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記言/卷四十三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四十二 記言
卷四十三
作者:許穆
1689年
卷四十四

許氏先墓碑文[编辑]

贈崇政大夫議政府左贊成兼判義禁府事,五衛都摠府都摠管行典艦司別提,宣敎郞府君碑。[编辑]

公諱橿。字士牙。姓許氏。孔巖之世也。高祖諱扉。襄陽都護府使。曾祖諱薰。陜川郡守。祖諱瑗。義盈庫令。父諱磁。議政府左贊成。母李氏。貞敬夫人。太宗長王子讓寧大君諱禔之三世孫也。明武宗正德十五年二月公生。博聞強記。潔身高行。先贊成公當乙巳事。以良善多連死。每爲上言之。用事者疾之。卒以譖見放。心憂懣。歿於北邊之洪原。公哭之三年。以善居喪。除典艦別提。任公說語公曰。汚俗爭名。淸士恥之。公卽謝去。遊江湖四十年。今公歿將百年。有耆耇長老猶稱說西湖處士。而陶山李文純公追和公遊西湖絶句。作小序言。公志行云云。七十三歿。作歷代史鑑三十卷。墳墓在漣西世葬令府君墓後。公歿之後八十年今上元年。孫穆爲右議政。推恩公追爵左贊成。宜人姜氏爲貞敬夫人。夫人墓在後。夫人籍晉州文良公希孟之後。而順天都護府使台壽之孫。金文敬公安國之外孫也。夫人少於公三歲。而後於公十一年。八十一歿。夫人旣族大而舊。彌年壽考。大家遺風餘敎。家法古事。至今在子孫者。皆夫人之敎也。有三男一女。男喜,亮,喬。女適宗室春城正偉。亮萬曆十六年進士。喬。初仕宣祖世。官不顯。終抱川縣監。追贈領議政。喜子冕。亮子厚。尙衣院正。喬三子。穆。右議政。懿。松禾縣監。舒。寧越郡守。庶出子女五人。操,安。皆無子死。達今年六十。順。以武科。未入仕而死。女繕工監役權復吉妾。冕子翼。二壻。嚴協,李以健。厚子翅。二壻。申㬊,宋孺微。庶出子羿。又二壻。洪尙亨,金行遠。穆三子。翧,𦑘,翿。𦑘。安峽縣監。二壻。尹昇离,鄭岐胤。岐胤內資寺直長。庶出女二人。壻。李溟懿。妾子三人。皆早殀。次子翕。娶妻居靈光。舒。四子。羾,翀,䎁,䎘。羾。武科。嶺南右節度虞候。䎁。恭陵參奉。二壻。沈根,趙泰胤。權復吉一子。穫武科。未入仕。翼子戩。早死。其妻朴氏。以節行。孝宗時旌表其誾。

祖妣貞敬夫人姜氏墓碣陰記[编辑]

祖妣姜夫人。籍晉州姜氏。九世。七公,一學士,一都護。自高麗末門下侍中昌貴。文敬公君寶,都評議司事蓍,政堂文學淮伯,戴敏公碩德,文良公希孟,右議政龜孫,順天都護府使台壽。自文良公以下。高,曾,大父三世。皇考諱復。早世。夫人長於母家。金文敬公安國。爲外祖也。嘉靖二年癸未十二月十五日。夫人生十四年丙申。歸于我王父別提府君。府君諱橿。字士牙。實爲左贊成諱磁之冢婦。時金安老用事。贊成公出黃州二年。及十六年文定垂簾。而贊成公五十六。卒於洪原。後二十三年。貞敬夫人李氏八十五卒。又十九年。別提府君七十三歿。夫人已七十。至十一年五月二十六日。夫人歿。自嘉靖癸未。至萬曆三十一年。爲八十一歲。夫人族大而舊。壽考益尊。凡大家遺風餘敎。先古分族別宗。夫人歷傳古事。親戚子孫。皆就聽焉。夫人歿七十三年。孫穆上之元年八十一。爲右議政。推恩先代。夫人爲貞敬夫人。夫人歿之時。穆才九歲。長男喜。生冕。皆早世。次女適宗室春城正偉。我康靖王諸王子。益陽君之孫也。無子。次男亮。萬曆十六年進士。亦早世。生厚。尙衣院正。少男喬。抱川縣監。追爵領議政。生三男。穆。右議政。懿。松禾縣監。舒。寧越郡守。又有庶出子女五人。操,安,達,順。順。武科。未入仕而死。女最長。繕工監役權復吉妾。

贈大匡輔國崇祿大夫議政府領議政兼領經筵,弘文館藝文館春秋館觀象監事,行通訓大夫抱川縣監,楊州鎭管兵馬節制都尉府君墓碑。[编辑]

