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裁都督橫議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裁都督橫議
作者:李大釗
1913年6月1日
本作品收錄於《《言治》月刊第一年第三期
署名「李釗」發表

  (一)裁都督之必要

  都督一職,產生於革命怒潮之中。或擁戴以稱雄,或攘竊以自立。風雲擾攘之際,舊府既傾,新樞未建,破壞初步,兵寇棼集,不有權雄,何以鎮壓?崇立慓悍,亦固其所。惟猛鷙之獸,可以備非常,而不可以供畜飼。酷烈之劑,可以醫急病,而不可以資補天。應運而生者,時過境遷,群且視為不祥之物,而謀所以除之,非敢以重鎮為功狗也。一載以來,南北都督之舉措,往往軼乎法範,暴戾恣睢,飛揚跋扈,論功則拔劍擊柱,抗命則叱咤狂呼。盜賊強藩,陰謀竊國,禍機不杜,立召分崩。是則都督一日不裁,國權一日不振,民權一日不伸,養癰貽患,嗟何及哉!茲條舉於下:

  (甲)解除軍法不可不裁都督 夫都督,軍職,非政職也;暫制,非永制也。溯自軍興,各省爭揭獨立之幟,雖戎馬倥傯,倉皇舉義,而進行方略,要有程序可尋,綜其前後,約為三期:曰軍法時代,曰約法時代,曰憲法時代。自武漢首義至南京政府成立宣布《約法》,為軍法時代。自宣布《約法》至宣布憲法,為約法時代。國會既集,憲法將頒,屈指計之,為期弗遠,今已脫約法時代,漸入憲法時代矣。都督在軍法時代,法所當有,勢不可無。在約法時代,軍法既解,軍職自宜退居本位,歸還政權。惟以大局阽危,飄搖未定,中原多故,伏莽堪虞,驟去斯職,軍心或有動搖。不獲已而姑留之,使兼長民政,在法已屬遷就,一旦憲法成立,斷不容此過渡機關,梗背國化。近頃各省都督往往借口戒嚴,締以軍法,捕風捉影,盡法誅夷,瓜李稍有近嫌,清濁不暇置辨,草菅人命,弁髦約章,人民生命財產自由,不蹂躪於軍法之下者幾希!都督不裁,軍法未解,民命未安,一人威福自恣,斯民乃在水深火熱中也。

  (乙)擁護憲法不可不裁都督 都督橫恣,無所不至,氣焰萬丈,咄咄逼人,典憲昭垂,視若無物,《約法》其前車也。夫憲法乃立國之根本,尊嚴無上,倘或加以摧折,效力消失,而國以搖,所關詎為淺鮮。今人不察,徒齗齗於中央之是防,而不知跳梁違憲者,實不在總統,而在都督也,不在中央,而在地方也。且政府違憲,制以都督,都督違憲,又將奈何?都督而以抗拒中央為能事,邦分離析,蕭牆構禍之媒也。都督而助政府為虐,吾儕小民,引頸待斃而外,莫敢誰何矣!群國民之全策全力,監視中央,其事尚較易為;留數十蜂目豺聲之都督,俾虎踞一方,制黔首之死命,其策至愚,其情至險。吾民不欲擁護憲法則已,如欲擁護之,當斯之際,舍首行裁撤都督,其將奚為?

  (丙)鞏固國權不可不裁都督 中國大勢,合則存,分則亡。革命之初,各省宣告獨立,都督之權,殆皆自滿清政府攘奪而來者,故其實權在握,集政權、財權、兵權而一之,儼然聯邦專制君主也。自由借債,自由加賦,收支動用,罔有準則,刮民肉血以自肥,削民脂膏以濟黨,財政源流,紛如亂絲。近聞各省司國稅廳職者,紛紛遄返中央。蓋以都督把持其間,不容過問,否,亦形同傀儡,秩等閑曹。財政為國脈所關,乃受制於都督若此,其專恣橫暴,已可概見。中央政令,不出都門,割據隱成,劃疆而守,此畛彼界,痛痒不關,接壤鄰封,勢成敵國,外禍乘之,國其不永厥祀矣!先烈在天之靈,行淪為若敖之鬼。言念及此,都督之害,罄竹難書。試思政權、財權、兵權,萃集於一,共和國焉有此專暴之機關?君憲政治之下,宮中府中,既已顯劃鴻溝,而預算決算,尚須議會之協贊,君主與政府不得自專。曾是都督,僅屬軍職,權乃邁立憲國君主而上之,共和政治之謂何也?故欲鞏固國權,非裁去都督,決不克有所奏效焉!

