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紀數畧 (四庫全書本)/卷3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三十 讀書紀數畧 巻三十一 卷三十二

  欽定四庫全書
  讀書紀數略巻三十一目録
  人部
  經籍𩔖
  唐四部
  四庫書籖
  隋嘉則殿藏書三品
  宋六閣
  三墳
  五典
  五經
  石渠閣五經同異
  白虎觀五經同異
  漢五經博士
  晉九博士
  漢五經諸儒
  六經
  六緯
  六經教
  六經失
  六藝於治一
  十經
  三經
  四經
  四術四教
  鄭氏九書
  范𡩋十經
  孔子十二經
  孔子二經
  易一名三義
  易體一用三
  三易
  三墳
  三墳八大象
  四易
  二易
  古易十二篇
  八卦
  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分𧰼陰陽
  六位
  二用
  四𧰼
  四變
  四營
  八索
  十翼
  三絶
  易聖人之道四
  三陳九卦
  十三卦
  重卦六家
  易六家學
  四家易學
  古易五家
  啓蒙四篇
  本義五贊
  本義九圖
  正義八論
  注繫詞十人
  易音三人
  易九家集註
  二十二家易解
  易六𧰼論
  易𫝊十一篇
  元包十卷
  三紀二體
  尚書六體
  書百篇
  六誓
  七誥
  洪範九疇
  洪範三論
  書標七觀
  四詩
  六詩
  三經三緯
  詩三作
  詩三訓
  二南
  十五國風
  二雅
  三頌
  詩三百十一篇
  四始
  五際
  二柏舟
  肄三
  雅八篇可歌
  補詩六篇
  春秋五始
  春秋十二公
  五傳
  三傳疏
  三傳失
  三傳異同
  三科
  九旨
  二𩔖
  六輔
  七等
  三等
  春秋四譜
  四繫
  五例
  三體
  七缺
  春秋綱領七家
  漢五家穀梁說
  三禮
  儀禮十七篇
  周禮六官
  周官六典
  禮記四十九篇
  樂記二十三篇
  周禮三綱領
  周禮三家
  五傳弟子
  三家禮範
  禮記六家
  孝經四家
  六家
  四子
  論語三家
  論語十三家
  孟子音釋二家
  唐六家孟子
  五臣解孟子
  大學衍義二綱
  四目
  爾雅十九篇
  太𤣥十一篇
  八十一首
  潛虚五十五行
  六圖
  邵子四經
  經世四𧰼
  文中子六經
  受文中子六經
  續書四範七業
  續詩四名五志
  六經後四人

  聖人述史三
  三大國史
  國語四家註
  國策三十三篇
  十七史
  史記八書
  漢書十志
  續漢書八志
  晉史十八家
  十六國春秋
  唐書十三志
  唐十三史𩔖
  唐十三史目
  唐集史五家
  唐六代略
  唐六家起居注
  治平十國志
  史二體
  史四例
  四𩔖
  史氏流别十
  通鑑綱目六義
  史有三
  史三長
  讀史六事

  三子
  四子
  五子
  四子治國樞要
  三家老子音義
  莊子七篇
  墨六家
  陰符三百言
  闗尹子九篇
  鬼谷子四篇
  武經七書
  三略
  六韜
  素書六章
  八覽
  六論
  鴻烈二十一篇
  說苑二十目
  風俗通十卷
  新語十二篇
  新書五十八篇
  法言十三篇
  新論二十九篇
  四子講徳論
  鹽鐵十論
  申鑒五篇
  中論二十篇
  潛夫論五篇
  諸葛集二十四篇
  晉名臣集十五家
  裴頠二論
  要覽三篇
  齊太子九言
  三足紀
  夏二子傳
  祥符五臣論
  四論
  七略
  九流
  六家要指
  立典五志
  七志
  七録
  通典九門
  唐六典
  三大典
  貞觀政要四十篇
  帝範十二篇
  前代君臣事迹十四篇
  文苑英華五十四𩔖
  承華要略三十篇
  通志二十略
  宋㑹要二十一𩔖
  奏議十八門
  文獻通考二十四𩔖
  冊府元龜三十一部
  玉海二十一門
  羣書麗藻六例
  文章正宗四目
  六家諡法
  文𨕖六臣注
  十家𩔖編
  小學書六篇
  髙𨼆三品傳
  烈女傳八篇
  女誡七章

  離騷二十五篇
  楚辭九家
  楚詞𩔖七家
  辭賦十家
  詩文諸體
  賦二十體
  漢四賦
  兩都賦
  二京賦
  魏二賦
  晉三都賦
  五都賦
  東都賦五篇
  唐三大禮賦
  七林
  四歌
  章帝歌詩四章
  漢歌詩四章
  銘詩三章
  唐賜三傑詩
  開元八詩
  清景殿詩十題百篇
  資善堂賜王歌七軸
  唐平淮二雅
  宋皇雅十篇
  漢神雀五頌
  四巡頌
  宋頌九篇
  景徳五頌
  頌十五章
  十二州箴
  十二官箴
  丹扆六箴
  康定四箴
  聖治五箴
  𨕖徳殿六箴
  祥符五箴
  謹始五箴
  宗室六箴
  二箴
  武王十四銘
  唐二銘
  宋二銘
  東西二銘
  六賢圖贊
  道統十三贊
  五誡
  伊尹九主圖
  紹熙八圖
  祥符四圖
  漢二十四詔
  晉五條詔書
  帝書四
  羣臣書四
  唐王言制七
  上逮下制六
  下通上制六
  宋宰相上事判案三道
  五題
  博學宏詞十二體
  詩二十四名
  十九名
  八名
  五原
  十八體
  十四派九體
  三十六體
  江西詩派二十五人
  詩四法
  六對
  八對
  四妙
  四㴱
  二要
  四失
  三偷
  二廢
  六迷
  五俗
  八病
  冠冕八人
  詩三才
  三人擅長
  四人探驪龍
  三上人詩

  書三味
  書五難
  唐文四家
  元和制策三卷
  宋四篇文字
  六義
  三理
  論文四科
  漢魏文體三變
  唐文三變
  古今詩三變
  四唐詩
  誄義有三
  君子三恥
  孔子後書五厄
  六朝後書五厄














  欽定四庫全書
  讀書紀數略卷三十一 福建巡撫宫夢仁撰人部
  經籍𩔖
  唐四部始於魏祕書監荀朂因祕書郎鄭黙中經更著新簿分為四部迄東晉著作郎李充校中舊簿
  遂總其名因以為次

