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道徳真經註 (四庫全書本)/卷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道徳真經註 卷一 卷二

  欽定四庫全書
  道徳真經註卷一
  元 吳澄 撰
  道經上上篇之首句曰道可道故以道字名篇尊之而曰經他本或作道徳經上則是以道徳經為一書之總名而分上下篇也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猶路也可道可踐行也常常久不變也名謂徳也可名可指定也道本無名字之曰道而已若謂如道路之可踐行而道則非此常而不變之道也徳雖有名强為之名而已若謂如名物之可指定而名則非此常而不變之徳也 可道去聲而道同其兩切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無名者道也天地亦由此道而生故謂之始有名者徳也萬物皆由此徳而生故謂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常即常道常名之常常無欲謂聖人之性寂然而静者此道之全體所在也而於此可以觀徳之妙其指徳言妙以道言妙者猶言至極之善常有欲謂聖人之情感物而動者此徳之大用所行也而於此可以觀道之徼其指道言徼以徳言徼者猶言邊際之處孟子所謂端是也 徼古弔切
  此兩者同
  此兩者謂道與徳同者道即徳徳即道也
  出而異名同謂之𤣥
  𤣥者幽昩不可測知之意徳自道中出而異其名故不謂之道而謂之徳雖異其名然徳與道同謂之𤣥則不異也
  𤣥之又𤣥衆妙之門
  衆妙謂徳門謂由此而出徳與道雖同謂之𤣥道則𤣥之又𤣥者故道廼徳之所由以出也其妙之妙道也妙之合而為一本者衆妙之妙徳也妙之分而為萬殊者
  右第一章此首章總言道徳二字之㫖張子曰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氣化有道之名老子則以太虚為天地之所由以為天地者而謂之徳道以氣化為萬物之所得以為萬物者而而謂之徳道指形而上之理不雜乎氣者而言莊子所謂常無有也徳指形而下之氣中有此理者而言莊子所謂太一也故其道其徳以虚無自然為體以柔弱不盈為用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美謂美於他物以質而言也善謂善於其事以能而言也美惡善不善之名相因而有以有惡故有美以有不善故有善皆知此之為美則彼為惡矣皆知此之為善則彼為不善矣欲二者皆泯於無必不知美者之為美善者之為善則亦無惡無不善也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物之有無事之難易形之長短勢之高下音之闢翕聲之清濁位之前後兩相對待一有則俱有一無則俱無美惡善不善之相因亦猶是也相形謂二形相比並相傾謂一俯臨一仰視相和謂一倡一和隨猶隨風巽之隨相連屬也五者皆言其偶獨音聲不言者盖止曰闢翕清濁則人不知其為言音聲也言音聲則其有闢翕清濁之相偶自可知故但指言其實而不言其偶也 易以豉切胡卧切之欲切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事而為則有不為者矣惟無為則無不為也教而言則有不言者矣惟無言則無不言也
  萬物作而不辭生而不有
  天地亦然作謂物將生春時也辭謂言辭生謂物既生夏時也有謂有言不辭不有此天地不言之教也夫子謂天何言哉百物生焉是也
  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為謂物將成秋時也恃謂恃其能而有為功成謂物既成冬時也居謂處其功而自伐不恃不居此天地無為之事也
  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不去常存也天地不居成物之功故其功長久而不去 夫音扶
  右第二章聖人以不事而事故其事無所為以不教而教故其教無所言無為不言則雖有美有善而人不知是以其美其善獨尊獨貴而無有與對若有為之事有言之教則人皆知其為美為善而美與惡對善與不善對非獨尊獨貴不可名之美善矣老子一書之中凢諸章所言皆不出乎此章之意