  (丁)伸張民權不可不裁都督 都督既可以上抗中央,從而賤視其治下之民微若蟻蛭,淫威肆虐,惟〔為〕所欲為。曩者神州國體,有德者王,後世獨夫,私相傳襲,縱存專制之形,而平民政治之精神,實亙數千百年巍然獨存,聽訟徵租而外,未聞有所干涉。諺謂“天高皇帝遠”,斯言實含有自由晏樂之趣味。即其間胡元、滿清,相繼篡奪,而中原民物之安平,未敢稍有所侵擾,安享既久,實效與憲典相侔,而渾噩之中,芸芸者沐其休明於不知不識之間,此其政治上特具之精神,詎容微有所搖撼。自有都督,威勢所及,雞犬不寧,前此自由晏樂之恢餘,漸為強權所侵逼,斯民遂無安枕日矣。彼愚妄之徒,偏欲以地方分權之謬說擁庇之,抑知無論地方分權說,在中國今日,已無存在之餘地,即令萬一可行,而都督擁權,果豈地方所能享有?是都督擁權,非地方分權也!迷罔者其何知所自反乎?

  (戊)整頓吏治不可不裁都督 軍興以來,吏治日弛,上下推諉,百務俱廢。山野之氓,驟聞鼎革大變,以謂法章可視為無效,而奸宄之徒,相率藐法為非,嘗試新邦之典紀。近畿省分,未經破壞,而盜賊橫行,賭風大熾,已屬不可收拾。有司發憤逮捕,致之公庭,詢以何為敢於為非,輒日“今日非中華民國耶?”愚民玩法,至於此極。其光復時用兵省分,匪氛滿地,民眾益不聊生,使吏治仍沿舊日頹薾之習,民命其何由蘇乎?赳赳武夫,庸識治體,奸官猾吏,欺飾有方,毒厲斯民,怨聲四起,不及十稔,中原鼎沸,藉非深諳治理者,出而整飭澄清之,決無良象可睹。此裁撤都督,更不可一日緩也!

  (二)裁都督之時機

  臨時政府,繼南京草創之局,南北猜嫌,未盡泯也。益以伏莽遍地,風鶴頻驚,中央操持治術,不得不勉為優容,而都督一職,因獲以少延其運命者勢也。使正式政府告成,仍此泄沓,尚復成何國家?故憲法昭布之後,立國方針既定,苟非採聯邦制者,都督斷無依舊存留之理。然吾國非可採聯邦制者,又無容置議。則憲典昭示之日,正式政府成立之日,即都督罷權解職之時。雷厲風行,不少寬假,奠邦家長治久安之基胥在乎是。其或怙惡逆命,抗不解兵,叛跡已著,撻伐宜速。開創之際,締造之初,不有震雷劈空之舉,其何以張國權而消反側。倘復遷延姑息,不肯決然行之,則跋扈驕橫之武夫,日以激動政潮、煽起兵爭為能事,政潮高漲之會,即干戈四起之時,憲法尊嚴,掃地以盡,狐鼠縱橫,神州將終於割裂之局。國脈民生,於以俱斬。則優容都督之為患,何可勝言。語云:“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嗚呼!裁之此其時矣。失此不圖,更無振厲之期,天下豈有寧日乎!

  (三)裁都督之辦法

  如上所論,都督實為禍根。則芟除之,務絕其本株,弗使稍留芥蒂,后患方不復萌。故余言裁撤都督,乃主張根本解決,首須劃清軍政、民政界限;次須舉民政權,完全畀之省尹(廢省則畀之道尹),勿令稍受牽制;次須打破軍權上之地方區域。本此三大主旨,處置之方,厥有數端縷述之:

  (子)中央收回軍政實權 政府北遷而後,號稱統一,實則虛與委蛇。不惟指臂之效未收,甚且肘腋之患隱伏。河東逆命,其往例也。至於江南各省,遠在南服,中央之威信不靈,內外之猜嫌紛啟。皖贛湘粵,岸傲自雄,不待宋案發生,借款事起,始有離異之跡也。其他名義上縱稱服從,實力所及,確受中央調遣者,光復後改建之都督外,均未敢必。都督既撤,中央派員接收軍隊,大權一攬之中央,則以後措置裕如,不虞他變。且都督解職之頃,雖其人深明大義,難保無奸徒煽惑其間,軍情或因以震動。中央實收此權,則更替時之危險,庶或可免。

