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蒼霞集/卷七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六 蒼霞集
卷之七
作者:元景夏
1773年
卷八

[编辑]

上李相國宜顯

[编辑]

景夏嘗聞古人有言。銘誌近於史。而亦有與史異者。盖史之體。善惡無不書。銘則書其功德才行之卓絶者。存乎墓前。而使死者無所憾恨。而後亦有以讀其文而知其人也。然書之謹嚴。傳信于千百世後。史與銘奚異焉。自古文章之士。獨稱韓,歐爲善銘。盖二公之文。嚴重明白。本乎義理。無誇張浮誕之病。其爲銘。徵信於後世。而雖其人沉晦無稱。得其一言傳後行遠。如裴茂紹,薛質夫之類。是也。嗚呼。爲人子孫。不能乞銘於爲世所重如韓,歐者。闡揚其祖德。何以稱有子孫焉。先祖早年捐世。其嘉言美行。未及章顯於世。先人嘗痛傷流涕曰。先君有曾閔孝行。其表揚之道。惟在後人也。手錄先祖遺事。將欲請銘於立言君子。其志未遂。奄至大故。天乎神乎。其忍是乎。景夏不肖。固無以顯吾先祖之遺德。而使先人之志。終至泯滅。其罪無所逃於天地間矣。夫以先祖之純孝至行。竟閼遐壽。而又以先人之孝心。未揚先德。齎恨於重壤。小子痛泣。當如何哉。每觀裴,薛二子。遇退之,永叔。其名至今傳誦。未嘗不掩卷咨嗟。不知涕之流落也。先祖之行誼。卓卓無愧古人。其不幸短壽。視裴,薛二子。益可悲也。世有大人君子。其識宏文鉅如韓,歐者。必將矜愍而闡發。不待其子孫之請也。今閤下文章位望。爲斯世所仰。其一言之賜。可以不朽永傳也。謹以先祖家狀。再拜奉獻。伏願閤下。哀其誠而幸賜之。

答李相國

[编辑]

頃自金參奉致萬所傳至下疏及先祖父墓碑銘。再拜恭覽。且感且泣。竊念碑銘。其義甚重。據實謹書。無一辭誇誕。然後方可以傳世而行後也。世之衰也。人之子孫者。以私意。欲揚其先德。而不本乎公議。立言者亦莫之拒。而唯子孫之請是循。觀其文。道學則程,朱也。事業則韓,范也。文章則班,馬也。託之以私書之非公。此可謂謹嚴傳信之道乎。是故。自漢魏唐宋以來。公卿大夫至于閭巷之士。莫不有表有誌。而傳者甚稀。豈有他哉。銘之者非其人。其文不足傳也。其文雖或可傳。過於褒揚。而不以其實。則亦無以徵信來世也。夫爲先世圖不朽者。不但求其文之工。而當求其人之信。如使其言無侈於實。且其人公正可信。則其傳世行後無疑也。先祖捐世。今已五十八年矣。其純孝至行。世無有知者。先君嘗痛傷流涕而終不乞銘於人。使不肖必請於閤下者。其意有在也。伏惟閤下位高名重。爲世所尊仰。出處有義。耻與諂諛苟容者比肩立朝。而退居江湖。日夜沉潛於詩書六藝之文。其一言之重。足以傳世而行後也。先祖之孝行。將泯沒無傳。幸遇閤下而得銘。文簡而言實。使後世不敢不信於閤下。昔荀朗陵稱黃憲爲顔子。叔度早夭。其賢無一見於外者。而千百歲後。皆稱叔度漢之顔子。徒以朗陵之重也。爲其子孫者。雖得文章如崔蔡以立其傳。使後人尊信。必不如荀公一語也。今閤下以先祖之孝。表而特書。其言公而無私。其信於後世必矣。後之人孰不曰某公之孝。某相稱之。其言必無私也。然則先祖之泯沒無傳者。閤下揚之。先君之至痛深哀。亦因閤下而少伸也。景夏雖死。可以藉手而歸見先君也。嗚呼。閤下推一言之賜。而其及三世也如此。其恩輕重。小子將何以報之。適在先人墓下。潦雨阻便。一疏替謝。闕然至今。罪悚罪悚。文字間有一二仰禀者。姑竢躬進耳。

與吳伯玉

[编辑]

景夏。天地間罪人也。自禍變以來。不自死滅。下從先人。頑如木石。視息苟存。不肖無狀。固不敢自比於人類。然而區區一念。深懼先人之至德懿行。泯沒無傳。以重其不孝之罪矣。古人有言曰。功德名譽。垂世不朽者。非皆因其子孫而傳也。如景夏之不肖。顧無以表揚先烈。而世有立言君子。以彰示後世。如韓愈之誌李司法。歐陽脩之銘蘇明允。則先人之至德懿行。庶可以不朽於永久矣。今世立言而取信來世者。非執事而誰也。先人在世。韜藏自晦。未嘗求知於人。且仕宦連蹇。有才而不用於時。有善而不聞於人。功德名譽。終未赫然光顯於當世。此豈獨小子之至痛深恨。抑亦仁人君子所宜傷惜者也。夫以先人之至德懿行。不能如李司法蘇明允垂名於來世。則景夏不孝之罪。固無所逃。而雖執事獨無惻怛哀愍之心乎。景夏雖不肖無狀。亦嘗托交於君子矣。其誠孝感人。固無望於習之子瞻。而平日交誼。自謂不後於前人。幸以執事之惠。先人之至德懿行。永垂而不泯。此固不因於不肖遺孤。而景夏雖死。亦可以藉此歸見先人於地下矣。先人沉屈三十餘年。終不肯苟屈以合世。中歲以政事見稱。逡廵退讓。惟恐聲譽之或聞。今景夏欲顯先德。只以人子之苦心至情。不忍湮滅而無稱。非先人本意也。雖然。自古賢人高士。未嘗求名於身後。而嘉言茂行。常自發見。終不得掩蔽埋沒者。如退之永叔諸公。以文章爲之闡發而彰明也。然則景夏雖欲不揚先人之至德懿行。執事其能終無一言乎。景夏聞人有不要名而名有時至。不求知而知有時遇。先人平日雖不樂名聞。而隱德幽光。終有以不掩。是先人遇執事而見知。其名亦由執事而傳世也。嗚呼。先人之德厚報嗇。不達而不顯。爲宗族親友之咨嗟涕洏者。今因執事而褒揚以示後人。其恩輕重。景夏將何以報也。謹以先人遺事。拜獻座下。惟執事。哀其誠而幸賜之。

