞佛三匝,卻住一面,合掌向佛,即說偈曰:
「最勝無為, 兩足世尊, 為調御故, 現斯熙怡。
富能開惠, 令貧滿足, 佛演法施, 明發亦然。
一切世間, 之所歸趣, 以何因緣, 示此微笑?
無上正覺, 願為我說。」
爾時,世尊告不空見:「汝見彼處眾寶地不?」
不空見言:「唯然,已見。」
「如是,不空見,彼地乃是往昔諸佛之所游化。」
時,不空見心自念言:「我宜速疾至彼地所,如其相貌心入三昧,入三昧已為佛世尊,化作種種眾寶法座。」即如其念施置座已,往詣佛所勸請如來升此寶座,白言:「世尊,此處皆是往古來今諸佛如來游踐之地。」
是時,世尊往到彼處即就法座。於一念頃如來應正遍知力故,此剎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踴、遍踴、等遍踴,震、遍震、等遍震,吼、遍吼、等遍吼,動、遍動、等遍動,搖、遍搖、等遍搖,起、遍起、等遍起,東踴西沒、西踴東沒,南踴北沒、北踴南沒,西踴東沒、東踴西沒,北踴南沒、南踴北沒。光明遍照無量世界,一念之間一切眾生,乃至阿鼻地獄,悉受快樂。
佛升法座, 如日暉曜, 一切世間, 之所歸仰。
震動大千, 咸生欣悅, 佛登寶座, 如日顯照。
一切世間, 頂戴法王, 欲令眾生, 普獲安樂。
佛就座已, 如日融朗, 一切世間, 尊承法王,
放淨光明, 照諸剎土。
奇哉斯乘, 乘之最勝! 異哉斯乘, 無能過者!
暫現之處, 已不可量, 善哉斯乘, 乘之弘大!
乘是乘者, 不可思議, 諸天魔梵, 所不能測。
爾時,世尊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普告聲聞及眾菩薩:「諸善男子,一心靜聽!是夜難陀天子、修難陀天子、栴檀天子、修摩那天子、自在天子、大自在天子、阿逸多天子、修行天子,如是無數淨居天子,於夜後分光色倍常,耆阇崛山欻然大明 時諸天來詣佛所,一心恭敬頂禮佛足,以天細末栴檀之香、多摩羅跋沉水天香、天華鬘香、俱修摩等種種華香,以散佛上,重禮佛足,右繞三匝,卻住一面,合掌向佛,供養恭敬尊重讚嘆。是時栴檀天子默然生念:『過去諸佛應正遍知,皆為人、天、沙門、婆羅門,敷演諸佛所說菩薩唸佛三昧。今我世尊亦應如昔過去諸佛安樂眾生,宣說菩薩唸佛三昧。』時諸天子作是勸請,我默然許。如是,比丘,栴檀天子、難陀天子、無量淨居諸天子等,知我許已忽然不現。」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告諸比丘, 於後夜時, 諸天身色, 光炎倍常。
耆阇崛山, 欻然大明, 供養尊重, 圍繞世主。
難陀天子, 善喜天子, 善意天子, 栴檀天子,
自在天子, 及大自在, 阿逸天子, 善行天子,
如是無量, 淨居天子, 有大神力, 來至我所。
廣設種種, 珍妙供養, 皆共恭敬, 右繞三匝,
頭面禮足, 卻住一面。 栴檀天子, 默然住已,
發心欲為, 教化眾生, 請說菩薩, 唸佛三昧:
『往昔諸佛, 已曾說故。 善哉釋迦, 十力如來,
說三摩提, 欲令一切, 得安樂故。』佛默然許。
時諸天子, 已知垂允, 我亦於此, 耆阇崛山,
如過去佛, 所說三昧。 時諸天子, 已知如來,
默然許之, 歡喜快樂, 右繞三匝, 禮足而去。
比丘聽我, 所演三昧, 如昔諸佛, 莫生疑惑!
如來智慧, 不可思議! 過去諸佛, 最上菩提,
於諸知見, 心無疑網。 如今現在, 第一菩提,
我皆了知, 心無滯礙。 若當來世, 欲成菩提,
欲為憐愍, 將來世故, 我亦明曉, 心無毫疑。
是故如來, 深解無窮, 智力無礙, 不可思議。
如彼所知, 我悉究盡, 一切眾生, 不測其奧。」
不空見本事品第二
[编辑]爾時,世尊告長老舍利弗、長老目揵連、長老大迦葉、長老須菩提、長老富樓那彌多羅尼子:「諸天世人皆已來集,汝等比丘各升法座作師子吼。所以者何?此眾多有諸聲聞人,聞師子吼悉得解脫。」
爾時,世尊告彌勒菩薩、越三界菩薩、不思議菩薩、不空見菩薩:「汝等即時請如來演諸佛所說真實功德師子吼音。」
不空見言:「如是,世尊,唯然已聞。」即說偈讚:
「身色如金, 百福莊嚴, 為憐愍故,
了達真諦, 功德具足, 名譽遠流,
今日世尊, 以何因緣, 於大眾中, 令我請問?
正覺無倫, 最上莫過, 功德法王, 大智難窮,
調伏世間, 以何因緣, 於大眾中, 令我請問?
如來淨戒, 定智解脫, 解脫知見, 悉皆無等,
今我善逝, 以何因緣, 於大眾中, 令我請問?
威德無比, 得度彼岸, 法王世尊, 能為眾生,
作大利益, 善逝何因, 於大眾中, 令我請問?
百劫修慈, 習近悲處, 辯才無滯, 善逝何因,
於大眾中, 令我請問?
最上法王, 普利群生, 貧者得富, 盲者得視,
楚毒永息, 恐畏獲安, 以何因緣, 令我請問?
佛身淨妙, 塵垢不污, 如來之衣, 種種雜色,
世尊族姓, 王中之王, 以何因緣, 令我請問?
佛所著衣, 去身四指, 而不離身, 身能降怨,
以何因緣, 令我請問?
如來行處, 無諸坑坎, 智慧力故, 所履皆平,
以何因緣, 令我請問?
如來之身, 不增不減, 行步平正, 不邪不曲,
妙絕常倫, 難可思議, 以何因緣, 令我請問?
仰瞻尊顏, 目不暫徙, 佛行不假, 神足之力,
威儀自然, 庠序可觀。
若為魍魎, 之所捉持, 迷悶失心, 無所覺省;
若睹世尊, 於一念頃, 諸惡永離, 還得正念。
若有眾生, 觸佛足塵, 於七月中, 身心快樂,
命終之後, 得生善處, 歸命世尊, 施一切樂。
若有人病, 極受眾苦, 佛以手摩, 即得除愈。
善逝曠劫, 悉得一切, 不可思議, 無數安樂。
佛昔勇猛, 攝取當來, 無量劫中, 所得淨法。
我於是處, 無疑異心, 以何因緣, 令我請問?
過去當來, 天中特尊, 今遇調伏, 人中大仙,
以何因緣, 令我請問?」
爾時,世尊告不空見:「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不空見言:「唯然。」
世尊告不空見:「我憶往昔無央數劫,爾時有王名無量力,有大神通勢力自在。是王住處造立大城,城名善建,縱廣正等十二由延。其城七重,面有三門,門城皆以金、銀、琉璃、玻瓈、碼碯、真珠、珊瑚莊校嚴麗。塹亦七重,皆悉七寶。是諸門外以金銀沙布飾其地,一門兩邊各有金銀四闕相對。
「如是,不空見,又以金銀作大羅網彌覆門上,金網處處懸於銀鈴,銀網往往垂於金鈴,風吹鈴網皆作箜篌樂器之聲,宮商調暢更相應和。王造城已安處其中。斯城塹外有七池沼,金、銀、玻瓈、珊瑚所成。此諸池沼有七階道,亦是七寶之所莊校。金階道者銀為欄楯,銀階道者金為欄楯,銀為階道真珠欄楯,真珠階道琉璃欄楯,玻瓈階道珊瑚欄楯,珊瑚階道真珠欄楯,真珠階道金為欄楯。如是,不空見,無量力王植眾奇華,優缽羅華、缽頭摩華、拘物頭華、分頭利華、那梨尼華,香氣調柔,無吝惜者隨意采之。其池岸上種種華樹,所謂伊曾華樹、尼曾華樹、迦多曾尼華樹、阿提目多迦華樹、瞻卜華樹、婆利師華樹、拘毗陀羅華樹、陀[少/兔]迦梨華樹。此諸華樹氣若天香,亦無守護隨意而取。
「又不空見,是善建城有多羅樹七重行列,悉以七寶互相間錯,金多羅樹銀葉華果;銀多羅樹赤真珠葉,華果亦然;白真珠樹琉璃為葉,華果亦然;琉璃樹者玻瓈為葉,華果亦然;玻瓈樹者碼碯為葉,華果亦然;碼碯樹者赤真珠葉,華果亦然;赤真珠樹珊瑚為葉,華果亦然;珊瑚樹者金為其葉,華果亦然。不空見,風吹諸樹更相掁觸出微妙聲,譬如樂師善能擊發五種之音。又不空見,王所住處如是眾聲恆不斷絕,象聲、馬聲、車聲、軍聲、螺聲、鼓聲、簫聲、笛聲、箜篌琵琶歌舞之聲,如是眾聲未曾暫廢。王常宣令境內人民,若有所須衣服、飲食、象馬車乘,恣隨其意一切給與。多羅樹間常出樂音,諸人遊之五欲自娛。王視國人如父念子,一切奉王猶若慈父。
「又不空見,善建城內開諸街巷廛邑市肆,處處復有四寶池沼,其池相去盡一箭道。是池四岸眾寶階陛,金階銀欄、銀階金欄,玻瓈、珊瑚間錯亦然。又不空見,王於諸池植眾名華,復於池上種雜華樹,伊尼曾華樹、迦曇婆華樹、阿提目多伽華樹、瞻卜華樹、陀[少/兔]迦利華樹,芳如天香亦無惜者。城內又建諸園林觀,種種華果行列其間。復於園中四方周匝,處處皆有諸妙華池,亦以七寶莊嚴如前。有眾婇女更相娛樂,一切人民恣意游適。
「又不空見,無量力王族姓豪傑,大剎利種所生父母,乃至七世胄胤相承,悉皆清淨容色端雅,人中獨絕,財寶巨億不可稱計。又不空見,無量力王深信弘惠虛心大施,施諸沙門及婆羅門,乃至盲聾癃殘、百疾貧窮、孤獨困厄之人。王所統領八萬四千城邑聚落,淨業果報七寶莊飾,一一城上復造八萬四千栴檀眾妙樓櫓。是諸門外開四衢路,路首悉起嚴麗台觀,一切人民任意遊戲。常於晝夜樓觀台殿巷陌廛裡悉燃燈燭,其明猛盛遍照國界,眾生蒙光身心快樂。
「又不空見,王有二子,一名師子,二名師子意,久發無上菩提之願,名稱遠聞具大威德 時,有佛號曰寶肩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現於世,作是唱言:『我於今世及以後世,沙門、婆羅門、天、人、阿修羅大眾之中,一切知見普為群生說諸妙法,初中後善、語善、義善,具足清白梵行之相。』與大羅漢七百千萬億,皆具神通威德自在。寶肩如來於晨朝時,齊整衣服執持應器,比丘翼從入城乞食。時無量力共其二子,在高樓上歡娛受樂,王遙睹佛功德相好,生奇特心欣躍無極,眷屬圍繞俱到宮門,告其二子:『速齎香華、幢幡、伎樂疾至佛所。』即以牛頭栴檀末香諸妙珍異,以供養佛及比丘僧,右旋三匝,頭頂禮足,卻住一面。
「又不空見,王與二子請寶肩佛及聲聞眾,盡其形壽施諸所安。寶肩如來於天人中,教化已周將般涅槃。時王知佛不久住世,與其二子臣民眷屬,前後導從至涅槃所。如來爾時滅度已訖,頭面敬禮悲號啼哭,以身投地如大山崩,作是唱言:『世間眼滅!』重更哀嗟:『世間眼滅!如來涅槃一何駛哉!猶商失主,佛滅亦然!世間黑闇盲無慧目!』捶胸拍頭舉聲大叫,嗚咽捫淚告其二子:『辦諸香湯洗浴如來。』又以種種妙香涂身,一切散華及諸華鬘,無量妙衣纏如來身。七寶為棺,以鐵為槨,聚赤栴檀高一由旬,縱廣正等一拘盧舍。復以華香散於[卄/積]上,酥油千器以灌栴檀,然後起火;火既發已,復更號慟灑淚如雨。
「爾時,師子作是念言:『世尊涅槃,我生何為?亦當隨佛入於涅槃。』立此誓訖,重以種種珍妙香華散於[卄/積]上,白氎纏身,手執火炬,自投火中火即猛盛,為利眾生歸依世尊,而說偈願,讚詠如來:
「『如大珍寶聚, 世間之所尊,
生死苦永盡, 於斯般涅槃,
自從今已往, 不睹轉法輪!
我所奉法王, 已入於涅槃,
宣揚廣大義, 不可復重布。
何當在大眾, 聞說於菩提,
諸天及世人, 歡喜贊善說?
我於今日後, 絕不思議聲,
世間勝調御, 於此而沉淪。
龍神阿修羅, 及以緊那羅,
欣悅常歌嘆, 不復聞斯音。
貧者得滿足, 苦惱蒙救護,
世尊今涅槃, 悉喪所依怙。
父王無量力, 及弟師子意,
亦復無慈蔭, 更不聞說法,
我亦隨世尊, 速取於滅度。
世間無明道, 何用苦生為?
今焚此毒身, 願獲不思議。
我昔與父王, 常於長夜中,
勤供佛法僧, 今得獲果報。
若我於佛所, 修習諸善行,
為調伏世間, 得不思議故,
為令諸眾生, 發不思議願。
世尊般涅槃, 我投火盛時,
若人見聞者, 一切得成佛,
唯除邪謗人, 及證正位者。
若我修菩薩, 廣大無量行,
眾生夢見者, 皆令得佛道,
唯除邪謗人, 及證正位者。
此身如聚沫, 要當必有死,
一切眾生類, 若食我肉者,
是等不可量, 疾當得成佛。
我修菩薩行, 惡口罵詈者,
是人值調御, 必當得成佛,
唯除邪謗人, 及證正位者。
若人於我身, 修於慈悲觀,
求第一菩提, 速得成佛道,
唯除邪謗人, 及證正位者。
以是燒身緣, 為求彼此願,
若我心真實, 即還見佛起。
設得更睹佛, 如先住世者,
我身投火中, 猶前侍佛時。
佛起如真身, 今睹不異昔,
爾乃證諸佛, 相續常不斷。
唯願普眼尊, 愍攝於世間!』
「佛知王子心, 渴仰甚殷重,
即於焰聚中, 奮大神通力,
如從三昧起, 光明倍明顯。
不可思議眾, 咸嘆未曾有,
廣為時會人, 更作大利益,
所化既已畢, 還入於涅槃。
師子既見佛, 示大威神力,
身心甚欣悅, 坦然快安樂,
深知諸佛法, 不可得思議:
「『如來雖涅槃, 猶應眾生願,
不思議戒定, 智慧與解脫,
及解脫知見, 神化不可量。
歸依於世尊, 然後當放身,
世間妙威儀, 最勝無倫匹,
自在諸神力, 亦復無等雙。
如來還涅槃, 一切咸驚惋,
是故我至心, 歸依普眼尊!
歸命於善逝, 累盡無為主!
歸命永離苦, 憐愍於世間!
正智遍觀察, 了達知他心,
除諸煩惱病, 成就無量眾。
大醫人中尊, 施不思議藥,
能善除世間, 一切眾疾苦。
歸依無上師, 哀矜眾生者!