  (丑)簡任省尹 都督既罷,政權當歸之省尹。省尹一律由中央任命,一以破地域之束縛,一以收統治之實權。於此尤有當注意者,即:(一)曾任都督者,暫不得授以省尹。說者輒謂都督之中,不乏磊落奇特之材,俾充省尹,成績當有可觀。且裁都督裁其職耳,若並其人而亦抑之,未免有棄材之憾。又況都督治轄一省,膺職既逾二載,其間不無經驗可言,國基初定,遽行驟易疆吏,誠恐變起倉卒,坐誤機宜,反不如舊日都督之為愈也。應之曰:否,否。都督雄長一方,挾兵自肆之既久,縱一旦兵權慨解,橫行幾成慣癖,夫豈甘伏法紀,恝然忘情於曩昔之權威者。以若所為,是芟蔓草而仍留其根株,異日滋長,其難圖矣。其人果具雄杰之偉略,不妨專事軍務,重備干城;即不然韜光晦德,養成大器,他日邦基鞏固,終有展布之時,何必汲汲於是哉?(二)曾由都督設置之省尹,急宜更調。臨時政府期間,以軍民分治,為統一之入手政策。故設民政長,專司民政,其都督一職,則專司軍政。此策既施,遵違參半。中央優柔寡斷,乃自開遷就之途。或則都督而外,另設省長;或則以都督兼之。其以都督兼省長者,固為掩耳盜鈴,其置省長與都督並列者,亦屬餼羊告朔,實則用舍之權,仍在都督。其人而得都督同意也,中央始敢任命;其人而僅為中央所信任也,都督則百計阻撓,拒而弗納。江西近事,往轍匪遙。潯陽江頭,幾釀戰禍。若都督雖撤,傀儡猶存,前此囂狂,恐難遽殺。莫如量其才能,以定黜陟,即才堪寄托,亦必更調他省,杜漸防微,不得不如此也。中央用人權能行於各省,從此勵精圖治,振敝起衰,國事其庶有豸乎(按:行省之制,本非經世之籌,特相因相沿,迄於今日,光復而後,隱然成割據之局,拔本塞源,固統一之基,莫如廢之。故廢省存道,記者頗主張之。苟能於裁撤都督之際,同時並省制而亦廢之,一舉兩得,禍根盡絕,所殷鑒也。關於此有說甚煩,俟專篇論之)!

  (寅)劃分軍區 軍區匪可以省界分也。蓋軍權為國權之一部,當然操之國家,分之於地方。擁兵之將,據地自雄,統一之局,何由保守?況劃分軍區之目的,純在消泯都督專政之弊,猶復以地域自限,前此之跡,踵行依然,則是舉不幾徒勞耶?故夫省為政區非軍區也。軍區政區,各依其形勢施設之便而劃其界域,非可混而為一。合軍區於政區,政權勢為軍權所壓倒,而仍蹈曩者之覆轍也。若曰分駐政區,以資鎮撫,然國家養兵耗餉,擔負匪輕,固將以御外,匪以服內也。即締造伊始,昏昧者未盡心悅誠服,恐有乘機竊發,陰圖破壞者。山川險阻,形勢不同,是又可以量地為宜酌駐防軍。只其駐扎之軍確可倚信,兵額固無取其多也。集重兵於一隅,良莠不齊,桀梟之夫,振臂一呼,應者四起,所恃以靖亂者,轉為倡亂之資。有兵雖重,有餉雖豐,適以資寇兵而賫盜糧。使其士卒悉明大義,一旅之眾,足以鎮亂而有餘,狐鳴篝火之流,烏合之眾,旋即獸散,奚足慮者。竊以為軍區之劃,宜應時勢之緩急以制其宜,非可膠柱鼓瑟而為者。今日之勢,邊患正殷,內地又苦兵多,故暫設軍區,注重邊鄙。內地若鄂若寧,首義之區,情勢迥異,宜各駐一師。沿江要隘,以二師分駐之。其他沿邊省分,斟酌內外情勢,分配軍力。以一師分駐粵閩,一師分駐黔桂,滇南地接安南,地位較險,則駐二師。其餘軍隊,悉數移邊備戰。全國暫分五大軍區,閩、粵、黔、桂、滇為一區,沿江各省為一區,南北滿為一區,內外蒙為一區,前後藏為一區。區置統帥一員,由中央任命,區內軍隊各屬之,不預民政。以東西北沿邊三區,兼顧附近內地,畿輔酌駐軍隊,拱衛國都,由中央直轄,不另置區。近畿省分有事,亦足以資調遣。如是則內地兵雖寡,而要隘不虛,既無煽亂之資,復有靖亂之力,邊塞則雲屯蟻集,首尾靈通,國無內顧之憂,邊患豈(不)足平乎!

