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道園學古錄 (四部叢刊本)/卷第四十四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第四十三 道園學古錄 卷第四十四
元 虞集 撰 景上海涵芬樓藏明刊本
卷第四十五

道園學古録卷之四十四   歸田藁十八

             雍 虞 集 伯生

  墓表

    李仲華墓表

至元十九年宜黄縣言於撫州有盗起仙桂郷之南坑郡言

諸㑹府得檄調兵命監郡虎翼招討郭昂捕治之兵至其處

廼議曰環賊出入之道畫圗分其地各以兵殱之行軍令史

李榮獨抗議不可夫造事興変一家容有所不知今盗起平

民巳受其害今下誅盗而欲擅殺平民乎脅從者猶當貫之

況不知情者而可殺乎切聞 國家之制有罪者父子不相

及也群盗可以名得數十里之間口且數萬其可濫及乎當

是時内附未乆守吏率欲以威服衆軍中又利其子女金帛

往往計皆出此而莫之爭主者聞榮言皆変色榮又言此吾

天子之新民也公爲首將不思撫綏以稱 國家懐柔之意

而欲盡勦之脫會府有命如此猶當申理其可專殺乎兵官

怒引弓射榮榮曰殺我活萬命可也兵官愧悟納矢箙中更

好問曰然則當何如榮曰盗烏合草間無持乆之計當按兵

勿動以鎮之吾良民豈不知逃死求生哉吾以誠意諭之智

者効謀勇者效力不日而盗成擒矣用其䇿民大感恱牛酒

交至𫉬盗首四人戮之餘散去郷民遂安當是時微榮一言

則枉死者衆新附未安之民疑貳反側其禍有不勝言者今

五十三年矣府史文書具在予過臨川有諸生李本來謁循

循進退有學者之風從容問其家丗事則以郷先生孫履常

氏所爲𫐠墓田記相示且言其詳如此而其祖母王氏則宋

故贈太師謚文恭華陽王公珪之子中大夫知撫州仲山五

丗孫女也爲之歎而勉之又明日仲華之子季淵率九子諸

壻與孫來請曰先父南坑之事昔者其郷之民感之今其子

孫或忘之矣昔者闔郡知之今聞之者或寡矣得一言於太

史傳信於我後之人不勝季淵等之幸也敢請如是者數至

予深有所感焉訊之邦人言當時與俱爲⿰扌⿱彐𧰨 -- 掾者何止數十人

獨李氏有子孫衆多而本等治儒術與縉紳先生游豈天之

所以報之者歟表其事于墓足以爲丗勸固史官之事也榮

字仲華宋末年尚少郡守多儒者愛其明法律推擇爲吏至

元以來仍從事於郡以嚴敏稱連出佐其属縣猶愼獄事多

所平反憲司聞其名辟書吏檄至而殁槱本桓榘棣其長子

故贑州路寧都州蒙古字學正伯源之子也棟楹樞楫季淵

之子也季淵孝於母嘗三刲股療母疾輙愈郡人多能言之

嗚呼漢大儒多出名法吏家況李氏有隂德其後必有𩔰者

乎是爲表

  行狀

   故翰林學士資善大夫知 制誥同脩

    國史臨川先生呉公行狀

 本貫撫州路崇仁縣崇仁郷咸口里

  曽祖大德

   妣張氏

  祖鐸贈中奉大夫淮東道宣慰使護軍追封臨川郡公

   妣謝氏追封臨川郡夫人

  考樞贈資善大夫湖廣等處行中書省左丞上護軍追

    封臨川郡公

   妣游氏追封臨川郡夫人

先生諱澄字㓜清晩稱伯清姓吴氏其先自豫章之豊城遷