  不尚賢使民不争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尚謂尊崇之貴謂寳重之見猶示也人之賢者其名可尚上之人茍尚之則民皆欲趨其名而至於爭矣貨之難得者其利可貴尚之人茍貴之則民皆欲求其利而至於為盜矣葢名利可欲者也不尚之不貴之是不示之以可欲使民之心不爭不為盜是不亂也 見賢遍切
  是以聖人之治虚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四其字皆指民而言虚其心謂使民不知利之可貴而無盜心也實其腹謂民雖不貪於利然聖人隂使之足食而充實未嘗不資夫貨也弱其志謂使民不知名之可尚而無爭心也强其骨謂民雖不貪於名然聖人隂使之勉力而自强未嘗不希夫賢也 夫音扶
  常使民無知無欲
  謂使民皆無所知不知名利之可欲而無欲之之心
  使夫知者不敢為也
  謂民總有知名利可欲者亦不敢為爭盜之事然不敢為則猶有欲為之心特不敢爾
  為無為則無不治矣
  為無為謂為爭為盜者皆無為之之心如此則天下無不治矣
  右第三章此章言聖人治天下之道而虛心實腹弱志强骨後世養生家借以為説其説雖精非老子本㫖也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
  冲字本作盥器之虚也或疑辭不敢必也道之體虛人之用此道者亦當虛而不盈盈則非道矣淵深不可測也宗猶宗子之宗宗者族之統道者萬物之統故曰萬物之宗似者亦不敢必之辭也 冲直中切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
  挫摧也銳銛也紛糾結也解糾結者以觽取其銳也凡銳者終必鈍故先自摧其銳以解彼之紛不欲其鋭也則亦終無鈍之時矣和猶平也掩抑之意同謂齊等與之不異也鏡受塵者不光凡光者終必暗故先自掩其光以同乎彼之塵不欲其光也則亦終無暗之時矣夫銳者必鈍光者必暗猶盈者之必溢道不欲盈故銳者摧之而不欲其銳光者和之而不欲其光也其銳其光二其字屬已其紛其塵二其字屬物舊解作一句一義者非此四句言道之用不盈也湛澄寂之意道之體虛故其存於此也似或存而非實有一物存於此也此一句言道之體虚也 夫音扶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吾不知誰之子問辭也象帝之先答辭也子父母所生者象帝天也象言天有象帝言天之主宰也謂道果誰之子乎天先乎萬物而道又在天之先則天亦由道而生無有在道之先者矣
  右第四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仁謂有心於愛之也芻狗縳草為狗之形禱雨所用也既禱則棄之無復有顧惜之意天地無心於愛物而任其自生自成聖人無心於愛民而任其自作自息故以芻狗為喻盖聖人之心虚而無所倚著若有心於愛民則心不虚矣 復符后切直畧切
  天地之間其猶槖籥乎虚而不屈動而愈出
  槖籥冶鑄所用嘘風熾火之器也為函以周罩於外者槖也為轄以鼓扇於内者籥也天地間猶槖籥者槖象太虚包含周徧之體籥象元氣絪緼流行之用不屈謂其動也直愈出謂其生不窮惟其槖之虚而籥之化化者常伸故其籥之動而槖之生生者日富在天地之間者如此其在人也則惟心虚無物而氣之道路不壅故氣動有恒而虚中之生出益多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數猶𨒪也窮謂氣乏人而多言則其氣耗損是𨒪其匱竭也不如虚心固守其所使外物不入内神不出則其虚也無涯而所生之氣亦無涯矣中謂槖之内籥所湊之處也 數音朔
  谷神不死是謂𤣥牝
  谷以喻虚虚則神存於中故曰谷神谷即中之 而守之者神也不死謂元氣常生而不死也牝以喻元氣之懦弱和柔上加𤣥字者賛美之辭𤣥牝者萬物之母也莊子所謂太一者此或號之為靈寳後天之宗
  𤣥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門謂所由以出根謂所由以生虚無自然者天地之所由以生故曰天地根天地根者天地之始也莊子所謂常無有者此或號之為元始先天之祖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綿綿謂長久不絶若猶云而也存謂神之存勤猶云勞也凢氣用之逸則有養而日増用之勤則有損而日耗言神常存於中則氣不消耗也
