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觀瀾齋遺稿/卷一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觀瀾齋遺稿
卷之一
作者:高晦
1862年
卷二

[编辑]

上尤庵先生書七度

[编辑]

父有廢疾。其子承重。此於鄭志。雖據天子諸侯而言。卽朱子所論觀之。則此實自天子達於庶人之禮也。和叔之論。據此爲斷。則恐不可輕議也。嘗記昔年有人說通典。父死未殯而祖亡。則服祖以周。盖不忍死其親。而遽服承重之服也。父旣死而猶如此。則况今父在而遽忍以廢疾代服其服乎。此說亦自有理。然先師沙溪先生。甞以通典說爲未安。而以爲如此。則是無祥禫。其可乎。然則通典之說。恐未得爲正論也。又甞有問於朱子者曰。七十老而傳。則適子適孫主祭。如此則廟中神主。都用改作適子適孫名奉祀。然父母猶在。於心安乎。朱子曰。此等也難行。且得躬親耳。然朱子嘗有告廟文曰。得年七十。衰病侵凌。筋骸廢弛。已蒙聖恩。許令致事。所有家政。當傳子孫。而嗣子旣亡。藐孤孫鑑。次當承緖。又以年幼。未堪跪奠。今已定議屬之奉祀。而使二子壄在。相與佐之云。此二段。雖與今日事。微有不同。然亦可以相照而處之矣。大槩此事。事體至重。愚意以爲閔氏家。有此事情。呈于禮曹。禮曹通議朝廷。定爲一代定禮。則事尤完備。未知如何。

頃伏聞道體有不安節。區區憂慮。誠不自弛。日夜只祈勿藥之慶。神明所相。不遠還復。不勝喜躍之至。未審今則起居飮食之候。與常無復異耶。窮居無人。其時亦闕伻候。深自罪歎。閔禮尙未有處置。不知玄石待命。在於何時。頃日先生論山陵之䟽。只是陳所懷。而徐究語意。則非先生。莫能出此言。天鑑於此。不能深察。反下嚴批。人以此謂先生似未察遂事勿言之訓。人之陋見。固不足道。獨恨日月之明。有所未燭。晦之遊先生門下盖有年。而心地蔽固。全無所見。但平生聞先生之一言。則無不悅我心者。而謂先生道德文章。不但爲一代所伏。至於出處之正。則程,朱以後惟先生一人而已矣。大抵此一節。乃儒者大頭腦處。而雖以齊,魯之大儒。於此不能無可議。先生旣以天下大義爲己任。又守程,朱法門。行藏之際。雖無所固必。亦未嘗不以此義爲之兆。天不祚宋。未伸己志。而使一世知有此箇道理。不至淪於禽獸夷狄之域。其功亦庶乎大禹之平水土。周公之驅猛獸矣。何其盛且大也。惟是己丑之出。初若因其國恤。而以行言職觀之。則亦似有見行可者。當時君臣之交雖未深。而其於此義。已知不言相合而必吾言之行耶。然而此與戊戌之未出前。君臣已孚。又見誠禮之至而後出者。畧不同矣。此事雖非初學所可與知。而此下缺

晦白。不以書候。今閱半載矣。盖以哀迷中。都廢人事。然瞻系門墻。何日可已。頃日事尙何言哉。凡有人心者。莫不駭憤。則門人弟子。當復如何。至今思之。毛骨竦然。不忍說不忍聞。尙不能定懷。然流言之酷。前聖尙且不免。稍以此爲慰。而罪人未服邦刑而死。此最痛恨者也。竊伏念先生大德。處患道益亨而體中亦康裕矣。晦命頑不死。視息尙存。寒暑奄過。禮制奪情。練事已過。祥朞不遠。痛苦迫切。蒼天莫訴。且事有可禀而未禀。私心終有所不安者。送終一事。人子十分愼重。而頃日謀葬時。先壠已盡。無地可容。故不免改卜他處。而不幸爲人所梗。其勢非法則無奈何。故不得已經官後乃用。不知此事於道理何如。莫無大害耶。當時事遽。有可禀而未禀。今雖已往。終有不安於心者。爲人後者。爲本生親喪。稱禮無名。而考之問解。則當以喪人穪之。禮經之意。當如是耶。但考程子濮王之議。稱以伯叔父母。則於其喪亦當穪服人。今以服人稱之者。未知如何耳。竊自疑訝。以服人穪之者。無乃自陷於妄作。爲禮經之罪人耶。

先生去朝時。適當子婦喪事。不能追拜於路左。尙今耿結于中。不知車馬今住冷泉耶。華陽耶。秋氣向深。伏惟靜中頤養道體。倍常萬福。日思陪坐春風。而貧病縛人。無以致身於几杖之側。徒自南望而太息也。離索獨學。自覺寸進尺退。奈何奈何。近日李某來講大學正心章。其言槩曰。傳言二節之言。雖主於用。而以經文及章句敬直之義推之。則亦兼動靜看。然後經傳文義。自不相左。盖敬直。本兼動靜工夫。而經文正心。先儒亦有兼體用言者。余云經文。說得渾然。不分體用。而傳文。只言心之用處病者。盖以心無形影。故欲其發處下手。而敬直。卽治病之藥也。今欲兼體用看者。果安於文義。而能無安排之病耶。相爭屢日。終不相下。今其辨說。雖不敢一一錄呈。而願得先生之一言辨破也。近聞具時經諸人獄辭。頗騰傳於搢紳間。具時經向日得談。盡是情外言也。世間毁譽之悠悠。例多如此。可歎。