居崇仁七丗祖周生二子璣將郷兵留太平州璿生曄始居

咸口生公之曽祖矣自是以來丗治進士業先生以宋淳祐

九年巳酉正月十有九日生前一夕郷父老見有異氣降其

家後有望氣者言華盖臨川兩山之間當有異人出兩山之

間所謂咸口里也三歳頴異日發宣慰公抱置𰯌上教之古

詩隨口成誦五歳就外傳日受千餘言誦之數過即記不忘

母夫人憂其過勤夜節膏油之焚常𠋫母寢復續火讀書逹

旦不敢令母氏知七歳論語孟子五經皆成誦能著律賦九

歳郷邑課試毎中前列十歳始得朱子大學等書而讀之恍

然知爲學之要日誦大學二十過如是者三年次第讀論語

孟子中庸專勤亦如之晝誦夜惟弗逹弗措十三歳大肆力

於群書家貧甞從粥書者借讀旣而還之粥書者曰子盡讀

之乎先生曰試舉以問我粥者毎問一篇輙終其卷廼止粥

者遂献其書十四歳丱角赴郡學𥙷試郡之前輩儒者皆驚

其文十五歳知厭科舉之業而用力聖賢之學見朱子訓子

帖有勤謹二字如得面命而服行之作勤謹二銘又作敬銘

有曰把捉於中精神心術檢束於外形骸肌骨又作和銘極

言周子程伯子氣象以自勉常自言曰讀敬銘如臨嚴師如

在靈祠百妄俱消而不覺足之重手之恭讀和銘心神怡曠

萬境皆融熈熈然不知手之舞足之蹈也其後又作顔冉銘

理一箴自新銘自脩銘消人欲銘長天理銘克巳銘悔過銘

矯輕銘警惰銘等節節警䇿踐履之功於斯可見矣是歳宣

慰公赴鄉試先生侍行時郡守迎新安徽庵程先生(⿱艹石)庸以

朱子之學敎授郡之臨汝書院徽庵盖從𩀱峯饒氏游先生

因郷人謁之徽庵未出而外齋有掲帖片𥿄滿壁皆徽庵特

見以語學者之說先生一覧而盡之及見先生從容進問如

曰先生壁間之書以大學爲正大髙明之學然則小學乃卑

小淺陋之學乎(⿱艹石)此者數條徽庵曰吾處此乆矣未見有如

子能問者吾有子曰仔復族子槱之與子年相(⿱艹石)可同學爲

友槱之者旰江程文憲公文海鉅夫舊名也自是甞往來徽

庵之門徽庵深知之而同堂之人弗盡知也咸淳元年冬左

丞公侍宣慰公之疾久而小間宣慰謂左丞曰吾察此孫晝

夜服勤連月不懈而精神有餘此大器也可善敎之盖宣慰

自襁褓知愛先生間形於言而親戚郷里以爲有譽孫之癖

矣十有二月宣慰捐󠄂館䘮葬凡役先生考古禮禀於左丞而

行之十九歳著說曰道之大原出於天聖神継之堯舜而上

道之原也堯舜而下其亨也洙泗魯鄒其利也濂洛𨵿閩其

貞也分而言之上古則羲皇其元堯舜其亨乎禹湯其利文

武周公其貞乎巾古之綂仲尼其元顔曽其亨子思其利孟

子其貞乎近古之綂周子其元也程張其亨也朱子其利也

孰爲今日之貞乎未之有也然則可以終無所歸哉盖有不

可得而辭者矣又甞與人書曰天生豪傑之士不數也夫所

謂豪傑之士以其知之過人度越一丗而超出等夷也戰國

之時孔子徒黨盡矣充塞仁義(⿱艹石)楊墨之徒又滔滔也而孟

子生乎其時獨願學孔子而卒得其傳當斯時也曠古一人

而巳眞豪傑之士哉孟子没千有餘年溺於俗儒之陋習滛

於老佛之異敎無一豪傑之士生於其間至于周程張邵一

時迭出非豪傑其孰能與於斯乎又百年而朱子集數子之

大成則中興之豪傑也以紹朱子之綂自任者果有其人乎

澄之齠齓唯大父家庭之訓是聞以時文見知於人而未聞

道也及知聖賢之學而未之能學也於是以豪傑自期以進