與趙錫汝龜命

[编辑]

從弟名景祚。字君錫。原州人也。遠祖高麗知門下省事諱某。考諱某。漢城府參軍。祖考諱某。牙山縣監。曾祖考諱某。平安道觀察使。妣完山李氏。領議政濡之女。以甲申四月某日生。以癸丑九月某日死。年僅三十。葬于長湍大威里某坐之原。娶光山金元澤女。無子女。禀性溫仁雅靜。不喜交游。事病母。竭其誠孝。三妹同食。湛樂無間言。及沒。親族朋友。相悲而稱其孝友。嗚呼。此可以知吾弟矣。夫人其道學功德。卓然可稱。雖無碑碣。其名可以不泯。若其人不幸短命。且無道學功德之可傳。必得立言君子。然後章顯于後世。此景夏所以丐銘錫汝者也。以錫汝之文。後人知其爲某氏墓。百世之後。不以耕犂加焉。足下惠吾弟多矣。

與李五如福海

[编辑]

昨日枉臨。適有客。未攄所蘊。殊可悵然。景夏於足下。相知雖晩。托契則深。徒以拍肩執袂爲親愛。而廢聖人輔仁之訓。伊川攸戒也。向者泮罰。此自徵輩挾憾醜辱。本非義理所存。吾輩所以待彼。必得至正至當之道。而無所激憤於橫逆。然後方可以無愧也。吾輩若有毫毛激憤。而應之以非道。則將不免小人之歸矣。彼操縱吾輩者。禍福利害而已。所謂禍福利害。不可以苟避而苟得。故君子任之。無所動其心也。吾輩所以福利者。忠信禮義。如其忠信禮義之所在。雖斬頭穴胸。君子順受爲榮。而况一時黃墨之罰乎。景夏嘗以此自勉而亦嘗累告於宜叔。夫所謂禍福利害。自有定名。君子豈可以一朝之患。而忘其終身之憂乎。吾輩若有罪而彼乃施罰。公議所發。不可逭也。如使無罪而彼欲加害。我心無愧。亦不足避也。夫虎豹蛇蝮。於人非有仇怨。而所以跳踉噬囓者。是其天性也。不能遠避而遭螫。豈虎豹蛇蝮之罪也哉。世有達識君子。必笑吾輩也。景夏於徵輩。處之泰然。而未嘗激憤者。非素性寬大也。其所謂邪論。乃玉成于我也。天地鬼神。臨之在上。質之在傍。焉敢誣也。宋氏長錄雖誣景夏。而徵輩以長錄罪景夏則樂聞不辭。唯以邪論二字講之以義理。竢萬世公議而已。竊觀足下年少氣銳。不耐一時之激憤。將與徵輩對壘血戰。惜乎。干鏌之鍔。妄施而缺折也。若以一家遇風之勢。荷戟相從。景夏耻之。幸足下熟思焉。

與宋左相寅明

[编辑]

昨夕辱臨。曷勝惶悚。卽當趨拜軒庭。而竊伏念閤下之屈已非私事。則小人亦非公事而不敢進閤下之門也。此固素性偏隘。且未諳事貴人之禮。非敢亢傲而自重也。伏惟閤下。曲賜寬恕而不之罪耳。區區於湖南諸弊。昨已細陳。而獨僧弊一端。未及罄悉。竊有一思之愚。敢此仰告焉。夫諸道僧指之夥。卽湖南第一。其可虞之形。可慮之機。亦湖南最甚。然而所以區畫者。或乖其當。徒貽騷擾而反有害也。道內許多僧徒。旣不得知其名數。又不能覘其行止。其蹤跡雲逝霧匿。端倪莫測。此識者隱憂也。戊申之變。湖南僧智安。出於賊招。竄死濟州。而聞弟子尙有數百。惟其傳法。非西山眞派。故宗主休靜者。莫不擯而不與。景夏嘗過金山寺。遇一老僧。頗識經可與語。問其祖。曰。西山四世孫。壬辰其祖之功。亦能誦而傳之。且曰。國家有亂。吾祖之徒。何敢忘吾祖之事乎。使西山之流風遺俗。果有存焉。惟政,處英。安知不更出於今世乎。夫出入宰相之門。越戒放浪者。雖自謂誦法西山。而非眞西山之徒也。窮峽深林。伏而不出。是眞聰明識道理者。訪求而或可得也。授以禪敎摠攝之任。管轄僧徒。朝廷巨公。招見賜顔。勖之以西山壬辰之功。將有興起感發而緩急必得其力也。或有智安不逞之輩。亦可以詗察而折其奸也。此所謂以蠻夷攻蠻夷。且削髮詭服。匿跡海山。非此輩。莫可以偵知也。謀淺辭拙。縷縷煩陳。伏願閤下。深察而勿咎焉。

與仁兒

[编辑]

汝父立朝二十一年。猥荷我聖上曠絶知遇。而曾無絲毫酬報。今則乞骸退歸矣。葉臺山所謂爲蛇爲雀。報恩來生。實獲我心。每誦斯語。不自覺感激流涕。今汝處近密之職。踵汝父而事我聖上矣。前後洪恩。如山如海。汝將何以仰酬乎。汝父念子至情。夙夜憂懼。幾欲成疾。嚮日吐血。未必不祟於焦憂其子也。汝苟有忠君孝親之心。其敢放忽而自肆歟。汝識昏氣短。無沉重凝遠之思。有輕率躁搖之病。此汝父憫汝慮汝而嘗仰陳前席者也。假飾欺君。非忠也。傾巧陷害。非忠也。偏私好惡。非忠也。躁進貪權。熱腸奔走者。必凶國禍家。覆轍在前。可戒可懼。吾家雖不免世稱色目。吾以無黨獨立。積遭黨人輩齮齕。萬死一生。首尾十數年。固守吾道。未或挫抑。此汝攸知也。君恩不可負也。父戒不可忽也。雖甲者。言議怪僻。品性躁巧則遠而勿狎。雖乙者。其心向國忠謹雅靜則愛而勿疎。南北之人。亦宜用此例。大抵無親無密無惡無嫉。泛泛虗舟。悠然自在。君子明哲之道也。雖舅甥至親。大臣之門。愼勿頻頻往來。若夫干囑。尤可戒也。使世人謂汝曰某也。某相之甥。可交而階梯。其羞困何如也。處身恬寂。持心公正。閉戶讀書。毋妄出入。辭尊居卑。難進易退。視權要如死地。高翔遠避。此皆汝父苦心勉汝者。汝豈不銘念。豈不銘念。提燈夜會。喜談時事。曰某人可殺。曰某人可竄。曰某人可駁可塞。此最不祥不吉之甚。戒之戒之。宋史云。范祖禹學司馬光不立黨。汝豈不學汝父之無黨獨立乎。雖蕩平。若立標榜。則是立色目。吾所不願於汝者也。

