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雲南通志/卷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十二 萬曆雲南通志
卷十三 寺觀志第九
卷十四 

雲南通志卷之十三

寺觀志第九[编辑]

其目二:寺觀、仙釋。

夫寺觀之在天下,雖與治道無預,然其恬淡淸虛、蕭然寂然之境,有以消人勢利之心,故達人高士涉世旣倦,往往有託而逃焉者。况刻印具官,持敎祝禧,亦制典所不廢。高皇帝聖諭謂:佛老之敎,陰翊王度。大哉聖謨,包括無外矣。若夫爲老氏而至於登仙,爲釋氏而至於證果,其淡泊之操、凝靜之域,又豈淺學所能則識?而欲執箕箒以尾韓昌黎之後,吾恐其力不足而徒自誣耳。故作寺觀志,而以仙釋係之。

雲南府[编辑]

寺觀[编辑]

  • 習儀道紀司長春觀。在雲南府治南。景泰二年,右僉都御史鄭顒、總兵官沐璘合議創建殿字,翼以兩廡,儀以重門,每遇慶賀,習儀卽焉。〔太子少保兼翰林學士蕭鎡記畧〕:雲南長春觀,舊在府城崇正門東,圖經不載其所始。正統己已春,燬於火。景泰王申,總戎都督同知沐公璘、參贊機務兼巡撫右僉都御史鄭公顒相謂曰:長春觀爲祝釐之所,顧舊址湫隘不稱,盍徙而新之?議旣克合,卽具疏請於朝,許焉。於是沐公偕其弟琮出金若干爲之倡,而鄕公極力經營勸募,以相其成。中爲殿,曰三淸,後曰玉皇。三淸殿之東西各爲殿,曰三官,曰梓潼。其外爲門,曰靈星,次爲山門,又次爲中門。中門之外,左爲殿,以庇輪藏;右爲祠,以祀黔寧王。其稍後,則左爲道紀司,右爲齋堂、鐘鼓樓、方丈室,與夫廊廡、庖湢、庫圉之所,旣完以密,而像設、供玩、日用、什器之類,靡不畢備。蓋經始於是年四月,而落成於明年八月。總爲屋凡若干區,棟字言言,簷阿翬飛,丹堊鮮治,金碧輝煥,高明邃深,環偉軒豁。環而望之,則金馬起其左,碧雞倚其右,後附商山,前臨滇池,而太華、玉案諸峯,皆効奇獻秀於顧盼之間。命道紀司都紀凌道崇以典祠事,雖不改舊名,而勝槪壯觀,視昔百倍,邦人相與嘆羨。拓地於闠闠,而居民一無所擾;用工以萬計,而役徒不以爲勞;貲費以千億,而上下不知所出。不有以紀之,將何以垂後?乃寓書京師,屬眞人邵公以正圖之,而邵公以請。予惟道在宇宙間,無乎不有,包天地而不以爲大,運日月而不以爲功,貫古今而不以爲久。自黃帝、老氏淸淨無爲之說興,而爲其徒者相與推演之日益甚。故自京圻以遠於中州,通都大邑,靡所不備。下至遠方,雖僻陋荒忽,窮邊側境,山海萬里之外,莫不尊奉。蓋其敎之行也久矣。然而其興其廢,莫不有數。至若廢而復興,非得其人,則有不能幸成者。此則雖道家之說,有所不能異也。滇南自永樂中劉公淵然以道法顯,仁宗皇帝召用之,錫以長春眞人之號,而觀名因之。旣而邵公得長春之傳,今上所寵,錫以守玄冲靖秉誠專確志道衍敎妙悟靜虛弘濟眞人之號,俾領道敎事,眷禮優厚,而斯觀適成,固不有數哉。
  • 僧綱司覺照寺。在府城南,俗呼大東寺。
  • 五華寺。在府城中五華山,舊名憫忠寺。元至元初建,雲南諸刹之最者。內有樓曰聚遠,曰無邊風景,曰曠怡,曰竹梧。深處有堂曰泰然,亭曰眞意。皆國朝定邊伯汰昂曁都督同知沐璘修建。〔沐昂題聚遠樓詩〕:開簾見南山,情景偶相得。從來方外遊,稍近烟霞客。於茲久延佇,萬籟喜俱寂。時來抱琴彈,曲終還對奕。賦詩延景光,煑茗沃胸臆。風涼雨初歇,渺茫烟水白。覽之意不盡,徜徉聊自適。緬懷陶遠徒,千載留遺跡。恍若在匡廬,遂此山林癖。〔沐璘題眞意亭詩〕:高亭屹立五蓽巓,雖在人寰地自偏。心遠已能忘世慮,意眞聊得復吾天。望中歸烏飛吟處,菊外南山落酒邊。莫道陶翁今寂寞,此中興味夜依然。〔都御史鄭顒和曠怡樓詩〕:上人棲迹雲霞中,樓居背倚靑芙蓉。映簾花木四攢遶,深幽雅稱金僊宫。古聞滇陽擅佳麗,五華特秀西南叢。滄波遠引勢吞吐,城闡俯瞰烟溟濛。樓臺萬井互參列,浮圖百尺高凌空。面前圖巒總奔附,嵯峨宛若君山峯。〔參政姚肇遊五華寺詩〕:五華山高幾千尺,快閣凌空近奎壁。朱闌倒映巖壑間,露浥嵐光翠堪挹。〔長史胡粹中晚入五華寺詩〕:向晚尋幽寺,明霞飛遠林。四山新雨歇,一徑緣苔深。松老齊僧臘,泉鳴和梵音。堦前兩馴鹿,去住識禪心。〔童軒登五華寺戒上人樓詩〕:乘閑時倚遠公樓,一段風烟豁醉眸。山色遙連梁嶽晚,潮聲初湧海門秋。酒旗城郭西風急,禾黍人家宿雨收。莫怪吟餘重回首,五華東北是神州。
  • 太華寺。在府城西碧雞山腹,元僧玄鑑建。俯瞰滇池,旁近以寺名者,曰太平,曰羅漢,曰普賢;以庵名者,曰卽心,曰松隱,曰悟空,而惟太華寺爲最勝。寺內有碧蓮方丈,亦玄鑑所建。一碧萬頃閣、思召堂,俱僧人佛財建。〔沐昂遊太華寺詩〕:勝日尋幽入太華,奉陪旌節興尤嘉。慈雲長護堦前竹,法雨先開檻內花。百尺寒泉如瀉練,一盃春酒勝流霞。淸時正爾堪尋樂,不管風吹烏帽斜。〔沐璘詩〕:連日看花興未窮,踏靑又到梵王宮。半空紫氣千峯出,十里烟霞一逕通。窗影暖搖松檜日,園香晴度杏花風。顏遊不爲東林社,要與邊民樂事同。〔沐僖詩〕:七年不到此名山,今日來遊且盡歡。新構僧樓宜遠眺,舊題詩句喜重看。一林嵐氣侵衣潤,萬壑松聲入耳寒。滇海茫茫極夕照,幾迴翹首倚橺桿。〔定襄伯郭登詩〕:太華山高處,金銀佛寺遙。斷崖吹石雨,虛閣貯松濤。入社還撥酒,臨溪欲棄瓢。白頭僧自老,閒坐說前朝。〔都御史鄭顒詩〕:並轡同登湖上山,餘生又得片時閒。花枝不改年年色,鬚髪惟添種種斑。竹樹烟雲詩興裹,風帆沙烏酒杯間。躋攀未厭窮幽興,日暮何妨秉燭還。〔潘仁詩〕:天風吹鬢酒初醒,太華峯頭且共登。山色慣迎逃世客,虎聲常送渡溪僧。定中龍去雲生鉢,夢裹猿啼月在藤。最愛石窗風雨過,早涼先到讀書燈。〔督學蔡雲程詩〕:太華峯連雲水鄕,丹泉翠璧樹蒼蒼。林寒乍見天花亂,晚霽猶看佛日長。松奏臨風添度曲,烟光凝檻促飛觴。空門欲去仍多戀,却望諸天隔上方。〔郡人郭文詩〕:晚晴獨倚㫋檀閣,烟景蒼蒼一望開。湖勢欲浮雙塔去,山形如擁五華來。仙遊應有飛空舄,僧去寧無渡水杯。不爲平生仙骨在,安能躬詣妙高臺。〔督學彭綱詩〕:珠林隱靑蓮,上與雲爲黨。棄舟策短輿,取道收奇賞。登登綠蹊曲,坐坐芳亭爽。谷花噴異香,巖泉送淸響。樓殿鬱嵯峨,門庭淨宏敞。山僧各自好,開軒當沆漭。窮年治官書,暫此息塵鞅。况當使君行,共緣殘往。佳境幽會更,酒到飲須強。碧雞已去遙,靑松常自長。〔沐僖題一碧萬頃閣詩〕:華峯屹千仞,俯瞰昆明池。池吞三百里,茫茫浩無涯。有閣峯之巓,雄檀湖山奇。天光湛窗几,雲景明軒墀。時當景新霽,一鏡無織疵。空濛倒萬象,冲漠涵二儀。燁如金芙蓉,置在靑琉璃。像有石門秀,襟抱曠以夷。寥寥絕塵想,心境淡相宜。
  • 圓通寺。在螺山下盤谷間,窮幽極阻。內有軒,有樓,有亭,有雪窟,各依崖穴爲之。後有潮音洞,深黑莫測。嘗有人燃炬入其中,行兩日,阻水而返。〔元廉訪使李源道記〕:滇城之北陬一里許,有巖曰盤坤。谽谺玲瓏,萬石林立,一峯屛峙,勢如偃箕,極其幽勝。下且衍,可廬可棲。有寺曰圓通,雲南行省左丞阿昔思公之所新也。公之言曰:宥人不德,少也來斯,老於斯。繇微以曁乎顯,報稱無所。嘗㨿𧧐輸願,崇建殿字,莊嚴梵身,招禮苾蒭。上以祝皇帝無疆之壽,下爲元元禱祠,使歲無札瘥,時和年登。此樓,樓之念力也。往昔蒙氏竊有茲士,巖洞穴,蛟潛其中,在爲民害。蒙卽巖而寺曰補陀羅以鎭之,而蛟害息。俚俗傳聞如此。幾甲寅,世祖皇帝天戈南指,十𧸘六詔,稽願厥角,望風來庭,六龍旣北。明年,餘寇陸梁,而寺燬於兵燹矣。自是爲蓬藋之墟,蛇豕之家者,餘三四十年。公與其叔父臨安路治中阿的木,始謀而大之。會叔去世,公一以底辦自任。大德五年己丑歲,乃基巖之巓,創觀音殿三楹。由西行,躡虛而登,高朗雄麗,山川城郭,一目可得。巖之南,建殿三楹,以庋藏經舟,致於杭,上所賜也。又南,爲殿三楹,像釋迦其中。又南,爲重屋,棲鐘其上,樹兩塔其旁。金碧丹雘,尡耀奪目。門閎齋寡,庖湢庾廥,丈室雲堂,跂翼左右。后土有祠,常住有田,湯沐有室。卉木篁竹,果林蔬圖,映帶後前。皇慶元年壬子,天子賜璽書,嘉乃用心。延祐六年,歲在已未,工始落成。住持僧佛日、圓照等,執行高潔,宗風振焉。其年,走由翰林,蒙恩廉問南方。公方受代,屢以寺無刻文爲請。嘗試論之:大雄氏之敎,行乎中國子有餘年。顧其書之多,又不知其幾千萬言。其言高,其敎宏,大學者罕能盡通。其說。自昔帝王多尊禮之,以啓神武不殺之仁。蓋其性善一言,有與儒合。淑人心而美風敎,際天蟠地,薄海內外,與南化並行,無間遐邇,罔不奔走崇奉之者。滇以南,俗尙猙獰,喜格闕攻奪,刑敎所不能束,而奉三寶尤至。戶有梵,昕夕熏燎,鐘磬聲相聞。少老牢自持律,不輕斃一蟻。豈非三惡、八難、十纏、九惱之戒,有以革其面而律其心歟?所謂性善之報,其油然而生矣。嗟夫!佛之力庸可旣哉?公之是果也,舉大善以介繁禧,不於已歸而國乎?歸而含生是歸,又豈凡夫所可及者?予旣紀新修顚末,復申言其故,庶徼福靈,懲惡勸善,來者益起信焉。故爲之記。〔沐璘詩〕:螺巖深處事幽潛,雪色軒窗翠竹簾。老鶴有時鳴蘇逕,白雲終日宿茅簷。地爐燬芋灰煩撥,石鼎煎茶火旋添。幾度玄談成坐久,不因風景解相淹。〔鄭顒詩〕:公餘扣禪關,尋僧向何處。雪洞聞淸香,悠然淡忘處。眷此空寂門,徘徊未能去。安得支遁流,一轉圓機語。〔大學士夏言詩〕:古寺翠崖陰,危亭絕頂臨。鶴窠松有夢,雲出崘無心。仄逕扳蘿上,叢臺刻竹吟。南蠻秋日暝,哀響答𤠔音。〔都御史顧應祥詩〕:平生蹤跡遍塵實,又向滇南此看山。雲擁數峯環寺立,烟開一逕傍城灣。翻憐我亦遊方外,始信僧能出世間。坐久物情皆自得,興來詩句未應慳。〔副使胡堯時詩〕:亭開石壁陰,春服此登臨。探古得巖蹟,參禪起道心。岡高應鳳過,海近有龍吟。靜聽林間島,時和自好音。
  • 常樂寺。在府城南。俗呼東寺。
  • 慧光寺。在府城南。俗呼西寺。二寺俱唐貞元初弄棟節度使王嵯顚建。各有白塔,高十三丈。其慧光寺塔,弘治十二年冬地震,十七年太監劉昶幷滇人募衆重建。二塔對峙,最壯遠觀。
  • 筇竹寺。在玉案山。唐貞觀初建。其寺深邃,花木竹石,幽雅可掇。相傳昔有人於此見數僧甚異,就之不見,但見笻竹數本,遂卽地建寺。〔郭文詩〕:玉案山中寺,來遊屬暮春。軒窗交竹樹,樓閣湧金銀。僧愛能詩客,花嬌殢洎人。興闌留偈別,歸騎擁芳塵。
  • 大德寺。在五華山東。〔副使周鑑重修記畧〕:大德寺在黔城祖遍山之巓,傳者謂前代金仙氏卓錫於茲,特方丈爾。大德間,尙人釋陀連增廣殿廡,顏以佛像,號曰極樂寶宮,與寺之圓通、五華相對峙。雖䂓制有未若,而靈貺則過之,黔之人歲時禳災禱雨者多歸焉。厥後更名大德寺,因前修於大德間而得名也。國初,寺之地半爲昆明縣治,由是殿宇大廢,僅存者前殿之與門庭而已。天順丁丑,縣亦他遷,其地復歸於寺。居士何仲淵慨然有志重建,乃請於總兵官沐公廷章,公如其請。仲淵遂市材集工,相基拓址,兼縣治而一之。中建大殿,外建兩廡,僧茇有舍,官憩有館,登眺有樓,庖福有所,百凡畢備,牆垣四週。經始於戊寅年九月,訖工於己卯年六月。
  • 白龍寺。在府治東。
  • 地藏寺。在府城東。宋末蜀僧永照、雲悟建,宣德四年僧人道貞重修。
  • 妙應寺。在廣烕門外二里。
  • 華亭寺。在碧雞山。元延祐中僧玄峯建,國朝景泰四年太監黎義重修。〔張紞詩〕:行過松溪與世分,華亭樓閣映靑雲。何當海闊天高處,長倚禪林作隱君。
  • 文殊寺。在府城北五里。五代時僧贇陀見文殊,現其地建寺。
  • 湧泉寺。在文殊寺北商山之麓。
  • 圓照寺。在玉案山腹。有大杉三株,絜之數圍。〔彭綱詩〕:塵中望葱蒨,欣然生賞心。聊於忙取暇,行到寒溪潯。還轉逢小橋,崖分見茂林。白雲擁蕭寺,正在山之岑。登登不辭倦,歷歷意所歆。好花散麗綺,流水送鳴琴。耽耽殿庭廣,窅窅巖扄陰。山僧迎到客,遊人愛閑禽。興盡下山來,樵歌有好音。〔沐昂詩〕:東風吹柳拂扄紗,一入祇園景最佳。惟愛日長山寺靜,小窗開遍杜鵑花。
  • 寶曇寺。在玉案山腹。
  • 寶印寺。在玉案山,永樂十三年僧慧峯建。
  • 寶珠寺。在玉案山,前有瀑布。
  • 雲居寺。在玉案山。
  • 妙高寺。在西山,制宏景幽,太監梅忠建。
  • 寶華寺。在西山普坪村。
  • 妙湛寺。在官渡。
  • 海源寺。在西山,元平章脫懽普化建,內有大悲閣,木刻千手觀音像,下有龍湫,凡遇雨暘愆期,祈禱累應。〔沐昂詩〕:覽勝遊蘭若,心淸俗處忘。經餘閑貝葉,僧定靜禪房。夕照明花塢,春波漾柳塘。徜徉應得趣,顯詠付詩章。
  • 龍華寺。在府城西梨園村,元平章政事答魯麻建,宣德間重修。
  • 偏覺寺。在玉案山,又名小筇竹寺。
  • 黃龍寺。在西山。
  • 靈應寺。在金馬山麓,正統二年建。
  • 歸化寺。在金馬山腹,成化問黔國公沐琮建,內有禮賓亭。
  • 安國寺。在府城南七里許,唐宣光五年建。
  • 法定寺。在官渡,永樂間建。
  • 商山寺。在府治北門外。
  • 金井菴。在普吉村。
  • 玉泉菴。在石鼻村。
  • 寶華菴。在湧泉寺。
  • 淸眞寺。有二,一在崇正門內,一在崇正門外,俗呼禮拜寺,俱元平章賽典赤建。
  • 昭靈寺。在黔寧廟下,洪武間建。
  • 貞慶觀。在府城東三里,宣德間改建。〔侍讀學士周敘記畧〕:太傅黔國沐公偕弟都督公,以世動鎭雲南,綏懷夷落,民物丕阜。顧瞻東城,實爲通衙。朝廷詔命之頒布,皆於是奉迎。朝臣使節之臨蒞,皆於是出入。非有崇宫邃宇,不足以壯上下之偉觀。乃卽眞武舊祠,思新而大之,而難其人。詢謨於衆,謂非得奉玄敎者不可。遂命耆民詣長春觀,請今長春劉眞人弟子道士蔣日和主之。日和至,揭虔妥靈,夙夜不懈,募材鳩工,經營劬觔。中建眞武殿,而峙眞慶閣於其後。凡門廡藏殿之制,一時俱舉。穹崇磊砢,翼翼巍巍,丹碧髹堊,照耀遠邇。東郭之間,輝然增勝。而商山、金馬、碧雞諸峯,悉若獻奇舒秀於簷楹窗戶之表。入其境,瞻望其勝者,莫不遂其偉觀。而向之所謂詔命之所奉迎,使節之所出入,又皆由是有攸止焉。且足以見雲南民物之富,而成事之易也。然非黔國之審於擇人,日和之勤於其敎,亦詎克爾耶?。
  • 龍泉觀。在龍泉東,舊名龍泉道院,洪武間黔寧王建。
  • 玉泉觀。在府治北板橋驛。
  • 三元宫。在府治東城外。
  • 習儀應護寺。在富民縣南四里,習儼卽之。
  • 靈芝寺。在縣南二里。
  • 觀音寺。在縣東二里。
  • 法華寺。在縣北五里。
  • 覺海寺。在縣南四里。
  • 普濟寺。在縣東五里。
  • 東嶽觀。在縣北一里。
  • 南嶽觀。在縣南半里。
  • 習儀僧會司法明寺。在宜良縣城東隅,唐僧摩伽陀建,永樂二年重修,習儀卽之。
  • 白蓮寺。在縣東南四十里,唐時建,永樂間重修。
  • 雲泉寺。在縣城南二十里,永樂間建。
  • 萬福寺。在縣西三十里,弘治間重修。
  • 水蓮寺。在縣北二里。
  • 巖泉寺。在縣西巖泉山。
  • 溫泉寺。在縣北三十里,下有溫泉。
  • 眞武觀。有二:一在縣北半里,永樂間建,嘉靖間重修;一在縣南三十里。
  • 湧泉庵。在縣西北五里,有泉三池。
  • 蓬萊庵。在縣北八里蓬萊山頂。
  • 習儀聖化寺。在羅次縣東北二里,習儀卽之。
  • 玉龍寺。在縣東南十里,永樂間建,嘉靖間重修。
  • 靈通寺。在縣南二十里。
  • 羅漢寺。在縣南三十里。
  • 大覺寺。在縣治南三十五里。
  • 吉祥寺。在縣南三十里。
  • 虎谿寺。在縣北二十里。
  • 玉泉寺。在縣煉象關。
  • 眞慶觀。在縣北練甸屯。
  • 穹盪庵。在縣穹盪山。
  • 月影庵。在縣東山。山如月影,故名。
  • 習儀僧正司法輪寺。在晉寧州西南隅。宋時建,習儀卽之。
  • 盤龍寺。在州東五里,布政張紞更其額曰具足禪院,有記。天地之間,人類甚夥,基保養輔翼之道,不惟中國聖人興敎化以移風俗,雖遠城殊類,其間亦有卓行異識,超出羣倫,能因其俗而導之者。蓋五兵之慘,四夷爲甚,彼性若豺虎然,因不可以仁義喻也。故佛氏以因果之說,倡於西方,流於遐邇,得其說而悔其過者,不爲不多,然而冥然無知,悍然不顧者,猶爾也。西南諸種,曰僰,曰爨,曰獠,曰夷,而旁孽庶醜,又不可悉紀,獨僰人修繕刹宇,尋襲師宗,事佛惟謹,餘種皆不之信,蓋其氣習使然,無足怪者。洪武王戌,天兵下雲南,予首沗藩政,地僻俗殊,每寥寥無與語,暇則徑詣諸山,見其宏麗整飭,宛如華制,輒心目灑然,忘其於旅也。明年癸亥夏五月,省事晉寧,此州之東不踰十里,有山深秀,萬松織翠,無隙可窺,中有勝刹,亦可謂宏麗而整飭者,遂宿院之西軒,與僧夜話,問其興制之由,知有崇照號蓮峯者,實經始於至正之丁亥,而同志無文等相之。庵本一湫,有龍宅焉。照公祝之曰:吾謹候於水左,寺果不成,當有異兆。不然,道場其在此矣。凡候三畫,夜竟無所見。於是遂致其土水之功,而名之曰盤龍,迄今三紀。照之嗣祖源,克肖厥師,肯構之心,有加無替。凡今視之,佛有殿,禪有堂,肅賓有筵,居憎其室。高者爲閣,敞者爲軒,幽邃者爲寢,而華且澤者爲金碧彩黝。維其矢心之專,致力之久,故其所成者,如此其完且美也。今思其始而推其終,照之德,源之功,皆吾輩之所不敢忘,第恨無言以示於後焉。子應之曰:庵之得名有是乎?蓋山川之迹,古今或異,而法之在世者,固自若也。一錫之所,或創始焉,或繼述焉,隨其所願,各已具足。而性之本然者,又豈有不具足者哉?宜以庵爲院,更其額曰具足,庶不負爾續燈之志矣。一日,祖源來請曰:晉寧經值兵燹,而寺不燬,源與二三子與有幸焉。意者此土之廕其遠乎?是不可以無辭,敢請。予旣憫諸夷之寡識,而喜僰人之易化,特爲敘其本末,俾歸而紀諸石。
  • 萬松寺。在州東五里。
  • 羅漢寺。在州東五里。
  • 觀音寺。在州西一里。
  • 金砂寺。在州金砂山元時建。
  • 海寶寺。在州北七里。〔楊滇詩二首〕:客行頻過古寧州,此際初尋海寶遊,漁父帆摘船作宅,仙人臺榭石爲樓。峯頭挺見長安日,濯足眞誇萬里流。圖畫眼前看不盡,蓬瀛物外祇須求。橫紫烟光凝上方,人家宛在永中央,一重一掩肺腑地,某水某丘遊釣鄕。憶我頻年枉書札,與君連曰醉壼觴,詩瓢不似仙人瘦,大雅堂高接盛唐。
  • 萬壽觀。在州陽城堡內。
  • 習儀遍照寺。在歸化縣東南,洪武間建,習儀卽之。
  • 白雲庵。在羅藏山。
  • 習儀元亨寺。在呈貢縣西南一里許。
  • 歸正寺。在縣東南二里。
  • 北山寺。在縣北一里。
  • 習儀僧正司虎丘寺。在安寧州治北三里。布政張紞更其額曰妙果禪院,〔有記畧云〕:佛以大悲大願弘濟羣生,能示人以妙因,而不能必人以妙果。非不能也,奈人之不修何?今學者因戒以生定,因定以生慧,必能盡其所因,斯能證其所果。然而或者瞋目攘臂,貪婪俱作,視諸戒蔑如也。顧雖加之以神咒,而迷繆膠固,猶或不足以拯之,又何以成其定慧之果哉?是知富貴福澤所以爲世之因果者,特在夫人之自取爾。方便有大門,修行有正路,能從者佛不爾拒,不願者亦不強也。安寧本螳鄕川,州北山麓舊有虎丘寺,乃土官董賜參禮之所也。洪武王戌,天兵下雲南,董賜率先歸附。旣而諸部復叛,雲南城守甚孤,乃能拔出羣輩,舉家來附,仍偕守兵時出戰禦,迄事定,賴其力焉。於是大將褒之以書,承制俾署鶴慶府知府,又召其州之子弟從戎,鋤強撫順,屢有奇績。事聞,加授世襲指揮僉事,兩覲天顏,寵錫蕃銀錦繒帛以百計,楮幣以千計,衣帶皆出內府,又豈非奉佛之果乎?妙果如此,可更虎丘之額曰妙果禪院,佛殿曰慈光,壽殿曰祝禱。鳴呼!世之十習六報,皆衆生迷妄所造,火坑毒海,其苦無涯。而妙果法門,上不在空,下不在水,近在州里之北,可以企而望之。欲超脫者,或望門瞻叩,或嚮座飯依,但能起一念善,不逆天命,不忘父母,不犯國法,則必有殊勝之報。謂予不信,請以董氏爲徵。
  • 曹溪寺。在州西北十里葱山,山傍有湖水一脈,潮汐如期。〔脩撰楊愼夏日曹溪禪房臥疾喜禺山張子見過詩〕:安石登山攜漢妓,維摩臥病對胡僧。花官夜氣淸丹壑,樹抄泉聲落翠層。肯泛浪舟來寶筏,還邀白曰繋金繩。玄言寂寂傾蓮漏,微月娟娟隱慧燈。
  • 法華寺。在州洛陽山,段氏建,卽鑿羅漢之所也。〔揚愼遊法華寺晚歸再飲遙岑樓詩〕:羅崎絆山遊,雲林意轉幽。苔愁金屐齒,花妬錦纏頭。陽燄紅將斂,晴嵐翠欲流。淸樽興不盡,邀月坐岑樓。
  • 龍寶寺。在州治東三里。
  • 玄帝觀。在州治石寶山右。
  • 習儀佑聖殿。在祿豐縣北。
  • 三淸殿。在縣北。
  • 大極觀。在縣北。
  • 萬融寺。在縣西。
  • 龍頂寺。在縣北十五里。
  • 習儀僧正司慈照寺。在昆陽州北。
  • 萬壽寺。在州西三里。
  • 普照寺。在州西六里。
  • 龍泉寺。在州東十里。
  • 仙鶴寺。在州北。
  • 戰勝寺。在州東。
  • 大雲寺。在三泊縣南四十里。
  • 朝陽寺。在縣西四十里。
  • 習儀高眞寺。在易門縣守禦所城內。
  • 觀音寺。在所治西二里。
  • 習儀僧正司宗鏡寺。在嵩明州北蛇山。
  • 法界寺。在州西五里靈雲山。
  • 鳳谿寺。在州西南。
  • 妙峯寺。在州東十五里。
  • 白龍寺。在州南十里。
  • 地藏寺。在州東二里。
  • 舍城寺。在楊林城西。
  • 玄天觀。在楊林城東南。