於聖賢之學而又欲推之以堯舜其君民而後巳實用其力

於斯豁然似有所見坦然知其易行而力小任重固未敢自

以爲是而自料所見愈於人矣是時先生方弱冠而有志自

任如此其後先生甞識此二文之後曰其見多未定之見其

言多有病之言然不忍棄去録而藏之則晩年所進自此可

攷矣六年庚午應撫州郷舉以第二十八名薦明年試禮部

下第歸而纂次舊作謂之私録時宋亡之證巳見先生以其

道敎授郷里甞作草屋數間而題其牗曰抱𰯌梁父吟浩歌

出師表程文憲知其意題之曰草廬學者稱之曰草廬先生

歳乙亥 皇元至元十二年也撫州内附傳檄至樂安楽安

丞蜀人黄酉卿不署狀去之窮谷不免寒餓猶招先生敎其

子先生從之十四年亡宋丞相文天祥起兵廬陵郡多應之

傍近㓂起先生奉親避地弗寧厥居郷貢進士鄭松竒士也

迎先生隠居布水谷後人以其處爲眞𨼆𮗚十八年纂次諸

經注釋孝經章句成十九年校定易書詩春秋修正儀禮小

戴大戴記二十年自布水還居草廬二十一年五月左丞公

捐󠄂館二十三年程文憲公奉 詔起遺逸於江南至撫州強

起先生以母老辭程公曰不欲仕可也燕兾中原可無一𮗚

乎母夫人許其行與程公同如京師旣至程公猶薦先生不

令其知先生覺其意力以母老辭二十四年歸 朝廷老成

及宋之遺士在者皆感激賦詩餞之故宋宗室趙文敏公孟

頫方召爲兵部郎官獨書朱子與劉屏山所和詩三章以遺

一時風致識者嘆之二十五年程文憲公言於朝曰呉澄不

願仕而所定易詩書春秋儀禮大小戴記得聖賢之指可以

敎國子傳之天下有 旨江西行省遣官繕録以進郡縣以

時敦禮元貞元年八月游豫章西山憲幕長郝文 仲明迎

先生入城請學易南北學者日衆清河元文敏公明善時行

⿰扌⿱彐𧰨 -- 掾以文學自負常屈其坐人見先生問春秋大義數十條

皆領㑹至語之理學有所未契先生使讀程氏遺書近思録

文敏素讀是書至是始知反覆玩味他日見先生曰先生之

學程子之學也願爲弟子授業終其身城中居官之人及諸

生皆願聞先生一言請先生至郡學先生爲說脩巳以敬一

章指畫口授反覆萬餘言聽者千百人有甞用力於斯者多

所感發二年董忠宣公士選任江西行省左丞因文敏得見

先生於館塾以爲平生所見士未有德容辭氣援據經傳如

先生者大德元年拜行臺御史中丞入奏事首以先生爲薦

及在樞府又薦之一日議事中書起立謂丞相曰士選所薦

呉澄經明行修大受之器論道經邦可助治丗平章軍國重

不灰木曰樞宻質實所薦天下士也丞相逮事

丗祖親見用人之道平章許文正公髙第之得其傳者是以

知重忠宣之言授應奉翰林文字登仕佐郎同知 制誥兼

國史院編修官 詔有司敦遣忠宣又以手書招之先生答

書云 朝廷用人之不次公卿薦人之不私布衣之受特知

𫎇特恩如此近丗以來所希有也雖木石猶當思所以報稱

而况於人乎然夫子勸漆雕開仕對以吾思之未能信而夫

子說之者深以開之可仕不可仕開知之而夫子未之知也

閤下之舉古大臣之事澄敢不以古賢人之所以自處者自

勉継以邵子之詩曰幸逢堯舜爲眞主且放巢由作外臣澄

雖不敏願自附於前脩成之者在閣下矣有司敦迫乆之先

生爲一至京師而代者上矣方冬寒沍京師學者奉先生而

問學焉七年春中丞猶抗章論 朝廷失待士之禮先生歸

