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生八牋/卷05
目錄 | 遵生八牋 | |
◀上一卷 | 卷五 | 下一卷▶ |
四時調攝箋 秋卷
秋三月調攝總類
《禮記》:「西方曰秋,秋者,愁也。愁之以時,察守義也。」《太元經》曰:「秋者,物皆成象而聚也。」《管子》曰:「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淮南子》曰:「秋為矩,矩者,所以方萬物也。」《漢律志》曰:「少陰者,西方也。西者,遷也,陰氣遷落,萬物 【 子由切】斂,乃成熟也。」當審時節宣,調攝以衛其生。
立秋,金相;秋分,金旺;立冬,金休;冬至,金廢;立春,金囚;春分,金死;立夏,金歿;夏至,金胎,言金孕於火土之中也。
臞仙月占主疾
七月,甲子日忌雷,多暴疾;晦日忌風,主多痛。
八月,秋分後忌多霜,主病。
九月,忌行夏令,主多鼽嚏。
秋月氣數主屬之圖
肺神圖
肺臟秋旺論
肺屬西方金,為白帝神,形如白虎,象如懸磐,色如縞映紅。居五臟之上,對胸,若覆蓋然,故為華蓋。肺者,勃也,言其氣勃鬱也。重三斤三兩,六葉兩耳,總計八葉。肺為脾子,為腎母,下有七魄,如嬰兒,名尸狗、伏尸、雀陰、吞賊、非毒、陰穢、辟臭,乃七名也。夜臥及平旦時,叩齒三十六通,呼肺神及七魄名,以安五臟。鼻為之宮,左為庚,右為辛。在氣為咳,在液為涕,在形為皮毛也。上通氣至腦戶,下通氣至脾中,是以諸氣屬肺,故肺為呼吸之根源,為傳送之宮殿也。肺之脈出於少商,又為魄門。久臥傷氣,腎邪入肺則多涕,肺生於右為喘咳。大腸為肺之腑,大腸與肺合,為傳瀉行導之腑。鼻為肺之官,肺氣通則鼻知香臭。肺合於皮,其榮毛也,皮枯而髮落者,肺先死也。肺納金,金受氣於寅,生於己,旺於酉,病於亥,死於午,墓於丑,為秋,日為庚辛,為申酉。其聲商,其色白,其味辛,其臭腥,心邪入肺則惡腥也。其性義,其情怒。肺之外應五岳,上通太白之精,於秋之旺日,存太白之氣入於肺,以助肺神。肺風者,鼻即塞也;容色枯者,肺乾也;鼻癢者,肺有蟲也;多恐懼者,魄離於肺也;身體黧黑者,肺氣微也;多怒氣者,肺盛也;不耐寒者,肺勞也,肺勞則多睡。好食辛辣者,肺不足也;腸鳴者,肺氣壅也。肺邪自入者,則好哭,故人之顏色瑩白者,則肺無病也。肺有疾,用呬以抽之,無故而呬,不祥也。秋三月金旺主殺,萬物枯損,故安其魄而存其形者,當含仁育物,施惠斂容,藏陽分形,萬物收殺,雀臥雞起,斬伐草木,以順殺氣,長肺之剛,則邪氣不侵。逆之則五臟乖而百病作矣。
相肺臟病法
肺病熱,右頰赤,肺病,色白而毛槁,喘咳氣逆,胸背四肢煩痛,或夢美人交合,或見花幡、衣甲、日月、雲鶴、貴人相臨。肺虛則氣短,不能調息;肺燥則喉乾;肺風則多汗畏風,咳如氣喘,旦善暮甚。病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又曰宜酸以收之,用辛以補之,苦以瀉之。禁食寒,肺惡寒也.肺有病,不聞香臭,鼻生息肉,或生瘡疥,皮膚燥癢,氣盛咳逆,唾吐膿血,宜服排風散。
排風散 用治皮膚瘡癬疥癩,氣滿咳嗽,涕唾稠釅。
人參三錢 丹參五分 防風三錢 天雄三錢,炮 秦艽三錢 山茱萸三錢 沙參二錢 虎骨酥炙五錢 山藥五錢 天麻六錢 羌活三錢
上為末,食前米飲調服三錢。為丸亦可。
修養肺臟法
當以秋三月朔望旭旦,向西平坐,鳴天鼓七,飲玉泉三, 【 注云:飲玉泉者,以舌抵上齶,待其津生滿口,嗽而咽之,凡三次也。】 然後瞑目正心,思吸兌宮白氣入口,七吞之,閉氣七十息。此為調補神氣,安息靈魄之要訣也,當勤行之。
六氣治肺法