自秋以前氣候。則因察訪兄得其詳。其後則雖無所緣知而然。聞士友間相傳。則瘴海惡鄕。實非人理所堪處。而先生到彼後道體之康。與昔無異。私心慰喜。盖不勝言。而益歎吾先生大德。處困心益亨矣。近聞水土之疾。微見手足。若爾則醫治一節。不可少緩。而藥路想必不易。區區憂慮不啻若病之在己。所冀幸者。天心悔禍。而近因沈趙事。㐫焰復肆。如火益烈。趙雖不顧時勢。而沈是不過陳私情難安。不知何所忤於時諱而乃爾耶。其餘作事紛紜。聞聽甚駭。其無後段。不能無㓒室之憂。奈何。竊念前昔聖賢垂世之言。大抵皆從窮阨中做出來。如姬易之作於羑里。程傳之成於涪陵。亦一事也。因平日躬行心得而發之文章。以幸敎後學。正先生今日事也。不知先生。亦有意耶。心有所懷。僭率妄達。惶悚之至。所生母幽誌。幸蒙先生矜察而論次。感刻之心。歿何可忘。更有所泣懇者。生母孝養祖母鄭氏。實無憾於終始。今誌中悉撮平生之要。而猶未及此一節。此必出於斟酌之意。而人子無窮之至情所望者。若更以數語添入此一節。以表出之。則實無所餘恨矣。不知矜察否。元本及狀草。已留門下。故不復付納耳。晦奉老窮山。隨分忍飢。與村子尋行數墨。亦足優幸。然方謀入深。不知竟飄何處。日氣若稍暖。則當𮖐足走候。未前倍萬加愛。

新歲伊始。伏惟神理所相。道體萬福。頃者三嘉,金海。次第遞到辱書。伏審土祟一味作苦。不知近復如何。上天至仁而尙不悔禍。此亦天不勝人處耶。苦痛苦痛。所戒文章之學。謹當終始服膺。而然自顧己分。何敢喜文章爲哉。文章固是美事。而累人之志甚矣。且非資近而力能勉者不及。晦之遊先生門者有年。而志氣昏弱。全未有聞。欲去日用。顯然悔尤而未能。每念莊生爲惡近利之說。未嘗不愧怍于中。不敢弛其自勵者。雖不敢以聖賢之事自期。而亦未甞捨聖賢之書。而他求諸子之書。惟韓氏最近道理。故年前一甞看過。而未半卽止。雖不敢喜文章。而亦恐文不博。更無施約之所也。從今益損浮泛。只當以向裏事。爲終身活計。願先生終賜不屑之誨也。朱集工夫。今已卒業否。前賢文字。旣從朱夫子整理過。旨義皆明。則發明朱集疑義者。正先生事也。朱子以爲伊川做得易傳。却是得涪州一行氣力。正道今日也。私親幽誌追補處。發其實事。尤爲約盡。無復餘憾。感刻益深。曾敎入此十六字於盜害處。而元本不曾寄來。不知當屬於何。今更煩從者。竝與狀草而搜還耶。初欲得先生親墨。以爲子孫永寶之計。此又何敢望也。伊昔乞書於春丈。近得紙本行筆處數紙。墨色尙新。奉玩以來。不勝感愴。今敢呈納。不知其空處。辱賜揮染。而大小正草。隨意所便。俾作寓目起敬之地耶。門生蒙宥。實非所慮。卽擬走候寓下。而老人書來。計日相待云。故不敢違意。未免取直道而歸。歸省老人後。卽當爲拜謁計。而十步九回。不覺此心飛越於蓬海之濱矣。萬萬益加調養。以副後學之望。衿中所居。爲老人搆得精舍。不知幸命揭號。因賜小記而侈之耶。丁巳正月日

不審瘴海風土。道體何如。竊惟吾先生大德。處困心亨而神又扶之。盖凡飮食起居之節。必有以勝常矣。然區區憂慕之懷。日以益切。殆廢寢食。古昔聖賢慍羣小遭患難者何限。而何嘗有如今日者乎。然姬聖幽羑里而作易。伊川在涪陵而成易傳。是身雖窮於一時。功實流於後世。今先生廢居無事。以平生所得於心者。著爲文字翼斯文。而兼就朱集工夫。使微辭奧義。開卷瞭然。則後學之受賜莫此爲大。此實先生之事。故忘分僭達。幸先生留意也。近日一種禮論。反爲見阻於時議。不知更以誤禮二字。歸之於誰耶。可笑而亦可見是非之所在也。自餘論議曰生嫌隙。可歎也夫。

與張參議叔涵書三度

[编辑]