若我贊如來, 一念之功德,
燒身微毫善, 須臾供養福,
如是諸淨業, 願施於一切。』
「如是,不空見,時天、魔、梵及余一切世間人民,悉見師子投身盛火,皆大悲愕生奇特心。命終之後即生梵天,有大神力威勢自在,是梵爾時中心念言:『云何忽然來生此間?』重更思惟往昔人中,已曾奉侍寶肩如來,至心恭敬尊重讚嘆,佛涅槃已燒身供養,復說偈頌發弘誓願,乘此善業得生梵天。『我今當往至燒身所。』是梵即時忽然不現,譬如壯士屈申臂頃,便到如來阇維之處,以天栴檀、沉水碎香、俱修摩華、多摩羅跋種種香華不可稱數,遍散空中如雨而下,十方交紛若風旋雪,供養寶肩如來舍利,向無量力說其本緣:『我是王子師子之身,投火供養命過之者。唯願大王不加慈念!我今已蒙獲諸善利,由昔至誠虔恭奉侍,尊重歌嘆寶肩如來,功福果報得生梵天。是故大王與師子意,應共珍敬受持妙法,收取捨利分佈供養,無令遺落而生懈怠。大王當知,我生梵天,亦常敬持受此勝法。』作是言已忽然不現。
「又不空見,無量力王與師子意,取水滅火,以諸妙香眾華、寶鬘幢幡、伎樂種種供養,須臾之頃周遍八萬四千城邑,悉起八萬四千塔廟,皆以七珍莊校嚴麗。是諸寶塔高一由延,縱廣正等一拘盧舍,於一一塔周匝各燃八萬四千眾香油燈。是諸塔間復以種種香華伎樂供養如前,尊敬受持如此妙法。無量力王以是善根與師子意,經歷八萬四千劫中不墮惡道,又於八萬四千億劫親近供養六萬諸佛,次第奉敬常不斷絕,世世恆作轉輪聖王。
「又不空見,寶肩如來涅槃之後,時有菩薩現於世間名普密王,為愍世間出家學道,菩提樹下結跏趺坐,一心定意正智解脫,豁然大寤得無上道。又不空見,是師子梵至普密王佛世尊所,住在虛空以天栴檀供養於佛,右繞三匝稽首作禮,請轉法輪而白佛言:『唯願世尊從道場起摧諸魔軍,於淨神智無所毀損。願世間師哀從定寤,調御有解諸聲聞眾,開演美妙善逝之法。如來前身久修智慧,攝受善法今為人尊,過去世中已發弘誓,願得佛時當度未度。今願已滿得安隱處,最勝無為寂然妙樂,當開甘露解眾三結。』爾時,世尊默然許之。
「時彼大梵及無數天,既知如來當轉法輪,咸共歡喜踴悅無量。梵天於時設諸妙供,即發大願求無上道:『遇普密王應正遍知,生我淨妙功德之聚,以此果報於生死中,常得親近睹十方佛。若我供養佛菩提樹,如是種種所修功德,願慈愍故為我說法。以此果報,於生死中,常得讚嘆諸佛塔廟。』又不空見,師子王子燒此一身,以是功德所修善根,恆住梵世值五千佛,供養敬侍尊重讚嘆,植諸善根發不思願。汝不空見莫生此疑!時無量力王豈異人乎?我身是也。」
時,不空見即白佛言:「是二王子為今現在?為已滅度?唯然,世尊,願為說之。」
告不空見:「爾時王子師子意者,彌勒是也。時師子者,汝身是也。王子師子舍此一身,寶肩如來佛法之中,教化成就三萬眾生,安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憶念宿世時, 寶肩無量眼,
出現於世間, 廣利一切眾。
金色百福嚴, 慈矜哀愍故,
深解真實諦, 為度諸世間,
顯示甚深法, 濟苦惱眾生。
寶肩正遍知, 一切世間尊,
三輪善逝眾, 七十二億千,
與是諸大眾, 入城共分衛。
昔有大國王, 名為無量力,
自在大威德, 勢能伏一切。
其王與二子, 俱游高台觀,
王於台觀上, 遙睹調伏仙。
寶肩天人師, 翼從諸比丘,
時王與二子, 速迎人中尊。
既至如來所, 即廣設妙供,
頂禮繞三匝, 卻立合掌住。
請佛及眾僧, 盡壽奉所安,
衣服及肴饌, 極世之珍異。
八萬四千歲, 奉施未常息,
時王及二子, 靜心求菩提。
時佛既滅度, 收取尊舍利,
為彼寶肩佛, 敬造七寶塔,
八萬有四千, 微妙甚端雅,
一一佛塔燃, 八萬四千燈。
時王無量力, 復於善逝處,
香華眾伎樂, 深心以供養,
已種不思議, 無量諸善根。
歷事六萬佛, 一切世間依,
至誠求第一, 無上勝菩提。
比丘莫疑惑, 往昔有國王,
汝善聰慧者, 勿生於異見,
時彼無量力, 今則我身是。
雜華及眾香, 晝夜明諸燈,
為利閻浮提, 供養諸如來。
佈施恆不足, 聞法亦復然,
曾無懶惰意, 一心求菩提,
寶肩正覺尊, 無上大明智。
汝昔曾燒身, 供養於大仙,
自投猛焰中, 初無畏苦心。
燒身如燃炷, 以油渧其上,
漸漸不頓盡, 譬如淨燈炷,
為利眾生故, 供養涅槃佛。
彼佛已燒身, 汝知方便請,
睹佛從火起, 光明更明顯,
見佛不異昔, 心生恃怙想,
即時舍此身, 為益一切故:
『若我果斯願, 敬佛亦如前,
所獲諸功德, 不可得思議。
我若有宿願, 攝受先世業,
合集百千萬, 必當得見佛。
我願若真實, 佛應從火起!』
佛智甚清淨, 究竟無染著,
澹然常寂滅, 相續恆不斷,
知師子心淨, 亦先照其意,
佛便從火起, 相好更殊特。
不空見菩薩, 世間怙既起,
一切願無餘, 彼復發誓願,
其願不思議, 不可得稱數。
法主矜世故, 起於猛焰中,
善逝難思力, 光明更殊勝。
彼時一切眾, 皆悉懷驚愕,
淨心發高嘆, 欣躍未曾有:
『奇哉大神通, 勢力無倫匹,
甚深佛境界, 不可得思議!』
一千諸眾生, 見此神變已,
於諸法不受, 善得心解脫。
不空見當知, 師子為世間,
請佛還起時, 一千諸眾生,
於彼善逝處, 睹佛神變化,
其心正趣向, 無上菩提道。
大悲為世間, 廣作利益已,
佛還入涅槃, 師子亦舍身,
即於命終時, 忽然生梵天。
梵天從上來, 以天栴檀末,
散之以供養, 如來阇維處。
寶肩滅度已, 有佛普密王,
最勝人中尊, 天王之大仙,
哀愍眾生故, 出現於世間。
是佛坐道樹, 得成菩提已,
梵天設美肴, 供養於世尊,
頭面接足禮, 請佛轉法輪。
普密王如來, 即知梵天心,
默然而許之; 梵天大欣慶,
復於燒身所, 更發諸大願。
是梵已曾修, 不可思議善,
昔於一劫中, 供養五千佛,
至心敬世尊, 奉持人中尊。
又告不空見, 慎莫懷疑惑,
汝若有聰慧, 勿生於異見,
昔日梵天者, 今即汝身是。
過去五千佛, 善逝般涅槃,
我悉明見汝, 一一諸佛前,
燒身以供養, 求第一菩提。
過去多千佛, 滅度遺舍利,
如是諸佛所, 捨身及手足,
為利眾生故, 修習菩薩行。
近世及遠世, 我悉咸了知,
常於百千生, 勤修諸苦行,
佛在及涅槃, 汝願恆滿足。
復告不空見, 如此諸大願,
攝取過去世, 無量百千生,
我住自在力, 今悉照知之。
汝聖果成就, 即時皆明見,
攝取不思議, 真實諸行等,
住佛前讚嘆, 供養兩足尊,
是故今勸請, 眾聖之法王。
普密王佛所, 攝取最勝願,
蒙佛現神通, 汝今獲此果。」
不空見菩薩, 白言牟尼尊:
「百千生諸願, 云何得攝取?
願少為敷拆, 令我得開解。」
「不空見昔誓, 雷音成佛時,
見坐菩提樹, 我當請說法。
先佛名帝幢, 普眼之世尊,
一切諸眾生, 所共歸依處,
是時廣發願, 求無上菩提。
為日光如來, 作大七寶輪,
汝時於彼處, 已發最勝願。
不空見菩薩, 此願我悉知,
造七寶僧坊, 雜色以莊嚴,
奉今修伽陀, 廣施未來佛,
發此誓願已, 即時而捨去。
第一眾尊佛, 人中上師子,
名不可思議, 善生之世尊,
奉上七寶蓋, 端飾甚微妙。
天中天大仙, 蓋身普眼佛,
明燈供養已, 是處發大願。
近世及遠世, 多有諸如來,
千億那由他, 其數復倍上。
於是諸佛所, 發無量大願,
令一切眾生, 悉獲快安樂。
普密王佛前, 先生如是念,
我今說汝昔, 修行至菩提,
願一切大地, 皆生種種華。
云雷音佛所, 為利世間故,
爾時發誓願: 若有諸眾生,
聞我名字者, 一切皆得佛。
於帝幢佛所, 設大珍妙供,
復發諸善願: 若眼見我者,
於此世界中, 皆當得成佛。
在日光佛所, 奉上七寶輪,
無量大光焰, 炫晃甚輝麗,
時復發願已, 誓生佛剎土,
七寶嚴僧坊, 雜色甚雅好,
以此珍奇特, 奉施於善逝。
又發誓願已, 得天妙宮殿,
斯處快歡樂, 皆悉成佛道。
人中師子王, 無上如來所,
奉上珍寶蓋, 發於殊勝願:
願諸眾生類, 不為日所曝,
身心得安樂, 無復熱惱患。
蓋身善逝所, 供施燈明已,
復發弘誓願: 若我命過處,
眾生食肉者, 願皆成佛道。
若聞我名者, 無有貪吝心,
乃至夢中聞, 亦無愛惜意,
一切成佛道, 唯除見諦者。
若眼見汝者, 除諸貪嫉意,
晝夜夢見時, 亦舍染吝心,
一切當得佛, 唯除見諦者。
若有愍念汝, 或生憎嫉者,
是等於汝所, 當得佛法王。
若汝臨終時, 又勤求菩提,
我今如實說, 汝之真功德,
必於當來世, 獲是無上尊。
若有處水陸, 空行眾生等,
食我身肉者, 願悉得成佛。
我已知汝為, 安樂眾生故,
勤修菩薩道, 滿足大千行。
眾生多疑謗, 是故不顯現,
如此眾生類, 即時於是處,
若得信念等, 及以歡喜心,
悉當成正覺, 唯除見諦者。
若人願樂見, 世間所尊怙,
或樂轉法輪, 有樂勉眾苦,
是人為菩提, 利益故發心;
若有樂供養, 三世諸法王;
若人欲出生, 一切功德聚;
如是眾生等, 應持此三昧。」
爾時,世尊說是偈已,即從座起還入僧坊,於常靜室,右脅而臥。
菩薩唸佛三昧經卷第二
[编辑]神通品第三
[编辑]爾時,長老舍利弗、長老目揵連、長老阿難,諸天、魔、梵及阿修羅,沙門、婆羅門,閻浮提人咸生是念:「今日如來應正遍知,以何因緣於大眾中,直說唸佛三昧名字,不為一切廣演分別,便從座起而入靜室?」
時,不空見心自念言:「諸天、魔、梵悉已集會,世尊今者右脅而臥,我當微現神通變化,示神通已種種讚嘆,宣揚如來大悲功德。當如其相攝心入定,以是定力變此三千大千世界地平如掌,皆作眾寶微妙雜色。複列八道七寶諸樹,金多羅樹銀葉華果,銀多羅樹琉璃華果,余寶莊嚴亦復如此。一切佛剎懸繒幡蓋,妙幢寶鬘種種綺飾,優缽羅華、缽頭摩華、拘物頭華、分陀利華,如是諸華布一切處。」
時,不空見即如所念現大神通,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令諸眾生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皆坐眾寶蓮華之上,華葉無數色香具足,各相知見坐寶蓮華。
時,不空見又以定心,入此三昧現大神通,復令三千大千世界地大震動。如摩竭國赤圓銅缽,置平石上傾危不定,大地震動亦復如是。若有眾生聞此音聲,覺悟之者皆得快樂,譬如東方不動國土,亦如西方安樂世界,其中眾生歡娛踴悅。
時,不空見復以清淨恬寂調和柔潤端正,至直無曲甚深定心,如其相貌示無作神通。於是三千大千世界滿虛空中雨大猛火,無一眾生身心熱惱。此諸群生大火觸身,覺是相已快樂無比。譬如比丘入火三昧,身心欣躍彼亦如是。
時,不空見復以定心現無作神通,又令三千大千世界,雨天栴檀細末之香,香氣氤氳遍滿大千。若有眾生嗅斯香者,開神適體快樂無極。譬若釋迦牟尼如來,於昔劫中修菩薩行,定光佛所受記莂時,獲不思議無生妙樂,一念之頃不可計眾,亦得如是隨意歡娛。
爾時,阿難在大眾中而作是念:「佛入靜室,是誰神力而現斯變?為余聲聞目揵連等?將非彌勒菩薩、越三界菩薩、文殊師利菩薩、不空見菩薩?為是修習大乘之人,乃能示此神變之相。」
爾時,阿難問目連言:「世尊說汝於聲聞中神通變化為最第一,今此通變非爾為耶?」
目連答言:「長老阿難,汝問何緣有是神通?如此變化非我所為!長老阿難,我所能者,以此三千大千世界內置口中,無一眾生生覺知相。複次,阿難,我游梵天,發言音響遍聞大千。如是,阿難,我在佛前作師子吼,能以須彌內置口中,若經一劫若過一劫。阿難,我又住彼炎天言語音聲,此間世界皆悉聞知。長老阿難,我能移於天神堂閣,置閻浮提而不動搖。」
又告阿難:「我能降伏惡性毒害,難陀龍王、優缽難陀諸龍王等,又能摧靡弊魔波旬。複次,阿難,我往東方,過三千大千,還住第三世界之中。彼有大城號曰寶門,凡有六萬億千家屬,令彼家家皆見我身;復能使此諸眾生等,聞說無常苦空之音。複次,阿難,我實有此諸妙神通未曾示現。我今處在蓮華之座,悉見諸方一一方分,有阿僧祇無數如來,皆名釋迦牟尼世尊,處處僧坊右脅而臥,睹佛剎土有如是相,猶我天眼見千世界。若斯相貌,是誰神通?」
時,目揵連即說偈言:
「善修最勝, 獲四神足, 今我神通, 無與等者,
唯除自然, 世間之師。
我今住此, 閻浮提界, 動彼東方, 諸佛剎土。
帝釋宮殿, 諸婇女等, 覺此震動, 皆悉驚悚。
我能含吐, 諸佛剎土, 大海山川, 城邑聚落。
難陀龍王, 及跋難陀, 如斯族類, 性甚毒害,
我之神力, 悉能摧伏。
我住梵宮, 言語之音, 令此世間, 皆悉聞知。
能住佛前, 吞須彌山, 經百千歲, 乃至曠劫。
住炎世界, 凡有聲響, 使此剎土, 莫不聞之。
我往寶城, 變身普現, 遍在六萬, 億千之家。
我於此生, 未現斯變。
阿難當知, 吾今所見, 善哉奇特, 靈化神通。
我自見身, 及諸眾生, 悉共坐此, 寶蓮華上。
歷觀十方, 大威世尊, 我從昔來, 未見斯瑞。
不疑如來, 自然神變, 或是菩薩, 威神之力。」
爾時,長老大目揵連,說此神通師子吼時,十千眾生皆得人身,遠塵離垢獲法眼淨。
爾時,阿難問舍利弗:「如來說汝智慧第一,今此神變將不汝耶?」
答言:「阿難,非我為也!我所能者二十年中,常勤修習毗婆舍那,行住坐臥正念觀察,其心澄寂曾無動亂,分別顯說無量諸法,方便精求不出法界,唯有如來乃能究盡。長老阿難,汝頗知不?若我以衣置於大地,目連雖有自在神通,盡其勢力不能令動。
「長老阿難,汝今當知,我於佛前作師子吼,諸大聲聞具大神通,三果學士、天、人、魔、梵、阿修羅神、沙門、婆羅門、一切閻浮外道異學尼揵子等來在會中,若能自知身無我者,我今當以三摩跋提,決定為之師子吼說、大丈夫說、不思議說。唯除世尊一切知見、彌勒菩薩一生補處、住無生忍菩薩摩訶薩、海德三昧菩薩摩訶薩、善建德三昧菩薩摩訶薩、諸佛現前三昧菩薩摩訶薩,大德聲聞今可問我,如此身者何者是我?為可見耶?不可見耶?又問異學諸外道等,汝所計身有神我者,為是過去,為當現在?
「長老阿難,我如是相,種種神通變化非一,聲聞、緣覺所不能知,亦不能見。何者是我?所言我者為住何處?聞如是聲,長老阿難,吾常精勤修丈夫業,亦復恆習知解之行。我今更有心自在力,我能伏心,心不伏我。長老阿難,吾見自身,及以天人坐大蓮華。又見諸方在在處處,無數難思阿僧祇界,睹佛世尊坐道樹下,大能天子請轉法輪,吾當隨順聞如是聲。我眼悉見諸世界中,種種繒蓋幢幡華鬘,如我即時見此忍土。
「長老阿難,我心念言:為是世尊作此神通?大德聲聞之所為乎?菩薩往昔曾種善根,今獲如斯變化果報?」
時,舍利弗即說偈言:
「如來不思議, 如是佛功德!
若有善逝眾, 神通廣難思!
及諸佛弟子, 有學無學眾,
於此剎土中, 我智最第一,
唯除諸菩薩, 信念深固者。
長老阿難陀, 我慧無等雙,
現在及未來, 無能見過者,
除世調御尊, 及趣菩提人。
我恆勤修習, 毗婆舍那行,
滿足二十年, 觀察一切法,
精心方便求, 未曾得邊際。
我所有智慧, 不可得稱量,
我以智慧力, 現在於佛前,
能師子吼說; 唯除異學人,
及行聲聞乘, 求我真實者。
若我現神通, 飛騰虛空時,
此剎無人見, 吾之所游處,
聲聞亦不睹; 唯除世間雄,
蠲別兩足尊, 及以善逝子,
如是諸人等, 知我之所在,
外道眾邪見, 悉非其境界。
心常自在轉, 禪悅不思議,
若有大士業, 修習深空行。
長老阿難陀, 我現此神通,
一切聲聞眾, 終不能得知。
奇哉於今日, 悉睹十方佛!
我在於華座, 明見諸剎土,
建列不思議, 寶幢妙華香,
一切世界中, 變化不可稱。
長老我心念, 不疑是世尊,
威德善逝眾, 種種變化事,
或是不空見, 菩薩之所為。」
是舍利弗師子吼時,一萬三千諸眾生等,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時,大迦葉亦在眾中,阿難心念:「是大迦葉,威德具足神通自在,今者變化將非是耶?」
於是阿難問迦葉言:「此之靈奇是大德乎?」
迦葉答言:「斯神化相非我所為!吾以智力悉能分別顯示一切。長老阿難,我今住於世尊之前作師子吼,能以三千大千世界,其中諸水江河谿壑泉源池沼,百千萬億無量巨海,一切水聚吸置口中悉使枯涸,令諸水性魚龍之屬都不覺知,亦無惱害。
「長老阿難,汝今當知,我於佛前諸天、世人、梵、魔、沙門一切眾中,師子正說無畏之言。我力能吹鬚彌山王、大轉輪山、雪山山王,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一切諸山皆成微塵,依此山者都不覺知。長老阿難,我能如是,得此自在神通之力。複次,阿難,我又能吹三千大千諸世界中,一時皆成猛炎熾火,譬如劫燒將盡之時,一切眾生亦不覺知,又無燒害熱惱之者,又不生念燒剎土想。我神力相具足如是!
「長老阿難,吾住此間,天眼遠矚東方世界,億百千剎諸佛國土,始處處燒終同一火,我既見已心生念言:『今當示現神通變化。』即如其相以三昧力住此世界,過於東方億百千剎,能以一氣吹彼猛火悉令俱滅。火既滅已從三昧起,復更發大炎盛之火。長老阿難,我神通相及波羅蜜如是滿足。若有人天生疑不信,世尊今者右脅而臥,若從定起,汝可往問,唯佛如來能知此耳!」
世尊於時於靜室中遙語阿難:「大德迦葉說師子吼,汝善受持。」
爾時,人、天、阿修羅等,皆共嘆言:「奇哉上座!」
摩訶迦葉師子吼時,三億眾生皆得人身,遠塵離垢得法眼淨。八十五百千那由他諸天,亦皆離垢得法眼淨。長老不空見菩薩、彌勒菩薩、文殊師利童子菩薩、越三界菩薩,如是無量諸菩薩等,皆被堅固弘誓之鎧,聞大迦葉師子吼說,以篋盛華搏如須彌,作此變化供養迦葉,爰及一切聲聞之眾。空中復化作七寶蓋,一一聲聞各蔭一蓋。
爾時,長老摩訶迦葉見是寶蓋,語阿難言:「此眾決定大乘之行,作是種種神變之事。長老阿難,我坐蓮華處處方所,見佛世尊不可稱計阿僧祇數。復睹諸剎七寶嚴淨,雜色間錯微妙無極,其中眾生更相迎接。悉見彼國豐樂之相,譬如三十三天之上,貪醉華鬘,愛著瓔珞,諸天身色如月光明。於虛空中有化寶蓋,一一眾生各蔭一蓋,亦如我今等無有異。處處佛剎無量菩薩,從兜率天降神母胎。長老阿難,我今所見,奇哉達行及師子吼!此實非凡之所能為,如是瑞相現大神通。」
爾時,長老摩訶迦葉即於眾中,而說偈言:
「阿難汝當知, 我以念定力,
現在於佛前, 以是三千界,
此佛之剎土, 一切諸巨海,
大小江河等, 無量種水聚,
我以神通故, 悉能吸彼水,
置之於口中, 雖皆令枯涸,
眾生無傷損, 不惱於水性。
此剎眾須彌, 黑山諸山等,
我住神奇力, 悉能吹散之。
我以聰慧智, 又用神通化,
令此佛剎土, 一切成煙焰,
眾生不熱惱, 亦無畏懼想。
我住於此界, 見彼東方國,
阿僧祇剎土, 悉為火所焚,
奇哉難思力, 令彼火即滅。
既見諸神力, 如此自在行,
令無數佛剎, 悉無有毀損。
我處蓮華座, 見此諸剎土,
種種皆端妙, 殊傑鮮儔匹。
又睹兜率天, 菩薩降神時,
不疑諸善逝, 心達自在者。
為是諸聲聞, 不空見菩薩,
為彌勒大士, 而有斯瑞相?」
爾時,阿難心生念言:「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說法人中最為第一,今在此會有大神德,決定諸法得到彼岸,如是神通將非己耶?我今當問。」即便白言:「唯富樓那,如是瑞相大德為乎?」
答言:「非也!長老阿難,我之神通調伏利益諸眾生故,力能示現以手掌摩此之三千大千世界,不令眾生有傷損者。若有眾生樂神通力,示現翻覆大千世界。譬如勇健巨力丈夫,以指捻取迦利沙槃,上下拋擲不以為難;我以右手轉側三千大千世界亦復如是,無一眾生有惱害者。長老阿難,若此三千大千水界,我以手指一點取之,悉著口中亦無眾生生知覺想。我於佛前作此神通。
「長老阿難,於夜初分,我以清淨勝妙天眼,於此三千大千世界,歷觀諸方何者眾生,於法疑滯當為除斷;即以天眼觀諸方時,處處見有四方世界,其土廣大無數眾生迷於正法。長老阿難,我心念言:『不起此坐往破彼疑。』即如三昧清淨寂定,調和柔潤正直之心,斷彼眾生於法疑惑。我於會中演說法時,一一眾生謂在其前。長老阿難,夜既初分,四方各有無數千眾,悉得安住於聖法中,三萬眾生皆受禁戒,六萬眾生歸依三寶。從三昧起,我如是相神通變化,悉能斷除眾生疑惑。
「長老阿難,我能安住於此世界,以淨天眼見於北方除怨國界,從此佛土過三萬剎,有一眾生於法疑惑,是世界中佛般涅槃,應聲聞法之所化度。我心念言當斷其惑,不往彼處即於此坐,遙令眾生自然調順。長老阿難,我今即時如定心相入此三昧,無數眾生作法光明。如是相貌,我之聲聞諸波羅蜜皆已滿足。若使有人於此眾中,脫生疑網不信受者,如來起時自可往問。」
即於是時佛神力故,虛空之中出大音聲:「阿難,汝今如是受持,如富樓那師子正說。」
時,諸人、天、阿修羅等,皆嘆奇哉實為希有:「聲聞神通相貌如此,豈況如來真境界乎!」時諸人天作此贊已,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即於眾中而說偈言:
「我諸漏已盡, 決定到彼岸,
永脫一切生, 為世所歸依。
既入於眾數, 異佛神通力,
右手能翻覆, 天地山河等,
不令一眾生, 而有傷損者。
長老我神通, 勢力實如此,
若有三千界, 大千之水聚,
於此佛土中, 或見或不見,
我能以一指, 悉點內口中,
不使諸眾生, 而有覺知想。
我於初夜時, 天眼觀諸方,
何者眾生等, 於法有疑惑,
當住神通力, 悉為除斷之。
我見一眾生, 於法墮疑網,
若有淳善心, 貪慕求法者,
吾不起此坐, 悉除彼痴惑。
四方千億眾, 我以淨眼施,
能令彼生信, 使發菩提心。
時有三萬人, 從我受禁戒,
六萬諸眾生, 歸依於如來,
其心得寂靜, 安住正法中。
我於初夜時, 示現妙神通,
一念於此坐, 歷觀東北方,
周觀過千剎, 正降怨世界,
彼有一眾生, 心疑於諸法;
我住此佛剎, 彼人疑於法,
欲令見正路, 今決其迷惑。
長老我神通, 智力實如斯!