吐納用呬,以鼻微長引氣,以口呬之,勿使耳聞。皆先須調氣令和,然後呬之。肺病甚,大呬三十遍,細呬三十遍,去肺家勞熱,氣壅咳嗽,皮膚燥癢,疥癬惡瘡,四肢勞煩,鼻塞,胸背疼痛。依法呬之,病去即止,過度則損。呬時用雙手擎天為之,以導肺經。
肺臟導引法 【 七八九月行之】
可正坐,以兩手據地,縮身曲脊,向上三舉,去肺家風邪積勞。又當反拳捶背上,左右各三度,去胸臆閉氣風毒。為之良久,閉目叩齒而起。
黃帝制護命茯苓丸
黃帝曰:「秋三月治病如何?」岐伯曰:「當服補腎茯苓丸,主治腎虛冷,五臟內傷,頭重足浮,皮膚燥癢,腰脊疼痛,心胃咳逆,口乾舌躁,痰涎流溢,惡夢遺精,尿血滴瀝,小腹偏急,陰囊濕癢,喘逆上壅,轉側不得,心常驚悸,目視茫茫,飲食無味,日漸羸瘦,醫不能治,此方奇效。
茯苓一兩 防風六錢 白朮一兩 細辛三錢 山藥一兩 澤瀉四錢 附子炮,便制,五錢 紫菀五錢 獨活五錢 芍藥一兩 丹參五錢 桂五錢 乾薑三錢 牛膝五錢 山茱萸肉,五錢 黃蓍一兩 苦參三錢
上為末,蜜丸,如桐子大。先服每七丸,日再服。
秋季攝生消息論
秋三月,主肅殺。肺氣旺,味屬辛。金能克木,木屬肝,肝主酸。當秋之時,飲食之味宜減辛增酸以養肝氣。肺盛則用呬以泄之。立秋以後,稍宜和平將攝。但凡春秋之際,故疾發動之時,切須安養,量其自性將養。秋間不宜吐并發汗,令人消爍,以致臟腑不安,惟宜針灸,下利,進湯散以助陽氣。又若患積勞、五痔、消渴等病,不宜吃乾飯炙爆并自死牛肉、生鱠、雞、豬、濁酒、陳臭鹹醋、粘滑難消之物,及生菜、瓜果、鮓醬之類。若風氣冷病、痃癖之人,亦不宜食。若夏月好吃冷物過多,至秋患赤白痢疾兼瘧疾者,宜以童子小便二升,并大腹檳榔五個細剉,同便煎取八合,下生薑汁一合,和收起臘雪水一盅,早朝空心,分為二服,瀉出三兩行。夏月所食冷物,或膀胱有宿水冷膿,悉為此藥祛逐,不能為患。此湯名承氣,雖老人亦可服之,不損元氣,況秋痢又當其時。此藥又理腳氣諸氣,悉可取效。丈夫瀉後兩三日,以韭白煮粥,加羊腎同煮,空心服之,殊勝補藥。又當清晨睡醒,閉目叩齒二十一下,咽津,以兩手搓熱熨眼數多,於秋三月行此,極能明目。又曰:秋季謂之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氣,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并穿寒濕內衣。《千金方》曰:「三秋服黃蓍等丸一二劑,則百病不生。」
《金匱要略》曰:「三秋不可食肺。」
《四時纂要》曰:「立秋後,宜服張仲景八味地黃丸,治男女虛弱百疾,醫所不療者。久服身輕不老。
熟地黃八兩 薯蕷四兩 茯苓二兩 牡丹皮二兩 澤瀉二兩 附子童便制炮,一兩 肉桂一兩 山茱萸四兩,湯泡五遍
上為細末,蜜丸,如桐子大。每日空心酒下二十丸,或鹽湯下。稍覺過熱,用涼劑一二帖以溫之。」
《雲笈七簽》曰:「秋宜凍足凍腦,臥以頭向西,有所利益。」
《養生論》曰:「秋初夏末,熱氣酷甚,不可脫衣裸體,貪取風涼。五臟俞穴皆會於背,或令人扇風,夜露手足,此中風之源也。若覺有疾,便宜服八味地黃丸,大能補理臟腑,禦邪。仍忌三白,恐衝藥性。」
「秋三月臥時,頭要向西,作事利益。」
《本草》曰:「入秋小腹多冷者,用古時磚煮汁熱服之。又用熱磚熨肚三五度,瘥。」
《書》曰:「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食,禁早服寒衣。」
「秋三月,六氣十八候,皆正收斂之令,人當收斂身心,勿為發揚馳逞。」
《書》曰:「秋傷於濕,上逆而咳,發為痿厥。」
又曰:「立秋日勿宜沐浴,令人皮膚粗糙,因生白屑。」