  右第五章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久
  天地以其氣生萬物而不自生其氣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後謂卑賤在下不求先人先謂尊高在上外謂清静無為不求益生存謂長久住世無私謂後其身外其身成其私謂身先身存聖人非欲成其私也而自有身先身存之効假設衆人有心成其私者言之則謂能成其私也
  右第六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上善謂第一等至極之善有道者之善也其若水者何也盖水之善以其灌溉浣濯有利萬物之功而不爭處高潔廼處衆人所惡卑汙之地故幾於有道者之善幾近也 惡烏路切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彼衆人所善則居之善必得地心之善必如淵淵謂静深與之善必親仁與謂伴侣仁謂仁人言之必有信政之善貴其治事之善貴其能動之善貴其時時謂當其可七者之善皆擇取衆人之所好者為善可謂之善而非上善也
  夫惟不爭故無尤
  夫惟有道者之上善不爭處上而甘於處下有似於水故人無尤之者尤謂怨咎衆人惡處下而好處上欲上人者有爭心有爭則有尤矣
  右第七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持奉之也已止也揣捶之也此章謂道不欲盈而又以銳為比言槃水者不可以盈盈之則易至於溢不如巳之而不使盈也遂言捶錐鋒者不可以銳銳之則易至於挫而不可長保其銳矣盈之則不長保其盈亦猶是也 易以豉切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世有金玉滿堂莫能守者何哉盖因富貴而驕自遺其咎耳是以功成名遂而身退乃合於天之道此言不可盈之也金玉謂富驕謂盈自遺謂由已所致非由乎人咎謂不能守之咎功成名遂謂貴身退謂不盈之者天之道虚而不盈故四時之序成功者去前言富後言貴而富貴二字在中間一句通貫前後惟貴廼富則富之中有貴既貴必富則貴之中有富富貴二者相須而有故驕盈而不保其富是即不保其貴也身退不盈而長保其貴是亦長保其富也
  右第八章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𤣥覽能無疵乎
  載猶加也隂魄為營猶軍營之營陽魂為衛猶兵衞之衞營者所以居士卒也神加隂魄魄抱陽神交媾不離則如日月終古常存矣此出世之人能存形者也專氣於内薰蒸肌骨極其軟脆如母腹之嬰兒此出世之人能存氣者也神棲於目目有所見則神馳於外閉目蔵視黑暗為𤣥雖𤣥之中猶有所覽是猶有疵也𤣥中所覽亦併滌除妄見盡滅然後無疵此出世之人能存神者也 離去聲
  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愛民治國謂君國子民用仁用智神用於外未能交媾於内然身雖有事而清静自然形不疲勞所謂無為也此住世之人能養形者也天門開闔謂鼻息呼吸有出有入氣分於外未能專一於内然鼻雖有息而調帖純熟氣不麤猛所謂為雌也此住世之人能養氣者也明白四達謂目見光明周視四向目接於外未能無覽於内然目雖有見而心境兩忘無所辨識所謂無知也此住世之人能養神者也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𤣥徳生之謂氣之未生者生之而有恒畜之謂氣之巳生者聚之而無損生之者雖有所生而實無心於生之故曰不有畜之者雖有所為而實無心於為之故曰不恃如為官長者雖宰夫民而實無心於長之故曰不宰此所以為𤣥妙不可測之徳也 畜敕六切知兩切音扶
  右第九章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户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輻輪之轑也轂輪之心也無空虚之處也埏和土也埴土之粘膩者為器謂以水和粘膩之上為陶器也凡室之前東户西牖户以出入牖以通明車載重行逺器物所貯藏室人所寢處故有此車有此器有此室皆所以為天下利也故曰有之以為利然車非轂錧空虚之處可以轉軸則不可以行地器非中間空虚之處可以容物則不可以貯藏室非户牖空虚之處可以出入通明則不可以寢處車以轉軸者為用器以容物者為用室以出入通明者為用皆在空虛之處故曰無之以為用人之實腹有氣所以存身所謂為利也虚心無物所以生氣所謂為用也故取三物為喻 和胡卧切