唯佛能哀愍, 一切諸世間,
此處人不信, 可往問世尊。
我今坐蓮華, 見彼佛涅槃,
處處方剎土, 阇維如來身,
及見佛殊特, 為是誰神力?
又如我所見, 諸佛般涅槃,
廣遠甚弘雅, 不可得思議,
為是佛所作, 聲聞之人耶?」
爾時,阿難心生念言:「此羅睺羅是佛之子,有大威德神通自在,今亦在此大眾之中,如是變化將非己耶?」阿難即便問羅睺羅:「汝於戒學得到彼岸,此之神通汝所為乎?」
羅睺答言:「非我所作!長老阿難,我如是相,種種百千威德神力,隨意自在為佛之子,或隱或顯未曾憶念,不嘗在前亦未示現。長老阿難,我能以此三千大千世界之中,百億四天下、百億日月、百億大海、百億須彌、百億大小轉輪之山,如是廣大諸餘山等,以四神足置一毛端,不令眾生有傷損者,於四天下不相逼迫,彼此去來亦無妨礙,吾之神通自在如此。長老阿難,我能以此三千大千一切水界,大海、江河、溪澗、池沼,以一毛孔嗽置口中,渟流派別本相分明,其中眾生適性不改,水之盈竭亦不覺知。
「長老阿難,我住此土,如定心相入此三昧,見東北方難生如來。我在此剎白淨王所,撮取一把栴檀末香,供養彼剎一切諸佛。其香芬烈,乃至十方。難生世尊化作台觀,高十由延,七寶所成,即在此處燒眾天香。復於台上化作寶蓋,其蓋足高億千由延,縱廣正等百千由延。彼世界中一切眾生,皆共幻作栴檀樓閣。其樓上高百千由延,縱廣正等五千由延。如是無量在寶台中,各各莊嚴不相障礙。長老阿難,瑞相如是,我於聲聞具波羅蜜。或有生疑不能信者,世尊若起自可往問,我師子吼如來證知。」
時,羅睺羅即說偈言:
「長老阿難陀, 我以大千界,
百億四天下, 及無數佛剎,
如是諸剎土, 悉入一毛孔,
我神通如此, 無所譬類者。
世界甚廣大, 不滿一毛孔,
各安去來業, 悉不見妨礙。
我能如是示, 神力不虛行,
須彌寶山王, 及大小轉輪,
復有諸餘山, 皆入一毛孔,
以我神變力, 彼此不相礙。
長老我如是, 示此神奇相,
悉見入毛孔, 而身不疲惓。
我又神足力, 以此大千界,
江河大海水, 吸內毛孔中,
而此佛剎土, 一切大水聚,
當入毛孔時, 區別不渾亂。
我在善逝前, 示現於神通,
若疑不信者, 往問普眼尊。
我處蓮華座, 見十方菩薩,
頭目及妻子, 施以求菩提。
奇哉我所見, 實生希有心,
不疑於世尊, 所作之神變。
為諸大威德, 善逝聲聞眾,
為是不空見, 彌勒菩薩等?」
長老羅睺師子吼時,八十七億百千那由他諸天人等得法眼淨。是諸天等見法、到法、選擇眾法、明了於法,如是相貌當設供養,以天栴檀細末之香,以用奉散羅睺羅上:「奇哉佛子離垢清淨,住大乘行深妙之法,能演師子殊妙之音!善哉羅睺未來之世,當師子吼猶若今日。」
爾時,阿難心生念言:「此須菩提阿蘭若行,最為第一而無等雙,今是大德在此會中。世尊常說此須菩提,能作種種無量神通。」
阿難即問須菩提言:「如是變化將非汝耶?」
答言:「長老,非我所為!我能常樂不捨閒處,如彼定心入此三昧,以是三千大千世界置一毛端極微之分,周迴旋轉如陶家輪,其中眾生無覺知者。長老阿難,我於佛前,能師子吼正說無畏。吾以一氣,吹此三千大千世界悉令燒盡,不使眾生有熱惱想。我曾示現如此神變,能在佛前說師子吼,以此大千世界眾生置一指端上升虛空,彼此寂然無諸音聲,不相觸礙及覺知者。
「長老阿難,我之所能,如彼定心入此三昧,以清淨眼一時矚對八方上下六萬諸佛,一一方中又睹六萬百千世界諸佛如來,彼處次第見無前後。長老阿難,我如定心,如其相貌作神通行,住此閻浮須彌山頂釋提桓因所居天宮,撮取一把栴檀末香,俱時遍散十方諸佛,紛綸瀰漫以用供養。我住此剎見彼眾生,恭敬尊重讚嘆如來,彼土眾生悉知我是釋迦如來應正遍知聲聞之中空閒第一。長老阿難,我之神通,如是相貌究竟彼岸。若此人天於我生疑,有不信者往問世尊,如來自當知此三昧。」
時,佛神力於虛空中,震大音聲告阿難言:「如須菩提正說師子無畏之音,汝可受持。」
時,諸人、天、梵、魔、沙門,一切閻浮阿修羅等,既得法利生希有心,驚愕毛豎,嘆言:「奇哉!聲聞神變乃能如此,豈況如來種種神力,無數三昧真實者哉!」
時,須菩提知諸人天已得法利,即說偈言:
「世間師稱我, 阿蘭若最勝,
安住禪解脫, 現無量神力。
長老阿難陀, 我能以大地,
置於一毛端, 旋之而不危;
亦如陶家輪, 雖轉不傾側;
又於世尊前, 破碎一切地,
及以諸山嶽, 無有損傷者。
我住神足力, 威勢皆如此,
我能以手掌, 舉剎及眾生,
安置虛空中, 從上次第下,
亦無一眾生, 驚疑怖畏者。
我入三昧時, 見彼東方佛,
其數有六萬, 南方亦復然;
我復見西方, 六萬世間尊,
北方及上下, 斯數亦如是;
及睹眾樓閣, 妙絕無等倫,
以少栴檀末, 供養諸世尊。
我實有若斯, 無垢神通行,
能大師子吼, 及諸示現等,
不能深信者, 可往問如來。
我無眾生想, 亦無無生想,
無佛無法想, 一切無相故。」
菩薩唸佛三昧經卷第三
[编辑]彌勒神通品第四
[编辑]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心生念言:「是諸聲聞有大威德無數神通,各各自說大師子吼。我當於此人、天、魔、梵、沙門、婆羅門、聲聞、菩薩大眾之前,微現神變。」即於晨朝語阿難言:「大德,今可正衣持缽共往佛所。」到已頭面禮如來足白言:「世尊,我今欲入王舍城中分衛乞食。」
世尊知時默然而許,於是彌勒告阿難曰:「我向心念,初受食處,於此眾生先當令發無上道心,然後乃取此人飯食。大德阿難,我已發意,今便共行入城乞食。」詣大長者婆羅門家,到已持缽默然而住。
長者見已即便白言:「善來比丘,久望慈顧,願聖今者受我蔬食。」
彌勒菩薩語長者言:「我今未能受爾供養。汝若能種無上菩提善根因緣,當受汝食。」
是時,長者即白彌勒:「若能以我所施之食,供養恆沙諸佛世尊,然後乃當發菩提心,決定大乘真實之行。所以者何?我於先佛種善根故。」
時,阿逸多答長者言:「若能安住如是誓願,我當以食供養恆沙諸佛世尊,皆使周遍。」
長者復言:「唯然,仁者,我當真實發大誓願,願以此食供養恆沙諸佛世尊悉令周普。」如是三白。
爾時,彌勒語長者言:「汝今便可時施所供,當以獻上恆沙諸佛。」爾時,長者即以名膳奉授彌勒。彌勒受已,於長者前一念之須,忽然往彼恆沙佛所,供養周遍奉設既畢,還長者家。
長者見是神通之相,嘆言希有踴悅無量:「我今復應種諸善根,奉施甘果肴膳美味,嚴飾床座皆悉豐足。」
長者復持一切珍寶,香華、華鬘、金衣、素疊,俱共往詣至如來所。到已頭面敬禮佛足,於如來前發菩提心,又立大願而作誓言:「若有眾生修菩提行,聞我施食善根因緣,一切當得無上菩提。若吾斯願誠諦不虛,必當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無數菩薩及諸聲聞,一切大眾咸來集者,此之三千大千世界,即時應當六種震動。」發是誓已大千剎土,便大起踴具十八相。
是時,長者語阿難言:「大德今者現為我證!若不信者問於世尊,神通相貌具足如是。我今未得無上菩提,自在變化已能如此。」
彌勒菩薩語阿難言:「我憶過去阿僧祇劫造光佛所,修得少分諸佛如來所行三昧。獲是定已,見於東方無數諸佛各住彼剎,以三昧力於無量劫,方便度脫不可計眾得阿僧祇神通變化,住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猶今王舍婆羅門也。大德阿難,我於往昔蓮華上佛應正遍知所,以一神通化度三萬億那由他百千眾生住無上道。大德阿難,我於往昔最高如來應正遍所,得普世定度脫六萬欲界諸天發菩提心。我具如是神通相貌。」
時,阿逸多即說偈言:
「正服持應器, 往詣能仁尊,
頭面禮佛足, 白言行乞食。
佛即許其去, 當廣利眾生,
吾般涅槃後, 汝應次作佛,
名譽及功德, 一切皆具足。
我時心念言:『今日行分衛,
若初施食者, 令住三菩提。』
時彼大長者, 見我行乞食,
即便從座起, 恭敬意無量:
『善來阿逸多, 希現乃如此,
今來一何晚, 唯願前坐食!
大士法難思, 當設鮮微膳。』
『長者汝若能, 為利諸人天,
發無上菩提, 我當受汝食。』
『即時若能爾, 我當立誓願,
阿逸汝即時, 能以所施食,
奉獻恆沙佛, 悉令周遍者,
然後我當發, 無上菩提心。』
『長者若定能, 作此真實誓,
施於恆沙佛, 願得大果報,
我今保此誓, 建立必不虛。』
持缽受食已, 普供人中尊,
修行菩提道, 利益諸眾生。
阿難是長者, 見我神通事,
心敬大歡喜, 嘆仰未曾有,
其心即安住, 無上堅固願。
復施珍果膳, 嚴飾妙香華,
素疊及名寶, 種種眾妙供,
共我詣如來, 深發菩提願。
長者發誓已, 更作廣大願,
其願無限量, 不可得思議,
眾生若聞者, 此剎成佛道。
造光如來處, 得此微妙定,
諸佛之所說, 施不思議樂。
造光世尊所, 獲得此三昧,
爾時我悉睹, 十方諸如來。
若得大威力, 乃能見是事,
安住此三昧, 示現諸神通,
百阿僧祇劫, 修習種種行,
利益諸眾生, 未曾有休息。
蓮華上佛所, 得是三昧已,
我以種種化, 七十千眾生,
皆悉令得修, 無上菩提道。
最高如來所, 專修諸梵行,
得微妙三昧, 施不思議樂。
最高善逝處, 又得普世定;
爾時復安住, 月出三摩提,
迦葉如來所, 得是深三昧。
大德我如此, 示現神變時,
攝取於往昔, 百千世神通。
若住此威勢, 能作種種化,
我亦見諸佛, 現作如此行。
若有欲樂見, 諸佛世之師,
復有欲願聞, 法輪深妙音,
亦樂拔世間, 一切生死苦,
當勤受持此, 清淨三昧王。」
爾時,諸天、世人、魔、梵,一切閻浮及阿修羅,聞阿逸多師子吼已,生希仰心嘆未曾有。
贊佛音聲辯才品第五
[编辑]爾時,不空見菩薩摩訶薩,即從三昧庠序而起。時諸人、天、龍、神、魔、梵、沙門、婆羅門、阿修羅等一切世間,皆悉贊言:「異哉至法!」
時,不空見告阿難言:「妙哉!諸佛實為希有,世尊大悲無不具足,故名如來應正遍知,獲得無上菩提之道,知一切法無生無行無得無失,波羅奈國仙人鹿苑,三轉十二行無上法輪,沙門、婆羅門、諸天、魔、梵,一切世間無能轉者,所謂是苦、是苦集、是苦滅、是苦滅道,八聖道分無數章句,無量諸相無限行處,如此義味讚誦解說,分別敷拆無不具足。」
時,不空見復告阿難:「善哉!諸佛大悲滿足,故名如來應正遍知,得是無上菩提之道。今此大會諸聲聞眾,未曾聞法當令聞之,先所未說今當為說,不思議法當思議說,所未得法今當使得,未學之法令得修習,無相之法作有相說,略說少法啟悟弘多。今告此眾諸阿羅漢,畢竟作證無著真人,永得解脫無始生死。阿難當知,譬如有人以一把[麥+戈]投恆河中,謂能以此斷彼駛流,此人所作為難不耶?」
阿難答言:「如是甚難。」
時,不空見語阿難言:「諸佛如來應正遍知得無上道,為諸聲聞說未聞法倍難於彼。複次,阿難,譬如有人生無口舌,聲震恆沙一切世界,此為難不?」
阿難答曰:「如是甚難。」
不空見言:「諸佛如來應正遍知得無上道,為諸聲聞不思議法作思議說尤難於彼。複次,阿難,譬如有人指虛空中示種種色,為難不耶?」
阿難答曰:「如是實難。」
不空見言:「諸佛如來應正遍知得無上道,令諸聲聞所未得法今當令得彌難於彼。複次,阿難,譬如有人無有手足及咒術力,擔須彌山或欲履水,或持浮木渡於大海,此為難不?」
阿難答曰:「如是甚難。」
不空見言:「諸佛如來應正遍知得無上道,為諸聲聞以無相法作有相說,以未學法作有學說又難於彼。」
時,不空見即說偈言:
「諸佛不思議, 深行大慈悲,
常施法光明, 相繼恆不絕。
無數那由他, 億劫甚難見,
無比最勝尊, 未聞當令聞。
有為緣起轉, 無實恆虛偽,
畢竟常無生, 一切法空故。
諸佛所行慈, 不可得思議,
佛說所未說, 如此難見法,
利益諸人天, 普及於一切。
諸如來深解, 不可思議法,
能為聲聞眾, 說有思議法,
佛說無相法, 能作有相說。
外道痴所迷, 不識生死源,
如來既知已, 皆悉令摧伏。
住十力敷演, 未得法令得,
世尊真實說, 利益諸人天。
欲以一把[麥+戈], 斷截恆河水,
長老此雖難, 未足稱為難;
世依說無生, 斯難過於彼。
若人無口舌, 聲震遍諸剎,
雖復能如此, 不足以為難;
未學令得學, 是則最甚難。
若人指空中, 言有種種色,
誠能為此事, 豈足稱甚難?