至楊州時憲使趙公弘道及寓公珊竹公玠盧公摯賈公鈞

趙公英詹公士龍元公明善等先後留先生身率子弟諸生

受業明年八月除将仕郎江西等處儒學副提舉九年校定

邵子之書十年十月之官十一年正月朔以疾辭去留清都

觀與門人論及老子莊子太玄等書之本旨因正其訛僞而

著其說至大元年除從仕郎國子監丞 朝命行省敦遣二

年六月到官先是

出祖皇帝𥘉命許文正公自中書出爲𥙊酒文正始以所得

朱子小學躬尊信之以訓授弟子継之者多其門人猶能守

其法乆之䆮失其舊先生旣至深閔乎學者之日就荒唐而

徒從事於利誘也思有以作新之於是六館諸生知所趍嚮

先生旦秉燭堂上諸生以次授業晝退堂後寓舎則執經者

隨而請問先生懇懇循循其言明白痛切因其才質之高下

聞見之淺深而開導誘掖之使其刻意研窮以究乎精㣲之

藴反身克治以踐乎進脩之實講論不倦毎至夜分寒暑不

廢於是一時游覲之彦雖不列在弟子貟者亦皆有所觀感

而興起矣時 朝廷循習寛厚好功名者奏立尚書省改更

紛然新執政鑄錢貨變紗法以爲功欲得先生助巳而恐其

不可致有士請致先生先生卧病門生家不可致乃歸給其

人曰老儒不善𮪍墮馬折臂病矣四年

武皇賔天

仁宗即位尚書省罷先生陞司業侍御史劉公賡拜集賢大

學士國子𥙊酒召諸生語之曰 朝廷徒以吾舊人自臺臣

遷以重國學司業大儒吾猶有所質問師不易得時不可失

諸生勉之皇慶元年正月先生使買舟通州旣行而後移文

告其去監學官愕然責游之士倀倀失所依有流涕者遣數

十人追至河上𢢽留不從 朝廷亦遣人追留或尼不行盖

先生嘗爲學者言朱子道問學工夫多陸子静却以尊徳性

爲主問學不夲於徳性則其弊偏於言語訓釋之末果如陸

子静所言矣今學者當以尊徳性爲本庶幾得之議者遂以

先生爲陸學非許氏尊信朱子之義然爲之辭耳𥘉亦莫知

朱陸之爲何如也延祐三年先生深入宜黄山中五峯僧舎

以居六越月修昜纂言四年江西行省請考郷試先生出經

問曰孟子道性善堯舜至於塗人一耳而論語曰性相近何

也同官或恠其平易先生曰於此有眞知則言不差江西貢

士二十二人而答此問不差者先生以爲𦆵得三四卷耳五

年春除集賢直學士特陞奉議大夫遣集賢脩撰虞集奉

詔召先生於家行至儀眞病作不復行渡江愒金陵門人王

進德家新書塾所至學者雲集居數月修書纂言六年十月

泝江州富濂浮書院十一月率諸生拜周元公之墓是年北

方學者爲多明年還臨川從之者皆北人至治二年易纂言

成三年

英宗即位東平王拜住爲丞相勵精爲治黜陟臧否

朝廷赫然超拜先生爲翰林學士知 制誥同修 國史階

太中大夫遣直省舎人劉孛蘭奚奉 詔召先生於家使者

致 君相之意甚篤先生拜命即行五月至京師六月入院

時 詔學士散散集善書者粉黄金冩浮圗藏經有 旨自

上都來使左丞速速 詔先生爲之序先生曰 主上冩經

之意爲國爲民甚重事也但追薦㝠福臣所未知盖釋氏因

果利益之說人所喜聞至言輪廽之事彼之髙者且不談其

意止爲爲善之人死則上通髙明其極品則與日月齊光爲

惡之人死則下淪汚穢其極下則與沙蟲同𩔗其徒遂爲超

生薦㧞之說以蠱惑丗人今 列聖之神上同日月何待子

孫薦㧞且 國𥘉以來凡冩經追薦之事不知其幾(⿱艹石)超㧞