仙釋[编辑]

〔唐〕[编辑]

  • 道淸。姓楊,滇人。殉道忘軀,日課經典,感現觀音大士,遐邇欽風。漁者焚其綱,酒家隳其具者,以利物爲心。蒙氏册爲顯密融通大義法師。一日,微哂而化,火中彩雲盤磺,舌根不爛,如紅蓮然。
  • 脫空。諱覺胤,戒律高潔。母亡,廬墓,刺血書經,卓錫五臺。嘗遊滇池,住一庵,名樂道。後歸五臺,沐浴焚香而化。三日,面如生,異香馥郁。化所忽生靈芝三萼,獲舍利子百餘穎。

〔元〕[编辑]

  • 趙迦羅。昆明人。世精阿叱力敎,尤通梵經。大德間,鄕有蛟化爲美少年,嘗淫婦女。父老請治之,卽遣黑魄胡奴擒至,以水噀之,蛟見其形,因斬之。胡奴云:卽大黑天神也。後不知其所往。
  • 蓮峯禪師。名宗照,至正間得道人。晉寧東山相龍湫中可建梵刹,乃遷龍於東岸,遂建寺,名盤龍。又建一塔,跌會其中。忽一日沐浴,呼寺僧祖源書偈云:三界與三塗,何佛祖不遊。不破則便有,能破則便無。投筆而化。三日,其體溫軟如生,祖卽塔中布漆之,時放異光,因知其有舍利,竊之,光遂滅,迄今眞形宛然。遠方聞其靈異,常齋香物來獻不絕。

〔國朝〕[编辑]

  • 永亨。字道隆,昆明人。住山三十餘年,化後舍利無數。
  • 雲山和尙。昆明人。自幼居禪林,精戒行。宣德間,授憎錄司左覺義,遺召至京師,檳說菩提妙義。欽歸大學士金幼文、武襄公俱有詩贈之,黔寧忠敬王尤禮重焉。
  • 劉眞人。名淵然,贛州人。將誕時,祖母夢紫衣道人入其婦室,尋生子。年十六,師趙原陽,原陽奇之,授以玄祕,埒召風雷,役使鬼物。旣而又授以金火返還火丹之訣,棲神煉氣,神悟超然。洪武間,被召,賜號高道,擢右正一。永樂初,遷左正一,建金籙大齋,有醴泉、甘露、鷺、鶴之瑞。無何,謫滇南,凡滇民災患,皆往求濟。洪煕初,召巡,賜號長春眞人。
  • 邵眞人。名以正,晉寧人。將誕時,母感夢玉桃之異,自幼丰神秀穎,超然物表。時長春眞人寓滇,遂往師之,盡得其道。被召,歷至靈演法左正一,賜號弘濟眞人。

大理府[编辑]

寺觀[编辑]