未得法令得, 我說最為難。
若人無手足, 擔負須彌山,
欲渡於大海, 未足以為難;
無相說有相, 此則倍難彼!」
時,不空見復告阿難:「諸佛世尊希有殊特,於阿僧祇無量諸法,決定究竟到於彼岸,故名如來應正遍知,戒、定、慧、解脫知見等眾一切法相無取著行,建勝寶幢出一大音。若有眾生樂聞施惠得解脫者,即生念言:『如來為我說施利益。』若有眾生樂聞禁戒得解脫者,即生念言:『如來為我說戒饒益。』若有眾生樂聞三昧得解脫者,即生念言:『如來為我說於三昧。』若有眾生樂聞智慧得解脫者,即生念言:『如來今者為我說智。』若有眾生樂聞解脫得濟度者,即生念言:『如來今日為說解脫。』若有眾生樂聞解脫知見之者,即生念言:『如來為我說於知見。』若有眾生樂於生天得解脫者,即生念言:『如來為我說於生天。』若有眾生樂聞無常得解脫者,即生念言:『如來為我說於無常。』若有眾生樂聞說苦而得解脫,即生念言:『如來今者為我說苦。』若有眾生樂聞無我得解脫者,即生念言:『如來今者為說無我。』若有眾生樂聞寂滅得解脫者,即生念言:『如來為我說寂滅法。』若有眾生樂聞不淨得解脫者,即生念言:『如來為我說不淨法。』若諸眾生樂聞無上道得解脫者,即生念言:『如來今者為我讚嘆諸佛功德說大乘法。』無一眾生聞如來說如此法已不解脫者。」
時,不空見即說偈言:
「此聞調御師, 於眾中演說,
戒定慧解脫, 解脫知見等,
如是一切法, 宣說皆作佛。
樂聞說施戒, 而得解脫者,
各聞世間依, 嘆施戒功德。
樂聞說定智, 解脫功德者,
即聞佛世尊, 演不思議音。
樂生天解脫, 牟尼即為演。
樂聞智慧者, 天中天今說。
樂聞無常苦, 無我不淨說,
寂滅等諸音, 而得解脫者,
即時便得聞, 不可思議聲。
若有欲樂聞, 辟支佛功德,
善逝今便為, 說斯緣覺乘。
聞佛諸功德, 如此解脫乘,
世尊說法已, 眾生求菩提。
如此一切音, 不可得思議,
佛所宣諸法, 利益於世間。
既蒙解種種, 清淨之妙聲,
即時悉皆發, 無上菩提心。」
時,不空見復告阿難:「諸佛世尊殊特希有,成滿一切無數善根,故名如來應正遍知,親近供養無量諸佛,佈施調伏一心寂定,今得無上菩提之道,具足成就無數辯才。釋迦如來得無量辯、最無上辯、無能答辯、無取著辯、勝解脫辯、無罣礙辯、成就性辯、成教化辯、施無熱辯、有無問辯、豫知之辯、若有相辯、若無相辯、靜默然辯、能除恚辯、種種章句及名字辯、甚深句字及宣示辯、宣示甚深調柔之辯、無量譬辯、無問答辯、具足定辯、具廣大辯、具難思議辯、具開敷辯、具清淨辯、具無毀辯、具足聰慧無毀損辯、具心無著辯、具心無吝辯、具足無失字句之辯、具無盜辯、具無妄辯、具足開發說法意辯、具足說法開發煩惱生淨心辯、具足親近說章句辯、具說過去辯、具說未來辯、具說現在辯、具說希有辯、具足無生勝妙智辯、具足一切大眾喜辯。」
時不空見,即說偈言:
「昔已曾至心, 供養無量佛,
是以人中尊, 今得無上道。
不思議善根, 阿僧祇諸辯,
無礙開發辯, 佛得此眾辯。
無上解脫辯; 成就教化辯;
廣宣諸相辯; 有問無問辯;
種種說甚深, 隨順譬類辯;
清淨難思音, 具足妙說辯;
淳淨義成就, 決定眾相辯;
不思及不退, 無卑無下辯;
善哉明慧人, 無著無毀辯;
不失字章句, 無妄攝樂辯;
能斷煩惱心, 不忘十力辯;
最上及親近, 宣說三世辯;
若聖與不聖, 如此隨順辯;
無遠無生等, 近聽遠聞辯;
說善逝功德, 音聲清暢辯。
若人以一毛, 點取大海水,
可知其數量, 能令干竭盡;
無有知諸佛, 如來大勝辯。
或有量虛空, 能知其邊際,
能秤須彌山, 亦可識斤兩。
如來智辯力, 無能摧伏者,
雖復歷劫數, 不測如斯辯。」
時,不空見復告阿難:「長老當知,諸佛世尊大梵音聲、師子音聲、雄猛之聲、龍王音聲、弦聲、歌聲、柔軟好聲、大小雷聲、不思議聲、無量妙聲、無邊勝聲、滿足音聲、不退之聲、迦陵頻伽聲、清淨歡喜聲、如來分別聲、如來識了聲、如來甚深聲、如來無毀聲、如來不卻聲、如來清徹聲、無衰無損聲、如來美妙聲、如來最美聲、如來無不美聲、如來廣具足一切功德聲,是處說如來應正遍知,以一音聲令一世界,其中眾生皆悉樂聞。又以一音令二世界,其中眾生亦願樂聞。如來一音,乃至百千萬億那由他無邊世界,其中眾生樂聞亦然。彼處眾生聞如來聲,如是解了,如是識知,皆言如來為我說法。如是,阿難,諸佛如來不思議音利益之聲,譬如日輪照閻浮提,有目眾生皆蒙慧利;如是如來應正遍知,音聲法輪清淨微妙,濟拔一切亦復如是。
「長老阿難,譬如初春十五日夜月輪圓滿,清明澄照無諸霞翳,閻浮提人皆出遊觀得恣歡娛,緣月盛故;如是如來應正遍知,音聲法輪清淨微妙,眾生所以得利益者,緣遇如來法光明故。長老阿難,譬如眾川江河谿壑鉅細諸水,悉入大海皆成一味,而此一味具足眾味,亦有無量諸妙珍寶,人及非人雖貪此寶,大海深廣難可得渡;如是如來應正遍知,清淨音聲法輪難解,令諸眾生得法寶利,無量安樂亦復如是。長老阿難,譬如大地開發種子生長萬物,利益眾生無不豐溢,聚落城邑帝王京畿,一切境界皆依此地;如是如來應正遍知,音聲法輪清淨微妙,拯救一切無量眾生,悉令歡樂亦復如是。長老阿難,譬如虛空,世間去來無所妨礙,而此虛空能安樂物;如是如來應正遍知,音聲法輪清淨微妙,饒益一切亦復如是。長老阿難,譬如三十三天上,波利質多、拘毗羅樹華葉芬敷,諸天遊觀莫不歡適;如是如來音聲法輪,清淨敷演一切法聲,甘露利樂亦復如是。」
時,不空見即說偈言:
「世尊梵王音, 閻浮提第一,
師子雄猛聲, 及以大龍聲,
弦竹調軟音, 十方不思議,
鐘鼓雷吼聲, 無邊普震聲,
佛土滿足聲, 未曾衰減聲,
迦陵頻迦聲, 愛順歡喜聲,
聖喜無濁聲, 教與無教聲,
甚深無為聲, 無譏譭謗聲,
難見善分別, 句字之音聲,
無諸衰損聲, 美妙普遍聲,
無有繫縛聲, 及無遺忘聲。
一切功德聲, 世間依所說,
能以一音聲, 遍滿一切界,
調伏群萌類, 歡喜悉樂聞,
皆云今如來, 獨為我說法。
如來以一音, 乃至恆河沙,
無量世界中, 眾生皆樂聞。
譬如出暉明, 照耀一切物;
世尊如是音, 為眾演說法。
初春十五日, 滿月光澄淨,
如此明月輪, 遍照閻浮提,
皆令得歡樂, 利益亦無邊;
世依猶斯月, 睹者無不欣。
清淨妙音聲, 能為利一切,
閻浮提最上, 不可得思議。
如大海無邊, 眾寶之所出,
深廣難可濟, 饒益一切眾;
大勝佛如是, 最上無過者,
有教無教等, 音聲甚難解。
清淨無所毀, 能施一切樂,
於此三千剎, 安置一切眾;
佛音聲如是, 利物難思議。
虛空無罣礙, 能通諸飛行;
世尊音如是, 廣潤一切眾。
如天香華樹, 敷榮善利益;
如來諸音聲, 具足益世間。
我於一劫中, 說佛聲功德,
雖復歷百劫, 不測其始終;
諸佛亦如是, 不可思議音,
十方諸眾生, 異口無邊辯,
說佛聲功德, 不能盡其際。
世間依如是, 不可思議音!
若有諸水陸, 一切眾生等,
假令悉得佛, 不測聲涯底。
諸善逝如是, 不可思議音!
如此調御師, 音聲無與匹,
若能隨順念, 終不墮惡趣。
若有諸菩薩, 聞佛具足音,
當得佛法王, 不思議音聲。」
時,四天王、釋提桓因、焰摩天子、兜率天子、自在天子及大自在,並與其子名曰商主,大梵天王、淨居諸天,復有大力威德諸天,欲色二界諸天子等,聞不空見菩薩所說佛聲功德,嘆未曾有,以天栴檀細末之香,散不空見菩薩摩訶薩,乃至十方供養已畢。
時,有六十億百千那由他欲色諸天,聞此音聲皆種無上菩提善根。五千比丘亦發無上菩提之心,被弘誓鎧。七百千萬諸比丘尼,發無上心及弘誓願。百千優婆塞從華座起,詣不空見大菩薩所。復有二億百千那由他諸女人等,各脫身上珠寶瓔珞,奉不空見菩薩摩訶薩,亦發無上菩提大願。
贊如來功德品第六
[编辑]爾時,不空見菩薩摩訶薩告阿難言:「奇哉!希有諸佛如來,具足深知生死往來,憶識生處親戚眷屬,善知煩惱諸惡過患,具足相好,具足行舍、大舍意念、戒、定、智慧、解脫、解脫知見,具足六通到於彼岸,若慈大慈、若悲大悲、若喜大喜、若舍大舍,最勝無倫到於彼岸,威儀神通一切諸法最勝無礙到於彼岸,若處非處示導諸方利益最勝到於彼岸,及舍摩他、毗婆舍那最勝無比到於彼岸,一切禪定解脫三昧、三摩跋提最勝無上亦到彼岸,無貪、無嗔、無痴、無慢、無惛、無過、無有慢慢、無惑無恚,度脫五道、四毗舍羅、眾生善根、業報論議最勝無等到於彼岸,一切眾生戒聚不斷,不漏不濁無雜無言,慧明清淨勇猛殊勝,沙門、婆羅門、人、天、魔、梵,一切世間之大法主,無一眾生能測如來戒定之分如毛髮許,更無有人能超過者。長老當知,應如是觀:『我能究盡虛空邊際,不能度量諸佛世尊戒、定、智慧、解脫知見。所以者何?以無邊故。』如來戒定神通諸法,非是淺識之所思議,深不可測無能窮者。」
時,不空見即說偈言:
「世尊生死盡, 住胎難思議,
法性以為母, 不可得為比。
具足善功德, 世間無能及,
身相三十二, 八十種妙好。
世間叵思議, 攝取諸善業,
妙哉人中尊, 具足善超出。
若舍及大舍, 煩惱心解脫,
方便諸勝業, 滿足無與等。
具足戒定智, 解脫知見分,
諸佛法無邊, 六通到彼岸。
如來具慈悲, 喜舍諸行處,
能解眾生縛, 拔濟種種苦。
諸佛深智聚, 不可得思議,
威儀無等比, 神通到彼岸。
無諸煩惱行, 善解於真諦,
若處及非處, 利益悉具足。
定解脫如此, 不可得思議,
善解舍摩他, 毗婆舍那等。
已到世所無, 永離諸噁心,
善學定解脫, 除滅愚痴患。
淨戒不斷絕, 不漏亦不濁,
善學戒無失, 勇健明哲人。
無有一眾生, 而懷疑謗心,
沙門婆羅門, 人天及魔梵,
心信不懷疑, 常善學清淨。
我能知虛空, 四方廣大相;
不能測勇猛, 無上清淨戒。
能以一氣吹, 海水令枯涸;
不能測如來, 清淨法明戒。
能以一氣吹, 須彌令碎盡,
大小轉輪山, 亦復成粉塵;
不能測如來, 淨戒之崖際,
雖復歷劫數, 不能得其量。」
時,不空見菩薩心生念言:「善哉如來應正遍知,願屈威神降臨眾會!我今欲為諸菩薩等,請問如來唸佛三昧。世尊先於大眾之中,雖說其名竟不敷演,便入靜室右脅而臥。」
爾時,世尊即知其念,佛神力故令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具十八變。亦如前說放大光明,普照此土娑婆世界,日月星宿、欲界諸天、無邊恆沙眾梵天等,其明隱蔽悉不復現,唯佛神光顯耀殊特。愍眾生故即從臥起,齊整衣服往大會所。時諸世間人、天、沙門、婆羅門等及阿修羅,各見如來殊勝光明,從華座起往詣佛所,恭敬合掌卻住一面。
時,不空見遙睹佛來,容色端嚴威儀庠序,仰瞻相好無不具足,見已即告長老阿難:「世尊今從靜室而來,必當敷演顯發最勝第一義諦無虛妄說、巧妙宣說、無分別說,善能思量不起惡業,身業無毀、口業無譏、意業無失三業皆淨,戒、定、智慧及以解脫、解脫知見亦悉具足,無上方便神通利益,不思議辯殊特具足,善知生死無能過者,住胎清淨、母族豪勝、眾善功德最為具足,不可思議相好具足,往昔因緣及意具足,煩惱解脫心得具足,若舍大舍超出具足,五識無取離染具足,五分法身清淨具足,究竟已到六通諸法及法性相皆到彼岸,毗婆舍那及舍摩他、根、力、覺、道到於彼岸,慈悲喜舍不可思議,深心慚愧到於彼岸,已至諸法自在彼岸,過去、未來、現在諸法皆悉知見不著不退,能知一切過去身業,亦知轉變到於彼岸,口意二業亦復如是。長老阿難,如來世尊一念能知一切眾生心行善惡莫不了達。」
時,不空見告阿難言:「譬如大海深廣難渡,諸佛戒品淵曠亦然。譬如須彌永不可傾,如來定品難動亦然。長老阿難,譬如虛空,清淨容納無有齊限,諸佛三昧攝取無邊清淨智品,又攝一切眾生淨心。長老阿難,譬如日光,悉能臨照無量色像,如來法光無幽不燭。長老阿難,譬如大火,焚燒山野一切眾物,如來法火能燒眾生無量煩惱永得清淨。長老阿難,譬如湧泉,盈流出外成於淵池,能洗萬物皆令潔淨,如來法水亦除眾生一切結累常得獲安。長老阿難,譬如醫王,善療眾生種種疾患,如來法藥能消眾生生死重病皆使永除。長老阿難,譬如時雨,潤益卉木無不增長,如來法雨亦潤一切枯槁眾生。長老阿難,如師子吼,能使眾獸皆令懾伏,如來法音能壞眾生計我見者永得遠離。長老阿難,譬如大船能濟彼岸,如來法船渡諸眾生四流彼岸。長老阿難,如優曇華希有難見,如來出世亦復難遇。長老阿難,譬如波梨質多羅樹,其華敷榮馨香殊特,佛大人相明發亦然。長老阿難,譬如父母能育諸子,如來亦爾善利眾生。
「長老阿難,若人說言如來出世,無邊正說是名真說;若人說言如來出世,說不思辯是名正說。長老阿難,略說如來有無邊辯、無取著辯、無罣礙辯、勝解脫辯、成就妙辯、常隨順辯、漸親近辯、有無問辯、微妙淨辯、最上辯、慈大慈辯、悲大悲辯、喜大喜辯、舍大舍辯、佛出世辯、又利益辯。長老阿難,若人說言如來出世,具足利益一切眾生,是名正說。長老阿難,若人說言眾生無安、無救、無歸、無趣、無主,如來出世能作安、救及歸、趣、主,是名正說。
「長老阿難,我若一劫或至百劫,宣說諸佛世尊功德智慧辯才,億不及一。又於無量一切諸劫,宣述如來應正遍知功德辯才不能窮究。長老阿難,譬如有人,羸老攣癖住他人所,語彼人言:『奇哉丈夫!我雖如此,能以一毛點取一切無量諸水,內置口中悉令枯竭。』此人既無神通咒術,能為斯事為可信不?」
阿難答言:「此為難信。」
不空見言:「實不能也,徒空言耳!如是,阿難,我說諸佛功德辯才不能窮極,猶如彼人無竭水理。長老阿難,假使我於億百千那由他劫,不能宣說諸佛功德智慧辯才一毛之分,唯佛與佛乃能盡耳!長老阿難,如此大地容受眾生,乃至有足及以無足四足多足、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若此世界、若他世界,若千世界、百千世界、無量無邊一切世界,其中眾生當得成佛;是諸世尊於億百千那由他劫,說佛功德不能窮盡一毛之分,如是功德無不具足。」
時,不空見而說偈言:
「長老阿難陀, 法王從彼來,
一切諸世眾, 無不興供養。
勝炎光明主, 功德皆無數,
最勝利益說, 真說不生說,
諦說無妄說, 無異及善說,
出微妙音聲, 大智善宣說,
身口意清淨, 不緣慮諸惡。
如來勝戒定, 第一智解脫,
解脫知見等, 威儀常難思。
無上神通智, 利益最無比,
善得無垢行, 最勝微妙辯。
無上人中尊, 具足知生死,
住胎既無比, 母族亦復然。
不思議殊相, 八十種妙好,
容色甚挺特, 端正無有比。
具足無惑心, 舍大舍亦爾,
超出一切欲, 五識無不具。
證智超六通, 具足四無礙,
備無量知見, 難思眾神變。
舍摩毗婆那, 皆悉度彼岸,
達舍離垢主, 威儀恆自在。
眾中大神王, 徐行從彼來,
無著修伽陀, 住於十力智,
行慈演法光, 一切勝智說。
能知大海水, 無邊深廣量;
不測無上力, 淨戒定崖畔,
雖歷億千劫, 不知其限齊。
以手接須彌, 上擲至梵天;
不能動如來, 最初甚深定。
遊獵虛空中, 可知其邊際;
無有能測度, 如來不毀智。
能以足履虛, 窮極其限量;
不能測離垢, 棄累人中尊。
如日能除闇, 悉見善惡色;
自然世間師, 能滅愚痴瞑。
譬如月盛滿, 一切皆欣樂;
法月光明王, 睹者皆歡喜。
如夜燃明燈, 有眼無不見;
調伏無比燈, 能演法光明。
世師法燈炬, 善滅一切陰,
宣說自然法, 普聞於眾生。
大智勝醫王, 猶如湧流泉,
法藥消眾病, 能施一切樂。
譬如大龍王, 普降於甘露,
能令此大地, 一切皆沾洽;
大悲哀世尊, 法雨亦如此。
譬如師子吼, 蠕動皆怖畏;
如來震法音, 降伏諸外道。
譬如大牢船, 能運載一切;
佛度多億眾, 濟彼四流岸。
譬如優曇華, 奇哉稱希有;
人中尊難遇, 乃復過於此。
一切諸世間, 常所歸依處,
如天喜見城, 婆梨質多華,
芬敷垂光彩, 諸天所遊樂。
世依踰於彼, 相好甚微妙,
世尊已為我, 示現諸神變。
我今少宣說, 諸佛之功德,
以我所修業, 以施利眾生。」
菩薩唸佛三昧經卷第四
[编辑]如來神力證正說品第七
[编辑]爾時,世尊以金色手,摩不空見菩薩頂上,出廣長舌而告之言:「善哉!善哉!汝不空見,善說如來應正遍知真實功德,信如所言。又不空見,若人說言無安無救、無歸無趣、無主眾生,如來出世能為如是諸眾生等作安作救歸趣主者,是名正說。又不空見,若人說言,如來出世說不思辯及無邊辯,是名正說。又不空見,若人說言,一切眾生深著貪慾嗔恚邪見,如來出世悉能除斷貪慾等病,是名正說。又不空見,若人說言,一切眾生嫉妒纏垢之所染著,如來出世悉令除斷,是名正說。又不空見,若人說言,一切眾生無慚無愧,如來出世能使眾生慚愧具足,是名正說。又不空見,若人說言,一切眾生深著慳慢,如來出世悉能除斷令無慳慢,是名正說。又不空見,若人說言,一切眾生無慈無悲無喜無舍不善惡念,如來出世悉令具足四無量心利益善念,是名正說。又不空見,若人說言,一切眾生無諸善根,如來出世教化一切令種善業,是名正說。又不空見,若人說言,五濁惡世眾生病增,如來出世能作安樂,此人所言即是我說。所以者何?我出惡世說法利益諸眾生故。」
爾時,如來摩不空見菩薩頂時,於一念頃,此界眾生承佛神力,悉見東方清淨剎土無量無邊阿僧祇佛,及聞諸佛說法音聲;如是南方乃至十方,如觀掌中庵摩勒果,一切眾生悉皆見彼清淨佛剎。又一念頃,如來世尊應正遍知,以金色手摩不空見菩薩頂已,以佛威神示現往昔最勝願力,即見上方清淨佛剎無量無邊阿僧祇數已滅度佛。又復受持三昧力故,得見未來一切諸佛。
時,不空見睹諸佛已,即從座起,齊整衣服,右膝著地,合掌恭敬,白佛世尊而說偈言:
「三千大千水, 人或知其限,
善調御世尊, 戒品不可量,
假使曠劫思, 不能測其岸。
如有勇健士, 一吹震須彌;
佛入初禪定, 千劫不能動。
足履虛空游, 能知其邊量;
縱使窮劫中, 不能度佛智。
虛空無形量, 狂風亦能動;
世尊無煩惱, 莫能斷其辯。
如日照虛空, 其光甚明徹;
大仙尊輝相, 映蔽於一切。
猶月星中最, 圓光甚可樂;
如是法月王, 一切皆歸仰。
譬如優曇華, 世間所希有;
調御天中天, 難值過於此。
今者大聖尊, 哀矜摩我頂,
金色百福嚴, 憐愍利一切,
深解真實諦, 功德悉具足。
世依善宣說, 言論人中上,
敷演難思音, 普聞十方界。
自然尊慈念, 以手摩我頂,
得見恆河沙, 最勝世間王。
人中大牟尼, 一念摩我頂,
悉睹恆沙佛, 猶如阿彌陀。
天中尊利益, 一念摩我頂,
得見不動界, 阿閦兩足尊。
大悲所行處, 一念摩我頂,
得見滅度佛, 一切世間師,
大慈所行處, 善調伏諸根。
我乘昔願力, 即於摩頂時,
得見未來佛, 彌勒世依等。
即摩我頂時, 得見過去佛,
亦得睹當來, 十方難思尊。
佛眼調伏尊, 即時摩我頂,
復因宿妙願, 得見清淨剎。
如來不思議, 神通亦復然,
智定諸功德, 皆不可稱量。
世尊慈悲故, 哀愍見教化,
如來金色手, 以摩我頂上,
得見十方佛, 金塔如恆沙,
復見十方界, 無數諸如來,
殊勝銀寶塔, 莊校種種色,
百千眾伎樂, 供養常不絕。
我又見他剎, 諸佛眾具塔,
金銀及玻瓈, 各高一由延,
端嚴甚精妙, 不可以言宣。
見諸牟尼塔, 種種七寶嚴,
住於虛空中, 天華悉周布。
又見殊勝塔, 高十二由延,
及睹燈明佛, 淨光照諸剎。
我復見處處, 不思議眾塔,
又睹余勝尊, 以手摩我頂。
佛以柔軟手, 一念摩我頂,
見彼諸如來, 安住於剎土,
或復在空中, 而現種種相。
復睹諸菩薩, 未脫眾惑累,
在無量佛剎, 修習諸苦行,
日夜常勤心, 以求勝菩提。
又見處處有, 無數諸菩薩,
常能為眾生, 作諸利益事,
燒身發光明, 以求道因緣。
復見諸菩薩, 安住於佛前,
供養滅度佛, 無量珍妙塔,
以求菩提利, 及以大威德。
見十方法緣, 燒身如燈炷,
晝夜常修心, 不懈於食息。
又見諸菩薩, 舍國城妻子,
頭目及髓腦, 為安樂眾生。
我悉見彼此, 普眼世間尊,
威力得自在, 不可以言宣。
如我所知者, 世間最為上,
天中天以手, 哀摩我頂時,
即得見彼眾, 歸命人中尊。」
不空見勸請品第八
[编辑]爾時,不空見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如來處室宴寂既久,此會大眾皆悉渴仰。嚴座已訖,唯願世尊,哀愍一切屈就斯座。」
時,不空見更正衣服,合掌向佛白言:「世尊,今欲請問,願少宣說,我當至心聽受奉行。」
佛告不空見:「恣汝所問,當為決疑,令爾歡喜,諸天世人亦當證知。」
時,不空見白言:「世尊,菩薩摩訶薩親近修習何等三昧,得見法樂增長其心,所聞三昧曠如大海,菩提之心安若須彌,外道邪風所不能動,於無礙法心亦無著,猶如虛空無所染污,破無明闇亦如朝日,施法光明若月盛滿,燒一切陰熾然猛炎,焚諸煩惱之大火聚,譬如江海一切諸水,水性之屬依之而活,又如大船能渡彼岸,亦如橋樑能令眾生,不墮生死煩惱駛流,猶若波梨質多羅樹生諸眾生,七菩提華悉能普薰十方世界,如優曇華世所希有,亦如良醫善療諸患,大悲廣救應病授藥,如栴檀樹能消熱惱,又如大雨潤施一切,勝妙之法味若香蜜,令眾無畏如師子王,安樂眾生過於慈母,深知法性達義趣相,得義巧便法相亦然,善於正道具足方便,如實說法得安攝眾,開發眾生生死根源,一切法性如海一味,三昧安靜猶若山王,道心不動譬如帝幢,得堅固力身相端嚴,威儀具足無所染污,族姓豪勝功德備足,得無邊辯、無所著辯、無異句辯、不思議辯、無邊量辯、深解脫辯、成就勝辯、常忍辱辯、漸親近辯、問無問辯、無毀壞辯、無退轉辯、甚深句字種種說辯、甚深廣說章句字辯、無量無邊喻譬之辯,如是一切悉皆具足,未得道者當令得道,及得梵音、意歡樂音、迦陵頻伽師子等音、大龍牛王鐘鼓美音、歌音、弦音、雷震之音,得於一切世間供養,具足六通到於彼岸,得無忘失憶持之法,獲諸善根容儀軌則?」
時,不空見以偈問曰:
「金色百福嚴, 深解於真諦,
憐愍善利益, 聽我問諸佛:
應修何三昧, 具足淨功德,
人中無比尊, 眾智無過者?