未效是無佛法矣(⿱艹石)超㧞巳效是誣其祖矣撰爲文辭不可

以示後丗左丞曰 上命也先生請俟爲還復奏之㑹上崩

不及奏而止泰定元年 朝廷用江浙行省左丞趙簡言開

經筵進講平章蔡國張公珪領之以經學属之先生先生言

温氣和經旨敷暢得古人勸講之體廷中驟見文物之盛而

先生首當其任來者法焉在至治末 詔作太廟議者習見

同堂異室之制新廟作十三室未及遷奉而 國有大故有

司疑於昭穆之次故命集議焉先生曰

丗祖皇帝混一天下率攷古制而行之古者天子七廟廟各

爲宮太祖廟居中左三廟爲昭右三廟爲穆昭穆神主各以

次遞遷其廟之宮頗如今中書省六部對列省部之設亦倣

金宋之典官府尚從前代典故豈有宗廟叙次而不攷古之

典故可乎七月有 旨國史院修英宗實錄時漢人承旨缺

先生緫其事分局纂修旣畢先生有歸志中書左丞奉

旨賜宴史院致勉留之意宴畢命小車出城朝士追送于齊

化門外諸生送至通州中書聞之亟命官具驛舟追至楊村

不及而還是年先生七十有七歳十一月至豫章延祐經理

民田時激變贑之寧都中外騷動事定 詔蠲虗増之稅唯

江西有郡縣舞文之吏以減削則例爲名增稅三萬餘石者

不得免至治𥘉又行包銀爲害亦甚先生在 朝數言于執

政者泰定改元中書㑹議便民之事先生復以二事爲言詔

書始免包銀且命體覆減削之名而蠲除其稅有司因循未

行至是值宣撫在江西其副齊公履謙甞與同官成均相敬

如師友先生力以告之乃督憲司即爲除豁十二月抵家中

書言呉澄 國之名儒朝之舊德年髙而歸不忍重勞之

宜有所褒異有 詔加受資善大夫賜鈔五十貫金織紋錦

二皆有副𥘉先生與張蔡公同年吿老其再相也力薦起生

生會蔡公又去而士大夫多傳其辭云欽承 明詔肇啓經

筵考論前經講明正道實 國家之令典其所関係非細務

也而珪以家丗之舊戅贑之誠備位宰恆首當𭄿講及觧機

務仍俾專官自念丗備戎行所謂明經實慚寡陋况通譯之

難講明有限積誠未至不能感格惟願老成之進庶幾

之心切以周尚父授丹書之戒漢申公赴蒲輪之招皆以期

頥爲 國羽翼盖有乞言之禮必於養老之時非徒外飾虚

文實以諮詢治道翰林學士呉澄心正而量逺氣充而神和

慱考於事物之賾而逹乎聖賢之藴致察於踐履之㣲而極

乎神化之妙正學眞傳深造自得實與末俗盗名欺丗者霄

壤不同粤自布衣一再收召超擢學士有識君子不以爲過

前當講說剴切温潤完厚康徤聦明經學之師當代寡二雖

𫎇恩賜存撫爲禮甚優然合召逺資其學問良非小𥙷未幾

復舉以自代曰 制誥國史二事所以成一王之大經爲萬

丗之昭憲比於效一官分一職者重輕不侔(⿱艹石)止因循冒昧

常人孰不可爲當職丗從軍旅歷仕省臺文章本非所長志

慮耗於勞勩深思逭責其在薦賢翰林學士呉澄學通天人

行足師表書事得筆削之法代言近典誥之文盖其所造甚

深文學亦其餘事目今○兩朝實録未經呈進 累朝嘉言

善行多合紀録載事修辭全資學識又有遼金宋史 先朝

累有

聖旨纂脩曠日引年未覩成效使前代之得失無聞

聖朝之著述不見恐貽後悔君子耻之然非愽洽明通孰克

成此本官雖曰年近八十其實耳聦目明心清力贍今不使

身任其事後必追悔無及近𫎇 朝SKchar差官優賜存問禮意

