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道光巢縣志 (道光八年刻本)/卷0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二 道光巢縣志 (道光八年刻本)
卷三
卷四 
本作品收錄於:《道光巢縣志

巢縣志卷三      巢縣知縣舒夢齡重輯

 輿地志三

  山水風俗附

卧牛山天下名勝志在縣治後形似卧牛故名相傳巢由偕隱處輿地志云卧牛山背有桀王城

岠嶂山縣東北去城七里爲巢縣主山

亞父山隋地理志襄安有亞父山方輿勝覽亞殳山在巢縣東二十里昔范增居此山之陽

旗山去城十里即亞父山

鼓山與旗山對形圓如鼓

石牛山縣北十里與金庭岠嶂相連

王喬山即金庭山太平寰宇記王喬山本名黄山在巢縣西南九十里昔王子喬於山採藥向紫

 徵山學道遂名王山後人語訛呼爲黄山其山出黄精之藥天寶六年勅改爲王喬山天下名勝志王喬山去

 縣北九十里道書第十八福地即金庭山有金庭洞 按山在今縣治西北十里而云九十里殊不可解攷舍

 肥志黄山連巢含二縣界其峰三百六十周二百餘里道家所謂十八福地又名金庭山有紫徵洞居民引洞

 泉以溉田山在合肥十之二三㨿此則王喬金庭紫徵實黄山之支脉綿亘而二書所云九十里葢綂指黄山

 言之

紫徵山隋地理志襄安有紫徵山名勝志引神仙志曰王仙君洞在紫徵山中可容三百人坐山巓之旁有

 小山即洞所長二十五步濶丈二尺高五尺東户濶丈五尺有蝙蝠如鴉户内有古石壇高八尺濶丈五尺壁

 上有巨人手跡王子喬洪厓先生並於此得道後閉穴而去晋時會稽道人游先生以杖橃開洞門亦得仙去

 山本名翠居時有紫雲覆其上遂名紫徵眞羽客棲眞之所也多玉蘭蕙草 按山在縣西北十里綂名金庭

青臺山一名蘇道山去縣二十里有雲氣即雨

長山東抵横山西抵龜山亘數十里

萬家山在城西北二十里四會之衝山南有孔子囘車𢕁亂石磊砢明嘉靖間邑令甄偉鑿石成路舊有巢

 許二賢祠今移祀山側甘露寺

鳯凰山縣西北十里三峰上有雲臺

平頂山在鳯凰山後下有東嶽廟

石㜑山在平頂山右

馬鞍山去縣十五里與石㜑山連山崎嶇多紅石僧宗璹修路二百餘丈

西龜山去縣十五里俯瞰焦湖對湖南枕溪嘴爲廬巢門户清地理志襄安有龜山明志在縣西南五十里

 以形

峏山在柘臯下鄉去縣四十餘里下有白龍洞

駟馬山在柘臯下鄉與峏山近

西鳯凰山在柘臯下鄉去縣西六十里上有龍王廟祈雨輒應

西方山縣西北七十里連合肥界上有古井

尖山上有

塔子山又名塔兒山近西黄山

壺瓶山在西黄山西近四頂山

西黄山去縣七十里山背属合肥界前有寶珠寺有泉四時不竭亦名龍泉山

浮槎山巢合分界巢界東山口按自浮槎山南 至鷄嶺凢七十餘里悉以山頂分水爲界

東黄山縣北六十里東界含山北界合肥東北界全椒爲縣東南諸山之祖其山三百六十峰宋姚興以二

 十四騎拒金人於此山今山麓有十萬松園林木幽䆳柘臯廵檢張宝尊别業

八公山一名小峴山在縣西北明志上有淮南王廟江南通志引綱目集覽云山在壽春者王與八公憩處

 在巢縣者王遇八仙處方輿勝覽以爲即晋敗符堅處非是天下名勝志引宋中典錄紹興十一年兀术入寇

 駐槖臯劉錡王德敗之於此因復廬州

石馬山在黄山南下有古人庵

南寨山近黄

大尖山在柘臯上鄕

大望湖山在柘臯上鄕

石鏡山在包家坊山巓有巨石形圓如鏡光可照人

北寨山近黄

