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潛紀聞初筆/卷二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郎潛紀聞初筆
◀上一卷 卷二 下一卷▶

全謝山不得與鴻博試[编辑]

幼時讀吾鄉全謝山先生祖望《鮚崎亭集》,知先生舉乾隆丙辰博學鴻詞,有{齒奇}之者,謂曾入翰林,不得與試。後考《鶴征錄》等書,丙辰征士二百六十七人,早官翰林者,不一而足。即欽取一二等中,諸錦、周長發、程恂,皆庶吉士,補試之張漢且檢討,而正試一等第四之於振,且雍正元年狀元,授職修撰者也,何獨於先生而尼之。後閱館選錄,始知諸錦諸人已改他官,不在文學侍從之列,故得觀光大典。時諸已改教授,於改行人,周改教諭,程改員外郎,張改知府,已去官。先生適丙辰通籍,試鴻博時,正新為詞臣。擯不與試,其意則私,而其論則公也。

軍機處行走[编辑]

乾隆朝,大臣入軍機者,亦曰軍機處行走。今則章京曰軍機處行走,大臣曰軍機大臣上行走。其初入者,加學習二字。傅文忠公恒,乾隆八年由戶部侍郎預政府,當時詔旨尚曰軍機處行走也。又乾隆已前,別有議政處行走。文忠於十二年擢戶部尚書、議政處行走。嘉慶十六年,盧文肅公蔭溥時為光祿寺少卿,特旨令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以五品卿超拜大樞,前此未有也。

賜紫禁城騎馬[编辑]

本朝優禮耆臣,有賜紫禁城騎馬之制。受賜諸臣,多用二人舁小椅乘之,非皆騎馬趨朝也。余初入東華門時,問之老輩,或曰:『禁衛森嚴,恐牲畜無知,沖突儀仗。』余頗疑之。後讀乾隆五十五年上諭曰:『內外文武大臣,特恩賞在紫禁城騎馬,用資代步。但年老足疾之人,上馬亦覺艱難,嗣後已經賞馬之大臣,因有疾艱於步履者,仍加恩準令乘坐椅,旁縛短木,用兩人舁行入直。』始知此制之由來。按《麈史》稱:唐宰相皆乘馬,五代始用檐子,宋時惟文潞公年高、司馬溫公以病,乃許乘檐子(檐子,即肩輿)。可知膺此異數,一朝僅有二人。以視我朝,凡卿貳已上,年及六十,洎在外曾著戰功者,什九拜朝馬之賞。即此一端,亦可見聖朝之寬大矣。又按《左傳》稱:公叔文子老矣,輦而如公。蓋以人挽輿,尤覺安適也。此則如今制之賞紫禁城乘轎,尤為養老尊賢之曠典。

與特科之難[编辑]

康熙己未,以鴻博科入詞苑者,江南二十六人,浙江十三人,順天、直隸六人,江西二人,山東、河南、陜西各一人。乾隆丙辰再舉是科,浙江取七人,江南六人,山東、江西各一人。丁巳補試,江南、浙江、福建、雲南各用一人。辛未保舉經學授官者,江南三人,山西一人。前後三舉特科,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甘肅及滿洲、蒙古,皆無一人預曠典受殊恩者。

深宮祈雪[编辑]

今年山西亢旱,赤地千里,畿輔及山東、河南、陜西諸省,亦復累月不雨,二麥歉收。朝廷軫念災黎,蠲正供,截漕糧,發社倉,運南米,戶部撥帑,直省開捐,起鄉官辦賑,湛恩汪涉,為史策所罕書。京師入冬得雪,十一月某日,聞樞臣召對,兩宮面有泣容。次日,果大雪。頃臘月已來,上三次祈雪,仍未渥霈祥霙。側聞宮中聖人,又復減膳持齋,對天涕泣。未三日,果又滕六效命矣。誠存為物,康降自天,感應之機,信如影響。感悚歡躍,謹敬書此,時光緒三年十二月二十有八日也。

開捐之始[编辑]

康熙初年,戡定三藩,發帑行師,度支不繼,廷臣請開事例捐輸,此本朝開捐之始也。然開例三載,所入僅二百萬有余,捐納知縣至五百余人。始則缺多易得,後見非數年不能選授,亦復觀望徘徊。經左都御史宋德宜奏稱,限期停止,下所司議行。康祺按:開國人心未定,滇、黔諸省,新入版圖,故捐輸止有此數。比年捐款號極疲,歲入尚二百余萬。然考乾隆間舊例,只準報捐封典虛銜,每歲總在五百萬左右,可見民間之寶貴名器,視朝廷為轉移。捐例愈廣,功名愈輕;捐數愈廉,輸納愈寡。有心國計者,雖未能盡革敝政,盍亦仿乾隆時成例,試行一二年乎?