  甲部經録其𩔖十一易 書 詩 禮 樂 春秋孝經 論語 讖緯 經解學 乙部史録其𩔖十三正史 編年 偽史 雜史 起居注 故事 職
  官 雜傳記 儀注 刑法 目録 譜牒 地理丙部子録其𩔖十七儒道法 名 墨 縱横 雜 農 小說 天文 五行 歴算 兵書 雜藝 𩔖書 明堂經脉 醫術丁部集録其𩔖三楚辭 别集 宋玉司馬相如等 又七百三十六家總集梁文徳殿目録術數更為一部故有五部目録
  四庫書籤舊經籍志開元時四部庫書皆以益州麻紙寫其集賢院書四庫各有籤軸以分别之經庫鈿白牙軸黄帶紅牙籤史庫鈿青牙軸縹帶緑牙籤子庫雕紫檀軸紫帶碧牙籤集庫緑牙軸朱帶白牙籤 景龍四庫經庫馬懷素史庫沈佺期子庫武平一集庫薛稷
  隋嘉則殿藏書三品開皇三年編次
  上品紅瑠璃軸 中品紺瑠璃軸 下品漆軸
  宋六閣景徳龍圖閣上藏太宗御書及典籍寳瑞之物下列六閣
  經典 史傳 子書 文集 天文 圖畫
  三墳周禮外史掌三皇五帝之書
  伏羲 神農 黄帝之書言大道
  五典同上
  少昊 顓頊 髙辛 唐 虞之書言常道
  五經揚子法言惟五經為辨
  易 書 禮 詩 春秋 漢志詩書禮樂春秋五常之道五學世有變改而易為之原
  石渠閣五經同異漢宣帝
  施讎戴聖薛廣徳嚴彭祖公羊尹更始糓周堪孔霸
  白虎觀五經同異漢章帝
  丁鴻 樓望 成封 桓郁 班固 賈逵 王羨
  漢五經博士儒林傳十四博士無毛萇
  易四家施讎 孟喜 梁丘賀 京房書三家歐陽生 夏侯勝 夏侯建詩四家后蒼一作轅固 申公 韓嬰 毛萇禮二家戴徳戴聖 春秋二家嚴彭祖 顔安樂
  晉九博士元帝置又増儀禮春秋公羊為十一人
  周易王氏尚書鄭氏古文尚書孔氏毛詩鄭氏周官 禮記鄭氏春秋左傳杜氏服氏論語 孝經鄭氏
  漢五經諸儒儒林傳
  言詩魯則申培公 齊則轅固生 燕則韓太傅言尚書自濟南伏生 言禮自魯髙堂生 言易自菑川田生 言春秋齊魯自胡母生 趙自董仲舒文王世子注若禮有髙堂生樂有制氏詩有毛公
  書有伏生
  六經漢武表章六經憲章六學史記孔子云六藝於治一也陸龜蒙云六藉聖人之海也
  易 書 詩 禮 樂 春秋
  六緯漢書注
  易緯稽覽圖乾鑿度坤靈圖通卦驗是𩔖謀辨終備書緯璇璣鈐考靈曜刑徳考帝命驗運期授詩緯推度災汎歴樞含神務禮緯含文嘉稽命徵斗威儀樂緯動聲儀潛耀嘉叶圖徵春秋緯演孔圖元命包文耀鉤運斗樞感精符合誠圖考異郵保乾圖漢含孶佐助期握誠圖潛潭巴說題詞 後漢書注加孝經緯援神契鉤命決為七緯三十六篇
  六經教經解
  溫柔敦厚疏通知逺廣博易良潔靜精微恭儉莊敬屬辭比事春秋
  六經失同上
  詩之失愚 書之失誣 樂之失奢 易之失賊禮之失煩 春秋之失亂 淮南子易之失鬼樂之失淫詩之失愚書之失拘禮之失枝春秋之失訾聖人兼用而裁制之
  六藝於治一史記
  禮以節人 樂以𤼵和 書以道事 詩以達意易以神化 春秋以道義
  十經宋百官志以助教十人分掌
  周易 尚書 毛詩 禮記 周官 儀禮 春秋左氏 公羊 穀梁 論語 孝經為一經 漢志九種有樂與小學無周禮儀禮公穀 唐經典釋文九經分論語孝經無公穀 文翁遣相如東受七經無公穀論語孝經 劉敞七經小傳有論語無易與公穀孝經
  三經唐𨕖舉志
  大經禮記 春秋 左氏中經詩 周禮儀禮小經易 尚書公羊 穀梁唐官志以論語孝經爾雅附中經 經解以詩為首七略藝文志七録易居前七志孝經為初
  四經建初八年詔𨕖髙才生受之
  左氏 穀梁春秋 古文尚書 毛詩
  四術四教王制
  詩書禮樂為四術 春夏秋冬為四教春夏陽也詩樂聲亦陽也秋冬陰也書禮聲亦陰也 文王世子春誦夏弦秋學禮冬讀書
  鄭氏九書劉子元云晉中經簿凡九書皆鄭康成注
  周易 尚書 尚書中候 尚書大傳 毛詩 周禮 儀禮 禮記 論語
  范𡩋十經南史周續之受業范𡩋
  五經 五緯
  孔子十二經莊子云孔子西藏書於周室翻十二經以説老聃
  六經 六緯 一說易上下經十翼 一說春秋十二公經
  孔子二經公羊序曰二學
  志在春秋 行在孝經
  易一名三義正義注鄭康成贊易一名而含三義
  易簡 不易 變易
  易體一用三
  伏羲先天連山天易 歸藏地易 周易人易
  三易周禮大卜掌三易其經卦皆八其别皆六十四
  連山夏易天易也首艮歸藏商易地易也首坤周易周易人易也首乾 歐陽文忠公云易至漢分為三有田何之易焦贛之易費直之易
  三墳
  天皇伏羲本山墳作易曰連山 人皇神農本氣墳作易曰歸藏 地皇黃帝本形墳作易曰坤乾
  三墳八大𧰼
  連山大𧰼八曰君 臣 民 物 陰 陽 兵𧰼而統以山 歸藏大𧰼八曰歸 藏 生 動長 育 止 殺而統以氣 坤乾大象八曰天地 日 月 山 川 雲 氣而統以形
  四易本義
  有天地自然之易 有伏羲之易 有文王周公之易 有孔子之易
  二易
  今易程子作傳從之古易朱子本義從之
  古易十二篇漢志考證
  上經 下經㐲羲畫文王周公辭十翼孔子𫝊
  八卦伏羲所畫以卜筮者也
  為父為母為長男為長女為中男為中女為少男為少女 三畫以初相易而成震㢲以中相易而成坎離以三相易而成艮兌 左傳正義加消息為伏羲十言之教
  六十四卦卦辭皆文王作
  乾 坤 屯 蒙 需 訟 師 比 小畜 履泰 否 同人 大有 謙 豫 隨 蠱 臨觀 噬嗑 賁 剥 復 无妄 大畜 頤
  大過 坎 離三十卦為上經咸 恒 遯 大壯 晉明夷 家人 睽 蹇 解 損 益 夬 姤萃 升 困 井 革 鼎 震 艮 漸 歸妹豐 旅 㢲 兌 渙 節 中孚 小過 既
  濟 未濟三十四卦為下經 鄭東卿云雜卦無上下經之分然自乾坤至困亦三十卦自咸恒至夬亦三十四卦
  六十四卦分𧰼陰陽孔子言
  陽道純而竒故上篇三十𧰼陽 陰道不純而偶故下篇三十四法陰 乾坤陰陽之本萬物之宗故為上篇始 離為日坎為月日月之道陰陽之經所以始終萬物故以坎離終 咸者男女之始夫婦之道人道之興必由夫婦所以奉承祖宗故為下篇始既濟未濟為最終者所以明戒謹而全王道
  六位易以爻為位以卦為時爻詞周公所作又曰六虚
  初 二 三 四 五 上天道大明於元氣既行之後始子午終己亥各以六辰成一氣而三百六十五度分焉易𧰼大明於竒畫既生之後始復姤終乾坤各以六位成一卦而三百八十四爻列焉
  二用參同契二用無爻位周流行六虚
  用九老陽之數用六老陰之數用九者乾之坤 用六者坤之乾 乾爻七九九變而七無為用九不用七 坤爻八六六變而八無為用六不用八易占其變揲蓍遇純則變
  四𧰼本義乾兌艮坤生於二太為天四象離震㢲坎生於二少為地四𧰼
  太陽一少陰二少陽三太陰四六 兩儀之上各生一竒一偶而為二畫者四乾老陽震坎艮少陽坤老陰㢲離兌少陰
  四變唐六典易之策四十有九其變有四
  三少為重九 老陽三多為交六 老陰兩多一少為單七少陽兩少一多為拆八少陰
  四營繫辭四營而成易揲蓍之法也十有八變而成卦求卦之法也
  分二象兩掛一象三揲四象四時歸竒於扐象閏五嵗再閏故再扐而後掛
  八索國語平八索以成人注八體以應八卦左傳八卦之說謂之八索
  乾為首 坤為腹 震為足 㢲為股 離為目兌為口 坎為耳 艮為手
  十翼孔子所作鄭康成以彖象連經文王弼以文言附乾坤
  彖上 彖下 𧰼上 𧰼下 繫辭上 繫辭下文言 說卦 序卦 雜卦
  三絶孔子晚而讀易
  韋編三絶 鐵擿三折 漆書三滅
  易聖人之道四繫辭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讀易之法盡於此以言者尚其辭 以動者尚其變 以制器者尚其象 以卜筮者尚其占
  三陳九卦同上先釋卦名次言卦體末推卦用以明處憂患之道
  初陳履徳之基 謙徳之柄 復徳之本 恒徳之固 損徳之修 益徳之裕 困徳之辨 井徳之地 㢲徳之制 再陳履和而至 謙尊而光 復小而辨於物 恒雜而不厭 損先難而後易 益長裕而不設 困窮而通 井居其所而遷 㢲稱而𨼆 三陳履以和行 謙以制禮 復以自知恒以一徳 損以遠害 益以興利 困以寡怨井以辨義 㢲以行權
  十三卦正義謂𧰼卦制器皆卦之爻象之體
  罔𦊙取離包犧耒耜取益 市取噬嗑神農衣裳取乾坤舟楫取渙 服牛乘馬取隨 重門撃柝取豫
  臼杵取小過 弧矢取睽 宫室取大壯 棺槨取大過 書契取夬黄帝堯舜
  重卦六家正義注孔穎達陸希聲以王弻論為是歸藏初經八卦六爻則知因而重之者伏羲也京
  房引夫子言神農重乎八純