  • 習儀僧綱司普寧寺。一名無量寺,在府治南三百武,有印,習儀卽之。國初汝南王建。
  • 道紀司棲霞觀。在府治西北,宣德七年劉淵然之徒芮道材創建,有印。
  • 阿叱力僧綱司大我寺。在府治南,有印。
  • 朵弓薄道紀司銀相寺。在府治北五十里,有印。
  • 感通寺。在府城南十二里,又名蕩山寺。漢時摩騰竺法蘭由西天竺入中國時建,有高皇帝御製詩十八章,碑於殿前。今不敢與臣下詩並錄。有〔僧無極記畧〕:洪武十四年,上以穎川侯傅公董六師征雲南。旣平,以西平侯沐公保麓之。越明年,又以吉安侯陸公鎭大理,昭勇將軍鄭祥爲大理衛指揮使,中順大夫杜瑜爲大理府知府。於時臣無極請歸欽篆御賜詩一十八章幷序記,將欲石刻蕩山,永傳不朽。指揮使曁太守曰:然。乃拜手稽首而言曰:我皇御宇,譬如日月之無不照臨,萬邦統焉;譬如天地之無不覆載,萬類囿焉。萬機之暇,賜雅以長江之韋,奎章燦焉;賜臣以蒼山之詩,琳琅響焉。虞書之所歌,周雅之所詠,孰知其古與今也。然聖上之所以崇上佛法之意,豈臣無極之所得窺其萬一。雖然,敢不勉焉。謹拜手稽首記。〔張紞奉命存問存無極有記〕:洪武壬戌,天兵下雲南。明年,取大理。大理爲郡,負山面海。由唐以來,蒙段氏據而有之,殆六百年。二氏皆白人,西南夷爲類雖雜,知文敎者惟白焉。其俗事佛而尙釋,段氏有國,用僧爲相,或已任而更出家,故大理佛敎最盛,而僧之拔萃者亦多收附之。初因見其地多浮圖,人皆善良,故有征無戰,其梵字婚流,悉獲安堵。律師無極,能知性學,兼通詞章。歲次癸亥,率其徒入覲,上大怪,試以詞賦,皆立就,屢寵錫之。曁命爲僧官,重以奎壁天章,所以光賁之者甚備。無極本居感通寺,寺之由來尙矣,而石有未記。歲庚午,無極持狀請曰:大理山明水秀,稱於前聞。城西南陬可六里許,有蕩山寺,又名感通寺,宗輩相傳爲漢摩騰、竺法南由西天入中國時所建,或又爲李成眉賢所建。至蒙氏時,有僧趙波羅更葺之。元末兵燹,而中殿世尊火燭不及。後段武威公感其異,因舊址構殿,而華飭有加焉。中殿之後爲大藏,北有香積,南有法堂。無極居香積之北,曰白雲、方丈,其餘芸房花塢,景之奇勝,不可枚舉。然一事最爲靈異,此寺所成之日,住持者焚香默禱,一夕有佛像自城中飛來,奠於位,卽今大雄殿未燔之佛也。此寺奇異,願爲記之。予曰:寺之得名,豈非以是靈異而稱之乎?且佛像之設,可謂寂然不動矣,而一念之頃,遂能致之,故能感則土苴爲神奇,不能感則神奇爲土苴。學佛者知此,詣眞空之境,如在給孤獨園,蓋不止於飛來而已,神而明之,在其人焉。無極名法天,受法於海印,海印受法於斷崖,斷崖受法於高峯。今文瑚、文熹、文齊、文彥,又無極之惟肖者也。所奉御製,悉刻諸石。然則茲土荷國洪廕,加於諸方,則其祝釐以報洪庥,應無止極也。〔逯昶道中望蕩山詩〕:入關地平少丘坂,旌旗微茫城尙遠。碧水漁洲白日寒,黃虛旗店秋風晚。半山佛寺鬱嵯峨,樹色溪聲雲氣多。不得飯依此中住,幾囘焉首暫經過。〔沐璘遊咸通寺詩〕:暫停絳節訪林陬,芳樹陰陰曲逕幽。泉帶落花飄洞口,月明積雪爛岩頭。玉壼瀉酒春凝斝,石鼎分茶霧滿甌。禪院參差三十六,恍疑身到洞天遊。〔布政使陳文詩〕:玉鏡光涵千嶺雪,寶花香發滿林風。〔御史劉信詩〕:三月陰岩明霽雪,六時香雨落天花。〔脩撰楊愼夢遊感通寺簡董西羽詩〕:李白題詩寺,文蕭寫韻樓。海光浮樹杪,山翠滴牀頭。熱想寨泉濯,春曾煖谷遊。暝銅蘿月下,淸夢一相求。
  • 崇聖寺。一名三塔寺,在府城西北一里,莫詳其始。有三浮屠,其一高四百餘尺,十六級,旁二浮屠差小,各錯金爲頂,頂有金鵬。世傳龍性敬塔而畏鵬,大理舊爲龍澤,故以此壓之。唐開元元年癸丑,南詔請唐匠恭韜、徽義重造。國朝正德九年五月六日,地大震,城中牆屋皆傾仆,中塔裂二尺許,人謂塔將仆,旬日復合。寺中有觀音像,高二丈四尺,唐蒙氏民董善明者,籲天願鑄。是夕,天雨銅,無欠無餘,僅足鑄像。像成之日,五色光瑞,覆蓋全境。門內有樓,上懸鴻鐘,聲聞百里。一方晨昏作息,視以爲節。南詔建極十三年造,爲唐咸通十三年也。〔元李源道記〕:太素彫而皇極立,大明昇而烟火熄,聖人作而海宇一也。世祖聖德神功文武皇帝,以仁聖之資,貴介之弟,肅振天威,奮揚神武,大舉六師,親征雲南。一鼓而出蕭關,再駕而克大理。西南夷之巨防,段氏國之餘三百年。天戈一舉,望風底定,而居民安堵,不知有兵。段氏族屬,皆有保宥,使永其世祀。巍巍乎聖人之一海字,神武不殺之仁,振古蔑以加矣。南方旣平,悉郡縣之,控以大閫,大理亦釐爲一郡。段氏之先,佛力攸賴,蒙被世祖好生之德,一門生聚,不隕鋒鏑。於是發大願,建佛字,以祝我皇上萬世靈長之祚。寺在郡之點蒼山下,蒙氏所創也。寺旣災,武定公爲檀越,出己財繕治莊嚴,經像殿廡,煥然復新。三塔峙立,金碧交輝,巨麗與山埒,望之如崑間狀。捨田供僧,日百許人。住持僧曰覺性,亦兩被璽書覆護,寺益顧矣。余自翰林出參滇省,隆遣介走書請曰:昔者趙淸獻公知杭,以龍山妙因院爲錢氏表忠觀,文忠蘇公作碑,以記鑌氏之動。我先人臣屬天朝,勤勞王家,建崇聖佛刹,思報國恩。敢請太史之文,如錢氏故事,刻先氏功德,以垂示方來。予按吳韯,國錢俶三世,歷八十一年,以十三州地歸命於宋,未聞有宣力之功也。段氏以三百年幅員萬里之士,納款於我朝。癸丑之後,厥祖摩訶羅嵯奉命四征不庭,至於宋境,深入邕管、安南之區而死於事。中統初,武定公入覲,上嘉之,錫以金虎符牌,領舊士。受命以來,益自奮勵,撫綏蠻夷,獎錬士卒,攻鄯闈,下拓城,克新興,取尋甸,挫舍利畏三十萬師於滇海之上,破釋多羅十餘萬衆於洱水之濱。有制褒之日,段實款附而來,忠勤益著,庸示至優之渥,以彰同視之仁。大哉王言,以見公之忠,動簡在上,知當不在錢氏下。顧斐然之文,不足以發明其趨,惜無文忠公之筆。繼參大政,始終七觀闕庭,賞賚無等,爲大推重,生榮死哀,以裕厥家。諸孫之爲方伯連帥者,又十數人。鳴呼!國家所以待段氏之意,可謂渥矣。豈佛之力有以陰助之乎?而段氏所謂思報國,思者將安取衷也?嘗試論之,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法天地以行其道,而運不息之機焉。猶如雨露不擇地而墜,庶類蒙之以生植,無非過化存神之妙。蓋有無迹之迹,不然而然矣,何嘗責報於人哉?人蒙厚施而不食其報,亦理之常,無足怪者。而西方氏之法,至神無私,有感必通;正智無情,在機必兆。面有善惡之報,爲段氏之子孫者,無他焉,在乎遷善遠惡,毋羞爾祖,厲爾民,以悲願憫生識,以忠勵報國家,如斯而已矣。夫如是,天其必有以祐庇之,我佛果有以陰相之。天人相感,將見披爾休風,介爾冥福,不特若子若孫克永其世,祝一方生民咸臻仁壽之域矣。乃系以詩曰:蒼山址兮洱水濡,蔚紺宇兮浮靑蓮。旃旜赫兮廨祇園,白毫相兮紫荆田。維能仁兮天中天,日證果兮道本圓。慈航泛兮達泥蓮,惠炬燭兮光大千。千億化兮同一原,八萬總兮歸一言。趨衆妙今觀八埏,矧南荒兮渺乎滇。啓香城,結勝緣,利含生兮福黎元。鯨息波兮蟄在淵,揚大法兮尊大仙,帝齡永兮萬斯年。〔國朝程本立過三塔寺詩〕:眼中城郭與山川,坐我江南罨畫舡。雲氣半峯飛白雪,水光一鏡落靑天。野牆㯶樹人家住,官路梅花驛使傳。最是禪房聽梵唄,此心能洗百憂煎。〔馮誠遊諸佛刹詩〕:昔定諸夷汗馬勞,烟塵不動解征袍。兩關虎踞吞滄海,三塔龍飛上碧霄。爨僰遠降來歲貢,甲兵永鎭栱天朝。水光山色昇平日,仰戴皇風萬古高。〔楊愼會宿三塔寺得颺字詩〕:命駕候曉月,駢裝傳晨颺。眷茲名山遊,不憚峯磴危。香界枕蒼麓,窣波簮洱湄。再臨圭籥換,剡若塵刹移。今夕復何夕,良期偕心期。玄言傾彼已,淸襟照等夷。金聲擲鏗然,玉德交溫其。飛栖迥異林,羽毛夙同池。滄浪我纓歌,城闕子衿詩。願言附三島,相尋方蓬陲。人生忽若寓,無令白日馳。
  • 瑞鶴觀。在崇聖寺左,嘉靖間建。〔脩撰楊愼記〕:點蒼山應樂峯之下,三浮屠之次,有瑞鶴觀者,本崇聖寺之遺址。寺在唐貞觀間,爲屋千楹,旣更朝代,存者無幾。皇明嘉靖間,郡人御史吉谿公元陽,始經營之,盡捐家資,興廢補敝,數年之內,殿閣樓廡,視舊有加,一方快覩,人心懽悅,乃大建齊醮以落之。齋之初晨,祥雲彌天,竟日不滅,帥堂蠟炬,不火而燃,聚魂之處,神虎現形,雙鶴翩然,集於殿脊,老幼譁呼,頃之乃隱。衆謂天貺昭灼,宜復舊觀,公遂庀材鳩工,孹畫位置,中建上帝閣,閣之四周,白石扶闌,以嚴臺級,後爲玄元殿,又後爲三淸殿,各有翼室,以處羽流,左爲二樓,曰羣仙,曰靑靑,右爲二室,曰監齋,曰鉢堂,前爲橋池,橋前爲四聖殿,爲三門,門外爲六帥堂,堂下有龍虎門,亦各有廡,以備法像,在左左者,曰師眞,曰眞官,在右右者,曰文昌,曰神虎,北出二殿,爲三官,爲斗母,又北爲三簷茵閣,以蔽虧疎,上奉眞武,下安靈官,閣左爲臺榭,曰望仙,闔觀聖像,類多瀉銅塗金,間有塑者,亦出良工之手,瞻者莫不起敬。先是公夢神人三十六,於雲端下大木,去地丈許,懸空而止,及規畫正殿,相廣高卑,累石丈許,乃得架屋,果與夢符。興建以來,工大費鉅,力盡一家,貲罄累世,弟元春供億粮糇,元期躬親炊爨,元和奔走先後,諸郎書計工作,而酒漿饋給,出於閫闥者,月無虛日,勤渠二十餘年,曾無厭倦,落成之日,太守鄭題其額曰瑞鶴,識景貺也。觀工旣竣,寺亦復完,重樓傑閣,互爲蔽虧,金碧丹堊,交相輝映,鐘磬鈴澤之聲,鏘如也。袈裟羽衣之衆,檐如也。千年靈蹟,旣墜復興。頓覺點蒼疊巘,如增而高。洱波萬頃,如增而深。入其境而望,鬱鬱蒼蒼,令人欲去百事而老其中。蓋不獨爲南中佳處,卽寰宇名勝,蓋鮮其匹矣。公一日招余來遊,因以碑記見屬。且曰:某之修崇塔廟,非爲求福也。吾郡山水如此,若非寺觀,則遠遊立覽之徒,無從託跡。騷人墨客,安所寓懷。况前人作之,後人不繼,某竊羞之。余曰:古之達人,往往捨宅爲寺。余家在三千里外,自憐不得與公結香火社,以老此身爲憾耳。因操筆而嘆曰:夫有形勝而無塔廟,則登覽之興不成。有亭榭而無湖山,則綿還之觀易索。况祝釐保境,必奠百靈。利物化人,莫先幽贊。公之所以爲之而不倦者,意其在此乎。公文章氣節,卓冠一時。宦轍所經,澤流百世。此士林推重,藉藉在人者也。歸里以來,硏窮理道,造詣宏深,德重鄕評,望隆師範,有非謂劣所能窺者。曰:昔劉更生博學之宗,而作列仙傳。顏淸臣忠義之士,而好言仙神。古之君子,思欲倏然遠遊,却立垢氛之外,當託赤松丹丘之流,以自見其志。鳴呼!吾於公而重有所感矣。遂書其顚末,以吿後來云。
  • 弘聖寺。一名一塔寺,舊名王舍寺,在府城西南。有浮屠,高二十丈,爲級十六。世傳周時阿育王建。〔楊愼重修記〕:城於蒼洱之間者,大理府也。漢晉隋唐,或名益州郡,或名雲南郡,或名建寧,多至不可勝紀。漢書注謂邪龍、雲南者是已。邪龍一名羅鐔,能爲變怪,以厲生民。在昔觀音大士以正法勝之,閉羅刹於巖下,古老相傳,卽今上羊溪洞門,宛然在焉。羅刹旣伏,因作浮屠以鎭之。在城北者三,其寺曰崇聖;在城南者一,其寺曰弘聖。高者五百餘尺,次者亦不下四百尺,蓋賽中浮屠之鉅麗,蔑以加矣。在崇聖者有塔,項鐵鑄,款識云:貞觀尉遲敬德監造。在弘聖者,或曰周昭,或曰隋文,莫詳其始。蒼山溪澗在上,城郭人民在下,秋水時至,奔湃洶湧,城郭恃以無恐者,四浮屠也。弘治間,南澗出恠物,湧水高百丈,狀如雪山,至弘聖寺,勒留久之,然後分倒而去,人以爲浮屠之功。其水勢雖分,然比倒入城者,猶損數百家;向使不分,滿城皆魚斃矣。正德九年,地大震,城郭室廬,仆闕無算,獨浮屠無恙。崇聖中,塔初亦折裂幾頹,旬日後,復合如故,豈非神力哉!昔隋文皇帝方隱約時,遇異人,以舍利一掬遺之,曰:以此福蒼生。後周失御,隋文果受命。蓋詔分舍利於天下八十三州,大建浮屠,弘聖其一也。然則浮屠之陰翊王度,福利蒼生,其來久遠。若夫大理之塔,與城郭同休戚,是尤不可不崇修者。惟智士仁人,爲能先民之憂而憂,吾於中谿李公見之。公起家史館,以文章聞;出爲御史,以風節聞;三更,郡邑之遺愛聞。蓋海內兒童走卒,皆知公名,其所自樹立於當世者,人人類能言之。歸田以來,盡捐己貲,重修四浮屠。於凡山川舊觀,一洗而新之,以至橋梁道路,濟寒救饑之事,知無不爲。貲已罄而施不已,老將至而心不懈。予見其自王寅至今二十年間,曾無一日輟也。人或謂公太勞,公竟不歇。旭而出郭,暝而還家,風雨不能爲之阻,往來溪山之間,吟諷終日,晏如也。予聞之師曰:君子以化利爲樂,人見其化人利物之勞,而不知其先人後己之自樂其樂也。予旅食博南,路出蒼洱,每見四浮屠與巘雪秋蟾爭爲皎潔,感公之志大有利於斯土也,因爲四浮屠記以見其人云。〔永昌張含詩〕:茲山海內稱爲最,造化含靈日月通。白雪紅雲窺掩映,紫巖丹壁互巃嵸。孤巒翠積如吞鳳,老檜鱗磨欲遊龍。石畔六丁頻守護,幻移天巧出良工。
  • 玉局寺。在府治西南四里玉局峯麓。寺左有唐杜公祠。公名光庭,靑城人,以文章敎邦人,故祠之。〔元李伯強遊寺詩〕:海風吹曉上層臺,玉局仙人安在哉。一帶山河無限好,百年懷抱此時開。菊從雨後都開遍,鴈到秋深不靑來。一曲浩歌歸興晚,夕陽人影共徘徊。〔國朝楊愼詩〕:仙是靑城客,山留玉局名。深如故鄕地,偏動故鄕情。〔董難玉局寺用唐人韻送春詩〕:杜鵑枝上春可憐,杜鵑聲裹雨如煙。蔞蔞滿目芳草碧,杳杳一髪靑山懸。忽悲隴麥客遊次,却憶棟風花信前。惆悵池塘綠陰樹,驚心一曲南薰弦。
  • 無爲寺。在府城西北點蒼藺峯之半,永樂八年建。〔汝南王遊山記〕:葉榆多名山,拔地峭豎,相拱林立。其紫城西北有曰銀溪山者,蓋蒼山名峯之一。其麓有溪,出自峯之北崦,其圓約二十弓許,東流入洱海。寒泉淸冽,可飲可濯。時雨乍晴,飛瀾走湍,泠然可聽。溪之旁多秀石香草,翠肌而玉脈,碧葉而金花,好事者往往取爲窗軒之玩。由溪而入,榛莽蒙翳,路若窮然。思欲迴履,忽聞絕壁峭巖之間有人聲,知爲幽勝之所。遂披藤捫蘿,且歇且進,歷幽巒,躡石蹬,倏然若飄浮騫黱,則身已在萬頃雲上矣。流盻容與,愈進愈佳,松濤響空,蘭氣襲人,乃忘其向之疲也。行可數里,兩山豁然,奇秀迭出,中有龍泉之宮。數緇衣導余以入,燒枯松,煮寒泉。有名龍苑菴者,構於風篁雲水之杪,又龍象尤勝之所。因而登之,海霞島雲,來吾目中,天風虛嵐,牽衣縈髪。余卽床跏趺,對僧無語,不覺時移,而夕陽在木之末矣。旣而嘆曰:人之處世也,其志雖潔,其勞役則不克以安乎外;其行雖淸,其思慮則不克以佚乎內。余生也,樂安佚,愛淸潔,故自髫歲已抱瀟酒之懷,塵表之想,以時多乖,不克卽遂。重蒙伯父皇上拯余一生於萬死之中,置之極安之地,心怡身榮,故得探此勝事,亦足以愜素懷。譬池魚籠鶴,游泳翺翔於巨壑靑冥耳,何其幸哉!向之所謂志潔行淸者,其或庶幾乎!噫,景因人而勝,人寓景以樂。昔蘭亭不遇右軍,則修竹蕪於榛林,淸流混於污池矣。是峯也,使余不記其梗㮣,则山川秀氣湮没於遐陬,將来豈不爲雲林之愧歟?僧妙談等請志諸石,以爲好事遊覧之故事云。〔沐璘詩〕:白石磷磷積翠巒,翠巒深處有茅菴。煑茶迎客烟生竃,剔筍出山雲滿藍。香爇龍涎淸沴氣,壁懸鹿尾罷禪談。野禽不斷人來往,驚觸巖花下碧潭。〔楊愼詩〕:涼宇敞金天,溟巒凝紫烟。復有兔鹿徑,斜通龍象顚。餘霞帶飛閣,流波澄遠川。危磴三休至,層臺四望懸。佳遊惜落景,愁思怯離弦。非關興盡返,良爲懷抱牽。〔又觀汝南王玉磬碑引〕:汝南弟子眞天人,冰壼玉樹凌風塵。心源早契空門地,意象遠寄荒岑濱。步折峯頭翠肌草,直登萬頃層霞抄。金鞭九馬滄煙叢,電旌千騎紅雲島。伐石何人得磬襄,豐碑摩挲聲琳琅。鳳凰毛羽落丹穴,蛟龍文移蟠銀潢。山圖郡乘難攸採,波瀾東逝星辰改。眼見雙林成古丘,誰問君王仙跡留。可憐南浦西山外,猶有鳴鑾歌舞樓。
  • 帝釋寺。在府城西北應樂峯。其地靈應,夜半常聞鈞天奏樂,歷歷明徹,絕與世音不同。〔郡人敎授陳時雨詩〕:常時看竹過禪宫,架壑松杉護石囪。十九龍溪和玉瀉,三千蘭若並霞紅。道因學久必方悟,詩爲吟多句轉工。昨上點蒼岩半宿,碧霄仙樂下天鳳。〔楊愼詩〕:帝釋山頭雲滿谿,東菴飛雨西菴泥。碧潭照眼石鯨勵,翠微當面林鸚啼。濛濛香霧花層涇,漠漠生煙樹點齊。傍陰銀鞍應未怯,玉壼淸酒爲君攜。〔主事許勉仁詩〕:雨洗淸林潤,春歸石室閒。雜筵增悵望,勝景共追攀。欲聽鈞天樂,須眠產釋山。所嗟微宦累,日暮已言還。
  • 天臺寺。在府城南龍泉峯麓,一名祭天臺。有〔敦素子撰文云〕:漢丞相諸葛公征南中,顧蒼洱奇麗,停車止於此者數月。公嘗見玉局峯下五雲縹緲,雙鳳飛空從集,乃攬轡躬行荆棘中,得梓刓三皇五帝像。公嘆異之,乃建閣奉像其中而祭之,以於石上畫八卦,建浮屠三十六座而去。
  • 救疫寺。在蘭峯無爲寺之上。寺有井,世傳此水曾救在疫,故名。
  • 大悲寺。在府治東南隅。
  • 普賢寺。在府治東。
  • 文殊寺。在府治東南隅。
  • 興福寺。在府城西南石寶邑,天順間重修。
  • 淸眞寺。在府治南。
  • 光勝寺。在府城西。
  • 三聖寺。在府城西。舊爲南詔家廟,內有觀音三像,世傳自西天竺來者。南詔有七聖,此七聖中之三聖也。
  • 遺愛寺。在府城北戮魔石之南。人思觀音遺愛,故建寺。
  • 觀音閣。在府城北上羊溪戮磨石。世愽觀音,旣罔羅刹,以此石壓之,後人建閣其上,因名。
  • 合會寺。在府城東北鳳岡村。野史載:觀音買羅刹國時,會合國人耆老於此,後人建寺。
  • 普濟寺。在府城北三陽峯麓。元末建。
  • 妙佛寺。在府城北塔橋村。
  • 鶴雲寺。在府城北二十里鶴雲峯麓。世傳常有眞仙乘雲鶴來石上圍棋,因名。
  • 石雲寺。在府城北白雲峯麓。相傳昔人見岩下有光,因於其處掘地得石佛,乃建寺,凡祈嗣者多應。
  • 觀音寺。在府城北二十里五臺峯麓。
  • 覺岸寺。在府城北洱河濱磻溪村。有分河石。
  • 法資寺。在府城北江渡村。元時建。
  • 龍泉寺。有二:一在府城東水潮村,一在府城北彎橋村。
  • 靈會寺。在府城北院塝村。昔蒙氏征摩㱔,渡金沙江,一木自水中逆流而上,異而取之,造成千光玉佛像,置於彼中藍婆寺。忽大雨浹旬,村民烟火盡滅,惟此佛前燈不滅,軍中乃得火。因迎像還大理,建寺奉之。
  • 寶慶寺。又名石乳寺,在府城北蓮花峯麓。
  • 大慈寺。在府城北三十五里。唐時南詔建,內有卓錫泉,相傳僧慧普者,以錫卓地而泉湧出。
  • 報德寺。在府城北作邑村。元至正二十七年建。
  • 再光寺。在府城正西。
  • 尊勝寺。在府城東南月溪鄕。弘治間建,歲造春牛卽焉。
  • 弘圭寺。在府城北四十五里。唐南良創壇場之一。
  • 圓照寺。在府城西南。元世祖嘗駐驛於此。內有羅扇井。
  • 光明寺。在府西一里。
  • 國母寺。在府城西大紙房。
  • 地藏寺。在府城南。
  • 崇恩寺。在府城南九里。一名藥師寺。昔有神僧乘三角靑牛至此,禪坐石床而化。後段思平當逃難至此,自分必死,頃之而追者不入,免難出視,則門封蛛綱矣。
  • 神通寺。在府城南十二里。爲感通寺之別院。
  • 法眞寺。在府城南佛頭峯麓。
  • 三仙堂。在府西北。
  • 鶴頂寺。在府城南佛頭峯之半,盤龍禪師所建。佛殿中禮拜石上有禪師足印,深六分,嘉靖間重建。〔李逸民畧記〕:鶴頂寺在太和村之上,亦名和頂,點蒼山十九峯之一也。余嘉靖乙已春日尋山至焉,嘉其地勢之美,於草莽中見破殿一楹,因刮蘚而坐,有拜石焉。石有手足印痕,知其爲得道人所居也。時隨吾遊者吳生懋、張生斗兒,粲粲粻煌也。諸子奉觴,跪而合辭曰:盍復古觀,以答山靈。余然之。明日,召工僦功,命羽士馬鶴林董其役。山逕峻折,運負爲難,蓋至丁未冬而後落成,計費約百餘兩,計日蓋三載矣。羽士苦村人之侵擾,拂袖而去。余乃招僧明中住持,頻年以樹松爲業,歷十有七年,始蔚然成林。林無雜木,一望皆靑松。東抵山麓,南抵澗底,西抵門限山,北抵小澗,集翠連天,白雲縈帶,一入谷中,翛然不知其爲人世也。夜宿,雖風天霜冬,寒氣不到,信棲眞之美地也。於是緝治田疇,以資焚修,得田若干塍,以其坐落及其輪之官、取之佃之數目並列之石,以吿其後來云。
  • 靈鷲寺。在府城南馬耳峯之半,世傳舊有千僧道場。
  • 寶華寺。一名金龍寺,在府城北二十五里,段氏時建。
  • 陽南寺。在府城南馬耳峯之半。
  • 佛圓寺。在府城南二十里,唐順宗時建。
  • 蓮花寺。在府城陽皮邑之南。
  • 靈塔寺。在府城南斜陽峯麓。唐段赤城入蟒腹誅蟒,旣死,人思其功,於蟒腹中取其骨葬之,建塔其上,焚蟒骨堊塔。
  • 寶林寺。在府城南斜陽峯之半。
  • 海會寺。在龍尾關將軍洞。
  • 普濟寺。在府城南龍尾關。
  • 玄眞觀。在府治前。毁壞無存,嘉靖間郡人李元陽遷建於點蒼中峯之半。
  • 妙悟寺。在府城西南。
  • 覺眞寺。在府城南龍尾洞。
  • 羅筌寺。在府洱河東玉案山。初,洱水多邪龍,往往覆舟,神僧道安結菴此地,夜見童子百餘人語曰:師至,吾屬不安,盍遷去?師厲聲曰:是法住,法住,安從遷?明日,水浮死蟒百餘,海患乃息,因創寺。寺西有觀音閣,懸崖結構,下臨無地,山環吞海,澄然如鏡,又名天鏡閣。
  • 羅漢寺。在羅筌寺左。巖下有禮拜寺。
  • 海印菴。在府城西二里。指揮王槐建。〔郡人李元期宿海印菴詩〕:仙人駕鶴老山椒,秋雨江千厲影遙。覆局共凭王粲檻,時危誰獻子雲韜。揭鞭海角成惆悵,叢桂山中已寂。寥一雲房話淸夜,香巖明月憶同袍。
  • 習儀僧正司遍知寺。在趙州城西。唐高將軍建,習儀卽之。
  • 龍華寺。在龍華山之麓。
  • 飛來寺。舊名赦開寺,又名千佛閣,在州北五里。昔傳有佛像飛來,因以名之。
  • 圓通寺。在州治西南九十里。
  • 靈通寺。在州治北十三里。
  • 道勝寺。在州治南百里。唐玄宗嘉張建成來朝,賜以浮屠像、井佛書。建成歸,剙寺藏之。
  • 淸泰寺。在州治東五里。
  • 相國寺。在州東北十五里。世傳觀音建國時,登此山相度形勝,故名。
  • 興隆寺。在州東南三里。
  • 寶印寺。在州治西三十里。
  • 佛華寺。在州東南一百里。
  • 華藏寺。在州華藏山,唐高將軍建。
  • 羅和寺。在州東南二里。
  • 高娘寺。一名孤烏寺,在州南六十里。世傳張姓家有婢名高娘,常以一白猪自隨。偶一日,忽白猪化爲象,乘雲上昇,因立寺焉。
  • 妙音寺。在州治東二里許。
  • 法藏寺。在州東南十五里。
  • 雲會寺。在州東南十五里。
  • 玄帝觀。在州治南。
  • 三官觀。在州治北。
  • 建封觀。在州東南七里。
  • 遍照寺。在白崖石孔邑山麓。隆慶元年,僧眞語建。〔李逸民記〕:遍照寺,在彩雲州白崖之東,石孔邑之上。嘉靖間,默庵禪師之所建也。寺址山勢,自高頂而下,至此融結爲一奧區。默公因置草庵,日誦華嚴其中。旣而知其地脈有助道之益,遂建遍照一寺,以爲紬繹華嚴,闡楊海印之地。余因竣其所未成,足其所未具,更買園林土地以拓之。初建寺時,墾土五尺,見垣趺瓦礫,乃古寺遺墟,不知昉於何代。信佛地爲神明訶護,時如有待,事非偶然。觀此,則默公之創,諸人之施,皆業因比所使,非人所能也。寺成,公來乞余述其顚末。余謂華嚴大敎,一文之妙,懾義無餘;一偈之功,能破地獄;盥掌之水,尙拯生靈;讀誦思修,功齊種志。故曰:見聞爲種,八難超十地之階;行解在躬,一生圓曠刼之果。然則能於華嚴法師所而施一米一木者,利益豈有窮哉!其爲最初檀者曰劉氏,續此爲衆檀,皆得書名於碑陰云。
  • 玉峯寺。一名小王寺,在白崖西山。
  • 習儀僧會司智光寺。在雲南縣西城外。
  • 九項寺。在縣治西北二十里。〔脩撰楊愼詩〕:路遶羊陽轉,雲從馬首開。半崖交草樹,絕壁倚樓臺。碧澗鳴幽玉,丹丘問刼灰。佛緣甘苦寂,僧行厭喧豗。野鹿郊花過,山禽薦果來。獨躭塵外趣,人世莫相倩。〔董難宿九項寺詩〕:片身凌碧落,九項墮靑層。寶日烘貌座,香風護象乘。棧迷尋洞客,雲貼補衣僧。爲款支郎宿,晨炊借佛燈。
  • 寶華寺。一名金龍寺,在縣治西北。段氏時建,中有龍潭。
  • 殷若寺。在縣城北八里。段氏時建。有寶燈飛入以塔中,夏夜常有光明。
  • 水目寺。在水目山麓。段氏時,楊普濟經始。洪武二十四年,僧智圓成之。舊有白虎窩、黃龍、木犬之異,至今遺址尙存。世傳有貴客至,則木犬預吠。
  • 龍泉寺。在縣東五十五里龍洞山下。
  • 上帝觀。一名佑聖宮,在縣治南。
  • 玄眞觀。在縣治南。
  • 習儀僧正司萬福寺。在鄧川州臥牛山麓,元至正間建。
  • 鍾山寺。在州治西二里,段氏時建。
  • 頂聖寺。在州治東十里。
  • 眞濟寺。在州漢左半里,永樂間建。
  • 眞慈寺。在州治右三里。
  • 觀音寺。在州治東十里,成化間父老於此山掘得一白銅佛放光,鄕人遂建寺。
  • 白雲庵。在州南二十里龍首關內。
  • 竹林寺。在州治東北十五里。
  • 習儀僧會司護明寺。在浪穹縣治西,洪武間建。
  • 摽楞寺。在縣治西北十里,世傳七聖僧所創。
  • 鶴林寺。在縣南鳳羽鄕,洪武間建。
  • 智光寺。在鳳羽鄕。
  • 正覺庵。在縣西山麓。
  • 隨求庵。在縣西山麓。
  • 眞實庵。在縣西山麓。
  • 習儀三元宫。在賓川州治東,嘉靖間建。
  • 崇福寺。在州北大場曲村。
  • 高興寺。在金龍㵞側,寺後巨石上有牛足幷龍蟠跡。
  • 觀音寺。在州自塔市。
  • 津梁寺。在州今字山。
  • 玉龍寺。在州治北六十里。
  • 圓覺寺。在州治北五十里。
  • 龍泉寺。在州羅營左。
  • 慈濟寺。在州西七十里。
  • 寂照寺。在州西二十里,宗保禪師建,有岩龕,乃師證道之跡。
  • 觀音箐寺。在洱水東,嵓谷奇絕,有石洞可容數十人,又一穴中有天生觀音石像。
  • 白石庵。在雞足山南支。〔董難詩〕:雪泊山葉紅,松牽水花碧。暢哉人外賞,遲日少林夕。
  • 福緣寺。在雞足山麓。
  • 傳衣寺。一名圓信菴,按佛統紀云:釋迦文佛入湟之日,以金縷袈裟付與大弟子迦葉波,手持以待彌勒補釋迦文佛之位,故迦葉守衣入定。雞足山今稱華首門者,卽其入定處也,故名傳衣。
  • 淨雲庵。在傳衣寺北。
  • 八角庵。在傳衣寺東北。
  • 彌陀庵。在傳衣寺後。
  • 圓通庵。在傳衣寺後。〔李逸民記〕:按內典傳敎正宗載:迦葉尊者餘光大定於雞足山,今山巓南向有石巖千仞,宛如閩門,卽其處也。世呼迦葉門,今訛稱華首。四方學佛之徒,皆睹補陀、五臺、峨嵋、雞足,謂聖蹟所在,用稱勝覽。自迦葉門東南下十里許,有菴曰圓性,其傍菴數所,唯通見稱於墨客,爲其結構麗密,有精藍風致云。初,庵僧海印者,爲榆海點蒼山人。少厭市廛,中歲棄妻子入山,訪開山名衲性玄者於雞足,遂得剃度。尋於師庵之左側,別創茲菴。雖屋止二楹,而用周大廈;地止一畝,而紆迴有容;奉像不多,而法器咸具。入其菴,則海印之好尙夐然可挹,宜其斷絕塵緣,毅然獨往也。愚雅慕名山,擬生海印一榻,林恢夙心。會印以記見屬,卽於三塔寺閣前書此與之。
  • 般若庵。在凈雲菴北。
  • 菩提場。在般若菴西。
  • 羅漢寺。在大龍潭。
  • 五華庵。在羅漢寺西。
  • 圓淨庵。在五華菴西。
  • 大乘庵。在圓淨庵西。
  • 龍華庵。在了空庵後。
  • 了空庵。在龍華寺前。
  • 雲海庵。在龍華寺南。
  • 玉皇閣。在海會庵西。
  • 海會庵。在玉皇閣東。
  • 彌勒寺。在玉皇閣北。
  • 石鍾寺。據雞足山之阿。
  • 白水庵。在石鍾寺東南。
  • 大士庵。在石鍾寺東北。
  • 淨覺庵。在石鍾寺西南。
  • 袈裟寺。在彌勒寺西,卽迦葉寺。〔李逸民記〕:雞足山爲佛弟子大迦葉波入定之地,大頂下石門千仞,卽其處也。藏經載:平陽僧法顯入西竺求經,踰葱嶺而南,備歷艱辛。將至雞足山,路遇老人,龐眉偉貌,不悟其爲神人。頃有一沙彌至,法顧始問耆老爲誰,答曰:此頭陀弟子大迦葉波是也。比至迦葉門,爲大石所橫顯,流涕而去,卽其事也。今山在滇葉榆澤之東,爲賓川巨鎭。歲元旦,四方咸覩,人以萬計。未至石門五里許,有寺曰袈裟殿,謂迦葉守佛衣以竢彌勒,故名。遊人至此,騎者止,徒行者息,飢者待爨,渴者須湯。然崖傾屋秧,置炊無所,客頗病之。郡守阿君捐貲鑿崖拓地,爲殿、爲樓、爲門堂、爲廚湢,置陶甓,作旨畜,出以御客。於是賓至如歸,遊者日以衆。嘉靖丁未十月,賓守新泉朱官招余來遊,坐客則大理賈文元、楊湜、韓宸、張文璧、董難、吳懋、楊正、秦世道,幕賓則孟縣行𥗑、華容王遶。是日秋高氣晶,客懽未罷,元慶洗石索記,遂爲之書。〔李元期詩〕:白波西海明,香霧南崖涇。欲獻鴿王花,雨花臺上拾。〔董難詩〕:塔影胃百波,松聲喧玉鬣。石門竟不開,秋露泣迦葉。〔吳懋詩〕:翠虹天上路,白塔海門螺。囘首袈裟石,懸燈在薜蘿。〔參政石簡詩〕:美爾㴜傳以樹心,西來大地盡黃金。諦觀總識眞如面,磬罷誰聞空座音。
  • 鐵瓦殿。在華首門東。
  • 護法堂。在舍利塔東。
  • 曹溪庵。在華首門西,有八功德水。〔董難詩〕:功德八水名,來自曹溪脈。滴滴雲根香,靈山洗秋碧。
  • 北麓寺。在雞足山北。
  • 奉眞院。在雞足山後。
  • 寂光寺。在石鍾寺西,嘉靖間建。
  • 放光寺。在雞足山石門下。
  • 普光寺。在雞足山大頂。
  • 鉢孟寺。在石鍾寺東北。〔李逸民記〕:天地之中,有山曰須彌,環山爲四洲,南曰閻浮提,今之中國與五天竺是也。其地向離,故其人剛健明利,非他州比𧧐習之以善,敎之以道,其入聖可立而待也。故諸佛興慈,以次降生焉。釋迦牟尼之後,應補佛位而降生者,曰彌勒。釋迦命大弟子迦葉、飲光持佛衣,待其出而授之。飲光入定雞足山,蓋正像末三法未竟,故竢時也。先佛在靈山捻花示衆,獨迦葉微咲,深契佛旨,故託之以傳衣,傳諸佛之心云爾。此皆如實之語,非誇誕也。按內典,雞足與耆闍崛山相鄰,當在中天竺。然則此山之名雞足,特佛之應跡,與世傳小澄之事。石門訇然中開。嘉靖間,有一僧岩棲三載,其志懇到。嘗於定中遊石門,一入則見殿宇紺碧,沙門衆多,榜扁聯偶皆金書,歷歷記憶,雖世間老於文學者有所不及,謂非靈地可乎?石門之不時見光瑞,或圓相,或攝身,與五臺、峨嵋大都相似。余卽其地創建精藍,因字之曰放光焉。枕崇罔,面列嶂,懷抱比密,風氣翕藏。至其地者,則見諸刹皆在山之肩背面,放光獨當胸臆之穴,爲可嘉也。余乃白諸名衲,上自大頂,下至聖峯、寂光,合諸鐔而爲伴,崇、放光以爲主。歲約一期,長者百日,短者半之,又短者又半之,歲恆一周焉。庶通假有借無之名,而入於實相;妙體空析色之跡,而造乎眞源。當有入彌勒之閣,契迦葉之咲,捻世尊之花者矣。彼區區致詰於雞足之是否者,又惡足與議哉!。
  • 祝壽寺。在五井提舉司東北,習儀卽之。