文勤公奏免廣東廚房米宮眷米[编辑]

粵東廣州府屬之番禺、花縣,肇慶府屬之陽春縣,征收民米,向有廚房米、宮眷米名色。米必細長潔白,方準收納。計米萬二千余石。此項嘉谷,產少價昂,民以為大累。蓋事起於前明故藩,至本朝為旗營武職俸米。乾隆間,兩廣總督文勤公覺羅鶴年,始奏禁之。夫天下之大,庶政之繁,歷代相因,豈無一二秕政,今之從政,盍皆如文勤用心哉?

湯文端左文襄為諸生時留心人才[编辑]

昔讀武進張臯文編修《茗柯文》書左仲甫事,有曰:『余同年友仁和湯吉士金釗(按,湯文端公,蕭山人,此誤),告余曰,往歲北來,道鳳、潁間,往往詢其民人謠俗,有刑獄不當、賦役無節者。民曰:非霍丘左爺來,誰與辦之。有風俗乖忤,水旱冤抑者,又曰:非霍丘左爺來,吾屬不安枕矣』雲雲。又見今大學士左公宗棠請飭史館為桂超萬立傳疏曰:『道光十七年,臣宗棠會試北上,道出欒城,偶遊城市,見知縣桂所張示諭,勸民耕種,並示以種植木棉、薯芋之宜,以及備荒之策,甚為詳備。詢之居民,皆言令之愛民,出於至誠,其潔清自矢,為從前清官所未有,心竊異之』雲雲。霍丘、欒城之循卓,不待復言。而湯、左二公當騎驢覓舉,手無寸柄之時,驛路偶經,即留意人才如此;儒臣識量,名相襟期,肇於此矣。康祺同治甲子應京兆試,丁卯上計車二次,皆假道江淮、齊魯間,亦嘗詢訪謠俗,周覽山川脈絡、城郭險要,於近年諸將平定粵逆、撚逆,屯兵戰守遺跡,舟車所屆,莫不目察而心識之。雖騶卒艑郎,亦終日與語無倦。自問少年誌尚,頗不猶人,奈仕宦蹉跎,家難疊遘,至於壯心頹挫。但求服末路之鹽車,定雕蟲之故業,言念蕭山、湘陰二公,雖願執鞭,無能為役已。攬鏡嗚咽,勞者自歌,旅邸霜宵,悵然紀此。時光緒四年立春前一日也。

孫文定公奏請國子監立經義治事齋[编辑]

孫文定公嘉淦管理國子監時,條奏太學事宜,令諸生於時藝外,各明一經、治一事,仿宋胡瑗立經義治事齋例,俾為有用之學。部議從之。比年康祺門下士有司教六堂者,詢其齋規,則仍課時文外,無所事事也。今日之祭酒、司業,本以試帖、楷法得之,文定舊法,宜乎日弛矣。康祺謬謂,各省府州縣書院,若朝廷更定條規,院長宜延聘,不宜推薦,論品學,不論科名。訓迪諸生,一本安定成法。三年學成,省書院擇其成材者,申送二十名,貢監一例;府書院各五六名,縣書院各一二名,上之本省布政司、學政,達其名於國學,名之曰高材生。每鄉試,標異其試卷,直達主司,不必復經房考閱薦。學政歲、科試,亦申送若干名,即試文平常者,亦附一等末。鄉試解額吸取中拔貢、優貢,歲、科二試一等,必於是取十之五焉,有多無少。院長有不公不明者,地方官詳布政司、學政,別延一人。所上冊中諸生,試之不符,主司學政奏更之(院長多聘老成宿望,亦必無是事)。諸生名已達部,有改行失德者,院長告之當道除名。已中式及老病物故,並廢疾不能應試者,別補之。或各省各府別設一書院,課舉人;其會試亦照鄉試例,名冊上禮部。如是,而天下人才有不日上、務為有用之學者,吾不信也。

裴宗錫疏請直隸栽橡樹飼蠶[编辑]

