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蒼雪齋先生文集/卷八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七 蒼雪齋先生文集
卷八
作者:權斗經 19世紀中葉
卷九

[编辑]

上葛庵先生己巳[编辑]

秋間因洪太僕所附致慰狀。竊計已關崇聽。向於科儒之還。知台體重患寒疾。旋就平善。忻慰何極。恭聞呈假南歸。拘忌不敢迎拜路左。仰叩展布次第。爲之悵然。一出世路。經歷事變。平生抱負。已略試矣。竊觀聖主寵擢。禮待之隆。君臣之際。不可謂不相遇矣。未知果出於中誠相信者邪。抑或有出於聲音笑貌者邪。朝廷大臣有肎愛慕而爲之調護者乎。吾之所以獻替謀猷。有可以塞重望報隆遇。而有辭於良史者耶。夫山林特起。與科目常調不同。明主之所注望。士大夫之所期待。莫不以古君子事業責之。一言而不中。一事而不稱。輒羣起而尤之。其能如胡文定之恕龜山者。有幾人哉。今之由是路出者。其亦難矣。一日而立朝則朝政之闕失。不可以不言。君德之愆違。不可以不正。民生之利病。國計之休戚。不可以不留心。斗經雖跧伏山中。不聞某政之闕某事之失。然上則灾異荐臻而天心未豫矣。下則貪贓肆行而民生不遂矣。廉恥道喪。奔競成風。至以科擧一事言之。內而京試。外而鄕選。私意橫流。蹊徑紛然。國言藉藉。有識寒心。不謂昏朝覆轍。復見於今日也。在今改軌之初。正宜君臣交勵。大小協謀。施爲擧措。一出於正。使無隙可議。無間可乘。猶恐不足以鎭浮議而杜讒口。况其所以行之者。若是其憒憒哉。愚恐一番退處之人。不但反唇相訾。方且陰拱竊喜。而他日僨事之後。在家不知之責。先生亦不得以辭之也。門下以休休有容之量。有拳拳好善之心。膺知遇蒙顯擢。自通德不數朔而躋嘉善。契合之隆。誠曠世一遇矣。聖上旣待以非常之寵禮。先生旣不得終辭而受之。則人亦不得不以非常之德業責之。言他人之所不敢言。正他人之所不能正。格君心之非。任世道之責。四方之人。不以望於他人而望於門下。其將何以當之哉。退陶先生嘗言吾東方之士。稍有志慕道義者。多罹世患。雖由地褊人澆。亦其所自爲有未盡。學未至而自處太高。不度時而勇於經世。况今之時。與退陶之時。又加遠矣。擧國分爭。朝著爲戰塲。而失志之流。睢盱辟睨。幸國家有事而欲乘其隙。嗚呼。其危哉。於是而訏謨設施。又不足以厭人心而服衆志。則不幾於以燕伐燕而束縕救焚者乎。先生如不得終辭世道之責。則其惟益懋正學。益拓宏規。自治之功則一毫不敢忽易。致君之業則一事不敢放過。正己而率物。責難而陳善。行大中之道。絶偏私之累。且博求直諒敢言才識遠慮之人。收之門下。使之集衆慮廣忠益。又推之以至誠。處之以大公。確然獨立於頹波之中。超然遠覽於幾微之際。使存諸中者。純粹而正大。見於事者。光明而俊偉。赫然有以新一代之耳目。而變一代之風采。庶乎上酬明主之知。而下慰蒼生之望。不審先生其有意乎。如其不可則曷若及今早與之判决。試以一事爲之兆。以觀明主之俯仰。而定其行藏。不猶愈於坐縻虛禮。逡巡有待。而未免顚沛於末流者哉。斗經狂簡小子。行不掩言。自家身心。全不能理會。而敢論大君子出處之道。誠旣愚且僭矣。唯平日感先生奬掖之私。義不自外。所以不自量而效其區區如此。惟先生不以人廢言。矜其愚而察其誠焉。

別紙[编辑]

洛中士友。有相從講學者否。先生方駸駸嚮用。計恬靖自守之士。必以及門爲嫌。恐不得以多見也。進士李澤亦曾見之否。其人何如。聞有李潛者。故參判夏鎭之子。不事場屋。頗有士望。頃有一人自言見李潛於陽智。頗疑門下薦剡失人。持論欠平。不如早尋遂初。又言李君則論事亦不穩當云云。此等人。雖未必適中。若得大家收拾。虛心延訪。資其規益。如武侯之州平。梁公之行沖。庶幾濟事也。間有疑門下立朝持論。不肯直觸忌諱。不審先生何以得此於梁楚之間哉。此雖吹毛洗垢之言。然亦可見一語默之不可放過也。秋科私情。京外同然。而目見稔聞者。嶺左東堂關東監試是也。此而不警。後何所懲。至如館試。只以三百準點充選。雖人數不滿。額數半圓點以上。不得觀光。乃法例也。今榜則半圓點之人。諉以前時見戲於彼輩。不得準點。倂許混入。已甚苟簡。其中又有二十點以下五六人。公然預選。可駭甚矣。士習豈容如是。京中公論頗沸。以逼於大司成不敢發。先生職兼祭酒。恐不可不言。如何如何。近日前輩褒贈相繼。誠曠典也。柳,李二尙書。以冤死蒙贈卹。朴泰輔,吳斗寅冤死一也。而未聞擧論。玆非可憾歟。趙持謙,韓泰東。以持論公平有褒贈。朴世采,尹趾完。獨非公論者乎。趙,韓已死。故褒之無可嫌。朴,尹生存。故進之有所碍。世道如此。尙何望哉。宜乎人心之不服也。

上葛庵先生辛未[编辑]

前月舍弟從海上歷候而歸。細審起居之詳。慰此瞻仰多矣。卽日春寒。伏惟台候神相百福。向接邸報。伏見十行恩綸。辭意鄭重。竊計史官已臨到矣。伏惟進禮退義。成筭已定。其將何以處之。右揆策免。未詳厥由。或云雖坐語觸先朝。實以論大君田不宜與張氏。致忤上意。果爾庶無愧宰相之言。而一鳴斥去。略不存體貌。若是則人臣其將何所恃而敢進批鱗之言哉。此則出於傳聞。雖不敢謂必然。而竊瞷近日凡言官所論執。無論是非。一切揮拒而不納。間有忠言至論。不過略示嘉尙之意。全無翕受之實。訑訑拒人。不幸而近之矣。草野疎賤。猶不勝漆室之憂。况如先生任大責重如此。格君之道。其必有所出矣。不知曾向頂門上下一鍼乎。此區區所願聞也。未涯面稟。伏紙惘然。

上葛庵先生[编辑]

從兄歸。承拜賜覆書。恭審造朝後台候起居百福。且聞筵中緖論之一二。又於邸報見六臣獻議。區區慰釋。不啻親承謦欬之末也。仄聞聖主眷倚益深。隨分展布。庶其在此。不必大行。而世道必有陰受其賜者矣。幸甚幸甚。先生今番行止。或以爲不當出。或以爲不可不出。世路偪側。人無定見。悠悠浮議。固不足動吾之成筭。而惟祝益懋明德。益光大業。有以鎭服乎浮囂。而杜其嘵嘵之口。則門人小子與有榮矣。

答葛庵先生乙亥[编辑]