又曰:「八月望後少寒,即用微火暖足,勿令下冷。」
《養生書》曰:「秋穀初成,不宜與老人食之,多發宿疾。」
秋三月合用藥方
七寶丹
治久患瀉痢,療不瘥者,服之即效。老人反脾泄滑,正宜服此。
附子童便和黃泥炮,五錢 當歸一兩 乾薑五錢 吳茱萸 厚朴薑汁炒 花椒各三錢 舶上硫黃八錢,此物最少,出倭夷海舡上,作灰塗縫者佳。人不多見,俱以市硫有油者用之。舶硫色如蜜黃,中有金紅處,如七月石榴皮色,打開儼若水晶,有光,全非松脆,性如石硬者真。
上七味為末,米醋和成兩團,以白麵和作外衣,裹藥在內,如燒餅包糖一般。文武火煆麵熟,去麵,搗為末,蜜丸,桐子大。諸痢瀉,米湯下二十丸,空心日午服。宿食氣痛不消,以薑鹽湯下。
攝脾丸
治秋來臟腑虛冷,泄瀉不足。
木香 訶子炮去核 厚朴生薑汁炒 五倍子微炒 白朮土炒,各等分
上為末,炊粟米飯為丸,桐子大。每服十丸,米飲送下。
葳靈仙丸
治老壯肺氣壅滯,涎嗽間作,胃脘痰塞,痞悶不快。
龍腦薄荷一兩 皂角一斤,不蛀肥者,用河水浸洗,去黑皮,置砂器中揉擦作稠水,去渣筋熬成膏,多少取用 葳靈仙洗去土,焙用四兩
三味共搜為丸,桐子大。每三十丸,臨臥生薑湯下。
保救丹
治秋後發嗽,遠年冷嗽,遇秋又發,并勞嗽痰壅。
蛤蚧一個,男取雄腰上一截,女用雌腰下一截 地黃熟爛如飴,一錢 皂角不蛀的,酥炙,去黑皮,用二定 杏仁二錢,童便浸一周時,去皮尖,入蜜炒黃 半夏三錢,水煮內不見白 五味子二錢 丁香三錢
為末,蜜丸,桐子大。食前一服五丸,薑湯下。
二仁膏
治老人膈滯,肺疾痰嗽,又名生薑湯。
杏仁四兩,去皮尖 桃仁五錢,去皮 生薑六兩,去皮切之 甘草一錢 鹽五錢
上以二仁同薑,濕紙裹包研細,入甘草與鹽,瓶內收貯,用湯點服。
太上肘玉經八方
風後四扇散
〔坤象〕 坤卦西南 風後四扇散
五靈脂三兩,延年益命 仙靈皮三兩,強筋骨 松脂二兩,去風癇 澤瀉二兩,強腎 白朮二兩,益氣力 乾薑二兩,益氣 生地黃五兩,補髓血 石菖蒲三兩,益心神 肉桂二兩,補不足 雲母粉三兩,長肌肥白
上藥十物,如法搗洗一萬杵,煉蜜為丸,桐子大。日三四十丸。
〔兌象〕 兌卦正西 夏姬杏金丹
杏子六斗,煮水滾三四沸,放下杏子,以手或棍捶摩,令皮去。大煮半晌,漉起放盆中去核,清汁得若干。取鐵鍋放糠火上,以羊脂油四斤,擦入釜中,擦之不已,盡此四斤脂為止。下杏釜中熬之,糠火細細不斷,三四日藥成,如金光五彩色。每服一二匙,服之變老成少,顏色美好,夏姬服之上升。
七月事宜
《孝經緯》曰:「大暑後十五日,斗指坤,為立秋。秋者,揫也,物於此而揫斂也。後十五日,斗指申,為處暑,言瀆暑將退,伏而潛處也。律夷則,夷者,傷也;則者,法也,言金氣始肅,萬物於此凋傷,猶被刑戮之法也。」《晉樂志》:「七月為申,申者,身也,言萬物身體皆成就也。時為龍火西頹。」《提要》曰:「七月為蘭月。」又曰:「首秋、上秋、蘭秋,肇秋。」
「是月也,天道東北行,作事出行宜向東北,吉。不宜用申日,犯月建,作事不吉。」
《白雲雜忌》曰:「七日取麻勃一升,并人參半升合蒸,氣盡令遍,服一刀圭,令人心地聰明。」
《雲笈七簽》云:「七日曝皮裘,可以避蛀。」
《家塾事親》曰:「七日取角蒿置氈褥書籍中,可以避蠹。」《法天生意》云:「又可避蛇。收芙蓉葉可以治腫,乾為末,醋調一味敷腫上,可消。」
《常氏日錄》曰:「七月上甲日,採枸杞花,八月上酉日治,服之。」又云:「立秋日人未起時,汲井水長幼皆少飲之,卻病。」
《法天生意》云:「七日取百合根熟搗,新瓦器盛之,掛於屋內陰乾百日,拔白以此摻之,可生黑髮。」又云:「是日取蜂窠中蜂蛹子一窠,陰乾為末,用蜜調塗,可除面皯。」又云:「七日取螢火十四枚,撚白髮自黑。」