  王弻 虞翻主伏羲鄭康成主神農孫盛主禹揚雄 司馬遷主文王
  易六家學
  施氏有張禹彭宣之學 孟氏有白光翟牧之學梁丘氏有士孫張鄧彭祖衡咸之學 京房授殷嘉姚平乘𢎞 費直授王璜陳元鄭衆 髙相授子康及母將永
  四家易學易百有餘家可取者四其學皆兆於古先天圖
  揚雄太𤣥 闗子明洞極 魏伯陽參同契 邵堯夫皇極經世
  古易五家續書目
  汲郡吕大防元豐間嵩山晁說之靖國中睢陽王氏 東萊吕氏 其後九江周燔更改次序與諸家不同
  啓蒙四篇朱子
  本圖書 原卦畫 明蓍策 攷變占
  本義五贊同上
  原𧰼 述旨 明筮 稽𩔖 警學
  本義九圖同上
  河圖 洛書 伏羲八卦次序 八卦方位 六十四卦次序 六十四卦方位 文王八卦次序 八卦方位 卦變
  正義八論
  易三名 重卦之人 三代易名 卦辭爻辭誰作分上下篇 夫子十翼 傳易之人 誰加經字
  注繫辭十人
  謝萬 韓伯 袁恱之 桓元 卞伯玉 荀柔之徐爰 顧惟明 僧紹 劉獻
  易音三人
  王肅 李軌 徐邈
  易九家集註釋文序
  荀爽 京房 馬融 鄭康成 宋衷 虞翻 陸續 姚信 瞿子元 九師說則淮南王安所聘明易者九人也
  二十二家易解張璠集
  鍾㑹為易無互體論向秀 庾運為易義應正為明易論荀煇 張煇 王宏 阮咸 阮渾為易義楊乂為易卦序論王濟衛瓘為易義欒肇為易論鄒湛為易統略杜育 楊瓚 張軌為易義宣舒為知來藏往論邢融 裴藻 許適 楊藻為易義
  易六𧰼論何襄注蕭氏難之不取偏𧰼圓象而為同𧰼論
  實𧰼 假𧰼 偏𧰼 圓𧰼 義𧰼 用𧰼
  易傳十一篇闗子明著
  卜百年義 統言易義 大衍 乾坤䇿 盈虚闔闢 理性 時變 動靜 神義 雜義
  元包十卷衛元嵩作
  太陰 太陽 少陰 少陽 仲陰 仲陽 孟陰孟陽 運蓍 說原
  三紀二體許洞演𤣥
  上紀甲首丙尾日月迭居以辨數中紀丙首戊尾男女異政以辨位下紀庚首癸尾山川冲氣以辨徳一體曰範 二體曰緯
  尚書六體
  典 謨 訓 誥 誓 命 増貢歌征範為十例
  書百篇虞夏商周四代之書共百篇秦焚書孔氏子孫藏於壁漢興求得之存五十八篇堯典 舜典 汩作 九共九篇稾飫 大禹謨 臯陶謨 益稷十六篇虞書存五篇禹貢 甘誓 五子之歌㣧四篇夏書皆存帝告 釐沃 湯征 汝鳩 汝方湯誓 夏社 疑至 臣扈 典寳 仲虺之誥湯誥 明居 伊訓 肆命 祖后 太甲三篇咸有一徳 沃丁 咸必四篇伊陟 原命 仲丁 河亶甲 祖乙 盤庚三篇說命三篇髙宗肜日 髙宗之訓西伯戡黎 微子四十篇商書存十七篇泰誓三篇牧誓 武
  成 洪範 分器 旅獒 旅果命 金縢 大誥微子之命 歸禾 嘉禾 康誥 酒誥 梓材召誥 洛誥 多士 無逸 君奭 蔡仲之命成王政 將蒲姑 多方 立政 周官 肅慎
  之命 亳姑 君陳 顧命 康王之誥 畢命君牙 冋命 吕刑 文侯之命 費誓 秦誓四十篇周書存三十二篇 劉原父云九丘即九共一謂九州志
  六誓穀梁傳注
  甘誓 湯誓 泰誓 牧誓 費誓 秦誓
  七誥同上
  湯誥 大誥 康誥 酒誥 召誥 洛誥 康王之誥
  洪範九疇洪大也範法也疇𩔖也亦曰九章法龜文也
  一五行木 火 水金 土二五事貎 言 視聴 思三八政食貨 祀 司空 司徒 司寇 賓 師四五紀嵗 月 日星辰 歴五皇極六三徳正直 剛克 柔克七稽疑雨 霽 蒙 驛 克貞 晦七卜五占用八庶徵雨 暘 燠寒 風 時九五福壽 富 康寜 攸好徳 考終命六極凶短折 疾 憂貧 惡 弱
  洪範三論蘇洵作論復列二圖以指其謬
  五行含羅九疇 五事檢御五行 皇極節裁五事
  書標七觀文心雕龍引孔子言
  六誓可觀義 五誥可觀仁 吕刑可觀誠 洪範可觀度 禹貢可觀事 臯謨可觀治 堯典可觀美
  四詩古之言詩者四家所存毛氏而已
  齊詩轅固魯詩申公韓詩韓嬰毛詩毛萇
  六詩亦曰六義古者詩歌之作其體有三風雅頌也而詩歌之所以作其體亦有三賦比興也民俗歌謡直陳其事以彼狀此托物興詞朝廷燕享宗廟祭享
  三經三緯
  風雅頌賦比興
  詩三作文中子 左傳晏子曰三𩔖朱子曰二南正風房中樂也鄉樂也二雅之正雅朝廷樂也商周
  之頌宗廟樂也

  有天下之作有一國之作有神明之作
  詩三訓
  詩之為言承也内則注詩之為言志也說題辭詩者持也含神務
  二南採詩者得之周南之國者為周南得之召南之國者為召南它倣此
  周南 召南
  十五國風
  周南 召南正風邶 鄘 衛 王 鄭 齊 魏唐 秦 陳 檜 曹 豳 鄭氏詩譜則檜列鄭齊之前未刪詩時季札觀樂則豳秦列魏之前變風之先後則豳齊衛檜陳唐秦鄭魏曹 歐陽子詩譜序周召王豳同出於周邶鄘竝於衛檜魏無世家其可考者陳齊衛晉曹鄭秦封國之先後
  二雅先儒謂鹿鳴至菁莪正小雅文王至卷阿正大雅六月至何草變小雅民勞至召旻變大雅小雅 大雅
  三頌
  周頌 魯頌 商頌
  詩三百十一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六篇無辭止三百五篇
  闗雎 葛覃 卷耳 樛木 螽斯 桃夭 兔𦊨芣苢 漢廣 汝墳 麟之趾十一篇周南鵲巢 采
  蘩 草蟲 采蘋 甘棠 行露 羔羊 殷其靁摽有梅 小星 江有汜 野有死麕 何彼穠
  矣 騶虞十四篇召南柏舟 緑衣 燕燕 日月 終風 擊鼓 凱風 雄雉 匏有苦葉 谷風 式微 旄丘 簡兮 泉水 北門 北風 靜女新臺 二子乘舟十九篇邶風柏舟 牆有茨 君子偕老 桑中 鶉之奔奔 定之方中 蝃蝀 相鼠干旄 載馳十篇鄘風淇奧 考槃 碩人 氓 竹
  竿 芄蘭 河廣 伯兮 有狐 木𤓰十篇衛風黍離君子于役 君子陽陽 揚之水 中谷有蓷
  兔爰 葛藟 采葛 大車 丘中有麻十篇王風緇衣將仲子 叔于田 大叔于田 清人 羔裘
  遵大路 女曰雞鳴 有女同車 山有扶蘇 蘀兮 狡童 褰裳 丰 東門之墠 風雨 子衿揚之水 出其東門 野有蔓草 溱洧二十一篇鄭風
  雞鳴 還 著 東方之日 東方未明 南山甫田 盧令 敝笱 載驅 猗嗟十一篇齊風葛屨汾沮洳 園有桃 陟岵 十畞之間 伐檀 碩鼠七篇魏風蟋蟀 山有樞 揚之水 椒聊 綢繆杕杜 羔裘 鴇羽 無衣 有杕之杜 葛生采苓十二篇唐風車粼 駟驖 小戎 蒹葭 終南黃鳥 晨風 無衣 渭陽 權輿十篇秦風宛丘 東門之枌 衡門 東門之池 東門之楊 墓門防有鵲巢 月出 株林 澤陂十篇陳風羔裘 素冠隰有萇楚 匪風四篇檜風蜉蝣 候人 鳲鳩 下
  四篇曹風七月 䲭鴞 東山 破斧 伐柯 九罭狼䟦七篇豳風鹿鳴 四牡 皇皇者華 棠棣 伐
  木 天保 采薇 出車 杕杜 南陔十篇白華華黍 魚麗 由庚 南有嘉魚 崇丘 南山有臺 由儀 蓼蕭 湛露十篇彤弓 菁菁者莪 六月 采芑 車攻 吉日 鴻鴈 庭燎 沔水鶴鳴十篇祈父 白駒 黃鳥 我行其野 斯干無羊 節南山 正月 十月之交 雨無正十篇小旻 小宛 小弁 巧言 何人斯 巷伯 谷風蓼莪 大東 四月十篇北山 無將大車 小明鼓鐘 楚茨 信南山 甫田 大田 瞻彼洛
  矣 裳裳者華十篇桑扈 鴛鴦 頍弁 車□ 青蠅 賓之初筵 魚藻 采菽 角弓 菀栁十篇都人士 采緑 黍苗 隰桑 白華 緜蠻 瓠葉漸漸之石 苕之華 何草不黄十篇共八十篇小雅文王大明 緜 棫樸 旱麓 思齊 皇矣 靈臺下武 文王有聲十篇生民 行葦 既醉 鳧鷖假樂 公劉 泂酌 卷阿 民勞 板十篇
  抑 桑柔 雲漢 崧髙 烝民 韓奕 江漢常武 瞻卭 召旻十一篇共三十一篇大雅清廟 維天之命維清 烈文 天作 昊天有成命 我將 時
  邁 執競 思文十篇臣工 噫嘻 振鷺 豐年有瞽 潛 雝 載見 有客 武十篇閔予小子訪落 敬之 小毖 載芟 良耜 絲衣 酌桓 賚 般十一篇共三十一篇周頌駉 有駜 泮水 閟宫四篇魯頌那 烈祖 𤣥鳥 長𤼵 殷武五篇商頌
  四始
  闗雎為風始 鹿鳴為小雅始 文王為大雅始清廟為頌始 鄭氏引汎歴樞大明在亥水始也四牡在寅木始也嘉魚在已火始也鴻鴈在甲金始也是謂四始
  五際鄭氏六藝論引演孔圖詩含五際六情詩内傳五際卯酉午戌亥也
  大明在亥為革命一際也 亥又為天門出入候聽二際也 天保在卯為陰陽交三際也 采芑在午為陽謝陰興四際也 祈父在酉為陰盛陽微五際也 又曰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
  二柏舟
  莊姜盡禮無懟心 共姜守義無二心
  肄三學記肄習小雅中此三篇也
  鹿鳴 四牡 皇華
  雅八篇可歌投壺篇凡雅二十六篇其八篇可歌
  鹿鳴 貍首 鵲巢 采蘩 采蘋 伐檀 白駒騶虞
  補詩六篇束晳肄修鄉飲之禮補著其文
  南陔 白華 華黍 由庚 崇丘 由儀 劉原父朱文公皆謂曰笙曰樂曰奏而不言歌則有聲而無詩明矣
  春秋五始何氏例
  元者氣之始 春者四時之始 王者受命之始正月者政教之始 公即位者一國之始
  春秋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
  𨼆公十一年桓公十八年莊公三十二年閔公二年僖公三十三年文公十八年宣公十八年成公十八年襄公三十一年昭公三十二年定公十五年哀公十四年
  五傳孔子作春秋為傳者五家鄒氏無師夾氏未有書所存左氏公羊穀梁三家而已
  左氏傳丘明魯太史公羊傳高齊人穀梁傳赤一名喜一名俶魯人鄒氏傳 夾氏傳
  三傳疏
  左氏正義孔穎達公羊疏徐彦穀梁疏楊士勛
  三傳失穀梁傳序
  左氏艷而富其失也誣 穀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辨而裁其失也俗
  三傳異同
  何休著公羊墨守 左氏膏肓 穀梁癈疾 鄭康成乃𤼵墨守 鍼膏盲 起廢疾
  三科宋氏注春秋
  張三世 存三統 異外内
  九旨同上
  時 月 日詳略之旨王 天王 天子逺近親疎之旨譏 貶絶輕重之旨
  二𩔖何氏例
  人事 災異
  六輔同上
  公輔天子 卿輔公 大夫輔卿 士輔大夫 京師輔君 諸夏輔京師
  七等同上
  州 國 氏 人 名 字 子 胡傳王朝公卿書官大夫書字上士中士書名下士書人
  三等春秋繁露公羊傳曰三世
  所見哀定昭六十一年所聞襄成宣文八十五年所傳聞僖閔莊桓𨼆九十六年曲禮注謂自祖至孫
  春秋四譜鄧明世
  國譜 年譜 地譜 人譜
  四繫杜預春秋序
  以事繋日 以日繋月 以月繋時 以時繋年
  五例同上為例之情五
  微而顯 志而晦 婉而成章 盡而不汙 懲惡而勸善
  三體同上𤼵傳之體三
  𤼵凡正例 新意變例 歸趣非例
  七缺春秋說
  夫 婦 君 臣 父 子 禮
  春秋綱領七家胡文定公春秋傳
  孟子 莊子 董子 文中子 邵子 張子 程子
  漢五家穀梁說
  尹更始 劉向 周慶 丁姓 王亥
  三禮朱子謂儀禮為經禮記為傳合三禮之書作儀禮經傳通解
  儀禮 周禮 禮記
  儀禮十七篇依劉向序次髙堂生傳士禮十七篇禮古經多三十九篇士禮冠昏相見喪夕虞特
  牲饋食七篇他皆天子諸侯卿大夫之禮