三月中連承遞便所附書。恭審絶漠冰霜。謫居道體神衛康泰。奉讀感歎。不啻得隔世信也。節屆初夏。塞外凍釋。伏惟起居益享安吉。素位而行。無入而不自得。固君子之能事。况竊味書意。方以任重責大。道遠年暮爲憂。瞿然有望道未見。惟日不足之嘆。以此發憤之誠。忘憂之樂。將不知鐘鼎之爲榮。栫棘之爲窮。區區牢愁滯鬱。固不待築堤以障。而自退聽於三舍之外矣。兼蒙縷縷垂敎。不以愚無似。欲推而納諸君子之科。惓惓有矜迷牖惑誘掖接引之意。口詠心惟。怳如陪函丈奉音旨。忽不自知沙塞關河之貽阻也。斗經向者亦嘗有意於此事。只坐脊梁不硬。擔荷不起。旣不得日受鉗錘於嚴師畏友之側。初緣避人標榜。卒成與俗遷渝。一向放倒。馴致狂肆。遂爲四五十無聞之歸。環顧自失。茫然愧赧。今欲回頭駐脚。尋理舊業。而鼎器已破。錮露不下。新嗜靡甘。舊習難奪。計非歲月工夫所能追補。朱夫子所謂知得如此是病。卽便不如此是藥。眞是知言。而只是卽便不如此。甚非易事也。然旣蒙大君子不棄之敎。安敢以非所敢當。而遽以辭遜爲事乎。或者賴天之靈。卒能自拔於下流。豈非先生始終之大賜也。前秋下鄕。意欲仍往不返。臈末及春暮。兩度專人求遞。輒爲僚友阻搪。旣又念齋郞祿隱。只是門蔭例授。貧卑冗散。不過爲關柝之流。古人偶寄婆娑。藏身羈絆。亦或一道。且流聞北鄙遷人。以年荒似有南移之擧。或覬過路邀拜。遂於月初復到齋所。所謂援而止之而止者。第未知其能不自失焉否。惟先生酌義垂敎。俾免尤悔如何。齋居僻靜。不失爲山林歲月。正好爲學。而近有科業之累。殊不省事也。謫中還有書籍可備繙閱否。曾見晦齋李先生謫中撰集中庸九經衍義。未及成書而下世。實爲斯文欠典。先生若能續纂。克成完書。作一經世之大訓。不但於先正有光。豈不爲世道之幸邪。餘伏祝爲斯文增護。以慰遠誠。

上葛庵先生丁丑[编辑]

前年春夏。嘗一再修起居之問。其能免沉浮否。卽日春序漸闌。塞垣凍釋。伏惟致命順理。德履茂對崇深。斗經幸以餘芘得免疾恙。前年夏末。嘗調廚院奉事。冬晩由還。不復西歸。月前送人求解。計匪久得解。自此可得自便。惟是歲月流邁。志業晼晩。不免窮廬之嘆耳。紀弟得文科。在衰宗實爲多幸。但孤露之感。殆難自裁。柰何柰何。前月末一走英陽石峽間。得從庭玉昆季。竊詳謫中動靜。且聞彼中亦有一二士友識趣不凡。肯入鑪錘者。吾東聲敎。固不限於遐裔。而先生敎鐸。自是行於窮髮之北。亦已奇矣。生此鄒魯之鄕。而安於㬥棄者。可謂罪人。金修撰天開歲初得病。數日奄忽不起。妙年淸才。前途萬里。何遽至此。令人慘惜。愈久而不已。朝家赦典例不及一番人。不知天意何時悔禍。引領北風。川途無極。企瞻丈席。伏紙惘惘。

答葛庵先生[编辑]

僚友家奴還。伏奉下書。謹審長途炎瘴。跋履無撓。稅駕後起居神相康泰。旣不勝欣慰。兼聞寓處且有巖洞林巒之勝。伏惟諷誦之暇。游息有地。舒憂散寂。有足樂者。恨此樊籠局束。無由陪杖屨於水石之間。仍辦天王方丈之遊耳。元聖夫今往高興。渠亦自幸得近先生謫所。猶恨以疆域有守。有妨於源源躬造也。此人精敏於義理。儘能思索文學。今日流輩中尠有其儷。一向長進。前頭極可望。瘴海寂寞之中。士友稀闊。得此人亦可幸也。地主想匪久當到。設令相問。亦非好消息。不如相忘於江海耳。適聖夫使君告行。附此替候。餘伏祝爲斯文加護。

上葛庵先生[编辑]

十月晦。逢大年新從湖外還。叩謫中起居頗詳。及歸京邸。伏接冬初下覆書。奉讀披慰。足當謦欬之末也。信後冬律已窮。伏不審道體頤養若何。承有一家團聚之樂。睽違累年。相對當如夢寐也。斗經首冬呈假南還。値家中痘發。狼狽還京。徒費日月於鞍馬之間。還切自笑。頃與李悅卿同行。悅卿眷眷稱慕先生不置。且言洛士向時不乏趨隅踵門。求其誠心敬愛。始終不渝。殆無先我。觀其才儁。儘不易得。其論人往往破的。但恐有長沙使君之病。未肎便入於先生鑪錘中耳。如斗經者。其心初非不肎入者。而志不率氣。未免依違前却於半塗之間。猶不自省。而又欲點檢別人。亦可見用心之不著己也。湖海邈然。未卜趨侍。引領南望。神爽飛越。歲除不遠。惟伏祝爲斯文益加崇衛。慰此瞻詠。

上葛庵先生癸未[编辑]

春序欲闌。便信久阻。伏未審此時先生德履起居若何。區區瞻慕不任下誠。斗經僅免疾𧏮。月初行鄕飮酒兼擧養老讌。雜采古儀今制及鄕約而行之。但講之無素。窒碍處頗多。未免茅纏紙裹。手分化現之歸。深恨遠於門墻。不得隨疑更稟。恐有明州鄕飮之譏耳。李畏齋,復齋廟享事。廟宇講堂已成。將以開初二日妥靈。鄕議之齗齗者。每不快於書院二字。日昨有投單更講之論。話頭不美。彼鄕議固挾私忿。而李家子孫輾轉磯激。致此節拍。前頭無事奉安。恐未可必。非無調娛鎭定之意。而觀其頭勢。似將有當街奮拳之氣。自揣力量。有難彈壓。未知末梢之何底耳。鄕論之必欲降爲鄕祠。固出前祠相方之意。意固不韙。寧欲定號以精舍。以冀一分息爭。而初旣主張書院之稱。不欲撓屈不公之浮議。遽變所見。非出務勝。實關事體。未知於先生之意何如。幸下指敎。一鎭囂囂之論。氣色不佳。無裨於事。則何敢浪播。以惹喙舌耶。

與丁愚潭先生[编辑]

昔者軒車枉過里門。而適出尋醫。不克承顔。旣而薄宦中人。塵埃蹩躠。而乃文丈鳳翔千仞。龍卧一代。籬鷃壤蟲。宜不得附瑞翼而接神鱗矣。惟其一心嚮往之私。無日不在江天少微之間。門下未必知也。卽日仲夏久旱。伏惟道體起居神相淸福。斗經謬膺縣寄。才疎政拙。無一善狀。地近炎陲。兼有飮瘴之憂。時時企想龜潭法泉。天放雲游。雖未得陪杖屨奉謦欬。而引領溯風。便覺淸氣逼人也。適仍縣吏入京。謹候動靜。餘伏祝爲道崇珍。

與權大學士[编辑]