仙釋[编辑]

〔東漢〕[编辑]

  • 楊波遠。人號爲神明大士。唐永徽以後,常騎三角靑牛,逍遙以遊。偶逢神僧於二陽峯麓,爲設一供,陳石案,長丈六,闊六尺,但以一手持將。今石案猶存,千夫莫舉。後不知其所終。

〔唐〕[编辑]

  • 楊都師。創洱河東羅筌寺,寺前有田四十畝,每栽插約三日。傭者戲師曰:若能繋日,當爲畢栽。師默念呪,田栽旣,而日乃暝。傭歸,而後知已歷三畫矣。山下有黑龍,常作風浪覆舟。師以白犬吠之,龍怒而出。師視龍猶蜒蚓,若敎誨之。有頃,龍馴俛而去。先是,河浪九疊,師以念珠鞭之,去其三疊,河乃翕順可渡。
  • 董細師、王玄興、楊會舍、趙永牙、楊頭魯。六人者,持械通明,各以業精如神,遊行於渠酋之間,能獻神術,使渠酋知畏。或言天不容僞,不不可欺;或爲祈晴致雨,以利黎庶;或以慧眼察知山竅地脈,令水行地中,使不爲患;或開導頑梗之夷,使輸賦供上,免於屠戮。此其積功累仁之事。若白古通載其咒猪頭爲鬼魅,以供其役;化蔓草爲龍蛇,以供戲弄。此則西域之幻術,非其本業之正。如役鬼食以炭惇,庭中曝麥,田野注雨,此又世外難曉之事。
  • 周壽海。唐龍紀間,南詔大旱三年,人民饑饉,祈雨不應。詔聞西天竺有白胡師者,有祈雨法,乃沐浴齋戒,焚疏請之。白胡師應感而至,國人咸悅,設壇請禱。但見陰雲密布,欲雨不雨者數日。而白胡師以竹竿刺雲,雨滴隨竿下。師謂詔曰:汝國中必有聖人,汝等不知識耳,曷往求之?詔乃勑國中大索之,不得。人或吿南天祠有一人禮拜,詔召之,不赴。詔與師同往見之,師一見壽海,卽下拜。詔怪問之,對曰:是吾師也。詔曰:何以知之?師曰:其額上有五字印。師謂壽海曰:顧師慈悲,雨濟生靈。海云:昔者湯有七年之旱,請以人禱。湯以身代牲,積薪自焚,神明揮霍,天地暝冥,乃大澍雨。此人君有道,感天動地而然也。今詔殺及無辜,閉鬱不雨,不因悔罪,何以囘天?詔乃自誓曰:自此不復虐民。言已,雨卽澍。
  • 張子辰。南詔七師之一,習天竺持明法。常諷詔爲善,勿嗜殺人。詔重建寺成,以問子辰:有何功德?子辰曰:勿騰口說,當爲證明。端坐露地,前置一鉢。頃之,鉢中有水晶觀音,乘雲升空。
  • 王左梨。南詔時祕僧,以功行稱,點蒼玉局峯。月望夜,則天樂自空冉冉而下。詔謂左梨曰:孤聞此樂甚美,安從得之?對云:臣能取之。至日,作持明法,預候其地,天樂果至。雞鳴時,但見羣鷄翔空,遺有玉琵琶、龍吟箏、竹笛、方響之器,世上不得其音,貯之內藏。
  • 萗模師。又曰:萗師漁人,以洱海岸得鵬遺卵,收之。有頃,破卵而出爲嬰兒。漁人異之,不敢加害。嬰兒能食,卽解種種伎倆。常居萗模莊,人呼爲萗模師。旣長,能呼致風雨,驅役鬼神,指使如意。又能以符咒化水石爲酒食,千百人皆醉飽。南詔憚之,師輒化爲雕飛,卽高興寺,不知所終。
  • 趙波羅。南詔景莊時,居蕩山波羅岩,修觀,建蕩山寺。落成,欲南詔官內世尊像安鎭,以白詔,猶豫未決。是夜,像乘空而來,詔異之,遂留像寺中。像去之夜,有神僧李選倌者,聞天樂聲,起誦神咒,見空中墜二金剛像。遠曙,人始尋知在像。到寺,而金剛爲選倌所留云。
  • 尹嵯酋。南詔孝恆時僧,以功行著聞。詔與吐蕃戰,嵯酋建壇於峨崀峯頂,持咒助兵。吐蕃見天兵霋屯,遂奔北。自是詔叝吐蕃而尊唐。
  • 羅邏倚。南詔幽王時,能以神力轉運嵓石,補點蒼山巓。今觀其石,如象如牛,堆朶而起,宛如人爲,然非神莫能也。
  • 楊法津、董獎疋、蒙閣陂、李畔富、段道超。五人,並能役使鬼神,召致風雨,隆龍制水,救災禳疫。與張子辰、羅邏倚,皆西天竺人,先後爲南詔蒙氏禮致,敎其國人,號曰七師。嘗諷詔尊唐,詔於其言,或用或不用,然知其無他,益信遇不衰。
  • 楊常滿。住峨崀山。南詔昭成時,誦咒能起死囘生,稱山縮地。
  • 無言和尙。姓李氏,紹祖父精密法敎。嘗持一鐵鉢,入定咒誦,欲晴則鉢內火光燭天,欲雨則鉢內白氣上升,遂雨。蒙氏封爲灌頂國師。嘗於崇聖寺講經,有老翁立聽畢,乘風雲而去。衆驚問之,曰:洱水龍也。
  • 道安。蒙氏時,河東臉人。自幼嗜佛書,爲僧於天常寺,精修苦行。常欲於寺建浮屠郎。有洪水自蒼山漂水石而至,羅筌島有毒龍頻覆舟。道安創寺於其所,害遂息。其他神用莫測。坐化之夕,毫光五彩。茶毘之日,頂骨有菴室利伽訶阿六字梵書,人始知其爲文殊之化。以靈瓶盛其靈骨,化爲淸水云。
  • 趙叱力者。呈莊人。嘗捕龍祈雨,龍怒,兩山欲合,將傾。趙制之益力,龍乃伏。趙與龍立券,刻之澗璧,互相保護。
  • 張惟中。得達麽西來之旨,承荷澤之派,爲雲南五祖之宗。
  • 李賢者。姓李,名買順。道高德重,人呼爲李賢者。唐南詔重建崇聖寺之初,李賢者爲寺廚侍者。一日殿成,詔訊於衆曰:殿中三像,以何爲中尊?衆未及對,賢者厲聲曰:中尊是我!詔怒其不遍,流之南甸。至彼坐化,甸人茶毘痊之。塚上時有光怪,商人裹其骨而貨之。富人購以造像,光怪如故。詔聞其異,載像歸崇聖,果賢者之骨云。西域僧謂其商那和修之應身,理或然也。
  • 施頭陀。因禪得悟,不廢禮誦,宗家以爲得觀音圓通心印。施傳道悟,再傳玄凝。
  • 道悟國師。以定慧爲禪家所宗。
  • 玄凝宗師。日以寫經爲課,筆法嘗如神助渾洒,須臾便能累紙。坐化之日,計其平生手書藏經,多至萬卷。玄凝傳凝眞。
  • 凝眞。以道行聞。自施頭陀至眞,皆住崇聖寺。
  • 楊靑勝。講經,天花粉墜。
  • 二如。住崇聖寺,使其弟洪老騰空至西天天竺取經。
  • 白伽師。南詔雲南王時,以修行精嚴,尊爲國師。時大旱饑饉,師能衣食萬姓,皆取其宅中而給之,人皆知其爲神化。
  • 崀陽白當師。口吐白霞光,光內現諸佛。
  • 禪陀子行。鑄觀音像,臨化日,觀音接引,衆共見之。
  • 張健成。喜州人。唐時入覲,過成都大慈寺,適寺鐘新成,僧戒曰:擊鐘一聲,施金一兩。健成連扣八十,僧驚問故,曰:南使張健成也。僧爲易名成化,復曰:佛法南矣。遂學佛書,歸授鄕人。
  • 冲舉仙。住鶴雲峯四十餘年。嘗坐一石圍,暮一日辭山,謂人云:吾明日行矣。翌午登石,片雲在足下,冉冉騰空而去。