  士冠禮 士昏禮 士相見禮 鄉飲酒禮 鄉射禮 燕禮 大射禮 聘禮 公食大夫禮 覲禮喪服禮 士喪禮 既夕禮 士虞禮 特牲饋
  食禮 少牢饋食禮 有司徹禮
  周禮六官周公所作缺冬官後人以考工記補之
  天官冡宰 地官司徒 春官宗伯 夏官司馬秋官司寇 冬官考工記
  周官六典施於天下可常行者也
  治典天官教典地官禮典春官政典夏官刑典秋官事典冬官
  禮記四十九篇藝文志七十子後學者所記戴徳刪為八十五篇戴聖刪為四十六篇馬融益
  以月令明堂樂記

  曲禮上下檀弓上下王制 月令 曽子問 文王世子禮運 禮器 郊特牲 内則 玉藻 明堂位喪服小記 大傳 少儀 學記 樂記 雜記
  上下喪大記 祭法 祭義 祭統 經解 哀公問仲尼燕居 孔子閒居 坊記 中庸 表記
  緇衣 奔䘮 問喪 服問 閒傳 三年問 㴱衣 投壺 儒行 大學 冠義 昏義 鄉飲酒義 射義 燕義 聘義 喪服四制
  樂記二十三篇禮正義
  樂本 樂論 樂施 樂言 樂禮 樂情 樂化樂𧰼 賓牟賈 師乙 魏文侯十一篇合為一篇奏樂樂器 樂作 意始 樂穆 說律 季札 樂
  道 樂義 昭本 昭頌 竇公十二篇名存書缺
  周禮三綱領續書目徐筠學周官於陳𫝊良口授成書十卷謂綱領有三
  養君徳 正紀綱 均國勢
  周禮三家鄭康成所存注者三家
  鄭司農衆字仲師杜子春 鄭大夫興字少贛二鄭康成之先故言官不言名
  五傳弟子六藝論傳禮者十三家髙堂生及五傳弟子徳聖名在所傳皆儀禮
  髙堂生 蕭奮 孟卿 后蒼 戴徳 戴聖 禮三家謂后蒼弟子徳聖慶普也
  三家禮範張宣公所次
  司馬氏 程氏 張氏
  禮記六家正義序注
  鄭康成 盧植 王肅 孫炎 業遵 庾蔚之
  孝經四家藝文志
  長孫氏 江氏 翼氏 后氏
  六家明皇御製序云舉六家之異同
  王肅 劉劭 虞翻 韋昭 劉炫 陸澄 一有孔安國鄭康成無劉炫陸澄
  四子朱文公曰四子六經之階梯近思録四子之階梯
  大學 論語 孟子 中庸
  論語三家
  古論二十篇分堯曰下章有兩子張魯論二十篇齊論二十一篇有問王知道
  論語十三家中興書目皇侃以何晏集解去取為疏江熙又集十三家解釋於何氏無妨者衛瓘 繆播 欒肇 郭𧰼 蔡謨 袁宏 江惇蔡系 李光 孫綽 周懐 范𡩋 王珉
  孟子音釋二家孫奭等刋正
  張鎰 丁公著
  唐六家孟子
  趙岐 劉熙 鄭康成 綦母邃 陸善 張鎰
  五臣解孟子元祐五臣
  范祖禹 孔武仲 呉安詩 豐稷 吕希哲
  大學衍義二綱
  帝王為治之序 為學之本
  四目四者之道得則治國平天下在其中矣
  格物致知之要明道術辨人材審治體察民情誠意正心之要崇敬畏戒逸欲修身之要謹言行正威儀齊家之要重妃匹嚴内治定國本教戚屬
  爾雅十九篇疏言釋詁葢周公所作其下或言仲尼所増子夏所足叔孫通所益梁文所補釋詁 釋言 釋訓 釋親 釋宫 釋器 釋樂釋天 釋地 釋丘 釋山 釋水 釋草 釋
  木 釋蟲 釋魚 釋鳥 釋獸 釋畜 孔鮒𢰅小爾雅十三章
  太𤣥十一篇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子大潭思渾天參摹而分之極于八十一㫄則三摹九据極之七百二十九贊其
  用自天元推一晝一夜陰陽數度律歴之紀

  首 衝 錯 測 攡 瑩 數 文 掜 圖告
  八十一首一𤣥生三方三方生九州九州生二十七部二十七部生八十一家故為八十一首每首
  四畫自上而下一畫為方二畫為州三畫為部四畫為家

  中 周 礥 閑 少 戾 上 于 𤕠 羨差 童 増 銳 達 交 耎 徯 從 進釋 格 夷 樂 爭 務 事天𤣥一方二十七首更 斷毅 裝 衆 密 親 斂 強 晬 盛 居法 應 迎 遇 竈 大 廓 文 禮 逃唐 常 永 度 昆地𤣥二方二十七首減 唫 守
  翕 聚 積 飾 疑 視 沈 内 去 晦瞢 窮 割 止 堅 成 䦯 失 劇 馴將 難 勤 養人𤣥三方二十七首
  潛虚五十五行司馬温公擬太𤣥作潛虚以為人之生本於虚虚然後形形然後性性然後動動然後情情然後事事然後徳徳然後家家然後國國然後政政然後功功然後業業終則反於虚矣
  元 裒 散 餘 齊五者形之運也柔 剛 雍 昧昭性之分也容 言 慮 聆 覿動之官也繇 懠 得罹 耽情之訹也歬 卻 庸 妥 蠢事之變也訒 宜忱 喆 戛徳之塗也特 偶 暱 續 考家之綱也范徒 醜 隸 林國之紀也禋 準 資 賓 𢦦政之務也斆 理 績 育 聲功之具也興 痡 泯 造 隆業之著也
  六圖
  氣 體 性 名 行 命
  邵子四經皇極經世
  皇 春 皇帝王霸體 意言𧰼數用帝 夏 虞夏商周體 仁義禮智用王秋 文武周召體性情形體用春秋霸 冬 秦晉齊楚體 聖賢才哲用
  經世四𧰼
  太陽日 暑 性目 元 皇 太陰月 寒 情耳 會 帝 少陽星晝形 鼻運 王 少陰辰 夜 體口 世 霸 少剛石 雷 木色 嵗 易少柔土 露 草聲 月 書 太剛火 風 飛氣 日 詩 太柔水雨走 味辰 春秋
  文中子六經答程元
  續書以存漢晉之實 續詩以備六代晉宋後魏北齊周隋之俗 修𤣥經以斷南北之疑 讚易道以申先師之旨 論禮樂以旌後王之失
  受文中子六經
  受禮竇威 賈瓊 姚儀温彦博 杜如晦 陳叔達杜淹 房喬 魏徵李靖薛方士 裴晞 王珪𤣥經叔恬備聞六經之義董韋 仇璋薛收 程元
  續書四範七業文中子
  制 詔 志 策天子之義列乎範者四命 訓 對 讚議 誡 諫大臣之義載乎業者七
  續詩四名五志同上
  化 政 頌 歎四名美 勉 傷 惡 戒五志
  六經後四人陳止齋曰前未有比後可為法
  左氏摭實而有文采莊子馮虚而有理致屈原變國風雅頌而為離騷子長易編年而為紀傳