我今問世間, 最勝無上主,
為行何三昧, 功德不思議?
云何諸菩薩, 而得人中上,
應當勤修習, 最勝寂靜定,
行此三昧已, 為世作利益?
云何得自然, 多聞如大海?
云何獲不動, 深妙之智慧,
住佛諸功德, 猶如轉輪山?
云何心不著, 自然如虛空,
摧伏諸外道, 不起於噁心?
云何當修得, 猶若日月等?
又復當云何, 同彼大燈炬?
求習何三昧, 光明照一切?
云何得消除, 眾生老病累?
云何令一切, 得度於苦海?
云何得發心, 敬禮三界尊?
云何如天華, 相好甚明著,
優曇時一現, 值佛難於是?
云何如醫王, 施藥滅眾病,
善調伏諸根, 安住於戒品?
云何如法王, 度無邊功德?
云何見法滿, 猶如甘淨蜜?
云何師子音, 施利於眾生?
云何如慈母, 施眾難思樂?
云何得四辯, 行甚深菩提,
為我說最勝, 無上第一道?
云何能得說, 無著大智慧?
云何義巧便, 得法不思議,
善知巧便相, 知世出世法?
云何能得意? 云何復得道?
云何得憶念? 云何安具足?
云何得多聞, 深廣若大海?
云何說諸佛, 真實之功德?
云何說眾生, 生死之源本,
諸法無異相, 如海同一味?
云何得三昧, 不動如山王,
菩提心安寂, 猶如帝釋幢?
云何得諸餘, 不思議菩提?
云何得端嚴, 成就諸威儀?
云何得豪族, 為功德法王?
云何得無邊, 及得無著辯?
云何得成就, 不思句字義?
唯願世間依, 為我分別說!
云何得最勝, 無上莫能過,
及以無著說, 無失與忍辱,
親近不思議, 有問無問等,
梵音意樂音, 迦陵善妙音,
得修菩薩行? 願尊教詔我!
云何得師子, 大龍牛王音?
云何得鐘音, 絃歌與美音?
云何獲聰慧? 願世調伏說!
云何得說法, 心常無厭足,
無毀諸功德, 常演震雷音?
云何當得宣, 種種甚深法?
云何眾譬喻, 善說到六通?
云何不失法, 百千歲生念,
勤修不懈惓, 善法普眼尊?
若為十方界, 說修不思議,
於諸智不疑, 歸趣求解脫,
是以我今日, 請問於如來。」
時,不空見菩薩摩訶薩,如彼神通無作行力,於虛空中當世尊上,自然變成天妙寶蓋,七寶莊嚴種種微妙。於此蓋中雨眾雜華,繞佛三匝住在頂上。華傾恭敬向佛世尊,即於華中而說偈曰:
「歸命於大聖, 正覺兩足尊,
諸天及世人, 無能與等者!」
爾時,此華墮佛足上,復更踴起,起已自然遍散三千大千世界。復於蓋中雨栴檀末,空中交紛墮於佛上,俄爾之間忽然不現,香氣芬芬充溢大千。是諸眾生聞此香者,身心安隱皆得快樂,猶如菩薩得四禪樂。
時,不空見現神通訖,即白佛言:「云何菩薩得大智慧、速疾智慧、猛利智慧、無相智慧、甚深智慧、廣大智慧、普遍智慧、不懼智慧?云何獲得無上善根,心如金剛壞諸法相,身心柔軟心大如海,戒品難量心如磐石,其心柔和正直端嚴,心如山王攝眾善法,心如大地能安一切,得不信他不譏彼闕,得善趣行安住諸法,正向不謗無上世尊,生生恆得無離見佛,住此世界得見他方無量諸佛聞法遇僧,又得攝取清淨國土,常得善根自利利他?是以我今請問世尊!
「我為解脫饒益眾生,為諸菩薩得不思議,具足善根請問如來。為被僧那忍苦大鎧,悲一切故請問如來。為欲利樂諸眾生故,被弘誓鎧無眾生想,欲度生死無生死想,我恆如此利益眾生,是故我今請問如來。世尊,我於諸眾生所,不起壞心亦無嗔罵、誹謗毀呰及輕凌心,初無恚恨忿戾懟恨,無忘失意亦不嫉妒,不懷楚毒行於慈悲,我如是相修學大乘,為利益故請問如來。
「世尊,我今為眾生故舍五欲樂,能忍眾苦施一切樂,為諸眾生作法光明。世尊,我於內外諸法心無吝惜,我如是相利眾生故請問如來。世尊,我今被弘誓鎧,為一眾生於恆沙劫,入大地獄受諸苦惱,我未曾於一念之頃退失無上菩提心也。是故我今利眾生故,悉能忍受無量極苦而不退於菩提之心,為一切故請問如來。我今如此被弘誓鎧,為諸眾生作其僮僕,為利彼故請問如來。世尊,我今為眾生故,舍於頭目髓腦之屬,悉忍斯苦不退菩提,如是相貌請問如來。」
時,不空見即說偈言:
「云何習大智, 廣智與疾智?
我今故請問, 大雄世間師。
云何得甚深, 微妙大智慧?
最勝菩提道, 唯願普智說。
云何無懼智, 善巧隨順說,
復得金剛心, 於法不生惑?
云何得柔和, 心無有垢染,
清淨戒如海, 不宿於死屍,
復得心如山, 不動難思議?
云何不信他, 亦不譏彼闕,
決定行善趣, 閉塞諸惡道,
安住堅固志, 歡喜心不壞?
云何得生念, 又得於調伏,
住此而得見, 他方剎土佛;
既得聞說法, 亦得值遇僧,
欲得求供養, 他方剎土佛,
種種妙華香, 隨意以奉獻;
欲求住此界, 見諸無邊剎,
世依示神通, 向諸十方國?
我自饒眾生, 亦無善友勸,
安住諸慚愧, 自舍於己利,
以利於他故, 請問大勝尊。
若為求佛智, 攝取不思善,
為此利益故, 請問於如來。
無著世間依, 當修何三昧,
如是為眾生, 發弘誓大願,
免濟諸群生, 種種諸劇苦,
雖復勤修行, 而無眾生想?
為利善趣故, 請問於如來。
於一切眾生, 常起平等心,
未曾有分別, 恆修於慈悲。
我為利益故, 請問於如來,
親近何等法, 疾得難思定?
調御說斯定, 顯示無邊德。
我發弘誓願, 為利一眾生,
於不思議劫, 恆受燒煮苦。
善哉令一切, 長得獲安樂,
永無幻惑心, 常修正直意。
恆舍內外法, 攝取諸眾生,
為作利益故, 請問普眼尊。
不嗔不惡口, 穢謗結恨等,
自身能忍苦, 為他作僕使,
是故我請問, 大威德世尊。
常以歡喜心, 勤修菩薩行,
捐棄無量頭, 以求勝菩提,
為益世間故, 舍目及手足。
眾生隨生死, 痴暝無智慧,
何方救濟彼, 令得永解脫?
舍所愛妻子, 珍妙諸器服,
金銀玻瓈珠, 無數眾寶藏,
為趣正道故, 請問於如來。
慧施常無厭, 聞法亦復然,
住於阿蘭若, 心無有懈退,
為此利益故, 請問於如來。
常求善言教, 聞惡恆舍離,
於諸群生類, 初無不善念,
為是利益故, 請問於如來。
慈心觀眾生, 如母念一子,
於仇不追怨, 更生鄰愍心,
為利一切故, 請問人中王。
若獲諸福報, 設復無所得,
亦當為眾生, 請問大威尊。
我請自然尊, 若得少福者,
以此業果報, 疾得菩提定。」
贊三昧相品第九
[编辑]爾時,世尊告不空見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不空見,無勸汝者,乃能如是為諸眾生請問三昧,欲以解脫利眾生故,欲令眾生具不思議淨善根故,欲令眾生獲得三界最勝利故,為令眾生超出三界一切行故,為令眾生於諸有為得善義故,為令眾生深解隨順得饒益故,為令眾生於甚深法決定義故,欲令眾生尊說法故,欲令眾生敬重施故,欲令眾生舍諸有故,欲令眾生趣無上戒故,欲令眾生具足忍故,欲令眾生勤精進故,欲令眾生得禪定故,欲令眾生深重智慧如金剛心善修定故,欲令眾生心離塵故,欲令眾生善攝心故,欲令眾生其心不動猶帝幢故,欲令眾生重法義故,欲令眾生不惜身命厭諸行故,以是等緣請問如來。」
爾時,世尊告不空見:「汝今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演說。」
時,不空見即白佛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告不空見:「諸佛所說菩薩所行唸佛三昧,此三昧者,諸菩薩等常應親近精勤修習。既得修習此三昧已,即便增長見法安樂,增長無貪及以嗔痴,增長慚愧、六神通等,增長得見一切諸佛,增長無數清淨佛土得知宿命生死因緣,住胎清曠母族豪勝,得微妙善大人相好,具足出家及舍大舍,得知眾生其行相續,具足多聞世出出法,又得種種諸善法處,當得善學世無比法,復得善巧說一切法,及得了知前際後際,字章句相智慧備足,得善轉心神通變化,善知過患得廣大力,得知他方諸菩薩等,及以眾生精粗白黑、長短大小處及非處,未成佛道趣向具足,得不動念神通具足,常得大姓高族具足,端正威勢功德具足,得梵音等及以諸辯,無不具足悉如上說,同如來生無生之生,常生中國不處邊地,欲求遍往他方世界至諸佛所咨受正法,欲樂住此或游十方覲諸如來恭敬供養,彼此菩薩功德具足。」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不空見菩薩, 有妙三昧王,
我住智力故, 深知此三昧。
菩薩應當修, 得見十方佛,
到六通彼岸, 疾得菩提道。
見諸淨妙土, 攝知生死緣,
住胎既無比, 母族又殊勝。
善修諸法行, 相好皆具足,
出家棄諸愛, 人天所滯欲。
為利世間故, 求於菩提道,
生在豪姓家, 永到甘露境。
具得六神通, 圓足說真智,
多聞持正法, 獲得大自在。
多聞廣於海, 如聞皆修行,
具眾決定義, 及知眾生本。
學習世出世, 善法之所趣,
獲得聰利智, 捐去無知業。
棄捨有為事, 行於無為法,
亦得天眼智, 天耳聞諸法。
憶念宿世行, 知他心意識,
欲樂現種種, 諸妙神通事。
常善轉變心, 開演於明脫,
開發十力慧, 廣利於世間。
知處及非處, 諸法之所歸,
說煩惱過患, 常應修此定。
得趣向具足, 得意無與等,
得念及威力, 得安行亦然。
姓族最殊勝, 端嚴甚清顯,
棄於有為行, 無毀諸功德。
得大威勢力, 人中最殊勝,
猶如天帝釋, 天中獨尊嚴。
欲得無比音, 雄猛諸威音,
成就義大仙, 當求此三昧。
如龍歡喜行, 普施電光耀,
復降甘潤雨, 沾洽於大地,
是龍所游境, 實為不思議;
若安住最上, 神通王三昧,
能作諸供養, 奉獻無邊佛,
猶如龍王雨, 澤及於一切。
欲成就善教, 親近最上說,
攝取無為樂, 當修此三昧。
種種深解脫, 當宣諸妙偈,
欲令一切眾, 咸使得安樂,
常修是三昧, 不離佛菩提。
及與聲聞眾, 得見他方剎,
若欲得咨問, 此土之世尊,
及諸他方佛, 應修此三昧。
若欲見他方, 不思議世尊,
親近彼諸佛, 蒙光設供養,
往返諸剎土, 得無數功德,
應當修諸佛, 所說深三昧,
往往從生處, 恆得與佛俱。」
正觀品第十
[编辑]爾時,不空見菩薩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若欲成就諸佛所說,菩薩唸佛三昧者,應當親近修習何法?」
爾時,世尊告不空見:「若諸菩薩欲得修習諸佛所說唸佛三昧,欲得親近諸佛如來,復欲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應當安住決定之心,又應永舍不決定心,舍我見心,知無我心,當觀此身如水聚沫,觀於色陰當如芭蕉,次觀受陰如水上泡,復觀想陰如熱時焰,又觀行陰如空中云,觀於識陰猶如幻化。菩薩若欲入此三昧,應當深生怖畏之想,又宜具足慚愧之心,舍不怖畏而作怖畏,舍無慚愧修慚愧心,具舍摩他、毗婆舍那,以方便智舍我無我,應習智脫及三空門;又當深知三受生起,亦應舍離三不善根,即當起於三昧之聚,觀諸眾生猶如我身,觀四念處、身受心法,觀四食患作無食想,所謂摶食、觸、思、識等,修不淨想及以慈悲,安住於喜令舍具足,起諸禪定而不味著,亦不毀呰一切諸法;此身不實猶如幻焰、不樂長壽應當舍離,善防護心習學多聞,不慢於法勤護不謗,即得聞才及以法才;既聞法已守護是義,尊重佛法恭敬僧寶,近善知識遠離惡友,不著世俗言論之味,恆能不離阿蘭若行,心常平等憐愍眾生,其心不退不懷嫉妒,稱量諸法心不染累,分別一切無數諸法,常求甚深方等經典,信心堅固不生疑慮,常能精勤讀誦此經,即是諸佛無上道也。
「諸佛功德之所生處,應當如是真實其心,摧伏憍慢至意聽受,增長正法離殺盜淫、懶惰、貢高、是非之心,舍存真我邪謗之說,除穢亂語滅諸諍論,心樂安住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諸波羅蜜皆悉具足,能捨頭目心不退沒;如四大姓不可改易,身意精勤不顧軀命,於四供養心無貪著;安住十二頭陀之行,不求己利及以名譽,舍心愛滯得四神足,離四顛倒及煩惱刺渡於四流,於四威儀修四念處,令得五根修行五力,舍於五結不求五欲福報之慶,舍五穢心修五解脫,善知五陰棄六慾處及六身受,除六愛身修於六念,知六識分勤求六通,修七覺意深知七界,所謂害界、恚界、出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及以滅界,除斷七使及七識住,舍八懶惰去八妄語,知世八法得八大人覺,知八解脫修八正道,舍於眾生九居之處,除九慢法放棄九惱,親近修學喜等九法,又復勤習九次第定,舍十不善行於十善,方便精勤求佛十力。
「又不空見,我今略說一切諸佛所說三昧。應當勤修念報佛恩,學三昧已,即得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是菩薩以大智力,能為眾生說此三昧,其餘聲聞不能觀察宣說書寫受持讀誦。若能觀察書寫受持讀誦之者,此人福業亦不唐捐,要當得值佛出於世。若諸菩薩教化受持,疾得不退菩提之道。又不空見,諸佛所說唸佛三昧名為要法,諸大聲聞所不能行。若人聞說此三昧者,將來之世必當值佛。」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若有修諸佛, 所說深三昧,
觀法心相續, 舍不相續念。
善觀於陰身, 離我無我想,
此身不牢固, 猶如水聚沫,
虛誑猶如化, 亦如嬰兒語。
觀色如浮云, 見受若水泡,
想如熱時焰, 觀行陰無實,
猶如彼芭蕉, 觀五識如幻,
修慚愧恐畏, 舍摩毗婆那。
應遠無慚愧, 除我無我見,
習如與解脫, 及以三空門。
又應知三受, 舍三不善根,
常學三善根, 求最勝三昧。
勤行戒定智, 速得甚深定,
離諸邪見等, 正習此三昧。
舍世眾諍論, 常修出世法,
觀察身念處, 受心亦復然。
於法無疑惑, 不久得此定,
常行禪解脫, 不惜身壽命。
多聞不貢高, 不誹謗諸法,
聞法應受持, 持已諦觀察。
常供養諸佛, 法僧亦如是。
若於善知識, 恆念報其恩,
遠諸惡知友, 不聞邪師論;
應求贊善者, 常共俱游處,
不遠阿蘭若, 應求勝菩提。
等心於群生, 不毀呰諸法,
不染一切法, 應知真實法,
舍諸非法行, 不久得此定。
除一切諸惡, 及見真我者,
殺害慢淫盜, 毀呰懶惰等,
不作諸惡口, 邪論諍訟等,
次第說佛法, 當求此三昧。
施戒及忍辱, 精進禪智等,
常勤精修習, 成就此諸度,
不久當得斯, 功德定法行。
若舍內身份, 及外財眷屬,
不久得菩提, 最靜心三昧。
若人心如地, 水火風空等,
皆悉當速疾, 獲此妙三昧。
若有諸人等, 身心甚端直,
不貪著衣食, 床褥及醫藥,
是人當疾得, 如此之三昧。
成就四正勤, 具足四如意,
舍於四顛倒, 及四煩惱刺,
永度於四流, 棄捨諸受取,
修行五根力, 除斷於五結,
不求五欲報, 舍諸煩惱心,
應修五解脫, 及五身三昧,
諦知五陰法, 深修六和敬,
遠離不恭敬, 除去六觸身,
觀六度相續, 舍彼六愛身,
成就於六通, 深修六念處,
亦復勤專行, 六識之法分,
修七菩提分, 復行於七財,
念舍憍慢處, 除斷七種使,
當修如此行, 以求勝三昧。
舍彼七識住, 除此八妄語,
常修八正道, 得三昧不難,
得八大人覺, 行八解脫門,
知世間八法, 即為最勝智,
如此常修行, 得三昧不難。
自離於九惱, 亦不惱他人,
修喜等九法, 次當得三昧。
聰慧舍十惡, 修行十善業,
又能遵十力, 得三昧不難。
常受持善法, 舍諸不善法,
晝夜常攝心, 得三昧不難。
住此三昧已, 不思議力說,
常見佛金色, 亦得聞演法。
若欲見十方, 滅度現在佛,
及以未來世, 饒益眾生者,
是人當修此, 最上妙三昧。」
菩薩唸佛三昧經卷第五
[编辑]正觀品第十之餘
[编辑]爾時,不空見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菩薩若欲成就一切諸佛所說唸佛三昧,云何當令其心相續?」
佛告不空見:「是諸菩薩,若能至心憶唸過去、未來、現在十方一切無量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悉知眾生往來生死,住胎具足母族亦然,及善相好、四毗舍羅、慈悲喜舍、慚愧恐畏、威儀等行悉亦具足,及舍摩他、毗婆舍那、解脫知行諸解脫門,念、處、正勤、神足、根、力、覺道等法皆悉具足,知諸四流及生具足,亦知眾生源始具足,生諸六通起大神足,戒、定、智慧及以解脫、解脫知見無不具足,無礙解脫及無礙利一切善法亦皆具足,色心清淨、境智清淨、金色等身清淨具足。而此菩薩應如是念:諸佛如來至心不動,亦當安住無所著心。