與義兒

[编辑]

汝父身已退矣。病亦危矣。朝暮將乘化。而低徊京輦。不還故山。此何故也。賤臣立朝二十二年。偏荷我聖上曠絶之知遇。而竊位素餐。曾無絲毫之仰酬。乞骸就閒。長作明時之外臣。孤恩負國。厥罪萬殞難貰矣。奄奄殘喘。稍存知覺。寒雪深宵。怳惚片夢。常繞於玉宇高處。覺來淚盈兩腮。每誦東坡翁水調詞。未嘗不瞻天望雲。撫躬長吁。竊自悲奇疾難醫。神銷形枯。房闥之間。須人起動。身登軒墀。一覲耿光。此生已無望矣。爲蛇爲雀。報恩他生。其言誠可悲而可憐矣。汝兄弟愚癡蒙學。次第倖科。非福伊灾。此心悚凜。如臨淵而履氷。其無喜悅之心。天地鬼神。可以監質。雖然。汝兄弟今已出身立朝。殫竭誠忠。事吾君而代汝父。私心豈無區區之望。不敬不愼。若獲大戾。此將奈何。汝父所以夙夜憫懼者也。况汝昧識不文。視汝兄尤甚。金根之妄改。伏臘之誤讀。今古傳嗤。汝釋褐纔一年。濫竽學士之稱。天下寧有如許奇怪事。汝父深慙李東臯矣。今夜昏喟中。精神若有所悟。闔眼倚屛。呼燭倩書。以五事戒汝焉。事君必忠謹也。持論必平正也。居官必廉約也。臨事必審思也。接物必謙恭也。前席出入之際。小心畏謹。愼勿暫刻放忽。登筵奏語。明的眞實。毋或荒亂胡雜。僞飾欺瞞。是乃不忠。躁妄傲物。凌侮恃氣。最爲不祥。戒之戒之。毋或放念。日昨啓覆文案。儒臣熟看之。聖敎堯舜好生仁德。孰不欽誦。汝須仰體聖意。詳閱獄案。兼考律文。雖於死獄。求其生而毋妄快說可殺。嘗讀歐陽瀧岡阡表。有曰。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恨也。矧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則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惟汝三復歐陽之言。銘念銘念。戒汝兄書與此書。眷眷服膺。毋使汝父憂汝兄弟。死而目不瞑也。

[编辑]

元氏世譜序

[编辑]

昔太史公執子遷手而泣曰。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者。嗚呼。小子命窮才微。已無望於此三者矣。先人之志。將何以述焉。如使先人之志。終至湮滅。是忘吾先人。不孝孰大焉。昔先人退歸黃驪之間。杜門靜居。日以墳籍自娛。嘗喟然太息曰。我元大族也。自門下公嘗著功名於麗代。至我朝而益顯矣。祖考有豐功偉節而後世無述。其可謂有子孫乎。我元氏譜牒。遭兵火。今無存者。後之人雖欲述焉。世德不足徵也。遂纂次世系。自始祖至先祖考興平公凡十八代。書其名字官位生卒配耦子女墳墓之所在。且略擧其居家行誼立朝事實。而名曰元氏世譜。雖旁親外裔。其功德名位有卓卓可稱者。亦謹書不闕。使見者得其詳焉。千百世後。讀此譜者。可以知元氏世系也。可以徵元氏世德也。雖後孫其於先祖功業名節之可思慕者。亦有以得見焉。此先人追遠詔後之意也。小子何敢忘。不幸先人早世。小子兄弟三人。皆庸魯不肖。雖欲立身揚名以顯先人。何可得乎。今欲退守湖上舊廬。服習先人之遺訓。庶可以自勉也。子曰。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嗚呼。可不勉乎哉。

海客述行錄序

[编辑]

昔歐陽子序釋秘演詩集曰。吾友石曼卿。廓然有大志。浮屠秘演與曼卿。以奇節相高。皆奇男子也。余每讀此文。未嘗不俯仰而太息也。嗚呼。如曼卿,秘演者。可謂有雄偉魁傑之才。而落拓困窮。終不得遇時而見用。隱於詩酒。頹然自放。其志雖可悲。然而其名至今不泯。後之人稱千古奇男子。必曰曼卿,秘演。視世之功名富貴震耀於一時。而磨滅無聞於身後者。得失果何如也。如使兩人。未得歐陽子。雖有奇節偉行之可稱。將與草木蟲魚。同歸於腐壞澌盡而已。然則彼兩人者。其可謂不遇乎。余生平深喜古之奇士。嘗思與曼卿,秘演從游而不可得也。晩而遇申生命復。其雄偉魁傑之氣。傲睨一世無足稱。其意獨以余爲知己。夫曼卿,秘演。吾不可得見。而今生亦奇男子。相與飮酒賦詩。以寫其感憤不平之懷。其奇遇古今人何其同也。生行年四十二。羇旅飄泊。寄身無所。客于湖。寓于海。今且來游漢師。佗傺沉屈。老於布衣。終無慽慽之色曰。我東西南北人也。自知不合於流俗。寧以詩酒自樂。以忘其羇人憂愁。世之榮名利祿。吾所不求也。嘗笑曼卿曰。彼負高世之志。上書論兵。以見其可用。終非自重之士。秘演浮屠者。其道虗寂。漠然忘世。與我同也。其言雖如此。醉後悲歌。往往流涕。其心終不能忘于世歟。余謂生曰。秘演北渡河南之濟鄆。雖無所遇。而歐陽子爲叙其詩。以傳于後世。生周游四方。安知其不遇歐陽子乎。生可以行矣。