公諱喬。字壽翁。又字維嶽。姓許氏。本陽川人。庫令諱瑗之曾孫。左贊成諱磁之孫。贈左贊成諱橿之少男。母贈貞敬夫人晉州姜氏。中古相肅獻公龜孫之曾孫也。明穆宗隆慶元年八月二十一日公生。少受業於守庵朴枝華先生。先生。花潭徐敬德先生之弟子也。先生八十餘。聰明不衰。公請問修鍊之術。先生曰。有遺世獨行之士或爲之。非學者之先務也。不言昭敬王二十五年。有倭寇。國大亂。先君子避亂峽北。七十三而歿。歸殯漣上。時兵革不及兩湖西境。太夫人七十餘。而親戚家累孤寡百口。轉客湖右。勤身備物。返而營葬。觀者歎息曰。善乎。孝子之葬親也。萬曆二十六年我昭敬王三十一年。公三十二。有宰相金公命元薦其行能。除軍資參奉。時賊旣退。南北官兵皆集京城。公分掌匪頒軍食。累轉司贍濟用奉事直長。爲判度支所不悅罷。二年。太夫人八十一而歿。旣三年。爲義禁都事。遷繕工直長。明年。昭敬王薨。掌凡輴欑諸小事。旣殯。以疾改閑寺。爲內資直長。供薦羞豆實。至卒哭。明年。以司憲監察。爲陽城縣監。邑稱治。一年移高靈。陽城百姓。上書都堂乞留。不得。高靈。有僞訟者。退而語人曰。明法禁僞。果有若人。願一見而謝之。傍縣有殺人者。有有力者持之。久爲疑獄。公爲推官。鉤問兩造。殺人者。詞服。而其仇者。流涕叩頭。郭公再祐聞之。歎曰。後世必有陰德云。四十六年。公五十二。爲居昌縣監。時有大獄。許公曄已歿。而其子孫嘿嘿連坐當死。公以前世舊義。至都下問禍難。皆免死。流海島。握手泣謝。託其妻子焉。三年。移山陰。前爲倅者。用事者之橫子弟也。百姓苦之。公至則峽中父老相喜曰。乃今復見古太守之治也。天啓三年。公去山陰家居時。國有反正之事。李文忠公復入相。公私相見曰。雖功業蓋世。淸士恥之。相國改容歎之。語人曰。東崖公有子孫如此人云。仁祖四年。有啓運之喪。尊崇之禮未擧。而猶用輴欑而殯。疑其制。以爲先王之殯。掌工作者。某也。召問之。謝不對而去。十二年冬惠陵之葬。公爲抱川縣監。供橋梁小祀之牲。嘗有疾而劇。其十二月二日。歿於官。壽六十六。疾病。戒不肖曰。布衣而殮。葬先人之次。足矣。敬受之。毋違已化者心。以明年二月。葬漣上族山北隴。李文忠哭之曰。撫恤宗族。至誠不怠。吁其仁也。歷典七邑。棺殮無物。吁其貧也。上不負賢祖考。下又有賢子姪。浩然返丘隴。如是而足矣。公歷治七邑。無一營立產業。常鼓琴。樂稀音古調。有時撫琴歎曰。平生自期如古人。老無知己。干斗筲之祿。與衆人同趨。平生甚慙。敎子弟。必曰。見利思恥。聞義必勉。毋自辱以媚人。每過朴枝華先生舊閭。必下馬曰。少時趨敬之地。老而不敢忘也。有僕隷死者。必解衣具棺。謹其葬埋曰。不足酬服役之勞。衿川時。從兄有子女死。出殯於江上。不肖以久病不視殯。隣有客邀相語。歸則責之曰。一門之內。哭泣如初。非不得已。不出。不肖聞命竦然。至今老死之年。訓戒在耳。不敢忘者也。夫人羅州林氏。外祖禮曹正郞諱悌。不肖兄弟三人。不肖穆最長。公歿今四十四午。穆爲右議政。推恩。公追爵領議政。夫人爲貞敬夫人。次懿。松禾縣監。又次舒。寧越郡守。庶出子女五人。男操,安,達,順。順。武科。未入仕而死。女最長而爲繕工監監役權復吉妾。穆生翧,𦑘,翿。𦑘。安峽縣監。有二壻。尹昇离,鄭岐胤。岐胤內資寺直長。懿有妾子三人。父亡而二子連死。中子翕。以寄贅居靈光。舒生羾,翀,䎁,䎘。羾。以武科。爲嶺南右節度虞候。䎁。恭陵參奉。壻二人。沈根,趙泰胤。權復吉子穫。又以武科出身者也。

先妣貞敬夫人羅州林氏墓碑[编辑]