  聖人述史三文中子三者同出於史而不可雜也故聖人分焉
  書 詩 春秋
  三大國史
  興於田賦乘馬之事檮杌興於記惡之戒春秋以仁始舉四時
  國語四家注韋昭集
  鄭衆 賈逵 虞翻 唐固 國語周魯齊晉鄭楚呉越凡八國
  國策三十三篇史通
  東周 西周各一楚 趙 魏各四韓 燕各三宋 衛 中山共二 孔衍春秋後語除二周及宋衛中山
  十七史
  史記司馬遷前漢書班固後漢書范蔚宗三國志陳壽晉書房元齡等宋書沈約南齊書蕭子顯梁書姚思廉陳書同上北魏書魏收北齊書李百藥後周書令狐徳棻南史李延壽北史同上隋書魏徵顔師古等唐書歐陽修宋祁五代史歐陽修
  史記八書司馬遷作
  禮書 樂書 律書 歴書 天官書 平準書河渠書 封禪書
  漢書十志班固作
  律歴志 禮樂志 刑法志 食貨志 郊祀志天文志 五行志 地理志 溝洫志 藝文志
  續漢書八志司馬彪作
  律歴 禮儀 祭祀 天文 五行 郡國 百官輿服
  晉史十八家隋志
  晉書有王𨼆 虞預 朱鳳 謝靈運 臧榮緒蕭子雲 中興書有何法盛 晉紀有陸機 干寳曹嘉之 鄧粲 劉謙之 王韶之 徐廣 郭
  季産 陽秋有習鑿齒 孫盛 檀道鸞
  十六國春秋崔鴻以各有國書未成統一勒為百卷
  劉元海 石勒 慕容儁 苻健 慕容垂 姚萇慕容徳 赫連屈子 張軌 李雄 呂光 乞
  伏國仁 秃髪烏孤 李暠 沮渠𫎇遜 馮跋
  唐書十三志
  禮樂 儀衛 車服 歴法 天文 五行 地理𨕖舉 百官 兵制 食貨 刑法 藝文
  唐十三史𩔖六典
  正史以紀紀傳表志史記等古史以紀編年繋事紀年等雜史以紀異體雜紀周書等霸史以紀偽朝國史趙書等起居注以紀人君動止穆天子傳等舊事以紀朝廷政令漢武故事等職官以紀班序品秩漢官解詁等儀注以紀吉凶行事漢舊儀等刑法以紀律令格式律令等雜傳以紀先賢人物三輔決録等地理以紀山川郡國山海經等譜系以紀氏族繼序世本等略録以紀史條策目七略等
  唐十三史目殷仲茂𢰅輯史籍編次名氏宋杜鎬以唐五代書目續之
  史記 前漢 後漢 三國 晉 宋 齊 梁陳 後魏 北齊 北周 隋
  唐集史五家
  梁武帝通史 李延壽南史 髙峻小史 劉氏洞史 姚康復統史
  唐六代略會要李吉甫綴録記其成敗損益大端
  東漢 魏 晉 元魏 周 隋
  唐六家起居注
  郭璞穆天子傳李軌晉太始起居注何始真晉起居鈔劉道薈晉起居注王浚之三代起居注溫大雅大唐剏業起居注
  治平十國志真宗時知制誥路振采擬崔鴻十六國春秋𢰅九國志其孫倫増高氏為十國楊行密李昪前蜀王建後蜀孟知祥南漢劉𨼆北漢劉崇王朝馬殷呉越錢鏐髙氏季興
  史二體吕氏云論一時之事紀傳不如編年論一人之終始編年不如紀傳
  編年始左氏紀傳始司馬
  史四例遷固作史之例
  從實之例有是事而書是事變法之例無是事而書是事省文之例有事相重而不復書存闕之例無事相涉則有特書
  四𩔖汪藻修元符以來日歴
  年表 官閥 政迹 凡例
  史氏流别十劉知幾史通
  偏記 小録 逸事 瑣言 郡書 家史 别傳雜記 地理 都邑簿
  通鑑綱目六義朱文公
  表嵗以首年 因年以著統 大書以提要 分注以備言 綱倣春秋而參取羣史之長 目倣左氏而稽合諸儒之粹
  史有三史通
  彰善貶惡不避彊禦若晉董狐齊南史上也編次勒成蔚為不朽若魯丘明漢子長次也髙材博學名重一時若周戎夫楚倚相下也
  史三長劉知幾論作史
  才 學 識
  讀史六事吕成公祖謙敎人法
  儆戒 擇善 閫範 論事 處事 治體