  (卯)廢除都督名義 都督裁矣,省尹置矣,軍區劃矣,然則都督名義尚可存留於軍職中乎?曰:都督二字,與統制、都統、管帶等名辭同一趣味,置之原無不可,惟既經此沿革,因少留歷史之陳迹,後之人顧名思義,或妄起非分之希冀,強藩跋扈,死灰復燃,名實混淆,誰能逆睹,此正名之義,所不能不慎厥始也。故都督之名,當隨臨時政府等名義以俱銷,留作歷史家之考證而已,不宜復存以名軍職也。

  (四)裁都督之善后

  都督在職之日,雄風所播,宵小聞而膽寒,匪氛因以不熾。一旦都督罷秩,軍隊外調,流氓土匪,必思蠢動,此宜籌善後者一也。二載以還,各省濫招之兵,訓練未精,餉糈坐耗,當茲邊氛孔亟,財政萬難之交,宜有以清其源,而節其流,此宜籌善後者二也。

  (乾)整頓全國警察 警察之設,將以保安緝盜也。辦理得宜,民戶實賴以安堵。軍興以來,通都大埠,軍旅如林,所至戒嚴時布,軍律森肅,盜匪因而斂迹,警察之效,遂以日微,當道亦從而忽之。軍隊既散布要區,省尹又無直接調遣之權,所恃以綏靖地方者,厥惟警察。宜速行整頓,編練精良,軍力雖撤,警察繼之,使無青黃不接之虞。都會固然,即城鄉鎮僻陬荒區,亦宜力圖振作,一革前清敷衍之習。其他水上警察等,亦當同時興舉。兵燹之餘,罷卒流寇,散之四方,奸掠劫殺,所在多有,匪氛一熾,鄉曲小民,難安厥居,遷徙流離,莫得其所,民生不安,亂之源也。亂源不塞,何以為治?欲塞亂源,整頓警察,其急務也。

  (坤)甄淘各省軍隊 吾聞各省軍隊,多有名無實。或有師無旅,或有旅無兵,空額盜餉,蝕國何極!且其集也,來自召募,老弱疲癃,濫竽充數,訓練無方,節制無術,不教而戰,棄之何忍。軍中多一廢兵,國家少一健卒,元元億辛萬苦,竭其脂膏,以供養兵之用,今乃坐耗虛糜,何以對此負重肩巨之編氓。況疲驕之眾,強以臨敵,喪國辱邦,禍何忍言。宜由中央精校甄閱,虛者實之,缺者補之,冗者汰之,不精者練之,不一者齊之,編成勁旅,俾為節制之師。用餉一份,得兵一丁,有餉不至空糜,有兵皆能應戰。清兵之源,節餉之流,即以所節之餉移助警察經費,此亦善後之策也。

  嗟虖!吾為此論,豈得已哉!蓋嘗秘觀天下大勢,中央命令,何以不行?地方亂機,何以不戢?民生幸福,何以不享?財政之紊,何以不清?吏治之頹,何以不振?神州郁塞,顦顇斯民。萁豆相煎,操戈同室。推原探本,何莫非都督為之梗也。往者痛哭流涕,慷慨激昂,相率中原豪杰,還我河山,昔何其烈,今何其愚!方今國勢之危,倍於前清,蒙藏離異,外患日亟,財政匱竭,仰屋空嗟。若猶各自雄長,不速籌共救之謀,近蹈巴爾幹之覆轍,遠步埃及之後塵,哀哀炎裔,詎鮮英杰,忘[忍]見祖若宗,篳路籃[藍]縷、披荊刈棘、辛艱締造之河山,豆剖粉裂以去耶!忍見四千餘載聲華明盛之族,為波蘭、為印度、為朝鮮,寶玦王孫,相泣路隅,長為異類之奴乎?嗚呼!都督皆建國之勛,中央非專制之局,苟利國家,何所不可,兵權概解,天下晏安。在都督自無功狗之悲,在中央何須杯酒之術。所望當軸諸公,開誠布公,雍容揖讓,赦吾四億同胞之蟻命,吾民縱屬痴愚,大德高厚,感且不朽矣。袞袞諸公,其念之哉!

  1913年6月1日

  《言治》月刊第1年第3期

  署名:李釗


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出版,其作者1927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80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