阻拜中。頃得陪晤。而私故怱迫。不得從容承誨。殊覺耿結。數日體中何如。瞻溯勤止。晦之今日所遭。非只爲一身利害。則亦何以終默而自安耶。古人論知己。不計年輩長少與親屬尊卑。而只見其心事相通。故韓公作董溪墓誌云。父子間自爲知己。溪卽丞相晉之子也。然則區區之懷。不於兄主畧暴而其誰也。自知性拙。不能俯仰於世。故數十年來。杜門謝交。讀書自檢。冀免有大過。而至於世俗榮達。非但自家斷置久矣。人亦不以此期之。今此薦目。實朝家求才之美擧。而不幸賤名遽入其中。則見者駭然。衆憤羣怒。强唱弱和。招咎起謗。固其宜矣。然而至於云云。則是猶娶孤女而打婦翁者。亦何足介中。朱夫子落職。自謝表云。私故人之財而納其尼女。䂓學宮之地而改爲僧房者。此乃當時彈文題目也。在大賢尙爾。則以晦孤根弱植。爲世賤辱。而處衆所爭之地。雖欲不如此。而不可得矣。此在微賤無甚損害。而獨不爲大官知人之累乎。非但此也。安知收司之辱。不及於吾兄耶。兄主若於從容相對時。陳此事理。俾入一箚。削去條目中。則豈特爲私分所安。猶可以謝衆言。而亦可爲誤擧者之所憚服。如此大人處事之正大光明。誠如日月之改。而人孰不仰之耶。晦亦因此而惕慮改悔。不敢置身於一毫放過之地。漸就敦實。則或不無桑楡之收矣。君子之賜。孰大於是。此則終始感德。不可忘處也。兄主雖未得力於其初。願欲深思而善後也。凡此皆出心腹之言。非姑爲假餙。欲自分疎之計。自哭兒來。神氣喪奪。言不達意。餘可推而諒之耶。

冬雨非常。不審體中起居如何。益不勝其瞻溯。竊聞已卜日搬寓安庄。果爾耶。若爲過冬計。則京居本無寒苦之事。而且曾未有此擧。今乃如此。不知何以。抑別有所爲耶。弟以一家之人。亦不得聞其由。可爲恠歎。在京雖未得源源承誨。然而以頗聞起居爲喜。今忽稍遠。而且以婦姑襄事。明往漣川。自此前期必不易。悵觖益不勝喩。且未知計。更無進退耶。

不審潦炎。起居何如。甚無來往。久未聞候。豈勝瞻仰。思欲陪晤。不啻如執熱濯淸。而苦無運身之物。難致此脚於座前。奈何。今夏絶無以一把淸風相贈者。兄主庶或知此。而亦不記念。其他豈足道也。

與洪監司叔範書二度

[编辑]

近何貽阻至此。兄旣官事無暇。此亦疾病侵尋。勢所然也。只覺神往而已。今兄佩符東𰎟。將告別矣。自此吾之脚。不復出門外地一步矣。吾兄年富且藝。雖處以物重地大之所。而吾見其裕餘。今所得實非試利器之處。亦可歎也。雖然。山郡僻處。歐公甞懇求力請。而其見於書者。不一而足。以歐公之地望。尙不能易得。今兄做仕未久。不勞而自來。意天假兄優閒之地。使之仕而優則學。將作匠石之任於朝廷乎。吾兄常以不能具甘旨。憂形於色者。數矣。以本土之産言之。則華虫剛鬣之悅口者。充官厨而嶺外海錯。兼可致之。則其於奉養。可並水陸之味。亦可以自慰。然則吾友於此。其無所不足矣。第念晦於兄。自謂情莫我厚。故知莫我深。其然乎否。竊覸左右之平日所存。坦易明白。自令人愛敬也。至於居官之際。廉謹二字。爲傳家眼藏。守而勿失。此是當官者之大節目也。旣立大節目。則其爲政也。斯過半矣。惟兄益勉之哉。雖然。不以莊莅之。則吏不畏敬。吏不畏敬。則奸欺生矣。豈徒害於其政也。亦恐爲實德之病也。旣以廉謹自持。又於此大開眼自省。則其於政必有可觀矣。至於施措之當。雖未知何所先後。朱子之治南康也。爲先抑奸吏制豪强。不如是則民被其害。若俗吏之以區區小惠。干譽於愚氓。以圖衒能進取之地。不爲經遠利民之計。此亦識者之所深恥。爲民上者。不可不深念也。抑有一說。楓嶽。天下之名山也。無論貴賤智愚。皆有願一見之心。而彼庸人俗夫之役役塵臼者。自不暇於尋幽之事。雖高人逸士之棲心物外者。往往憚其阻遠。徒勞懸想。多矣。今兄得宰其下。實與仙山有緣。而天與其便也。十考之內。國制旣畢。政成訟息。時當暮春。命小吏理杖鞋。與雲衲一二。搜山探水。自近而遠。由下而上。窮高極深。漸次而至于金剛第一高處。撫蒼旻。臨北溟。詠晦翁登祝融之句。則豪興發處。不覺長風之翼兩腋矣。願兄畧記其時景象。遠寄衿陽病夫。使吟咏而寓懷也。方伏病席。不得就別。畧以此道懷。無掛他眼。

自兄南爾來四箇月。不得一字之問。謂兄忘我之死生。不復置念中。未嘗不南望雲而太息。早起負朝陽。悄然高坐。有人投簡封。見皮書。知自兄來等。開封。心豁目明。如得拱璧。枵腹若充。何等慰豁如之。况審隆寒。政候珍福乎。初意此府。爲嶺南最煩劇。以兄衰年。頗費精神。今聞午後公退。對尊鼓琴優逸。是何恢恢也。雖龎士元之治耒陽。何以加此。歎仰歎仰。此中命脉。能支過幾箇時月而盡也。仁天必欲先劉此無罪之民。奈何奈何。只付之耳。兄府雖遠。必曲救之。俾不至死境。來示難望相救云。落莫何太甚耶。我若死之則家累之托。是誰之憂耶。人道之不可廢者。冠昏也。古人在圍城中。冠二子而明日城陷死。至今稱之。以我今日危迫言之。無危城之急。女兒已過時。故已約湖中士人家。期以明春。而處子赤脫。無以成禮。此則兄之責也。兄之屢典名邑。非止一二。而窮友之一女。不爲嫁送。則何以敦薄俗也。似不俟煩懇。而有所自量也。直令因公再次往來。而以北使怱率。不得來訪云矣。然兄尙未深諳俗態。以此台地位。豈肯臨衡門耶。