乾隆二十八年,直隸按察使裴宗錫疏言:『古北口外山場,產菠蘿樹,土人俱伐作薪,不諳養蠶。此樹本名橡樹,入土即生,三四年後,葉可飼蠶。臣前在濟東,飭屬遍栽,頗有成效。今以之供薪,殊覺可惜。請照東省法,勸民廣栽試養。』諭交直隸總督方觀承實力妥辦(又按,程侍郎《恩澤集》,記橡樹飼蠶法甚詳)。

沈端恪公恩遇[编辑]

錢塘沈端恪公近思,康熙朝通籍,官河南臨潁知縣,膺卓薦,遷廣西同知,旋以病歸。經浙江巡撫奏乞破格擢用,雍正元年,特用吏部文選司郎中,恩加二級,賜第一區,帑金四百兩。二年,即擢吏部右侍郎,賜詩有『操比寒潭潔,心同皎月明』之句。以在籍紳士,而被巡撫之薦;以告病同知,而特用京員;以五品司官,而賜第賜帑;以本部郎中,一年而即擢堂官,皆自來未有之曠典。夫公之清廉忠謹,固足當之,而我世宗任賢勿貳,破格甄勸若此,想一時百寮仰望,莫不感泣奮興矣。今循例遷除,且似河清之難俟,因循泄沓,弊實由茲,經國者盍思變計乎?

翰林院掌院學士[编辑]

故事:翰林院掌院學士為專缺。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左都御史及掌院皆缺員,吏部兩疏入奏,上曰:是當以不畏人、學問優者兼任之,遂特命徐元夢為左都御史兼掌院學士。

更定先賢配享位次[编辑]

康熙朝,以朱子昌明聖學,有益斯文,命禮臣升躋神位於十哲之次。乾隆二年,徐文定公元夢奏請以有子升堂配享;且以宰我、冉求,一因短喪有不仁之責,一因聚斂有非徒之斥,謂宜移祀兩廡。其舊在兩廡之南宮適、宓不齊,俱以君子見稱於孔子,亦宜並予升配。疏下大學士、九卿議,以有子升配子夏之下,移祀朱子於子張之下,余悉仍舊。

耗羨歸公[编辑]

雍正間,耗羨歸公,定直省各官養廉,由世宗之獨申睿斷,因時制宜,而其端則發於山西巡撫諾岷、布政司高成齡。蓋先是州縣征收火耗,借資日用;上司所需,取給州縣,不無貪吏借口上司容隱之弊。雍正二年,諾岷請將山西一年所得耗銀,提解司庫,除抵補無著虧空外,分給各官養廉;而成齡復請仿山西例,通行直省。上以剔除弊竇,必更定良法,耗羨必宜歸公,養廉須有定額,詔總理王大臣、九卿會議。會各省皆望風奏請,議遂定,使嗣後為民牧者,恪守成規,不於耗羨外更加耗羨。諾岷與成齡,洵一言利溥矣。

主事學習行走期滿分三等引見[编辑]

國初,每科進士,除選庶吉士外,分派各部,以主事學習行走。三年期滿,始以部屬、知縣分別錄用。乾隆元年,經侍郎勵宗萬奏請,嗣後學習期滿人員,令該堂官出具考語,分三等引見:一等補主事,二等即用知縣,三等補國子監助教、監丞及司經局正字等缺。又前因禮部事簡,停止分派學習主事,至是,宗萬請仍照舊例,與五部一體簽派,下部議行。

擇詞臣入備顧問[编辑]

康熙十二年,上命擇詞臣醇謹有學者,入侍左右,備顧問。張文端公英時以編修充講官,首被是選。十六年始立南書房,特遷公侍講學士,使領其事。

王文簡公不徒詩學著名[编辑]

王文簡公士禎,才地淵雅,其詩學為本朝開山(梅村、芝麓,究是明臣,虞山更不足論矣),世幾以文人目之。康祺案:公為祭酒時,請復文廟為大祀,定籩豆樂舞之制;又請厘正從祀諸賢、諸儒名號位次,著之《大清會典》,以垂永久;又請補祀漢儒田何,復祀鄭康成,並以宋儒尹焞、何基,明儒曹端、章懋、蔡清、呂柟、羅洪先、呂坤從祀。又以太學所藏《十三經註疏》、《二十一史》版漫漶殘缺,請鳩工修補;並請將前明南監經史版,令江南學臣收藏儒學尊經閣中,以嘉惠來學。公生平梯接儒流,振興文學,以名教為己任,培元氣於無形,不特雕章絺句與騷人墨客爭長也。乾、道而還,儀征太傅、弇山制軍,差足繼公余韻,今則風流闃寂六十年矣。

