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記言/卷四十八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四十七 記言
卷四十八
作者:許穆
1689年
卷四十九

四方二[编辑]

南北道風土誌[编辑]

安邊。唐時靺鞨。旣幷沃沮。寘定理,安邊二州。定理州。後世因革無傳。安邊州。高麗改登州。誌曰。在宜州南。宜州今德源府。安邊之名。最舊遠。今爲安邊都護府。

北界之地。鐵嶺以北。至豆滿江千里。古沃沮之域。或曰置溝婁。東濱浡海。自挹婁南至獩貊。又有東沃沮。又南沃沮。在獩貊之外。漢之滄海郡也。挹婁。肅愼氏之別名。

高麗初定女眞。拓地浸廣。以鐵嶺爲界。女眞。靺鞨遺種。高句麗部落。睿宗二年。遣尹瓘,吳延寵。擊逐女眞。至先春嶺。立石記功以爲界。置九城。曰咸州。今咸興府。曰英州。在蒙羅骨下。曰雄州。在吉州火串嶺下。曰福州。古禿魯兀。今端川郡。曰宜州。在定州南。公險鎭。在會寧府蘇下江濱。女眞強四年。悉還其地。後柳仁雨復置和,登,長,定,預,高,文,宜八州。後又沒于元。恭讓二年。我太祖定北邊至豆滿江。置孔,鏡,吉,端,靑,洪,河七州。

太祖七年。以斡木河。國祖王跡所基。置慶源府。後女眞寇邊。移府於蘇多老。女眞復入寇。又移府於富居。增置寧北鎭於石幕以爲塞。

斡木河。後爲童孟哥帖木兒所據。兀狄哈擊滅之。

世宗十六年。以金宗瑞爲都節制使。復孔,鏡古地。移寧北鎭於伯顏愁所斡木河西北。當賊路之衝。而斡朶里遺種所居。置大鎭以塞北門。復置慶源府於會叱家。增築孔州古邑城。以豆滿江爲界。

斡木河。胡語吾音會。直豆滿江南。今會寧府。會叱家。今慶源府。石幕富居。今富寧古邑名。石幕。今富寧府。龍城。古鏡州北境。寧北鎭。今鏡城府。其築城疏。有曰。龍城。無山川之阻。實四散之地。富居石幕。皆非疆域之處。賊滅之後。布置城邑。爲萬世之利也。自虞川三江。西至禿魯江萬年。自博平古和州。北盡靑河九百里。皆肅愼氏之地。

世宗二十三年。置茂昌,閭延,虞芮,慈城四郡。世祖元年。罷四郡。虛其地。以絶胡。靑河以外。忽剌溫兀良哈。婆猪雜種。

肅愼氏。東濱浡海。西至寇漫汗深山之地。夏則巢居。冬則穴處。無牛羊畜猪。食肉衣皮。有𨚷常木名。中國有聖人爲君則生。其俗貴壯賤老。以無憂哀相尙。有石砮,楛矢,皮骨之甲。檀弓三尺有五寸。楛矢尺有咫。周武王時。貢楛矢,石砮。周公旦輔成王。復入貢。其國東北出石砮。取之者。先禱鬼神。

扶餘。其地連獩貊。今北界肅愼之地也。其俗好勇強。其法殺人者死。沒入其家。盜一責十二。男女淫。婦人妬者。皆殺之。有軍事。則殺牛祭天神。用其蹄占吉凶。蹄解者凶。合者吉。史記龜策列傳曰。四夷各異卜以決吉凶。此也。四夷嚴祀鬼神。凶奴人祭。金人大會蹛林。馬韓祭蘇塗。肅愼氏先祝石砮一也。

唐書曰。沃沮。在樂浪東肅愼氏之地。出善馬,貂豽。今太僕置畜牧六於和宜之間。

靺鞨。本粟靺鞨。高句麗別種。其酋祚榮引弓數萬。幷扶餘,沃沮,弁韓,朝鮮地。唐開元中。去靺鞨。稱渤海。以肅愼古地置上京。獩貊古地置東京。沃沮古地寘南京。後渤海爲東契丹。

人事古今之殊。治亂興亡之故。其變無窮。而風氣俗尙。人物所善所好。大體無變。沃沮之質樸強悍。扶餘,靺鞨之喜勇強嗜欲。蓋北俗同然。

詣遠方政俗與其上下之志。誦遠人傳道古事。辨其丘陵原隰與其山澤之名物利害。而詔之致其珍異。

通其財利。同其權衡度量。除其怨惡。

致方貢遠物。厚其送逆。德博而威廣者也。

關西誌[编辑]

朝鮮九域之地。在海隅。燕齊之外。初無君長。有神市始敎生民之治。民歸之。神市生檀君。居檀木下。號曰檀君。始有國號曰朝鮮。朝鮮者。東方日出之名。或曰。鮮。汕也。其國。有汕水。故曰朝汕。都平壤。堯立二十五年。後徙都唐臧。儒州有唐臧京。麗史以爲檀君氏之國都。商武丁八年。檀君歿。今江東縣。傳說檀君塚。