與具漣川濟伯書丁丑至月八日

[编辑]

自兄一任東郡。不相聞悠悠之懷。何嘗少弛。未審隆寒。兄字候如何。想對時佳勝。晦杜門粗遣。而旣不能周于德。又不能周于利。不免爲飢歲所殺。可哀亦可笑。然如兄仁厚者。厚享邑俸。而不念呴濡之惠。無乃太薄乎。適家兒往省其外翁之墳於漣川。因其行送此僕鬣。不知果不嚬眉而捐俸濟急否。還覺媿悚。何當際晤。討此多少。

與柳相公尙運二度

[编辑]

暮春淸和。伏惟台候動止萬福。仄聞朝廷復出台鎭關西。方此時虞孔艱之際。豈無賢勞之歎。然而西民實得復借寇君之願。且與其在內而志不得行。無寧出外而澤一方凋瘵之民哉。况西鎭國之重任。而所恃禦外侮者也。使其民親其上死其長。爲國家異日之用。則公私兩不虛矣。竊伏思念。以台之精敏通達。於事之得失利害。無不判然而處無難者。然區區之意。只欲存心於大體。留意於經遠。而無疲精神於細務也。敢以朱夫子所抵劉共甫勤勞惻怛。雖軫於鰥寡孤獨之情。而未及乎本根長久之計。恩威功譽。雖播於兒童走卒之口。而未諭乎賢士大夫之心一言。爲吾台誦之。共甫南宋第一名臣。而朱子尙云如此。則大人事業。亦可知矣。不知台於此。亦以爲然否。辱知之久。不敢自外。畧布所懷。幸恕其僭卛之罪也。大旆何當首塗耶。𤄃遠之際。豈不一欲奉叙。而無緣得其便者。若於省掃之時。或使相聞。則何難鞭牛於半息之地耶。有小私懇。亦蒙銘施耶。自餘非筆所旣。

秋序方抄。日氣向寒。令動止如何。夫馬其已上來否。何當欲辭陛耶。令及弟俱老矣。更不奉叙。而作嶺外𤄃別。則雲樹之懷。何以自堪。不知今有意否面禀。兩障子及一屛風次送納。此是老先生手筆。付之令手者。意有在焉。十分精粧。以爲寶藏之地。如何。更不以弟之鄙。微輕視也。又有一說焉。治民者。當爲爲民經遠之計。不復有隨俗要譽之意。朱夫子爲南康守。復古井田之制。而爲土豪進士吳禹圭所沮破。還朝之後。未甞不慨歎。移書責宰相。不知一二古今之事。爲土豪所障戱。可爲而不爲者何限。向日相對時酬酢之言。正與朱夫子事相類。而土豪則如禹圭者非一。不知令之風力果不爲撓奪。爲密人開出無窮之利耶。况灌漑利民。國之常法。而其功已半而罷云。尤可惜。此非關我事。而甞讀朱文。未嘗不竊自痛惡於禹圭之所爲。故漫爲及耳。此去小錄。是弟外家事。而存齋節義。高幷日月。卽令趙台筵奏。特賜謚。從法理快爲施行。至懇至懇。餘祈歷路。暫叙此遠離之懷也。

與徐相國宗泰別紙書二度

[编辑]

晦布衣賤士也。於當世之名公大人。雖欲趍下風而仰末光。其途無由。是以雖平生尊慕如執事之賢者。亦未敢行掃門之禮。以遂一識之願也。昨歲城南。偶拜淸塵。而其賜誨之慇懃。接顔之欵密。實非賤分所當得者。不謂古人折節下士之美。復見於今日。某之愚陋。雖不足以仰承厚意。然區區所以感鏤於心者。豈有極哉。顧其羞拙之性。疎野之蹤。終不足以備門下之數。而追曳裾之後。故至今不敢見也。今執事居憂。垂及再期。夫慶吊大節。人道所重。不以貴賤而或廢。晦於執事。獨以蹤跡之嫌。廢其所不當廢者。前後傲慢。罪戾多積。雖被棄絶之誅。亦以何辭自解哉。然而仄聞執事或逢晦之親知。則輒加記問眷眷不忘。夫人自踈外而待之益加者。雖古之所謂大度之君子。尙或難焉。今執事乃獨以是施之於晦。晦是何人。終守區區之嫌。而不思所以仰答之道哉。頃嘗一進門下。欲申奉慰之禮。兼以少謝執事眷顧之意。鄙人傲慢之罪。以爲如是而退。則雖從此永辭。私心可無恨矣。適會其時。尊候有愆。名姓莫通。而自外經退。遂於歸路。訪渭叟於南山之下。語其故而悵然也。晦家在江郊。出無驢馬。其勢不可以更進。而亦不可終無一言。故敢以是替布區區之萬一。伏惟執事恕諒焉。仍念執事名位旣高。德望方隆。異日國家休戚。世道汚隆之責。執事雖欲辭之而不可得。伏想讀禮之暇。舍經籍則宜無所用心。其於大人正己之學。亦甞留意否。偶閱朱子書有之。前輩少日粗有時名。晩年出來。往往不滿人意。正坐講學不精。愚每竊觀於當世之大人。不能無是疑。故輒以爲執事獻焉。非儒者而發此言。極知可笑。但執事之所以待某者。旣如是隆厚。晦若徒爲稱謝之意。而終無所效。則亦非所以報答知遇之道。然胸中旣無所有。舍先儒之訓。則終未得其所以言者。是以不避僭猥。煩冒至此。不勝愧慄之至。