靑泉子海游錄序

[编辑]

余年十七。始從靑泉子游。不肯言文章事曰。是誤我也。使我爲江南老農夫。豈復棲遑於漢陽旅舍乎。夫離憂患。招謗議於一世。困阨奇窮。鬱鬱不得意而至於白首者。皆文章誤我也。往往歔欷流涕。然其所喜讀者屈子遠游。余怪而問之曰。遠游獨非文章乎。夫子何喜讀也。靑泉子俯而不答。屈子悲歎時俗之迫阨。蟬蛻於汙穢沉濁。排空御氣。思欲與韓衆,王喬娛戱於四海之外。今靑泉子亦不得意於斯世矣。其怨懟鬱悒之懷。遠慕屈子之遠游。其志可謂悲也。歲戊戌余游沁州。登摩尼山。望見海濤渺然。亦思屈子之遠游。靑泉子忽以書告別曰。吾今乘扁舟泛滄海。東游於扶桑日出之鄕。訪徐子求仙之跡。亦足以娛憂而舒情矣。余見其書壯其遊。嗚呼。使靑泉子得此遊者。殆天所以從其願。而超然浮游於瀛海。見其鯨蝦出沒。魚龍鼓盪。靑泉子之心胸。可以恢廓。其所謂悲哀歡樂。當洗濯而無復有矣。於是靑泉子虗靜恬愉。除其麤穢之氣。高揖羣仙。眇觀宇宙。夫屈子遠游。特寓言耳。豈若靑泉子今日之遊也哉。靑泉子雖諱文章。能不賦遠游乎。其翌年。靑泉子自東而返。余往見不暇交一言。先問其海外所得。靑泉子笑曰。吾已不言文章。無一字一句可以告子者。獨日本山川風俗。藏吾槖中而已。余請出而得其博多津富士山諸賦。讀之渢渢乎有屈子之遺響。靑泉子自以其不得意於斯世。深嫉文章。然而終以文字盛名。遠游於海外。其怨懟鬱悒之懷。托於楚騷。將與屈子同傳於後世。然則文章非誤靑泉子。其喜讀遠游者。亦可以見靑泉子之志矣。

鄭錦南遺稿序

[编辑]

余自髫齔時。東國知有鄭錦南者矣。去年冬。公後孫道彥。以公遺稿。屬余序之。得其奏議若干篇而讀之。余乃掩卷而喟然曰。天之生公。豈無意也哉。惜乎。其深慮遠謀。不得用于當世也。世之識公者。皆稱公甲子之功。夫先據北山。乃公一謀之奇。後人至今稱之。徒以公能破國賊。建不世之功。嗚呼。此豈識公者哉。當公受鉞西塞。建奴以歲幣起釁。將有東呑之意。朝廷未覺其謀。遣使絶和。公聞之歎曰。此速禍之術也。上書論其失計。竟以此獲罪。丙子春。京城訛言島夷且至。公曰。島夷不來。國家大憂。乃女眞耳。其冬。虜大擧入寇。果如公言。公之料敵。何其神也。昔唐德宗。盟吐蕃于平凉。廷臣皆賀。太尉李晟獨曰。和好必不成。中國爲犬羊所侮。德宗不聽其言。終至劫盟。公主和。晟斥和。古今人可謂不同。而其備諳虜情。爲國家深慮遠謀。則公與古人未嘗不同也。方今蒙眞相攻。已得可乘之機。朝廷不廢玉帛。猶恐生亂。余嘗謂北伐可收漁人之功。聞者皆以爲狂。余亦不敢自信。而使公聞余之言。必有奇論。公已九原。不可作也。夫公之奇功偉烈。百世不滅。而余獨不稱者。非謂公功不足稱也。其明見達識。余嘗追思而深慕也。世之人。徒識公甲子之功。而不知癸酉之疏。尤見公爲國之忠也。朱泚之難。天不生李西平。唐室必亡。其收復長安之功。可謂震耀千古。今余慨然深歎於平凉之盟。以爲德宗不用西平之謀。唐之所以不振也。公之深慮遠謀。視西平尤奇。國家不用其言。終有南漢之辱。及其變生。雖思其人。何可及哉。此余之不稱公功而深恨其言不得用于當世也。雖然。公之和虜。不欲自我召禍。如使公生而見城下之盟。不惜一死以明大義。若以和議疑公。則非所以識公也。使後人讀公之文。必有以識吾今日之論也。遂書余言于卷後。使道彥深藏。以竢世之識鄭錦南者焉。

送吳伯玉赴燕京序

[编辑]

吳員外伯玉。有北山采杞之役。元子扶病往餞于弘濟橋。歎曰。伯玉良苦。王事靡盬。遠征于遼薊之野。伯玉笑曰。吾膂力方剛。夫盡瘁事國。吾之志也。燕燕居息。飮酒湛樂。今吾已不可爲。雪餐氷飮。豈敢辭其勞。丈夫生世。經營四方。吾以王命。今且壯遊於北方矣。登寧遠城。懷袁大夫之功。過右北平。思李將軍之勇。悲歌流涕於秦帝長城。痛恨吳三桂之降虜。嗚呼。如子者。可以羡吾之行。願子母歌北山之什。而且賦壯游之篇矣。於是。元子執盞而歌曰。十月幽州行路難。狐裘雪撲北風寒。征人葛屨遼東野。冠盖應羞管幼安。伯玉愀然良久曰。吾出身而事吾君。雖欲息偃在牀。何可得乎。管氏之風。恨未早聞。雖然。江湖吾樂。明年三月。使車東還。華伯爲我掃桐江之廬矣。

送李士浩時中往游楓嶽序

[编辑]