〔宋〕[编辑]

  • 慈濟。不知何許人。嘗在洱海東北靑巓山險石上禮迦葉佛,日課百拜,人名其石爲禮拜石,下臨不測之淵。濟後立化,今無能攝其石者。
  • 午正和尙。津梁寺住持,戒行淸白,龍前知。

〔元〕[编辑]

  • 照本。嘗訪中峯禪師於天目山,將于中峯語問其徒曰:客有自雲南來者,汝懷鏡出門迎之。照本至門見鏡曰:師敎我矣。衆問其故,本曰:吾名照本,師呼吾名吿吾,若曰不必千里訪師,但照見本來面目,卽得師矣。徒以問,師曰:然。甚爲中峯所取。臨別,中峯贈歌一章,有敘雲南福元通三上人,遠逾萬里,訪予窮山,坐夏未了,欲歸故鄕,結庵爲禪居,以圖究明已事,預乞爲庵立名。余以卽心二字示之,蓋大梅常和尙參馬祖,聞卽心是佛,一住空山,誓不再出毁,有志於住庵,當追古風以繼芳躅,庶幾吾道之有望也。乃爲之歌曰:庵卽心兮心卽庵,十方世界無同參。靈山四十九年說,舌頭施地空喃喃。却笑少林言直指,已是白雲千萬里。未形言處錢惲淪,才要口開都不是。三個道人歸故鄕,秋江萬里秋風涼。洙茅就樹綧間屋,卽心二字懸高梁。心不自心安用卽,心卽卽心誰辨的。百億日月遶四欄,光射銀山穿鐵壁。一庵內外赤條條,拾來總是心王苗。龜毛束破混沌殻,蒲團壓折虛空腰。雲南卽是西岸頂,兩頭踏斷俱非境。偁若無端喚作心,依舊隨人認光影。見地不脫還茫然,己眼不透成虛捐。只消堅起生鐵眷,不拘歲月勤加鞭。待伊齩得卽心破,是佛是魔俱按過。等閒豎起箇拳頭,住庵活計大來大。
  • 妙觀和尙。諱定號妙觀至元丁已七月十二日生將誕之日母有異夢長而能書講首楞嚴經,感金甲神現身,遂集楞嚴經幕要註十卷,誦金剛經。會中放白光輪菌,久而不散,作金剛方語集解、華嚴心鏡二卷、玄談輔翼八卷、外集三卷。茶毘之日,舍利瑩然。

〔國朝〕[编辑]

  • 存眞道人。人呼之曰楊先生。栖雞足嵓中二十餘年,歌詠自得。卒之日,親鄰皆見其來。又有人於貴竹道中見之,寄語諸孫,是日已過三千里外矣。
  • 無極。名法天,感通寺僧。洪武癸亥,率其徒入覲,獻白駒一、山茶一。高皇帝臨朝納之,山茶忽開一朵。帝喜,以宸翰榮之。又命翰林侍講學士李翀奉制賦詩以贈之。
  • 圓護。寫經,龍化硯泉。
  • 昌禪師。說法,羣牛伏聽。
  • 芮道材。少業儒,後從長春眞人劉淵然受棲神鍊氣之術,殮峨崀孽龍,除蒙化妖怪。宣德初入覲,特賜都紀,給驛以還。弘治壬子秋,創棲霞觀,以道法授徒三十餘人,尸解而化。
  • 趙壽。感通寶慶山僧。受持密敎,戒行精嚴,驅邪降龍,祈禱屢應。宣德、天順兩詔至京,賜禮甚隆。卒,蒙諭祭。
  • 何淸。精勤持明,往見島思藏大寶法王受戒,得法書。旣囘,至瀾滄,路遇猛虎,淸叱之,虎靡然伏。正統六年,奉從正鹿川結壇行法有功。天順六年,勑取入京,卒。上遺禮部主事曾卓諭祭。

臨安府[编辑]

寺觀[编辑]

  • 習儀僧綱司指林寺。在府治西。〔元動衛郭登重修記畧〕:指林禪寺者,其肇創之始無考。地多林木,居人常見一鹿上於中,因率衆捕之,無蹤跡。少頃,一異人出,指其林曰:鹿處此非一朝夕,汝輩欲何如耶?言旣,亦復不見。衆皆驚走,以爲神,相與立祠祀,甚著靈應。元眞間,郡人何明始建一殿二塔,繪塑菩薩大士之像,以爲休息之所。取前異事,書指林二字,扁其楣。歲久傾圮。永樂丁亥,都綱得海來領敎事,乃奮志葺之,功未半而海入。今住持溫成師者,世爲魯人,自幼離俗出家,駐錫於此,見殿字湫隘,始謀大之。不數年間,周垣廊廡,無不具備,幢幡雜遝,鐘鼓振揚,復於南鋪置田三區。正統癸亥,余蒞是邦,始至之日,假館寺中。時成師年踰七十,疏食菜根,淡然無欲,動而觀其所爲,靜而覯其所守,類夫有道者。間請予曰:茲寺所歷,旣以代計,而復興於今,曾無片言記其事,懼夫日遠泯沒,願不吝餘光,以照叢林。予惟佛氏之敎,行乎中國,始則福田利益之言,足以化庸愚;久則明心見性之說,足以悅賢智。是以智愚賢不肖,莫不從而信之。繇漢、晉、隋、唐、宋、元以迄於今,可謂盛矣。〔按察使林俊詩〕:半畝禪宫雜市廛,上方心遠地應偏。雲生竹院鶴相對,日轉苔堦僧正眠。白酒漫陶閑歲月,碧紗還護舊詩篇。邇來學得無生法,不向人間種福田。〔副使敖和詩〕:城外靑山秀插天,城中佳寺景無邊。寒潭雨歇蒼龍返,幽谷雲深白鹿眠。穿戶影重花外竹,到池聲靜澗中泉。老僧出定因無事,坐看天花雨席間。〔都督沐璘詩〕:過城公暇興偏賖,躍馬來遊釋子家。級映隔窗羅漢竹,紅開滿樹佛桑花。山光水色如迎客,蔞葉檳榔當啜茶。又得浮生閑半日,此身忘却在天涯。
  • 天王寺。在府治東南。元時建,成化間重修。〔翰林侍講黃洵記畧〕:臨安郡東南隅有天王寺,肇建於元。郡之人凡水患必祈,疾疫必禱。國初,古刹多罹兵燹,惟此巍然屹立,相傳以爲有靈。用是守臣都閫萬公若忠、若僖,累世綿造之力居多,而義官柴庸又贊相之,相與捐資拓充舊隘,作殿宇,建廊廡,營齋舍門垣,延僧衆以事焚修。僧有號良明者,卽住乃山,董乃事。奈何世遠人殊,不無廢墜,又推戒行精專,宗風振舉者,則本戒繼主其席。成化癸酉,本戒惟已募人,乃增一殿於天王殿後,中塑佛及羅漢像,棟楹榱桷,巍巍整飭。壬子歲,郡之父老王洪者,偕士友輩,謂是寺之修,其制雖備,而歲費不足,各捐己資。後募於衆,得財資若干數,賈田若千畝,以贍僧衆,蓋以重本戒之行也。夫世之爲人子者,承先人之業,荀能守之,足稱孝子。本戒雖寄身方外,而能守先師之業,方足以爲良備,况能修置之以增大於前,其不爲良僧之表表者乎?則本戒之功,誠不可不錄。而洪輩相與募緣捨施,以成厥志,及君子與人爲善之心,亦不可泯也。本戒走書京師,徵余文以記其事,於是乎書。
  • 諸天寺。在府東城外。〔何經詩〕:上方樓閣遠塵俗,石磴縈迴路紆曲。門掩靑山幾片雲,烏啼當戶數竿竹。禪中自覺太虛空,身外那知榮與辱。我來相與說無生,洗出煩襟三萬斛。〔楊樊詩〕:諸天星落玉峯高,門掩淸風路寂寥。一指禪中無語悟,三生石上有魂招。我驅宦轍來尋社,自悔名韁怪折腰。對榻談僧不須寐,灑窗風雨夜蕭蕭。
  • 無垢寺。在府南城外五里,俗呼南山寺。〔左明善重修記畧〕:無垢禪寺,在臨安建水瀘江鄕南山北麓,無碑記可考。聖朝正統甲子,僧證空理者,自江右飛錫來,行南山之鄙,周章四顧,面北嶺,枕判山,腰瀘水,環羣峯,幽𨵙寥迥,亢爽頭敞,憩息久之,眞佛境界也。訪耆舊,云:院毁於兵燹,碑碎於郡人,田沒於橫強,基埋於榛莽。於是證登願重興,衆樂力阞,遂翦荆棘,結草庵。乙丑冬十二月,佛殿立,佛像成,僧舍牆垣漸以成就。景泰甲戌,土木之力半,而空入滅。性灝者,由普庵躡空,如金齒,如大理,及楚雄,底臨安,桂錫繼之。禪堂、伽藍、祖師三門,舍僧之室,供佛之器,成未成,備未備,化富室曾廷輝市祝獻田,以充常住,歲入以斗四百。曾出價之八而五,祝蠲價之八而三。恐其久而弊生,謁予求文以記。
  • 萬明寺。在府西城外。醫官王用賓重修。〔給事中曾煊記畧〕:臨安城中不一里,有山曰西山,寺曰萬明遠闠。闠,美林麓,一大叢林也。事始剙於前。元宣光間,道人有毛姓者,建庵棲息於此。有僧惠聰、惠照,相繼住持。香火雖存,庵漸傾圮。正統間,有彌上人號固安者,從金陵樸菴祝髮,卓錫是寺,遂罄己之衣鉢,復募緣以修葺之。於是法像莊嚴,梵宮雕飾,以至禪堂、方丈、井廚之煩,無不畢備。寮官王用賓輩,施財置西莊水田計若干塍爲堂住。旣而師竟入滅。都綱純、樸庵曁弟子永祥、淨源輩曰:若師一念之勤,至於如此,無文以永其傳,可乎?來需言以識其始末。
  • 觀音寺。在府北城外。永樂間建,正統間修。〔御史王璟記〕:郡城西北隅有古刹,舊名觀音禪寺。其肇創無所考,逮元兵燹頹毁,惟存遺跡。正統壬戌,郡人李伯亨捨財,始一殿兩廡,繪塑佛像。後殿一傑閣,上塑觀音大士,下塑地藏及冥官。前剙天王殿,左右伽藍、祖師堂。晨香暮燈,以爲休息之所。歲久傾圮。景泰甲戌,僧淨戒奮志修葺,功未半入滅。有僧覺禪,世爲臨安人,自幼離俗出家,知善根,泛游京師,後推爲崇壽寺住持。未幾返錫,衆悉推荐爲是寺領袖。禪師始至,欲增兩廊,乃儲材計費,期必底於完。時鎭守太監羅公圭、郡守劉公芳,咸贊其成。不二三載間,殿閣翬飛,金碧相照,凡周垣廊廡,無不備具。然有居必有食,復請伯亨置田數區於白鶴鋪,以資日費,其用心亦懋哉。成化丙午,今住持本超,實禪師之嫡派,了因之高弟,謀諸伯亨孫應、郡人李能輩曰:田少用多,盍增大之。由是各捐己貲,復置田若干塍於碗窰後,合前田度其入,足以供佛飯僧,間求余文勒諸石。寧州、阿迷、河西、蒙自皆有之。
  • 燃燈寺。在府東城外。
  • 接待寺。在府東城外。元百戶趙益辭職爲僧,以其居爲庵,並施田三段贍僧,故名。
  • 華嚴寺。在府北城外。知府賴瑛重修。〔參政桂茂之詩〕:梵王宮倚北山開,地僻人稀半是苔。綠竹幾行森玉立,遠峯四面送靑來。雲寒石洞龍眠穩,日暝松巢鶴未囘。淸趣滿前因坐久,灑然心地絕纖埃。〔劉信詩〕:十里松雲入北山,野花啼烏共僧間。浮生自古終成幻,靈藥何人復駐顏。流水多隨鳥語去,落花香寴馬蹄還。九疑却憶巡遊後,千古湘筠淚血斑。
  • 普庵寺。在府北城外。
  • 地藏寺。在府東城外。
  • 寶藏寺。在府東城外。
  • 龍泉寺。在府曲江東山麓。
  • 香林寺。在府東北二十里。
  • 棲禪庵。在府東城外。指揮王𣹟修。
  • 白雲庵。有二:一在府東城外二里,一在曲江六龍山。
  • 北極宫。在府治東。千戶劉昭、劉璣重修。
  • 文昌宫。在府治西。元時建,內有桂香樓。〔韓宜可詩〕:文昌宮裹桂香樓,傳是神君舊所遊。幾樹穠華依月窟,滿天淸馥遍瀛洲。碧窗日暖棲丹鳳,金榜雲深護玉虬。便欲焚香看仙籍,姓名今復爲誰收。
  • 觀音閣。在府治西南。
  • 三淸觀。在府曲江沙壩。鄕人祝檜建。河西縣亦有。
  • 習儀諸天寺。在石屛州治東南。元時建。
  • 善覺寺。在州治北三里。元時建。
  • 聖安寺。在州治西寶秀鄕。
  • 秀山寺。在州治西寶秀鄕。
  • 萬德寺。在州治西南。
  • 崇德寺。在州治西。
  • 乾陽寺。在州乾陽山。元時建,正德、嘉靖間重修。
  • 九天觀。在州治西。通海亦有。
  • 崇玄觀。在州治正西。
  • 習儀善覺寺。在阿迷州治東。
  • 萬德寺。在州滂甸村。
  • 西寺。在州滂甸村。
  • 南寺。在州南村。
  • 習儀萬壽寺。在寧州治西盤龍山下。
  • 寧壽寺。在州治西北。
  • 龍洞寺。在州治北石澗中。
  • 正覺寺。在州路居村。
  • 玉皇閣。在州孤山。
  • 海瀛寺。在州孤山。〔王紹宗詩〕:泛槕撫仙湖,扶笻海瀛寺。煙景似金山,鐘聲到江次。
  • 大雄寺。在州治西。
  • 梓潼殿。舊在文廟東,後徙城隍廟右,每不利於科目。隆慶間,生員劉相復遷於城內萬壽寺左,乃有中式者。通海縣亦有。
  • 習儀廣福寺。在通海縣治西。洪武間建。
  • 湧金寺。在縣秀山頂。元僧東巖建。〔學士王景常重修記〕:踰滇以南,深淵絕壑,惟通海爲最勝。環通海數十里,峻巖遙峯,琪樹瑯玗,惟秀山爲最勝。據秀山之奇,爲浮屠者三,湧金爲勝。蓋湧金弘踞絕巘,上涵天光,平俯諸峯,下瞰巨浸。城郭居室之盛,山林島嶼之蟠蚪,晨鐘暮鼓,隱隱疑在天上也。若其蛇蟺扶,與絪縕轇,出入眇忽,四時昕夕,雲霞嵐霧,盪摩曳擊,與松風蘿月爭光霽,眞諸天兜率之宮,豈人世之所有哉!初憎鐵牛之大弟子月智,遊東南至天目,見斷岩,得衣鉢之傳。歸而開叢林於雲麓曁東崖,肇創湧金寺於山巓。其弟子聯山實守其傳。元元帥述律杰爲文刻諸石,班班可考。其高弟子慧庭嗣有其字,博極經秘,大振宗風。一時繼流,西自叩笮,北自嶲、昆明,莫不曏風慕義,叩首歸命。自時厥後,法亦密,律亦堅,增其耀靈,號爲滇陽大刹。歷刼旣久,龍象亦逝,泰極而不,兵燹繼之。樓閣頹圮,金碧無跡,松柏擢折,祥光下降。其徒鏡涵發大願,力矢辭諸天曰:所不能紹復先緒,浮屠更始,有如白水。齋志不酬,凡幾年。會天朝德化被殊浴,乾淸坤寧,夷夏胥慶。於是飛錫天衢,上扣帝闕,拜天人師。有旨寵袈裟,賜遊江浙諸名山。閱四年歸,始克成前志。乃遍禮公侯士庶大檀那,得貲金凡若干緡。鑑乃苦心勞力,殫志竭慮,鳩工發帑,一毫不以私諸己。東樓西柱,易棟更楹,先構大殿。殿成,凡湧金門、積翠亭、西梵堂、明玄庵,凡舊所有,率皆新之。舊所未備,今率落之。廄庫庖湢,靡一或遣。凡爲檻若干,爲工以日計之凡若干。旣成,山若增而高,海若濬而深,天雲下垂,萬水皆立,神用盛矣。乃爲徒喜顏來謁記,將勒於石,以垂永久。予嘆曰:自有天地,二五繩繩,夏后、商、周,繼以姬、孔,道備矣。而今通祀於郡國者,惟夫子而已,乃僅見其一。大雄氏以慈悲爲敎,而寺字被海嶽,豈其徒力能致之,抑亦有爲之變通而神之歟?爲吾徒者,其謂斯何?或曰:自其以善惡恐人,人多歸嚮之。或又曰:彼以神通善幻,故眩耀若此。殆非矣。天地非不大也,然爲壇溥天下,惟一而已。雖祀典祭法五,其一曰法施於民,然上下有制,非民可得通祀也,制自夫子立也。彼大雄以兼愛爲化,無間上下,民利其欲,故上之人亦從其利而導之。矧其徒皆歸於儒,得以庸之,果神而變通歟?予觀慧庭博極經祕以光其宗,鏡涵發大誓願以壯其業,亦儒者博學力行之似者,惜其本二而不統也。自非有過人才識,安能俾㫋檀寶蓋照耀於中天哉?於戲!此予之所以有感於彼者歟?辭曰:矗矗秀山,控制滇南。上摩空濛,下壓重陰。蜿蟺坱北,肇自鰲極。崑崙兩戒,發於西城。雪山以東,岷岍以西。正氣迴幹,與天俱齊。雲南酋區,星土有截。井錢參旗,胚胎凝結。神扃鬼鑿,鬱爲寶林。旣晦於古,彰於今。相時鐵牛,載朴載斵。曁於月智,曰丹曰。東崖矯矯,營山之椒。湧金有殿,岌嶪層霄。維爾聯山,爰究爰度。無替成美,燈光續續。述律有文,鐫諸堅石。涵弘演肆,光被南國。一時聞望,歸於慧庭。守道不二,觀於厥成。否泰相仍,龍象斯逝。景光颺舉,夷級顚陞。猗歟鏡涵,志行眞堅。一鉢一錫,萬里朝天。遨遊名山,年月四朞。耳濡目染,心曠神怡。松枝南指,飛錫聿至。貲金泉湧,棟宇山委。遂殿實林,遂開湧金。遂亭積翠,盪軌陰陽。金榜王與,龍馭象牀。蓮花寶坊,華蓋霓幢。凡昔之廢,今悉渠渠。凡今之構,皆古所無。煌煌金碧,炫燿南離。匪我之力,惟神之爲。於戲休哉,無墜厥初。有永其承,利及海隅。秀山倚天,通海澄波。百千萬刼,石泐勿磨。〔楊愼詩〕:鷲頂金波湧,龍宫玉鏡分。香臺淨旭日,芳樹翠朝雲。日暇華簮集,天空淸梵聞。空林具花事,緣酒映紅醮。
  • 淸涼寺。在縣秀山。元僧鐵牛建。〔御史寧州張西銘重修記〕:按佛氏經有云華嚴者,載雁門郡之山曰淸涼,卽五台也。歲積堅冰,夏月飛霜,五峯聳出,像五髻然。唐僧澄觀居之,號淸涼國師。所疏華嚴經號淸涼疏,而通海秀山華嚴亦號淸涼者,則非經見。舊志不存,而斯志又皆缺而不書,名昉莫之究焉。周山寺凡有五:曰湧金,曰慈雲,曰妙高,曰善光,而淸涼居其一也。每峯巒一疊,而寺一建焉。豈以形勝,彷彿五臺而名之?抑或取釋氏謂地獄人世爲熱惱,而出淸涼之法以變之者以名,是未可知也。傳聞永樂中,僧性充者,嘗爲是寺住持。當是時,廣殿長廊,翬飛雲構。山之章而前者若屛,負而後者若程,高而平者爲陸,瀦而下溼者爲池,旁圍而左而右者爲宮爲防。蔚然而林木茂,雜然而幽芳馥。凭欄俯瞰,碧蘸湖水中,其爲淸涼,匪直福地境界乃爾也。繼此無所事。時寺旣寖毁,而景亦遷。屛者塞而程者頹,陸者莽而池者堙,與宫防焉以圍者殊,亦偪仄於左若右也。荆檜櫛比,曁爲丘墟,湖波杇墁,適足以殷泛濫爾,焉有境界得復所謂淸涼者耶?噫!興復於人世,信相仍之不可逭也。歲成化戊戌,普光寺僧淨宗禁足山居者凡二年,日事樵採,得淸涼遺趾於慈雲寺之上方,誓欲興復,顧費不貲。時厥父師名傳悟者,方吏麗江府幕,往就謀焉。父聞之,逃吏歸釋,祝髪於大理之雞足山,並受戒持。遂歸修,爲募緣計,求榖栗金帛於富貴之家者,帑蔬有差,除穢薙荒。尋斷礎於叢薄,拓廢基於瓦礫,土木間作,規畫百出。正殿構於中者凡三楹,而軒數如之。旁翼以廊,前啓以門,逮夫庖湢之所,委曲悉具。繚以周垣,像以繪塑,金碧輝映,後先相望,而丹堊錯雜,巨細攸宜。工肇壬寅春,而訖於己酉冬,凡八禩始落成也。由是屛山前章,程峯後負,底陸於原瀦池於隰,惟官惟防,胥左右焉。草日以夭,木日以喬,湖光浮碧,涵浸倒影,仰登俯臨,不啻據方壼而陵弱水,較淸涼於疇昔。抑又加而與湧金諸峯仍列爲五,遠瞻近眺,咸謂秀山之景物復焉。鳴呼!斯其釋氏之致然否?敞抑人心感激,自欲興厥廢歟?抑亦脩復之從事致力歟?使分人國之事者,是之事者,將無行之不可復也。伊何宗周人廟悲興禾黍,而晉官之門不守銅駝哉?否則釋敎人心皆有於昔,而淸涼台寺獨復於今,是必有所致也。矧夫割田以飯僧,而範金以爲供佛之具,聿修於新,非有所致而能然乎?事事之力,不可以不然也。其謂毫光東現於營修之始日,則釋氏之所謂幻化者,吾弗知也。而紀工役之顚末,斯吾執筆者任也。夫爲釋氏徒而佛寺是興,傳悟輩知所尙矣。擅那楊永淸氏等相與共成之,亦有賴焉。悉用刻諸碑陰云。
  • 玅高寺。在縣治南。
  • 慈雲寺。在縣秀山,元至正間僧一元重建。
  • 普光寺。在縣秀山,宋時建。
  • 靈寶寺。在縣治東北楊廣村,元至正間建。
  • 香崖寺。在縣治東。
  • 眞慶觀。在守禦城東關內。
  • 習儀大興福寺。在河西縣北,洪武間建,嘉靖間重修。
  • 興國寺。在縣治北,元至正間建。
  • 圓明寺。在縣治西一里,元至正間建。
  • 天王寺。在縣曲陀關東北。
  • 慈蔭寺。在縣北五里翠微山下。
  • 海金寺。在縣治東三十里,洪武間建。
  • 三元觀。在縣治南。
  • 北極觀。在縣治北。
  • 習儀三元宫。在嶍峨縣治西二里。
  • 登雲寺。在縣治東北隅。
  • 如是庵。在縣治南四里,洪武間建。〔周燈南寺晨鍾詩〕:梵王樓閣遠塵氛,一枕蒲牢曙色分。東谷響傳西谷應,上方聲徹下方聞。翻經台落淒淒月,洗鉢池封淡淡雲。囘首桂峯村舍近,隔林驚起幾鴉羣。
  • 梅庵。在縣治東。
  • 習儀鹿苑寺。在蒙自縣治南。
  • 東林寺。在縣治東北。
  • 習儀東寺。在阿迷州治東。