晦自喪兒以來。形神日爍。年齡已迫。諸老之疾。萃於一身。而聾尤甚焉。與人相對。不得酬酢。只看其面而已。以此廢人事。足不出門外一步地。而自疎於門下。某官或不知此。而疑其自傲之態矣。頃因徐宗秀。敢以一事禀達于座下。不知果能關聽否。故正郞姜壽男。卽鄙漢外曾大父也。壬辰之歲。爲畿營所辟。與主將殉節于朔寧之戰。先是。以色繩繫其䯻。而戒其僕曰。以此繩驗吾屍。軍敗之後。如其言索之。則身首各處。無以驗其身。只奉其首。歸葬故山。其舍生就義之分。素定於內。而非比勢急事迫不得已致死也。後孫微弱。不能自暴於王庭。湮沒百餘歲矣。日者。趙三宰筵奏此事。特下贈職賜謚之敎。榮光至矣。然猶漏其應行二事。㫌閭及嗣孫除職也。其時同事之臣。褒典旣無所觖。則事無獨殊。而只是陳達者。有踈密故也。朝廷旣許其大。則宜無靳於小者。故已令徐君面禀。而復以書縷。固知猥越。而崇奬忠義。扶植世敎。任世者之事也。不知某官有意否。區區景慕之懷。書難盡道。

迂疎之性。自懷懦㥘。阻拜門下。殆將十年于玆。每想東閤舊遊之處。未甞不引領而太息。不意今者。降屈尊嚴。辱書俯存。而辭意懇到。眷戀平素。有逾尋常。竊仰德彌卲而禮愈恭。位益隆而志愈卑。非所謂公遜碩膚者耶。如晦之鄙賤。何以得此於尊貴者也。感戢之餘。還增悚懼。外家事適會非時。雖不得遂。而亦感掛意之厚。贈謚㫌閭。自是一貫。而恤後則事體似別。何敢有固必之意耶。埋蟄之蹤。無以緣出入筵席之朝貴。只得俟時耳。下貺二編乾魚。雖蒙戀老之盛意。然而豈合百年麁糲之饌耶。

答徐尙書必遠庚戌八月日

[编辑]

晦常日得罪神明。不自死滅。禍延生母。葬禮已畢。奉魂返堂。攀號追慕。何所逮及。雖存視息。無望生全。伏念晦之於門下。雖幸寅綠期會。僅得一二番瞻拜。而庸拙之性。素畏尊嚴。曾不敢通記府之問矣。不意台慈。不以此爲罪。矜憐人子遑急之狀。其病也。饋以藥。其喪也。賻以布。其葬也。圖定窆地。此在親儕。有其一則亦足感激。若此三者之恩。幷在越類超等之人。則尤何以堪承。竊聞以德報德。凡有德於我者。皆所當報。則若是終始罔極之恩。將何以圖塞。是所謂欲爲公子死無所辭而顧無路者。雖然。頑喘不死。幸而免制。則雖任執鞭之役。亦不敢憚勞矣。自餘日夜祈祝者。榮奉之餘。台候起居。若序萬福。謹以書畧道感懷。荒迷不次謹䟽。伏惟監察。縗服人姓名狀上。

與趙相國相愚二十度

[编辑]

天地氣索中。惟菊傲然發榮。對詠有菊同賞之句。懷未嘗不在座下。台亦有意否。有一可笑者。寒苦主人。得寒苦客。出無輿。寒無衣。反令無事漢。致有多少關心事。以類從者眞不虛矣。煩達先世舊業。在古阜地。得台一言。收拾得一二則可幸。曲折此兒當口禀耳。區區望台。只欲爲官擇人。故重言復言不一言者。竊取古人進賢。不進則不止之義。能諒其然否。若不相知之深。言至於此哉。丙戌九月十二日

涉旬阻音。殊覺慕菀。秋陰台體一味康福否。戌亥之交。雷電之作。無異盛夏。染憂𪸥𪸥。况在顯位者耶。終日靜窓。對菊忘言。頗有會心處。雖無酒相屬。猶勝俗侶對。戀德之懷。此時尤甚。而何以則合席而欵晤耶。人言年來。台有善忘之症。其然耶。君子年彌高德彌卲。於兄豈有是也。自量則記性與盛時何如。鷹連近有來處耶。此是雲霄間物。得失無常。有何所惜。而久諾不行耶。此亦非喜獵者。一揚曠郊。快此幽欝。九月

