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城志 (四庫全書本)/卷19
赤城志 巻十九 |
欽定四庫全書
赤城志巻十九 宋 陳耆卿 撰山水門一
山
台以山名州自孫綽一賦光價殆十倍今以其所登載質之見聞秀槩神標炳炳如星日非若野史浪記談河說海誣誕而不經也按道書洞天福地於是邦為盛夫神僊之事雖聖賢所不齒然必有靈區異境而後宅焉故州於東南無慮百數而台山之詭異巉絶獨稱雄於世闉闍之間家面帢幘亦他邦所無也夫豈以其巉然之阜巻然之石能使人鋪說而誦詠哉隠几澄思必有得諸其山之外者矣
州
大固山一名龍顧山在州西北三百歩髙八十丈周回五里按舊經晋隆安末孫恩為㓂刺史辛景於此鑿塹守之恩不能犯遂以大固小固名山壁記序云隋平陳併臨海鎮於大固山以千人䕶其城則得名舊矣而道史嘱辭乃云茅盈得道於臨海鎮東龍顧山駕鶴上昇又紹興十年道士費德卓庵北山斸地得晋永和九年斷碑亦有龍顧山字盖本名大固後又為龍顧焉山勢逶迆抱州治如屏障自州治後而北則曰北山自北山稍東接白雲寺後則曰白雲山其實一山也
小固山在州東南二里與大固山相望髙七十丈周回
四里〈詳見大固山〉
巾子山在州東南一里一百歩連小固山兩峰如帢幘一號帢幘峰其頂雙塔差肩屹立有明慶塔院院之南有翠㣲閣北有廣軒軒下瞰闉闍閣南眺郊藪廛市山川之盛一目俱盡故其勝槩名天下登臨者必之焉又有曲肱齋齋側有礙雲軒又其巔有息庵元祐中僧願鴻所棲今廢〈任翻宿帢幘精舍詩云絶頂新秋生夜凉鶴飛松露滴衣裳前村月照半江水僧在翠㣲開竹房 錢守昱題云數級崔嵬萬木中最堪影勢是難同闌干夜壓江心月鈴鐸秋摇嶽頂風重疊𦘕□遮世界稀疎清磬徹虚空有時問著禪僧路笑指丹霄去不窮 章守得象題云歩歩雲梯徹上層回頭自覺欲飛騰頻来不是塵中客乆住偏宜物外僧下寺鐘聲沉地底前峯塔影落堦稜凭欄未盡呤詩興却擬乘閒更一登 孔淘題云古寺尋清賞梯雲出薜蘿舉頭知日近極目得天多别嶂千屏列長江一帶過常聞居浄境况此復如何 舒亶登山懐道人詩云不見風流李謫僊彩牋誰繼碧雲篇黄花零落芙蓉老惟有青山似去年 何執中廣莫軒詩云曲檻小欄干登臨咫尺間望隨流水逺髙共白雲閑亭栢僧歸路江風客度灣覺来生羽翼疑是夢中還 陸長倩詩云凌虚雲蹬陟崔嵬軒檻仍從絶頂開邑屋萬家迷向背江流三面自瀠洄金山每恨波濤阻星石曽登培塿来為是㑹稽東部郡不教更號小蓬莱 葛守閎詩云勝地藏東越嚴城聳二岑萬燈迎日早孤磬出雲深雪霽茗初試雨㴠山半隂兹焉即方廣有路到天心 胡宗哲詩云昔人亭榭乆荒殘今復髙軒峙翠巒眺望可周千里景晏逰非止有時歡樓臺逺近㸔如盡日月髙低轉似丸最好使君登覽罷夕陽羣騎簇雕鞍 劉握詩云天邉登覽處彫檻俯層岑山到三呉盡江連百粤深柳煙含晚色花雨伴春隂騷雅知多助清虚在賞心 陳知柔題云司馬胸中著雲夢杜陵眼底盖乾坤吾衰不復論兹事飽㸔孤㠶落逺村〉
臨海