仙釋[编辑]

國朝[编辑]

  • 僧溫成。號大機,指林寺住持。悟心性,參禪慕道。壽一百二十坐化。
  • 衍乘。接待寺住持,號鐵船。慕儒書,曉佛法,戒臘精專。嘗作偈曰:鐵船渡苦海,蝦蟆上樹枝。若能悟此理,便是出塵時。壽八十二坐化。
  • 畔富。新興州人。少絕葷,投天長寺受戒。遊錫通海,見洪水橫流,乃涉秀山,相其水脈,徑往東北石筍叢立處,以錫杖穿之,水隨尾間下洩,民居奠安,遂隱秀山。尸解,眞像現出石上,至今宛然。後人立塔龕之以祀。〔邑人馬信詩〕:滔滔洪水一方愁,卓錫穿通入海流。在昔若無僧畔富,至今那得秀山幽。

永昌軍民府[编辑]

寺觀[编辑]

  • 習儀綱僧司法明寺。在府城內,西枕太保山麓。蒙氏時剏,天順間重建,習儀卽焉。〔沐昂詩〕:古寺殊瀟酒,僧房在翠微。幽深窮幻化,長嘯惜餘暉。詩向梅邊得,琴從竹下揮。煑茶供款語,坐久澹忘歸。〔郡人湯琮詩〕:無心因逐白雲歸,靜鎖岩前白板扉。客有淵明方置酒,徒無弘忍不傳衣。風號石室松聲急,月到紗窗竹影肥。饑飯困眠無一事,滿山空翠淡忘機。
  • 龍泉寺。在府城南門外。前有池,泉從地底湧出,因以名之。〔郡人張含詩〕:金銀宮闕耀龍漪,碧豔搖翻阿耨池。渺渺雨華香霧噀,鈐鈐仙樂雕宫移。金襕燕坐常留偈,彩筆登臨定賦詩。白馬傳經舊遊地,空王蹤跡使人悲。
  • 臥佛寺。在臥佛山東麓。
  • 臥獅寺。在臥獅山下。
  • 天王寺。在府治北二十五里。
  • 法寶寺。在法寶山。蒙氏牟尋所建。
  • 報恩寺。在棲賢山南。蒙氏時建,元泰定間重建。〔郡人徐雲達詩〕:廢址千年在,浮華一徑空。蘚碑看斷石,雨礎識遺蹤。說法無三乘,虛傳有六宫。慈雲籠慧日,片雨織晴虹。急溜喧深澗,悲風射曲礱。刼灰忘妄想,天地乏全功。滅相眞成幻,無言妙始通。言歸山色暝,樵唱亂松中。
  • 圓光寺。在乙丑山麓。
  • 百花寺。在郎義村西。〔郡人滕檳詩〕:石澗東風百種花,百花深處刼僧家。鳳溪繞澗分晴靄,鷲嶺當窗落綺霞。深院雨餘留鶴跡,小園日午散蜂衙。前村後寨皆蒲僰,競向新春摘茗芽。
  • 桃花寺。一名東明寺,在府治東十里靑英村。
  • 金鳳寺。在臥獅山麓。
  • 淸眞寺。在府治南,囘囘禮拜之所。騰越州亦有三處。
  • 觀音寺。在法明寺東。
  • 地藏寺。在沙木和北一里。
  • 性華寺。在沙木和東南三里。
  • 石碑寺。在沙木和西三里。
  • 寶場寺。在府治南門外三十五里許。
  • 道紀司三淸觀。在法明寺右。〔沈杲詩〕:棟宇翬飛十二樓,晴霞遙映宿煙收。雙松覆地不知暑,萬竹吟風常似秋。仙客未歸丹竃冷,洞門深鎖碧窗幽。攀躋自愧覊塵鞅,翻笑劉郎憶故坵。
  • 眞武觀。在三淸觀下。
  • 習儀普濟寺。在永平縣西一里。
  • 玉泉寺。在縣東八里。
  • 蘭若寺。在縣南三里。邑人鍾亮重修。
  • 寶峯寺。在縣東五里。
  • 龍泉寺。在縣東百里打牛坪巡檢司東。
  • 金地寺。在縣西南三十里。
  • 觀音寺。在娘娘叫狗山。年遠圮壤,兵備副使張輻重修。
  • 小川寺。在縣北十里。
  • 玉皇閣。在縣東八十里觀音寺之絕項。
  • 文昌宫。在縣西一里普濟寺之上。
  • 白石庵。在漾濞大堡。
  • 習儀僧正司西盟寺。在騰越州西城外,景泰三年建,習儀卽焉。
  • 來鳳寺。在州來鳳山岡,古爲龍鳳神祠。〔參政盧翊重修記畧〕:騰治南二里許,有古刹一區,曰來鳳,蓋取案山儀附之形名之也。其初建世遠莫考,正德丙子秋,太監王公舉命指揮陳廢輩修之。予惟佛寺之修,吾儒所弗尙,然因俗以道民,亦儒敎之仁術也,乃紀之石。〔僉事李宗泗詩〕:雲散煙消萬境開,一天淸氣擁樓臺。小橋送客攜壼過,幽徑尋僧煑茗囘。流水似龍隨化去,遠山呈鳳欲飛來。夕陽沙草遊人醉,幾點寒鴉落古槐。
  • 華嚴寺。在州城南五里。
  • 金輪寺。在州城西五里。
  • 寶峯寺。在州城西十里,高僧摩伽陀修定之所。寺燬,上有天池絕壁,今建。玉皇產松柏,茂鬱川原一覽。
  • 石佛寺。在州城南門外。
  • 護珠寺。在州城外西十五里。
  • 天應寺。在州羅生山墀前之地,雨則暵,晴反浥,故名。
  • 水應寺。在州羅生山麓,周匝皆水。
  • 妙光寺。在州南城外矣羅村。
  • 東山寺。在州城東十里。
  • 盤龍寺。在州龍川江營。
  • 龍華寺。在州城東五里許。
  • 慈順寺。在州城中。
  • 水月寺。在州城中。
  • 道正司佑聖觀。在州城西北隅。

仙釋[编辑]

〔唐〕[编辑]

  • 道超。段姓,幼出家,投法律禪師,以苦行感黃鸚白島,啣花狎馴,旬日方去。常有麋鹿伏榻下,午四十有五而卒。先是謂其徒曰:吾當死於西山之陽。及三年後,嘗啓視之,至期啓視,顏色如生,遂立塔於葬所,累著神異。
  • 摩伽陀。天竺人,蒙氏時卓錫於騰衝長洞山闌瑜伽,敎演祕密法,祈禱必應。至今雲南土僧名阿叱力者,皆服其敎。

〔國朝〕[编辑]

  • 志登。永昌人,姓馬氏,有戒行,結庵於龍泉門外,入山五里而居之。忽一日謂其徒曰:炊十三人飯,備碗筯及龔,皆如其數,中夜以俟。至夜有盜入,果十三人,志登坐床不動,徐曰:昨已知汝輩來矣。盜入,視其所備,皆如其人,遂羅拜而去。前輩以之比董五經云。

雄楚府[编辑]

寺觀[编辑]