誠厚然須使當承旨之任緫裁方可成就所合舉以自代允

恊輿論天暦元年春秋纂言成二年易纂言外翼前游先生

之門南北之士前後無慮千百人門人𡊮明善言嘗從先生

論及門之士先生悵然曰聞吾郡多俊秀宜有可望者三年

其第三子京爲撫州路儒斈教授迎先生至城府斈者無不

得見焉進而敎之靡間晨夕雖偶病少間未甞輟其問答居

乆之則又問明善曰得無有未見者乎後数日部使者郡守

請先生𮗚新譙楼先生賦詩一章懷王丞相陸子静以示斈

者遂登車歸其郷矣四年礼記纂言成六月先生寢疾病踰

旬屏醫藥使門人告子孫治後事拱手正身而卧乙酉夜有

大星隕其舎東北隅丙戍日正午神氣泰然而薨年八十有

五歳以玄端歛娶余氏追封臨川郡夫人子男五文廕奉議

大夫同知柳州路緫管府事後先生一年卒衮先卒京以奉

養先生持受撫州路儒斈教授稟亶孫男十一當蕃畣䔰㽦

奮里𢌿畟畧界畣㽦早丗孫女五適譚𮗚曽文熊鈴𡊮鎮黄

盅曽孫男四仝全仚侖女二嗚呼孟子殁千五百年而周子

出河南兩程子爲得其傳時則有(⿱艹石)張子精思以致其道其

逈出千古則又有邵子焉邵子之斈旣無傳而張子之殁門

人往往卒業於程氏程門斈者篤信師說各有所奮力以張

皇斯道柰何丗運衰㣲民生寡佑而亂亡隨之矣悲夫斯道

之南豫章延平髙明純潔又得朱子而属之百有餘年間師

弟子之言拆𠂻無復遺憾求之書盖所謂集大成者時則有

(⿱艹石)陸子静氏超然有得於孟子先立乎其大者之旨其於斯

文互有發明學者於焉可以見其全體大用之盛而二家門

人區區異同相勝之淺見盖無足論也朱子以來又將百年

爲其學者毫分𫃵析日以增盛曽不足少救俗斈利欲之禍

而宋遂亡矣先生之生炎運垂息自其髫齓特異常人得断

簡於衆遺發新知於卓識盛年英邁自任以天下斯文之重

盖不可禦也摧折窮山壯志莫遂艱難避地垂十数年其所

以自致於聖賢之道者日就月將矣歴𮗚近代進學之勇其

孰能過之南北未一許文正公先得朱子之書於邊境伏讀

而深信之持其說以事

丗祖皇帝而儒者之道不廢許公實啓之是以

丗祖以來不愛名爵以起天下之處士雖所學所造各有以

自見其質諸聖賢而不悖俟乎百丗而不惑者論者尚慊然

也先生自布衣用大臣薦出處乆速道義以之三命益隆遽

至内相之貴稽其立朝之日未嘗有三年淹也施敎成均師

道尊重𭄿講内廷誠意深逺與大議論大事雖可槩見而無

悠久浹治之功者非人之所能爲也然而先生生八十有五

年耳聦目明以終其身得以其斈肆於聖經賢傳以辨前儒

之惑以成一家之言天下後丗之學者可以探索玩味於無

窮矣其於易斈之五十餘年其大旨宗乎周邵而義理則木

諸程傳其校定用東萊吕氏之本而脩正其缺衍謬誤其纂

言則纂古人今人之言有合於巳之所自得者大槩因朱子

象占之說而益廣其精㣲(⿱艹石)項安丗玩辭等說則因之盖致

其潔静至於自得之妙有非學者所能遽知而通其𩔖例以

求之者則在外翼外翼十二篇曰卦綂曰卦對曰卦變曰卦

主曰變卦曰互卦曰象例曰占例曰辭例曰變例曰易原曰

昜派書校定以伏生所傳自爲一卷不以所謂古文者雜之

春秋纂言盖取近代儒者特見之明以破往昔諸家傳註穿

鑿之陋决以巳意而折𠂻之使人知聖筆有一代之法而是

經無不通之例旣采摭羣言各麗于經又用趙氏纂例之法