夫人生於東韓。不能一游楓嶽。則何足與於山水之觀也哉。余生年四十而尙未識楓嶽面目。盖東人之陋者也。然山水之觀。難得者趣。未得其趣。老死名山水。殆與不觀同也。楓嶽。固東國之名山。而余見其往遊者。徒慕楓嶽之名。雖時有脫跡塵紛。縱覽泓崢者。只知以淸麗瑰奇之觀矜詑於人。其眞得山水之趣。亦未見一人。所謂趣者。如江月之光。鏡花之態。非注心玄妙之境。是皆求之皮毛形色。而去趣則愈遠也。余雖未見楓嶽面目。而自謂眞得楓嶽之趣。則世未有先我者。盖嘗得於淵翁之詩。鄭敾之畵。不費凌躐登頓之勞。而衆香萬瀑。森然眼前。閉戶隱几。諷詠指點。而此身常在於楓嶽。卧遊名山。眞不羡古人也。其詩與畵。更何論乎。今李君士浩。告余以楓嶽之遊。要余贈言。余說山水之趣以答士浩。且告之曰。君味吾言。眞求其趣。未及登毗盧絶頂。而楓嶽固已士浩之有也。

孤山軒遺稿序

[编辑]

夫君子於斯世。名易而實難。積實韜名尤難。然而旣積其實。則其名亦有時而顯於世也。吾伯曾祖觀察公。性嗜墳籍。閉戶伊吾。以此終其世。夫文章。公之苦癖也。六經遷固昌黎河東之文。日夜不離于口眼。其文沉健厚重。不求燁燁之光。世之人雖知公之甚勤。而不知公之自成如此也。公天性。愨質少文。不肯以字句華藻沾沾有求於聲譽。平生著述。不自貴重。散棄不收。而今其殘篇斷稿。寥寥僅存十之三四耳。棄擲磨滅。與草木蟲魚同腐。固公之不屑。而世有子雲,堯夫。必不忍以公之文沉泯而不傳也。公沒今已七十年。而所謂子雲,堯夫。尙不可遇。則公之文。眞與草木蟲魚同歸於腐壞而不傳歟。其文之傳不傳。於公何有。而其所以太息流涕於公。則後人慨惜之心也。嗚呼。世果無識公者乎。孟子曰。讀其書。不識其人可乎。今公之文。尙留人間。吾知其必遇識公者也。雖然。讀公之文而徒知其積學博觀。非識公也。讀公之文而徒知其卓識宏辭。亦非識公也。以公之托意孤山。而想其魁岸特立之操。未嘗變移於榮利進取之塲。可知公專一難奪之君子也。公生長勳貴之門。早歲登朝。官至刺史。父子兄弟。一時軒冕。而絶去驕泰佚欲之習。謙謙自牧。躬爲布衣韋帶之行。超然置身於冲漠澹泊之地。則阮思曠王逸少。公之儔也。而樸實無華。斂藏若虗。公不爲江左文彩也。然而衣錦尙絅。闇然日章。公亦不能自匿也。夫楩柟豫樟之材。生於窮山絶壑。而匠石取之。有實而名聞。名聞而人顯。公雖自晦於生前。其難掩之實。不廢之名。公可以終辭乎。

元氏族譜序

[编辑]

元氏肇顯于新羅。自鼻祖而序昭穆則乃高麗之世平章,侍郞,侍中雖有名。而代逖譜佚。不可詳焉。自國初迄今十有二世。子姓昌衍。冠裳相望三百有餘年。羅麗則其盛衰顯晦。未得備述者。豈非文獻之闕也耶。國朝以後。名字官爵。配耦生卒。子女之所出。丘墓之所在。歷歷而指數。賴譜之存也。使吾譜始於得姓。謹書而詳傳。如歐氏,蘇氏之譜。雖百世可以徵也。譜未傳而羅麗以上。邈乎無聞。痛矣傷哉。雖然。歐氏之譜。自永叔。蘇氏之譜。自明允。兩氏之得姓雖遠。而譜顯于世。由永叔,明允也。嗚呼。無譜則無徵。無徵則何以尊吾之出而知吾之分乎。子孫而不識其祖。是忘其先也。派流而不究其源。是廢其宗也。可不懼哉。今我同宗。長德日漸凋喪。使譜牒隨而遺佚則後世何述焉。此吾譜所以刻也。自斬齊期功。曁乎緦免。雖已無服塗人之遠。而同出吾祖。則無不備書詳載。以期于無窮。繄我諸宗人功也。古人有言曰。國有史。家有譜。家不可以無譜。猶國不可以無史。使後人繼今而復記。雖千百載之遠。毋闕其譜。亦我諸宗人望也。

先大夫疏啓序

[编辑]

我曾王考聽齋公。以顯廟元年庚子。射策登第。以十三年壬子卒。官至平安道觀察使。享年四十九。公家世勳貴。且結姻王室。文學材望。重於當時而連蹇閼塞。未得大用於世。嗚呼。君子於世。雖有其材。而未得其位。則無以展其用矣。雖得其位而未遘其時。則無以伸其志矣。以公之文學材望。遇顯廟盛際。同時立朝而與公周旋者。皆極一代之選。而考其時。見其上下之際。可謂明良相遇。公慷慨峻整。正色立朝。上自君德。下至羣下罪過。內自禁掖。外至四方疾苦。無不極意盡言。其於忠邪辨別之際。人有所不敢言者。而公尤激發切論。未嘗有低徊反顧之意。卒以此嫉忌於一世而累躓阨困。雖處其位而未展其用。雖遘其時而未伸其志。使後世讀公之章疏。可以慨然而太息也。然而見公之屢遭嚴旨。不能一日安於朝廷。而旣擯旋進。終不捨公。仇人怨家。不敢擠公於危禍。則必將反復感歎。慕公之幸遇盛際而忠言讜論。能得畢陳於上。亦可以明聖祖容直之大德也。凡與公同時而周旋者。若張公善澂,李公敏叙,申公命圭。皆以名節言議。從遊而琢磨。觀公所與友。其志尙可知也。公遺稿嘗灰燼於甲辰。而無復存焉。章疏收拾而裒錄者。僅十之五六。公旣未大用於世。而殘膏剩馥。亦不得盡傳於後世。此子孫痛恨也。雖然。百世羹牆之慕。其在斯也已。

尊崇都監稧屛序

[编辑]