  • 習儀道紀司玄眞觀。在府治東,都督袁義建,長春眞人劉淵然書額。內有泉,凡病疫者飲之卽愈。〔知府董朴記畧〕:楚雄府玄眞觀,洪武間指揮袁義所創也。弘治乙丑,朴奉命來守是郡。秋七月越三日,恭遇先帝孝宗萬壽聖節,先期率僚屬於是觀習儀,至則曰:三淸殿者,棟宇傾頹,薨瓦脫落,面其神像,覆板以蔽風雨,謹奉龍亭於簷楹之間。成禮太息而退。且聞父老有言,郡之民罹水旱凶札之災者,懇禱於神,神輒應,故民多仰賴之。今正德紀元春正月,指揮施敬之等出所需之物,倡而修之,庶民蔣倫輩與觀之,住持謝大用、李道雲以董其事,九越月而工畢。父老數十輩皆應眉皓髮,詣庭請予記其事,義弗容辭,遂爲之記。
  • 僧綱司廣嚴寺。在府治西峨㟤山麓。元時建,後有妙嚴寺。
  • 雲泉寺。在府治西一里鳴鳳山。巖中隱怪石,學之有聲,又名響石寺。內有二古井,泉味香冽。永樂間,汝南王更今名。〔僉事蔣芝詩〕:古樹靑松最上頭,荒原白骨動邊愁。石根僧定雲常護,谷口龍眠泉不流。日落草黃平淡淡,風長溪碧去悠悠。天涯杯酒成何意,塞上音書設未休。〔御史孫用詩〕:晴日探奇到上頭,林香山翠匶邀遊。樓臺半入丹霽近,城郭平臨碧樹稠。島向花枝窺榻靜,雲移泉氣傍簾幽。眼中題品知誰是,笑豁吟懷對楚州。
  • 古山寺。在府治西鳳山支隴。蒙氏時建。〔敎授大理陳時雨詩〕:水寒鉢底來龍臥,雲暖庭前看鶴翔。牟欄松風吹夢醒,六時花雨沃心涼。
  • 金龍寺。在府治西北三里。宣德元年建。
  • 平南寺。在府治西南一里。孔明南征時建。嘉靖間,知府王遵修復。〔自爲記〕:予來守楚雄,省方問俗,見鳳山之右有岡阜,巍如突如,蜿蜒抱負於治西日山,佳哉!父老進日故寺址也。昔孔明駐節時,廉郡人奉佛,遂剙浮圖八於西山之巓,而創寺支懽,顏其額曰平南。意將以空化執,以福利化貪,以地獄化頑悍。且民庶畏天烕,矧習佛敎,咸帖然聽約束。少有違獷者,必相率斥之曰:汝不畏諸葛公有如此塔。歲時詣寺稽頓祈祝,凡水旱疫癘必趨焉,亦頻有徵驗,人以比之峴碑違。我聖祖旣蕩定南中,卽命袁都督義來分鎭。義以南山逼郭上,請展拓之,而寺適拱峙於新城西矣。袁觀兵樓櫓,睇梵官而寄遐想,按古算而定今謨,乃北望嘆曰:我主上神堅越今古矣。授西域僧以佛子法王,俾因俗爲治,遂通道荒服,孔明寧無翊贊於千載前哉!往迹可尋,睿圖當廣,寺勿令稽圮廢也。乃出金倡民緝之,凡遇慶賀,咸習儀於殿墀。錢古訓留題云:爲祝九重天子壽,落成四大梵王宮是已。至今百八十奇禩,民物阜饒,災異殄息者,固皇仁遠治,亦茲山鎭氛幹運之助矣。第正德間,主僧失守,焚爇無遺礎。今兵荒間作,議者謂寺廢無所寓籲祈也,敢請建復。予呀然曰:有是哉!聖朝禮樂刑政,融洽宇內有餘裕,顧需佛法哉?父老懇曰:吾民奉佛素矣。昔佛如來慈悲濟度,法雨遍潤於四大部州,而楚雄去印度爲最近,尤先霑者,故靈踏時著,而善知識代有其人。卽阿南名箐,婆羅命澗可徵,匪詎,是以郡民由信而生解,修因而證果者,率以此。况如來昔以佛法屬國王大臣,爲未來世間,在利益門。今明府見宰官身爲一方福德主,幸俯遂民願。子絕然曰:有是哉!迺訊之大夫士,稽之輿地考,悉符父老言,遂幡然以荀可導民爲善者,因不拘於方類。而名園興廢,徵洛陽之盛衰,茲亦平世勝事也,姑從其請。迺耆民楊保安留僑僧智獻,募緣以創其規。旣而戒僧海澄悉力潤飭之,庀材鳩工,陶士範金,役不俟勩,財惟樂輪。不幾時而寺復厥舊,設像繪壁,殿門軒廡,助列完具。乃雜蒔奇花,多植嘉木,以擬簷蔔。而檀越諸人捐常稔田若干畝,海澄出己貲置田數畝以供僧,屬予復像接引佛於殿之前,而亭以覆之。琳宮聳翠,鉗宇凌霄,寶樹團煙,喬章拂日,叢林森煥於西岡矣。守僧朝夕具烕儀,誦經咒,祝聖天子萬壽,鍾鼓之韻,遠徹郡齋,子每憐而嘉之。凡郡上喜復孔明之遺蹟,而登覽者成向往甯靜,益勛致遠之志,若漢燹之雲集,種善因者殆難悉計。噫!是寺之復,信郡中勝事也。以祝國禧而攄愛君之忠,以壯形勢而增禦海之武,以專民俗而翊其從善去惡之情。具茲三物,雖不出於孔明,而孔明之徒所必建已;雖無關於治理,而達治機者必順其宜已。矧蹟沿於古,制不倍於今哉!復之誠是也。耆民輩復來問記,予諭之曰:若知復寺之意乎?佛像接引,欲引汝於善也。自汝能事乃心修,治乃根塵,復乃其如之本體,不膠佛迹,而善學佛心,則明倫於家,卽奉法於刹,非法不服,卽非緇不披,遵憲度以持戒,循信義以爲定,文風郁而慧光生,豐年屢而福田種,俾楚雄爲西南一極樂國,則峨巖之墟,卽印度士民之身,亦如來南陲永平、太平不難矣。是復寺之意也。若徒奉佛法而罔知卽心是佛,徒泥地近天竺而不知反求諸身,抑末矣,豈余所望於汝者哉!僉憮然曰:命某矣。遂書爲建復平南寺記。
  • 智明寺。卽曲甸寺,在府治東三十里,凡遇災疫旱澇,禱之卽應。
  • 七寶寺。在府治西四里紫溪村。
  • 盤山寺。在府治西四里磑盤山下。
  • 靈山寺。在府治北二十里花香村。
  • 觀音寺。有四:一在府治西十五里臥龍岡北。景泰間,山下村父夢觀音大士謂曰:吾卜汝山作法場,蕃衍此郡生民。次日,水漂一枯木蟻於山麓,鍜如觀音像。村人駭異,遂剙屋山巓祀之,求嗣者多應。一在鎭南州沙橋驛。一在定遠縣舊市平村內。一在定邊縣治東一里許。
  • 紫谿庵。在府治西三十五里。〔安若山詩〕:載醪遙指萬松庵,嶿嵲城西第一山。簷迥平看雲聚散,林深側聽鳥間關。披襟岸幘塵囂外,尋壑經丘紫翠間。幽興方濃天欲暝,結廬何日遂吾閒。
  • 玉皇閣。在府治西鳳山麓。嘉靖間建,前有三元官。
  • 鉢盂庵。〔御史大理李元陽重修記〕:鉢盂庵在楚雄縣南三十里,山谷盤旋,泉石幽絕,不知創於何代。梁傾瓦脫,僧用不栖。嘉靖間,有縣僧慧堂,雲游伏牛少室,得正定禪,僧俗仰止。其徒某募檀信,合心重建茲庵,仍其舊名,示不忘也。庵旣落成,遂有捨田者相繼而至,得若干餘。懼其久而失也,因採蒼山石以鐫垂久遠,乞余一言記之。余謂浮圖六波羅密,以布施爲首。蓋謂氓之蚩蚩貪愛習,流浪生死,無有出期,故先敎以割愛布施,以爲入道之基耳。慧堂已具波若無漏,猶爲修佛之事,其心蓋謂化人,非謂身謀也。余嘉其心,故爲之操觚。
  • 習儀玄眞觀。在廣通縣治右,永樂間建,習儀卽焉。
  • 蟠龍寺。在縣漢北一里。
  • 興廣寺。在縣治東一里。
  • 雲會寺。在縣羅其里。
  • 寶山寺。距雲會寺一里。
  • 石頭寺。在縣治南五十里。
  • 龍泉寺。在羅苴甸,下有龍泉。
  • 禮拜寺。在縣治東門外,卽囘囘禮拜之所。
  • 龍蟠寺。在羅苴甸東,嘉靖間建。
  • 戒定庵。在縣東山中。
  • 聚聖庵。在縣治東北三里。
  • 彌陀庵。在縣治西北二里。
  • 淸虛庵。在縣治西北三里。
  • 北庵。在縣治東北三里。
  • 仙羊庵。在縣治西一里。
  • 龍眞宫。在羅苴甸西,嘉靖間重修。
  • 觀音閣。在縣治北。
  • 僧會司北山寺。在定遠縣治北一十五里。
  • 廣德寺。在縣沙場甸村。
  • 燃燈寺。在縣南三里。
  • 竹林寺。在縣東南八里。
  • 東山寺。在縣東二里。
  • 九龍寺。在縣治西四十里。
  • 靈山寺。在縣治北八里。
  • 仁山寺。在縣北二十里。
  • 習儀普福寺。在定邊縣治東一里許。
  • 竹掃寺。在縣治北鳳凰山中,有石佛,竹葉落時,隨卽風掃,故名。
  • 習儀紫石寺。在南安州紫石山南。
  • 紫山寺。在州東一里。
  • 習儀廣福寺。在鎭南州治東,永樂間建。
  • 西山寺。在州治西三里,山頂有泉曰寒泉,深三尺,四時澄淸不涸。
  • 南山寺。在州沙橋驛南二里。
  • 普照寺。在州白土城。
  • 光明寺。在州雨落村之內。
  • 高陀寺。在州高陀村。
  • 福田寺。在州沙橋村。
  • 習儀龍門寺。在黑井鹽課提舉司北。
  • 眞覺寺。在司萬春山。〔元學士李源道記〕:滇池西走六驛,有郡曰感楚。東北五舍,沿深山入長谷,有嵯井,取雄於一方,以佐國用,以資民生,厥利至溥也。井之西一里許,有山曰萬春,牆立屛峙,聳出天外。萬山連延,束龍江之水,踞虎嶺之楚,巨石嵌空,居人在山谷間,惟萬春爲勝處也。延祐乙卯,僧曰君山者,泊上之耆宿,相與議謀曰:吾儕介於裔夷,蕞爾絕徼,荷縣官之庥,銅山澤之利,食士之毛,皆帝之力與佛之造也,可無報乎?於是捐己貲,集衆力,建佛宇於山之陽,名曰眞覺禪寺,卽萬春之額,以祝天子萬年之壽也。殿寢堂奧,橫山跨谷,位毘盧遮那佛、照化佛、文殊、普賢之像。右有選佛場,左有㫋檳林,前有棲鐘樓,後有庋經閣。法堂方丈,齋廡庖廥,堦砌闥髹,彤黝丹堊,煥耀金碧。荒遐僻絕之境,見茲亢爽,夫誰不喜也?嘗謂夫佛法入中國,子餘年來,華人尊崇之謹猶一日也。遠而至於殊方絕域之外,又至於深山窮谷之間,人跡所不到之地,亦奔走崇奉如是之篤也。鳴呼!我佛以平等爲性,以慈愍爲心,以浮榮爲幻,以寂滅爲樂,以五茲爲空,以三歸爲戒,導人之遷善去惡,明心證性,如斯而已。不知者以爲其言宏闊勝大,以生死禍福動人,則非西竺聖人之旨矣。雖然,西方氏之敎慈矣,而西方氏之律則嚴也。顧其善惡因果之說,往往與易書合,容或有不可誣者。蓋人之生稟,二五淸濁之不同,有以五戒自持,欲正其法身者;又有以十業自稔,以淪於外道者,豈非善惡之區別乎?冥冥之中,昭昭之報,猶影響然。予嘗謂世之人裝嚴佛身,頂禮佛足,嘗範金雕木矣。庸詎知明心證性,固能成佛之爲妙也。明心證性者,啓爲善之根也;範金雕木者,皆有漏之因也。君山軌行峻潔,弘楊於聖敎,而亦嘗慮及於茲乎?其刻斯文以示南人。南方俗雖暴悍,而崇信浮圖甚至,庶幾因敬生悟,人知嚮方,有遷善而去惡者,則君山總持創建之力也。
  • 圓通寺。在司眞覺寺下。
  • 密塔寺在司治南。
  • 靈感寺。在司絕頂峯。
  • 七寶寺、開寧寺、普照寺、奇峯寺。俱在司琅井。
  • 積慶庵。在玄聖觀左。
  • 玄聖觀。在龍門寺左。
  • 三元宫。在司治南。

仙釋[编辑]

〔唐〕[编辑]

  • 李阿召。大理人,居七局村。所蓄有黑牛飲於池中,肥澤異常。阿召因蹤跡得滷泉,遂報,蒙詔始開黑井。官之不受,但求爲僧,賜紫袈裟。井民立祠祀之。

〔元〕[编辑]

  • 源空。威楚人,三歲能誦佛號。元時入薇溪山爲僧。嘗游螺髻山,有虎伏於崖下。又遊九重巖,入定絕粒經月。凡有齋事,必先知之。一日端坐而化,茶毘之日,祥雲羃焉。
  • 連精。定遠人,通瑜伽祕密敎,降龍役鬼,應難如神。元至正間,雲南旱,梁王迎之以祈雨。師於淨瓶中出一小蛇,遂大雨。王贈以金帛,固辭。歸之日,役鬼爲荷攜。一日辭親戚,端坐而逝。

曲靖軍民府[编辑]

寺觀[编辑]

  • 習儀僧綱司報恩寺。在府東靑龍山。萬歷二年火,郡人唐時英重建。
  • 朗目寺。在朗目山。
  • 圓通寺。舊名尼姑庵,在府治西。
  • 天王寺。在府治西北隅。
  • 安國寺。在府治南眞峯山下。
  • 眞峯寺。在府治南二十里眞峯山。
  • 龍頂寺。在眞峯山。
  • 正法寺。在府治南一十五里南城村。
  • 觀音寺。在府治南觀音山東。
  • 北山寺。在府治北山麓。
  • 崇眞寺。在府城內。
  • 翠峯庵。在府治西北翠峯下。
  • 玄虛觀。在府治東一里。
  • 習儀安國寺。在霑益州北一里,永樂間建。
  • 龍華寺。在州治南一百七十里龍華山。
  • 東山寺。在州治南東山。
  • 妙嚴寺。在州交水村。
  • 三淸觀。在州治西北隅。
  • 三元宫。在州治西。
  • 習儀大覺寺。在陸涼衛城內,洪武十四年建。
  • 龍鳳寺。一名正覺寺,在州東七里狂容山。元。至正七年建。
  • 石牆寺。在州治西北七里。
  • 習儀上眞觀。在屬龍州治南。
  • 玉泉寺。在州治東南三十里安仁鄕。
  • 玄武觀。在州西南四十五里中和山。〔都御史蔣宗魯鼎建記〕:中和山玄武祠,嘉靖庚戌之冬所剙建也。元以前尙有寺曰公安,觀曰高眞。山發自宜良,蜿蜒起伏,至此結爲二。中峯前後突兀,左右層巒環列,若旗鼓狀。後枕尋甸,以山大海,而小山曲水迥繞於前,儼然龜蛇盤辟也。又有僊人洞、五龍潭,上下平田千頃,雲南前衛屯兵數百家居之。嵩明州慕趙昂者,貴之思州人也。丁未歲,奉屯檄而來,顧瞻徘徊,欲陟其巓。衆謂上有黑虎在焉,樵採所禁。昂曰:第勿恐,且往視之。旣而曰:龜蛇成形,神仙窟宅也。昔聞太和山玄帝修道之所,常有黑虎巡山,茲非其難歟?少頃,帝見像中峯之頂,昂乃率衆羅拜,咸願卽其上開山立官。事初就緒,未幾以年老去,命其子生員趙應鵬代,且曰:不卽工,勿歸。鵬受命唯謹,竭力僝功。於是上自黔國,下逮士民,聞者各來輸助,用始饒。庚申冬,予奉命來撫是方,過南寧,霽軒唐公曁諸父老吿予曰:帝福國庇民,功用孔鉅,數年靈明赫奕,宜亟相厥役,民願是從。維時總戌雲樓沐國公亦命官敦匠事,鵬乃增建棹楔者一,天門者三,宮觀者二。子亦捐俸鑄金像於其中,侍御台山孫公亦閱壓贊成之。壬戌三月,鵬將吿歸致父命,衆仍留之,復詣省懇予紀其事。念予弱冠叨入仕籍,逮今二十有五年,吾母太恭人每感奇庇。辛亥冬,備兵臨安,夢帝賜旗七星,幸平元江之變。邇者戡定東川,咸帝力也。吾兒思忠思孝,計偕北上,謁祠吿虔。時龜蛇見雲端,風捲黃旙,飛揚天表,衆皆異之,謂魯世受帝思岡極矣。魯固不敢私神福,亦烏容以不文辭。粵稽我太祖高皇帝平定海宇,惟帝默相,嘗建廟祀於南都。成祖文皇帝肅淸內難,惟帝納祐,特於太和山大建宮祠,復於北都建行宫祠祀之矣。我皇上敬天法祖,玄應屢昭,特遣大臣重葺之,海內臣民益加仰慕。滇在徼外萬里,華夷錯居,固西南一大會區也。水旱疾疫,有禱必應,是帝之揚靈顧於邊徼者,與中士同。不金石刻,無以騰神功,詔後嗣。帝以虛危二宿之精,降靈人世,感召天神,受無極上道。丹成上昇,歸司北極之位。而遺世垂訓,無非欲人忠孝友悌,修己化民,每以貪淫奸邪爲戒懲,實非異敎。故能使天下之人,靡不奔走寅畏,遐邇同心,以其翊運治世,作福元元也。否則奚爲亹亹焉,將事不倦耶?繼自今,風雨宜榖麥,人康食而無或艱,用長我大明歷服,以至於億萬年。日月所照,荷神之休,豈惟滇之人受福已哉!是用勒文於石,垂之悠久。效勞與輪助者,爰列碑陰。
  • 文昌宫。在州治前。
  • 觀音寺。在羅雄州治南喜舊村。

仙釋[编辑]

〔唐〕[编辑]

  • 段長老。俗名阿闍黎。得異術,能驅龍祈禳,不事符牒,所求輒應。遇遠方求召,令其使者先囘,常騎龍而往,先使而至,人異之。

〔國朝〕[编辑]

  • 眞峯長老。名鏡中。正統間住寺,苦行四十餘年,晝夜不寐。黑衣,常以數珠撤池,一一探之,仍集成串,終夜不寢。徒問:師何苦如是?中曰:不苦不成眞,吾煉睡魔耳。養性靈,輒預知明日之事。客至,預辦齋食以待。一日,有賊數十人,盜取衣鉢,中以飲食遣之行。賊負荷盜物,馳走不停。及天明視之,賊衆旋繞兩廊,尙未及出寺門,俱以物拜還,中不與較。後欲建寺,卜地得一龍潭,中祝曰:爾龍須上山,借我此地,建彌陀大殿,作一佛寺,爾亦有功。次日視之,水已遷於山頂矣。今水滴溜樹抄,穿廚遶廊,甘冽異常。

澂江府[编辑]

寺觀[编辑]

  • 習儀鳳翔寺。在府治東北。隆慶五年知府徐可久建,習儀卽焉。
  • 僧綱司華藏寺。在府治北缺摩山。〔元丞相埜喇詩〕:法鍾聲遠透禪關,華藏招提烟霧間。浮世已更新態度,靑山不改舊容顏。洞門水湛潛龍臥,松頂風生野鶴還。擾欲敲開名利鎖,洗心常伴老僧間。
  • 萬壽寺。在府治東五里。
  • 普照寺。在府北暘溥山。
  • 慈應寺。在普照寺北。
  • 金蓮寺。在暘溥山。
  • 觀音寺。有三:一在府治東南二里梅王村,一在江川縣治東五里,一在陽宗縣治南。
  • 淸虛觀。在暘溥山。
  • 玄天觀。有二:一在吳官營,一在大河口。
  • 玉虛宫。在府城西街。
  • 文昌宫。在府城外五里。
  • 習儀雲巖寺。在江川縣治西六里。〔知縣皮日偉重修記畧〕:雲巖寺舊名湧泉寺,創於前古,不知幾百年矣。寺在江川縣西北數里許,山勢淸奇雄峙,皇明太傳黔國沐公改今名。時寺僧得眞者主之,巡檢李榮、居士李茂、何溥輩因其基而新之,足爲一方勝槪。歷數十年,風雨損壞,殿宇擢頹,金碧污墁。弘治改元,住持洪澄偕檀那道眞等欣然集一境軍民,捐錢帛,市材木,命匠重修正殿一所,繪以諸佛聖像,僧行日聚誦經典,祝聖壽,與凡鄕民水旱禱之,悉於此瞻奉。弘治元年,寺主圓旭、永祥以寺乏供給,募緣賈田三畝,里甲徭役之費悉爲優免,以寺爲朝廷勑授故也。嘉靖癸未,永祥吿予求記刻石。
  • 海瀛寺。在縣治東三里。
  • 東山寺。在縣城外三里。
  • 華陽寺。在江川驛前。
  • 雲集寺。在縣龍鳳山。〔參政晁必登記畧〕:江川縣雲集寺,去縣治數里許,亦官屬習儀之所。舊名龍鳳,相傳創於唐。國朝西平侯沐公征交南過之,易以今名。雲集之形勝,後倚西峯,前撫雲湖,黑龍潭在其左,溫泉在其右。永樂中傾圮,知縣徐延道、雲南左衛百戶黃恭協力重修。外爲山門,中爲佛殿,後爲閣,左右俱僧房,前爲常住田以供僧。其寺年久,風雨捐壞,耆民何琛等重修之。正德二年,知縣思南宋君璣、典史安縣鄧林適吏茲土,復漸就隳敝。主僧洪澄具言於邑,宋君輩乃命邑民朱文慶等與偕,勸於民間善人重修,又增創一閣於後。越明冬,工吿成。〔董難詩〕:石寶白雲間,丹崖手可攀。雨吹臨瀑布,溪轉學螺鬟。妙響聲靈籟,浮生覺夢關。禪棲蘿月下,淸露洗秋山。
  • 玄聖觀。在雲巖山頂。
  • 眞慶觀。在縣治北一里。
  • 三元宫。在縣治東。
  • 習儀龍泉寺。在陽宗縣治東。
  • 玉皇閣。在縣沙甸土官村。
  • 習儀廣法寺。在新興州治西,後有觀音閣。
  • 靈照寺。在州治東十里靈照山。
  • 龍泉寺。在州治西南。
  • 寶光寺。在州治西。
  • 瑞雲寺。在州治西。
  • 習儀正覺。在路南州治西北。
  • 金山寺。在紫玉山東。
  • 興福寺。在州治西五里獅子山。
  • 靈應寺。在州廢邑市縣東南半里。
  • 活佛寺。在廢邑市縣西十里。

〔元〕[编辑]

  • 和觀。在州治西五里獅子山。

仙釋[编辑]

〔國朝〕[编辑]

  • 石堅。前衛人,誠信直朴,好善樂施,洪武間無疾而化。
  • 朱文慶。江川縣人,酷尙佛老,輕財樂施,隱居雲集寺,壽六十坐化。

蒙化府[编辑]

寺觀[编辑]

  • 習儀僧綱司等覺寺。在府治東隅,蒙氏所建,永樂間重修,內有昆盧閣、輪藏殿、觀音殿、烯燈殿,習儀卽焉。
  • 圓覺寺。在府城東山七里,成化間寺僧慧儼重修。
  • 雲隱寺。在瓏玗圖山。〔楊愼詩〕:二妙北招攜,雙林狎遯棲。禪僧香霧窟,樵子靑雲梯。寶樹颷埃淨,曇花色相迷。有爲應嘆法,詩句續燈題。
  • 伏虎寺。在府治東南莊里,蒙氏時建,世傳二虎拽木剙緝。
  • 圓融寺。在甸頭巡檢司北。
  • 冷泉庵。在等覺寺外。
  • 彌陀庵。在雲隱寺內。
  • 法雲庵。在府北。〔知府左禎詩〕:碧澗層陰落木風,晚扶朱杖上花宫。隔林一笛夕陽下,爲客八年塵夢中。白鶴向人欲起舞,玄猿何事笑相從。巖花階草無顏色,惟有靑山與舊同。
  • 玄珠觀。在府城東五里。成化間建。
  • 玄眞觀。在府城東北隅。
  • 玉皇閣。在北內。嘉靖間士官知府左柱石建。
  • 文昌宫。在府治東南隅。都指揮楊濬建。
  • 龍華寺。在東山玄珠觀左。