盖竹山在縣南三十里按輿地志一名竹葉山中有洞名長耀寶光之天周回八十里洞淵集所謂第十九洞天也雲笈七籖云僊人商丘子治之道藏洞天記及名山記皆云盖竹山福地觀壇各一所有竹如盖故以為名抱朴子云此山可合神丹有僊翁茶園舊傳葛元植茗於此又有禮斗壇石𥦗石几石床石臼石硯塵外記云中有石井橋北小道直入有杉六叢左右有石室晉許邁嘗居之舊傳漢末有陳仲林等四人入此山得道真靈區也〈或云紹興間有二女郎出入洞中一老嫗家其側疑以為魅穢其處遂不復見〉又有丹鳯樓香爐天門二峰詭異竦特為逰覽之勝〈唐守仲友詩云籃輿東出初雨収衆山巻霧奔蒼虬麦田幪幪連千疇去年見種今冇秋農家椀大郎快㓉使君不去能無羞春光欲盡誰挽留千林薿薿新緑柔桐花逺近澹無色自開自落那闗愁洞天為我暫晴色使我蠟屐窮𡨋搜天門發秀萬馬下水口離立羣峰稠瀑泉對面㵼絶壁寶劍却倚丹鳯樓溪聲噴薄雷震動石色古怪神剜鎪洞門谺谽風颼颼香爐峯下蛇龍湫中岑特秀小為貴左右旌節森戈矛幾年秘奥一日睹談笑指示君知不精廬但欲占勝處專事棟宇非良謀飛廊跨水納佳氣突兀殿堂居上頭軒窓髙下冇竒致洗滌肺腑明雙眸我將於此棲羽流鳯笙鶴駕應来逰丹成一舉凌九州下視濁世如浮漚靈祠欵謁路阻脩層巖傾澗邃且幽經營輪奐亦未就揮金爾助何湏求晚雲漠漠鳴雨鳩僕痡泥滑我欲休虹橋列炬趣歸騎城鼓已報初更籌追攀别乘聊復爾乘興何如王子猷習池不為倒載去兒童不用拍手欄街謳〉
白鶴山在縣東南二十里上有展旗峰洗腸潭又有劍崖舊傳趙炳留劍㾗於此按寰宇記山上有湖中多盤石前有石槌石鼓鼓鳴則兵亂昔有白鶴飛入㑹稽雷門鼓中擊之聲震洛陽故以為名又臨海記云山上有池泉垂溜逺望如倒掛白鶴之狀故有泉名挂鶴又郡國志云漢末有徐公於此山成道控鶴騰空而去故有鶴掛嶺焉三說不同未詳就是
真隠山在縣西南四十里按寰宇記髙一萬六千丈周回三百里與僊居韋羌山相接本名括蒼又名天鼻唐天寶中改今名又按道書云括蒼山在㑹稽山東南五嶽圖序云括蒼山東嶽之佐神僊傳云王方平居崑崙往来羅浮括蒼山石壁上有科斗字髙不可識宋元嘉中遣名畫圖於團扇焉
龍符山在縣東一百七十一里海中本名覆釜按輿地志云章安縣東五十里海際有覆釜山臨海記及寰宇記云東海有山形似覆釜吳越春秋云吾得覆釜書除天下之災而劉世軌記云夏帝登此山得龍符之瑞唐天寶六年遂改今名山有巨跡相傳夸父逐日所踐云
臨海山在縣東北二百四十里接海本牛頭山以有石似之故名唐天寶六年改今名山下有二溪一始豐一東女至州北合流云
秀䴡山在縣東二百里海中舊名芙蓉臨海記云州東北七十里海中有芙蓉山僧智顗傳云出海望芙蓉山竦若紅蓮之始開盖指此也山上有石龕方圓二丈巉巖如斵唐天寶六年改今名
東掖山在縣東北四十五里以其處天台左掖故名上有隔塵亭〈石象之題云山椒亭榭適徘病膜煩襟斗頓開若有塵埃何處隔此中自是少塵埃〉
樓石山在縣南六十二里西北帶江仰望如樓狀〈按謝靈運逰山志云樓石山多支子又僧懐玉記有大小樓石山土人云内者為小外者為大〉
