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名論
外观
《老子》曰:「名與身孰親?」〈【言人知愛名,不如愛其身之親也】〉《莊子》曰:「為善無近名。」〈【言為善近名,人將嫉之,非全身之道也】〉此皆道家之訓,使人薄于名而保其真。斯人之徒,非爵祿可加,賞罰可動,豈為國家之用哉?
我先王以名為教,使天下自勸。湯解網,文王葬枯骨,天下諸侯聞而歸之。是三代人君已因名而重也。太公直釣以邀文王,夷、齊餓死于西山,仲尼聘七十國以求行道,是聖賢之流無不涉乎名也。孔子作《春秋》,即名教之書也。善者褒之,不善者貶之,使後世君臣愛令名而勸,畏惡名而慎矣。
夫子曰:「疾沒世而名不稱。」《易》曰:「善不積,不足以成名。」然則為善近名,豈無偽邪?臣請辯之。《孟子》曰:「堯舜性之也〈【性本仁義】〉,三王身之也〈【躬行仁義】〉,五霸假之也〈【假仁義而求名】〉。」後之諸侯,逆天暴物,殺人盜國,不復愛其名者也。人臣亦然。有性本忠孝者,上也;行忠孝者,次也;假忠孝而求名者,又次也。至若簡賢附勢,反道敗德,弑父叛君,唯欲是從,不復愛其名者,下也。
人不愛名,則雖有刑法干戈,不可止其惡也。武王克商,式商容之閭,釋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是聖人敦獎名教,以激勸天下。如取道家之言,不使近名,則豈復有忠臣烈士為國家之用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