  三子
  孟子好詩書文直而顯 荀子好禮文富而嚴 揚子好易文簡而奥 老莊列亦曰三子
  四子唐崇𤣥學曰道學
  老子道徳經莊子南華經文子通𤣥真經列子冲虚真經
  五子
  老子老耼莊子莊周荀子荀況揚子揚雄文中子王通
  四子治國樞要晁氏志范乾九集其書有益治道者
  莊子 文子 列子 亢倉子
  三家老子音義書目
  唐徳明音義傳奕同上鉉補正
  莊子七篇内篇
  逍遥遊 齊物論 養生主 人間世 徳充符大宗師 應帝王
  墨六家漢志
  始於尹佚周臣田俅子 我子為墨子之學隨巢子 胡非子墨翟弟終於墨子
  陰符三百言蔡氏序李筌得於石室中謂出驪山老母六注太公范蠡鬼谷張良諸葛亮李筌也百言演道上有神仙抱一之道百言演法中有富國安民之法百言演術下有強兵戰勝之術
  闗尹子九篇列僊傳名闗令子
  一字 二柱 三極 四符 五鑑 六匕 七釡八籌 九藥
  鬼谷子四篇周時髙士
  捭闔 反應 内揵 抵巇 又有飛鉗揣摩之篇
  武經七書六韜三略古𫝊以為太公所作元豐中始合為書
  孫子 呉子 司馬法 李衛公 尉繚子 三略六韜
  三略本太公作黄石公以授張子房者
  上略 中略 下略
  六韜同上
  文韜 武韜 虎韜 豹韜 龍韜 犬韜
  素書六章黄石公
  原始 正道 本徳宗道 求人之志 遵義 安樂
  八覽吕氏春秋
  有始 孝行 慎大 先識 審分 審應 離俗恃君
  六論同上
  開春 慎行 貴直 不茍 似順 士容
  鴻烈二十一篇淮南王安好書招延方士作為内書其外書甚多
  原道 俶真 天文 墬形 時則 㝠覽 精神本經 主術 繆稱 齊俗 道應 汜論 詮
  言 兵略 說山 說林 人間 修務 泰族而終之以要略
  說苑二十目劉向著五十篇曽鞏正其脫謬得二十篇
  君道 臣術 建本 立節 貴徳 復恩 政理尊賢 正諫 敬謹 善說 奉使 權謀 至
  公 指武 叢談 雜言 辨物 修文 反質
  風俗通十卷應劭
  皇霸 正失 愆禮 過譽 十反 聲音 窮通祀典 怪神 山澤
  新語十二篇陸賈
  道基 術事 輔政 無為 辨惑 慎微 資質至徳 懐慮 本行 明誠 思務
  新書五十八篇賈誼
  一過秦上下 宗首 數寜 藩傷 藩彊 大都籌齊 服疑 益壤 二權重 五美 制不定審微 階級 三俗激 時變 瑰瑋 孽産子銅布 壹通 屬逺 親疏 危亂 憂民 解
  懸 威不信 四戎狄 勢卑 淮難 無蓄 鑄錢 五傅職 保傅 連語 輔佐 問孝 六禮容經 春秋 七先醒 耳痺 諭誠 退遜 君道 八官人 勸學 道術 六術 道徳說 九大政上下 修政語上下 十禮容上下 胎教立徳 義傳
  法言十三篇揚雄
  學行 吾子 修身 問道 問神 問明 寡見五百 先知 重黎 淵騫 君子 孝至
  新論二十九篇桓譚從劉歆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雄辨析疑義著書言當世行事
  本造 王伯 求輔 言體 見徵 譴非 啟悟祛蔽 正經 識通 離事 道賦 辨惑 述
  策 閔友 琴道内本造述策閔友各一篇餘各有上下其琴道一篇未成章帝使班固續成之
  四子講徳論文𨕖王褒擬四子問答
  微斯文學 虚儀夫子 浮丘先生 陳丘子
  鹽鐵十論漢宣帝時汝南桓寛為廬江府丞著
  一本議力耕通有錯幣禁耕復古 二非鞅晁錯刺權刺復論儒憂邊 三園池輕重未通 四地廣貧富毁學褒賢 五相刺殊路頌賢遵道論誹孝養刺議利議國疾 六散不足救匱鹽鐵箴石除狹疾貪後刑授時水旱 七崇禮備邊執務能言鹽鐵取下撃之 八結和誅秦伐功西域世務和親 九繇役險固論勇論功論鄒論蓄 十刑徳申韓周秦諸聖大論雜論
  申鑒五篇荀恱建安中作
  養生 正俗 章化 秉威 統法
  中論二十篇徐幹為魏太子文學𢰅
  治學 法𧰼 修本 虚道 貴驗 貴言 藝紀覆辨 智行 爵禄考偽 譴交 歴𧰼 别
  夭壽 說藝 審大臣 謹所從 亡國 賞罸民數
  潛夫論五篇王符著以譏當時得失不欲章顯其名故稱潛夫
  貴忠篇 浮侈篇 實貢篇 愛日篇 述赦篇
  諸葛集二十四篇蜀志
  開府 作牧 南征 北出 計算 訓厲 綜覈上下雜言 上下貴和 兵要 傳運 與孫權
  書 與諸葛瑾書 與孟達書 廢李平 法檢上下 科令上下 軍令上中下
  晉名臣集十五家宋乾道中汪應辰云國初館閣之士所聚
  王濟 棗璩 劉寳 閭丘冲 欒肇 王讚 郗正 張敏 伏緯 應亨 索靖 閻纘 嵇紹卞粹 虞溥
  裴頠二論以矯虚誕之𡚁
  崇有 貴無
  要覽三篇唐志陸機著
  上曰連璧集其嘉名取其連𩔖中曰述聞述予所聞下曰析名搜同辨異
  齊太子九言文𨕖竟陵王集
  言徳 言賢 言親 言生 言靜 言昭 言真言節 言義
  三足紀盧景亮嘗云即以名其著書
  足食 足兵 又得士
  夏二子傳太常主簿呉元美作其鄉人告之以為譏毁大臣
  蚊 蠅
  祥符五臣論
  良臣 正臣 忠臣 奸臣 權臣
  四論
  皇 帝 王 霸
  七略劉歆輯
  輯略諸書之總要六藝略凡九種諸子略凡十家詩賦略凡五種兵書略凡五十三家術數略凡六種方伎略凡四種
  九流同上史述諸子九自流而泝源也司馬遷曰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
  儒家出於司徒之官道家出於史官陰陽家出於羲和之官法家出於李官名家出於禮官墨家出於清廟之官雜家出於議官縱横家出於行人之官農家出於農稷之官 又小說家出於稗官
  六家要指言其大要也司馬談
  陰陽家取其序四時之大順儒家取其敘父子君臣之禮列夫婦長幼之别墨家取其強本節用法家取其正君臣上下之分名家取其能正名實道家使人精神專一
  立典五志荀悅
  達道義 章法式 通古今 著功勲 表賢能
  七志王儉
  經典志六藝史記諸子志諸子百家文翰志詩賦軍書志陰陽志陰陽圖緯藝術志方伎圖譜志地域
  七録阮孝緒采録諸事以為書故云録
  經典録六藝記傳録史傳子兵録子書兵書文集録詩賦伎術録方技佛録 道録
  通典九門杜祐𢰅宋祁等續
  食貨 𨕖舉 職官 禮 樂 兵 刑 州郡邊防
  唐六典開元間陸堅被召修六典𤣥宗手寫之
  理典 教典 禮典 刑典 政典 事典
  三大典竇儼言三者經國之大典
  開元禮 通典 㑹要
  貞觀政要四十篇呉競輯
  君道 政體任賢 求諫 納諫君臣鑒戒擇官上下 封建太子諸王定分 尊師傅 教戒太子 規諫太子仁義 忠愛 孝友 公平誠信儉約 謙遜 仁惻 謹好惡 謹言語杜讒邪 論悔過 奢縱 貪鄙儒學 文史禮樂務農 刑法 赦令 興亡 貢賦
  征伐 議安邊行幸 田獵 災祥 謹終
  帝範十二篇唐太宗作以賜太子曰修身治國備在其中
  君體 建親 求賢 審官 納諫 去讒 戒盈崇儉 賞罰 務農 閱武 崇文
  前代君臣事迹十四篇元和御製併序
  君臣道合 辨邪正 戒權倖 戒微行 任賢臣納忠諫 謹征伐 謹刑法 去奢泰 崇節儉奬忠貞 修政教 戒田獵 録勲賢
  文苑英華五十四𩔖宋太平興國間李昉扈蒙等奉詔編纂唐文
  賦 詩 樂府 樂章 騷 七 連珠 頌 贊箴 銘 誡 制 冊文 赦制 徳音 詔勅批答 蕃書 鐵劵文 青詞 歎文 策問
  策 判 表 箋 啟 書 疏 檄文 露布移文 彈文 序 傳 記 論 議 問答 志說 原 解 諷諭 紀述 碑 謚冊 哀冊誌銘 墓表 行狀 誄 祭文
  承華要略三十篇天禧御製周必大謂皆述事於前立論於中為贊於後
  主器 謹習 述孝 睦親 崇師 務學 宗經貫道 尚徳 行義 勤志 持謙 恭敬 戒
  謹 兢懼 出言 正容 治身 好尚 聰智清心 養性 去奢 節用 致福 禮賢 知人𨕖士 從諫 辨佞
  通志二十略鄭樵作
  氏族 六書 七音 天文 地理 都邑 謚法器服 樂 藝文 校讎 圖譜 金石 災祥昆蟲草木 禮 職官 𨕖舉 刑法 食貨
  宋㑹要二十一𩔖
  帝系 后妃 禮分為五樂 輿服 儀制 崇徳運歴 瑞異 職官 𨕖舉 道釋 食貨 刑法兵 方域 蕃服
  奏議十八門李璧編宋中興諸臣
  修徳典學 正家善俗 事天罪已 用賢納諫愛惜名器 辨别忠邪 屏浮侈 尚勤約 戒苛刻 本忠厚 郊廟禮文 詔誥賞罰 官制職守學校薦舉 議獄理刑 阜通財貨 消弭盜賊勤恤民𨼆
  文獻通考二十四𩔖馬端臨著
  田賦 錢幣 户口 職役 征𣙜 市糴 土貢國用 𨕖舉 學校 職官 郊社 宗廟 五
  禮 樂 兵 刑 經籍 帝系 封建 𧰼 物輿地 外裔
  冊府元龜三十一部
  帝王 閏位 僭偽 列國君 儲宫 宗室 外戚 宰輔 將帥 臺省 邦計 憲官 諫諍詞臣 國史 掌禮 學校 刑法 卿監 環衛銓𨕖 貢舉 奉使 内臣 牧守 令長 宫
  臣 幕府 陪臣 總録 外臣
  玉海二十一門王應麟輯
  天文 律歴 地理 帝學 聖製 藝文 詔令禮儀 車服 器用 音樂 郊祀 學校 𨕖
  舉 官制 兵制 兵捷 朝貢 宫室 食貨祥瑞
  羣書麗藻六例崔遵度總括古今文章
  六籍瓊華 信史瑶英 玉海九流 集苑金鑾絳闕蘂珠 鳳首龍編
  文章正宗四目真西山集録
  詞令 議論 敘事 詩賦
  六家諡法宋嘉祐中范宗文與老蘇翁姚闢所修合蘇洵為七家
  周公即汲冡書之諡法解春秋即杜預釋例廣諡不著名世沈約書 賀琛書 扈蒙書
  文𨕖六臣註
  李善註子邕正之吕延濟 劉良 張銑 吕向 李周翰
  十家𩔖編凡三卷不知何人所集
  管氏弟子職 曹昭女誡 韓氏家祭式 司馬溫公居家雜儀 吕氏鄉約 范氏義莊規 髙氏送終禮 髙登修學門庭 朱子重定鄉約 社倉約束
  小學書六篇朱文公
  立學 明倫 敬身 稽古 嘉言 善行
  髙𨼆三品傳梁書阮孝緒上自炎帝終於天監分著
  言行超絶名氏弗傳為上篇 始終不秏姓名可録為中篇 掛冠人世棲心塵表為下篇
  烈女傳八篇劉向
  母儀 賢明 仁智 貞慎 節義 辨通
  女誡七章班昭
  卑弱 夫婦 敬慎 婦行 專心 曲從 和柔