先妣羅州林氏。東都大尹諱鵬之曾孫。關西節度使諱晉之孫。禮曹正郞諱悌之女。大司憲贈領議政金公諱萬鈞之外孫也。萬曆三年二月三日。先妣生十五。歸于先考許公諱喬。字壽翁。萬曆末。累官大嶺之南。有遺愛。卒無顯者推挽。終抱川縣監。當崇禎五年十二月二日。其後十六年七月十日。先妣歿。又二十八年。不肖穆當上之元年。拜右相。推恩三世。先妣爲貞敬夫人。穆不孝。不能生養以禮。今父母皆歿。雖祭以五鼎之饗。又誰爲悅。不肖兄弟三人。穆,懿,舒。穆。右議政。懿。松禾縣監。舒。寧越郡守。穆生三男二女。男翧,𦑘,翿。𦑘。安峽縣監。二壻。尹昇离,鄭岐胤。岐胤。內資寺直長。又妾出女二人。壻李溟。懿妾子三人。二人早死。其次子翕。娶妻居靈光。舒生四男二女。男羾,翀,䎁,䎘。羾。武科。嶺右節度虞候。䎁。恭陵參奉。二壻。沈根,趙泰胤。先妣慈仁好施。雖親子孫。未嘗加姁姁之愛。疏親遠屬。待之如一。至於妾媵婢僕。亦未嘗察察爲苛。故無怨於人。而恩亦不衰。初喪之日。隣里莫不出涕。僕隷嘗老而歸。聞訃來哭。有千里而至者。先考嘗稱之曰。有德者必受其報。先妣耆耋之年。凹頂童髮。恬靜少爲。起居不衰。至臨歿之年。每晨則盥櫛洒掃。居處必莊。衣服必整。器用必潔淨。令侍側者。不許間出。死生大變。必有前兆自知者然耶。嗚呼痛矣。先妣壽七十三。而墳墓。在連西先考墓右隴。南向爲封。

貞敬夫人全州李氏墓銘[编辑]

細君姓李氏。宗姓故相文忠公諱元翼之孫。完善君諱義傳之長女。母順興安氏。我昭敬王三十年十二月辛酉。細君生。十七。爲吾配。與吾居四十一年。吾事親奉祭與親戚交友。細君無不順適吾意。細君平生落落不苟。無一婦人媚細態。吾家貧。細君不以貧窶累我。我故無他故。日讀古書。上自唐虞古文。下及百家。得古人之旨。吾初仕顯仁元年。細君勉之曰。昔吾家先相國。非不欲子之仕也。賢子之志。故終莫之強也。吾應之曰。諾。上之四年二月戊申。細君死。年五十七。凡知我而來弔者。莫不曰喪其良配。其四月己未。葬我漣上族葬。細君死之二十三年。我八十一。而上之元年。大拜爲右相。以恩例。細君爲貞敬夫人。子男女五人。長男翧。年七十。𦑘。爲安峽縣監。翿。四十一死。二壻。尹昇离,鄭岐胤。岐胤。內資寺直長。翧子恦,惇,㥳。壻李震夏。翿子恬,忭,愉,怡。岐胤子重履,重益,重謙,重恒。尹昇离旣早死。而其壻李絿。又早死。有一男一女。壻閔昌周。稚子彭。絿死之時。才一歲。孤孀可憐。塚銘曰。

穀之懽其宜。死之戀其悲。簡潔之風。方正之規今其已。而銘其塚。報相知。

亡子通德郞翿墓碣丙辰[编辑]

翿。右議政許穆文父少男。本孔巖之世。母貞敬夫人李氏。與國同姓。太宗後七世。而宣祖相文忠公元翼之孫也。天啓十四年。翿生。有同宗靑山縣監晭。世祖名臣忠貞公琮四世孫也。無子。翿生一年。受之襁褓而子之。翿生四年。所後母韓宜人歿。十年。所後父靑山公歿。十八年。所後繼母李氏歿。十九年。本生母貞敬夫人歿。旣早失鞠養。十五六年間。父母之喪九年。重憂積疾羸瘁二十年。四十二死。受氣薄。其命險釁。卒至殀折。性簡率無華。與人不置表襮。恥不義若浼己。篤於奉先。今亡矣。妻榮川郡守任濬女。生四男一女。長兒恬。才十八。新娶黃氏女。嗟乎嗟乎。吾老無餘日。無父數兒。其育養其成長。天也。

作氣化。一日閑坐無事。此身化爲氣。至寒木丘原。其下洳沮。枯荻蕭蕭。寂寞悽愴。無所止而返。則蘧蘧然本身也。因不樂良久。心自語。老人歸化之兆然也。五六年前。亦嘗有此變化。仲弟客死宜春。訃至。兄弟一氣。死生之變。前知如此。今又如此。未久翿死。心虛則前知。釋氏六通之術。儒者不言。然心靜則虛。虛則明。外事有時前知。有此理。其要在無感於物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