南門昏見。寒事漸緊。伏惟尙書大監遜荒起居神相淸福。自除謫籍。仍留故壘。寂寞自守。悔吝不及。知時識機。豈弋人所能加也。世故反復。滄桑幾變。而碩果不食。僅執事一兩人。豈不欲迨此閒居。奉承餘敎。而薄宦區區。浮沉吏役。竟不能脫去。不佞誠小人也。一紙替候。鄙懷莫罄。惟伏祝爲世道增護。以慰瞻仰。

與三休堂姜參判世龜[编辑]

不佞嶺表晩出。雖不得一望大君子光塵。而淸風峻節。山仰葢久。昨年副封。斗血寸鐵。凜然有生色。暮境投荒。行路齎咨。仰惟素位行患。無入不得。而所難忘者江湖之憂也。南北漠然。無由走一价候起居。玆憑順興使君。僭以姓名自通於門下。少致愛慕之私。餘祝爲世道崇護。

與松谷李參判瑞雨[编辑]

前春拜違。已成隔年事。雖川途間阻。候問久曠。而一心傾注。長在文星之次。仲夏久旱。伏惟台監郊居氣體淸福。閒中珠唾。想必盈篋。而無計探玩。惟有淸誨霏譚。在耳鏗然。前者下諾別語。計就篇已久。可付今便否。溽暑當前。伏祝爲世道益加崇衛。

與李松谷[编辑]

日下消息。漠然不相聞久矣。矧遜荒郊外者乎。卽日䨪炎。伏惟巖居川觀。起居若時淸福。世故百罹。事變無盡。置之不復道也。秋露一小榼。乾錯兩種。敬侑田家作苦。前夏答書。有千里鵝毛語一笑。鵝毛雖輕。情重則物不薄。此物亦當作鵝毛視也。

與隱峯李參判鳳徵[编辑]

南州低濕多霧雨。島中風土。尤不並陸地。固知將攝有方。而不容無過計之憂。卽日䨪炎。台監謫中起居若何。承諭有味程書主敬致知之訓而從事焉。卽此桑楡勳業。便是無限淸凉境界。區區瘴癘自當退聽。從古賢哲得窮鬼力正如此。幸甚幸甚。舍弟佐郞回。蒙前後下書。奬掖過厚。雖與人爲善之盛心。而非愚陋所及者。不佞亦嘗與聞君子之緖論。非頑然無意於此事者。只是脊梁無力。本領欠工。隨時淟涊。與世浮沉。形役物化。負其初心。兀然遂爲庸人。甚可愧也。惟其狂簡嘐嘐。時發不揜之言。欲矯無恥之俗。以自附有識之士夫。無忝於世德。而亦不可得。見諭不疚於心。毋拂於理則是者。眞絶到之論。而其如力量不及何。荷明公見愛之深。聊爲之傾倒如此。如不以不可敎而終棄之則幸矣。餘惟祝爲世道崇護。

答李隱峯[编辑]

程伯子所謂可與元豐大臣同政者。此是量己量人。自信說及之語。未可遽謂未及經閱世變時說。明道德性氣象。使人化服。賢愚善惡。咸得其心。一言願公平氣。而介甫愧屈。再言但順人心。而介甫便感誠意。向微張天祺中書大悖激惱他狠性。則介甫未必便與君子爲敵。而庶有維匡調娛之望。朱先生亦云新法之行。諸公實共謀之。雖明道不以爲不是。卽此亦可見也。其與介甫不合。不必待見囚首之雱上壁捉風之諭。亦可見不相合處。第可與同政之云。只在至誠惻怛,委曲平章而已。惟明道可辦此。未知高明以爲何如。

與李隱峯[编辑]

前日伻還。伏承下復。滿紙縷縷。如得奉笑譚於淸讌。未覺鯨濤之貽阻也。淫霖連月。便成漏天。蠻蜑之窟。蒸濕更甚。其何以將息排遣也。程伯子可與元豐大臣共政之云。大臣卽指王介甫。介甫元不是索性小人。只爲衆君子爭新法不合。一時奉身而退。無與共事。見呂惠卿,曾布之徒阿諛便敏。謂可任用。於是羣姦彙進。而天下事遂不可爲矣。向使明道維匡開導。化其剛狠。消其滯吝。變法能順人心。君子不至立敵。何至不可共政。故先生嘗論煕寧時事。有曰介甫性狠。人皆以爲不可。則執之愈堅。使衆君子未用與之敵。俟其勢久自緩。委曲平章。尙有聽從之理。俾小人無隙可乘。其害不至此甚。此卽可與共政之說也。台諭所謂使明道當路。介甫或屈首苟容。介甫之時。明道豈肎枉道徇人。明道當路。介甫偕之大道。則豈曰苟容。明道之與介甫共政。只是積誠感悟。消融化服。蘄使之與君子合。不與小人合而已。所謂委曲平章。期於聽從者是已。故曰惟明道可辦此。未可遽謂枉己徇人。不知於台見何如。

答李隱峯別紙[编辑]

宋朝道學名臣錄明道先生傳下。有曰嘗曰煕寧初介甫行新法。幷用君子小人。君子正直不合。介甫以爲俗學不通世務斥去。小人苟容諂佞。介甫以爲有材能知變通用之。君子如君實不拜同知樞密院以去。范堯夫辭同修起居注得罪。張天祺監察御使面折介甫被謫。介甫性狠。衆人皆以爲不可則執之愈堅。君子旣去。所用皆小人。爭爲刻薄。故害天下益甚。使衆君子未用與之敵。俟其勢久自緩。委曲平章。尙有聽從之理。俾小人無隙以乘。其爲害不至如此之甚也。天下以爲知言。

台諭謂小人無隙可乘則其害不至此甚云者。非許介甫。許衆君子也。見得實不泛。然而鄙意竊謂不然。細看上下語意。皆論介甫。其曰使衆君子未用與之敵者。指介甫也。俟其勢久自緩者。指介甫也。尙有聽從之理者。指介甫也。何獨至於俾小人無隙以乘。乃非謂介甫邪。惟其謂介甫。故其下有其害不至如此之甚之語。只看其害不至此甚一語。其非指衆君子而指介甫者。大煞分明。若指衆君子而言則君子彙征。使小人無隙可乘。乃是十分吉無不利。有何害事。而有其害不至此甚之語邪。凡看文字論人物。務要虛心遜志。平氣明眼。不可先立一箇主張。夫介甫學術頗僻。氣質狠拗。誤國亂政。馴致亡宋。不佞亦非病風。何苦呶呶强辯。有若爲介甫分疏者。而於明公今日之辨。往復不置者。葢爲明道可與共政之言。實有所見。决非苟然者。明道天資。與聖人不爭多分。過化之妙。度越諸賢。所以有此自信之言。明公直斷以爲是明道未及經閱世變時說。及不佞引言行錄論介甫處爲證。則又以爲非許介甫許衆君子也。似未免有一箇主張之心。故不肎虛己以受後至之說。非區區所望於明公特達之見。玆復更罄未盡之話。若又未蒙印可。則不如且置此閒口頰也。

答金監司聲久[编辑]