花翎鄭重[编辑]

康熙間,福建提督施瑯,平定臺灣功第一,詔封瑯靖海侯,世襲罔替。瑯疏辭侯爵,懇照前此在內大臣之列,賜戴花翎。部臣議:在外將軍、提督,無給翎例。聖祖特旨賜戴。以開疆海外,削平僭偽之元勛,賞翎弗及;以澤延後世、巍巍五等之崇封,願易一翎,而格於廷議,當時之重花翎如此。

賜鄭克塽公銜[编辑]

閩海之平,王師已由澎湖入鹿耳,直抵臺灣。鄭克爽黨羽攜貳,險要盡失,始率屬薙發迎降。當時猶詔授克塽公銜,其大將劉國軒、馮錫範伯銜,俱隸上三旗,開國之寬大如此。

開捐免保舉例[编辑]

康熙三十年,戶部以大兵征噶爾丹,軍用浩繁,奏行輸運糧草,準作貢監,並開捐免保舉例。陸清獻公時為御史,奏謂:『督撫舉人,必曰清廉,方為合例,若保舉可捐,是清廉可捐而得也。』公又疏稱:『捐納一途,賢愚錯雜,惟恃保舉以防其弊,不敢謂保舉盡公,猶愈於竟不保舉』雲雲。下九卿議,並言事例已行,不必更張。今軍功、捐納兩途,到省一年,由督撫察看才具,出具考語,即當時保舉遺意。

賜爵[编辑]

海澄公黃梧,本鄭成功將,順治十三年歸順。其子芳度,康熙間拒耿逆之招,困守漳州,城陷殉難。事聞,贈王爵,謚忠勇。陜西提督王進寶,以平吳逆功,授三等子,賜彤弓駿馬,卒謚忠勇。乾隆三十二年,詔三等子爵世襲罔替。同時趙良棟授一等子爵,卒謚襄忠;乾隆間,詔一等子爵世襲罔替。

總督封將軍[编辑]

康熙十八年,雲貴總督蔡毓榮封綏遠將軍,賜敕總統綠旗兵,異數也。

世宗崇獎忠節[编辑]

兵部侍郎淩如煥,督學湖北時,以明臣楊漣玄孫可鏡充拔貢。可鏡赴朝考,以文理荒謬議革,並議如煥降一級調用。世宗特諭雲:『楊漣父子,兩世忠義,其子孫雖文藝不工,亦當格外造就。楊可鏡準作選拔,赴國子監肄業,仍著禮部帶領引見。淩如煥免其降級。』世宗之崇獎忠節,洵無微不至矣。

刑部羈系人犯章程[编辑]

令甲:凡羈系刑部人犯,秋審結案者,歸北監;現審未結者,羈南所。結案之犯,每月初二、十六兩日,許家屬入視。家人在監者,每日準出入買辦。案情未定者,概不許出入,以杜傳信串供之弊也。

江蘇分兩布政使[编辑]

乾隆二十五年,上以江蘇錢穀殷繁,令增設布政司分理。尹繼善等奏請:分江寧、淮南、揚州、徐州、通州、海州為一布政使,駐江寧;蘇州、松江、常州、鎮江、太倉州為一布政使,駐蘇州;而安徽布政使移駐安慶。

擬舉行三老五更禮[编辑]

乾隆三年,上將視學,擬舉行三老五更禮。大學士張廷玉奏:以典禮隆重,名實難副,恐幾微未稱,不愜觀聽,請停止。

朱文端遺疏請永杜加賦之議[编辑]

中外大臣遺疏,多子孫、賓客為之,即力疾手定、彌留口占者,亦敘述恩遇、泛論治體者居多。獨朱文端公軾疏雲:『萬事根本君心,而用人理財,尤宜鄭重。君子小人,公私邪正,判於幾微,在審察其心跡而進退之。至若國家經費,本自有余,異日倘有言利之臣,倡為加賦之議者,伏祈聖仁乾斷,永斥浮言,實四海蒼生之福』雲雲。忠君愛國之忱,至死惓惓,可謂大臣矣。

封贈之典[编辑]

