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請力籌戰守疏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請力籌戰守疏 
鄧承修
1884年
本作品收錄於《道咸同光四朝奏議

  戶科掌印給事中臣鄧承修等跪奏,為敵情叵測,請嚴敕督臣力籌戰守,免墮奸謀,恭摺仰祈聖鑒事。

  本月初六日恭奉上諭,近來越事益急,迭諭沿海諸臣,妥籌戰守。適據李鴻章電稱,法國水師總兵福祿諾,令稅務司德璀琳面呈信函,請准從中講解等因。欽此。朝廷以保境息民,未嘗非計,敕令廷臣悉心詳議,仰見我皇太后、皇上統籌全局,詢及細微。臣等際此時艱,何敢故為高論,上罔宸聰。惟詳閱李鴻章摺奏,有愚心所未盡喻者。竊維謀國必量事勢,制勝貴審敵情,若不辨其為嘗試之詞,卒然見信,未有不墮彼奸謀,而沮我士氣者。夫法人自據山西以來,破北寧,攻太原,旬日之間,戰無不克,其桀驁可知,法不和於山西未失之前,而和於北寧既失之後。有是理耶?德璀琳一中國司事耳。福祿諾亦該國水師一偏裨耳。既無國書之重,又非公使之名,其意以為我兵新破,而特為此不根之言,以窺吾虛實。我若允其所請,則又別有邀求,是不折一兵,不糜一餉,坐享其利矣。我若拒之,則彼必以修好為名。臣等聞法兵雖勝,而餉源困竭,十倍於我;又北圻新定,民心未附,安知非懼我增兵大舉,而故為要挾之詞。且李鴻章果以和為可恃耶?自通商立約以來,邀求恐嚇,無歲不有。我強則所約可保,我弱則有約皆虛;即如該督所據德璀琳函稱,兵費一節,可以免議,而又慮法為強國,議院各黨,持論每有異同,難保無傾邪生事之徒,別新創議,或要我以必不能行之事,是該督臣後前所陳,已毫無把握,他復何所責哉?又所云不損國體,不貽後患,不過巧為緣飾之詞。夫越南屬我藩封,既二百餘年,一但拱手與人,所謂國體者何在?山西北寧,盡歸法人,而我不圖規復,縱使畫疆,無險可扼,滇粵豈能自守?且使英、俄各國,揆吾怯弱,易於要求,必將環伺而起,其狡猾如福祿諾者,何可勝數。若皆以兵船相脅,朝廷將若之何?此乃禍患之殷,臣等不知疆臣又果有何策以善其後也。夫以今日之事勢言之,兵疲餉絀,保境息民,朝廷原不難俯如所請。惟歷觀前古敵國之患,未有不戰而和,亦未有不戰而能和者。李鴻意治兵二十餘年,不以喪師失地為恥,乃云起自田里,託為審勢量力,持重待時之言,以文其愛身誤國之罪。此臣等所為恨痛而不能已於言也。臣等以為李鴻章身任畿疆,任專責重,當董督諸軍,力籌戰守,如法人果有悔禍之心,議和修好,亦須體驗實情,不得以敵國游移無據之詞,上瀆宸聽。應請特旨密諭李鴻章,就其原摺所陳,此次和議條約中,分界通商,何者應行,何者難准,福祿諾、德璀琳所稟,是否該國公議,一一確實覆奏。果如所云不貽後患,不損國體,該督能確有把握,朝廷保境息民,原不必責以戰事。若有遷延反覆等弊,是該督臣巧為嘗試,自問能否當此重咎;並請嚴敕沿邊沿海各督撫,力籌守禦,一面留以可和之機,一面示以必戰之局,庶不致臨事倉皇,進退無據,一誤再誤,致墮奸謀。所有臣等會議緣由,謹合詞另摺具陳,伏乞聖鑑。

  ↑返回頂部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