仙釋[编辑]

〔唐〕[编辑]

  • 張彥成。蒙舍川人。南詔蒙晟羅遣彥成使於唐,禮待甚厚,賜以浮屠像而歸。南中事佛自茲始。

〔國朝〕[编辑]

  • 王旻。號德淸,成都華陽人。祖義,永樂初以安寧判官署蒙化州事,沒於官,旻留此。少有靈異,州境每旱,禮致之,祈禱輒應。鄧川州孽龍爲患,知州阿昭請旻至境,龍遂遁去,一境獲安。成化甲午夏五月,與郡人訣曰:吾明日當去矣。至期,乃衣冠端坐,倐然而逝。

鶴慶軍民府[编辑]

寺觀[编辑]

  • 習儀僧綱司玄化寺。在府治南半里。昔蒙氏因梵僧贊陀崛卓錫通水,遂建此寺。洪武十五年火燬,二十年土官同知高興重建。正德十五年五月,地大震,殿宇傾圯,副使朱袞以廢址改儒學,遷佛宇於學西隙地,習儀卽之。
  • 龍華寺。在府治東南十八里。元至正間土官高仲建。
  • 興佛寺。在府西二十里。
  • 廣佛寺。在府治西南十里。
  • 觀音寺。有三:一在府治西南一里,一在觀音山驛南五里,一在劍川州治西南三十里。
  • 蘭若寺。在觀音山驛西三里,中有石洞,深五丈,關三丈,巖嶂幽陰,藤蘿延蔓,上有石泉飛瀑,淸色襲人。〔董難詩〕:寶鐸敲崖月,羅幡雜澗虹。法螺三界外,淸梵五雲中。松定歸依鴿,泉馴守護龍。遠公知姓字,洗鉢願相從。
  • 石碑坪寺。在觀音山驛四南十五里。
  • 智鏡寺。在府治後,蒙氏時建。
  • 朝霞寺。在府治西南十八里,成化十年僧人月庭子鍾募緣重建,每晨有霞照映,故名。
  • 寶慶寺。在府治南一百二十里。
  • 天壽寺。在觀音山驛西南三里。
  • 天王寺。在天壽寺南二里。
  • 龍江寺。在府治北二十里。
  • 石寶寺。有二:一在府治東十七里,一在劍川州石寶山。〔楊愼詩〕:迴澗數峯合,叢篁一徑斜。翠氛林翳日,斑碧橫霞。石棧重懸閣,雲亭半蔽花。𧂛頗驚燕雀,窟迥錯龍蛇。昏曉更天界,陰陽竄物華。檀施象敎著,幻巧鬼工奢。千尺羅幕,雙堆擁玉廚。人羮緣筍,溪客飯胡麻。單裌春身健,空山雨夜譁。諸天人不到,來往白雲車。
  • 水洞寺。在府治南二十五里,知府周集新建。〔參議黃朝聘詩〕:衆眠山下暫停驂,謾爾憑高俯碧潭。花外百川歸絕壑,雨餘千丈啓晴嵐。尋幽避俗須何處,澈石食霞此獨堪。分付僕夫休促轄,躋攀未已興初酣。
  • 棲雲庵。在龍華寺內。
  • 玉皇閣。在府治南。
  • 太玄宫。在府治東。〔御史太和李元陽記〕:鶴慶太玄官,在府治東一里許。郡守潼川萬峯周侯成其始,鄰邦端峯木侯成其終。故其規制宏鉅,藻關麗密,爲南中宮觀之最云。初,鶴慶畏雷,民之死於雷者,歲常十許人,少亦五六人。郡人欲作廟以厭之,積歲弗舉。比周侯至,父老以吿。侯曰:此山川沴氣也,厭勝宜莫如廟矣。且習儀之典,自國都而下,皆依寺觀,此祖宗朝蓋有深意於其間。鶴慶爲郡,不可謂不久矣,而習儀亡所,非闕典歟?乃驛聞臺院監司,僉謂一舉兩得,特可其請。侯遂度地於城中,計己之俸入,歲若干,盡以施之。郡人感其德,趨者子來。鄰邦募其風,施者踵至。百工操其伎,自獻者四面而集矣。於是宫廣若干畝,制屋爲正殿者一,後祠天帝,前祠三淸。依於前殿而祠者,曰統天元聖,曰朱陵度命,曰太乙,曰玉樞。翼於後殿而祠者,曰文昌,曰眞武。殿庭左右二堂,一祠三官,一祠東嶽。兩廡祠三十六雷。儀門祠四靈,朱雀、玄武、靑龍、白虎是也。凡天神之位置,皆據道典階差而備列之。其肖像等威,或鑄或塑,務極精到。而天帝之像高丈許,塗金爲室,莊嚴殊特,此則木侯之所作也。官垂成而侯去位,因以所未具者囑累木侯。木侯曰:此宇宙內勝事也,吾何敢後。明日,復捐金帛米粟,鳩工召匠,嚴地以墁,易士以石,堅其垣墉,豁其牕戶,廚湢庫庾,秩然備具。復於宮後作庵,以居修眞者。置腴田若干畝,以爲薌膏養贍之資。宮牆內外,雜藝卉木,蓋蒼乎茯幽,菀乎其深之勢,已在人心目中矣。凡周侯之所欲爲而不及爲者,木侯皆足成之。斯役也,經始於降慶改元,落成於明年戊辰,首尾垂二載,雷不爲厲。鄕之榗紳父老,咸謂天人感應,捷於桴鼓。乃命士人楊經緯、董儒,持張郡博東山時宜書,來徵陽爲記。陽聞之,鶴慶在太始爲水澤,有尊者卓錫,竅其尾間以洩之,然後人得平土而居。蓋與大理開於觀音,其事本同。大都開物成務,必有其時,固有天意默運於其中,假人力以助之。今太玄宮之作,工鉅而勞稀,事難而成易,人力不至於此,冥漠之中,當有握其機者,得非斯郡吉祥之一會乎?周侯名贊,木侯名高,董役施貲者,列名於碑陰。銘曰:鶴山四迴元氣結,晞光洞開氛祲截。太素神僧入其畷,飛錫一卓洪滔竭。至今后土留靈穴,朅來遺甓頑愚媟。膏薌弗修祈饗絕,雹雷歲有爲民蠥。誰其籲天聲哽咽,周侯欲滴心頭血。構宮妥聖矢神列,樓閣蒼然冠嶻嵲。勝事難成勢中輟,仁哉鄰伯完其鈌。參贊江山賴賢哲,兩侯相繼成玄烈。靈祇垂鑒應無時,有卿雲含藻棁。氣候調和暘雨節,強場人民無夭折。黍稷年年奉懽悅,金堂玉室常芳潔。
  • 習儀僧正司光明寺。在劍川州治東半里。
  • 崇眞寺。在州治南一十里。
  • 靈佛寺。在州治南二里。
  • 廣明寺。在州治南十五里。
  • 鹽井寺。在州治西四里,上有崖泉微鹹,故名。
  • 地藏寺。在州治西北二里。
  • 圓通寺。在州治西二里。
  • 中山寺。在州治南四十里。
  • 興敎寺。在州治南六十里沙溪村。
  • 寶應寺。在州治西一百三十里。
  • 金華寺。在州治西五里。
  • 東山寺。在州治東南二十里。

仙釋[编辑]

〔唐〕[编辑]

  • 贊陀崛多。神僧蒙氏,保和十六年自西域摩伽國來,爲蒙氏崇信,於郡東峯頂山結茅入定,慧通而神。晉天啓二年,僧憫郡地大半爲湖,卽下山以錫杖穿象眠山麓石穴十餘孔洩之,湖水遂消,民始獲耕種之利。後莫知所終。

姚安軍民府[编辑]

寺觀[编辑]

  • 習儀僧綱司德豐寺。舊在城中,因遭兵燹,永樂二年移南關西,嘉靖三十八年知府楊日贊重修,總兵沐璘匾其堂曰眞如境界。〔沐昂詩〕:人生天壤間,賦稟有恆性。何以導愚蒙,啓迪賴賢聖。修身及窮理,工夫在安靜。象敎自西來,亦復發深省。斯人惠遠流,而能得要領。雲開山月白,鶴唳秋天迥。心跡兩相忘,是乃眞如境。
  • 妙光寺。在府治蒲海場。元至元中,有慶禪師建。〔歐陽玄記〕:至順二年辛未,姚安路總管高侯歸至京師,旣奉命陞州爲路,宣授明珠虎符。退自感激,荷國厚恩,蔑以報稱,乃捐己貲,卽私第之里,繕修妙光報恩禪寺。面勢罔陵,占勝林石,中建寶殿,像釋迦文佛,旁緥兩廡,外施三門,以及丈室禪房,具以法式。又割上腴若干,以鉢四方之僧,命之朝夕梵㖵,祝釐皇家。月吉望日,侯潔齋至寺,率衆圍繞慶讚,作禮白佛,蘄皇帝壽,永錫民福。此寺之所由作也。是山昔無泉飲,得慶禪師住山,以錫杖卓於巖谷之陰,而泉涌焉,故來請記。昔者先王之制,於五方之民,修其敎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是故列國之風,豳之農桑,秦之車馬,陳之巫覡,歇舞采詩之官,歸獻於王,詔於大師,列於樂官,三時巡則陳而觀之,豈必皆有所美刺哉!今夫雲南之事佛,俗有所從受也。然而佛之於雲南,有足以助時君之化者,其來亦非一日也。彼其沉毅悍摯之性,一旦歸於淸淨慈儉之宗,此蓋威武之所不能屈,敎化之所未易漸。而淨名之徒,深居寡言,衣壞食淡,合掌趺坐,伏而擾之,若不勞餘力焉,亦豈小補之哉!世祖皇帝自征氏羌歸,乃表異釋氏,隆其師資,至於宫室服御,副於乘與,蓋有以察其風俗之宜,因以爲制遠之術焉。顧世之人,不足以喻此也。然則茲寺之建,不獨專事於祝釐,可以爲報恩也。侯名明,勝國高昇泰九世孫,有惠愛於姚安,其民甚德之云。
  • 龍華寺。在白塔村。
  • 慈應寺。在府治東山㫠,舊名護國寺,唐刺史張虔陀建。
  • 地藏寺。有二:一在府治南,一在大姚縣治南。
  • 觀音寺。有二:一在府治南,一在提舉司治西南。
  • 報恩寺。在龍華寺下。
  • 禮拜寺。在府治南關。
  • 興宗寺。在白的邑。
  • 白鶴寺。在府治東山。
  • 玉皇閣。在東山。
  • 興善寺。在彌興村內。
  • 光嚴寺。在府治西北一十四里。
  • 師和寺。在府治東北三十里。
  • 眞武觀。在府治北關。
  • 習儀僧會司觀音寺。在大姚縣治西一里,習儀卽焉。
  • 普照寺。在縣治西一里。
  • 佑聖觀。在縣治西北。
  • 習儀妙華寺。在提舉司治西,舊名白蓮寺,習儀卽焉。
  • 淸涼寺。在司治北,旁有三淸、玄眞二觀。
  • 文昌宫。在司治北隅。
  • 文殊寺。在司治南。〔知府吳嘉祥詩〕:曲徑綠蘿上,巉巖帶閣懸。樹深雲護石,風疾鳥摩天。井火催鹽急,溪流入市旋。年來行役苦,登覽覺淸便。
  • 諸天寺。在司治西一里。
  • 三官殿。在司治西北。
  • 老君庵。在司治東。

仙釋[编辑]

〔元〕[编辑]

  • 慶禪師。居妙光寺,山舊無泉,師以錫杖卓於巖谷之陰,泉遂湧出。

廣西府[编辑]

寺觀[编辑]

  • 習儀萬壽寺。在府治西九里,習儀卽焉。
  • 廣福寺。在府治東十里。
  • 觀音寺。在府治東六里。
  • 習儀萬壽寺。在師宗州東隅,習儀卽焉。
  • 習儀報國寺。在彌勒州西半里,習儀卽焉。
  • 咸和觀。在州治西五里。

尋甸軍民府[编辑]

寺觀[编辑]

  • 習儀僧綱司報恩寺。在府治北,元至正間建,習儀卽焉。
  • 聖嚴寺。在府治東,洪武二十一年建。
  • 觀音寺。在府治北,成化間建。
  • 歸龍寺。在府治南四里,成化間建。
  • 淸眞寺。有二,一在府治北,一在北城外。
  • 普照庵。在府治東北五里。
  • 圓覺庵。在府治南五里。
  • 活佛庵。在果馬土主山。
  • 普明庵。在府治北二里。
  • 竹林寺。在木密所西北。
  • 三淸觀。在所治西。
  • 圓通寺。在府治東北三里。

武定軍民府[编辑]

寺觀[编辑]

  • 習儀大法明寺。在府治北,習儀卽焉。
  • 正續寺。在府治西三里獅子山。〔定邊伯沐昂詩〕:一路尋幽興趣嘉,穿雲又到梵王家。綠搖檻外瀟瀟竹,紅落崖前點點花。絕頂僧房開日月,半空佛閣傍雲霞。山光水色渾如舊,不覺年來鬢有華。〔參政蕭儼詩〕:羅武城西有好山,振衣直上翠微間。樹頭鶴載淸風去,洞口龍擎細雨還。十里松陰芳逕窄,半庭雲影老僧閑。更看不受紅塵處,滿湄新篁籜護斑。
  • 玉皇閣。在府治西獅子山。
  • 觀音閣。在獅子山崖。
  • 玄虛閣。在正續寺上。
  • 獅子閣。在獅子山上。
  • 玄眞觀。在府治南一里。
  • 習儀報恩寺。在元謀縣治東,習儀卽焉。
  • 保安寺。在縣治新村。
  • 燃燈寺。在縣治法納禾方山。
  • 洪福寺。在縣治班莊山。
  • 三淸觀。在盤龍山。
  • 習儀觀音寺。在二:一在祿勸州治東,習儀卽焉;一在元謀縣境內。

景東府[编辑]

寺觀[编辑]

  • 習儀開化寺。在府治南,習儀卽焉。
  • 龍泉寺。在府治西南三里。
  • 觀音寺。在城山頂。
  • 圓通寺。在府治南二十里。
  • 普安寺。在府治南三十里。
  • 白雲寺。在府治北五十里。
  • 玄珠觀。在府治北二里。
  • 梓潼觀。在上帝廟左。

元江府[编辑]

寺觀[编辑]

  • 習儀萬德寺。在府治北,習儀卽焉。
  • 興福寺。在府治西南三里。
  • 妙蓮寺。在府治西南一百三十里,因遠鄕。

麗江軍民府[编辑]

寺觀[编辑]

  • 觀音堂。在白沙村。

廣南府[编辑]

寺觀[编辑]

  • 社壽寺。在府治。

順寧府[编辑]

寺觀[编辑]

  • 習儀僧綱司萬慶寺。在府治東四里。正統十四年知府猛蓋建,習儀卽之。〔董難詩〕:疋馬雙童蕭寺來,芙蓉沁露馬頭開。官槐夾道涼吹袂,野水澄空淨洗埃。香隔白蓮珠室邃,使煩靑島玉書裁。沉吟落日秋江上,覊旅偏驚賦客懷。
  • 普光寺。在府治南五里。〔同知任尙升詩〕:尋幽來寶地,怯險傍銀鞍。寫景攜摩詰,題詩任謝安。山禽迎杖履,露竹洗琅玕。自信侯門餉,花間送玉盤。
  • 慈恩寺。在新生村。寺邃而古。〔董難詩〕:兩月閉門苔蘚涇,雨晴騎馬過新村。山翁注茗瀹詩胏,野寺詢碑摩篆痕。沃土旱禾無蟘子,短籬嘉竹有龍孫。隔牆呼取一鴟至,潦到茅簷樹色昏。
  • 觀音寺。有二:一在府治西北二里,知府猛寅建;一在大江坡,把事何智建。前有觀音水井,見古蹟。
  • 淸眞寺。一名禮拜寺,在府治西北二里。
  • 玄眞閣。在府治後。景秦七年知府猛朋創建。

仙釋[编辑]

〔國朝〕[编辑]

  • 相八。幼好道術,曠達不羈。性嗜酒,遇人輒飲,絕無爾我之界。醉後歌唱,徜徉自適。年近八袠,面如嬰兒。一日忽感異夢,無疾而卒。
  • 趙波慶。大理人。嘉靖初徙居於此。爲人絕無貪嗔妄想,鎭日誦經默坐。人有延之祈禳者,不受貲財,頗著靈驗。年近百歲,一夕踟趺而化。
  • 高景陽。滇海人。自幼無室,齋疏終身。夏不衣葛,冬不挾績。飲酒自樂,不知所終。
  • 楊崇六。江右人。遊學至此,遂家焉。善易卜,頗知吟詠。居萬慶寺,造紙爲業。得紙價,隨卽沽飲,飲必至醉,與世無忤。七十餘歲,無疾而卒。

永寧府[编辑]

寺觀[编辑]

  • 永寧寺。在府治北三里必溪村。

鎭沅府[编辑]

寺觀[编辑]

  • 廣福寺。在府治東九十里矣邦村。

北勝州[编辑]

寺觀[编辑]

  • 習儀眞慶觀。在州治北,本州習儀卽焉。
  • 習儀僧綱司開化寺。在州治東一里,瀾滄衛習儀卽之。〔兵備石簡詩〕:詰曲山環一徑斜,傍岩林護兩三家。騷人墨客閑來往,落雪松梢謾煑茶。
  • 僧正司西山寺。在州治西五里。
  • 諸天寺。在州治西二十里。
  • 天王寺。在州治西十五里。
  • 興福寺。在州治南八十里。
  • 㠄崀寺。在龍潭山左。
  • 賢者寺。在龍潭山左。
  • 觀音閣。在州治東四里。〔學正管鏞記畧〕:滄城之東,有山名曰觀音箐。箐之山上石壁間,有鐫刻觀音、釋迦二像,傍題曰唐吳道子筆。政光六年,始覆以閣,因名焉。國朝洪武、永樂間,嘗因其蔽而葺之。歲久傾圮,二像巋然獨存,過者悽然。天順癸未,大旱,都閫陸公興守備茲土,屢禱於神,弗應。箐之巓,俄有一巨蛇,白而丈餘,人見異之,因吿於公。公遂秉誠叩禱,果獲靈惠。乃倡衆出貲,建閣飾像,朞年而落成焉。
  • 三眞觀。在州治南城外。

仙釋[编辑]

〔國朝〕[编辑]

  • 陶浚。瀾滄衛人。少習普庵法,爲人祈禱,不取貲財。卒後數年,禮部移檄於衛云:張天師於三天門見浚,爲置薄都史,乃免其子孫差役。至今崇其法者,尙著靈驗。

新化州[编辑]

寺觀[编辑]

  • 習儀萬壽寺。在州南門外。
  • 玄帝觀。在分司左。

督梓:大理府知事李可華

考閱:太和縣學生董學舒

繕寫:趙胤

雲南通志卷之十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