石新婦山在縣東南七十里東瀕江按臨海記云山土石紺色如人狀寰宇記云在縣東一百一里旁有竒石如婦人悉紺色宋文帝亦嘗遣畫工圖於白團扇焉〈左緯詩云煙蘿為髻霧為巾獨立江邉經幾春無故被人呼作婦不知誰是畫眉人〉
岐山在縣東南六十里黄巖方山戴氏贅杜氏居於此故俗呼杜岐山〈按臨海記舊有謝詩杜岐一穴占三鈞聳筆金門玉户新〉
石鼓山在縣東一百五里按臨海記云黄石村有石鼓山山上有石似鼓兵革興則鳴舊有柵城唐貞觀初刺史李元奏置起州兵二千人䕶之僧灌頂嘗避地於此〈陳侍郎公輔詩云有山名石鼓千古鎮南溟大手不勞力動時天下驚〉
兵山在縣東一百里唐末有兵遁於此故名
玉峴山在縣東一百七里本黄石山今縣東南地名黄礁一名黄石奥相傳黄石公居此有石棊盤尚存唐天寶六年更今名中有石澗可容數百人四面多林木臨海記云黄石山洩水九層沿崖如白練舊經云昔有僧入其穴三日而回言其中多水有伏翼大如鵝
上足山在縣西南一十一里一名戯龍西接真隠山南連永嘉西南連括蒼有石井龍湫巖上有瀑布髙十餘丈歲旱必禱焉
湖山在縣北四十里按臨海記其上夷坦可坐數百人俯視江海邑屋爛然在目俗以重九日多登焉
白鵠山在縣西北六十里以其水傾注遥望如倒掛白鵠故名按臨海記云中有深湖魚大如二百斛舟修可二丈疑其誕也
金鏊山〈一作鵝〉在縣東南一百二十里東有一小洞昔有人夜艤舟於此一物起波間光采注射迫視乃一巨鏊金色故以為名〈詳見善濟院〉
赤山在縣東南一百三十里絶頂有古塔塔之下有石函盛小銅塔銅塔之内有銀壺盛舍利俗傳梁王詧所施
白山在縣東南二百五十里按臨海記郡東南有白山望之如雪其上有湖舊傳金鵝於此集焉下有溪其水金色
合旗山在縣東一百三十里舊傳僧灌頂居攝静寺㑹有海㓂至頂講經自若㓂見旌旗耀日有神皆丈餘懼而遁故以名山
東刋山在縣東九十一里一名天柱東南接黄石山按臨海記山極髙逺盖禹隨山刋木因以為名晋任旭葬焉
望海尖山在縣東北四里後嶺上其峰髙聳宜逺眺今土人多以為田麥時翠浪翻浮㝡為可愛
日山在縣西五里以其面東朝日視諸峰獨髙故名牛極山在縣西北一十里以牧牛路至此極故名上有
平波數畝可逺眺
白巖山在縣西一十二里舊名白馬唐天寶六年改今
名
古塘門山在縣南二十里兩峯對峙中空十餘丈舊傳
海門在焉
新羅山在縣西三十里與八疊嶺相望鳥道㠝岏多野
果土人利之
許孝山在縣北四十五里舊傳有許其姓者居喪至
孝每一慟則羣鳥悲鳴故以名山
山遮呀在縣西北五十里以鴻山嵯呀如齒並列故名燈壇山在縣西南六十里北達括蒼舊經云上為石壇
每隂雨則有光如燈故名
宜山在縣西六十里其巔平衍良疇可十頃上有潭瀑
沾溉水旱不能災
童峙山在縣東七十里按僧遵式安仁院記作峒峙字鴻鶴山有二一在縣西七十里一在縣西北六十五里龜潭山在縣東七十里舊傳下有石龜戴之故名九盤山在縣東南七十五里以其路縈迴九轉故名絶
頂可眺大海有小寺亦以山名
閭丘山在縣東北八十里昔有逸民閭丘氏居此故名亭山在縣南一百里其地有寨由郡泛舟入黄巖者多
候潮於此
翠環山在縣東南一百三十里峰巒回合有若環翠故