分所異合所同纂爲揔例七篇曰天道曰人紀曰嘉禮曰賔

禮曰軍禮曰㐫禮曰吉禮例之綱七例之目八十有八凡春

秋之例禮失者書出于禮則入于法故曰刑書也事實辭文

善惡畢見聖人何容心哉盖渾渾如天道焉所謂例者學者

以此而求聖經云耳儀禮存者卜七篇先生𥙷逸經八篇者

投壷奔䘮取之小戴記公冠諸侯遷廟諸侯釁廟取之大戴

記中霤禘于太廟王居明堂者篇名見諸鄭氏註而其文則

甚略矣有傳十篇冠義昏義士相見義郷飲酒義郷射義燕

義大射義皆取之小戴記大射義廼自郷射義而分者聘義

公食大夫義則用清江劉氏所𥙷朝事義則取諸大戴記以

備覲義而所謂禮記纂言者旣取諸義附于經又别大學中

庸别爲一書其存者凡三十六篇通禮九䘮禮十一𥙊礼四

通論十二篇次先後稍変於舊就篇之中科分櫛剔以𩔖相

從俾其上下文意聮属章之大㫖標識于左其篇章文句秩

然有倫先後始終至爲精宻先王之遺制聖賢之格言千有

餘年其亡闕僅存而可攷者旣表而出之各有所附而其紏

紛固泥於專門名家之手者一旦各有條理無復餘藴矣孝

經章句最所早定而外傳十卷亡矣其餘皆存也詩則以爲

朱氏傳得其七八其有餘論則門人傳其言未及集録周子

程子之書旣定於朱子之手而張子邵子之書先生始爲校

定次第正其訛缺張子書挈東西銘於篇首而正𫎇次之又

以邵子爲孔子以來一人而巳盖其於邵子之學深有所㑹

悟也先生之愽通妙契有未易言者門人衆多浩不可遏各

以其所欲而求之各以其所能而受之盖不齊也乃著學基

一篇使知徳性之當尊著學綂一篇使知問學之當道所謂

窮郷晩進無良師友而有志於斈者循此而學之庶乎其不

差矣又有老子莊子太玄經樂律八陣圗郭璞葬書等說卓

見精識去丗俗淺陋之說逺甚而先生支餘之學盖不止此

其進學之途轍首見於私録二卷而心術之精微文集具可

攷見平日議論門人各有紀述識者有所擇焉嗚呼先生往

矣其可得而見者經學文字之傳於丗者也至(⿱艹石)厲如秋霜

煦若春日論說如江河之淵源沾漑(⿱艹石)雨雲之敷沛親切者

如劒之就礪薫陶者如飲之得醇望之而心服即之而氣融

比之求於言語文字之㣲者其感化疾矣不幸天不憗遺文

星下墜後死者不得有與於聲光然而自昔賢者所可見於

後丗者亦頼此而巳矣烏乎天乎集之先君子長先生四歳

有交友之誼自㓜侍側以聆其緒餘晚仕於 朝甞從先生

之後帰田之日先生巳去丗數月盖深嘆其有不可得聞者

𥨸叙所知之萬一以告方來之學者謹繕冩上之 國史太

常使君子有所考𮗚焉至元改元十有二日朔奎章閣 侍

書學士翰林侍講學士通奉大夫知 制誥同修 國史

虞集狀

  𥙊文

    𥙊吴先生文

元綂元年歳在癸酉十二月辛卯朔三日癸巳奎章閣侍

書學士翰林侍講學士通奉大夫知制誥同修 國史契家

學生虞集謹以清酌庶羞𥙊于 近故學士先生呉公之靈

曰於乎惟皇上帝未䘮斯文篤生先生在我

聖元肅肅先生早勇進道脫絶凡俗非禮勿蹈方貟直平歩

趍惟程𫃵析條分朱之治經旣即旣安體充用逹信其有爲

自比諸葛宋熄其炎歛而退藏沉潜宻微歴覧無方玩心神

明天人妙契時行物生獨據其㑹私淑諸人其書滿家地負

海㴠SKchar游歳華至元以來 聖賢継作屡聘益尊麟從鳯(⿱艹石)