  右第十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凡所欲之外物皆害身者也 行下孟切
  是以聖人為腹不偽目故去彼取此
  聖人但為實腹而養氣不為悦目而狥物也故悉去彼在外之諸妄而獨取此在内之一真上言目盲耳聾口爽心狂行妨五者下但言不為目盖舉一以包其四董思靖曰前章言虚中之用此則戒其為外邪所實然目必視耳必聽口必味形必役心必感是不可必静惟動而未嘗離静則雖動而不著於物乃湛然無欲矣染塵逐境皆失其正而要在於目是以始終言之夫子四勿必先曰視六根六塵眼色亦居其首也
  右第十一章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寵猶愛也名位之尊人以為榮反觀之則辱也故知道者不愛而愛之者於此而驚焉謂不能忘之而以之動心也貴猶重也貨財之富人以為大利反觀之則大患也故知道者不貴而貴之者於此而身焉身謂不能外之而以之自累也
  何謂寵辱辱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
  謂之辱者以其為卑下而不足為尊高也或者貪慕於未得之先一旦得之而驚焉迷戀於既得之後一旦失之而驚焉是寵此辱而驚之者也故曰寵辱若驚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人有此身憂慮百端戰競保持死而後免身為大患無可奈何貨財之為大患則身外物也棄而不有何能為累或者不知外物之輕視之一如吾身之重惟恐䘮亡其所有是貴此大患而身之者也故曰貴大患若身 喪息浪切
  故貴以身為天下則可以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則可以託天下
  天子之尊四海之富皆以其身為天下者也知道之人愛惜貴重此身不肯以之為天下寜不有天下而不輕用其身夫惟如此乃可以寄託以天下也寄猶寄百里之命之寄託猶六尺之孤之託舜禹有天下而與焉所以可受唐虞之禪彼寵其辱以為榮貴其大患以為大利者鄙夫爾何可付之以天下哉貴以身為天下富以身為天下老子之意善矣而楊朱為我之學原於此 為云偽切音扶音豫
  右第十二章
  視之不見名曰夷聼之不聞名曰希摶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此章專言徳迹之呈露者目視之而易見夷謂平夷夷則泯沒無迹故視之不見聲之繁宻者耳聽之而易聞希謂希踈希則間濶無聲故聽之不聞形之章大者手摶之而易得微謂微⿱⺾⿰氵亾微則杳漠無形故摶之不得夷希微三者雖欲䆒極言之而不可故混同無所分别而名之為一曰夷曰希曰微曰一皆指常徳而言也
  其上不皦其下不昩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惚恍
  其亦謂徳也其上其下猶易言形而上形而下也繩繩徃過来續而不絶也復反還也無物指道而言德之上道也道無名故不皦徳之下物也物有形故不昩徳在有無之間雖若有名而不可名反還其初則歸於無物之道莊子所謂徳至同於初是也道無物也故無狀無象徳有名也故可狀可象然其狀其象亦非如物之有狀有象也故曰無狀之狀無象之象似有似無故曰惚恍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惟其恍惚不可名故迎之於前隨之於後而皆不可見古謂在先今謂在後有謂萬物徳者其源出於道其流溥於萬物故曰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古始者道也謂古先天地之所始也道紀者徳也謂道㪚為徳如理絲之縷有條而不紊也能知此道則知此徳為道之紀也
  右第十三章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𤣥通深不可識夫惟不可識故强為之容
  士謂有道之士旁逹曰通妙萬物者無所不通其妙也微而不顯其通也𤣥而難辨淵乎如水之深而不可測其中深不可測故强為之模擬其外之容以示人也下文七者是已
