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制條格/序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通制條格
卷第二 

序通制條格 (元)完顏納丹等奉敕撰

大元通制序

卷第二[编辑]

戶令一[编辑]

戶例[编辑]

投下收戶[编辑]

官豪影占[编辑]

非法賦斂[编辑]

以籍為定[编辑]

冒戶[编辑]

搔擾工匠[编辑]

卷第三[编辑]

戶令二[编辑]

隱戶占土[编辑]

親在分居[编辑]

收養同宗孤貧[编辑]

戶絕財產[编辑]

醫戶析居[编辑]

太醫差役[编辑]

年老侍丁[编辑]

寺院佃戶[编辑]

被虜平民[编辑]

賣子圓聚[编辑]

儒人被虜[编辑]

蒙古人差發[编辑]

怯薛元役[编辑]

弓手差發[编辑]

祇候曳剌稅糧[编辑]

交換公使人隸[编辑]

婚姻禮制[编辑]

夫亡守志[编辑]

收嫂[编辑]

33 收繼嬸母 34 良嫁官戶 35 嫁娶所由 36 女由使嫁 37 樂人婚姻 38 良賤為婚

卷第四[编辑]

戶令三[编辑]

嫁娶[编辑]

親屬分財[编辑]

畏兀兒家私[编辑]

鰥寡孤獨[编辑]

務停[编辑]

訴良人口[编辑]

過房男女[编辑]

典雇妻室[编辑]

嫁賣妻妾[编辑]

擅配匠妻[编辑]

典賣佃戶[编辑]

奸生男女[编辑]

娼女妊孕[编辑]

軀婦為娼[编辑]

均當差役[编辑]

偽鈔妻屬[编辑]

女多渰死[编辑]

闌遺人畜[编辑]

卷第五[编辑]

60 學令 61 廟學 62 科舉 63 蒙古字學 64 習學書算 65 亦思替非文書 66 傳習差誤

卷第六[编辑]

68 選舉 69 選格 70 五事 71 殿最 72 蔭例 73 軍官襲替 74 蔭錢穀 75 遷轉避籍 76 服闕求 77 病闋 78 終制 79 致仕 80 給由 81 公罪 82 舉保 83 除授身故 84 投下達魯花赤 85 到選被問 86 教官不稱 87 行省令譯史 88 匠官 89 俸月 90 令譯史通事知印

卷第七[编辑]

92 軍防 93 差遣 94 口糧醫藥 95 軍官課最 96 巡軍 97 禁治擾害 98 單丁雇覓 99 存恤 100 差運官物 101 押送軍器 102 屯田 103 看守倉庫 104 起補軍丁 105 擅差 106 私役 107 私代 108 管押

卷第八[编辑]

110 儀制 111 朝現 112 表箋 113 公服私賀 114 臣子避忌 115 賀謝迎送 116 器物飾金 117 祝壽

卷第九[编辑]

衣服[编辑]

服色[编辑]

卷第十三[编辑]

祿令[编辑]

俸祿職田[编辑]

工糧[编辑]

125 宿衛糧 126 工糧則例 127 衣裝則例 128 大小口例 129 減除俸祿 130 作闕住俸 131 馬疋事料

卷第十四[编辑]

133 倉庫 134 關防 135 部糧 136 覺察侵盜 137 計點 138 糧耗 139 附餘短少 140 揭借閉納 141 沮壞漕運 142 運糧作弊 143 倒換昏鈔 144 燒毀昏鈔 145 押運 146 司庫 147 關撥鈔本 148 錢糧去零 149 酒牌侵鈔 150 務官欺課

卷第十五[编辑]

152 畜牧 153 抽分羊馬 154 鷹食分例 155 擅支馬駝草料 156 冒支官錢糧 157 大印子馬疋

卷第十六[编辑]

159 田令 160 理民 161 立社巷長 162 農桑 163 司農事例 164 佃種官田 165 妄獻田土 166 官田 167 典賣田產事例 168 軍馬擾民 169 准折事產 170 墳塋樹株 171 異代地土 172 田訟革限 173 逃移財產 174 江南私租 175 撥賜田土 176 影占民田 177 撥賜田土還官 178 召賃官房 179 打量田土

卷第十七[编辑]

181 賦役 182 地稅 183 學田地稅 184 科差 185 主首里正 186 雜泛差役 187 田禾災傷 188 孤老殘疾 189 壹產參男 190 上都站 191 押運使臣 192 弓手稅糧 193 差撥祗候 194 濫設頭目 195 孝子義夫節婦

卷第十八[编辑]

197 關市 198 關渡盤詰 199 牙保欺蔽 200 濫給文引 201 和雇和買 202 市舶 203 下番 204 中寶 205 牙行 206 雇船文約 207 私*

卷第十九[编辑]

209 捕亡 210 防盜 211 捕盜責限 212 捕盜功過 213 巡警 214 倉庫被盜 215 追捕

卷第二十[编辑]