名
髙相山在縣東北一百三十五里一穴無際按㑹稽圖
云與海通
宴室山在縣東一百五十里按臨海記有越王望海舘
下有湖多金鵝飛魚
髙䴡頭山在縣東南二百八十里自此山下分路入髙
䴡國其峯突立宛如人首故名
常風山在縣西五十里以其穴常有風故名
碧雲山在縣西五十里面常風山
㡌尖山在縣西七十里以其形如㡌而銳故名
牛頭山在縣東二百八十里東北連寧海
碧潭山在縣西北一十三里俗呼夀安山
鳴鶴山在縣西二十里
西岑山在縣東南六十里
寒石山在縣西北七十里
斗方山在縣西八十里
三石山在縣東一百二十里
白楓山在縣東南一百二十五里
海門山在縣東南一百二十六里瀕海
堀門山在縣東一百五十里海中按郡國志作崛門輿地志云山腹穹窿一穴透頂其中有聲則風起水湧且主兵吳時已如此
大雄山在縣東二百一十一里海中〈舊傳晋僧懐玉嘗伐木於此值風與
浪合有光如練導至湧泉寺〉
熨頭扣山在縣東北二百一十一里海中西有嶼民多
居焉
石竈山在縣東南七十里海中以有石若竈然故名鵝鼻山在縣東一百五十里海中以其狀如鵝鼻吸水
故名下有海塗捺為田
輕盈山在縣東南一百六十里海中上有滬業者居焉石佛山在縣東南一百七十里海中以其狀如佛故名峧巉山在縣東南一百八十里海中上多支子且有田
及民廬
蒼郭山在縣東北二百一十一里海中以其西有蒼郭
村故名
小門山大門山在縣東南一百里海中
夀昌山在縣東一百五十里海中
莆門山在縣東南一百五十七里海中
東麂山在縣東一百五十七里海中
西麂山在縣東一百六十二里海中
主山在縣東南一百七十里海中上多民居
鹿頭山在縣東南一百八十里海中
虎頭山在縣東北二百六里海中
澤青山在縣東南二百一十九里海中
檉澳山在縣東北二百八十里海中
伯逹山在縣東北二百八十里海中
嶼山在縣東北二百八十里海中
澤山在縣東北二百八十里海中
雲峰有二上峰在縣西南五里下峰在縣西南一十九
里
三峰在縣東一十五里或云三峰旁有嶺亦以是名中峯在縣東六十九里按安仁院記有東接中嶽之語惠峰在縣南二十里
靈峰在縣東南五十里
雙巖在縣南一十五里峭峻並峙為江南諸山之冠州
治對焉
石船巖在縣西一里城山嶺以其若船狀故名中有小
穴舊傳白鷹常棲其上
百丈巖在縣東北三里法安院側上有龍湫雨驟則雙瀑交垂如玉簾之狀章守得象詩所謂千尋練掛雙流瀑是也
伎石巖在縣南一十里巖尖有巨石横其上著巖僅尺
許衆舉之莫能動
聖巖在縣南二十里錢柱山號險絶舊傳有神躍馬於
此故名至今有馬蹄㾗又名馬蹄巖
白巖在縣南二十四里孤絶秀異林木鱗次以其皆白
石故名上有龍湫水如白練云
象鼻巖在縣西三十五里以其狀似之故名下枕深潭雲巖在縣東四十五里以白雲常蔽其上故名
獅子巖在縣東五十里下里墺口呀然欲躩兩足埀前
狀如獅子踞地故名
猪頭巖在縣西十里
松巖在縣西南一十五里
羅漢巖在縣西二十五里
石龜巖在縣東南三十五里
白馬隠身巖在縣東三十五里
寳藏巖在縣西四十五里