  豫兮若冬渉川猶兮若畏四隣儼兮其若客渙兮若氷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
  豫猶皆獸名豫象屬猶犬子也象能前知其行遲疑犬先人行尋又囘轉故遲囘不進謂之猶豫冬渉川者怯寒畏四隣者懼敵是以遲囘而不進有道者不敢為天下先其容如此儼矜莊貎若客隨而不迎也渙解㪚貎若水將釋融液而不凝滯也敦篤厚貎樸才未成器也曠空豁貎若谷虗而善應也渾黄濁貎若濁美惡渾同不自潔也 渾胡衮切音蟹
  孰能濁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
  承上濁之一字而設問曰孰能濁乎濁者動之時也動繼以静則徐徐而清矣又因静之一字而設問曰孰能安乎安者静之時也静繼以動則徐徐而生矣安謂定静生謂活動盖惟濁故清惟静故動以是推之則曠者不盈而盈敦者不器而器渙者不凝而凝儼者不為主而主猶豫者不為先而先從可知矣老子之意大率如此後章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此意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故能敝不新成
  成謂完備凡物敝則缺新則成敝而缺者不盈也新而成者盈也保守此道之人不欲其盈故能敝缺不為新成章内七容皆敝缺而不新成
  右第十四章
  致虗極守静篤
  致至之而至其極處也虛謂無物外物不入乎内也極窮盡其處也守固内禦外内外城之守静謂不動内心不出乎外也篤力不倦也
  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
  作動也植物之生長動物之知覺皆動也復反還也物生由静而動故反還其初之静為復植物之生氣下藏動物之定心内寂也
  夫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曰静静曰復命
  芸芸生長而動之貎凡植木春夏則生氣自根而上達於枝葉是曰動秋冬則生氣自上反還而下藏於根是曰静天以此氣生而為物者曰命復於其初生之處故曰復命
  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廼公公廼王王廼天天廼道道廼久沒身不殆
  常者久而不變之謂能知此者謂之明昩者不知此則不能守静而妄動以害其生故曰凶容謂形著而見乎外内有養者其外貎自與人不同也公者一國之主言能保其一身之所有也王者天下之主言能兼有天地之所有也天謂與天為一也與天為一則道在我矣道在我則與道同其久沒猶終也殆謂損壽而危其身也按殆字從歺訓危訓將訓近凡字從歺者多是死之義殆者盖危而將近於死也死者氣盡而終盖有窮匱竟盡之意沒身不殆終此身而生長可保也
  右第十五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之譽之其次畏之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太上猶言最上最上謂大道之世相忘於無為民不知有其上也其次謂仁義之君民親之如父母及仁義益著則不但親之而又譽之矣又其次謂智慧之主民畏之如神明及智慧漸窮則不但畏之而又侮之矣信者大道之實也自大道之實有所不足不能如上古之時則君之於民有不以其實者焉而日趨於華於是一降則用仁義再降則用智慧也 大音泰
  猶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此言大上不知有之之事猶兮見前章貴寳重也然如此也寳重其言不肯輕易出口如犬行之遲疑退縮盖聖人不言無為俾民隂受其賜得以自安其生及其功既成事既遂而百姓皆謂我自如此不知其為君上之賜也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
  上文不知有之者大道也親譽之者仁義也畏侮之者智慧也自大道一降再降已是三等智慧又變為大偽則共有四等也然大道廢而後有仁義則其變猶稍緩智慧出而遄有大偽則其變為甚亟四者之分與卲子所言皇帝王伯聖賢才術之等略相似
  六親不和有孝子國家昬亂有忠臣