昨晩從兄傳致所賜書。論先稿改刊事。辭旨嚴截。不勝瞿然之至。附錄中舊本一二刪改之僭。敬聞命矣。葢附錄所載。大抵王父所裒錄。而先人奉稟諸老。編定刊行者也。設令他人欲爲移動。在斗經等尤宜謹守。豈敢一筆句斷。任意刪棄。以犯不韙之誅哉。第當裒集之始。以本稿散逸無幾。而致詳於附錄。所收或務多而汎取。葢創始易冗。而修潤始精。自古已然。是以先集之行。見者或病附錄之太汎。如嶺伯敎書。不過爲循例綸音。削勳傳旨。徒詳於逆節辨誣。送行諸作。率多一時閒酬酢。而悉收並錄。未免過冗。其言不爲無見。故付標奉稟於錦陽。回諭以移易粧點。儘皆精密詳細。無復改評。竊以爲依此改刊。可幸無罪。今承縷縷之諭。以非敬承前輩道理爲敎。不覺悚汗浹背。無所措躬。所諭前輩裒集講定者。若非大害義理。不當刪去者。儘是不易之論。足以矯後生輕率僭輒之習而歸於敦厚。幸甚幸甚。第今此付標所刪。豈敢創出私見。求多乎前輩哉。特以文字刊行。本欲傳遠。必須講之又講。精之又精。無一毫餘憾。乃可以傳示久遠而無異議。若以前輩所講定而不容更加勘搉。則伊川所謂前所未安。後不得復正者。又將起於今日。此朱夫子所以力辨於南軒者也。且附錄新補者多則卷秩不得不分。自朴思庵所撰碑文以下。別爲一冊。分編移動。舊板不得不毁。旣毁舊板而重刊則去其繁剩。務取精核。亦所以簡省工役。亦未知如何如何。極欲躬進奉敎。而親忌漸迫。夕間當還家。玆敢替書仰復。恭俟可否之命。

答閔士會[编辑]

仲春素書。承坼差晩。就審向時澤畔起居珍謐。豈勝瞻慰。斗經門戶無祿。永春從兄竟不起疾。氣質神采。宜享上壽。而遽止於此。痛兼公私。無以自裁。金天若學士又以夏初別世。無非吾黨運氣所關。謂之柰何。古之君子玉成收功。多由謫困之久。至於文章小技之精詣。如子厚,子瞻輩。亦得浮湘過嶺之力。今公二十年投竄。已過澹庵年數。其轉徙北南。又非特邦衡所遭而已。困橫增益之功。將必有賴於擔當大任之日。老天豈全無意者邪。頃年聞公有一金石大篇。傳到南中。全務尙奇立異。讀者至不能句。適因拜書。妄效區區之見。非不知僭越爲罪。竊恃大度之虛受。汔不見片語之覆。果知寸筳不足以發大鐘之響。旣而有人言。執事對人言權天章亦以吾文爲不可解。吾文其果不可解邪。殊無俯諒狂言之意。咋舌自訟。愧其不知量而輕於獻愚也。聖人之所以聖而益聖。以其不自聖而擇蕘言也。雖執事文章已臻妙境。自出機杼。自開堂奧。不復蹈古人蹊轍。尙宜廓詢蕘之量。收采葑之益。不當遽示訑訑之聲色。以塞規切之路也。若又以此等聲色。施之進德修業之間。諧弻贊化之際。則竊恐無以集衆善廣忠益。而成久大之規模。受重遠之負荷。此豈知舊之所期望於執事者。人物眇然。莫甚於斯時。如明公者僅可一二數。而據此一節似未免有私己護前之病。令人不覺撫心而嘆。實非爲文章一事而發也。旣云自悔而又發狂言。想有以諒其惓惓之愚也。

答李幼材丁巳[编辑]

斗經衰門禍疊。正字堂叔父不意別世。纔逾一月。又遭伯祖母喪。沉痛摧裂。不知所言。向蒙見念。俯賜慰札。副以別幅。辭意勤𢢽。旣深感戢。繼以愧赧。尊丈陞用未久。遽已拂衣。雖缺輿望。然伏想擺脫塵紛。復入淸凉境界中。快適當何如也。恨此汩汩禍患。未遂摳衣請業之願耳。斗經自初夏至今日。憂冗煎迫。全闕書冊上工夫。更無計句當身心。㬥棄有甚於曩日。忽承賜諭。惘然自失。至於見屬過勤。則非孤陋所敢承。不佞初未嘗一擧足進半步。則所謂行百里半九十者。不幾於躐等之敎乎。雖然由此而懶廢者或不敢安於自畫。則是亦賢者之賜也。向蒙遠寄古詩一篇。亡論辭旨古雅。亦可驗充養之所得也。坐冗掣信闊。久闕攀和。疎慢大矣。今始構拙冒呈。伏惟視至。

答李幼材己未[编辑]

山河間之。音塵久曠。願言之念。與日俱深。玆承手札存問。謹審趨庭有樂。學味淸裕。區區不任欣浣。斗經本是懶廢。重以鈍滯。鄙吝日積。無以免小人之歸。向時零瑣工夫。漸復淡泊渙散。若得强輔如吾兄者。時賜砭鐫。豈至若是其墜墮邪。承問進學次第。瞿然不知所對。若所謂人不知之妙者。雖兄見愛之過。故欲引而進之。君子發言。恐不宜若斯之無權停也。四月間大擬掃萬東鞭。適緊冗掣縛。竟未入手。世事不如意每如此。迨今悵惘不能自裁。兄豈諒之邪。聞金警甫病甚極可慮。當今善人幾何。而艱疾若此。直是令人短氣。柰何柰何。餘客擾日昏。不罄所懷。惟祝勉究大業。慰此傾慕。

與李幼材別紙丁卯[编辑]

前日所論孟子敎玉人雕琢玉之敎。作使字意看。語意頗新。而鄙意從前作指敎之敎看。雖不敢株守先入。而亦不敢遽棄舊見以從新意者。正以何以異三字虛心玩味。畢竟作指敎之意似穩故也。近日偶閱性理大全橫渠先生事。執政於橫渠有救助之語。先生曰若與人爲善。孰敢不盡。如敎玉人追琢則人亦故有不能。以此觀之。先賢亦作指敎意看矣。如何。

與李幼材戊辰[编辑]

日者乖逢之歎。想無彼此。高軒出山。實不偶然。而竟失款敍之便。在斗經尤爲不幸也。卽惟長途跋履之餘。侍學增勝。斗經宿病日益深痼。服餌針砭。俱不得效。駸駸成一癃尩。柰何柰何。病中不敢復看書冊。時於無聊中發兄擬古詩展玩。以當笑談。毋論詞格體裁。一洗近世萎冗綺靡之習。意古致遠。頓挫激揚。直若流出於古人之肝腑。月華澹遙空。洞房何寂寂二篇。尤使人惕然有警省處。詩之感人多矣。非故人見愛之厚。何以得此。恨此頹懦。重以疾廢。正如糞土難雕。是爲愧且懼耳。頃者一出。前失丁丈。後失吾兄。失此二奇遇。思之至今怏怏。不但疾病之惱人。還自笑耳。

與李幼材昆仲[编辑]

歲律欲窮。伏惟趨庭講學。僉履珍相。前者因梧溪李君奉赫蹄。想得徹覽否。乖逢之歎。至今思之。怏然不快。贈金君詩若序。間一寓目嗟賞。但時出聱牙。驟讀茫然不曉。令人有寡陋之愧。詩文使古語。古人亦有之。然使事而善則事爲吾用。使事而不善則吾反見役於事。往往致槎牙硬僻。精神不活。吾兄之作。不必至是。然春木芚援手鶉。若用之於大篇險韻鉤章棘句之間。亦何不可。至用之於寂寥短章則不幾於僻而晦乎。斗經之管見未敢自信。而有疑輒獻。可否取舍則在兄明鑑耳。聞賣田買馬而餧餓虎。何其仁也。

答李幼材季幹[编辑]