或曰。檀君入阿斯達。不言所終。

泰白,阿斯達。皆有檀君祠。

檀君傳解夫婁。爲北扶餘。禹平水土。會諸侯於塗山。解夫婁朝禹於塗山氏。解夫婁母。非西岬女也。解夫婁禱於鯤淵。生金蛙。貌類金蛙。命曰金蛙。解夫婁傳金蛙。金蛙徙迦葉原。爲東扶餘。金蛙末。秦幷天下。

金蛙悅優浡水之女。感日影照身。生朱蒙。朱蒙。善射之名。有少子溫祚。朱蒙,溫祚。爲句麗百濟之祖。

金蛙傳帶素。帶素與句麗爭攻伐。有北溟怪由者。請從擊殺帶素。大霧七日餘。兵猶力鬪。句麗國君無恤。潛師遁歸。至孫都頭。降句麗。東扶餘亡。當莽之世。五世二千年。

金蛙之世。殷亡。殷亡。箕子至朝鮮。殷民從者五千餘人。詩,書,禮,樂,巫,醫,卜,筮,百家技藝皆從之。周武王因以封之而不臣也。都平壤。始至。言語不通。譯而通其志。重禮俗。敬鬼神。行八政之敎。相殺者償以命。相傷者償以穀。相盜者沒爲奴婢。欲贖者。人五十萬。俗猶羞之。嫁娶無所售。黎民樂業。民無盜。門不夜扃。行旅野宿。平壤兔山。有箕子塚。其國。漢之玄菟,樂浪,古朝鮮地。在肅愼氏之西。

至周之末世。燕伯稱爲王。東略地。朝鮮侯欲伐燕以尊周室。大夫禮諫而止。六國時。燕略屬朝鮮。築塞置吏。又攻其西地二千餘里。以滿潘汗爲界。

及秦始皇帝遣蒙恬築長城。至遼東。朝鮮王否懼。服於秦。太子準立。與燕王綰。約以浿水爲界。守遼東古塞。後爲衛滿所襲破。王準南奔爲馬韓。箕子傳國四十一世九百二十八年。馬韓又二百餘年。爲百濟所幷。

衛滿者。燕亡人。魋結爲蠻夷服。聚儻千餘。逐王準。據朝鮮。以兵威財物。幷古秦雲障地。拓地數千里。二世至孫右渠。漢孝武滅之。分其地。爲樂浪玄菟。玄菟治沃沮。樂浪治朝鮮。

孝昭時。築遼東城。以玄菟爲東州。

弁韓。樂浪之苗裔也。韓書曰。弁韓,樂浪。箕子所封也。唐書曰。弁韓。在樂浪之地。

高句麗始祖朱蒙。扶餘國君金蛙子也。金蛙悅優渤水之女。感日影照身。生朱蒙。以爲無人道而生。棄之。馬牛避不踐。遂收之。生七年。能執射。號曰朱蒙。朱蒙。善射之名。長則智慧過人。金蛙有子七人。忌之。謀欲殺之。朱蒙與烏伊,摩離,陜父三人者。亡至卒本扶餘。因立國爲君。國號高句麗。其俗雜肅愼,鮮卑,靺鞨。降松壤滅荇人,沃沮。始大。當秦王政幷六國之時。卒號曰東明王。類利立。用扶芬奴。降鮮卑爲屬國。有臣薛支。言於類利曰。尉那之地。險阻土沃。宜五種。多麋鹿。可居。遂徙居焉。

無恤立。攻扶餘。有怪由者。自稱北溟人。長九尺。目有光。請從。無恤異而許之。與餘兵戰。怪由擊殺其君帶素。其衆猶力鬪。圍之數重。有大霧七日。無恤懼而逃歸。怪由死。葬北溟之南。麗人以時祀之。

無恤旣殺帶素。幷玄菟樂浪。遂霸東夷。卒號大武神王。漢建武二十五年。伐取樂浪。地至滻水。解憂立。無道。國人叛之。爲其臣所弑。立類利孫宮。宮立六十六年。任用賢良。國治兵強。王弟遂成畔。王曰。我今老矣。讓於遂成。以絶惡聲。遂成立。殺前王之子。爲明臨答夫所弑。迎立王弟伯固。伯固七十七。遂成子鄒安亡匿山中。詣王請罪。王封讓國君。伯固傳男武。得乙巴素爲相。年八十餘。明政敎。信賞罰。國以治平。當東漢之末。天下大亂。漢人多歸之。立賑貸法。春夏發粟賑之。冬則收之。至今州郡縣上計是也。

壽王六世。至王元立。隋煬帝大發兵伐句麗。不利而歸。乙支文德乘其不利。襲擊大破之。隋敗兵至滻水。無舟可渡。追兵在後急。有浮屠七人前徒涉。隋兵從之。皆溺沒。麗人滻水上。作七浮屠以祀之。

