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記言/卷三十六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三十五 記言
卷三十六
作者:許穆
1689年
卷三十七

東事外記五[编辑]

黑齒列傳[编辑]

黑齒者。東海蠻夷之國。在滄海東浡海外。亦曰日本之倭。秦始皇時。有徐巿者。請與童男童女五千人。入海求三神山不死藥。爲黑齒別種。前古有桓武者。謂之桓武天皇者也。長子孫傳其世。月十五日以前。齋戒禮天。不預朝聘討伐。凡出令之事。有關白主之。其令於國中。稱明敎。畏懼如國君。關白者。其貴臣。執國命者也。

黑齒。古無姓氏。至齊,梁時。山城州主允恭者。始稱姓氏。藤氏最先。平,源氏次之。桓武子孫。爲平氏,源氏云。三姓皆大。而源氏最盛。源賴朝父祖以上。多貴臣關白,將軍者。源氏有六族。有淸和源氏者。有太和源氏者。有本源源氏者。有鎌倉源氏者。有新田源氏者。有足利源氏者。皆本貞純親王。而太和族類。以賴信爲祖。本源族類。以賴親爲祖。二族多貴人。以故稱。賴親生賴光,賴義。賴光生義家。義家生爲義。爲義生義朝。義朝生賴朝。賴朝生賴家,實朝。實朝十三世。有道義號鹿松院者也。道義三世。有義成。義成生義政。大明成化間。稱國王者也。

家康者。義政十一世孫也。家康沈毅多智。善用兵。與平行長相持關原。行長兵七十萬。而家康兵二十萬。家康乞降於行長曰。束縛之。俘擄之。流徙之。皆惟命。行長固已輕小家康。得此而益驕卒惰。家康分其軍。令一軍。急絶流渡兵。先據上流。自領一軍。乘其不戒。從下流。直衝行長軍。行長軍亂。與水上軍因合擊。大破之。行長死。

家康欲攻秀賴。大板城險兵強。與秀賴約爲媾好。陰以奇計。燒其城。遂滅而代之。初。平,源氏各擧兵爭強。至賴朝。兵益強。萬曆中至秀吉。秀吉貌類狗。自以貌應圖讖。負其強大。謂天下可兼而有也。先言假道。掃境內伐朝鮮。連勝之。至平壤。爲遼左兵所擊破。又大敗於稷山。時帝大發兵征倭。前後徵發南北官兵二十餘萬人。旣勢窮。又與鮮兵。大戰於洋中。再戰再敗。其年秀吉死。而秀賴新立。國人內叛。家康因擊滅之。

黑齒七道六十一州六百十一縣。東極陸奧。西盡肥前四千一百五十里。南極紀伊。北至苦挾八百八十里。三步爲間。六十間爲町。町置吏。以町計田。其田一百二十八萬一千九百四十町。以町出兵。

其俗信鬼神。事浮屠。男子削鬚髮。婦人委髮。男女皆服襖子。貴人漆齒。婦人亦漆齒。故曰黑齒之夷。跣足赤頂。膝行匍匐爲恭。無拜禮。性善淫巧。奇技貨物。與南蠻夷雜種。通商賈爲利。通國輕死。好擊刺。薩摩風俗。最強暴好殺。

陸奧產金。幡摩產銅鐵。肥前之矛。鳴濩,尾長之劍。二豐之函。北陸山陰之皮革。其嘉木異卉。盧橘,椶櫚,枇杷,蘇鐵。無虎豹。

陸奧之外蝦夷。蝦夷之外野人。界泥濘四百里。一岐以東。皆童山。草木不生。白山無人居。一千四百里。自馬島至赤關。其間三大海淡路。東南海道。大陸諸州。皆有小洋海環之。赤關五百里大板。大板東七百里岡崎。有金絶河。河廣十里。其北富士山。黑齒鎭山。至巓八十里。其上有泓。盛夏有雪。駿河州者。家康舊都。據巖阻絶險。海岸皆棧道。富士南麓菊嶺,石嶺,金谷。其水急流至此入海。箱根嶺險阻百里有小田原。北條所據。負固不服。秀吉伐而幷之。二百里江戶。據其巖阻。六鄕,黑田之會。家康始都駿河。後遷武藏。源氏三遷至此。我出塞。水陸四千里。至江戶。

黑齒三大都。其一山城州。最舊遠。自允恭以先。不可知。其地沃饒。據河海之衝。舟車輻湊。街衢通達。其二大板。據河阻海。一曰難波。雉堞如山。引河爲壕。可謂金城湯池。此秀吉西都云。其三江戶。沃野千里。險阻四塞。眞天府之地。北至陸奧。西至山城州。皆千餘里。爲三都之上腴。國中諸酋長用兵爭強。互相呑噬亡滅。而源氏獨長久累百年。非特智謀使然。地利之固也。

九州四方風氣各異。聲音,謠俗,嗜欲不同。況海外絶國。聲敎所不及。狗嘷鴃舌之域乎。然其喜怒哀樂善善惡惡。其性均也。今日本之倭。求儒書。問俎豆禮俗。可謂蠻夷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