上之臨御二十三年春二月己卯。惟我東朝聖母。有寶筭周甲之慶。我殿下奉瑤牒加上顯號。曰康聖。臣等幸預敦匠之役。而事竣禮訖。相與蹈舞。欣欣然以告曰。惟我聖母。勉回冲謙之德。而誕膺徽稱姙姒。至慈也。惟我聖上。備隆尊奉之道。而克循彝典勛華。大孝也。煌煌鴻名。寔昭天申之休。而惟慈懿文母。是紹是承。自丙寅于今六十二年。東土臣工。再覩盛儀。繄我祖宗積德累仁。厖敦攸曁。而况我殿下受祜上帝。繩武于太祖肅考。而躋于耆社。遒祿綏壽。以奉長樂之懽。於萬斯年。可謂三代以降。未之有也。嗚呼盛哉。臣敢誦周雅天保之詩。拜手稽首而言曰。俾爾單厚。俾爾多益。天之降福。其亦孔固。而如川之至。如松之茂。於皇我兩聖。介以南山無疆之壽。高大興增。彌長而彌盛。豈不猗且美哉。楚之南有冥靈。以五百歲爲春。以五百歲爲秋。弔詭寓言。臣非敢詠斯以爲祈永之符。然而德者。福之基。福者德之致。是故聖人大德。必得其祿。必得其壽。臣敢引子思斯言。以代今日天保之頌焉。

送兪相國拓基赴瀋陽序

[编辑]

昔尤翁以軻之匕首。良之鐵椎。感慨紫陽翁筆法。而送南相雲路之入燕。余每讀其文。未嘗不爽然自失也。今日相公瀋陽之赴。何故也。古人悲貧士之妻。弱國之臣。余亦悲相公之行焉。太王皮幣。雖千古口實。然而漳浦黃幼平。嘆惜子房未能以三韓漁陽圖五世奇勳。區區博浪。與荊軻共轍則紫陽夫子所未及說也。匕首鐵椎。乃一夫之勇。而孔聖有臨事好謀之戒。此鄭陽坡所以正色抗辨於腥毳之庭。而終無受朝廷指揮之語。先輩爲國懼成。誠不可及也。嗚呼。相公其有思于斯歟。季文子三思。反惑私意之起。余於相公。勉以陽坡。規以文子。且誦尤翁,幼平之言焉。

[编辑]

醉夢軒記

[编辑]

余嘗訪吳學士伯玉。扁其軒曰醉夢。余問軒之名何義焉。伯玉泫然流涕曰。此吾先大夫之所命也。其命軒之義。今小子不忍言之。然而何忍使吾子。終不知其何義也。先大夫早而尊貴。其雅志不喜芬華。澹泊自居。絶其綺紈膏粱之習。激昂慷慨。慕古人偉節高行。所與交遊。皆一代名流。不幸遭己巳之禍。含寃忍痛。杜門深處。邈然與世相絶。其冥寂冲漠之跡。嘗自托於醉生夢死。嗚呼。先大夫之志。世無有知者。小子不肖。亦不能表揚先志。則醉夢之義。宜吾子疑而相問也。昔景夏弱冠。拜公于東平都尉宅。見公年未衰。扶杖而行。余心異之。歸問先君而後。始知公以家禍自廢也。後與伯玉從遊。伯玉常誦其先大夫之敎曰。汝顯廟外孫。不可忘國家也。余於是又知公雖自廢于身。而其訓子則必以忠義之道也。夫醉夢之義。非今日伯玉之所居。而其先訓之丁寧。亦何忘也。明道先生曰。自道之不明。雖高材明智。膠於聞見。醉生夢死。不自覺也。近來士大夫。沉酣榮利。不知有聖賢之道。其於功名得失之際。昏昏芒芒。至老死不自覺。則雖有高明近道之資。亦爲習俗所移。醉生而夢死。更何道哉。方其醉夢於世也。不知有父子之親。君臣之義。雞鳴孶孶。惟恐不利於吾身。以金帛子女自樂其志。而所謂民彝物則。茫然不知爲何物也。雖自謂我不醉不夢。夫孰能信也。今伯玉少年登榮途。其名譽蔚然爲世所重。所謂卿相而富貴。皆伯玉所宜有。然則高車駟馬。懷金印而結紫綬。置身於廊廟之上。不足爲伯玉貴。惟倐然早悟。洗去塵累。日以民彝物則從容講磨。而毋使外物交蔽於吾心。擧世皆醉而我獨醒。擧世皆夢而我獨覺。超然自立於衆人醉夢之外。朝夕誦程伯子之言。而不敢有負於先大夫之遺訓。則向所謂醉生夢死者。不復爲伯玉之憂矣。

入東峽記

[编辑]

余自長山經亂而歸。以黃驪非棲身之所。聞東峽地僻而勢阻。當亂世可以遁藏。遂與金元行伯春相約往觀。時戊申四月二十日也。平明發行。過牛灣。歷訪閔敎官昌洙氏小談。又發行十五里。到安平申仲孝家午飯。前進行四十里。宿可興店舍。

二十一日。曉飯。自可興離。發行三十里。到忠州東門外奴番建家。午飯。牧使金公在魯。聞余行過。遣人相邀。余謝而不往。騾子病蹇。騎番建馬。行三十里。到黃江。權仲輝適自堤峽來。亂中與仲輝共渡江。中途分散。逆旅中邂逅相遇。慰懷可掬。從容對話。入夜而罷。

二十二日。朝飯。拜寒水齋遺像。仲輝言尤翁小像在斯。亦揭而瞻拜。將發。仲輝相隨。到江岸始別。別時約會龜潭沈生璥家。冒雨行四十里。夕時到龜潭。主人適往遊妙積寺。獨其妻姪尹生民覺在。夕飯留宿。客懷甚無聊。伯春送奴七松亭。書邀金生昌吉叔姪。

二十三日。留沈生家。曉送奴榮川。邀權生鳳朝,金光漢朝飯。與伯春往觀杜谷。尹生相隨。杜谷與大路隔一嶺。窈窕成洞。洞中人居幾五六十戶。林壑蔚然。土沃可耕。泉甘可飮。民俗淳厖亦可喜。歷覽雪馬洞。巖壁斗聳相對。自成洞門。瀑水自洞中出。流擊石沸喧。聲如風雨暴至。及至洞外。平緩渟泓成澄潭。潭邊白礫磷磷。有石磯高圓可坐。松杉蒼鬱可憇。曳杖徜徉。悠悠忘歸。夕時始返。金生世謙來夕飯。伯春隨金生。往七松亭。余悄然獨留。日昏。汝輝始自妙積還。忽見余在。握手驚倒。促燈對坐。共說亂離事。不覺夜入闌矣。