舊例,凡封贈之典,四品以下文官,只準將本身妻室封典移封父母;八品以下,例封本身,不及妻室,是以封不及父母。雍正二年,從吏部尚書朱軾之請,四品下始準移封祖父母;八九品官準封父母,不封本身妻室。又教授、學正、教諭、訓導,向無封典;至是,教授照知縣,學正、教諭照縣丞,訓導照主簿,一體準封。並繼母、生母,與嫡母俱封,皆文端奏準。

本朝西江理學[编辑]

本朝西江理學,皆承南豐謝文氵存約齋之緒余。約齋明季諸生,蚤喜陽明、龍溪之學,四十後,讀羅整庵《困知記》,始奉張、程諸子為宗。開門授徒,從學百輩,若封浚、黃熙、甘京、危龍光、曾曰都、湯其仁,世所稱程山六子也。浚好為人排難解紛,秩秩有次序,魏叔子稱為篤行有道君子。熙始與約齋友,後折節師事之,進退維謹,不以為勞。順治十五年進士,當謁選,乞養歸京。少豪放,慕陳同甫之為人,講求有用之學,嘗區畫田賦上下,上之有司。賊起,潛身走山砦,習其險易,陳策於大吏請剿之。晚為童子師自給,編《家禮酌宜》若干卷。龍光善事繼母,以呂氏鄉約化其裏人;人曰:今之子路也。曰都家貧,賣豆腐自給,其學務實體諸己,因號體齋。刺取經史及語錄與人之篤行誼、關風化者,為《有用錄》百余卷。其仁居家有法,每朔望聚子弟,訓以先正格言,見孤寡必恤之。浚、其仁以明經貢於鄉,龍光、曰都皆諸生。寧都魏禧曰:曰都毅而能介,其仁和而有守,京、龍光坦中而好義,熙虛己而摯;此五君子者,性情行己不同,而孝友於家、廉於財,不茍且於言行,學古賢者之學而歉然以為弗及,則無弗同也。程山門人,尚有傅與、李萼林、邵浚明,亦篤學力行,不愧宗派。

怡賢親王奏營田事例[编辑]

怡賢親王總理水利營田時,與大學士朱文端公匯奏營田事例四條:一、自營己田者,照頃畝多寡,予九品以上、五品以下頂帶。一、效力者,酌量工程難易,頃畝多寡,分別錄用。一、降革人員效力者,準開復。一、流徒以下人犯效力,準減等。從之,惜全功未竟。當世大政,莫亟於是。

大考升降之例[编辑]

國家故事:大考翰詹,惟一等及二等前數名得遷擢,稍後或被文綺之賜。中、贊以上列三等末,率改官降黜,編、檢奪俸。至四等則無不降斥者。乾隆戊辰大考,諸城竇總憲光鼐,時官編修,名列四等;上夙知公,特遷為右中允,異典也。公古文學昌黎,時文夭矯,成一家言,居官亦鯁直清介,為時名臣。甚矣高宗皇帝之知人也。

李文貞公奪情[编辑]

李文貞公光地督學順天時,聞母喪,諭令在任守制。經御史沈愷曾、楊敬儒交章論劾,給事中彭鵬以十不可留爭之。世以文貞理學名儒,宜痛哭力辭,不應僅請給假九月,並有訛傳文貞自請奪情者。康祺按:奪情實出上意,惟考文貞丁父憂時,以與平閩亂功,詔授學士,令其眼滿赴京。公疏言:在制未終,身猶兇人,不敢服命服以拜朝命。夫在籍超遷,並未強之視事,所謂服命服者,不過謝恩之一時,公猶以為不可,豈現任學政,可衰麻臨事耶?感激殊恩,亟於報效,功名之際,如公猶不克自持,危矣哉!