  離騷二十五篇屈原
  離騷經 九歌東皇太乙 雲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東君 河伯 山鬼國殤 禮魂 天門 九章九篇逺遊 卜居漁父
  楚辭九家唐志
  宋玉九辨招魂景差大招賈誼惜誓淮南小山招𨼆東方朔七諫莊忌哀時命王褒九懐劉向九歎王逸九思
  楚辭𩔖七家唐志集録
  王逸註 郭璞註 楊穆九悼 劉杳離騷草木蟲魚疏 孟興 徐邈 僧道騫音
  辭賦十家文心雕龍凡此十家辭賦之英傑
  荀卿 宋玉 枚乘兔園 相如上林 賈𧨏鵩鳥子淵洞蕭 孟堅兩都 張衡二京 子雲甘泉延壽靈光
  詩文諸體陸機文賦
  詩縁情而綺靡 賦體物而瀏亮 碑披文以相質誄纒緜而悽愴 銘博約而溫潤 箴頓挫而清
  壯 頌優游以彬蔚 論精微而朗暢 奏平徹以閒雅 說煒煜而譎誑 又照人之闇曰詔告諭令曉曰誥上為下效曰教思内表外曰表領使不犯曰令表飾曰牋言志曰記約信曰誓孚合曰符序言如音心曰書喻令皦然曰檄舒其物理曰序𤼵難而答曰策記其年代曰誌摹其徳行曰狀喻美辭麗曰連珠
  賦二十體范文正公賦林衡鑑
  敘事 頌徳 紀功 贊序 縁情 明道 祖述論理 詠物 述詠 引𩔖 指事 析微 體
  物 假𧰼 旁喻 敘體 總數 雙闗 變態
  漢四賦揚雄傳辭莫麗於相如作四賦
  甘泉賦成帝時從上甘泉還河東祭后土還校獵從羽獵長楊從至射熊館還
  兩都賦班固
  西都 東都 李庾亦著唐兩都賦
  二京賦張衡以太平日久王侯踰侈擬兩都以諷諫十年乃成
  西京 東京 楊億亦有宋東西兩京賦
  魏二賦劉劭作以諷諫
  許都賦 洛都賦
  晉三都賦
  魏都張載注呉 蜀竝劉達注
  五都賦隋志孫綽云五經之鼓吹
  張衡二京 左思三都
  東都賦五篇班固東都賦五篇之詩
  明堂 辟雍 靈臺 寳鼎 自雉
  唐三大禮賦天寳間杜甫投延恩匭
  朝獻太清宫 朝饗太廟 有事於南郊
  七林唐志卞氏十二卷
  枚乘七𤼵 傅毅七激 劉廣世七興 崔駰七依李尤七疑 桓麟七說 崔𤦺七蠲 劉梁七舉馬融七厲 張衡七辨 傅休奕七謨 曹植七
  并命王粲作張協七命 陸機七證 劉劭七華 顔延之七繹 沈佺期七引
  四歌漢武帝作
  寳鼎之歌得寳鼎后土祠㫄天馬之歌得神馬渥洼水中芝房之歌甘泉宫産芝九莖朱鴈之歌幸東海𫉬赤鴈
  章帝歌詩四章列在食舉故事有鹿鳴承元氣二曲合為六篇
  思齊姚皇 六麒麟 竭肅雍 涉川相
  漢歌詩四章古今注明帝為太子樂人作以贊其徳
  日重光 月重輪 星重暉 海重潤
  銘詩三章古文苑揚雄為郎作
  繡補或曰裀褥之𩔖靈節靈壽杖龍骨水車
  唐賜三傑詩開元間三人同拜帝賦詩自冩以賜
  宋璟尚書右丞相張說尚書左丞相源乾曜太子太傅
  開元八詩宰臣蕭嵩賦繼雅頌體使孫逖序
  天成 𤣥澤 維南有山 楊之華 三月 英英有蘭 和風 嘉禾
  清景殿詩十題百篇宋天禧初
  憫農 天時 地利 稼穡 省費 為政 薄賦牧宰 恤刑 安民
  資善堂賜王歌七軸同上
  勸學 修身 懐儉約 謹所好 䘏黎民 勿矜伐 守文
  唐平淮二雅柳宗元作
  皇武 方城
  宋皇雅十篇尹洙作
  天監 西師 耆武 憲古 大鹵 帝籍 庶土帝制 皇治 太平
  漢神雀五頌論衡永平中神雀羣集孝昭詔上頌百官文比瓦石惟五頌金玉
  班固 賈逵 傅毅 楊終 侯諷
  四巡頌元和中章帝始修古禮巡狩方岳崔駰上稱漢徳
  南 北 東 西
  宋頌九篇仁宗時石介甫頌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功徳尤著者
  一曰皇祖太祖初伐潞州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也二曰聖神太祖取荆潭也三曰湯湯太祖取孟㫤也四曰莫醜太祖取廣州也五曰金陵太祖取李煜也六曰聖文錢俶以呉越歸也七曰六合靁聲太宗取劉繼元也八曰聖武真宗親臨澶淵射殺戎首也九曰明道仁宗臨軒聽決睿謨聖政赫然日新也
  景徳五頌夏竦進
  平邊 廣文 朝陵 廣農 周伯星
  頌十五章張方平為上下二什上八篇繫之真宗下七篇繫之仁宗
  天假先帝封岱告祖宗也大定祀烈祖也曰嗟祀太宗也報成告上帝東封也有北北鄙始賓也有諶上帝天錫寳書也祈汾陰祀后土也龍登於天升陪京營祖廟也日之初升上始即政也天監有東南郊也民懐母后佑臨御也皇造祀真宗也有浚者泉大祫祖宗也載耜修千畞也重民政也
  十二州箴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
  冀 兗 青 徐 揚 荆 豫 梁 雍 幽并 交
  十二官箴同上
  光禄勲 衛尉 太僕 廷尉 大鴻臚 宗正大司農 少府 執金吾 將作大匠 城門校尉上林苑令
  丹扆六箴李徳裕
  宵衣以諷視朝稀晚正服以諷服御乖異罷獻以諷徵求玩好納誨以諷侮棄讜言辨邪以諷信任羣小防微以諷輕出遊幸
  康定四箴祕閣有太宗御書曲禮四句張方平廣其義為箴以獻
  敖不可長 欲不可縱 志不可滿 樂不可極
  聖志五箴景祐三司判官謝絳進
  紹聞 君臣 内戒 謹命 敬變
  𨕖徳殿六箴宋孝宗習射及引對裁決之便座崔端詩上箴六首
  政 令 聽 察 用 射
  祥符五箴御製謂王旦曰為文自儆置諸座右
  貴廩食吟 軫田夫吟 念農歌 自戒箴 守官箴
  謹始五箴宋寜宗受禪司農少卿劉光祖獻
  貎 言 視 聽 思
  宗室六箴宋仁宗時呉充為呉王教授獻
  視 聽 好 學 進徳 崇儉
  二箴孫覺為昌王記室王問終身之戒為陳諸侯之孝作
  富 貴
  十四銘大戴禮武王聞言書銘一作十六銘蔡邕曰十有八章
  席之四端 几 鑑 盥盤 楹 杖 帶 履觴豆 户 牖 劍 弓 矛 太公金匱有冠履劍鏡車鋒刀井硯牖銘文不相同
  唐二銘馬燧平河中還徳宗賜之言君臣相成之美勒石
  宸扆銘 台衡銘
  宋二銘理宗御製戒飭中外
  訓廉銘 謹刑銘
  東西二銘張横渠作
  西銘訂頑 東銘砭愚
  六賢圖讚李勃𨼆廬山摭古廉徳髙蹈者圖像贊其行以自儆
  楚接輿 老萊子 黔婁先生 於陵子 王仲儒梁鴻
  道統十三贊宋理宗臨太學御崇化堂製贊就賜國子監宣示諸生復親書朱熹白鹿洞學規焉伏羲 堯 舜 禹 湯 文 武 周 孔 顔曽 思 孟
  五誡文苑英華姚元崇作
  持衡 彈琴 對鏡 辭金 冰壺 文粹六誡有口箴
  伊尹九主圖史記注劉向别録凡九品圖畫其形
  法君 專君 授君 勞君 等君 𭔃君 被君固君 三嵗社君 索𨼆謂三皇五帝及禹
  紹熙八圖黄裳為嘉王府翊善圖獻
  太極 三才正性 天文 地理 王伯學術 九流學術 帝王紹運 百官文武
  祥符四圖召宗室近臣觀於龍圖閣
  祀汾陰后土壇 朝覲 親奠西岳廟 祥瑞
  漢二十四詔文帝
  一賜民爵 二益封功臣 三建儲 四賑貸養老五修代來功益封髙帝功臣 六列侯就國 七
  舉賢良罷兵衛 八開籍田 九立辟疆章等為王十除誹𧩂 十一賜半租 十二丞相勃就國
  十三赦濟北吏民 十四賜半租又孝弟力田 十五親桑 十六除祕祝 十七除肉刑 十八除田租 十九増諸祀珪幣 二十議郊祀 二十一舉賢良 二十二議民食 二十三和親 二十四遺詔
  晉五條詔書武帝泰始年頒
  正身 勤百姓 撫孤寡 厚本息末 去人事
  帝書四漢書注
  策書 制書 詔書 誡敇
  羣臣書四漢雜事
  章 奏 表 駁議
  唐王言制七百官志中書省
  一冊書臨軒冊命用之二制書大賞罰大除授用之三慰勞制書褒勉贊勞用之四𤼵敇廢置州縣増減官吏𤼵兵除免官爵用之五敇旨百官奏請用之六論事敕書戒約臣下用之七敕牒隨事承制不易於舊用之
  上逮下制六同上尚書省
  制 敕 冊天子用之皇太子用之親王公主用之省下於州州下於縣縣下於鄉 下達上有六表狀牋啟疏牒 諸司相質有三闗劄移
  下通上制六同上門下省
  一奏鈔以度支國用授六品官斷流以下罪除免用之二奏彈 三露布四議 五表 六狀
  宋宰相上事判案三道竝判准
  一司天監壽星見 二開封府嘉禾合穗 三澶州黄河清
  五題金鑾密記唐翰林學士入院試文五篇
  賦 詩 制 書 批答
  博學宏詞十二體紹興制
  制 誥 詔 表 露布 檄 箴 銘 記 贊頌 序 紹聖除詔誥制凡九種
  詩二十四名元稹樂府古題序云皆詩人六藝之餘
  賦 頌 銘 贊 文 誄 箴 詩 行 詠吟 題 怨 歎 章 篇 操 引 謠 謳歌 曲 詞 調
  十九名嚴滄浪云
  歌行鞠歌行放歌行兵車行古五子之歌五噫歌長恨歌穆天子傳白雲謠沈坰獨酌謠王昌齡箜篌謠古隴頭吟孔明梁父吟相如白頭吟漢武秋風詞木蘭詞古霹𮦷引走馬引飛龍引文𨕖五言咏儲光羲羣䲭咏古大堤曲梁簡文烏棲曲辛徳水仙操商陵牧子别鶴操文𨕖名都篇京洛篇白馬篇古樂府江南弄古楚妃歎明妃歎文𨕖四怨古樂府獨步怨王仲宣七哀杜少陵八哀哀江頭寒夜愁玉階愁李太白靜夜思長相思韋應物莫相思齊武帝估客樂朱藏賈古城樂無家别新婚别垂老别
  八名姜白石語
  守法度載始末體如行書放情歌行兼二體悲如蛩螿通乎俚俗委曲盡情 又有嘯十五章㴱溪虎高柳蟬空林鬼巫峽猿下鴻鵠古木鳶之𩔖
  五原孤及云
  三言因之振鷺 五言本之雀角 我姑酌彼金罍六言之準也 七言則黃鳥于桑 九言則行潦注兹 解頤新語論者謂南風之辭卿雲之頌夏歌鬱陶乎予心詩體未備五言之濫觴也逮漢李陵始著五言之目陳思代馬羣章王粲飛鳶諸製四言之美前超後絶桂林湘水平子之華篇飛館玉池魏文之麗篆然擊筑易水叩角南山大風酣詠於沛中拔山泣歌於垓下七言之作此非獨先矣三六雜言則自出篇什離合之𤼵則明於圖讖回文所興則道原為始聫句共詠則柏梁餘製
  十八體嚴滄浪云
  始於國風 三頌 二雅 流為離騷 古樂府古𨕖十九首後有建安體漢末年號曹氏父子及鄴中七子之詩黃初體魏年號與建安相接其體一也正始體魏年號嵇阮諸公之詩太康體晉年號左思潘岳二張二陸之詩元嘉體宋年號顔鮑謝諸公之詩永明體齊年號齊諸公之詩齊梁體通兩朝而言之南北朝體通魏周而言之與齊梁一體也唐初體唐初襲陳隋之體盛唐體景雲以後開元天寳之詩晚唐體唐之末世宋元祐體即江西派黃山谷蘇東坡陳後山劉後村戴石屏之詩
  十四派九體同上
  李太白正派杜子美正派陶韋韓柳正派王楊盧駱體弱李長吉别派浮張籍王建樂府正派孟郊正派但苦澀耳元白體形容敘事則妙髙達夫郎士元盧綸正派但綺麗耳李商𨼆正派咏物最縝密蘇黃體卑下玉臺體徐陵所敘漢魏六朝之詩西崑體李商𨼆溫庭筠及劉楊諸公之詩香奩體韓渥詩皆帬裾胭脂語 近體即八句律詩古詩即五言七言不甚對散篇也排句杜韓二集多是首尾對集句聚集古人詩句為一篇聫句韓孟始見或二人或三四人各賦二句或四句共成長篇絶句四句不相連屬或云絶取八句律之四句或云絶妙之句雜言多是七言諸事皆可入句托興規戒耳口號或四句或八句達意宣情而已貴在明白條暢囘文起竇韜妻織為囘文以𭔃其夫周旋曲折皆可頌與盤中體同蘇伯玉妻為之
  三十六體三人皆行第十六用儷偶相夸號三十六體
  李商𨼆 溫庭筠 段成式
  江西詩派二十五人吕本中作圖
  黃庭堅宗派之祖陳師道 潘大臨 謝逸 洪朋 洪芻 饒節 祖可 徐俯 林敏修 洪炎 汪革李錞 韓駒 李彭 晁冲之 江端本 楊符謝薖 夏倪 林敏功 潘大觀 王直方 善
  權 髙荷 吕本中
  詩四法范徳機詩法
  貴平直要舂容要變化要淵永
  六對上官儀注
  正名對天地日月同𩔖對花葉草木連珠對蕭蕭赫赫雙聲對黄槐緑柳疊韻對徬徨放曠雙擬對春𣗳秋池
  八對
  的名 異𩔖 雙聲 疊韻 聫綿 雙擬 迴文隔句
  四妙姜白石詩法
  理髙妙 意髙妙 想髙妙 自然髙妙
  四㴱詩苑𩔖格
  體勢 作用 聲對 義𩔖
  二要同上
  要力全而不苦澀 要氣足而不怒張
  四失同上
  氣象欲渾厚其失也俗 體面欲𢎞大其失也狂血脉欲貫穿其失也露 韻度欲飄逸其失也輕
  三偷同上
  偷語最是鈍賊偷意事雖可用情不可原偷勢才巧意精各無朕迹
  二廢同上
  欲廢巧尚直而神思不得直 欲廢言尚意而曲麗不得意
  六迷同上
  虚大 緩慢 詭異 用意 爛熟 氣弱
  五俗嚴滄浪云
  俗體 俗意 俗句 俗字 俗韻
  八病沈約云惟上尾鶴膝最忌餘猶可通
  平頭 上尾 蜂腰 鶴膝 大韻 小韻 㫄紐正紐
  冠冕八人鍾嶸詩評斯皆五言之冠冕文詞之命世也
  陳思為建安之傑 公幹仲宣為輔 陸機為太康之英 安仁景暘為輔 謝客為元嘉之雄 顔延年為輔
  詩三才迂齋詩話
  杜甫天才 李白仙才 李賀鬼
  三人擅長國史補唐人燕集必賦詩推一人擅長
  郭曖尚升平公主李端擅長 王相鎮幽朔韓紘擅長 劉相巡江淮錢起擅長
  四人探驪龍世説四人在白傅第各賦金陵懐古詩劉先成白覽之曰子𫉬珠所餘鱗爪何用𫆀元微之 劉夢得 韋楚老 白傅
  三上人詩髙僧傳道標詩章比之潘陸當時呉興有清畫㑹稽有靈徹
  語曰霅靸洽閘懾四音之晝能清秀 越之徹洞冰雪 杭之標摩雲霄