《常氏日抄》云:「七月採蒺莉子,陰乾搗末,食後服,治眼失明。」
《法天生意》曰:「秋三月戊子、己亥、庚子、辛亥,宜煉丹藥,宜入山修道。」
《雲笈七簽》曰:「是月十六日,剪指甲燒灰服之,能滅九蟲三尸。」
又曰:「十一日,取枸杞煎湯沐浴,令人不老不病。二十三日沐,令髮不白。二十五日沐,令人壽長。」
《千金月令》曰:「七月暑氣將伏,宜食稍涼,以為調攝。法用竹葉一把,梔子二個,切碎,用水熬煎,澄清去渣,用淘粳米磨作泔粉服。」
《神仙餌松實法》:「七月,取松卵中仁,去木皮,搗如膏。每服雞子大一團,日三服。久服身輕,三百日後可行五百里之遠。即各山松卵內小子,過七月即暴出無尋矣。非常食北來大松子也。」
「竹葉粥:中暑者宜用。竹葉一握,山梔一枚,煎湯去渣,下米煮粥,候熟,下鹽花點之。進一二杯即癒。」
「立秋太陽未升,採楸葉熬膏,搽瘡瘍,立愈,名楸葉膏。熬法以葉多方稠。」
又曰:「七月七日採蓮花七分,八月八日採藕根八分,九月九日採蓮實九分,陰乾搗細,煉蜜為丸,服之令人不老。千葉蓮服之,令人羽化。」
又曰:「七日取烏雞血,和三月三日收起之桃花片,為末,塗面,令人瑩白如玉。」
又曰:「取赤小豆,男女各吞七粒,令人終歲無病。」
《家塾事親》曰:「七日取蜘蛛一枚著領中,使人不忘。七日取槐角子熟搗成汁,納銅缽中曬成膏,捏為鼠屎大,納肛門內,每日三次,治痔及百瘡,大效。」
又曰:「七日取苦瓠白瓤絞汁一合,以醋一升,古錢七個,和勻,以火煎之,令稀稠得所。點入眼眥中,治眼黑暗。」
又「七日採麻花,五月五日收麻葉,搗作炷圓,灸生瘰癧瘡上百壯,次燒胡桃松脂研敷即癒。」
《法天生意》曰:「七日採麻花,陰乾為末,烏麻油浸,每夜擦上,眉毛脫落者立生。」
「是月二十三日、二十八日拔白,永不再生。」
「七月五日是三會日,宜修迎秋齋。」
《修真指要》:「中元十五日,可修齋謝罪。」
立秋日,用水吞赤小豆十四粒,一秋可免赤白痢疾。
「七夕乞巧,使蜘蛛結萬字,造明星酒、同心膾。」
《本草》云:「七月七日採慎火花、苗、葉五兩,鹽三兩,同搗絞汁,治熱毒,并小兒痘疹不出,在皮膚內者,以此汁手蘸摩之,日再即出。丹瘡亦如此法。」
七月事忌
「七月,日時不宜用申,犯月建,百事不利。初八、二十二,忌裁衣交易。」
「初七日勿想惡事。」
《白雲忌》曰:「七月勿食蓴,上有蠲蟲,害人。勿食韭,損目。」
《千金方》曰:「勿食鹿獐,動氣。勿食茱萸,傷神氣。」
孫真人曰:「勿食雁,傷人。勿多食菱肉,動氣。勿食生蜜,令人暴下霍亂。勿食豬肺,勿多食新薑。」
《法天生意》曰:「立秋後十日,瓜宜少食。」
《月令》云:「立秋勿食煮餅及水溲餅,勿多食豬肉,損人神氣。」
《楊公忌》曰:「初一日、二十九日不宜問疾。」
「是月初七為道德臘,十五日為中元,二日戒夫婦入房。」
七月修養法
秋七月,審天地之氣,以急正氣,早起早臥,與雞俱起,緩逸其形,收斂神氣,使志安寧。卦否,否者,塞也,天地塞,陰陽不交之時也。故君子勿妄動。生氣在午,坐臥宜向正南。
孫真人《養生》曰:「肝心少氣,肺臟獨旺,宜安靜性情,增鹹減辛,助氣補筋,以養脾胃。毋冒極熱,勿恣涼冷,毋發大汗,保全元氣。」
《靈劍子》導引法
以兩手抱頭項,宛轉回旋俯仰,去脅、肋、胸、背間風氣。肺臟諸疾,宜通項脈,左右同正月法。又法:以兩手相叉,頭上過去,左右伸曳之,十遍。去關節中風氣,治肺臟諸疾。
陳希夷孟秋二氣導引坐功圖勢
八月事宜