小尖山在柘臯上鄉

小望湖山在柘臯上鄉

龍山在柘臯上鄉縣北六十五里上有廟

棧山在柘臯北鄉

銅坑山在柘臯鄕縣西北六十里

求雨山在黄山東南界巢北界含山

小獨山在夏閣鎭東去縣三十五里通全椒隆慶志在縣西四十里四旁無山故名

青龍山又稱青龍尖

峙刀山去縣二十里

半陽山一曰半湯山在縣東北十五里隋志襄安有半陽山一統志山有二泉一冷一暖合流

 唐羅隱詩飲水魚心知冷暖濯纓人足識炎凉 按温泉在湯山麓昔人以石甃池可浴冬月氣勃如蒸康熙

 初邑令聶公重建亭額日無垢其旁半里許有冷泉味甘冽

峽山在峙刀山南下有大力寺龍泉出焉嘉慶四年於寺左建龍王廟

特留山在湯山東爲巢含分界之山

大峯山又名大峯口與青龍山近

耀子山縣東北二十里

姥山在巢湖中與合肥分湖之界山上有聖姥廟相傳即焦姥山北合肥轄山南巢縣轄

四鼎山隋地理志襄安縣有四鼎山太平寰宇記作四頂山郡國志云即魏伯陽以白狗試丹處 按此山

 舊志俱不載今據地理志寰宇記增入隋襄安縣即居巢今此山接巢境而地屬合肥

東龜山去城東三十里有濡須寺即濡須山也舊有塔前明嘉靖年間廢道光八年邑紳李鍼陶璜李梅鄧

 兆驤秦上逵葉世沐捐貲重建

七寶山山跨巢縣無爲州界去縣東南三十里上有巨石鐫烟霞亭三字今不存方輿勝覽七寶山在巢縣

 濡須山謂之東關七寶山謂之西關唐杜甫詩蘭若山高處烟霞障幾重亭名取此

望湖山與七寶山近有烟霞寺故址

附農山水經汪江水自濡須口又東左會栅口水遵巢湖東逕烏上城又東逕南譙僑郡城南又東絕塘逕

 附農山北又東左會清溪水天下各勝志一名浮農即所謂芙蓉山也在縣東南二十里

格虎山水經注湖水穴北爲中塘塘在西水中水出格虎山北山上有虎是也山在縣東三十里勢蹲踞如

 虎與吕㜑店近東連無爲州界西有麻姑小山俱縣水口

白牡山在新安鄉高峻頂寛平有天池

南方山與芙蓉白牡山相連山若仰盂怪石崚峋上有天繪庵旁有二古洞最爲幽勝

石壁山峭石壁立有瀑布下有朝陽山一日張家山

大秀山縣南三十里朝揖縣治時有雲氣邑人以之占兩輒騐宋楊傑詩水入平湖千里遠山横大秀一峯

 

南龜山在新安鄕

覆釡山在大秀畔隔黄谷嶺形如覆釡故名

凌家山在司家衖內

牛角山縣南二十五里兩峯對峙如牛角中有小山俗名鷄心山

銀瓶山山上有石形如瓶

漢峯山與楚歌嶺近

白雲山在添保鄕上有子房庵下有化城寺對西有香爐峯

廣德山在大泉寺後内有洞外有泉

踟蹰山太平寰宇記踟蹰山在巢縣三十七里山北臨濡須港 按顧野王輿地志東關口有踟蹰山昔坻

 箕山也春秋傳曰楚子觀兵於坻箕山元豐九域志巢縣有坻箕山陳書苟朗破郭元建於踟蹰山即此又名

 楚歌嶺下有散兵灣

姥烏山在添保鄉去縣五十里下有小甘泉寺

黑象山明隆慶志在縣南三十里山形如象又于志本名喝將山項王瞋日叱赤泉侯人馬辟易處

高林山隆慶志在城南六十里林木高森

開門山在添保鄉

軒車山縣南七十里與吕泉山對明隆慶志在縣南六十里宋吏部侍郎獻肅公王藺别墅

吕泉山與軒車山對相傳吕仙卓劍得泉故又名龍骨山

九峯山隆慶志在縣南七十里其峯盤𢌞九折

南鳳凰山縣南七十里

尹家山縣南八十里

胡蘆山縣南八十里

丁劉山與開門山近

曹家山縣南六十里鄰無爲州界

戴山縣南八十里

花山縣南八十里

相山縣南八十里宋太師樞密魏國公王之道居此有墓在山隅

居巢山太平寰宇記居巢山名如墨山在巢縣南去十里谿谷闍有石研之如墨因名天寶六年勅改爲居

 

