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館職策問三首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試館職策問三首
作者:蘇軾 北宋
本作品收錄於《東坡全集‎

問:《傳》曰:「秦失之強,周失之弱。」昔周公治魯,親親而尊尊,至其後世,有浸微之憂。太公治齊,舉賢而上功,而其末流,亦有爭奪之禍。夫親親而尊尊,舉賢而上功,三代之所共也。而齊魯行之,皆不免於衰亂,其故何哉?國家承平百年,六聖相授,為治不同,同歸於仁。今朝廷欲師仁祖之忠厚,而患百官有司不舉其職,或至於偷。欲法神考之勵精,而恐監司守令不職其意,流入於刻。夫使忠厚而不偷,勵精而不刻,亦必有道矣。昔漢文寬仁長者,至於朝廷之間,恥言人過,而不聞其有怠廢不舉之病。宣帝綜核名實,至於文學理法之士,鹹精其能,而不聞其有督責過甚之失。何修何營可以及此?願深明所以然之故,而條具所當行之事,悉著於篇,以備采擇。

問:古之君子,見禮而知俗,聞樂而知政。於以論興亡之先後。考古以證今,蓋學士大夫之職,而人主與群臣之所欲聞也。請借漢而論之。西漢十二世,而有道之君六,雖成、哀失德,禍不及民,宜其立國之勢,強固不拔,而王莽以斗筲穿窬之才,談笑而取之。東漢自安、順以降,日趨於哀亂,而桓靈之虐,甚於三季,其勢宜易動,而董、呂、二袁,皆以絕人之姿,欲取而不敢。曹操功蓋天下,其才百倍王莽,盡其智力,終身莫能得。夫治亂相絕,而安危之效,相反如此。願考其政,察其俗,悉陳其所以然者。

問:國家及閑暇無事時,辟三館以儲士,既命丞弼之臣各舉其所知,又詔有司發策而訪焉,非獨以觀子大夫之能,抑亦欲聞天下之要務,決當今之滯論也。官冗之弊久矣,而近歲尤甚。文武之吏,待次於都下者,幾數千人。坐視而不救歟?則下有食貧失職之嘆。裁損入流,減削任子以救之歟?則上有傷恩失士之憂。河朔之民,不安其居久矣,一遇水旱,則扶老攜幼,轉徙而南。下令而禁之歟?則民違死而趨生,令必不行。聽其南而不禁歟?則河朔漸空。而流民聚於南方,有足憂者。河自近歲屢次而西,聽其西而不塞歟?則泛濫千里,農民失業。塞而歸之故道歟?則水未必聽,或至於嚙壞都邑。此三者,皆安危之所系,利害相持而未決者也。子大夫講之熟矣。願聞其說。

本北宋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