老槐生凉。暮蟬聲切。此時懷風有倍于常。日者車馬往來敎塲之路。與陋巷只尺間耳。只望行塵而馳神。聞日接自衒之客。門外成市。其無損傷神氣耶。記昔同春老先生初到京。賓客紛踏。一日顧謂余曰。意緖怱怱。不如靜居之心泰。以先生涵養之厚尙如此。則今日酬應之煩。深爲台念之。區區之意。拔冗命駕。憑几於槐陰淸風之下。滌去一時煩惱。而兼聽腐儒迂談。以供一塲莞爾之資。亦一快活事。台之居此任不一月。而武弁擧皆欣欣懽躍。俱曰得復見淸明之政。有何處置得宜。而得此於梁楚之間哉。此見厚德君子有容之量。可尙可尙。雖然。無實以繼。則聲聞之過。君子恥之。此武侯之所以求助於參佐。而廣詢衆論。不任己見。進用才能。甄拔沉滯。如山公啓事。則可庶幾矣。前此從容承誨之時。似擧一弁於台。其時豈料台今日當路而然耶。其無私意可知矣。今見台所爲。則似未有深信之意外。雖有所知。豈敢爲台發之耶。反而思之。慙恧悔恨。自訟率爾之罪。然觀夫子所稱爾所不知。人其捨諸之訓。則爲政大體。此外無他法。故釋之者曰。一心可以喪國。一心可以興邦。區區所望於台者。只欲留心爲國經遠之圖。不可徒循俗習。苟免時謗而已。辱知甚厚。望台不欲爲一時名宰。故忘分卛口。亮之否。丙戌秋十三

秋已盡。寒氣漸生。公外起居如何。節序變換。一味阻奉。欝陶難抑。豈不欲一側座下。欵承溫藉之誨。而無以致身。自歎奈何。今夏意不及養菊。無處開顔。禁苑黃一盆。可以借玩耶。雖衰邁之甚。鷹揚志不少衰。前冬旣啓此意矣。命送早來者。則欲付所親。時出觀獵。快此窮愁耳。丁亥九月十七日

久在山寺。音問頗隔。瞻慕勤止。昨才還家。無人不卽伻候。尤可歎也。近日台候一味萬福否。在彼時。崔弁尙亨。以台意來致慇懃。有若平生。亦見台之念我厚。而其人從容慈詳。殊無武夫麁率之氣。可惜其沉滯。台亦知其然否。前書之答。專出玩戱。寓戒深重。自訟知罪。夫子牛刀之戱。子游之對以正。則台旣善戱謔。豈可無一言以質耶。舜之以爲大知。明四,達四,好問,好察邇言。夫子亦曰。擧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君子兼聽幷視。不有一己。則其心正大。廓然大公。信己疑人。則雖存心於公。而滯於一偏。終歸於小智之私。公私之懸。於是分焉。可不愼歟。夫子又曰。吾之於人。誰毁誰譽。如有譽者。必有所試。愚何敢不試而進於台耶。必以爲腐儒迂談而發一笑。然此講學之一端。願留意而深省也。行餘困憊。倩書不盡。

經夏涉秋。闕候記府。自罪不敏。而第切瞻慕。秋霧爲灾。不審公餘。台候起居如何。伏惟神相萬福。竊有所暴於台座下者。晦之犬馬之齒。逾七望八。雖在位者。固當據禮引退。而草莾愚賤。豈敢有一毫冒進之念耶。今者台慈不忍徒死於溝壑。不顧人言。有此除名。豈惟晦之中心愧怍。無以對人。抑恐大有累於公明之政。以是益加悚懼。無一息自安。且有所慨然者。夫子不曰事其大夫之賢者乎。晦雖年紀已邁。一側席末。敬承正大激切之敎。起懦警惛。救得一箇半箇。區區之願也。自此蹤跡。盖有所難便於門下。只自慨歎于心不已也。記昔先生造京時。適晦獨侍坐。先生曰。明日謁聖也。此乃古之視學。盍往觀光。起而對曰。名同實異。而且未學時文。不敢隨人奔走。先生曰。志可尙。而安保其久而不變。晦佩服至訓。終身不忘。而後讀朱子文。使門生後學之仕進者。皆從銓部參選。而戒其要薦經進。晦之初仕。旣非由科。又未參選。而只因薦則大違前賢法門。以是惶懼。前後除命。皆不敢受。以至於此。非敢有傲然自高之心而然也。不敢自外。

昨奉台手書。快讀數次。飄飄若翼生兩腋。乘風高擧。直到漢挐絶頂。西望吳楚之坼。東眺扶桑出日。尾閭之壑。沃焦之墟。領畧于眼底。何其發揚人枯索之懷如是。竊仰吾台大胸襟氣象遠大。與希文先憂後樂之志。相上下。吾知其必有所濟於斯世。益可歎賞。崔乃心肚裏開朗。不是局束者。恥其言之不行。失上下之交。昨年與我書曰。無論內外大小。淸濁甚差。遂絶意從仕。畢生林下。余亦嘉其意。勉以終守矣。今日之除。欲止則不得自由。欲就則有違初心。而自謂受知吾台無愧古人。故發此謔辭。而實無憾台之意。亦無淸塗之念矣。日後相對。則無一毫芥滯。而亦知此友非賤之爲丈夫矣。自餘小小意見。可付過耳之風。昨緣昏未及答。故此縷縷。

朝書鑑否。玆承小札。良以爲慰。乃心許所送書。當致達耳。此友爵祿不入於心。必不以擢拜爲喜。只有一老兄而越千里海。相望絶遠。其心豈可安耶。且以直言之。故斥出於海外。非朝廷優容之道。台於是似不免人言矣。可惜。此中空匱方急。何以𮖐粮遠遊耶。惠付兩物頌感。而第以顧念頻數爲愧也。

