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論語集解/0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第二 論語集解
卷第三
何晏集解
卷第四

公冶長第五

[编辑]

凡二十九章。

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絏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孔曰:公冶長,弟子,魯人也,姓公冶,名長。縲,黑索;絏,繫也,所以拘罪人。

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王曰:南容,弟子南宫縚,魯人,字子容。不廢,言見用。

子謂子賤:孔曰:子賤,魯人,弟子宓不齊。「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包曰:若人者,若此人也。如魯無君子,子賤安得此行而學行之?

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孔曰:言女器用之人。曰:「何器也?」曰:「瑚璉也。」包曰:瑚璉,黍稷之器,夏曰瑚,殷曰璉,周曰簠簋,宗廟之器貴者。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馬曰:雍,弟子,仲弓名,姓冉。子曰:「焉用佞?禦人以口給,屢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孔曰:屢,數也。佞人口辭捷給,數爲人所憎惡。

子使漆彫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孔曰:開,弟子,姓漆彫,名開。仕進之道未能信者,未能究習。子說。鄭曰:善其志道深。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馬曰:桴,編竹木,大者曰栰,小者曰桴。子路聞之喜。孔曰:喜與己俱行。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鄭曰:子路信夫子欲行,故言「好勇過我」。「無所取材」者,無所取於桴材。以子路不解微言,故戲之耳。一曰:子路聞孔子欲浮海便喜,不復顧望,故孔子嘆其勇,曰「過我,無所取哉」,言唯取於己。古字材、哉字同。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孔曰:仁道至大,不可全名。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孔曰:賦,兵賦。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爲之宰也,孔曰:千室之邑,卿大夫之邑。卿大夫稱家。諸侯千乘,大夫百乘。宰,家臣。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馬曰:赤,弟子公西華。有容儀,可使爲行人。不知其仁也。」

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孔曰:愈猶勝也。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包曰:既然子貢不如,復云吾與女俱不如者,蓋欲以慰子貢也。

宰予晝寢,包曰:宰予,弟子宰我。子曰:「朽木不可彫也,包曰:朽,腐也。彫,彫琢刻畫。糞土之牆不可杇也。王曰:杇,鏝也。此二者喻雖施功,猶不成也。於予與何誅?」孔曰:誅,責也。今我當何責於女乎?深責之。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孔曰:改是聽言信行,更察言觀行,發於宰我之晝寢。

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棖。」包曰:申棖,魯人。子曰:「棖也慾,焉得剛?」孔曰:慾,多情慾。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馬曰:加,陵也。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孔曰:言不能止人,使不加非義於己。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章,明也。文彩形質著見,可以耳目循。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性者,人之所受以生也。天道者,元亨日新之道。深微,故不可得而聞也。

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孔曰:前所聞未及行,故恐後有聞不得並行也。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孔曰:孔文子,衛大夫孔圉。文,謚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孔曰:敏者,識之疾也。下問,謂凡在己下者。

子謂子産有君子之道四焉:孔曰:子産,鄭大夫公孫僑。「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周曰:齊大夫,晏姓,平謚,名嬰。

子曰:「臧文仲居蔡,包曰:臧文仲,魯大夫臧孫辰。文,謚也。蔡,國君之守龜,出蔡地,因以爲名焉,長尺有二寸。居蔡,僭也。山節藻梲,包曰:節者,栭也,刻鏤爲山。梲者,梁上楹,畫爲藻文。言其奢侈。何如其知也?」孔曰:非時人謂以爲知。

子張問曰:「令尹子文孔曰:令尹子文,楚大夫,姓鬭,名㝅,字於蒐。三仕爲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愠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但聞其忠事,未知其仁也。「崔子弑齊君,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之。孔曰:昔齊大夫。崔杼作亂,陳文子惡之,捐󠄂其四十匹馬,違而去之。至於他邦,則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之一邦,則又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孔曰:文子辟惡逆,去無道,求有道。當春秋時,臣陵其君,皆如崔子,無有可止者。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鄭曰:季文子,魯大夫季孫行父。文,謚也。文子忠而有賢行,其舉事寡過,不必乃三思。

子曰:「甯武子馬曰:衛大夫甯俞。武,謚也。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孔曰:佯愚似實,故曰「不可及也」。

子在陳,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孔曰:簡,大也。孔子在陳,思歸欲去,故曰:吾黨之小子狂者,進取於大道,妄作穿鑿,以成文章,不知所以裁制,我當歸以裁之耳。遂歸。

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孔曰: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孤竹,國名。

子曰:「孰謂微生高直?孔曰:微生姓,名高,魯人也。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孔曰:乞之四鄰以應求者,用意委曲,非爲直人。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孔曰:足恭,便僻貌。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孔曰:左丘明,魯太史。匿怨而友其人,孔曰:心内相怨而外詐親。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顔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孔曰:憾,恨也。顔淵曰:「願無伐善,孔曰:不自稱己之善。無施勞。」孔曰:不以勞事置施於人。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孔曰:懷,歸也。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内自訟者也!」包曰:訟猶責也。言人有過,莫能自責。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雍也第六

[编辑]

凡三十章。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包曰:「可使南面」者,言任諸侯治。

仲弓問子桑伯子,王曰:伯子,書傳無見焉。子曰:「可也,簡。」孔曰:以其能簡,故曰可也。仲弓曰:「居敬而行簡,以臨其民,不亦可乎?居身敬肅,臨下寬略,則可也。居簡而行簡,無乃大簡乎?」包曰:伯子之簡,大簡。子曰:「雍之言然。」

哀公問:「弟子孰爲好學?」孔子對曰:「有顔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凡人任情,喜怒違理。顔淵任道,怒不過分。遷者,移也。怒當其理,不移易也。不貳過者,有不善,未嘗復行。