自吾兄扶侍北還。有便未嘗不問數千里外。情緘凡三度矣。非見念之勤。何能及此。每一奉領。感悵交集。從審彼時老先生道體起居。天相萬安。僉兄侍履亦復佳健。足慰愛慕者心。餘復何望。季幹兄前秋驛亭。邂逅聯枕。依然一夢。還鄕以後。苦難値北便。竟闕一書。悵然悵然。前冬苦寒。振古所無。南州如許。窮北可想。每閉戶擁爐。何嘗不起塞垣之念。承書縷縷。北庭風土。宛然在目。展讀以還。輒爲之竟日不怡也。斗經前秋下鄕。意欲仍遞。冬春以還。兩遣人告病。而同僚一向以不遞爲期。旣不得遞則相持退坐。有所不敢。月初復至。吾心樂否。兄可諒會。

答李幼材季幹丁丑[编辑]

僚友奴還。得僉兄手書。具審在途及歇泊後。先生氣體神相萬安。僉兄跟陪迎侍。團聚均迪。慰此慕用深矣。且聞欲侍奉移住玉龍洞天佳處。乃知炎州瘴海之中。亦有淸凉境界。豈天故設是。欲以慰賢而困於此者。如柳子之云耶。恨此羈縻。無由一致身於其間。仍賞方丈天王宿債。林穎拒人。鳴騶掃迹。兄之戲語。遂成億中。一笑一笑。聖夫去作鄰宰。殊方故人。豈非窮途中幸會。但在斗經失一益友。不能不爲之悢悢爾。近聞玉洞水土不如玉谷之善。且玉龍之人。始雖歡迎。終必難保。幸商量審擇。勿致後悔如何。然在我處之有道。接之有禮。頑㬥且將化服。何往而不可。但終不如擇仁之美耳。

答李幼材戊寅[编辑]

船頭別後。棹進山回。失兄所處。爲之悵然。旣而潮滿月明。擧席窮桅。簫鼓競發。篙師用壯。神旺興逸。恨不挈知己共之。及得兄書。辭氣激昂亢厲。頓挫而悲嗚。有燕巿擊筑之餘音。愈令人感慨無已。所諭者誠是矣。見屬者誠厚矣。歲寒相期。誠出見愛之深。而仁智之樂。殊非僕所敢當也。岳陽誅茅。或恐戲言非其實。而天王峯頂書吾姓名。不知何時辦得此一段奇事邪。僕之詩未能離色澤。視兄全尙天質者。何翅濮韶之辨。而奬詡逾涯則過矣。僕再明當首歸路。自此逾疎闊矣。惟望進德珍重。慰此私慕。

與李幼材丁亥[编辑]

前修慰狀。致之川前金棘人。計已傳徹也。日者遞中得兄手翰。一字一涕也。所慰慘慽之餘。體力支持爾。斗經意外聞舍弟言事獲譴。遠投瘴海。心境爲之惘然。渠書以嶺海豈盡死人自勵。差强人意。未知到彼後水土果如何也。承兩葬同日。慈情愛刃。何能自堪。聞喪慘以後伯氏兄已還海鄕。兄獨飄飄靡止。每一念至。慜然怛傷。不翅身當。此中倘有棲息地。非不欲奉邀。爲暮年相依計。苦無容手處。每與大年語及。喟然耳。退陶先生言行通錄。近與李天祥分門類編。合年譜附錄凡三冊。頗費心力。覺更有條理。方欲寫出正本。恨不得再經兄眼耳。誌文草奉呈。幸勘敎。從兄所草行狀。近亦脫稿。遺集未及同勘。葢各有所掣。苦難得旬日聚首。天祥於文字眼目最精。得同校當有益。而憂服中難於邀請。是可欠也。天若檢討。因李海朝論與權某罪同罰異。遂有高興之責。白首投荒。令人慨然耳。

與李幼材戊子[编辑]

頃日復書。計卽徹聽。老炎如蒸。不審湫寓中服履起居若何。區區瞻注不已。斗經姑免疾病。宣城外食之憂猶未艾。只得任之。不復相較耳。言行通錄批標處。一一勘過。有以見兄眼目之精裁校之密。因此整頓一番。覺頭面稍新。何幸何幸。序文承示。大覺病敗不小。改竄得三數行。呈上草稿。幸痛與雌黃。論語講錄。自是一書。皆無問目而有答語。今不得已各條補入問意。似稍完足。四書釋疑。更取考閱。逐條皆是諺釋。似難收入編書中。曾見文集。亦有帶譯釋處。終是未滿人意。未知如何如何。艮錄中肇見心經附註。沈潛反復。或驗之踐履之實。或察之義理之間。兄欲易義理字以事爲字。不然理當作利云。此葢言沈潛思繹文義時。而改義理作事爲。或改理作利。莫有粗淺之病邪。

與李幼材己丑[编辑]

昔者一書。承坼多時。上元修狀兼書拙詩。致之金參奉家便。計當卽傳徹也。春序屬季。氣候乖常。不審新移甫定。可堪棲泊。而凡百節度何如。似聞兄梧臺之寓。元無久意。又將有豐西之計。如此挈挈靡定。令人傷歎。三溪洞主。衆望歸於老兄。想兄或以撤移未定。道里遙遠爲難。而念昔老先生曾經此院主敎。此地後生至今有餘慕。繼家聲而振遺風。老兄恐不可辭也。遺集頃嘗偸隙。與從兄對校一番。携至寓舍又一閱。惓惓乎救世淑人之誠。切切焉距詖牖迷之意。眞使人感發而興起。只切知德者希之歎耳。其有疑誤。已各標識。又有一議。以卷帙之多。欲從刪减。餘具別集。以爲待事力續出之地。亦已付標。俟與兄對商耳。固知兄有春末臨况之意。今有源源際接之便。還可幸也。

答李幼材[编辑]

到府底接留書。院伻回又承手滋。謹審歸稅無撓。第星州慘報。聞之怛然。斗經到城。値柳李逆境。未免宿留而發。取路金溪。求見史傳手草。其稱述老先生極其筆力。與言行錄互相出入。欲錄老先生言行。此最不可闕之文字。但收入時。不可稱史傳。須與老兄一番商量而決。此中從兄亦極稱其不可不編。故已謄寫。以待面訂耳。先稿附錄考異减改。語約意該。令人歎尙。始覺枝辭之無取也。當一從改本。交游錄良感前後見諭之勤。敢不敬從。當初率爾犯手。仍附卷末。因此招拳惹踢。上累先稿。私心自咎。每有咋指之悔。承諭諸人之意。俱出慮患周圓。已奉囑刊役有司。刊去其板。而此中諸議紛然。不肯放下。幸兄更有以明曉之。破此膠滯之論。使雌黃不到先稿。斗經亦免於多口。如何如何。鴨浦李護軍丈前有九秋共遊仙刹陶淵之約。故將參虎院朢日焚香。仍陪此老溯峽。已報金齋郞。庶有水石共討之便。深企深企。

答李幼材庚寅[编辑]

月初洪甥傳示前月念後所惠書。仍審燕處深居。不弛反躬自省之功。雖是撝謙勉人之意。而如是點檢。如是收拾。庶幾接續悠久。而若亡者存。家計可鎭長矣。如斗經者何足道。人事俗務。輾轉纏繞。旣已謝遣泮人。而猶不得數日之閒。來書所謂終爲這㨾人而止者。兄未必然。而斗經將不免矣。近從奉化使君借覽所謂農巖集。卽金昌協所著。無論文字典要精深。百體皆備。無施不可。如精金美玉。無可揀汰。而直以此學爲家計。誠意𢢽到。向人喫緊。只是黨論深痼。推尊栗,尤。儗之非倫。忿嫉異己。驅歸兇邪。此爲大不滿意。想渠以禍家子弟。不自知其失正而然也。不然如此文字。近百年不多見矣。又有林泳滄溪集。姑未盡閱。而亦以此學自任。文章不及金。而持論不偏則勝之。恨不與兄共閱也。