桐巖在縣東五十里接寧海
禪師巖在縣西五十五里
烏巖在縣東七十里
僊巖在縣東一百二十里
彭公嶼在縣東一十里〈古謡云彭公嶼沙漲出宰相破石湖水穿出狀元破石湖在縣
西日山比年沙漲謝錢二公果相繼入相今湖水亦漸穿矣〉
樊續嶼在縣東南七里〈見臨海記詳見冢墓門〉
新羅嶼在縣東南三十里昔有新羅賈人艤舟於此故
名
騰嶼在縣東北六十里南有溪清泚出巨蟹焉
龜嶼在縣東一十五里
嚴嶼在縣東一百二十里
獨嶼在縣東南一百三十五里
竹嶼在縣東一百四十六里海中
馬嶼在縣東一百七十里
城山嶺在縣西南三里以築城其上故名
馬嶺在縣南五里舊傳有馬氏者鑿山為之故名石姥嶺在縣西北三十里石有神靈人祭之以祈田蚕
凡經從者亦拜焉
新嶺在縣南三十五里入自大左㠗至嶺脊分臨海黄
巖界凡三上三下云
後嶺在縣北四里
蔡嶺在縣東八里
平嶺在縣南一十里
䕶郭嶺在縣西南一十里
開浦嶺在縣西十七里
八疊嶺在縣西二十三里
長石嶺在縣南二十五里
小嶺在縣西二十五里
大嶺在縣西三十里
朱沙嶺在縣東三十里
抝嶺在縣南三十里
孝慕嶺在縣南三十里
磨石嶺在縣西三十五里
大左嶺在縣南四十里
七孺嶺在縣西四十里〈詳見鄉里門〉
小石嶺在縣西四十七里
五謹嶺在縣西北五十里下乃大石㠗云
常風嶺在縣西五十里
長田嶺在縣南五十里
象坎嶺在縣西五十五里
天門嶺在縣西六十里
狼坑嶺在縣東六十里
寧和嶺在縣東六十里
童時嶺在縣東九十里
龍墺嶺在縣東南九十里
金溪嶺在縣東北九十里
二嶺在縣東南一百五十里
城門嶺在縣東南一百五十里
芙蓉洞一名石皷洞在縣東一百四十里隆恩寺後洞有二形如石皷大小相連大可方三丈小僅三之二俗傳多怪物其西相距三四里有巨石髙十數丈屹立山巔號石柱下亦有石室方二丈玲瓏上通俗呼為穿巖云
太平巖洞在縣西三十五里因鄉得名異峯谽谺上常有雲氣其旁林木蔽映泉瀑飛垂有石室石枕石床石杵之𩔖
常風洞在縣西四十里中極幽邃舊有石闌䕶之宣和
中亦嘗駐兵於此
招賢洞在縣西六十里因寺得名宣和冦難朝廷遣
將鋤擊以其地險㨿而守焉
平巖洞在縣東八十里舊傳仙人所棲有石門石窓石
井石床鼎竈之類
金仙洞在縣東一百五十里以其下有寺曰金仙故名一又名雉溪洞僻絶縈逺盖瞿曇之所家云
〈闕〉洞在縣東一百七十里口僅六尺深不可入每亭户煎煑土人採捕皆聚其旁焉其下則海塗
金鷄石在皇華亭下瀕江根有兩足巨潮衝突不動即皇華真人上昇處石間有水極清與報恩寺前龍井通昔有人浮梗井中自石而出
飛霞石在盖竹山舊傳仙人上昇於此石累三層牧孺
戱其上以手轉之不墜
疊石在縣南九里髙下羅生如甃疊然
蝦䗫石在縣東南五十里江側
石塘在縣西三十五里盖一巖穴狀如塘故名其上山
泉飛注於此
石柱在縣東三十里上沙
石倉在縣東三十六渡之第四渡
石牛在縣東四十里下管洋
赤城志巻十九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