至建武立。泉蓋蘇文。築長城。自扶餘西南薄海千餘里。十六年而成。遂弑其君建武。立臧。專國政。唐太宗親征句麗。詔新羅,百濟,奚契丹。共擊之。帝降白巖城。至安市城。攻之三月不克。遼左早寒。士馬凍死。詔班師。安市城主從城上拜。帝謝曰。士各爲其主也。帝賜縑百疋。

摠章元年。薛仁貴爲前鋒。拔扶餘川中四十餘城。蓋蘇文死。而其子爲莫離支。旣勢窮。遣其子亡入唐。向導滅國。時彗星見於畢昴。李世勣乘勝。合新羅兵圍平壤。王臧降。句麗亡。自朱蒙傳二十八世。七百五年。

高氏國都三遷。朱蒙立國卒本扶餘。留利徙居尉邦。十世而魏毌丘儉攻陷九都。憂位居走保南沃沮。因徙都平壤。晉時。王釗立。還居九都。壽王三世。復遷于平壤。至臧亡於唐。

唐旣滅句麗。分其地爲九府,四十一州,百縣。後爲靺鞨所幷。置西京於靑河上。卒幷於新羅。

至高麗定疆域。爲浿西地。今爲平安道西京。三州,十一府,二十八郡縣。幅員千里。其星箕。其次析木。西濱燕齊之海。東接閭延,虞芮古肅愼之地。北至靑河。靑河以外。古玄菟扶餘。又其西遼東古地。

平壤國之西京。自檀君淳厖之治。被箕子之化。爲有道之國。自衛滿以降。俗變勁悍。扶餘,句麗以善鬪立國。然霸王之所更居。五民之所聚。浿西尙富麗。多傑俊。龍灣,安朔。中國之途。物貨之所流。其利絲,麻,鹽,鐵,海錯。萬年靑塞以東。貢蔘,漆,貂豽皮革之物。

壤界。接於禹貢冀北之地。其民質實。有六國之風。

耽羅誌[编辑]

乇羅。南海中小國。幅員四百里。海路九百七十里而遙。

本九夷之一。上古有高乙那,良乙那,夫乙那三人者。化生爲人。始爲生民之祖。三祖之基。謂之上都,中都,下都。

高乙那十五世。有高厚,高淸。始通新羅。時有客星見新羅。國君號厚曰星主。淸曰王子。王子者。寵愛之名。初。二高浮海來泊耽津。命國號曰耽羅。後世降百濟。爲耽乇羅。賜爵恩率。後爲佐平。高麗太祖二十年。耽乇羅遣其子末老來朝。至肅宗立。滅爲郡縣。至元宗時。耽乇羅反。遣金方慶討平之。

忠烈王元年。元置耽羅摠管。放牛,馬,駱駝,驢,羊。二十年。罷摠管屬高麗。

高麗寘濟州牧。後六年。元更置軍民萬戶。放廏馬。旋棄之。恭愍王二十一年。元復置萬戶府。元亡。復屬高麗。

洪武七年。元牧子作亂。自稱東西哈赤。殺長吏。高麗遣崔瑩伐之。盡殺之我。

太祖五年。置州牧判官。

太宗二年。革星主王子。爲左右都知管。置旌義,大靜二縣。

世宗二十七年。罷左右都知管。選邑俊。置上鎭撫。

州在頭無嶽北。北地常多北風。樹木之植。皆偃向南。旌義,大靜二縣。在嶽南。南地無風多瘴霧。晝晦。頭無嶽。漢挐別名。亦曰釜嶽。在州南二十里。衆峯。峯皆上有泓。地勢寬平。稱頭無嶽。其絶頂。有白鹿泓。春秋二分。夕見南極老人星。

釜嶽東。爲長兀嶽。高與釜嶽齊。上有深淵。水旱行禱。山高。五月積雪。八月襲裘。州東五十里。長沙堆。

州縣之居。皆山麓海上。其土皆沙礫。唯州旁廣壤赤埴。

其地多壽考。其俗好淫祠。男少女多。女執男役。有女丁之號。

島人皮服。海妻無裙。布繫一尺。

其穀宜黍,稷,菽,麥。其貨。璸珠,玳瑁,螺具。其魚。鰒魚,鮫魚,望魚。胎化無卵育。其果。橘,柚,橙,柑,梔,榧。產良馬。

山高海惡。其人業射獵漁釣。不用網罟。

山麓之地。多石少土。耕種者踏田。多蟲蛇。蝍蛆尺餘。出香鼠。

山無虎,豹,熊,羆,豺,狼,惡獸。無狐,兔,鳥。無鸛無鵲。無鵂鶹。山中見奇禽怪鳥。有貢鳥,獸,麋,鹿,豕,海獺。

乇羅火脫餘鼠。其間海水深黝。多烈風高浪。每春夏南望水宗外。高檣,大䭵過者無數。此黑齒之夷。通中國之路。亦海外諸蠻夷物貨所通。西南望白海。崔溥漂海東風七晝夜。至白海。其外大琉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