昨以一書奉慰矣。其果登徹否。憂慽之餘。台體如何。瞻系區區。此中東遊之計。只恃方伯之助。而不過私通兩邑。使之助其粮太而已。兩邑之宰。平生聲聞不相及者。豈肯出力曲副。中路必有顚沛之患矣。量此筋力。若過今年。則有所不足。故不計前後。發此妄計。可笑。朴注書聖輅。不察鄙言之不見信於台。昨日。來懇私情。今復有一書來。而其辭意有足感動人者。弟亦深知其父之病有復發之漸。將欲謝官醫治。而貧不能措藥餌矣。人之爲親事。拒之非忠厚。故不暇顧煩瀆之嫌。而並呈原書。其可憐而垂察否。朴金吾起祖聖輅之父之有氣槩遠出流輩。台亦知其然否。犯此出位之戒。悚悚。此書凡三度。而辭意大同。故二度削之。

昨進承誨頗穩。殊可慰。而然台居終是不從容。未盡所懷。亦覺𪸥𪸥。存齋事。得蒙印可。不但子孫感刻之私而已。實崇節義振頹風。大有補於世也。存齋學問。遠有淵源。與寒江諸先生。早爲道義之交。熟講忠孝之義矣。當日受命守城。臣死於君。子死於父。妻死於夫者。只是平日此箇義理。曉達家中。自能當事就死。各盡其道。非一時勢急事迫不獲已之致也。此事皆載三綱行實。豈不偉然哉。前哲所立。雖甚卓爾。後賢若不左右之。則不難爲沉沒。願台勉之也。趙公宗道。亦入危城不去。旣非受命于朝。又不倡卛義兵。而與存齋同死生。不知其義何在。安知一時不爲存齋忠義所激。許友以死耶。此亦奇矣。而若視以存齋之所爲。則不啻爲別矣。當時任事之臣。擧實聞奏。褒崇之典。不及於趙。愚伏親經其事。而及銘墓道。無一辭及趙。則其時事。豈不較然。而爲後世取實之地耶。今之議者。不察義之大小。事之輕重。雙擧幷稱。混同無別。可謂謬戾矣。唐之張許。事同義同。而後世所稱。先張而後許。景賞之意。尤重於張。以韓公所叙中丞傳後見之。則可知矣。他日登對時。分析明奏。使世曉然知兩公所就大小不同。則不勝幸甚。今復送其宗孫。使之詳達曲折於座下。幸進而聽之。

伏惟新正。台候神明扶相。百福來臻。台於今日。收拾師門子弟至矣。然前後入銓。一不擧論尤齋子孫。人或以此疑台所爲。弟之愛台。不能自已。雖致台之不以我爲快。而此一事不許則不止。願大動心而着意也。弟之爲台。非如時人唯唯而順旨也。深念至可。

數夜台候如何。弟猝處冷室。欲生大病。亦可苦。昨聞子九所傳之言。不勝愧悚。前書所答。意以爲發於一時戱言。何乃相疑至此耶。恢張公道四字。常所奉勉於台。而反不信我。求之古人交義。豈不歉然。可惜其有才。緣此率爾。不免見屈於公正之政。奈何。欲面奉討。無以得便。煩此仰陳自訟。

頃日。因人聞王子第宅。以公一言。命撤其役。嗚呼。至誠之格天。有如是夫。昔者唐文皇。修洛陽宮闕。以備巡幸。以魏貞公之風力。不敢爭之。而因張玄素一疏。卽爲之罷。魏公聞之。歎曰。張公論事。有回天之力。可謂仁人之言。夫人情。爲子孫慮。無貴賤之殊。而人所難言。則今日事視文皇所爲。緊歇甚遠。以此言之。則公之回天之力。實有加於張公。竊瞷公之平日論事。言不出口而誠心藹然。嗚呼。天下之事。未有誠而不動。誠者。萬事之根柢也。國以得人爲本。而誠心求士。典選者之任也。今錄去張朱二先生之言。願揭座右。以公至誠存心體行。則本源正大。而無一毫私蔽。巖穴畢擧。無一賢或遺。不但滌去流習之弊而已。實國家無疆之福也。願公留心焉。

洪友子九進候座下。來言台顔光敷輝勝常云。不勝喜忭。近日苦暑。調體如何。前書以弟之過飮致傷爲慮。不覺發笑。此豈是好杯中物者哉。子九送來杯壺。色甚明㓗。故置座前。愛撫耳。見者不知。而疑我愛酒。世間事無虛實如此。故人情貺久斷。將何所得酒耶。病困伏枕。聞台感觸外風。大寒戰證甚惡。不覺驚起。神魂散亂。不能自定。欲趍而省。則無氣力動作。日送兒子候問侍者。漸向佳境。日勝一日。幾乎復常云。非神明扶護。則勿藥之慶。若是其速耶。喜躍于心。無異自身之脫沉疴。奉賀之餘。復有一說。引病丐閒。歸田養眞。蕭灑送日月。以爲晩節之保。則濁世之所歆動。後人之所景仰。士君子立身名節。孰大於此。尋常愛敬台。無不至此。一着心自𪸥𪸥。想大病之後。神氣自新。仍賀帖倂及此。自知猥越。强筆胡草。辛卯正月日