舉優生[编辑]

世祖時,詔天下選諸生文行兼優者,與鄉試副榜、貢生,鹹入國子監肄業。康熙元年,給事中晏楚瀾奏停鄉試副榜,而優生亦久不復舉。自徐元文為國子祭酒,始疏請學政間歲一舉優生,鄉試仍取副榜,俾辟雍多經明行修之士。時康熙九年也,至今著為令。

知州改授編修[编辑]

張文貞公子逸少,由庶吉士改知縣,遷秦州知州,因公奏清,得旨授翰林院編修。文貞卒,特升逸少為侍講學士,以文貞僅一子也。

知縣擢升臬司[编辑]

康熙間,無錫知縣吳興祚,以漕督帥顏保保薦,特擢福建臬司。

知縣行取[编辑]

國初以知縣俸滿行取,即得考選科道。康熙四十一年,御史黃秉中疏言:『科道官由滿洲、漢軍升補者,大抵積俸二十余年。漢人一為知縣,三年即選科道,殊覺太驟。請嗣後行取知縣,先以六部主事用,俟練習有年,始許考選。』下九卿議行。

俄羅斯踞雅克薩城[编辑]

俄羅斯人來邊境者,國初呼為羅剎。康熙二十四年,踞雅克薩城,上命副都統公彭春往討。師薄雅克薩,遣人以書諭降,不從,軍其城南,集戰船於城東,城下三面積柴,為焚城狀。城中大驚,其酋額裏克舍窮蹙乞降,乃宣恩諭宥其罪。額裏克舍引六百余人稽顙謝,即徙去。時彭春奏:陸行自興安嶺以往,林木叢雜,途徑窄隘,冬雪之時,沙結冰堅,夏雨泥深淤阻,惟輕裝可行。水程自雅克薩還至愛罅城,於黑龍江順流行舟,僅須半月,兩岸可纖挽。若逆流行舟,須三月,較陸倍期,而於運糧炮為便。時嘗建木城於黑龍江呼瑪爾,調兵千五百往駐,造舟運炮。又選福建投誠善用藤牌兵四百人助剿。當此泰山壓卵,北海澆熒,蠢茲島夷,一鼓可下。且使懾彼降人,命為鄉導,即犁庭掃穴何難。而我聖祖猶宣諭諸將,謂中國兵馬精強,器械堅利,羅剎勢不能敵,歸誠時勿殺一人,俾還故土。祖宗朝義征仁育,懷柔遠裔至此。他日出使虜廷者,稱述舊典,或猶足壯我威棱,感動異類也。詳見國史彭春傳,時務所關,特錄於此。

孫淵如洪稚存氣節[编辑]

陽湖孫淵如先生星衍、洪稚存先生亮吉,丱角訂交,並負才望,世稱孫洪。乾隆丁未、庚戌兩科,皆以一甲進士授編修(孫丁未科第二,洪庚戌科第二)。孫散館厲誌賦,用《史記》『如畏』語,和珅指為別字,抑置二等。蓋和方當國,朝官多趨走其門,先生獨不往來,和銜之,故有是舉。顧舊例鼎甲散部,可奏請留館,即改官亦可得員外郎。時和掌院事,欲先生面謁,先生卒不往,毅然曰:『天子命,何官不可為?某男子,不受人惠也。』卒以主事分刑部,出為兗沂曹濟道,權臬事,告歸。洪留館後,一視黔學,以言事謫戍伊犁。逾年,特詔放還。夫際乾嘉全盛之時,卓卓如兩先生者,幸捷巍科,猶不能久於館職,豈天上玉堂,果不許文人廁足與。然而兩先生文章經術,衣被士林,其出而服官,一則力避權門,一則昌言主德,清操亮節,體用兼賅。彼拾許、鄭唾余,竊班、揚貌似,通儒自命,氣節靡然者,豈能望其肩背哉?

方恪敏公不納故友孫女為妾[编辑]

方恪敏公觀承、子襄勤公維甸,兩世為尚書、直隸總督,皆有名績。恪敏五十未有子,撫浙時,使人於江寧買一女子,公女兄弟送至杭州,將筮日納室中矣。公至女兄弟所,見詩冊,有故友名,詢之,知此女攜其祖父作也。公曰:『吾少時與此君聯詩社,安得納其孫女乎?』還其家,助資嫁之。公年六十一矣,吳太夫人旋生子,即襄勤也。

兄弟同官閣學[编辑]

桐城張晴嵐鏡壑、壽雪兄弟,皆曾官閣學,壽雪有紀恩詩。

秘閣曝書[编辑]

秘閣曝書,以每年三月六日,自康熙壬寅始也。

五鳳齊飛[编辑]

嘉慶己未考試教習,凡分教宗學者,多入翰林,如劉榜眼彬士、鄒探花家燮、杜編修堮、史編修譜、楊編修懌曾是也。杜、楊諸公,後皆至顯秩,在當時已有五鳳齊飛之目。

 上一卷 ↑返回頂部 下一卷