《孝經緯》曰:「處暑後十五日,斗指庚,為白露,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後十五日,斗指酉,為秋分,陰生於午,極於亥,故酉其中分也。仲月之節為秋分,秋為陰中,陰陽適中,故晝夜長短亦均焉。律南呂,南者,任也,呂者,助也,言陽氣尚有妊,生陰助陽成功也。辰酉,酉者,綇也,謂時物皆綇縮也。」 《提要》曰:「八月為桂月,為仲商。」
《玄樞》曰:「天道東北行,作事出行俱宜向東北,吉。不宜用酉日,犯月建,不吉。」
《荊楚記》曰:「是月初十日,以朱砂點小兒額上,為之天灸,以厭疾也。」
《纂要》曰:「十九日拔白,永不生。初二、初四、十五、二十五同。」
《雲笈七簽》云:「是月行路間,勿飲陰地流泉,令人發瘴腳軟。」
「社日,人家襁褓兒女俱令早起,恐社翁為祟。與春社同。」
《田家五行》曰:「侵晨用磁器收百草頭上露,磨濃墨。頭痛者點太陽穴,勞瘵者點膏肓之類,謂之天灸。」
《雜纂》曰:「是月採百合,曝乾蒸食之,甚益氣力。」
《千金月令》曰:「此月可食韭菜、露葵。」
《齊諧記》曰:「八月初一日,作五明囊盛取百草頭露以洗眼,眼明。是日可修逐邪齋。」
《述仙記》曰:「八月一日以絹囊承取柏樹下露,如珠子,取拭兩目,明爽無疾。」
《雲笈七簽》曰:「是月八日,取枸杞煎湯沐浴,令人不老不病。二十二日沐浴,令人無非禍。」
《纂要》曰:「是月初三日、初七日宜沐浴,令人聰明。二十五日宜浴,卻病。」
《圖經》曰:「八月楮實子紅熟,甲子日採來,水浸去皮瓤。仙方單服其實,水服二錢,服久乃佳。」
又云:「採柏子,曬乾為末,服方寸匙,稍增至多。欲絕穀,恣意取飽,渴則飲水,久服延年。」
《雲笈七簽》曰:「二十五日天倉開,宜入山修道。」
八月事忌
《千金方》曰:「勿食萌芽,傷人神膽,喘悸,脅肋氣急。勿多食新薑,勿食生蒜,勿食豬肺,及飴和食,令人發疽。勿食雉肉,勿食豬肚,冬成嗽疾。」
《本草》云:「勿食獐肉,動氣。勿食芹菜,恐病瘕,發則似顛,小腹脹。勿食生蜜,勿多食生果,勿食雞子,傷神。勿食蟹,霜降後方可食。蟹蓋中膏內有腦骨,當去勿食,有毒。」
《雲笈七簽》曰:「起居勿犯賊邪之風。勿多食肥腥,令人霍亂。」
《千金月令》曰:「秋分之日勿殺生,勿用刑,勿處房帷,勿吊喪問疾,勿大醉。君子當齋戒靜專以自檢。」
「二十九日忌遠行,水陸不吉。」
《雲笈七簽》曰:「是月初八日,勿買布買鞋履附足,大忌。」
《楊公忌》曰:「二十七日不宜問疾。」
八月修養法
仲秋之月,大利平肅,安寧志性,收斂神氣,增酸養肝。勿令極飽,勿令壅塞。是月宜祈謝求福。卦觀,觀者,觀也,風在地上,萬物興昌之時也。生氣在未,坐臥宜向西南方,吉。
孫真人《攝養論》曰:「是月心臟氣微,肺金用事,宜減苦增辛,助筋補血,以養心肝脾胃。勿犯邪風,令人生瘡,以作疫痢。十八日,乃天人興福之時,宜齋戒存想吉事。」
《雲笈七簽》曰:「是月十五日,金精正旺,宜採銅鐵,鑄鼎劍。」
《內丹秘要》曰:「觀者,四陰之卦也。斗杓是月戌時指酉,以月建酉也。時焉陰佐陽功,以成萬物,故物皆縮小,因時而成矣。喻身中陰符過半,降而入於丹田,吾人當固養保元,以築丹基。」
《靈劍子》導引法
以兩手拳腳脛下十餘遍,閉氣用力為之。此能開胸膊膈氣,去脅中氣,治肺臟諸疾。行完,叩齒三十六通以應之。
陳希夷仲秋二氣導引坐功圖勢
九月事宜
《孝經緯》曰:「秋分後十五日,斗指辛,為寒露,謂露冷寒而將欲凝結矣。後十五日,斗指戌,為霜降,氣肅露凝結而為霜矣。故云‘駟見而隕霜’。【 駟,房星也。】律無射,射者,出也,言陽氣上升,萬物收藏,無復出也。然隨陽而終,當隨陰而起,無終已也。辰為戌,戌者,滅也,謂時物皆衰滅也。」《夏小正》曰:「九月納火。大火,心星也,故九月授衣。」《提要》曰:「九月為霜月、菊月、暮秋、末秋,暮商、季商、眇秋、霜辰、授衣。」