「復應如是心相續觀:為何等法是如來耶?為以即色是如來耶?為當異色是如來乎?若以即色是如來者,色處眾生具足色陰,而是眾生應是如來。若以異色是如來者,除十二緣豈有如來?又以即受是如來耶?為當異受是如來乎?若以即受是如來者,一切眾生具足受陰,而是眾生應是如來。若以異受是如來者,除十二緣何有如來?想、行、識等亦復如是。為即眼根是如來耶?為異眼根是如來乎?若即眼根是如來者,一切眾生應是如來。若異眼根是如來者,除十二緣何名如來?耳等諸根亦復如是。為即四大是如來耶?為異四大是如來乎?若即四大是如來者,內外四大亦是如來。若離四大是如來者,除十二緣何有如來?地、水、火、風皆亦如是。
「菩薩如是相續觀已,明見色陰既非如來,異彼色陰亦非如來;又見受陰即非如來,若異受陰亦非如來;即想、行、識非如來者,異想、行、識亦非如來。又見眼根非即如來,見異眼根亦非如來;耳、鼻、舌、身非即如來,異耳、鼻等亦非如來。見色、聲等非是如來,異色、聲等亦非如來;見香、味、觸非是如來,異香、味、觸亦非如來;見意及法非是如來,若異意法亦非如來。見即四大非是如來,見異四大亦非如來;地、水、火、風亦復如是。菩薩如是心相續觀,於一切法得方便智。
「又不空見,汝以何法能得無上菩提道耶?為以身得?為以心得?若以身得,此身不淨,無所覺知如草木瓦礫;菩提非色無有形質,其相空寂不可見法。此身既如草木無知,云何當得菩提道耶?若以心得無上道者,心無形相猶如幻化,菩提無心亦無色貌,如幻如化云何可得?若諸菩薩得如此解,非身能得無上菩提,亦非心得無上菩提,不離身、心得無上道。」
爾時,佛告不空見言:「應當如是觀於如來,作是觀者名為正觀。又不空見,菩薩如是相續觀法心不動搖。菩薩應當如是深解,則不退於三昧法也;又常離於不相續心,必當疾得無上菩提。」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心心相續念, 去來今現在,
一切普眼尊, 不久當見佛。
住佛大威力, 慈哀利世間,
憶念人中華, 調御功德尊。
當念昔生死, 住胎母族姓,
容相悉具足, 不久當見佛。
唸佛八十好, 及宿世因緣,
恆集最勝業, 正念善法意。
唸佛六神變, 及大自在通,
戒定智解脫, 皆悉得成就。
云何最上師, 得此寂靜地?
念慈世間尊, 悲喜舍最上。
慚愧力無畏, 世間威德師,
唸佛舍摩他, 毗婆舍那等。
又念智解脫, 及以三空門,
具念修正勤, 神足亦復然。
念根力具足, 及以菩提分;
唸佛離生滅, 獲此寂靜處。
念難思善法, 色受皆清淨,
想行及以識, 清淨亦如是。
唸佛真金色, 安住無著心,
觀何法名佛, 攝心恆相續。
念色非如來, 四陰亦如是,
離陰非如來, 想識應當知。
念眼非如來, 耳等法亦然,
離眼非如來, 五情法皆爾。
念十二因緣, 調心得見佛,
念四大非佛, 異此四亦非,
應了十二緣, 見佛不為難。
若使諸佛陰, 而是如來者,
眾生悉有陰, 亦應即如來。
若欲得根力, 當念十二緣,
陰非世間師, 異陰亦如是。
往昔諸因緣, 相續恆分別,
是以能攝取, 不思議智力。
此身常無知, 如草木瓦礫;
菩提無形色, 寂滅恆不生,
身不觸菩提, 菩提不觸身,
心不觸菩提, 菩提不觸心,
而能有觸相, 實為不思議。
此是佛世尊, 最勝寂靜處,
善能滅一切, 外道諸邪見。」
爾時,不空見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菩薩云何得知我見?云何復當得離斯見?」
爾時,世尊告不空見:「菩薩若欲捨我見者,莫著住處,當依無依,欲以法明利益一切,欲吹法螺擊大法鼓,欲造法船建立法橋,度諸眾生生死有流,欲觀身相及不相續。此身不淨穢惡充滿,膿血涕唾九孔恆流,無常敗壞眴息不住,危脆難信不可愛樂,猶嬰兒語虛妄無知。是身不實如水聚沫,縱復假以衣服飲食,香熏莊嚴種種寶飾,於百千歲恣隨其意,會當磨滅長夜無益。如此身性是生死法,又為蟲獸之所食啖,復於長夜或在地獄、畜生、餓鬼、閻羅王所受無量苦未曾暫息,又於永劫處生死中為他僮僕策使萬端。此身長勤受眾苦惱,而初不能知苦、斷習、證滅、修道行諸功德。此身雖小受污甚多,應以是身施諸眾生,若有惜命施其以壽,若須力者當惠其力,須肉與肉,須血與血;當施須者不求勿與,或於彼人無所利益。願以捨身善心因緣,除我見惑得解無我。住是捨身思惟觀時,不復著於我見之惑,以不堅身修於堅身。
「又不空見,譬如村邑,多有童子相隨出村,遊戲水邊見水聚沫,是諸童子競取弄戲,而此聚沫不自覺知,為他所弄亦無痛癢。如是,不空見,若有菩薩觀自己身,當知此心猶彼聚沫無有分別。若此菩薩作是觀者,不久當得此深三昧,亦當疾得無上菩提。」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欲求最勝定, 得不思菩提,
永舍於我見, 常應觀此身:
無常苦不淨, 涕唾臭污等,
九孔流諸穢, 甚為可厭患。
虛誑無真實, 此是磨滅法,
眩惑猶幻化, 亦如水聚沫。
我此身危脆, 瘡疣之窟宅,
周遍皆臭毒, 無一可樂處,
養之初無益, 卒為蟲狼食。
一切諸樂具, 供膳於此身,
會歸當朽滅, 終不得一實。
長勤無邊劫, 苦痛恆萬端,
地獄畜生報, 根本受苦處,
長夜增飢渴, 不可不思議,
眾苦所逼迫, 為此乖菩提。
我此身不實, 應施諸眾生,
解法心無惜, 所須便給之。
作此思惟已, 即唱如是言:
我今舍此身, 血肉隨意取!
若有惜命者, 我當惠其壽!
亡軀濟眾生, 為疾得三昧。
段段求水沫, 未曾得堅實,
我身亦如是, 求真不可得。
若得此正觀, 疾成菩提道!」
爾時,世尊即便微笑。諸佛如來法皆如是,當於世尊微笑之時,面門即放種種色光,青、黃、赤、白、紅、綠、玻瓈,上至梵天從彼還下,繞佛三匝復至頂上,斯光俄頃忽然不現。長老阿難即從座起,更整衣服,右膝著地,合掌向佛以偈問曰:
「最勝調御尊, 微笑非無緣!
無上世間師, 願為我宣說,
為以何因緣, 而現此微笑?
金色百福嚴, 善解於真諦,
哀矜利益者, 世間所歸趣,
為以何因緣, 而現此微笑?
無等人中尊, 最上無過者,
如來諸功德, 清妙無瑕穢,
復以何因緣, 而現此微笑?
住聖大悲尊, 一切所歸者,
已離諸煩惱, 以淨調御音,
唯願為我說, 微笑之因緣!
今日誰應得, 若此深廣義?
誰住堅固地? 誰國遇吉祥?
世間所歸尊, 何故現微笑?
一切所歸趣, 調御為我說!
願聞清淨人, 微笑之因緣,
若蒙聖開演, 疑惑則永除。」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我向說此相續觀時,三萬人得法眼淨,八萬百千億那由他天亦悉離垢法眼清淨,復有三萬億那由他比丘、比丘尼證阿那含,復有三萬比丘、比丘尼及清信士女得無生忍。三萬眾生發菩提心,即皆修習菩薩之行,於人尊劫悉當成佛,此是初發無上道心。復有九萬億那由他諸眾生等,悉皆不退菩提之道,當得作佛,號曰放光及離垢尊釋迦牟尼日光相佛、月光明佛、天中尊佛。九十二億那由他眾,發聲聞心當成羅漢。」
爾時,世尊作是語時,聲震三千大千世界。佛以天眼見於十方,九十億百千那由他諸佛剎土。其中眾生皆見如來放眉間光,名曰明焰,遍照十方,眾生見已心驚毛堅。時彼剎土無量百千萬億那由他諸眾生等遇斯光者,其中有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有多眾生發菩提心,皆不退轉無上菩提,於未來世當得作佛,皆同一號號不退轉。
爾時,世尊欲令此義光宣明顯,重說偈言:
「我向宣說此, 心相續觀時,
即有六十千, 九十九億眾,
以聞法利故, 而發菩提心;
復有三萬人, 皆得聖慧眼,
已聞相續念, 寂定之菩提,
此等悉得免, 惡道之苦難。
八萬億諸天, 既聞如來音,
獲得淨法眼, 永離惡趣苦。
三萬億四眾, 得不起法忍,
度脫諸惡道, 無復苦惱患,
當得成佛道, 如春之敷榮。
三萬億諸人, 學於菩提道,
是人亦當得, 諸佛大威力,
既成無上道, 憐愍於世間。
六萬千天子, 學習於菩提,
樂中之樂行, 猶如彌勒尊。
無礙世間依, 以笑廣利益!
阿難汝當知, 皆有因緣故,
是以我今日, 示發此微笑。」
微密王品第十一
[编辑]爾時,不空見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云何當知安住慚愧、恐畏等法,舍無慚愧得此三昧?」
爾時,世尊告不空見:「此諸菩薩所以慚愧,身作諸惡而懷羞怖,口意行惡復生恥辱,嫉妒、懶惰亦復如是。若起不善,恭敬諸佛,畏懼諸天及以世人,惡不善法可羞恥故,菩薩如是則住慚畏,舍無慚畏諸不善法,勤修眾善護清淨行,默然閒寂三業具足,不久亦當得此三昧,生生恆得值遇諸佛,當疾得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又不空見,奇哉希有!我唸過去經阿僧祇億百千萬那由他劫,初第三劫名為善生,次復有劫名曰寶炬,次復有劫名蓮華池。時濁劫起余一千年,次復有劫名曰樂住。時有國王生此劫中,名勝微密,有大威德勢力自在。王所住城名拘修摩清淨香聚,其城縱廣七十由延,有十二重七寶莊校,嚴麗光明如善建城。城北有地名為離垢,此處有苑苑名安隱,縱廣正等面十由延,周匝皆有諸多羅樹,其苑法式猶善建園。又不空見,爾時有佛,號曰明相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現於世。」
佛告不空見:「時明相佛與其眷屬住安隱園,所從比丘九十九億百千那由他皆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心得自在所作已辦,所應學者皆悉已學。明相如來應正遍知,於其晨朝著衣持缽,翼從比丘入城乞食。時微密王聞佛當來,即乘大象象名樂手,前後導從無數百千,皆共出城奉迎世尊。又不空見,是微密王遙見佛來,光色相好微妙殊特,皆大歡喜,即便下象趣如來所,頭面禮足,右繞三匝,即於道路請佛及僧,時明相佛默然許之。王既知佛已受其請,即於其夜掃灑燒香,嚴辦種種珍妙供具。復於城內遍豎幢幡,懸諸華鬘、瓔珞、寶蓋,牛頭香汁以灑塵坌,散種種華嚴飾於地,以篋盛華置於座前,作眾妙伎以用供養。又不空見,王辦供已,於晨朝時與諸營從,詣安隱園頂禮如來,白言:『世尊,食時已至。』時明相佛聞王請已,即如其相現大神通,與諸比丘俱升虛空,放淨光明九萬百千照於東方,三方亦然。一一光中有八十億那由他等諸妙蓮華,一一華上有化如來,相好具足如明相佛。是諸如來眷屬無量,左侍帝釋,右侍梵王,猶如真實釋梵無異。
「又不空見,明相如來現此種種神變相時,一念之頃欲色諸天,即作無量眾妙伎樂,以天栴檀、多摩羅跋、沉水、華鬘,如是諸香以用供養明相如來。時彼世尊為王說法:『大王當知,諸行無常,有為皆苦,不實故空,一切諸法悉無有我。所以者何?此身不淨,九孔流穢猶糞中蟲,破壞危脆唸唸不住,四大諸陰假以為身,飢渴寒熱恆來侵迫,虛誑幻炎猶水聚沫,不得自在磨滅之法,強名為人無一可恃。是故大王當深觀察,生死諸行甚可壓患,當勤方便求速遠離。』時微密王聞是語已,合掌向佛而作是言:『如是,世尊,誠如聖教。有為諸行無常、苦、空,一切諸法皆悉無我,現見此身不淨臭穢,眾苦之聚甚可厭患。』時王見佛神通相貌,及聞如來所說之法,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又不空見,時彼如來,知王已發菩提之心,與諸大眾俱受王請,乘虛而往至城便下。是王從佛步入宮門,獻座已訖次第而坐。王與群臣、宮內眷屬,及國人民侍立左右,擎諸供膳前受嚫願,各各授食皆令充足;飯食已訖漱口澡手,復以種種華香伎樂,名衣上寶而以供養。時微密王即於是日,舍四天下及八十四億那由他妃後婇女,以國王位付其長子,與八十億那由他人俱共往詣明相如來,於彼佛所出家修道。王出家已將欲請法,白言:『世尊,云何菩薩得諸佛所說唸佛三昧?若人能得此三昧者,當疾成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具足見法。』時明相佛告微密比丘:『菩薩有二法得此三昧,亦當疾成無上菩提。何謂二法?菩薩應當信於如來所說經典,此大方等諸佛行處。菩薩具足此二法者,得此三昧當疾成佛。復有二法。何謂為二?舍摩他、毗婆舍那。復具二法,舍我無我,安住慚愧、恐畏等法。菩薩若能具足二法,得此三昧疾成正覺。』」
告不空見:「是微密比丘白明相佛:『云何菩薩安住慚愧、恐畏之法,得此三昧?』明相如來告比丘言:『菩薩應當舍三惡業、無慚愧等諸不善法,住於慚愧、恐畏之法。而是菩薩慚畏具足,舍諸不善修行善法,應護清淨身口意業。』又不空見,是時比丘,於彼佛所聞說過患,即舍無慚,恐畏諸惡,精勤攝心住諸善法,不失善法欲令滿足。復更攝心安住正觀,觀一切法不增不減,亦不見法去來生滅。微密比丘作是觀時,不見諸法有種種相,觀十二緣如夢如炎,觀於諸法如影幻化,觀於諸法無增無減,觀於諸法無名無性,觀一切法無滅無生。微密菩薩如是修行,不久當得此三昧也;獲三昧已辯才不斷,過六萬億那由他劫,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告不空見:「汝莫生疑,爾時舍國出家學道微密王者,豈異人乎?蓮華上佛如來是也。微密菩薩安住慚愧,修習成就一切善法,不久便得如此三昧。又不空見,我今語汝諸佛所說唸佛三昧。若有眾生不種善根,終不得聞如此三昧。」
告不空見:「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曾於過去無量佛所,親近供養植眾善本,方得聞此三昧寶王,何況書寫、讀誦受持、分別解說、觀其義趣!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所種善根無量無邊不可稱計。是諸人等修菩薩乘,方得少聞如此三昧,次第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唯除身證。」
時不空見白言:「世尊,是諸眾生不學大乘,為能得此三昧寶不?」
佛言:「如是,亦當能得。又不空見,譬如有藥,其質堅[革+卬]不可斫刺,以石磨取用之涂鼓。若有怨敵臨陣戰時,彼軍亦以毒涂其箭,聞鼓音聲毒不能行。如是,不空見,若善男子、善女人等,少得遇聞三昧光聲,是人皆當得於無上菩提之道,唯除身證。又不空見,譬如眾生若依須彌金色之邊,其身即與彼山同色。所以然者?山勢力故。如是,不空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等,少聞三昧威光之力,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唯除身證。所以者何?而此三昧,功德最勝不思議故。
「又不空見,譬如諸水悉入大海同其一味。所以然者?以海力故。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不能讀誦持說書寫,但得暫聞此三昧寶,一切皆當得無上道。所以者何?三昧力故。又不空見,若人正說諸佛法門得三昧母,說此三昧是名正說。若人正說如是三昧,無量無邊功德之聚,攝取長養是名正說。又不空見,菩薩摩訶薩修行佈施,於一念頃以眾妙寶,奉獻恆沙諸佛世尊,以此功德當得成佛;若人讀誦受持解說書此三昧,功德勝彼佈施之福不可稱計。」
爾時,世尊即說此偈:
「我念往昔生, 調御明相佛,
一切諸世間, 咸共所歸趣,
慈悲哀眾生, 為說眾妙法。
是佛大知見, 明了三世法,
如此普明尊, 世間最為上。
如來不思議, 無量深智力,
開顯諸法門, 為利群生故,
發起大悲心, 拔濟無量苦。
明相善逝尊, 八億聲聞眾,
皆是阿羅漢, 諸漏悉已盡,
是諸應真等, 隨從法王游。
時有安隱園, 在城東北隅,
大仙經行處, 恆與聖眾俱。
時有轉輪王, 微密勇健士,
憐愍一切故, 導從出彼城。
是王遙睹佛, 其心甚寂怕,
相好殊世表, 威儀亦無比。
王即步奉迎, 往到世依所,
既至如來前, 頭頂接足禮,
合掌恭敬已, 往住於一面,
請佛受明供, 世尊默然許。
王知佛垂許, 還敕諸官屬,
灑掃宮城內, 嚴辦諸肴膳。
王復到佛所, 白言食時至,
世尊若矜愍, 願時屈威神,
與諸聖眾俱, 至當奉微供。
時佛聞王請, 即現大神變,
普放千億光, 遍滿十方剎,
一一光明中, 化作億蓮華,
大悲愍眾生, 為眾現斯瑞。
又告不空見, 彼諸蓮華中,
有大威德王, 相好特端嚴,
各以最勝意, 廣說諸佛法:
諸行皆無常, 苦空亦如是,
無我恆不實, 此為磨滅法,
有何聰慧人, 而生樂著心?