二十四日。留沈生家朝飯。與汝輝往觀高坪。山上別區。地勢高邃。疊嶂複巒。四面環繞。自山外望之。不知有聚落。松林盤石。瀟灑可觀。但土瘠人疎。非卜居之地。距杜谷纔三四里。自高坪踰嶺穿峽而行八九里。到水村。亦幽深可隱。無水石勝致。民亦蚩蚩。不堪與語也。午時始還。仲輝自黃江赴約。其庶族尙武隨後。夕時金光漢亦自榮川來。見羅上舍百齡書。

二十五日。留沈生家。曉送奴歸驪江。上親庭書。朝飯。與主人仲輝,金生,尹生。乘小艇汎游龜潭。潭上層壁懸崖。壯聳奇拔。其高百餘仞。巖色如積鐵。鴻濛融結。怪偉萬狀。淑氣霏霏襲人。五老諸峰。羅列拱揖。松檜間。時有磔磔之聲。扣舷詠詩。順流而下。不覺此身翺遊埃壒外也。諸人大叫曰。快哉快哉。吾輩非亂離。何能到此界。汝輝曰。他日君輩歸驪江。回思斯遊。龜潭當爲何等仙境。諸人皆曰。此言甚好。然汝輝朝夕相對。視蒼峭。不過一拳石。今遇吾輩。始識奇絶。龜潭必嘲汝輝肉眼也。遂相與大噱。登回舟巖。觀退翁刻詩。放舟而進。忽見玉筍峰聳出天畔。𡺚崒瓌奇。如峩冠道人。振衣拱立。望之甚可異也。伯春亦乘舟。自七松亭還。中流相遇。進泊峰前。諸君下船。方徘徊縱觀。余嘔吐猝發。急上船回泊城洞口下。憇丁進善時翰舊宅。午後始發到龜潭。余以病先下。伯春諸人復泝流。登降仙臺。夕時始還。陶基宋生時心來訪。盛言亂世欲避身。伐川城金爲第一福地云。

二十六日。朝飯。自沈生家離發行二十里。到丹陽邑村。汝輝入見太守尹侯東卨。爲言吾輩行過。立遣人相問。饋以魚酒。余躬往而謝。自邑村緣溪而行數里。抵嶺。嶺甚高峻。下馬艱步而登。下嶺穿峽。行亂樹間。到駕次山。山中開野。有人居五六十戶。前有大川。居人張生五星。其子世逵,世遇來見。汝問曰。賊兵萬一到此地。將奈何。張生指東南一峰曰。此所謂獨樂城。險峻可避賊。雖至城下。有萬夫莫開之勢云。夕飯。自駕山行五里。宿雲巖宋生濱家。主人年六十有餘。野朴可喜。其子世隆。孫𬊒。亦出見。𬊒能讀書占解云。余問邑村路。答曰。自駕山往二十里。自雲巖往十五里云。

二十七日。朝飯。與主人。往觀雲巖。澗水橫流。層巖峻壁。奇聳磅礴。爰有高松。落落列植。自雲巖徐步。到四仙臺。石色瑩膩。水勢演迤。流入兩巖間。黛蓄膏渟。自成小潭。有遊魚數十尾潑潑潭間。左右磐石。陂陀可坐。伯春嘖嘖曰。華陽水石雖奇壯。如四仙臺者。不可得也。自臺行百餘步。有絶壁剷峙。若與雲巖爭奇。宋生指曰。此舍人巖也。隨宋生父子。入書堂小憇作行。行十里到後野。忽見權生鳳朝來待。自言昨日踰嶺宿邑村。跟我到此云。班荊溪上。斟酒勸余。余謝不飮。伯春諸人。共飮而罷。申院長錫昌。聞我輩行過。躬自出邀。遂往其家小叙。將發。主人命其庶子拭相隨曰。此兒曾識金谷路也。自後野行十里到晩津。棄大途緣江而進。崖逕危窄。不能驅馬。按轡而行十五里。抵金谷洞口。有鐵冶店。山左細路如綫。盤屈險澁。雖跨馬而行。往往俯臨危崖絶壑。令人凜凜欲墮。行幾十里。隔溪忽聞午雞聲。茅茨隱見林薄。疑非人間也。洞中平廣。可容數百戶。抵金戒奉家午飯。張風憲後成。與其子五倫,孫世綱來見。歇馬。與諸君杖策。往觀橋內山龍湫。山逕幽夐。溪水淸駛。面前衆峰。簇立四圍。高杉喬木。森矗蔽天。崩崖層巖。谽谺橫裂。瀑水高懸。從巖石間直下。雪滚虹垂。其勢雄奇。水色深黑。類有神物伏焉。令人魄凜。不敢迫臨。時日色將昏。且欲更來遊。遂與諸君緩步而歸。

二十八日。留金谷朝飯。與諸君更往觀橋內山巖壁。自龍湫矗立。其高幾數十仞。谷邃路絶。村人斫木爲梯。以入山中。下梯者。如猿猱之掛。鼯鼪之伏。俯身拽樹枝而滚下。傍人懔慄。不能正視。余將下梯。汝輝在前忽跌足而墮。見之魂𢥠。倚壁停足。權生從後挽衣急呼曰。危哉危哉。余俯視良久。自度不能下。與權生徑歸。汝輝掛身藤蘿叢。幸得無恙。入山行十餘步。復有危梯橫連巖瀑間。不敢更登。踵我而還。伯春諸人。遍踏山中。日昏後始歸。

二十九日。朝飯。汝輝權生先回邑村。自金谷離發行十里。踰一嶺到鶴谷。洞中平濶。居民百餘戶。疊巘複峰。環擁攢簇。洞外大江橫流。且與法月村。一嶺相隔。逃亂藏身。亦可爲萬全勝地。視金谷稍脫峽氣。無橋內掎角之勢。吾輩他日入峽。當以金谷爲歸矣。途中送仲輝申生。入永春。獨與伯春交轡而行。金生隨後。行十里出洞口。到沙店午飯。渡德津上流。行五里。登一嶺。望見島潭三峰。縹緲雲水間。嘗聞島潭冠于四郡諸勝。果爾。使我縱舟往遊。其秀異奇詭。比馬上當復何如哉。今行余得於山水者三。見於龜潭。其得偉。見於雲巖其得奇。見於島潭其得秀。但恨無子厚筆力。模寫其眼前光景耳。復行十五里渡晩津。行十五里到邑村。羅生錫綱自豐基來宿相待。是夜與羅生同枕。