「是月也,天道南行,作事出行俱宜向南,吉。不宜用戌日,犯月建,不吉。」
《風土記》曰:「是月九日,採茱萸插頭鬢,避惡氣而禦初寒。」
「是月二十日,宜齋戒沐浴,其日雞鳴時沐浴,令人辟兵。二十一日,取枸杞煎湯沐浴,令人光澤不老。二十八日宜沐浴。」
「二十一日天倉開,宜入山修道。」
《千金月令》曰:「宜進地黃湯。其法取地黃洗凈,以竹刀切薄曬乾。用時,火焙為末,碾細,沖湯服,煎如茶法。」
《四時纂》曰:「取枸杞子浸酒飲,令人耐老。」
《病仙方》云:「修長生者,保命莫切於豨簽草,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採治。方具五月條內。」
《聖惠方》曰:「甘菊花曬乾三升,入糯米一斗,蒸熟,菊花搜拌,如常造酒法,多用細麵曲,候酒熟,飲一小杯,治頭風旋暈等疾。」
《雲笈七簽》曰:「是月採白朮,蒸曝九次,曬乾為末,日服三次,不飢,延年益壽。」
《食療本草》曰:「此月後宜食野鴨。多年小熱瘡不癒,食多即瘥。」
「九日採甘菊、茯苓、松柏脂,丸服,令人不老。」
《纂要》曰:「是月宜合三勒漿,過此月則不佳矣。用訶梨勒、毘梨勒、庵摩勒三味和核,搗如麻豆大。用三兩,次用蜜一斗,以新汲水二斗調勻,傾瓮中,即下三勒熟攪,密封三四日後開。又攪之,以乾凈布拭去汗,候發定密封,共三十日方成。味甚美,飲之消食下氣。」
《西京記》曰:「九日佩茱萸,餌糕,飲菊花酒,令人壽長。」
《本草》曰:「採太乙餘糧,久服不飢,輕身,耐寒暑。」
《呂公記》曰:「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更祝曰:「願兒百事俱高。作三聲。」
又曰:「九日造迎涼脯、羊肝餅,佩癭木符。」
《千金方》曰:「是月內於戌地開坎,深二三尺,埋炭五斤,土覆。戌為火之墓地,以禳火災。炭多可加。」
《真誥》曰:「十六日宜拔白,永不生。」
九月事忌
《千金月令》曰:「是月勿食脾,季月土旺在脾也。」
《雲笈七簽》曰:「季秋節約生冷以防痢疾。勿食新薑,食之成痼疾。勿食小蒜,傷神損壽,魂魄不安。勿食蓼子。勿以豬肝同飴食,冬成嗽病,經年不瘥。勿食雉肉,損人神氣。勿多食雞,令人魂魄不安。九日勿起動床席,當修延算齋。」
《月忌》曰:「勿食犬肉,傷人神氣。勿食霜下瓜,冬發翻胃。勿食葵菜,令食不消化。」
《雲笈七簽》曰:「是月十八日忌遠行。」
《楊公忌》曰:「二十七日不宜問疾。」
九月修養法
季秋之月,草木零落,眾物伏蟄,氣清,風暴為朗,無犯朗風,節約生冷,以防癘病。二十八日,陽氣未伏,陰氣既衰,宜進補養之藥以生氣。卦剝,剝,落也。陰道將旺,陽道衰弱,當固精斂神。生氣在申,坐臥宜向西南。
孫真人曰:「是月陽氣已衰,陰氣大盛,暴風時起,切忌賊邪之風以傷孔隙。勿冒風邪,無恣醉飽。宜減苦增甘,補肝益腎,助脾胃,養元和。」
《靈劍子》導引法
九月十二日已後用,補脾。以兩手相叉於頭上,與手爭力,左右同法行之。治脾臟四肢,去脅下積滯風氣,使人能食。」
陳希夷季秋二氣導引坐功圖勢
秋時逸事
風起鱖肥
《海錄碎事》:「秋風起而鱖魚肥,秋當飽鱖。」
圍棋爭勝
《西京記》曰:「漢宮中,八月四日出北戶,竹下對局,勝者終年有福,負者多病。」
彩絲續命
八月四日以彩絲就北辰星下,祝求長命。
菊花稱壽
《唐書》:「君臣秋登慈恩浮圖,獻菊花酒稱壽。」
思蓴鱸
張季鷹為齊王曹掾,見秋風起,思吳中蓴羹菰米鱸魚鱠,嘆云:「人生貴適志,何能羈宦數百里外以要名爵乎?」乃歌曰:「秋風起兮木葉飛,吳江水清鱸魚肥。」命駕而歸。南人作鱠名郎官鱠,因張得名耳。
登南樓