諸行猶幻炎, 破壞流動法。
大悲明相佛, 演說如是法。
諸天見世尊, 奮大神通時,
作眾上妙伎, 廣設香華供:
善哉佛威力, 不可得稱說!
王睹神化已, 兼設妙供養,
捐去四天下, 及以五欲樂,
出家守一心, 以修菩提道。
是王學道時, 問彼明相佛:
安住何等法, 得佛力三昧?
時佛說二法, 如是應當修,
得此深妙定, 施不思議樂。
聞佛說法已, 踴躍充遍身,
即發菩提心, 當得此三昧。
微密比丘者, 蓮華上佛是。
若人信如來, 不誹謗此經,
是人住佛境, 疾得此三昧。
若人畏生死, 心不著於我,
常修舍摩他, 及毗婆舍那,
是人如此相, 疾得此三昧。
安住慚恐畏, 常修於止舍,
利智勤苦行, 速得此寂定。
觀法無增減, 一切如虛空,
是聰慧菩薩, 疾得此三昧。
不見諸法起, 亦不見其盡,
恆觀法無常, 亦如夢幻等,
常能勤習行, 不久得此定。
不見法異相, 唯睹無生滅,
又如影響炎, 當得此三昧。
觀諸法平等, 無有差別相,
內既無身想, 觀外亦復然,
不見其名字, 亦無有生滅,
若能如是觀, 疾得此三昧。
時微密比丘, 如是諦觀已,
初中及後夜, 其心常相續,
既聞如來說, 不久得此定,
即於一念頃, 而證此三昧;
得不斷菩提, 即睹十方佛,
具諸有為行, 其心漸清淨。
比丘在生死, 滿十六千劫,
曾供無量億, 諸佛之世尊,
然後獲寂定, 得於無上道。」
佛告不空見:「莫心疑不信,
汝是聰哲人, 勿懷於異見。
爾時比丘者, 蓮華上佛是!
我今語於汝, 諸天及世人:
若欲觀一切, 無量諸法者,
是人當應修, 如此妙三昧。
若有人樂欲, 生無量功德,
施眾難思樂, 當持此三昧。
若人樂欲見, 十方三世佛,
復樂轉法輪, 當持此三昧。
若有人樂欲, 具足諸相好,
深知生死緣, 亦備眾善本,
是以當勤持, 如此勝三昧。
若有人樂欲, 遠離諸惡趣,
為利眾生故, 當持此三昧。
如是善人等, 昔已曾供養,
非一二與十, 無量億諸佛,
求最上菩提, 得持此三昧。
若人樂欲求, 正念聞三昧,
已曾多供養, 過去無量佛,
是人久勤修, 過去所行道。
若人於彼處, 聞說勝三昧,
即發歡喜心, 踴躍意無量,
昔已曾供養, 多億天中天。
若人於此經, 常修相續心,
讀誦及解說, 受持與書寫,
是人已曾見, 無量大明力。
譬如戰場所, 他陣放毒箭,
以聞藥鼓聲, 毒消得歡樂;
若人聞如是, 勝定妙三昧,
為他說此法, 得明三昧力,
當來必成佛, 唯除身證者。
如須彌功德, 依者同其色,
行者有深慧, 聞定亦復然。
若有人得聞, 最勝三昧聲,
斯人功德聚, 猶如大海量,
決定明三昧, 當得於菩提。
譬如江河水, 悉入於大海,
異本眾流相, 皆同一鹼味;
若人聞如是, 微妙之三昧,
即同菩提性, 無異無分別。
若有諸菩薩, 於多億劫中,
勤修行佈施, 為利一切眾,
諸佛世依所, 廣植無量業;
是諸菩薩等, 涉歷無數劫,
雖行佈施業, 得福未為多,
慈心說三昧, 功德勝於彼。
如母能生育, 此三昧亦然,
顯現難思議, 諸佛之功德。
是人聰慧故, 常修此三昧,
不久當疾得, 無上自然佛。」
三法品第十二
[编辑]爾時,不空見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具足幾法得此三昧?」
世尊即告不空見言:「菩薩若能具足三法,得此諸佛所說三昧。何者為三?所謂不貪、不嗔、不痴,如此善根。若是菩薩住於無貪,便得滿足檀波羅蜜;心得安住如此法已,攝取不貪清淨善根,永離貧窮恆得豪富,具大威勢如日光曜。如是菩薩所修功德,皆為一切諸眾生故,所可宣說無不信受,得此三昧不以為難,亦當疾成無上菩提。菩薩具此妙善功德,天人敬信。菩薩若復能修不嗔善根之行,滿足忍辱波羅蜜也。若是菩薩安住忍度,若人罵詈刀杖加之,解其支節,斷其頭首,不生一念忿惱之心,亦不說他諸惡過咎,攝取不嗔清淨善根,慈心為利一切眾生,是以修行如此三昧。菩薩安住此三昧已,得與諸佛世尊常俱,乃至夢中不離見佛,經行坐臥皆獲安樂,諸天護念不見惡夢,寤寐歡喜,刀不能傷,毒亦不害,水所不[漂+寸],火所不燒,所資四事恆得豐足,亦為一切皆令歡喜,疾當得於無上菩提。若是菩薩除舍無明,具足不痴善根之時,正觀修行毗婆舍那,即便攝取不痴善根,於一切法決定巧便,滿足般若波羅蜜也,他來問難疾能答對。菩薩具足如是三法,速當得此三昧之寶。
「又不空見,若是菩薩復具三法當得此定。何謂為三?應觀一切諸行無常,應觀一切諸行皆苦,應觀一切諸法無我。菩薩具足如此三法,當得斯定疾成佛道。又不空見,若是菩薩復具三法當得此定,疾成無上菩提之道。何者為三?所謂供養現在諸佛,及以滅度如來舍利,若以華香、幢蓋、繒幡、種種珍妙而以奉獻,若自供養勸人令行,復應發願作如是言:『以我善根佈施因緣,願得諸佛所說三昧。』又不空見,復當讚嘆現在如來般涅槃佛真實功德,贊戒功德、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威儀神通、教化辯才、阿蘭若行及以慈悲喜舍之法,復更殊勝讚嘆佛法儀容相好無量功德,既讚嘆已復發願言:『若我讚嘆諸佛功德,設獲微福,以此善根,當得諸佛所說三昧,疾當得成無上菩提。』
「又不空見,菩薩摩訶薩於諸佛所,聞此三昧功德名字,有三隨喜。何謂為三?如過去佛往昔已曾修菩薩行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彼諸佛求是三昧,我亦隨學求此三昧;亦為自利及利他人,聞三昧已即生隨喜,我亦當復隨彼隨喜,此是第一隨喜者也。又不空見,如彼未來諸佛世尊,亦當修習菩提之行,聞此三昧自利利他生於隨喜,我亦隨喜,是名第二。若諸如來住現在世安隱住快樂,斷不善行舍諸惡趣,變化幻術種種伎樂圍棋博弈,一切諸惡悉皆離之,深定大悲無不具足;如彼諸佛往昔已曾修菩薩行聞此三昧,即便求之生隨喜心,我今亦爾,如過去佛隨而喜之,是名第三。
「又不空見,此三隨喜與發願俱,若我所獲善根功德,願使眾生常得是定。又不空見,菩薩具足此三隨喜,亦當疾得如是三昧。又不空見,若善男子、善女人等,隨喜斯定得此善根功德之聚,為此善根以譬明之。如有一人以彼三千大千世界恆河沙為聚,於大聚中捻取一沙,擲過無量不可思議億那由他無邊世界;復取一沙擲過無量無數世界,如是次第盡大沙聚。此諸世界,若善算師、算師弟子,能得邊際知其數不?」
時,不空見即白佛言:「如此人者不能知也!唯舍利弗、不退菩薩,乃能知此世界之量!」
告不空見:「不可思盡若干世界滿中珍寶,其高過於諸天所居,乃至非想非非想處,以此珍寶施諸眾生,此善男女得福多不?」
時,不空見即白佛言:「甚多!世尊,無量無邊。」
爾時,佛告不空見言:「我當語汝,若善男女於諸佛剎滿中珍寶,以用施於一切眾生。若善男子、善女人等,聞此三昧三隨喜已,發願求於無上菩提,亦復欲樂修於多聞;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所獲功德勝彼施福,無量無邊不可稱計。」
佛告不空見:「此唸佛三昧即是一切善根之母,如是說者名為正說。」
菩薩唸佛三昧經卷第六
[编辑]勸持品第十三
[编辑]爾時,世尊告不空見:「乃往昔世過阿僧祇阿僧祇無邊大劫,爾時有佛,號寶勝光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現於世無與等者,一切人天所共恭敬,解脫調伏度生死岸,無上最勝第一世尊,為護一切世間之師,今世後世皆悉明了,所可說法初中後善,其義深遠,其語巧妙,具足清白梵行之相。時寶勝光如來世尊於彼經行,與三萬億百千聲聞,皆住學地,人天恭敬。是寶勝光佛從臥而起心生念言:『此諸聲聞皆住學地,當隨所樂為說深法,令彼速得盡諸有漏。』」
告不空見:「寶勝光佛即時便現大神通力,令此三千大千世界,遍滿其中皆成煙炎。是諸聲聞見此神變,不生怖畏皆大歡喜,譬如比丘得四禪樂。」
告不空見:「寶勝光佛於夜後分為說法故,即現種種神通變化。時寶勝光佛告諸聲聞:『汝等比丘見此三千大千世界煙炎不耶?』比丘白佛:『唯然,已見。』『比丘當知,有為諸行無常、苦、空,一切諸法皆無有我。所以者何?此身不淨,九孔常流臭穢充滿,諸行無常輪轉之法,危脆不堅一念不住,生老病死之所逼切,猶如幻、炎、水聚、泡沫,無人無主猶若草木,甚可患厭應速遠離。』」
佛告不空見:「是三萬億百千聲聞,聞寶勝光佛說是法時,是諸比丘見法住法,選擇善法度四顛倒,於佛法僧得淨善法,能不信他皆得漏盡。時諸聲聞同聲白佛:『如是,世尊,有為諸行無常、苦、空,一切諸法皆悉無我。此身不淨九孔流溢,甚可厭惡應速舍離。誠如聖教!誠如聖教!』又不空見,有三示現,神通示現、教詔示現、說法示現。時寶勝光佛以此示現,如是調伏諸聲聞眾,度三脫門空無相願,及三萬億百千那由他諸菩薩等,皆當得成無上菩提。」
告不空見:「是諸菩薩聞彼世尊說寶三昧,開化人天八萬四千億百千歲,轉法輪已然後滅度。」
時,不空見白佛言:「世尊,彼寶勝光如來出世,調伏聲聞為有幾何?正法、像法住世幾歲?」
爾時,世尊告不空見:「如是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星宿可知其數,寶勝光佛諸聲聞眾,無量無數不可限量。寶勝光佛般涅槃後,正法住世足八十億那由他歲,像法住世十二億歲。於是中間有佛出世,號曰慈行,壽不可稱量。其佛身長足一由延,國人身量六拘盧舍。蓮華周圓亦復如是,悉以此華遍佈大地,一切眾生游息其上。
「爾時世界名多蓮華,其地柔軟猶如鹿茸,若觸身時狀若天衣,一切眾生快樂無極,又如自在諸天宮殿。是諸眾生欲度東海,眴頃之間便到彼岸;南、西、北方亦復如是,若有眾生凡欲所之發心即至。是寶勝光佛初成道已,時四海內其地縱廣,足八萬億百千那由他,諸聲聞眾悉滿其中,諸阿羅漢皆各一食,唯除阿難。金剛密跡及阿逸多八十那由他不退菩薩,請彼慈行如來世尊,為諸菩薩說此三昧。將欲分別顯示之時,一音之中而說偈言:
「『若人勤方便, 求習出家行,
競修最勝法, 摧破四魔軍,
猶如大象王, 踐踏眾小草。
若人欲疾得, 寂定菩提道,
為諸眾生故, 修行此三昧。
敷演淨妙法, 施彼一切樂,
是人則與佛, 同其大悲心。』
「爾時,慈行佛般涅槃後,有一比丘名曰樹王,於正法中廣宣流布是妙經典三昧寶王。有轉輪王號帝幢天,有大威德政法治世。是王有城名帝幢處,縱廣正等十二由延,城郭樓觀皆是真金,種種彩畫眾寶莊嚴。其城四面各有三門,國界嚴飾如善建城。
「又不空見,時王帝幢於夜後分眠寐之中,有淨居天來至其所,即於夢中而告之曰:『大王當知,有三昧名諸佛所說唸佛三昧。若有菩薩修是三昧,恆生淨土不離見佛,世出世辯無不具足,必當疾得無上菩提。』時王忽然於夢驚寤,猶見此天故在其前,即白天曰:『誰能受持如是甚深唸佛三昧?』天告王曰:『去此不遠有大比丘名曰樹王,常樂受持讀誦敷演,如說修行是深三昧。』爾時,帝幢從彼天所,受此三昧及比丘名,至心憶持不令忘失,即於晨朝舍四天下金輪七寶及八萬億無數百千宮人婇女,為求三昧甚深法故,即與眷屬同時舍家,俱共往詣樹王比丘。
「又不空見,時彼四眾天龍八部皆共圍繞,有九萬億欲界諸天、八萬那由他諸菩薩等,亦與眷屬恭敬圍繞。樹王比丘時為大眾,說此甚深唸佛三昧。帝幢大王即至其所,以天真寶散比丘上,五體投地至心頂禮。復持八萬淨妙金華、天曼陀羅、沉水、末香,又以敬心奉散比丘。供養既畢即與眷屬,皆悉出家被淨法服,為欲修習此三昧故,供養恆沙無量諸佛。與其眷屬求是三昧,八萬四千億那由歲,衣服、飲食及諸珍寶,親近供養樹王比丘,常自受持讀誦解說,如說修行是妙三昧,亦化一切無量眾生,大悲為心初無懈惓。帝幢菩薩及其眷屬,聞樹王師說此妙法,至心受持未曾暫舍,深生恭敬恆如佛想,精勤修習初不休息。樹王比丘皆悉成就彼八萬億百千比丘,修菩薩行往不退地,然後滅度,彼諸眷屬皆亦命過 時復有佛出於世,號閻浮幢如來世尊,十號具足。帝幢比丘既值世尊供養恭敬,咨稟如是甚深三昧,受持讀誦如說修行,饒益一切人天世間,皆得無上菩提大利。帝幢比丘廣宣流布諸佛所說甚深定故,過三千劫當成正覺,又能成就九億百千那由他等無量眷屬,皆悉安住不退菩提。」
爾時,世尊告不空見:「時帝幢王大比丘者,豈異人乎?今現成佛,號曰高行如來、世尊、應、正遍知,十號具足。又不空見,汝今當知,以是三昧威神勢力,饒益如是無量眾生,以少聞故常值佛世。又不空見,若有菩薩少得聞此三昧名故常值佛世,何況菩薩於今現在!若得聞遇此三昧經受持讀誦,其福如上已不可量,何況復能廣聞受持、讀誦解說、如說修行!又不空見,若有菩薩乘,於大乘、辟支佛乘及聲聞乘、人天之乘,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或得暫聞是妙三昧,是諸菩薩及善男女皆當疾得無上正覺。
「又不空見,是諸人等,譬如有人在閻浮提見彼明相,決定必知日出不久大光普照,閻浮提人因日光明,能得分別青黃等色;如是,不空見,若有行者略聞諸佛所說三昧,是善界子、善女人等,不久當得無上菩提,猶彼明相知日必出。汝當深信此妙三昧,受持憶念勿生疑惑。又不空見,善男子等如劫將盡六日出時,一切大地皆成煙焰;七日出時,三千大千世界之中一切洞然;如是,不空見,善男女等學大乘者有不學者,若得少聞此三昧寶,書持讀誦解說其義,皆當疾得無上菩提。又不空見,善男子等譬如堀井若見淤埿,必定知水不復遠也。又不空見,若有菩薩及諸眾生,於佛所說唸佛三昧,應當書寫受持讀誦,解說其義,如說修行,憶而不忘;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不久疾得無上菩提。
「又不空見,善男子等,譬如有人吞金剛丸,時諸聰慧善男子等,必知此人定死不久,以此金剛極難消故;如是,不空見,善男子等若人於是妙三昧寶,受持讀誦,廣說深義,乃至少聞三昧妙法,此善男子、善女人等,不久當得無上菩提。所以者何?諸佛所說唸佛三昧如金剛故。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應、正遍知之所宣說,分別選擇威神守護,令諸行者不失作業。菩薩應當如是修習,恆欲利益一切世間,是名菩薩乘此樂行。如忉利天歡喜之園,若有見者身心踴悅;菩薩如是得此三昧,疾成無上菩提正覺,於所未聞諸章句等,若欲習學得亦不難。妙哉往古一切諸佛,為利益故分別示現,令滿句義安住法界,諸大菩薩攝持擁護,敷演教化令樂正道。如是法門次第儀式,菩薩大士皆應當知。
「又不空見,若有菩薩於此諸佛所說三昧,若少聞者是諸人等,皆當疾得無上菩提。又不空見,是故我今為汝分別開示演說。汝又當知,若得聞此諸佛所說唸佛三昧受持解說,不久疾得無上正覺菩提之道。是故汝今應當受持讀誦修行乃至書寫,亦當廣為一切四眾,國王、大臣、沙門、婆羅門,及諸異學。分別解說。所以者何?此等若聞當得滿足無上菩提。
「又不空見,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應當決定至心淨信此深三昧。所以者何?皆是往古一切諸佛之所稱讚。汝今當以不思議意,至心憶持深信此定,精勤修習令心相續。所以者何?此三昧者,皆是諸佛真實之說,隨順佛說至佛行處,選擇分別佛所證知,甚深寶財諸佛本事,往生因緣諸佛法藏,究竟秘密諸佛聖印,如實知性諸佛真身。又不空見,此三昧者,出生行人無量善根,恆得生於大剎利家、大婆羅門及余勝家,得大威力終成菩提。所以者何?諸佛所說唸佛三昧甚深妙典,能施眾生不虛果故,亦令行者得無邊福。若有聞者,是人獲得無量無邊阿僧祇等不可思議諸功德聚。
「又不空見,我今當說譬況之法成滿此義,如有智人開譬則解。猶若大施諸菩薩等,常於清旦及以中晡日皆三時,如來三昧憶念力故,以諸珍妙一切雜寶,遍滿恆沙大千世界,常以奉施億千恆沙如來世尊及聲聞眾,經百千億那由他等恆河沙劫如是大施,以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告不空見:「此大菩薩所得功德,寧為多不?」
不空見言:「甚多!世尊,無量無邊不可思議。」
告不空見:「我當為汝分別解說此施善根!如此諸佛所說三昧,第一真實佛口所說,若能書寫受持、讀誦敷演、分別解說之者,出生無量諸功德聚,比前功德其福甚多,何況聞已勸人受持,廣為四眾分別解說!又不空見,我今說此功德寶聚不可窮盡。」
諸菩薩本行品第十四
[编辑]爾時,不空見菩薩、善現菩薩、善歡喜菩薩、無量示現菩薩、無量力菩薩、無量幢菩薩、無量明菩薩、無量勝菩薩、無量智菩薩、無量修王菩薩、無量意菩薩、無量勝思菩薩、無量定菩薩、分別一切法意菩薩、分別虛空意菩薩、分別無著意菩薩、無量寶意菩薩、一切寂定自在菩薩、善教詔意菩薩,如是等比九萬百千億那由他,此諸菩薩而為上首,即從座起更整衣服,右膝著地,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於此諸佛所說菩薩唸佛甚深三昧,憶念受持,書寫讀誦,廣分別說,如說修行,令心相續乃至菩提,常當受持分別宣說。所以者何?我等皆於諸佛所說甚深經典,種種相貌未曾滿足。若有多人欣樂勤修,即能增長建立安樂。所以者何?若能次第修行是法書寫讀誦,亦教他人受持解說,必能滿足無上菩提,漸漸增進成就無餘。」
爾時,世尊知諸菩薩摩訶薩等心之所念,以佛常法即現微笑,於其面門放雜寶光,所謂金、銀、琉璃、硨磲、碼碯、珊瑚、琥珀、赤真珠寶,種種無量微妙眾色。其光普照無量世界,明耀朗徹乃至梵世,從上還下住佛頂上。譬如淨喜天寶帝幢,微妙修直甚可愛樂;此剎三千大千世界,皆悉莊嚴猶若瓔珞 時,大眾諸菩薩等,睹斯神變咸共驚嘆:「善哉!希有如來神通。」
時有菩薩摩訶薩,名慚愧安定發眾意行,即整衣服,右膝著地,恭敬合掌瞻仰世尊,以天沉水細末妙香,及天曼陀奉散世尊,即於佛前而說偈言:
「調御無與等, 色身妙相嚴,
猶如天華樹, 香氣遍十方,
具足善行意, 修習無量智,
調御大威尊, 愍利諸惡趣。
唯願無量智, 為說微笑緣!