旱炎如此。匀候動止如何。不勝瞻慕。不知將以何日出而應命耶。觀此旱勢。農不順成可知。莫非大臣憂責。爲匀深慮也。頃日下詢之意。怱率奉答。自以爲罪。輔君德。救民瘼。皆是輔相第一件事。操存此心。終始不懈。則國事可望。而竊伏聞近日處分之間。乾剛太過。爲大臣者。當以正承之。不徒順而已。至於民瘼。則不一而足。難徧以尺牘擧。日後若得邂逅之拜。則從容奉禀。然而愚賤之見。大違於時意。終歸於腐儒之迂談而已。且念爲國之道。當以收拾士類爲先。今日士論携二。各自爲心。而至於愛君憂時之誠一也。在上者無一毫私意。而誠心開導。則孰不囿於吾之德化中耶。安石以執拗愎强之性。媢嫉一時賢士大夫。而至於程伯子曰。伯淳忠信底人也。忠信之感人。若是其深也。公之天質忠信。而兼之以學。上告下陳。血懇感人。則士論信服。莫我相違。朝廷之上。將見濟濟之風。而庶不負吾君爰立之德矣。昔年孝廟時。尤齋承召入國。登對之初。首啓被譴之人。皆得快從。有死而得復官者。金弘郁是也。其餘卽叙拜舊職。卽李應蓍五六人也。當世士論翕然。皆有鼓舞意。其奈天不祚宋何。卽今豈無可言。而言不敢煩。台亦念之耶。此一擧。歎服者必多。其於補合之道。庶爲一箇半箇之助矣。久病沉淹。神思昏耗。不能盡懷。

時氣向熱。匀候起居如何。不勝瞻慕。今台入閣。公議皆賀。而某之獨爲台深憂者。盖以任大責重。難副其實故也。兩老病餘。期一合席。叙究相眷之懷。此亦不可得。奈何。從今不但賤迹自絶于門下。尊貴者豈肯屈駕於陋巷哉。鄙生於世。更無相知。不如深入窮山。作一向壁僧耳。士能幾巡來候座下耶。此則一不相問而去。榮塗之變人。乃如是耶。可謂歎息。鄙病有復發之漸。下部兩末。浮氣大發。危哉危哉。奈何。

畏暑灼人。如在洪爐中。陶匀之餘。燕居寢食之候。如何。雖在垂死中。區區愛慕。不能暫弛。鄙病已無可言者。無尺寸之膚不浮。飮啖數匙下咽。則腹欲綻裂。雖欲謀生。何可得也。昨來熟生鮑非時物。益可珍感。觀匀爲鄙生所爲。皆發於誠心。無一毫作意。雖骨肉兄弟。何以及此耶。生死感恩。不敢忘也。死者人所必不須慮。而平日心行。俯仰無所愧。則浩然而歸。而唯是𪸥𪸥于心中者。家姪事也。匀意若有不信然者。命矣夫。奈何奈何。病甚氣短。辭不盡意。餘付兒子口禀。六月

與朴泰三書己丑九月日

[编辑]

秋序已抄。寒氣漸緊。侍奉外字撫之候如何。瞻想無時不勤。聞南中失稔頗甚。不知何以料理。濟活斯民耶。爲之奉慮。到官後。數寄信來聞。政令淸簡。蕭然無事。一島之民。歡欣自樂云。可謂不失所望矣。姜進士啓溥甫。曾聞其名否。屢經泮宮齋任。以文名雅望。見重於士友中。不幸荐罹大故。貧不能供饋奠。孝子情理可矜。有事彼中。千里跋涉。若事有關於官家。拔凡曲施。不使見敗而還。至祝至祝。此非私情之懇。於此友。勤懇之意。庶幾量察。

與李敎官書丁亥九月日

[编辑]

淫潦涉旬支離。玩繹之餘。動止如何。戀渴戀渴。從者自𰎟還寓幾日耶。喪慽以來。憂愁欝結。無處開懷。思欲一聽警覺之論。豁我心胸。一造寓下而不免題鳳。尙今浩歎。此去別帖。南友崔乃心之書也。此友久居林下。不免鄕態。凡百所懷。不直達銓相。不察此漢坐地。而欲藉此周旋。不知世情乃爾耶。可笑。欲仰禀此意於仲府台監。則恐犯越分之罪。欲中止則朋友之托。不可虛擲。顧念兄之於梁友。義則同門。情則朋友。同門義重。朋友情厚。爲此友憐其窮餓。必不淺淺。而且知其爲人無如兄之深。故轉呈崔友之書於座下。其可否進退。惟在兄財處。而此何敢容喙於其間耶。當俟日氣晴快。一造叙此襞積。不悉。

與張震煥書庚寅十二月一日

[编辑]

春夏間久留京第。而一不枉訪。一家情理。豈容如是。甚歎甚歎。聞近奉嫂主。團會和樂之慶。有倍常時。不勝奉喜。此中自夏間。苦濕熱之患。尙今未差。而聾病復劇。語音不通。雖曰老人常病。而胸中欝欝難堪。若干臧獲在境內者。貢饍全廢不爲。今此專送殘奴。此奴婢等捉致官門。嚴示威令。依牌子。一一收捧封授。此奴無使中間用奸。如何。餘究別紙。與晉士相議而善處。至企。左右在官時。鄙家事。若不着實施行。則其他可知。紙甚艱。倩此不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