庾亮賞月,登南樓,據胡床,與浩等談詠竟夕,老子興趣不淺。
懷故里
王粲觀秋月,懷弟妹故里而傷神。
曝犢鼻褌
七月七日法當曬衣。諸阮所曬皆綈錦,咸乃挑犢鼻褌曝於庭,曰:「未能免俗,聊復爾耳。」
曬腹中書
七月七日郝隆曝腹,云:「曬腹中書。」
穿針乞巧
唐天寶中,彩結百丈高樓上,陳花果酒炙,祀牛女,穿針乞巧。
占蛛絲
七夕,婦女陳瓜果祀牛女,次早,以瓜上得蛛網為得巧。
盂蘭盆供
七月十五日,目連以百味五果盛盤中,作咒願以度母。
廣陵觀濤
枚乘《七發》曰:「八月之望,觀濤於廣陵之曲江。」
梯雲取月
唐太和中,周生有道術,中秋夜與客會,月色方瑩,彼云:「我能取月置之懷袂。」因即取箸數百條,繩而駕之,曰:「我梯此取月。」少頃,以手舉衣,懷中出月寸許,光色照映,寒入肌骨。
登高避厄
汝南桓景隨費長房游,語云:「九月九日汝家有災,可佩萸登高,飲菊花酒以避,此禍可消。」
佩萸食餌
武帝宮中,九月九日佩萸食餌,飲菊花酒,以期永年。
孟嘉落帽
嘉為桓溫參軍,九月九日溫游龍山,有風至,吹嘉帽落,嘉不知顧。
登戲馬台
宋武帝在彭城,九月九日登項羽戲馬台。齊高祖登商飆館,謂之九日台。
摘菊盈把
淵明九日無酒,宅邊菊摘盈把而坐望,有白衣送酒,大飲而醉。
賜菊延壽
魏文帝賜鍾繇秋菊云:「謹奉一束,以助彭祖之術。」
尚食棗糕
二社重陽,以棗為糕,或加以栗以肉。又《夢華錄》曰:「重九,都人以粉麵為蒸糕相遺,上插剪彩小旗,糝飣果實如石榴子、栗子、銀杏、松子之類。」
滿城風雨
《溪堂集》云:「潘邠老有‘滿城風雨近重陽’之句。今去重陽四日而雨大作,遂以邠老之句續為三絕,其最云:滿城風雨近重陽,無奈黃花惱意香。雪浪翻天迷赤壁,令人西望憶潘郎。」
中元大獻
《道經》:「七月望日作玄都大獻,花果、旛幢、清膳飲食供諸聖眾,欲求餓鬼滿足,得還人中。」
登山坐湖
登龍山事見前,顏測作《九日北湖詩》云:「亭席斂徂蕙,澄湖泛初蘭。」
月帳風幃
《白紵詩》云:「羅帳含月思心傷。」潘岳賦曰:「勁風戾而推幃。」
霜階風隙
夏侯詩曰:「階縞縞以受霜。」謝詩云:「秋首風繞隙。」
服黃佩赤
《太清草木方》云:「九日採黃花與茯苓服之,延年。」《西京記》曰:「佩赤茱萸,令人壽長。」
高子秋時幽賞十二條
西泠橋畔醉紅樹
西泠在湖之西,橋側為唐一庵公墓,中有楓柏數株,秋來霜紅霧紫,點綴成林,影醉夕陽,鮮艷奪目。時攜小艇,扶尊登橋吟賞,或得一二新句,出攜囊紅葉箋書之,臨風擲水,泛泛隨流,不知飄泊何所,幽情耿耿撩人。更於月夜相對,露濕紅新,朝煙凝望,明霞艷日,豈直勝於二月花也?西風起處,一葉飛向尊前,意似秋色憐人,令我騰歡豪舉,興薄雲霄,翩翩然神爽哉!何紅葉之得我邪?所患一朝枯朽,摧為爨桐,使西泠秋色,色即是空,重惜不住色相,終為畢竟空也。誰能為彼破卻生死大劫哉?他日因果,我當作傷時命以吊。
寶石山下看塔燈
保俶為省中第一高塔,七級燃燈,周遭百盞,星丸錯落,輝煌燭天,極目高空,恍自九霄中下。燈影澄湖,水面又作一種色相,霞須滉蕩,搖曳長虹,夜靜水寒,焰射蛟窟。更喜風清湖白,光彩儼駕鵲橋,得生羽翰,便想飛步繩河彼岸。忽聞鐘磬,半空梵音,聲出天上,使我欲念色塵,一時幻破,清凈無礙。
滿家巷賞桂花
桂花最盛處,惟兩山龍井為多,而地名滿家巷者,其林若墉若櫛,一村以市花為業,各省取給於此。秋時策蹇入山看花,從數里外便觸清馥。入徑,珠英瓊樹,香滿空山,快賞幽深,恍入靈鷲金粟世界。就龍井汲水煮茶,更得僧廚山蔬野蔌作供,對仙友大嚼,令人五內芬馥。歸攜數枝,作齋頭伴寢,心情神逸,雖夢中之我,尚在花境。舊聞仙桂生自月中,果否?若問托根廣寒,必憑雲梯,天路可折,何為常被平地竊去?疑哉!