三十日。朝飯。與羅生權生作別。自邑村離發到龜潭午飯。別汝輝。發行宿黃江。

五月一日。曉自黃江離發到忠州番建家朝飯。行十里到金灘。登順歸船。水淺不能發。天又雨注。舟中夕飯。下宿村家。

二日。雨中乘船。行五里。宿㙮村金生夢龍家。

三日。平明。自㙮村發船。雨後江漲。舟行甚快。巳時。到漆巖。伯春金生。仍乘船向興原倉。余下船。行十里。到申仲孝家。小憇秣馬。黃昏始到家。

孝廟所賜北館時枕几記

[编辑]

夫物非千金珍怪之觀。而稱之以稀世重寶。必有所貴者存。兌之戈。和之弓。垂之竹矢。物之至微而名以重寶。藏于宗廟。以先王之遺器也。惟我宣文王。嘗質於女眞。遼薊氷雪。備嘗于艱難險苦。後以北館時枕几。賜臣祖母淑敬公主。此嘗隨聖祖於絶塞者也。九十餘年之間。聖祖上賓。復讎大計。未伸於當時。雖愚婦穉子。說丙丁之事。莫不悲歌太息。今其燕几尙留人間。然而不能與兌戈和弓垂之矢。同置于東房。流落委棄於田野蓬藋。而未有知其爲先王之遺器。臣未嘗不感傷而流涕也。昔宋仁宗以飛白賜小傅王擧正。太史蘇軾記之曰。保曲阜之履。不若傳此書。夫飛白。一時翰墨之戱。古人觀其點畫。相與勉爲忠厚。今見聖祖之所御。想其險困屈辱。孰無荷戟北伐之心。嗚呼。忠臣志士。不忘九世之讎。而思欲雪聖祖之遺羞。或賴此几之存也夫。

受益齋記

[编辑]

淸水洞。在蘇達山下。元氏之世葬也。庚戌夏六月。小子卜先府君墓于洞中艮坐之原。襄禮已訖。丙舍將作。顧時絀擧贏。經營三歲。舍始告成。扁其齋曰受益。夫受益之義。小子實有受焉。昔我王考竹西公。嘗置別齋于賜第。以爲燕息之所。遂以此名之。當是時。門闌燀爀。一家登顯。仕者五六人。高祖考忠翼公。以宿德元老。處于廊廟。富貴隆盛。而卑遜退讓。常存盛滿之戒。王考以都尉之親。戚聯王室。而戰兢自持。克守家法。其受益之名。實由履謙之意也。惟我先府君繼述先志。自卑自晦。以養亨謙之德。嘗擧伯益之言。戒于不肖曰。滿者損。謙者益。是乃天地虧變之道。嗚呼。小子何敢忘焉。易曰。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君子謙謙。卑而自牧。皆受益之道也。當吾家全盛之際。富貴顯榮。震耀於一世。而其卑遜履謙。深得大易之象。雖盈虧有時。禍福相轉。所謂權門勢族。多招覆敗。而獨我元氏。幸保故家之遺俗。莫非先祖考先君謙德之效也。小子雖迷愚不肖。常聞家庭之敎。夙夜警省。惟以荒墜先訓爲懼。今以受益復名斯齋者。亦不忘先祖考先君也。雖我後孫。顧名思義。傳守先世之遺訓。至於逾遠而彌久。惕然自省。則夫受益之名。傳于後世。豈有已乎。

盤桓臺記

[编辑]

洪君純甫。歸湖南而築臺龜浦之上。名曰盤桓。書至漢師。求記于吳伯玉,李宜叔。二公皆有文章盛譽。盤桓之名。將自二公而日聞于世。純甫復丐余文。何也。其言曰。丐子之文。欲以作千里容顔。余不得以無文辭。純甫。余之畏友也。其進退語默。必古人是法。超然於軒冕榮利之外。若將終老于龜浦。是慕陶元亮遺風者歟。出岫之雲。歸林之鳥。可以寓純甫幽懷。捨是而不顧。獨自盤桓孤松之側。因以名其臺。則其志亦深也。孔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栢之後凋。純甫勉乎哉。撫松而慕其節。名臺而寄其意。亭亭特立于霜雪之中而不渝。不隨羞與桃柳相競。此固君子勁操。而徒名無實。卽君子耻也。古之愛松者多。純甫皆不取焉。獨撫元亮之孤松。盤桓而不能去。貞心苦節。其不愧於元亮歟。余窮民也。病伏雲鳥窅漠之鄕。而不能從吾友于盤桓之臺。且乏伯玉,宜叔之文。無以發吾友盤桓之義。引聖人歲寒之戒勉純甫。則將不負千里丐文之意也耶。

耕桑窩記

[编辑]

余僇人也。非沮溺鳥獸之羣。退而處菰蘆寂寞之濱。庶幾稅塵鞅而適樂郊。僕悲馬懷。低徊蜷局。未能遠遁於深巘絶峽。回睨終南。有遲遲吾行之嘆。遂乃築室于桐江之曲。種桑買田。將欲終老於是焉。富貴榮辱。是非咎譽。廓然俱空。奚啻浮雲過太虗。然而君恩臣義。有九死而不可忘。身廢名汚。雖日沉淪於戴笠荷鋤之侶。而煙澗之夕。月湖之宵。謳吟彷徨於平楚渺茫之際。至欲載雲旗乘飆輪。以陟赫戱之淸都。則鬱悒佗傺。實有離騷九歌之悲。嗚呼。遭逢堯舜聖君。不得安其身於朝廷。而遺世違俗。長爲山中之逋民。每誦古人窮達戀明主。耕桑亦近郊之句。未嘗不三復抆涕也。昔諸葛武侯臨終。告後主曰。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孫衣食。自有餘裕。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千載之下。讀武侯遺表。則不覺爽然自失也。顧余離讒遘謗。竄伏畎畒。日月迅邁。眞不足把玩。滄浪鬢毛。已矣斯世。曳杖浩歌。夫孰悲耕桑揭名之意。而雖余後孫。豈識今日之耕桑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