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萬曆雲南通志/雲南通志序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萬曆雲南通志
雲南通志序
作者:李元陽
雲南通志敘例

雲南通志序

[编辑]

前史稱兩漢四履之盛,東樂浪,西燉煌,南日南,北雁門,西南永昌。永昌在南中,爲遠郡,舉遠以見近也。漢章帝元和間,滇池出龍馬四、白烏二,因徧置學校,漸遷其俗。由此言之,雲南在漢,文約之所漸被,聲敎之所周流,其來久矣。據兩《漢書》,武帝元狩間,置益州等四郡,領縣四十有二,其時循吏王阜、張喬等十有三人。至唐天寶以後,邊吏無良,羣夷忿怨,始有割據之禍。宋室之興,棄而不取,三百年間,隔爲異域,兩漢風猷斬然莫繼。嗚呼!士生斯時,能不左袵者寡矣,矧文獻哉!天啓皇明,我高皇帝恢復華夏,奠正區宇,置雲南郡縣,視兩漢有加焉。英皇命儒臣用《禹貢》、《職方》之遺意,爲輿地《一統志》,而雲南之建置至爲明備。正德間,前輩括圖經爲《雲南志》,尙多闕略。隆慶六年,大司馬關西蘭谷鄒公開府南中,首詢闕事,維時方伯長樂獅岡陳君、學憲長樂一水陳君以通志對,公曰:一方圖籍,豈宜久闕?遂命有司以六十年來諸所損益約四十餘條,徧布列郡,俾覈實以報。藩臬諸大夫謂陽齒居鄕右,或識往事,因屬筆焉。頃之,學憲蒞郡,得以咨白義例,面承指授,然雖勉強操觚,恆以弗終爲懼。會大巡侍御解州兼山侯公、陽信振樓馬公、新鄕養齋郭公相繼按蒞,皆蒙贊其決,樂其成,事有不容中巳者。乃遵《一統志》,約其凡目,粵稽歷代史、山水經、諸子、藝文、《汲冢周書》,以明其疆域土貢之離合;采《說文》、《通典》、《玉海》及鄭漁仲、馬端臨之《志》、《考》,以證其經營廢置之因繇。遠取晉常璩《南中志》,唐樊綽《雲南志》,以及韋臯、崔佐時、徐雲虔所爲南詔諸錄,近取臺院司道興革損益,兵饟經費,一切成規,攟摭野史,蒐訪耆碩,言有物而事有程,然後取法各省通志,張立題部,犂爲十有二類,而以事目繋之。漢道莫先於域民,故以地理爲之首。庶政必遵乎制置,故建設卽次之。民財民力,其道貴節,故賦役又次之。禦侮備乏,其道貴豫,故兵食又次之;養士以成賢,育才以致用,故學校科目又次之。吏於其士而功德可思,生於其鄕而行誼有述,故官師人物又次之。祀典在所必敬,百神有時而宗,故祠祀寺觀又次之。稽往詔來,必資辭今,故藝文又次之。羈縻、雜志末之。以此十二類括數千里華夷之地,貫穿二十府古今巨細之事,比次以倫,追引無間,析而第之,爲一十七卷。豈敢遽言成書,譬彼繪事,先爲素地云爾。若夫品藻宦業,予奪人物,則有宗工鉅匠持衡於上,非陽所敢預也。

賜進士知荆州府學翰林庶吉士監察御史,楪榆八十老人中谿李元陽仁甫謹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