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新风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街道新风

——南昌市街道斗、批、改中出现的新事物
新华社
1969年1月13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报

在南昌,伟大的斗、批、改的群众运动,正迅速席卷各条街道。在一批干部、医务人员、革命知识青年和城市居民奔赴农村之后,街道的广大劳动人民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以从来没有过的革命积极性,扫荡着一切反革命修正主义的影响,按照无产阶级的面貌改造旧的城市工作。这里记述的是南昌市街道斗、批、改中出现的新生事物。

街道义务医疗卫生队[编辑]

在南昌市许多街道上,可以看到一个个身背药箱登门串户的义务医疗卫生队员。她们大多是职工家属,由她们组成的一支支义务医疗卫生队,正逐步形成一个巨大的街道卫生网,把街道居民的医疗卫生和防疫工作管理起来。这个工作最先由杨家厂街道公社开始,它一出现,就受到了街道上广大革命群众热烈的欢迎。

斗、批、改中,城市医院里的大批医务人员走向农村,城市的医疗卫生工作怎么改革?是依靠少数医务人员集中办大医院,还是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力量把街道的医疗卫生工作管起来?杨家厂街道公社根据群众的要求,坚决选择了后一条道路。为了培训一支“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街道医疗卫生队伍,使医疗卫生大权掌握在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劳动人民手里,街道公社从全社七个街道里选拔了十四名出身好、觉悟高的职工家属,到街道公社卫生所进行培训。她们克服了重重困难,边干边学,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治疗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基本技能,担负起全公社各街道的医疗、预防工作。

现在,杨家厂街道公社七个街的群众有什么疾病,除了个别难症外,一般都由她们治疗,基本上做到了群众看病不出街道。广大革命群众热烈赞扬她们,说她们与旧医院有“四大不同”:

一是上门治病,方便群众。田家巷有个老人闵梅秀患气管炎病,不能起床,街道卫生员就上门给她治疗,只花四角钱,病就好了。她非常感激地说:“毛主席派医生上门来为我看病,我永远忘不了毛主席的恩情。”

二是治疗及时,认真负责。小金台四十号周仔凤,患有严重的中耳炎,街道卫生员一天数次给他上药换药,经过细心的照料,不几天就好了。

三是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她们按照毛泽东思想办事,一方面给病人治病,一方面积极宣传预防为主的方针,发动群众开展卫生防疫工作。

四是收费低,花钱少。她们看病,初诊收五分钱挂号费,作为购买记录病情纸张之用,复诊不收挂号费。生活困难户一律不收挂号费。看病又方便又省钱。

方便群众的蔬菜供应点[编辑]

走进南昌市永红路,大街小巷增设了许多新的蔬菜供应点。每个供应点有菜市场革命职工六人和街道居民在群众中选出的两名代销员在工作。供应点虽然地方小、人员少、设备简陋,但供应齐全,凡菜市场有的,这里都有,每天担负着向近千户居民供应蔬菜的任务。从早晨六点半至晚上八点营业,方便群众随时选购。供应点上的工作人员还挨家挨户进行调查访问,掌握老、弱、病、残、产妇、双职工的需要情况,主动把蔬菜送上门。一个因病长期躺在床上不能行走的居民得到供应点同志送来的新鲜蔬菜时,感动得热泪盈眶,不断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

永红路各蔬菜供应点由于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革命群众人人关心它,个个支持它。每天早上,是营业较忙的时候,不少居民便自动来供应点维持秩序。

深受群众欢迎的服务站[编辑]

南昌市广外街道公社有这样一个茶水服务站,门面不大,人员只有两个,却担负着这个地区街道工厂六百多职工和附近街道居民的茶水供应,还替一些孤寡老人、单身职工管理生活,烧饭做菜。每天上班前,只要把菜、米带来,茶水站便按要求作好,使职工下班后能及时吃到热饭热菜。大家赞扬说:“茶水站真是我们的好管家。”

茶水服务站越办越好,来这里联系的人越来越多,老弱病残人员要求到这里搭伙,附近居民要来打开水,甚至码头上的船工和来城里挑粪的农民也带来米、菜要求他们代做。茶水服务站的同志从不推辞,一一接受下来。长期搭伙的人,每月只收五角钱煤火费,零餐搭伙的,每斤米只收二分钱加工费。这样,收费低,服务周到,大大方便了群众。进城运粪的贫下中农,在这里洗了脸,吃了饭,喝了水,个个感到满意。他们说:“城里的大馆子,花七、八角钱还吃不饱,到你们这里只花几分钱就吃得蛮乐意,真是为我们贫下中农着想。”夫妻双方都有工作,抓革命、促生产很忙,现在他们下班后就可以把滚烫的开水从茶水站提回去。他们称赞道:茶水站,呱呱叫,烧水弄饭不辞劳,白天黑夜服务忙,方便群众风格高。

茶水服务站的工作人员是工人家属,对工农群众有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他们牢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他们说:“只要群众方便,再麻烦再劳累也心甘情愿,服务站就是要为人民服务。我们就是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现在,这个茶水服务站除了原来承担的服务任务以外,又作了进一步的改进,亲自替病残居民送饭上门。附近服装社有个退休老工人,气喘病一发作就起不了床,茶水服务站的同志便每月帮他买好油盐柴米,一天三顿弄好给他送到床上吃,还给他倒好开水,打好洗脸水。老工人感动得热泪盈眶说:“你们照顾我这么周到,是毛主席教导得好,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毛主席的恩情。”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