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請令御史檢校戶口表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請令御史檢校戶口表
作者:李嶠 
本作品收錄於《全唐文/卷0246

臣聞黎庶之數,戶口之眾,而條貫不失,按此可知者,在於各有管統,明其簿籍而已。今天下之人,流散非一,或違背軍鎮,或因緣逐糧苟免歲時,偷避徭役。此等浮衣寓食,積歲淹年,王役不供,簿籍不掛,或出入關防,或往來山澤。非直課調虛蠲,闕於恒賦,亦自誘動愚俗,堪為禍患,不可不深慮也。或逃亡之戶,或有簡察,即轉入他境,還行自容。所司雖具條科,頒其法禁,而相看為例,莫適遵承,縱欲糾設其愆違,加之刑罰,則百州千郡,庸可盡科?前既依違,後仍積習,簡獲者無賞,停止者獲原,浮逃不悛,亦由於此,今縱更搜簡,而委之州縣,則還襲舊蹤,卒於無益。

臣以為宜令御史督察簡校,設禁令以防之,垂恩德以撫之,施權衡以禦之,為制限以一之:然後逃亡可還,浮寓可絕。所謂禁令者,使閭閻為保,遞相覺察,前後乖避,皆許自新,仍有不出,輒聽相告,每糾一人,隨事加賞,明為科目,使知勸沮。所謂恩德者,逃亡之徒,久離桑梓,糧儲空闕,田地荒廢,即當賑其乏少,助其修營;雖有欠賦懸徭,背軍離鎮,亦皆舍而不問,寬而勿徵;其應還家,而貧乏不能致者。迺給程糧,使達本貫。所謂權衡者,逃人有絕家去鄉,離本失業,必樂所住,情不願還,聽於所在隸名,即編為戶。夫顧小利者失大計,存近務者喪遠圖,今之議者,或不達於變通,以為軍府之地,戶不可移,關輔之人,貫不可改,而越關繼踵,背府相尋,是開其逃亡,而禁其割隸也。就令逃亡者多,不能總計割隸,猶當計其戶口等量為節文,殷富者令還,貧弱者令住。簡責已定,計料已明,戶無失編,人無廢業,然後按前躅,申舊章,嚴為防禁,與人更始。所為限制者,逃亡之人應自首者,以符到百日為限,限滿不出,依法科罪,遷之邊州。如此則戶無所遺,人無所匿矣。

本唐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