答李幼材辛卯[编辑]

風便得書。具悉彼時。服中靜履珍嗇。豈勝欣慰。吾儕不幸。金參奉奄不起疾。忠厚樂善。何處更得如此人。不曾聞病報。而遽聞長逝。尤令人悼慟無已。固料同我懷者老兄。承示愴然。柰何柰何。斗經自前月中旬。患齒牙浮疼。廢食幾至兩旬。近始稍定耳。聞近有開巖結茅之計。得幽閒出塵之境。此實暮年難遇之幸。未知眼前突兀當在何時。恨未卽一騎相就。共賞幽致。但念彦兼不在。茅棟雖成。難得賞心人耳。

與李幼材[编辑]

前月中聞遷奉定期。敢以一書效區區之慮。日者伏聞大事克完。而舊墳果有水變。新兆若是吉地。則勇決改卜。安知不爲幸邪。伏惟開封見和。痛慕若新。何以堪忍。斗經女息之葬。適與同日。不得相問。雖蒙原諒。慚負多矣。適見京報。有直講之除。此是科後初授。將以初二發程趨肅。當寒遠役。深是悶事。豈若牛突松明校書過臘之爲得也。先生下世垂十年矣。吾鄕宜有俎豆之擧。而苦無穩當處。至今無擧論事。雖知無所損益。而事理有不當然者。乃於近日會聚同志於三溪。通文海府。請先擧仁山合享之禮。會員甚濟濟。良可幸也。未知仁山能辦此否。

答李幼材壬辰[编辑]

秋初自洛輿病還。得接六月廿四所與書。披慰阻戀。若奉譚讌。斗經以謭劣朽鈍。謬入言地。論議謀猷。無以仰副親友屬望之意。而逡廵病罷。有類厭避駭機者。是爲愧赧。中間兒子從河上歸言。承眄稠中。且傳奬諭之語。尤使人慙汗。卽日節近陽復。遠惟靜養進德。以時珍重。伯氏老兄再朞奄臨。歲月飆忽。眞如一夢。如斗經汔未得一哭於几筵未徹之前。平生分誼。掃地盡矣。他日將作何顔見諸賢孝也。斗經杜門三朔。此月始試三十里往返。齒髮凋換。眞作癃然一翁。還可笑憐。

答李幼材癸巳[编辑]

匪意對賢器接惠書。細審近况。慰此飢渴深矣。積年貽阻之餘。初夏相逢之便。又終差池。不能不爲之悵然。斗經經年一病。杜門自廢。欲趁此和暖。試中脘砭焫。若因此得力。免成沈痼何幸。而何敢必也。沈台初見求詩。繼又貽書徵記文。斗經固辭。卽以詩句塞責。因幸得免拙斲血指之歸。沈公因此書求於兄。彼雖失時錮廢。自是向之顯者。林下幽人。以文字應其求索。固不是十分穩便。而兄旣固辭不得。則亦何可固守一默之戒邪。竊觀草稿。根據古訓。理致深婉。多規勉而少贊歎。實是十分好文字。其間一二所疑。鄙見未必是。而不敢孤問不能之盛意。已對賢器及之。必能傳達矣。秋懷和章。令人愴然起山陽鄰笛之感。續和之敎。當俟暇日奉副。而欲見元韻然後致思耳。

答李幼材戊戌[编辑]

病滯宣城。日接兩度惠書。大慰客中滯鬱。又邂逅鳴于於宜仁。細叩動靜。汝修之至。又聞行旆自紫海已還。起居康迪。尤用慰瀉。斗經旅游傷暑。却食僵卧。數昨始轎舁還家。食飮稍勝。只是兒子往彼同歸。得痢苦苦。極以撓悶。與地主往復論辨長書。病倦中只一番看過。而大較以淺見言之。老兄所答理勝辭順。倘使兩造於紫陽門庭。以求聽直。伸屈自有所歸。而其如一邊務勝。强不可令何。呶呶口說。末俗例態。在我無媿足矣。講錄刊補。計今已成完本。亦望更示。豁此蒙蔀。聞所謂大全箚疑。序語如彼。彼中誤認每如此。刊補恐不容終閟也。

與李幼材[编辑]

從府遞承初六日手札。審悲悴撼頓之餘。稅泊無撓。慰仰良深。仁山縟禮漸近。而適値科期。章甫席捲而西。迫此寒凝。老病者不敢冒險遠。大擧將未免埋沒。可嘆可嘆。前書論質三篇文字。各就本稿附標評稟。今盡失本稿。不能記其作何語。可笑。惟追尤堂記有留本。更就而論列一二。葢從前喜其文字紆餘。議論根據。理勝而責備。而極論則似猶未免沓拖煩絮。及見改本。裁减整頓。視初本覺大勝。文不厭改。信非虛語。簡潔精當。殆無遺恨。因是喜之。讀來讀去。尙覺有剩語刪不盡者。敢復效愚。兩引禮記語好矣。又引伯玉欲寡過語亦好。又更引孔子多聞愼言之訓則近於支煩。反似博士家連類示博之爲者。鄙意古之人俛焉欲寡其過。不以年老少懈如此之下。卽接以夫追尤而至於寡尤。寡尤而至於無尤云云。似更簡潔。故前書及此。頗有說話。今不能記而大略如此。山陽處士李公榘之孫。頃日自槐山委到。屬行狀於荷塘從兄。持遺稿四冊。見示於斗經。托以揀擇取舍。仍屬序引。曾見木老書尺。甚加敬畏推遜於此公。至於著述等役。若宜自任。而亦有讓能借重之語。意前輩不矜己好推人。故作此態。今見其遺編。專以學問講究。辨異端斥詖辭爲己任。於太極陰陽圖書心性情理氣等說。反覆論述。剖析發明。於整庵,陽明,我東前輩立言可疑處。莫不條列論斷。於栗谷四七之辨。逐條攻破。彼時嶺南江右學絶響輟。而獨溯正學。觝排異說。宜見敬畏於木老也。其所論辨。實非滅裂之學鹵莽之識所能窺測。甚欲同兄細勘一過。而何由一聚邪。李處士享年止四十二。可惜。若使得壽。其所造殆不可量也。

答李幼材己亥[编辑]

逢此新年。倍切嚮往。不自意賢器委枉。更奉累牘之賜。憑審發春。燕養履端。脫積憂納新祜。區區贊慰。足代謦欬之餘也。俯囑幽堂文字。人輕辭拙。豈所敢當。値乏誤託。亦知其出於不得已。設令汗顔血指。終歸於不可用。且使盛德大業。幽翳而不章。是用媿懼不敢承領。而分誼之重。亦有不容但已者。姑留更思。欲偸暇一犯手。以聽取舍。要之雖撰出必不中用。幸更求於秉筆者。以備揀擇如何。昔南冥行狀兩人撰出。此亦一前例也。

與李幼材庚子[编辑]