  此言大道廢有仁義之事然與上文之意微不同盖推廣言之爾六親父子兄弟夫婦也尊卑長幼各由其道而無有不和則子之孝者廼其常分不知其為孝也瞽叟不父嚚傲參㑹而後知有大舜之孝子國謂君家謂臣君臣上下各由其道而無有昬亂則臣之忠者亦其常分不知其為忠也商紂不君姦囘羣聚而後有知三代之忠臣
  絶仁棄義民復孝慈絶聖棄智民利百倍絶巧棄利盜賊無有
  絶謂絶而不為棄謂棄而不用聖智智慧也巧利大偽也導民以巧誘民以利以工商之術率其民如管仲治齊衞鞅治秦是也上文言世變之降以見趨末之由此言治化之復以示反本之漸絶棄帝者仁義以反於皇之大道則民復其初子孝於父父慈於子如淳古之時矣絶棄王者聖智以反於帝之仁義則民利其利比於王之時相去百倍矣絶棄覇者巧利以反於王之聖智則雖未及帝之時而思慮深逺政教脩明亦無有為盜賊者矣
  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朴少私寡欲三者仁義聖智巧利也屬與莊子屬其性乎仁義之屬同猶云附著也皇之大道實有餘文不足自皇而降漸漸趨文帝者以皇之治為文不足於是降大道一等而附著於仁義王者以帝之治為文不足於是降仁義一等而附著於聖主伯者以王之治為文不足於是降聖智一等而附著於巧利三者之治各令有所附著者以文不足故爾而豈知大道之民外之相示以素内之自守以樸素者未染色之絲也樸者未斵器之木也質而已矣奚以文為惟其質而不文是以民雖有身而似無身其有私焉者少矣民雖有心而似無心其有欲焉者寡矣
  右第十六章
  絶學無憂
  為學日益必事事而為之有一不能不知則以為憂矣惟絶之而不為則無憂也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何若
  以下言為學則有憂之事唯阿皆應聲唯正順阿邪謟幾何言甚不相逺也何若言何如其相逺也學應對者唯與阿其初相去本不逺而唯則為善阿則為惡其䆒相去廼甚逺故學唯者惟恐其或流於阿此舉可憂之一事而言也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荒猶廣也央猶盡也畏阿之為惡則不敢阿矣然此特一事爾凡人之所畏而不敢為者皆不可以不畏其事甚多而未易窮盡此為學者之所以多憂也
  衆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我獨泊然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
  熙熙和樂貎泊静也兆如龜兆之微拆衆人之為學者狥外以為悅如享太牢而食可悅口者甚美如登春臺而觀可悅目者甚備我則泊然而静情欲未開無端倪可見如嬰兒未能孩𥬇之時一不知外物之為樂也
  乗乗兮若無所歸
  乗乗謂寄寓於物若無所歸謂不著於物
  衆人皆有餘我獨若遺
  遺失也衆人喜其所得之多我則一無所得而慊然若有失也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沌如渾沌之沌㝠昩無所分别也作平聲讀亦與莊子愚芚之芚同謂無知也 沌杜本切
  俗人昭昭我獨昬昬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昭昭已明察察尤明昬昬已不明悶悶尤不明俗人皆以有知為智我獨無知而愚也
  漂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所止
  如漂浮於海中任其所適而不知其所定向如飂飂之長風隨其所起而不知其所止息
  衆人皆有以我獨頑似鄙
  衆人皆有以者有以知其所定所止也頑謂靣頑如麻痺不知痛痒者鄙謂鄙人我獨頑然無知有似逺鄙之愚民也凡民居於國邑繁庶之地者多知居於逺鄙僻陋之地者無知也
  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此一句總結上文八節自人之所畏至我獨若遺四節言人之為學者務多能而我獨一無所能自我愚人之心至我獨頑似鄙四節言人之為學者務多知而我獨一無所知此我之所以獨異於人而我之所貴者則大道之𤣥徳也𤣥徳者萬物資之以養所謂萬物之母也故曰食母食母二字見禮記内則篇即乳母也司馬氏曰乳哺光和
  右第十七章










  道徳真經註卷一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