巢山太平寰宇記巢山本名道人山在巢縣西南百里天寶六年勅改爲巢山

井峯山縣南八十里峯頂有天井水常滿

毛公山縣南八十里

欄干山縣南八十里

猪頭山山南屬無爲州山北屬巢縣

猱頭山縣南八十里

横竹山在添保鄉金城寺南十五里去縣百里

東山天下名勝志東山巢縣東三里有東山居巢子祠唐劉知幾封居巢子時建下有抱書橋宋縣人吕士元

 抱書自沉處見古跡

刺史山

韓綜山按上二山見水經注在巢縣今無考

亭山荀子解蔽篇桀死於亭山楊倞注亭山南巢之山或本作鬲山

二郎峯縣東三十五里

文筆峯在南龜山

香爐峯對面白雲山

雙鞵峯在湖中與姥山近

芙蓉嶺一名浮穠即水經注附農山也去縣三十里有守望軒今廢府志云晉爲南譙城又云附農山高聳

 蟠廻爲羣山之冠上有芙蓉庵

小佛嶺縣西北十五里與萬家山鄰分路過黄山

黄谷嶺在大秀山側

𪖙子嶺在大秀山南

大嶺在縣南接無爲州界

小嶺接無爲州界

天倉嶺                   

仙人嶺在縣南下有仙人洞

走馬嶺在縣

楚歌嶺在縣南散兵鎮即踟蹰山

葡萄嶺在黑象河上

佛嶺在縣

欄干嶺在散兵黄山後又名郎家嶺

金獅嶺在散兵鎭南檀灣

桃花嶺在巢湖南岸姥烏山下通無爲州路

唱歌嶺在巢湖南岸開門山側

散兵嶺在楚歌嶺下通太山凹

金庭洞在金庭山上洞口纔通人中有石罅俗名一綫天相傳有人窮其底深三里許

玉蘭洞與金庭洞相連

紫微洞在金庭山下深十餘步洞口出水名杏花泉味清冽水可流觴石平可坐巖際鐫跡多剝蝕有宋慶

 元時鄭集之等題名舊有紫微觀今改萬壽宫額曰第十八幅地門前古藤一株近百年物

王喬洞去金庭山洞西北里許别一峯爲王喬洞神仙志在紫微山洞口峭石縣蘿雲户豁開中石室平濶

 可憩東西二户盤曲相通中有明人題句刻石神仙志所謂主君仙洞濶丈餘可坐三百人者是也

崔仙祠天下名勝志崔仙洞在巢縣南三十里洞多藥草有石床藥臼又有石橋險不可度縣人崔自然居

 之修練歴年冬雪恒於瀾中澡浴

白龜洞陸慶志在縣西十里洞中舊有白龜故名

白龍洞在峏山相傳嘗有白龍出入其中

毛義洞縣南七十里

龍洞其地名龍洞門由此入懷秀庵

藏虎洞在散兵廣德山内

觀音巖在湖以南

捨身巖在大秀山側

遯谷在黑象河葡萄嶺

東岡城東一里一名東山唐爲劉知武書完明景泰初建東聖宫蕭公廟

范王岡縣東王里有范增廟今廢一名放王岡

姚廟岡唐華嚴寺今廢改建宋忠烈姚公廟

掘斷岡在姚廟側

解渡岡縣北二十五里

望城岡縣南八里

北塔岡縣東南二十里

長窑岡縣南二十里

廟兒岡縣東北十五里

麻嶺岡在添保鄉

鐘樓岡在南門内

顏家岡在北門内

磨旗墩縣東三十五里

分水墩縣東三十五里黄溪河中

劉公墩在浮橋南相傳劉知幾築

老龍墩在縣

黄墩在高林石次兩河之間

青墩在石次馬尾兩河之間

七里墩

李子墩在包家坊大小十餘墩

紀家墩在黃洲圩

巢湖玉海引郡縣志巢湖在巢縣西五十里周𢌞五石二南出於東關口太平寰宇記巢湖在巢縣西南一十

 五里自合肥縣經過一名巢湖二名樵湖一名焦湖云焦縣陷爲湖方輿勝覽巢湖港汉大小三百六十周圍

 四百里與合肥舒城廬江四邑接境淮南子云歴陽之都一夕反而爲湖漢高琇註云老嫗走上北山者是也