三塔基聽落雁
秋風雁來,唯水草空闊處擇為栖止。湖上三塔基址,草豐沙闊,雁多群呼下集,作解陣息所。攜舟夜坐,時聽爭栖競啄,影亂湖煙,宿水眠雲,聲淒夜月,基畔嚦嚦嘹嘹,秋聲滿耳,聽之黯然。不覺一夜西風,使山頭樹冷浮紅,湖岸露寒生白矣。此聽不悅人耳,惟幽賞者能共之。若彼聽雞聲而起舞,聽鵑聲而感變者,是皆世上有心人也,我則無心。
勝果寺月岩望月
勝果寺左,山有石壁削立,中穿一竇,圓若鏡然。中秋月滿,與隙相射,自竇中望之,光如合璧。秋時當與詩朋酒友賡和清賞,更聽萬壑江聲,滿空海色,自得一種世外玩月意味。左為故宋御教場,親軍護衛之所,大內要地,今作荒涼僻境矣。何如鏡隙,陰晴常滿,萬古不虧,區區興廢,盡入此石目中,人世搬弄,竊為冷眼偷笑。
水樂洞雨後聽泉
洞在煙霞嶺下,岩石虛豁,(山含)岈邃窈,山泉別流,從洞隙滴滴,聲韻金石。且泉味清甘,更得雨後泉多,音之清泠,真勝樂奏矣。每到以泉沁吾脾,石漱吾齒,因思蘇長公云:「但向空山石壁下,受此有聲無用之清流。」又云:「不須寫入薰風弦,縱有此聲無此耳。」我輩豈無耳哉?更當不以耳聽以心聽。
資岩山下看石筍
資岩在靈隱西壁,山下有石狀若筍形,圓削卓立,高可百尺,巑岏秀潤,凌空插雲。更喜四顧山巒,若層花吐萼,皺縠疊浪,巍峨曲折,穿幽透深。林木合抱,皆自岩竇拔起,不土而生。舊傳此山韞玉,故腴潤若此。但山石間水跡波紋,不知何為有之,亦不知有自何時,豈滄海桑田說也?更愛前後石壁,唐宋游人題名甚多。進此有楓林塢,秋色變幻,種種奇觀,窈窕崎嶇,不勝騰涉矣。時當把酒鯨吞,倚雲長嘯,使山谷駭應,增我濟勝之力數倍。
北高峰頂觀海雲
北高峰為湖山第一高處,絕頂環眺,目及數里。左顧澄湖,匣開妝鏡,金餅晶瑩;右俯江波,繩引銀河,玉虬屈曲。前後城郭室廬,郊原村落,渺若片紙畫圖,鱗次黑白點點耳。雄哉,目中之觀哉!時間日晷將西,海雲東起。恍見霄霧溟蒙,朝煙霏拂,泄泄縈紆,英英層疊,橫截半空,溷合無際,四野晚山,浮浮冥漠矣。即此去地千尺,離俗數里,便覺足躡天風,著眼處不知家隔何地。矧吾生過客,原無掛礙,何為受彼世緣束縛,不作塵外遐想?
策杖林園訪菊
菊為花之隱者,惟隱君子山人家能藝之,故不多見,見亦難於豐美。秋來扶杖,遍訪城市林園,山村籬落。更挈茗奴從事,投謁花主,相與對花談勝,或評花品,或較栽培,或賦詩相酬,介酒相勸,擎懷坐月,燒燈醉花,賓主稱歡,不忍執別。暮去朝來,不厭頻過,此興何樂?時乎東籬之下,菊可採也,千古南山,悠悠見之,何高風隱德,舉世不見元亮?
乘舟風雨聽蘆
秋來風雨憐人,獨蘆中聲最凄黯。余自河橋望蘆,過處一碧無際,歸枕故丘,每懷拍拍。武林唯獨山王江涇百腳村多蘆。時乎風雨連朝,能獨乘舟臥聽,秋聲遠近,瑟瑟離離,蘆葦蕭森,蒼蒼蔌蔌,或雁落啞啞,或鷺飛濯濯,風逢逢而雨瀝瀝,耳灑灑而心於於,寄興幽深,放懷閑逸。舟中之中謂非第一出塵阿羅漢耶?避囂炎而甘寥寂者,當如是降伏其心。
保俶塔頂觀海日
保俶塔游人罕登其顛,能窮七級,四望神爽。初秋時,夜宿僧房,至五鼓起登絕頂,東望海日將起,紫霧氤氳,金霞漂蕩,亘天光彩,狀若長橫匹練,圓走車輪,或肖虎豹超驤,鸞鶴飛舞,五色鮮艷,過目改觀,瞬息幻化,變遷萬狀。頃焉陽谷吐火,千山影赤,金輪浴海,閃爍熒煌,火鏡浮空,朣朧輝映,丹焰炯炯彌天,流光赫赫動地。斯時惟啟明在東,晶丸燦爛,眾星隱隱,不敢為顏矣。長望移時,令我目亂神駭,陡然狂呼,聲振天表。忽聽籌報鳴雞,樹喧宿烏,大地雲開,露華影白。回顧城市囂塵,萬籟滾滾生動,空中新涼逼人,凜乎不可留也。下塔閉息斂神,迷目尚為雲霞眩彩。
六和塔夜玩風潮
浙江潮汛,人多從八月晝觀,鮮有知夜觀者,余昔焚修寺中,燃點塔燈,夜午月色橫空,江波靜寂,悠悠逝水,吞吐蟾光,自是一段奇景。頃焉風色陡寒,海門潮起,月影銀濤,光搖噴雪,雲移玉岸,浪捲轟雷,白練風揚,奔飛屈折,勢若山岳聲騰,使人毛骨欲豎。古云:「十萬軍聲半夜潮。」信哉!過眼驚心。因憶當年浪游,身共水天飄泊,隨潮逐浪,不知幾作泛泛中人。此際沉吟,始覺利名誤我不淺。遙見浪中數點浮漚,是皆南北去來舟楫。悲夫二字,搬弄人間,千古曾無英雄打破,盡為名利之夢沉酣,風波自不容人喚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