君子偕來言𮗚言依誨言周詳虗至实歸慨然歸欤爲丗楷

則折𠂻群言以究聖極天錫眉壽安和聦明修辭正經於昭

具成及門之徒景附聲合天不憗遺嚮𡘜交怛昔我先君來

寓兹邑取友定交寔尚道德小子不敏𥨸聆緒言粗兹有聞

敢昧其原沗位于

朝每踵先覺承之滯留詎曰能學自江徂燕厥里五千琅琅

𭔃詩意速我還属罹多故得歸孔後卒業之志竟不能究木

壞山頽後死之悲一觴寓哀匪𡘜其私嗚呼哀哉尚饗

    𥙊孫履常文

元綂三年歳在乙亥正月甲申朔十日癸巳前奎章閣侍

書學士翰林侍講斈士通奉大夫知制誥同修 國史虞集

謹遣從子國子生豈致清茶之奠于 近故臨川隠君澹軒

孫先生履常甫之靈曰嗚呼前年癸酉歸自京師哭學士呉

公于呉山之下斯文之慟豈爲其私去年之春徴使寔來餞

之城闉負痾就醫乃於其間得覯君子從容燕游言論經史

將几奉席衿珮鏘只穆兮清風來自竹間逝川沄沄雨雲在

山庶幾德人易我鄙頑爾俊爾彦楚楚岌岌來𮗚來游永有

楷式如何不淑天又奪之端行雅言忽其如遺昔有老成邦

士環歸濯濯儒林摧𠏉披枝一之巳甚奚再之爲顧影懷人

孰知我思薄奠寓哀情見乎辭嗚呼哀哉尚享

 傳

    陳炤小傳

陳炤字光伯毗陵人少游郡庠有聲三領鄉薦登咸淳乙丑

進士第年巳四十六調丹陽尉淮東帥印應雷素知其才辟

爲壽春教而留之幕府掌箋翰有進瓊花表文甚清麗人甚

稱之炤以功業自許楽仕邊郡舉者滿数改官知胊山縣應

雷猶留之幙府丁母憂歸毗陵歳甲戍

大元大兵渡江江東西守者皆巳降大兵自沙武口冐雪徭

渡至馬洲將攻常州明年乙亥宋命故叅知政事蜀人姚希

德之子訔居常起知其州以炤知兵起復添差通判常州以

佐之訔炤心知常無險去臨安近不可守而不敢以苟免求

生同起治郡事率羸𢢑就盡之卒以抗全盛日進之師厲士

氣以守繕城郭備粮糗治甲兵炤輸私財以給用不敢以私

䘮失國事身當矢石者四十餘日心力罄焉及兵至城下擁

壕而陣城上矢盡不降城且破訔死之炤猶調兵巷戰家人

進粥不復食從者進馬於庭曰城東北門圍缺可從常熟塘

馳赴行在炤曰孤城力盡援絶而死聀分也去此一歩無死

所矣遣子出城求生曰存吾宗之血食勿囬顧駆之號泣以

去兵至炤遂死之宋人聞之猶詔贈朝奉大夫直宝章閣與

一子恩澤下有司立廟炤死時有僕楊立者守之不去北兵

見而義之縛之以㱕它日将以𢌿人立曰吾從子得生願終

身焉(⿱艹石)以𢌿人則死耳從之至燕得不死往來求常州人得

僧璘者具以炤死時事告其子孫乃巳旣罷兵丞相軍士𬋩

爲炤孫曰城破時兵至天慶𮗚𮗚主不肯降曰吾爲吾主死

耳不知其他遂屠其𮗚云一時節義所激如此炤平生多文

章兵亂後畧無存者今惟有進瓊花表印應雷壙志應進士

等文百餘篇存焉徒𮗚其文華者不知其能節義如此也子

四人應鳯早卒應黿應麟皆郷貢進士某曽孫𩔰曽今爲儒

陵陽牟献之曰舎門户而守堂奥𫝑巳甚蹙而訔炤死殆無

愧於廵逺炤之友邵煥有曰宋之亡守藩方擐甲胄而死國

難者百不一二儒者知兵小臣倉卒任郡𭔃而死千百人中

一二耳(⿱艹石)炤者不亦悲夫

史官曰伯顏丞相之取江南行軍功簿大小具在官府可以

計日而考之也

國朝經丗大典甞次第而書之(⿱艹石)炤之死事可以叅考其歳

月矣





道園學古録卷之四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