  書三味李淑書目
  詩書味之太𡙡 史為雜俎 子為醢醯
  書五難𡊮山松言
  煩而不整 俗而不典 書不實録 賞罰不中文不勝質
  唐文四家
  李充翰林論 劉勰文心雕龍 顔峻詩例録 鍾嶸詩評
  元和制策三卷同上
  元稹 獨孤郁 白居易
  宋四篇文字劉子澄言本朝有四篇文字好
  太極圖 西銘 易傳序 春秋傳序
  六義劉勰
  情㴱而不詭 風清而不雜 事信而不誕 義直而不同 體約而不蕪 文麗而不淫
  三理同上立文之道其理有三
  形文五色是也聲文五音是也情文五性是也
  論文四科魏文帝典論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
  奏議宜雅 書論宜理 銘誄尚實 詩賦欲麗
  漢魏文體三變沈約言四百餘年辭人才子文體三變
  相如形似 二班彪固情理 子建仲宣氣質
  唐文三變文藝傳唐有天下三百年文章無慮三變
  髙祖太宗大難始夷沿江左餘風故王楊為之伯𤣥宗好經術崇雅黜浮則燕許張說蘇頲擅其宗大歴正元間美材輩出法度森嚴韓愈倡之柳宗元皇甫湜李翺等和之 梁肅云初則陳子昻以風雅革浮侈次則張說以宏茂廣波瀾天寳以還李員外蕭功曹賈常侍獨孤常州比肩而作
  古今詩三變朱文公言唐初以前詩有髙下而法猶未變至律詩出而詩與法皆始大變自虞夏及漢魏為一等 自晉宋顔謝及唐初為一等 自沈宋定著律詩及今日為一等
  四唐詩唐詩品彚略而言之則有初盛中晚之不同詳而分之又各有别
  貞觀永徽之時虞魏諸公稍離舊習虞世南魏徴王楊盧駱因加美麗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劉希夷有闈帷之作劉庭芝上官有婉媚之體上官昭容此初唐之始製也 神龍以還洎開元初陳子昻古風雅正李巨山文章㝛老李嶠沈宋之新聲蘇張之大手筆沈佺期宋之問蘇頲張說當時語曰蘇李居前沈宋比肩此初唐之漸盛也 開元天寳間則李翰林之飄逸杜工部之沈鬱李白杜甫孟襄陽之清雅王右丞之精緻孟浩然王維儲光羲之真率王昌齡之聲俊髙適岑參之悲壯李頎常建之超凡此盛唐之盛者也 大歴貞元間則有韋蘇州之雅澹劉隨州之閒曠韋應物劉長卿此中唐之再盛也 下暨元和之際則有柳愚溪之超然復古韓昌黎之博大其詞柳宗元韓愈張王樂府之故實張籍王建元白序事之分明元稹白居易與夫李賀盧仝之鬼怪孟郊賈島之饑寒此晚唐之變也 降而開成以後則有杜牧之之豪縱溫飛卿之綺靡杜牧溫庭筠李義山之𨼆僻許用晦之偶對李商𨼆許渾他若劉滄馬載李頻李羣玉此晚唐變態之極矣
  誄義有三
  上以簡神明 中以鋪先烈 下以聳示後人
  君子三恥祭統
  先祖無美而稱之是誣也 善而弗知不明也 知而弗傳不仁也
  孔子後書五厄開皇初牛𢎞上表請開獻書之路
  秦火也 王莽之亂也 東京之末也孝獻移都圖書縑帛皆為帷囊永嘉南渡也魏晉所藏劉石馮陵從而失墜周師入鄭也劉裕收圖籍四千卷齊梁間總其書數三萬餘卷蕭繹收公私典籍萬餘卷悉為周師所焚
  六朝後書五厄皆厄於火而厄於水者漢蘭臺石室書董卓載舟西上沈溺河中僅存數船隋嘉則殿書唐平王世充命司農宋遵貴以舟載行至砥柱漂没十僅二三焉
  大業也 天寳也 廣明也 靖康也 紹定也










  讀書紀數略卷三十一
<子部,類書類,讀書紀數略>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