天崩之慟。率普同哀。如斗經名忝邇列。尤不勝攀髥莫逮之痛。柰何柰何。暑節遠途。枉臨之勤。荷意鄭重。第以客稠別遽。未得穩承款誨爲恨。歸稅後啓居若何。悠悠瞻溯。誌文依敎還入舟水圖說發揮及爭論長白山南迎導失計兩款。雖痛加刊落。猶且三百餘字。澤堂月沙相誌文五千二百餘字。猶謂之繁冗不成文。今此文六千五六百字。其不成文甚矣。未知何以則得粗成文體邪。恨未得合席商量也。講錄刊補。已謀傳寫。分成三冊托寫手。謝氏所論韶武異處。已依戒割改。但論語或問以謝氏說爲發明尤詳。今此謝氏所謂聖人豈以我所遇之時不如舜而私自已哉。盡美與盡善。聖人之意。豈不曰舜與武王同道云云者。語意未瑩。似未見發明之詳。豈謝說此外又別有致詳於韶武之異者歟。幸更詳之。第念雖得傳寫。自家已成七十翁。年老質朽。已無受用之路。諺所謂學工伎而眼已暗者。正此之謂也。浩嘆而已。今番成服節目。內外百官。皆受斬衰之服。實依朱夫子君臣服議。足正旣往之謬。而作散前銜官曾經侍從者。許一例受衰。此則是矣。未經近侍文武蔭前銜。只以白衣帶白笠成服。反不如居齋之太學生則似太薄矣。昔有問於寒岡先生曰。初喪都下前銜無論官資崇庳。皆用絞帶何據。答曰豈不以雖退而恩數已深。不敢自同於凡民也邪。此似是宣廟初喪時事。此亦已事之可證者。未知受服時有證此請改正者邪。

答李幼材辛丑[编辑]

月初始接蘇湖五月初所遣書。朢後琴季良又傳月初書。繼接東厓書。細悉歲杪再申前命。多口競聒。誣詆罔極。還收乃已。此輩惡言罔上。自其素業。亦何意其至此極邪。臘月見塞。復此擧論。天意若不偶然。而終不柰於衆楚之咻。不知何時快見天日普照。更無陰翳之干邪。昊天不復。憂無疆也者。古人苦心。亦當如此也。雨澇支離。此時履用何狀。刊補今纔畢寫。一番讎校。就講錄疑處。以淺見附於其下。姑留本冊。先呈疑義。幸批示去取之意如何。鄙所疑釋。不必別標。只以按字混書似可耳。

別紙論朱書講錄[编辑]

第一篇答張敬夫。陳明仲下熹之私計愚竊云云註。竊字爲句。按荊軻傳丹之私計。愚以爲云云。前輩讀此。或於計字絶句。愚字屬下句讀。或於愚字絶句。似無於竊字絶句之理。恐記誤。似當於私計愚爲句。竊屬下句讀如何。

第二篇與趙帥。劉家典庫事注。或疑趙帥與劉家定婚。有典質倉庫事云云。觀下文。不特爲劉氏游說之語。則恐非定昏典質倉庫之謂。不如且闕疑如何。

第三篇答張敬夫。竊承政成之下。前日之見悞矣注。以天命之性爲實者悞也。按上下文義。有猶戀著前見。請因前所謂空者而講學以實之。又謂何藉於前日已悞之空見云云。據此則所謂爲實者悞之實。疑當作空。如何如何。

第四篇答呂伯恭第四十六書。旱灾祈禱下副手梢工注。副手的當之手。按其時新參。乃周益公。固賢相。而書中旣嘆其大承氣證下四君子湯。猶以不發病爲幸。竊意先生本意。葢以周公雖未得爲上手梢工。猶可爲副手梢工。若喚醒不至沈醉。則緩急猶可恃云耳。觀其幸不發病及猶可恃之語。副手之副。似取副貳之義。未知如何。

第七篇答袁機仲。魏鄭公諸人不知正此之謂注。以魏公及佛者之言。喩機仲自信之篤。愚按先生於易說。前書及別幅。極言竭論。自謂說得太郞當。而機仲不能解惑。執之愈堅。故欲待羲文而質正焉。以上文若只如此則某固已深曉之語觀之。則魏公良遂之語。似先生自喩。如何如何。

答魏元履。餘經亦迎刃而解矣注。經卽春秋。按元履欲爲春秋學。先生旣稱甚善。又言春秋學。乃學者最後一段事。仍勸讀論語。而言論語中看得有味。餘經亦迎刃而解。旣曰餘經則似通指諸經。今直以春秋一經當之。恐非本意。如何。

第十篇答胡寬夫。自己脚跟却不點地。愚謂點恐占字之誤。占有據著之義。

答廖子晦。意慮泯絶注。心迹泯滅而斷絶云云。心迹二字。疑當作意慮。

○論鬼神祭祀。聖人所不欲言注。才得想見其精微怳惚之意云云。按至誠惻怛精微怳惚之意。據祭祀者而言。今乃曰才得想見其精微怳惚云云。恐記誤。愚意盡誠用極之下。刪才得想見四字。改曰以致其精微怳惚之意則似穩當。如何如何。

○劉家大哥注。疑是平父者。恐記誤。平父行第爲五哥。非大哥。考墓誌平父少先生八九歲。先生自言與相長大。而子晦則實在門人之列。恐未及敎導平父。况此書一行作吏。疑知南康時。則是時劉共父已卒。托先生以敎孤。大哥疑指共父長子學雅。

○如有所立卓爾之下。只可大槩實說注。言不當深究謾說。按深究謾說。語意欠明。恐當作强揣爲說。

第十一篇答黃商伯。氣猶相近之下。偏全或異注。氣全理亦全。氣偏理亦偏。雖出孟子告子上小註胡雲峯說。而此書氣以粹駁言。理以偏全言。則恐當曰氣粹者理全。氣駁者理偏。未知如何。

答呂子約。且做一不知云云之下家計注。按家計。恐如規模之意。講錄猶言國計。恐記誤。

第十二篇答廖季碩。誠齋直道一路闕注處。按誠齋自秘書監將漕江東。年未七十。退休南溪。享十六年淸閒之福。此恐指江東漕命時。

答周舜弻自不曾持得敬之下。未要生說之解。盛批似有據。第答胡季隨書。隨語生說之云。答呂子約書。隨語生解之云。及此上文緣文生義之云。皆先下隨字及緣字而承以生字。果是生說話生注解生訓義之謂。今此且須虛心涵泳。未要生說之語。亦解作生出說話。或近牽强。故疑其當解作生硬說去。未要只是未須之義。不覺其不相貼。豈鄙見誤入偏滯而然邪。如何如何。更賜反覆爲仰。此後書又言前後見舜弻講論。多不切己。而至於文字上捏合。亦似生硬强說之意。如何如何。

第十三篇答劉季章。私下創立云云之下。迤邐注。猶周回也。按旣曰平行直達。迤邐向上云云。又曰何必如此迂曲繚繞云云。考韻書迤邐。因循也。邐迤。連接也。其義大同。迤邐向上。似是連接漸進之義。講錄周回之解。反近迂曲之義。恐記誤。

○晉輔下近上一種注。按答王子合書。子餘留此久云云。見渠長上不欲痛下鈐鎚注。長上猶長大也。答石天民書。有世俗一等近下之語。近下葢謂近卑下也。則近上似謂近長上。葢言近長上一種老成朋友。若回頭便可倚賴。講錄猶近來之訓。恐記誤。