子華使於齊,冉子爲其母請粟,子曰:「與之釜。」馬曰:子華,弟子公西華赤之字。六斗四升曰釜。請益,曰:「與之庾。」包曰:十六斗爲庾。冉子與之粟五秉。馬曰:十六斛曰秉,五秉合爲八十斛。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鄭曰:非冉有與之大多。

原思爲之宰,包曰:弟子原憲。思,字也。孔子爲魯司寇,以原憲爲家邑宰。與之粟九百,辭。孔曰:九百,九百斗。辭,辭讓不受。子曰:「毋。孔曰:禄法所得,當受無讓。以與爾鄰里鄉黨乎?」鄭曰:五家爲鄰,五鄰爲里,萬二千五百家爲鄉,五百家爲黨。

子謂仲弓曰:「犂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犂,雜文。騂,赤色。角者,角周正,中犧牲。雖欲以其所生犂而不用,山川寧肯舍之乎?言父雖不善,不害於子之美。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餘人暫有至仁,時唯回移時而不變。

季康子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子曰:「由也果,包曰:果謂果敢决斷。於從政乎何有?」曰:「賜也可使從政也與?」曰:「賜也達,孔曰:達,謂通於物理。於從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從政也與?」子曰:「求也藝,孔曰:藝,謂多才藝。於從政乎何有?」

季氏使閔子騫爲費宰,孔曰:費,季氏邑。季氏不臣,而其邑宰數畔。聞子騫賢,故欲用之。閔子騫曰:「善爲我辭焉。孔曰:不欲爲季氏宰,語使者:善爲我作辭說,令不復召我。如有復我者,孔曰:復我者,重來召我。則吾必在汶上矣。」孔曰:去之汶水上,欲北如齊。

伯牛有疾,馬曰:伯牛,弟子冉耕。子問之,自牖執其手,包曰:牛有惡疾,不欲見人,故孔子從牗執其手。曰:「亡之,孔曰:亡,喪也。疾甚,故持其手曰喪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包曰:再言之者,痛惜之甚。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孔曰:簞,笥也。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孔曰:顔淵樂道,雖簞食瓢飲在陋巷,不改其所樂。

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孔曰:畫,止也。力不足者,當中道而廢。今女自止耳,非力極也。

子謂子夏曰:「女爲君子儒,無爲小人儒。」孔曰:君子爲儒,將以明道。小人爲儒,則矜其名。

子游爲武城宰,包曰:武城,魯下邑。子曰:「女得人焉耳乎?」孔曰:焉、耳、乎,皆助辭。曰:「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包曰:澹臺姓,滅明名,字子羽。言其公且方。

子曰:「孟之反不伐。孔曰:魯大夫孟之側。與齊戰,軍大敗。不伐者,不自伐其功。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後也,馬不進也。』」馬曰:殿,在軍後。前曰奔,後曰殿。孟之反賢而有勇,軍大奔,獨在後爲殿。人迎功之,不欲獨有其名,曰:我非敢在後拒敵,馬不能前進。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矣。」孔曰:佞,口才也。祝鮀,衛大夫子魚也,時世貴之。宋朝,宋之美人,而善淫。言當如祝鮀之佞,而反如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害也。

子曰:「誰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孔曰:言人立身成功,當由道,譬猶出入要當從户。

子曰:「質勝文則野,包曰:野,如野人,言鄙略也。文勝質則史。包曰:史者,文多而質少。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包曰:彬彬,文質相半之貌。

子曰:「人之生也直,馬曰:言人所生於世而自终者,以其正直也。罔之生也幸而免。」包曰:誣罔正直之道而亦生者,是幸而免。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包曰:學問,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篤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深。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王曰:上,謂上知之所知也。兩舉中人,以其可上可下。

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王曰:務所以化道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包曰:敬鬼神而不黷。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孔曰:先勞苦,乃後得功,此所以爲仁。

子曰:「知者樂水,包曰:知者樂運其才智以治世,如水流而不知已。仁者樂山。仁者樂如山之安固,自然不動,而萬物生焉。知者動,包曰:自進故動。仁者靜。孔曰:無欲故静。知者樂,鄭曰:知者自役,得其志故樂。仁者壽。」包曰:性静者多壽考。

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包曰:言齊、魯有太公、周公之餘化。太公大賢,周公聖人。今其政教雖衰,若有明君興之,齊可使如魯,魯可使如大道行之時。

子曰:「觚不觚,馬曰:觚,禮器。一升曰爵,二升曰觚。觚哉,觚哉!」「觚哉,觚哉」,言非觚也,以喻爲政不得其道則不成。

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孔曰:宰我以仁者必濟人於患難,故問:有仁人堕井,將自投下、從而出之不乎?欲極觀仁者憂樂之所至。子曰:「何爲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包曰:逝,往也。言君子可使往視之耳,不肯自投從之。可欺也,不可罔也。」馬曰:可欺者,可使往也。不可罔者,不可得誣罔,令自投下。

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约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鄭曰:弗畔,不違道。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孔曰:舊以南子者衛靈公夫人,淫亂,靈公惑之。孔子見之者,欲因以說靈公,使行治道。矢,誓也。子路不說,故夫子誓之。行道既非婦人之事,而弟子不說,與之呪誓。義可疑焉。

子曰:「中庸之爲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德。世亂,先王之道廢,民鮮能行此道久矣,非適今。

子貢曰:「如能博施於民而能濟衆,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孔曰:君能廣施恩惠,濟民於患難,堯、舜至聖,猶病其難。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孔曰:更爲子貢說仁者之行。方,道也。但能近取譬於己,皆如己所欲而施之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