217 賞令 218 告獲謀反 219 軍功 220 獲賊 221 捕虎 222 獲偽鈔賊 223 私酒 224 私歷 225 平反冤獄 226 會赦給賞 227 獲逃驅

卷第二十一[编辑]

醫藥[编辑]

醫學[编辑]

科目[编辑]

試驗太醫[编辑]

惠民局[编辑]

假醫[编辑]

卷第二十二[编辑]

假寧[编辑]

奔喪遷葬[编辑]

曹狀[编辑]

給假[编辑]

卷第二十七[编辑]

雜令一[编辑]

上用甲[编辑]

兵仗應給不應給[编辑]

擅造兵器[编辑]

禁約軍器[编辑]

鐵禾[编辑]

買賣軍器[编辑]

供神軍器[编辑]

249 造低弓箭 250 賣鷹鶻 251 禁捕禿鶖 252 禁捕天鵝 253 捕白花蛇 254 筵會宰馬 255 漢人毆蒙古人 256 諸王經行科斂 257 詐稱賜酒 258 非理行孝 259 前代遺跡 260 文廟褻瀆 261 侵占官街 262 解典 263 卑幼私債 264 私宴 265 蒙古男女過海 266 投下千分 267 拜賀行禮 268 障車害禮 269 拘滯車船 270 搬詞 271 山場 272 金銀 273 請謁 274 立碑 275 帶行人 276 掩骼埋胔 277 控鶴等服帶 278 毛段織金

卷第二十八[编辑]

雜令二[编辑]

熏金[编辑]

佛像西天字段子[编辑]

分間怯薛[编辑]

284 野火 285 擾民 286 圍獵 287 船路阻害 288 祈賽等事 289 屠禁 290 闌糴 291 違例取息 292 闌遺 293 地內宿藏 294 刺驅面 295 蒙古人毆漢人 296 妖書妖言 297 禁書 298 各位下陰陽人 299 受納饋獻 300 率斂 301 差使人宿娼 302 監臨營利 303 冒支官物 304 蒙古人粥飯 305 銘旌忌避 306 恐嚇錢物 307 豪霸遷徙

卷第二十九[编辑]

309 僧道 310 給據簪剃 311 選試僧人 312 寺觀僧道數目 313 還俗 314 奸盜 315 詞訟 316 河西僧差稅 317 替人索債 318 拈鬮射利 319 商稅地稅 320 漢僧紅衣 321 追毀木印 322 拘收執把文字 323 過錢 324 俗人做道場

卷第三十[编辑]

營繕[编辑]

造作[编辑]

織造料例[编辑]

投下織造[编辑]

堤渠橋道[编辑]

官舍[编辑]

岳祠[编辑]

私下帶造[编辑]

判署提調[编辑]

驛路船渡[编辑]

大元通制序 孛術魯翀

至治二年冬十有一月,皇帝以故丞相東平忠憲王之孫中書左丞相位右丞相,總百官,新庶務,徵用老成,開明治道。

皇元聖聖相繼,百有餘年。宸斷之所予奪,廟謨之所可否,禁頑戢暴,仁恤黎元,綽有成憲。然簡書所載,歲益月增,散在有司,既積既繁,莫知所統。挾情之吏,用譎行私,民恫政蠹。台憲屢言之,鼎軸大臣恆患之。

仁廟皇帝御極之初,中書奏允,擇耆舊之賢,明練之士,時則若中書右丞伯杭、平章政事商議中書劉正等,由開創以來政制法程可著為令者,類集折衷,以示所司。其宏綱有三:曰制詔,曰條格,曰斷例。經緯乎格例之間,非外遠職守所急,亦匯輯之,名曰別類。延佑三年夏五月,書成,敕樞密、御史、翰林、國史、集賢之臣,相與正是。凡經八年,事未克果。

今年春正月辛酉,上御殿,丞相援據本末,奏宜如仁廟制,制可。於是樞密副使完顏納丹、侍御史曹伯啟、判宗正府普顏、集賢學士欽察、翰林直學士曹元用,以二月朔奉旨,會集中書平章政事張圭暨議政元老,率其屬眾共審定。時上幸柳林之辛巳,丞相以其事奏,仍以延佑二年及今所未類者,請如故事。制若曰:此善令也,其行之。繇是堂議題其書曰《大元通制》,命翀序之。

翀惟聖人之治天下,其為道也,動與天准,其為法也,粲如列星,使民畏罪遷善,而吏不敢舞智御人。鞭笞斧鉞,禮樂教化,相為表裏。及其至也,民協於中,刑措不用,二帝三王之盛,盡於此矣。雖刑罰世輕世重,而士制百姓於刑之中,以教祗德,古之制也。聖朝因事制宜,因時立制,時有推遷,事有變易,謀國之臣,斟酌損益,以就中典,生民之福也。仁廟開本於先,皇上繼志於今,萬世慮也。雖然,明罰敕法,朝廷之道揆在焉,惟良折獄,哀敬折獄,有司之法守親焉。源則浚矣,流斯承之,可不慎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