 漢無巢湖名後漢明帝紀云巢湖出黄金三國志吳志云鄭寶在巢湖擁衆萬人廬江九江人依之吳魏相玫

 孫權以箭重𢌞舟皆在此湖

竇湖按水經註云江水東左會栅口水遵巢湖又云栅水又東南積而爲竇湖則是相近有二湖矣今巢境不

 見此湖疑後與巢湖合爲一也

濡須水舊志一名天河水經注江水自濡須口又東左會栅口水太平寰宇記濡須水源出縣西巢湖亦謂

 之馬尾溝東流經亞父山又東南流注於江與和州含山縣分中流爲界按天河在縣治南源出焦湖東與青

 溪河合曰濡須水又東曲折出裕溪口入大江河水逼近城隍水盛時城不浸者三版邑人沉翼燕等有改伺

 議不果行

後河在天河南爲官圩蓄洩之處

城河崇禎間邑令甯承勲因舊制疏濬之

石梁河在東西關之門

鄧埠河在天河南岸議者欲於慧日庵前稍廢田畝引天河之水入此河則水不浸城隍

清溪河水經注栅口水遵巢湖東逕烏上城北又東逕附農山北又東左會清溪水水出東北馬子硯之清

 溪也東逕清溪城南屈而西南流注栅水謂之清溪田按清溪河在縣東南十里發源於含山之清溪鎭南人

 天河以爲含巢之分界舟楫可通

浮濃河即芙蓉河源自天倉嶺經芙蓉嶺下滙衆流由虜唐營達天河 按河在縣東十里或因山得名疑

 即栅口水

訾家河源出大秀山經魏家圩入天河

蔣家河自大秀山黄谷嶺下東入天河

柘臯河天下名勝志槖臯河源出合肥浮槎山入巢湖唐陳鴻記云廬州守陽平路君於巢湖東北岸槖臯

 里作廥廪三十九間令州東兩邑輸米揚州者暫寄焉乃由巾港出新婦江至白沙人不勞而水無害宋史劉

 錡傳行至柘臯與金人夾石梁而陣河通巢湖廣二丈錡命曳薪叠橋須臾而成按河在縣西二十里源出合

 肥浮槎山經柘臯滙夏閣河水并入湖舟楫可通

鷄魚河在縣西四十里舟可抵戴家橋康熙間邑民曹友三周國瑞等置田造船改私渡爲官渡行人便之

烔煬河在縣西五十里有烔煬鎮

白雲河在縣西六十里

花塘河縣西八十里 

王家河縣西南七里

松毛河由湖入可半里

黑象河源出黑象山凹入湖不通舟俗名喝將河

姥烏河縣南三十五里

鷄啼河縣南五十里

高林河源自曹家山口經高林橋入湖

馬尾河縣南八十里舊志云即馬尾溝非是

巧溪河縣西七十里

金塘河縣西九十里與巾廟近

七里河縣西南十里

連塘河由湖入可二三里有壩不通舟

散兵河在縣南三十里

鳳舒河縣南四十五里

施口河在縣南十里水盛可行舟 按水經注施水東逕湖口戍東注巢湖謂之施口今屯田坐落有施所

 即其處也俗稱圩口河蓋水自巢湖圩隄入口經縣東南圩隄出口也

十字河縣南七十里

皂河通馬尾河云爲曹操所開

孫家河縣南九十里

聽書港舊志縣北五十里與孔子臺近

碼瑙澗在西門内射圃巷口

西斗澗近東黃山

清水澗在北山口

止渴泉在萬家山下邑人吳綸修今建有飲泉亭

杏花泉金庭山下見山志

半湯温泉在半陽山見山志

界域河縣南百里與廬江分界

飲牛澗舊志在縣東門外一名洗耳池一綂志許由隱於巢之卧牛山以手掬水飲之或遺之瓢瓢乾則挂

 於樹風吹歴歴有聲由以煩遂棄去此其洗耳處也前爲巢許二賢祖

東斗澗近東黄山

吳家澗在紫微山下

大力泉自石洞出水極甘冽

冷泉去温泉半里

笑泉舊志泉與山皆巢縣轄其水灌州田者什九亦載州志隆慶無爲州志云在州北五十里又名吕泉舊傳