答胡季履。高遠。注以禪學。而按本書又病其騖於虛名。求於人者甚重云云。則似非指禪學。似指務聲名聞譽之人。講錄禪學之解恐誤。

答胡季隨。所喩兩條下。不要思想準擬融釋洒落底功效。判著且做三五年辛苦不快活底工夫云云。竊詳書義。似當於功效下絶句。判著且做三五年不快活工夫云者。似謂判斷做三五年工夫。如云拚得旬月工夫之語。著似語助。或曰著力之意。今講錄於判著下當爲句。似可疑。如何如何。

第十四篇答時子雲。從彼時。注謂從子雲游東萊門下時。今竊觀書意。似謂重科擧病根。從伯恭時已種在心田。所以末有令人痛恨語。未知如何。

第十六篇答徐子融。雞抱卵之下心不服注。先生自言其不心服也。按書言子融自恃有此。便謂己能向裏。而人不知。故心不服。而有北門之辨。至於詞氣俱厲云云。似謂子融自恃閉眉合眼。謂有向裏之工。而人不見知。故其心不服。有北門厲詞氣之辨。其曰先生自言不心服。恐記誤。

答竇文卿。忌者喪之餘。祭似無嫌。今以餘祭絶句。愚恐當於餘字絶句。以祭字屬下句。讀作祭似無嫌。文勢始穩。如何如何。

答吳斗南。此事儘須商量止朝耕而暮穫注。此事卽程先生之言也。此事至精至密。當從容玩繹。非一朝夕所可責效也。按大全集元書。此語實因前日裒集程門諸公行事而及此語。仍恨淵源錄編集未成而流布。有此等工夫亦未須作之語。葢先生編淵源錄後。深考程先生言語。有以見門徒無能當師門衣鉢之託者。葢嘆法門法器之難得。則所謂此事。其非指程先生之言明甚。以此等工夫未須作之語觀之。則此事商量。似指淵源錄。而其下卽有未易朝耕暮穫之語。則此事似指承當衣鉢而言。果指承當衣鉢也則注中從容玩繹之語亦不襯貼。此注似當商訂改正矣。

第十七篇答張元德。信未及下搏約注。搏成共學之約。未知搏成之爲何語。鄙家節要冊紙面。曾以淺見書以搏當作博。近借見外家萬曆年鑄本大全正作博約。退溪先生亦嘗稱李公浩兄弟自相博約。恐博約爲是。如何。

○配義與道之說下。又說。作論語解。注元德又說如此也。按此何以見其爲元德說也。下文毛公說詩云云之下。有觀此等處。其意可見云云。此論語解毛公說詩。俱非程先生之言。而必爲元德之說。有何的證邪。

第十八篇答江端伯。聖賢所已言注。孔子所謂不逆詐不億不信。抑亦先覺者是也。按事物未見。不可逆料。恐是泛論。未見其交涉於詐與不信。而注解如此。未知何據而知事物之爲詐與不信也。

第十九篇答黃直卿第十二張二孫下。老大隱約注。雜引莊子通鑑及韓子賦。釋以窮僻貧約。凡文字隨所用而意義自別。此書所謂老大隱約有思慮云者。隱約貧僻之中。似兼有深密不浮露之意。未知如何。

第二十篇答劉共甫。參貳之下。遺損家聲。一本遺作隤。漢書隤其家聲。

答林擇之。所請竟未報下。不知世間見有六經語孟程子文字。講錄不知字下。注當爲句。以愚觀之。不知之意。似止於程子文字之下。以不知二字爲句。有何意義邪。

此外或不無淺慮起疑處。而蒸暑中揮汗趲課。往往脫漏。勢所必至。其間或有不當疑而誤疑處。惟在商量裁正。然大槩此後似不至大惹人疑。而此書行世。可以大有功於學者矣。

與李幼材壬寅[编辑]

閡信此久。慕菀何極。卽日霜寒。伏惟靜養淳深。斗經前月初間。偶跌平地。撞胷瓦石。雜方治療。近纔少可。而仍致羸憊。杜門牢蟄。甚思一者從頌於中路學舍或山房。兼謀多少咨叩。漸近沍寒。恐遂不成。斷送此歲。豈勝浩嘆。日者從科。便接金德三書。力言師門訟辨。僉議持重。雖出知時審勢之義。而出處本末。己巳陳疏委折。一未伸㬥於新上纊聽。實爲苦痛。凡事唯盡在我之道。成敗利鈍。不足深計。欲其及秋試齊會。博謀詳講而處之。其言實甚有理。而近日臺閣年少輩。唯以辱人前輩爲能事。全不顧藉。未知何以則合於義理。免招僇侮。幸與汝修,鳴于,方叔,潤哉諸人。熟度回示如何。鄙家妻喪在北。聞訃乃在今年正月初間。故兒子練變。因殷奠受服於此月。斗經則將以後月行練祭。兒子將以初忌受禫服。斗經則將以新正初丁行祥祭。未知如此行之。得免失禮之歸邪。回敎可否幸甚。

答李幼材癸卯[编辑]

巖亭內行。伏承初八日手書。憑審履端納祐。豈勝贊賀。訟冤之擧。歲初虎院發論。可見僉同之謀。擧事之敏。十六校會參坐者幾人。自有北喪。都下繹騷頗甚。今則似太早。而畢竟無妥帖之理。邊圉疎虞莫甚。脫有緩急。將何以備禦。將誰可任使。漆室之憂。徒切何補。李瀷子新。乃李潛之弟。廢擧潛心竆格之學。視其兄漵尤縝密超悟。近見其井田說。究考三代聖王之制。欲會通於朱夫子之所疑難處。實不易見解及此。年可四十餘。居在安山。罕入京洛。昔年聞金上舍華潤之言。子新取老先生文集。分類成編。未知其書體段竟何如也。

與趙宅仁[编辑]

家禍不殄。又見季弟家第四姪繼夭之慘。痛哭痛哭。更何言更何言。昨聞邸吏持湖幕除目而去。固知雅意必不樂赴。而退坐辭免。公私有弊。未知成筭將何居也。溪院遽失山長。不但士論缺然。自此參差。晤對未易。亦一恨也。前見兄發思庵所撰碑銘。勒珉院傍之議。歸諗諸同人。皆聳聽以爲偉擧。但其時只自語及於私席。未及開座發論。如不免西行。未可趁其前戾院出代。仍發此論於公座。以爲定出幹任。待時營竪地邪。此中從兄及粹彦,國材諸兄。皆欲兄發曠絶之論。爲藉重成事之階。故敢及之耳。

與趙宅仁[编辑]

節屬淸和。山居靜履多勝。斗經姑免病。疏批無期。行當自遞。聞兄入都堂錄。此時異事。朋儕相賀。而斗經恐兄又未免入苦海。但未知早晩耳。不見淸凉已多年。擬以今朢間省先壠於才峽。仍入蓮臺盤礴一兩日。兄不可不偕。須趁朢日相候於移廩金友家。爲並鞭計。老境山間團會。實非易事。須掃萬必臨。金宅三作何狀。似聞眼病向歇。已能看書否。若可携到則亦一勝事也。

與鄭善長[编辑]

計自故山歸稅。動止萬重。豐孫醮禮。定在開月。欲趁其父未京行加冠。以幣饌之難。初欲從俗束髮。聞黃用五言貧家雖以半束紙代幣。一器蔬充饌。冠禮不可不粗備。以示成人之道。其言極是。故欲以廿日行之。敢請兄作賓。或可光臨否。貧家未有療飢之物。待客不過一楪豆腐湯而已。坐請尊者。眞率山居事例如此。想不以爲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