最勝無邊智, 大威無等等,
何故現微笑, 願說其因緣?
此三千大千, 一切諸世界,
嚴飾如華纓, 淨若忉利天,
見者皆歡悅, 何因現斯笑?
盲瞑得明視, 聾者獲聰聽,
狂亂果正念, 瘖啞皆能言,
以何因緣故, 示現斯微笑?
象馬及眾鳥, 皆發和雅音,
一切諸樂器, 不鼓而自聲,
今以何因故, 天尊忽微笑?
上方諸天等, 及下世間人,
一切妙音樂, 悉演殊美聲,
何因示斯笑? 唯願為顯說!
善哉甚希有! 人天皆相見,
以何因緣故, 示現此微笑?
調御兩足尊, 矜愍眾生故,
願聞尊笑意, 令我得淨善。」
爾時,世尊知慚愧安定發眾意行菩薩,及余大士請問意故,佛即宣說如恆沙等應正遍知之所說偈:
「告諸菩薩眾, 汝等且應觀:
彼六萬八千, 諸善男子等,
往昔已墮落, 今還修菩提。
皆誓言我等, 各住生死中,
當來牟尼所, 當受持此經。
皆樂聞此典, 最勝不思議,
諸佛所說法, 心常無厭足。
我今當告汝, 此諸菩薩眾,
非唯一佛所, 發斯深敬心。
憶念於往昔, 三萬六億等,
百千那由生, 為攝法利故,
爾時於是處, 初起一切行;
又於彼前生, 恆沙大智所,
是處初起行, 攝取最勝法。
明慧人求法, 心常不滿足,
恆捨身命財, 以求菩提道。
憶昔恆沙等, 不可思議劫,
時有正覺尊, 無量大勝光,
是處初起行, 為求法利故。
又於寶勝炎, 大明及電光,
難思照一切, 是等大仙所,
三業持此法, 為攝最勝道。
日光及月光, 難思功德海,
具足一切行, 如是諸佛所,
是處初發心, 為求勝菩提。
又於彼前生, 值遇猛盛光,
及與師子佛, 於彼如來所,
三業受斯法, 求第一菩提。
於彼過去世, 諸佛恆相繼,
師子幢如來, 功德悉具足,
是處又發心, 為求法利故。
復有他方佛, 號曰勝帝幢,
調伏聞世間, 於彼諸佛所,
為求勝法故, 攝取無上慧。
無量智生等, 不思議諸佛,
法音聞高遠, 如是世尊所,
三業受斯法, 求第一菩提。
昔於善眼佛, 猶無邊火幢,
發此猛利心, 求無量菩提。
又於光力王, 變化神剎土,
住是大仙所, 以求勝菩提。
光炎生調御, 無量相德明,
於彼初發心, 求此三昧寶。
炎光及大眾, 明聚降怨佛,
如是世尊所, 求法施眾樂。
一切光如來, 難思及日明,
無量力善逝, 無邊定意佛,
於彼諸世尊, 發心施法樂。
金華大聖尊, 善華香正覺,
阿蘭若行佛, 無漏如來等,
如是諸佛所, 敬求最勝道。
此方及他剎, 過去無量智,
於彼兩足尊, 受持此三昧,
身口意勤修, 求第一菩提。
以此諸善業, 供養天中尊,
具足滿八萬, 常求無上道。
是諸菩薩等, 死此離惡道,
一切共俱生, 恆奉人天尊,
永離邪惑法, 不生卑賤家,
遠離惡知識, 親近於善友,
攝取諸功德, 乃至於菩提。
當於未來世, 值遇彌勒尊,
供養天中天, 攝取勝菩提。
慈氏尊滅後, 師子佛調御,
於彼世尊所, 為法淨三業,
攝持諸勝行, 以求正覺道。
賢劫中千佛, 無上兩足尊,
當為此菩薩, 宣說深妙法,
是諸善逝子, 必獲無礙色。
過此賢劫已, 無量光如來,
月顯及賢觀, 相繼出於世;
賢觀佛滅度, 其間甚久遠;
多羅幢如來, 紹繼廣開化;
彼諸敏慧人, 為法設妙供。
多羅大聖尊, 既入於涅槃,
分別世如來, 其後次成佛,
為深三昧故, 奉敬彼法王。
分別佛滅後, 示現尊出世,
示現聖日沒, 華上世所依,
次第成正覺, 當生一切見。
華上既善逝, 優缽羅勝佛,
出現調世間, 當供兩足尊。
優缽羅滅度, 拘修摩世依,
其次成菩提; 彼佛慧日沒,
莊嚴大勢尊, 於是出於世;
莊嚴聖眼滅, 次有眾智勝,
於彼為法故, 廣設無量供。
眾智勝滅後, 善現佛大智,
當興於世間; 善現泥曰已,
妙持世依師, 次為調御尊;
妙持如來後, 善圍繞世尊,
第一智當興, 於彼求菩提。
善圍繞佛滅, 無量光正覺,
大勝無邊明, 現前最法王,
如是三調御, 相繼出於世;
現前慧日沒, 最熾念王興,
為此法利故, 供養難思議。
知彼當來佛, 一切世主上,
受行此菩提, 為求法壽命。
以是諸善業, 於此界命終,
得供無量壽, 大威降怨佛。
既值人中尊, 廣設無邊供,
為得法義利, 攝第一菩提。
住彼諸世界, 眾多世智所,
為利益眾生, 不求五欲樂。
奉敬多億佛, 當成無礙智,
憐愍脫眾苦, 安樂諸世間。
獲最勝菩提, 彼剎廣難議,
眾寶妙莊嚴, 無邊淨妙樂。
若億那由他, 是諸菩薩等,
贊人中法王, 不思議佛智。
我今告汝等, 諸天及世人,
若求學佛智, 則與如來等。
是人樂佛智, 求習勝菩提,
以求菩提故, 應獲人尊法。
諸天龍夜叉, 迦留摩睺羅,
及諸拘槃茶, 常深護佛法。
若人求菩提, 護法應如子,
若求佛菩提, 則得大果力,
端嚴甚殊妙, 色像如真金,
常為一切眾, 普慧深遠義,
具足不思議, 一切諸功德。
淨色百福嚴, 世間最上寶,
人天無比尊, 龍鬼莫能議。
是人依菩提, 得供最勝仙,
為利眾生故, 開示深定法。
正念品第十五
[编辑]爾時,眾中思義菩薩、舍非義菩薩、心勇健菩薩、分別心菩薩、無慳意菩薩、拔煩惱菩薩、善思義菩薩、眾智菩薩、無縛菩薩、眾光菩薩、智燈光菩薩、造智知識菩薩、無等煩惱菩薩,帝幢天子、他化天子,皆共恭敬而白世尊:「今言諸佛之所說者,何故名為諸佛所說?云何諸佛?何者是佛?當云何念名為唸佛?為起身念?為起法念?」
爾時,世尊告諸菩薩:「善哉!善哉!諸善男子,汝等所問甚深難思,皆是承佛威神之力,生此樂說無礙辯才。諸佛所說,名為佛說。正念諸法真實之相,是名唸佛。何謂正念?莫著一切諸惡誹謗,應修一切無譏謗法,當離於我及以非我,不見眾生、壽命、宰主、育養士夫、人及生者,莫著作者、使作之者、陰界諸入、想所緣處,於一切法今世、後世乃至三界無依無染,我見諸行無取無舍,禪定、解脫及六神通,如意、根、力、菩提覺分、毗舍羅等無量善法,略說九萬億那由他不可思議甚深三昧,一切諸佛常所唸法佛方便慧,隨而書寫讀誦敷演方等經典,說佛功德,名佛所說。」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常能捨一切, 有為虛危相,
不得諸法性, 則獲是三昧。
莫著諸誹謗, 及憶想分別,
永離我我所, 如是得三昧。
不於諸陰法, 見眾生壽命,
我人及起者, 士夫養育等,
亦無分別想, 是名為說法。
於諸法不染, 我性及我所,
見我非陰生, 則得此三昧。
色受想行識, 一切空無相,
根本皆不淨, 知此得三昧。
觀諸有為法, 從緣不自在,
一切不真實, 虛誑不可取;
如彼從緣法, 是則名眼入,
耳鼻等亦爾, 皆無有自性。
若能諦分別, 得生此三昧。
是身虛無實, 陰聚無一淨,
九孔流膿血, 誰當樂此處?
意入唸唸滅, 虛妄常如幻,
若能深分別, 則得是三昧。
一切諸入等, 皆空無有實,
凡夫猶小兒, 痴惑計有身,
貪愛之所迷, 不知是虛妄;
是身如空聚, 眾賊之所止,
可患虛誑法, 智者常厭離,
如是深觀察, 則得是三昧。
陰界入諸法, 皆空無一實,
若人能分別, 得生此三昧。
如炎泡聚沫, 幻化芭蕉等,
當觀身危脆, 不實倍於此;
若此諸菩薩, 如是智不毀,
疾得一切佛, 所說深三昧。
諸法不自生, 亦不從他有,
畢竟無所住, 無漏法亦然,
若能如是觀, 則生此三昧。
舍一切有為, 諸行變異相,
此法如虛空, 生者不可得,
菩薩如是知, 修學一切法,
疾得勝菩提, 轉無上法輪。
是菩薩則能, 建立於法幢,
以不思議智, 分別一切法,
皆見是虛誑, 畢竟不真實。
我今雖為汝, 宣示此三昧,
如是儀式相, 其義甚難知。」
爾時,世尊說此法時,有諸菩薩得無生忍,又復安住唸佛三昧。是諸菩薩皆見東方如恆沙等諸佛世尊,說此三昧清淨平等,無增無減,無二無異。其餘諸方亦復如是,皆有無量億那由他如來世尊,俱時皆演諸佛所說唸佛三昧。時諸菩薩聞佛所說身心歡喜,快得安樂不勝踴躍,即於佛前,重以偈頌說其相貌:
「歸命世光明, 正覺牟尼尊,
大法聖醫王, 釋迦佛智海,
人依師子王, 普示諸色相,
見彼東方剎, 那由他諸佛。
非愍眾生故, 說法如師子,
調伏那由他, 如是諸菩薩,
安住童真地, 得無生法忍,
善順甚深性, 於法無所壞。
其餘九方等, 相貌亦如是,
悉見多億眾, 那由他諸佛。
譬如師子王, 恐畏之所依,
無漏寂無等, 轉第一法輪。
是處無去來, 其相亦不住,
一切法無實, 性空無生滅。
眾生及壽命, 士夫亦如是,
一切陰界入, 無實如空卷。
譬如諸野獸, 畢竟無所依,
諸法實無生, 或有常不淨。
穢心貪生死, 如彼痴嬰兒,
多億那由劫, 恆苦而不厭;
是以佛慈悲, 為此說菩提。
是故諸佛子, 常捨身手足,
頭目及髓腦, 妻息妙珍寶,
皆悉能棄捨, 以此行菩提。
既能施妻子, 眷屬諸外財,
又棄天世位, 身肉及筋骨,
能捨是難捨, 疾得成正覺。
施戒最勝果, 忍進禪慧等,
行慈悲喜舍, 以求無上智,
菩薩應修是, 為利眾生故。」
爾時,世尊即以偈頌答諸菩薩:
「菩薩若多劫, 修行是真如,
不異不分別, 以此說菩提。
其性甚寂靜, 難得難可見,
當起無盡意, 修習如是行。
是菩薩則得, 進智近菩提。」
爾時,世尊為諸菩薩略說四法,滿菩提故,而告之言:「諸善男子,當學戒品善自防慎,守護觀察生智方便,常勤修習乃至菩提,於諸眾生恆起慈心,為除我見及我所想,求於最勝無上菩提,乃至捨身及以命財,應當守護成就增長,如是四法三昧根本。」
大眾奉持品第十六
[编辑]爾時,世尊知九萬億那由他等諸大菩薩摩訶薩眾皆悉已集;復有百千萬億菩薩,是等當於彌勒佛時,悉得住於不退轉地。是時,東方九萬九億百千那由他諸菩薩眾,梵上菩薩而為上首;南方復有九萬九億諸菩薩眾,持誠菩薩摩訶薩等而為上首;西方復有九萬九千諸菩薩眾,大智菩薩摩訶薩等而為上首;北方復有九萬九千諸菩薩眾,大光菩薩摩訶薩等而為上首;復有住彼歡喜世界,無量菩薩皆悉來集。梵身天王、大華梵王、無量梵王皆悉來集,復有無邊百千那由他釋提桓因眾念天主而為上首,復有無量百千億萬那由他等四大天王,復有無量迦流夜叉、持鬘夜叉、常醉夜叉,復有諸餘天、龍、夜叉、乾闥婆王、阿修羅王、迦留羅王、緊那羅王、摩睺羅王、羅剎夜叉、拘槃茶鬼、富丹那鬼及與迦吒富丹那鬼,如是種種無數百千大力鬼神亦來在座。
爾時,世尊應正遍知,知諸大眾皆悉已集,將為此等略說斯經功德深重次第之法,為欲調伏諸人天故,復作師子磬咳之聲,即為時會說未曾有:「此經法者,去來現在三世諸佛之所修行,能滅一切諸大苦惱,是故諸佛尊重是法,已行、當行、今亦修行。是故大士欲求我身,應當尊重真實之法,敬事法者當如敬佛。所以者何?法不異佛,是人求法應到於此。若天、若龍、人及非人,能求法者疾舍諸苦,行法除苦佛說最勝。是故菩薩為欲利益一切世間求菩提法,是諸菩薩則為已施一切眾生菩提之樂,疾得度於生死大海。當我須臾說此三昧微妙經王教世間時,一切山河及以大地,皆悉俱時六種震動,時諸眾生皆稱善哉。所以者何?當佛說此菩薩唸佛大三昧王,大乘方等微妙經典,無邊功德大智海時,億百千數那由他等無數世界佛之剎土,皆悉六種十八相動,及放淨光大明普照。」
爾時,虛空無量諸天擊大天鼓聲若雷震,又奏和雅調暢之音。復有八萬億那由他地神天女,持眾寶座從地踴出至世尊前,至心恭敬而以奉獻。復有主樂乾闥婆王,作億百千那由他等種種妙音甚可愛樂。復有諸龍及諸龍王子,興大密雲普覆世界,雨天曼陀及眾妙華,周布大地高百由延。時娑竭羅諸大龍王,於虛空中變成宮殿,眾寶莊校微妙殊特,天栴檀末普散此剎。三千大千佛之世界,復有色界諸梵天王,於如來上作寶華蓋,遍覆三千大千剎土。是蓋處處垂諸寶鈴,其鈴皆出微妙之音,譬如他化自在天樂。
爾時,此會一切眾生皆修慈悲喜舍之心,既聞法音不勝喜悅,各各至心重歸三寶。時會聞法無邊眾生,皆發無上菩提之心。復有無量諸眾生等,悉深發辟支佛心。復有無數諸眾生等,皆發聲聞菩提之心。復有無量諸剎利王,沙門、婆羅門、毗舍、首陀、長者、居士,皆悉獲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復有無邊諸眾生等,皆證無著阿羅漢果。
爾時,世尊說是經已,一切大眾皆大歡喜。不空見等諸大菩薩大聲聞眾,及諸世間人天八部、阿修羅等,聞佛所說,皆大欣樂,頂戴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