 吕洞賓憩此卓劍泉忽湧出人有笑謾泉益滚沸故名

大甘泉在散兵鎭廣德山下石洞中出

小甘泉在姥烏山下寺内水泉清冽勝大甘泉

龍泉在東黃山亦載合肥志

龍波泉在南山中泉中石可爲硯

琉璃井在縣北門外井中有四柱

白馬龍潭在龍洞山下

汪家觜縣西南臨湖口

桃溪觜縣西南臨湖對龜山

陸家觜縣西臨河

竇家觜縣西南臨官圩

亂石觜在桃溪南臨湖

連塘觜臨湖

姥烏觜在散兵鎭臨湖

趙家觜縣西四十里臨湖

槐林觜在十字河上臨湖

龜頭觜縣西臨湖

裴家觜在花塘河臨湖

蘆溪觜在巧溪河有長灘入湖十餘里舟行必紆道古生蘆葦爲藏奸藪明嘉隆間擴去之禁舟載蘆過湖

汪家灘在縣西南湖口

小河灘在縣西湖内

紀家灘在釣魚臺

  風俗

唐羅响德政碑云封疆濶而土田瘠賤商貴農舊志按唐承隋季後

 改居巢爲巢州以襄安屬是兼無爲也故封疆濶當戰爭後人民少及亂定而地多閒曠流移居之土田之瘠

 所由來也獨賤商貴農今不異於古所云矣

婚重六禮邑所尚僅問名納采數事若告祠親迎醮禮儀

制缺畧恒多

喪禮俗於奠賻日設燕延親友葬時以鼓吹靈芻相誇盛

尤信浮屠及堪輿家說

祭則合累世祖祭於庭薦新及歲終具牲肴焚楮錢清明

祭掃遠祖邱墓

春元旦先於除夕晩剪色𥿄爲花懸於户外鷄鳴肅衣冠

焚杏燭拜天謁祖先及尊屬各叙拜遲明出賀親友獻歲

三日取色𥿄焚之以祭司門之神

上元宵門前插栢枝冬青懸花燈於上其象不一或各坊

爲龍燈用十數人持之盤舞街市張燈百戲鼓樂喧闐名

曰燈會自十三至十六凡四夜十六夜婦女相率渡橋擊

瓦𦈢如厭勝事

迎春日劄彩亭縣官尉迎春土牛芒神各徵隨之至東門

教塲散春花飲酒百姓觀者無禁

清明以柳枝插頭各登其邱塜掃奠之後即飲酒其閒雖

遠祖亦不廢禮

五月五日人家以角桼相遺餽家戴艾貼符飲雄黄菖蒲

酒又龍舟五色集少壯數十人擊鼓奮檝爭先競渡爲戲

中元日初嘗稻享祖考僧衆設盂蘭會

中秋作元餅兼菱實以祀月

重九日食糍餅泛茱萸酒登高   

十月下元日緇流誦經諺云結醮事

冬至士大夫行拜賀禮如元旦二十四日祀竈用飴糖小

餅炒米豆爲供不以牲

除日用牲醴焚楮錢先祭天地次祖禰至晩合家飲酒曰

分歲夜具菓餅接司命神爆竹之聲達旦

元旦占候風物宜清和無風爲上有風則宜東北

驚蟄雷聲發米賈賤

清明取水漬稻種七日始播種或春寒稍遲數日至穀雨

無不漬之種又清明宜晴穀雨宜雨其占爲有年

立夏後小滿分秧忌晴四月十六日看月上早遲以占水

七夕看天河影没現遲早占收蕎麥多寡米價貴賤

十月一日南風一冬不寒

十二月至後三戊爲臘臘前多雪占來歲大小麥豐登

正月雷鳴二月雪三乾四月秧生節

二月驚蟄下雨重冷四十日又曰十二花朝定要晴晴明

月半看豐登

三月三日七日宜晴又三日聽田閒蛙聲早主水宜高田

晚主旱宜低田

五月夏至宜雨諺曰夏至見青天有雨到秋邊

六月初三宜雨諺曰六月初三一陣雨夜夜風潮到立秋

無雨主旱諺曰六月初三大日頭山中樹木也焦頭

四季甲子 春甲子雨秧黃麥死 夏甲子雨撑船入市

 秋甲子雨禾頭生耳 冬甲子雨雪飄千里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